毛文龙对后金的牵制作用有多大?

毛文龙属于那种,不小心崩了个屁,上报的时候都会说成地震的人。

现在给毛文龙洗白的人,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四类:

  1. 第一类,毛文龙的直系亲属,毕竟当初袁崇焕斩了毛文龙,没有斩毛文龙的家人,毛文龙的大多数族人被八旗兵所杀,不代表他没有后代了,也不代表他不想拥兵自重。
  2. 第二类,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人的后裔。这三个人是毛文龙的养孙,后来卖国求荣做了汉奸,投靠了皇太极,从而让家族后代世代繁盛,现在他们应该挺有钱。近代鼓动给毛文龙翻案的主力,就是这帮人。
  3. 第三类,清朝的遗老遗少。这些人对清朝的灭亡十分不满,所以但凡提到明朝的民族英雄,都会嗤之以鼻。贬低袁崇焕,拉高毛文龙就是他们最喜欢干的事情。
  4. 第四类,不太清楚状况的人,他们接触的资料不太多,看了点以上三类人写的翻案文章,就开始自以为是地跟着给毛文龙唱赞歌。

除此以外,我实在是想不通了,贬低民族英雄袁崇焕,给毛文龙唱赞歌,对现代人,到底有什么价值?难道要倡导大家学习毛文龙和他的那帮养孙吗?

一、毛文龙谎报军情是一把好手。

毛文龙是一位谎报战功的天才,这哥们不去参加脱口秀节目,那都是屈才了,吹牛的本事纵观整个大明王朝,无出其右。

我们都知道毛文龙镇守皮岛,是牵制后金的有力力量。可是他的牵制效果在哪里?我们完全看不到,唯一看到的就是他那些夸张到令人发指的捷报。

天启三年八月份,毛文龙带着他的马仔们对后金发起了一次偷袭。毛文龙随后上报,这次偷袭中,他用了1000人马,就斩杀了后金2万多的军士。记住了是军士,不是连同平民在内的人,其中拿下的脑袋就有138颗。

过了一个月,毛文龙又带了1.5万人再次偷袭后金,这回依旧大胜,而且斩了21个脑袋回来。有意思的是,在《满文老档》中,却记载了毛文龙惨败的事情。

又过了一个月,毛文龙再次发来了捷报。他说自己带着3万大军进攻后金,又斩了225颗脑袋回来,还抢了不少东西。

要是按照这个速度,清朝那10多万八旗兵,压根就不够毛文龙砍1年的。关键是,明朝当局还没办法核查这些事儿,只能默认是真的,给他相应的赏银。光谎报军情还不够,毛文龙还喜欢谎报编制。

他曾经给朝廷上书,说自己的东江镇有20万大军,也就是说,他们抢来的东西不仅不用上交,还有20万人马需要朝廷给粮饷。这件事朝臣们纷纷表示怀疑,所以后来袁崇焕杀掉毛文龙后核查之下,发现只有2.8万人在编。

这就是说毛文龙一口气就贪墨了17万人的粮饷到自己的口袋里。而且是源源不断的供给,他不肥的流油才怪。

也难得毛文龙有如此心思,虚构的各种战争场面,简直堪称写了一本大型军事类小说。这人名、地名、时间全都要瞎掰。

二、毛文龙对后金的牵制,约等于零。

这种说法或许有些夸张,所以我写了约等于,而不是零。你要说完全没有牵制,那也是胡说八道。毕竟几万大军在后金身边,怎么都能造成一点影响。可是这种影响真的是微乎其微。

  1. 首先,毛文龙一个月打一次胜仗,每次都斩首那么多,为什么后金在皇太极的领导下,还越战越勇了呢?不应该损失惨重吗?
  2. 其次,既然打了这么多胜仗,累计杀敌数万,为什么毛文龙没有夺回过大明朝的任何一座城池呢?哪怕是夺下来又被抢回去的记录也没有,这打的是什么胜仗?
  3. 再者,皇太极多次在攻打宁远、锦州的时候,毛文龙为什么坐山观虎斗?要知道一旦皇太极击败了袁崇焕,那就直接兵临山海关了,大明朝可就岌岌可危了!这个时候不出手,你还靠什么时候牵制后金呢?
  4. 还有,毛文龙所在的东江镇,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要想对后金产生牵制,其实极其困难。你想要从这里去攻打后金的都城沈阳,就必须要翻越整个长白山脉。对不起,等你翻山越岭来了以后,人家后金早就把你包围了。

所以我说,毛文龙其实是在东江镇,趁着八旗兵不在的情况下,到后金地盘上,对老百姓们烧杀抢掠了一番,然后再拿点人头来邀功,这才是事情的真相。

三、毛文龙的想法是拥兵自重。

毛文龙曾经跟皇太极有过很多书信来往,而且商讨过投敌的事情。后来有人说这是诈降之计,那么姑且就不论这件事。其实诈降没什么基础,按照毛文龙所说,自己全家100多口被清军所杀,你觉得皇太极还会傻到相信你是诈降?要么毛文龙前面说谎,要么毛文龙后面说谎。

单单看毛文龙的存在,对后金伤害大,还是对明朝伤害大。这哥们整天写小说似地谎报军情,直接导致明朝放松了对后金的警惕,让大明王朝的高层们对后金的实力出现了严重的误判。

大家会觉得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那都是假把式,见着毛文龙,他们都得怂。这对明朝来说,其实是致命的伤害。

还有就是毛文龙索要军饷的可怕程度,手里只有几万人,却要几十万人的粮饷。明朝早就杯水车薪了,凑了很长时间,才能凑足其中一部分粮饷给毛文龙,可见毛文龙的存在,对拖垮大明朝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

而且如果毛文龙对皇太极的牵制作用那么大的话,那皇太极上台以后,第一个要收拾的,肯定是毛文龙,而不是朝鲜或者察哈尔了。

所以说,毛文龙当时只是觉得,山高皇帝远,靠杀戮劫掠一些百姓,不仅让自己加官进爵,而且还能捞一大笔钱。为他日后称霸朝鲜奠定基础,记住了皮岛可不是大明朝的地盘,而是朝鲜的地盘。

总结:毛文龙的危害,远大于作用。

真正牵制清军的,其实是察哈尔的林丹汗以及朝鲜。朝鲜是明朝附属国,而且一直都忠于明朝,所以皇太极上台以后,第一个要征服的就是朝鲜。

至于察哈尔的林丹汗,在努尔哈赤时期就是后金的巨大威胁,后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采取联姻的方式,让更靠近自己的科尔沁部落成为他们的姻亲,以此防止察哈尔的偷袭。

等到皇太极收拾完朝鲜以后,明朝打不下来,这才跑去灭了察哈尔。所以说如果毛文龙是牵制皇太极的重要人物,皇太极为啥不动他呢?

所以说,毛文龙的牵制作用几乎为零,可危害作用却非常大。他被袁崇焕斩杀以后,他的三个养孙,带着红衣大炮果断投靠了皇太极,结果使得明朝这边失去了火器上的优势,从而走到了亡国边缘。

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清史稿》

毛文龙对后金的牵制作用有多大?

这几年,只要一提到明末清初的历史,就绕不开毛文龙和他的东江镇。袁崇焕斩杀毛文龙的十二条罪状里,说毛“全无战功,却报首功”“掩败为功”“开镇八年,不能复辽东寸土”,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争议都很大。八年里,毛文龙到底做了些什么呢?

懂足球的人都知道,想要了解一个前锋厉不厉害,最应该问问对方的后卫和门将。同样的,想知道毛文龙对后金的牵制作用有多大,应该看看后金在毛文龙身上下了多大力气。

一是频繁的军事打击。自1621年7月20日镇江堡(今辽宁丹东)之役后金大败后,毛文龙就成了后金的心腹大患。同年年底,阿敏率军深入朝鲜境内攻打毛文龙;1623年夏,毛文龙军收复旅顺金州等辽南城市,后金不得不屡次发兵攻打;1624年8月,后金又再次发兵进剿毛文龙在鸭绿江江心岛上的屯田。但毛文龙依据皮岛地理优势,以大海为天然屏障,以鸭绿江“两不管”地带为活动空间,使得后金始终有力发不出来。努尔哈赤屡次招降毛文龙,就是出于军事打击失败的缘故。

图中韩文标记的小岛就是皮岛(东江),又称椴岛

二是被迫布置大军布防,西进攻势减弱。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毛文龙在与后金的拉锯战中,拥有天然的主动权。1621年,后金不得不在辽南各地驻兵防御;1622年4月,在击败广宁守军后,后金迫不及待地划分八旗辽南驻地,力求稳固后方;结果没想到的是,1624年,毛文龙军居然沿着鸭绿江而上,向西翻越长白山,直扑赫图阿拉;1626年,毛文龙又从辽东半岛西岸登陆,骚扰鞍山。这也正应了“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这句话。后金被动防御毛文龙,使得西进日程一再拖延,极大减轻了关宁锦一线的压力。

三是激化了后金国内矛盾,削弱其国力——这是毛文龙最大的功劳。

用今天的话来说,毛文龙打的是“人民游击战”,每到一处,就联络当地汉民,或充当间谍,或直接投军,共同对抗后金。而后金的应对之法,则是强制迁沿海民众进入内地、搜捕逃人、强制充军等——这更加激化了国内的民族矛盾。

首先是治安严重恶化。1622年,后金颁布《禁单身行路谕》,就是为了应付无处不在的暗杀与破坏活动;1623年,后金对军民进行登记造册,以期加强管理,又制定了“夫盗罚妻”这样无厘头的法令,以求家庭成员之间互相监视;1624年,后金国内治安已经恶化到了极点——连贵族妇女晚上起夜,都必须结伴摇铃,防止盗匪。至于辽南各地的民变,已经多如牛毛,使得后金丧失了对辽南地区的控制权。

明——后金形势图,可以看出辽南、鸭绿江区域在明朝(毛文龙)控制下

其次是粮食供应极度紧张。从1618年,也就是萨尔浒之战的前一年起,整个辽东地区就陷入了连绵不断的天灾之中。后金倘若只靠自己,那粮食是绝对供应不上的,只能通过战争掠夺的方式保证供给。而现在,西进已经遥遥无期,国内汉人不是被强制迁移就是忙着起义,没工夫种地,粮食匮乏已经成为最大的问题。1623年,驻守辽南的后金军出现断粮情况,不得不自己种地筹粮;1624年,后金开始强制征粮,实行粮食配给制;到了1625年5月,后金官方终于挨不住,承认国内“粮荒”,随之而来的就是遍地盗匪。

最后就是军力衰减。对于立国不久的后金贵族官员来说,行军打仗容易,治国安邦却普遍缺乏经验。面对这种情况,他们本能地继续实行高压政策,却适得其反。1623年,后金没收国内汉人百姓与军人武器,禁止汉人工匠私自出售武器(即只能对官方出售),又在辽南战事中要求不能信任汉军;1624年,后金将驻防满军与汉军分隔。此时,后金已经不再相信自己统领下的汉人军队——八旗军一边跟毛文龙作战,一边还要防范自己人,这仗还能打吗?

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大鹿岛毛文龙碑亭

所以说,毛文龙对于后金的牵制作用,绝对是巨大的。毛文龙死的当年(1629年),极大缓和了国内民族矛盾、重振了国力的皇太极就率大军绕道蒙古直奔京师,史称“己巳之变”,明清战争均势被打破——不知道仓皇回防的袁督师,是否会想起那座小岛。

参考文献:1.(清)《满洲实录》,中华书局

2.(清)《满文老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社科院历史研究所译注,中华书局

3.(明)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

毛文龙对后金的牵制作用有多大?

说几点吧:

1、毛文龙据记载的斩杀建奴就有数千人,而袁崇焕的宁锦大捷只获得一百多人首级;

2、袁崇焕干的都是防御战,鲜有野战,而毛是游击战,甚至攻陷过后金陪都;

3、袁崇焕斩杀毛文龙后三个多月,后金就发动了己巳之变,打到北京城下;

4、看看毛文龙手下的战将,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可见毛文龙部战力强劲;

5、后来袁崇焕被凌迟,一个原因就是擅杀毛文龙;

6、总之,袁崇焕被杀不冤,而毛文龙真冤。

毛文龙对后金的牵制作用有多大?

复杂的问题简单回答:

1.毛文龙在皮岛对后金确实有袭扰牵制作用,但毛文龙不太服从袁崇焕指挥,坐拥皮岛成为一路军阀,日后,很难说他待价而沽,到底是叛变大明,还是往朝鲜扩张自立为王。总之,对整体未来辽东战略上并无实质性作用,反而是个定时炸弹。

2.毛文龙确实因袁崇焕忌讳被杀,直接导致属下耿,尚等人的叛变,日后成为三番,为后金和大清打江山起到重要作用。这一点上讲,袁崇焕过于操切,是官场斗争的私心所致,并未从民族大义出发。

毛文龙对后金的牵制作用有多大?

第一,使后金军从此无后顾之忧,可以肆意南下

毛文龙生前的皮岛,可以与宁远对后金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如天启六年的宁远大捷,努尔哈赤大举进攻宁远五天后就不得不撤兵,直接原因便是毛文龙出兵,威胁到了后金的大本营辽阳。

毛文龙死后,皮岛明军成为一盘散沙,再也无法对后金形成威胁。仅仅在其死后四个月,皇太极就率领几乎所有的八旗兵马,绕道蒙古草原的龙井关、洪山口、大安口,平生第一次攻入长城以南,并在短短的一个月内,迅速攻陷遵化、三屯营、迁安等城,绕过蓟州,兵围京师。虽然皇太极不久即被赶来勤王的袁崇焕、西南土司狼兵等击败,退回关外,但从此却掀开了八旗大军频繁入关劫掠的序幕。

第二,袁崇焕被崇祯皇帝下狱处死,致使明朝宁锦边军失去了最后一任有威望的统帅

武将地位低下是明朝最严重的弊病之一,袁崇焕是进士出身的文官,对毛文龙这样不服管教的武将是相当瞧不上的,他当时的官职仅是二品,而毛文龙却是一品,但他就是敢矫诏擅杀。其实在杀毛文龙之前,袁崇焕就没有清楚认识到他的作用,否则也不会在后金攻打毛文龙时,拒不救援,以致他只能从陆地败退到皮岛。

毛文龙被杀之后,袁崇焕是何等的意气风发,认为自己是为明朝除掉了一个祸害,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就在他千里奔袭,解围京师之后,当即就被崇祯皇帝投入监狱,罪名之一就是擅杀毛文龙。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

袁崇焕是明末宁锦边军中最后一任威望足够的统帅,他死后的边军陷入各自为战的境地,对后金军的抵御能力也大大降低。

第三,毛文龙之死,让明朝大批武将对朝廷失去信任,纷纷投降后金

毛文龙死后几年间,他的三个养孙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先后投降后金,被封为“三顺王”。而后崇祯又以擅杀毛文龙的理由处死了袁崇焕,让宁远驻守宁远的洪承畴、祖大寿等人大为失望,在袁崇焕还没被处死的时候,祖大寿就愤

而率军出走,后来这些人也都投降了后金。

毛文龙对后金的牵制作用有多大?

1.毛的作用。后金开始并不是以灭亡明朝为战略目标的,他们只是攻城掠地抢东西抢人口。所以毛的作用不在于他对后金多大威胁,而是抢掠行家不能容忍自己老被别人抢掠。从这方面来说毛影响了后金的军事布局决策,这就是最重要的作用。没了背后的刺,想怎么动就怎么动。

2.袁要杀毛。自然是没有从战略上认识到毛的作用。从内心深处没有把后金看成是国家的对手,而只是自己的对手,并且感觉自己已经慢慢找到对抗方法,辽事重回主动。毛没啥作用还占了这么多资源和领导的关注,而且这小子也不是好东西,杀掉他集中资源可以更快实现平辽。

3.崇祯杀袁。你袁崇焕要钱给钱要支持给支持,连擅杀毛的事都忍了,辽事没有解决还打到门口来了。在此之前,后金在崇祯的眼中只是凶猛的山贼,哪里比得上富庶之地的叛乱重要,那是国家根基。后金来到门口,等于国家突然间多了一个灭国的威胁。把山贼倒腾成大患的人是谁?袁崇焕。这才是袁被杀的原因,至于叛国,要不是有人叛国,皇帝怎么会这么无能让人打到家门口。

总的说来,毛文龙不是个好人,却是个非常重要的人,袁杀他很蠢;袁崇焕是个好人,也是个非常重要的人,崇祯杀袁也很蠢。他们的蠢,不是自身的问题而是历史局限性,都源于没有把后金看成国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