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退休了有养老金吗?

古代很多朝代的重要官员,是没有退休机会的。很多官员年纪大了,实在是干不动了,皇帝也不愿意放他们走。所以就算他们辞职,也没机会回家领养老金。

那么问题来了,在古代普通官员退休以后,有没有退休金这种说法呢?你别说,还真有,而且每个朝代的执行标准基本都有点差别。总体来说,不会亏待他们,但也不至于像现代出现退休金比工资高的现象。

一、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

我们看古代电视剧,稍微有点涵养的,会提到致仕和乞骸骨这两种退休方式。致仕一般指的就是年满70岁或者身体确实不行了的官员,就有了退休的资格,一般都是旁人帮着提请退休。

乞骸骨就显得更加主动一些,指的是官员们主动提出退休。这种情况也是在年纪达标和身体受不了的情况下,才会主动提出。

不管哪种方法退休,一般都是有退休金的。毕竟给皇帝干了一辈子活,到老了如果老无所依,那不是令人很失望嘛!

二、为此每个朝代,都颁布了不同的退休金政策。1、汉朝。

汉朝是最早提出致仕观念的朝代,毕竟也是仅次于秦朝的第二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的官员估计连退休的资格都没熬到,王朝就没了,铁饭碗也就这么砸了。

在汉朝对于退休工资,是有明文规定的。一般官员退休金的确很少,可是如果俸禄达到了2000石以上的话,那么你每个月,就能领原来工资的三分之一作为自己的退休工资。

如果你地位极高,功劳很大,甚至可以按照原来的工资给你发放退休金。这小日子可就滋润起来了,不光不用干活了,还能白拿钱。当然了,达到这个级别的人,也看不上那点退休工资了,人家腰缠万贯基本上都是标配。

除了基本退休工资以外,汉朝的皇帝,还会在大臣们退休后,根据他们的功劳和业绩,给他们一次性的补偿,比如说给钱,给地,给粮食等等。

2、唐朝。

唐朝对官员们的退休政策是比较严苛的,一般规定也是70岁退休,身体不好的可以提前申请退休。这个岁数就算拿到了高额的退休金,基本也玩不动了。

唐朝的官员一般情况下,是没有退休金的!这是啥情况?难道给皇帝干了一辈子活,连个生活保障都没有吗?如果真的一点补贴都没有,那人家才不愿意老老实实给你干活呢!

所以说唐朝的皇帝一般会以田产的方式补贴退休官员,也就是说不直接给你钱,而是给你一定数量的田产,每年靠收租或者收成养活自己。这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典型案例吧?不排除那些没出息的会把田产给卖了。

3、宋朝。

宋朝在退休方面,没有十分严格的退休年龄限制,很多人都不愿意遵守。为啥?因为士大夫的地位实在是太高了,权力又那么大,大家都舍不得撒手。

因此,宋朝朝堂上老头子一大堆,皇帝上朝,以为是金銮殿下雪了,全都是白花花的一片。所以宋朝的很多官员是一直干到死的,司马光不就是干到死嘛!

其实他们不愿意退休,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们在职的时候工资实在是太高了。为啥那么多人吹嘘宋朝很富有?因为笔杆子在士大夫手里,士大夫富有了,宋朝自然就富有了。也不看看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有多惨,宋朝的农民起义是历朝历代次数最多的。

同等级别的官员,宋朝的工资是汉朝的10倍,也是清朝的数倍。你比如说著名大清官包拯,他的工资、补贴和田产收入,每年高达2万多贯。按照购买力换算,我们这么说吧,他一年工资去上海买一套像样的学区房那是绰绰有余的。

所以说宋朝的清官不代表是穷官,苏东坡老爷子也是个大清官,可是人家除了妻妾成群外,还养着不少歌女。有如此高的待遇,难怪他们都不想退休。毕竟相对于工资,宋朝的退休金的确少得可怜。

比如说辛弃疾吧,他在职的时候,月工资大概有50万左右,可是退休以后,每个月只能拿不到3万块钱,这差距也是历史之最。

4、明朝。

明朝对退休问题,做出了深刻反思,所以官员们到了60岁以后,皇帝就鼓励他们退休了。毕竟那么大岁数,赖在朝堂之上,搞得一点生机都没有。

明朝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抠门王朝,官员的工资本来就不高,退休了以后,普通官员还真的没有退休金。如果家里确实太穷了,通过申请才能每个月拿两石米过日子。

难怪海瑞年纪大了以后,想要吃块肉,都得跟邻居借钱买了。只有朝中高级官员退休以后,才能享受工资对折的退休金待遇。

这就造成了明朝官员严重贪腐的现象,苦读寒窗十年,最后还要在寒窗办公,很多读书人自然是不服气的。所以明朝贪腐的现象也是历朝历代最严重的。

直到张居正时期,才稍微有点改观。因为张居正的改革中,出现了火耗这种情况,让地方官员们有了捞好处的借口。

5、清朝。

清朝的退休年龄也在60岁。如果因为身体原因,想要提前退休,对不起,你是拿不到退休金的。这就好像社保没交满15年,拿不到养老金一样。

但是在清朝一般官员也是没有退休金的,除非你有世职,而且还满足退休条件,才能拿到工资的对折作为退休金。

总结:宋朝最大方,明清最抠门。

宋朝是历代王朝当中,对士大夫最大方的王朝,所以当时的读书人拼了命也要考进体制内,跟现在有的一比。

但是宋朝的冗官现象,也是历朝历代最多的,因为考进来的人多,职位却只有那么点,坐冷板凳的进士一抓一大把。想要混个正职?得各种找关系送礼才能解决问题。

相对来说,明朝和清朝,那就比较抠门了。人家给你干了一辈子,弄不好连个退休金都没有。既然这样,那他们自然就主动去捞了,这就是为啥明清时期吏治腐败的重要原因。

参考资料:《汉书》、《旧唐书》、《宋史》等。

古代官员,退休了有养老金吗?

古代官员,最早做官是没有薪水的,皇朝仅给头街,制服,住宿和一日三餐。但是,其本人和家属、族人均有一种光荣感,即真正满足了他们出了个大官后的虚荣爱慕之心。

当到任期届满,退休解甲归田,皇上自然会根据其官职大小和级别以及功劳大小,分封其多少丫嬛姨太太、土地、马匹、金银等等,足以养老送终。

但是,古代贫僱农是难于获得书面教育的,一般都是有权有势的人家,才会高价逐养雇佣高额高薪的蒙馆先生、太傅、师傅为老师,带读易经四书五经诗经等等圣人经书,然后参加科举考试中的举人进士状元等等考试,这些也主要背诵熟读上述尺牍竹卷成名的。正所谓“刀笔吏”,即读书人随时带刀,写刻文章时,随时把错字刀刮铲除,重新誊写刻抄文章在穿线的竹笺竹卷上,所以叫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古代做官,也大多数是有钱💰人,用金元宝贿赂官员获取功名。试想,有多少个“老童生”能真正靠勤学苦练科举考试考取功名的?所以,古代称他们是“紈裤子弟”,意即只知道声色犬马,有几个能靠自己读书本事吃饭的?没有!

古代官员,退休了有养老金吗?

中国古代的官员也有退休制度,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不过名称不同于现代,古代的官员退休称为致仕、致事、致政等,意既还禄位于君。

古代官员退休,待遇也不尽相同,多数朝代也有养老金。

“强唐盛汉”的大汉帝国汉朝时期,官员俸禄(工资)二千石以上的,退休后予以1/3俸禄为养老金。

魏晋时期,退休待遇比较优厚,退休官员委以类似现代“顾问”的虚职,俸禄照发,而供养起来,安亨天年。

“强唐盛汉”的大唐帝国唐朝时期,功臣元勋官员,退休时享有优异待遇,皇帝特批以原俸全额为养老金,类似于中国现代的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离休老干部,离职休养享有原工资照发及优于在职时的福利待遇;五品以上的官员待遇也不错,予以半俸为养老金;六品以下官员待遇则较低,只是予以养老田。

经济发达居世界前列,但军事实力“积贫积弱”,国势由强而衰的大宋帝国宋朝时期,无论是在职、还是退休官员,待遇为中国历史之最优厚之一,官员退休前可以晋升一级,而且享有原俸全额养老金,并且退休后仍然可晋级加俸,参与朝政,只是比现职少了实权而已。

封建社会的末的明清帝国时期,明初原俸养老金,很快取消,“家贫不能自存者,月给米二石,终身”;官员可以晋升一级退休,业绩优异可晋升二级。

清朝给退休官员的待遇非常优厚,可以保留官员品级,甚至晋衔升级,荫及子孙;并且可以参与朝政。

初为拨给养老田,免纳赋税当差;随着经济逐步发达,官员养老金改为食俸禄制,分为食全俸、食半俸和不食俸三种类型;获准退休后级别不变的官员,可以食全俸;未到退休年龄,年老有病,可以特批退休,只能食半俸;因故被勒令退休的,不能享受任何食俸。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古代官员,退休了有养老金吗?

古代官员退休后,国家是要给养老金的叫三三全禄

一次性给农田多少

一或每年给多少石粮食等。

古代官员,退休了有养老金吗?

古代官员在其退休以后是有收入的,不过这个收入相对于在岗的收入会相差很大,一般只能拿到在岗工资的一般左右,甚至有些官员连一半也达不到,因为退休时的收入发放是和官员们的职务品级有关的。如果是朝廷上的一二品高级官员,那么他们的退休收入很有可能和在岗的收入差不多太多,如果是中下级官员,那么他们的退休收入只能领取原来的一半,有的甚至一半都没有。毕竟官员没有退休的时候是为国家出力的,而退休后就单存是养老生活了,不参与任何的相关政务,一半都是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养老的,收入还是会有的,只不过是多少的问题了。在古代各个朝代的退休待遇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是一个强盛经济发达的王朝,那么他们的退休官员的待遇就高,反之,他们的退休待遇就比较差了,因而我们还是要有所区分的。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

古代官员的退休情况

在我国的古代历史上,各个朝代一般都采用周朝时期的“大夫七十而致事”的传统,也就是说一般官员如果任职的年龄到了七十岁了,那么他就必须要退休了。不过在具体的问题上,各朝各代还是有着细微差别的。

我们以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为例,在清代对官员休致的年龄标准作了更加细致的划分:一般情况下,如果是朝中的二、三品官员,他的年龄在达到六十五岁及以上的话,是会被吏部列入“老”班的,同时还要由吏部引见,也就是由吏部的官员带着这个人到皇帝的面前谈话,由他亲自鉴别这个列入老班的官员是否已经年老体衰、精力虚弱了,如皇帝认为这个官员为年老体衰已经无法从事政务工作了,即可能提前命令其休致(即退休)。如果皇帝判断这个官员还是能够继续任事的话,那么他还是可以干到七十岁的。

另一方面,对于从事教育相关官员则规定就没有那么死板,比如在清代地位崇高的翰林院掌院学士等一二品官员,在经皇帝的批准后,依然可以在本官职留任五年,也就是可以干到七十五岁才退休。

退休后的收入情况

我们以清代为例,清代官员的休致是分各种情况的,他们的退休收入自然不同。在清代吏部是会参考官员在任时的政绩、操守等情况作为休致后是否领取俸禄的标准,如果官员在相应的考核中没有合格被勒令休致,或因为某些事情被皇帝革职和免职的,这些官员都是没有资格领取任何退休金的。

在排除了上面的那些官员后,剩余的其他官员都是可以按照相关规定来领取退休金的,吏部一般会参照这个官员在任时的品级别高低,从而确定他在退休后可以领取多少俸禄。如在当时规定了三品以上官员,退休后是有资格领取在任时同样的俸禄的。至于那些三品以下的中下级官员,如果没有皇帝的特批或恩诏,那么他只能领在任时一半左右的退休俸禄。因为在清代官僚队伍中,三品及以上品级的官员都是高级官员。

这些高级官员即使是退休,他们的社会资历和威望依然存在着,所以依旧是清廷需要笼络的对象,并且这些官员在任时跟皇帝接触的机会还是比较多的,因而对这些官员比较为熟悉,况且他们的休致辞呈,都要得到皇帝的批准的。清代规定的一品官的俸禄为一百八十两白银,而最低级的九品官是三一两左右,可见差距还是很大的。

综上所述,在古代官员的退休是和他的年龄以及官职有着很大关系的,并且官职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退休后的收入,在清代九品官和一品官相互之间的退休收入差距达到了六倍左右。

古代官员,退休了有养老金吗?

古代官员有没有养老金无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