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郭嘉,孙策,庞统不死,三国会怎么样?
也许没有三国,天下归一。也许汉叔复兴,再建北汉。也许三国不止,战国复起。
什么都有可能,演义是无止境的。😀😀😀
如果郭嘉,孙策,庞统不死,三国会怎么样?
如果郭嘉、孙策、庞统三人不死,三国会有很大的变动。郭嘉不死曹操赤壁不会大败;孙策不死必袭击许县争夺汉献帝;庞统不死蜀汉不会在三国时期跌落谷底。
郭嘉不死郭嘉是曹操比较倚重的谋士,而且郭嘉最能理解曹操的心思。郭嘉对曹操担心的事都会做出判断,稳定曹操举棋不定时的心思。赤壁之战时贾诩曾劝曹操稳守荆州已有的地盘,稳定后孙权必然投降。但是曹操并没有采纳贾诩的意见。若郭嘉在世肯定有方法劝住曹操不发动赤壁之战,即使曹操坚持讨伐东吴,郭嘉也会设法先除掉刘备再伐东吴。
郭嘉太懂曹操的心思,而且大局意识观也不是常人所及的。郭嘉活着时曹操每次出征担心的事,郭嘉都能有理有据的安抚曹操不必担心,而事情的发展走向也全部按照郭嘉所说的一样。郭嘉作为谋士可以说的上算无遗策了。
孙策不死孙策统一了江东各地,奠定了东吴的基础。孙策临死前想要从曹操手中抢夺汉献帝,结果人算不如天算遭到刺客暗杀,受重伤而死。曹操和袁绍两军对峙的时候,孙策扬言要袭击曹操老巢许县,接汉献帝入江东。曹操非常顾忌,郭嘉平定了曹操心中的波澜,郭嘉说孙策统一江东太多人想杀孙策,而孙策也必然会被刺客袭击而死。如果孙策没有死,曹操将会面临着袁绍和孙策两家的攻击,那么这种情况下曹操就岌岌可危了。
孙策是一个善于打江山的人,但是孙策不会守江山。如果孙策不死,孙策率军攻打江山、孙权主理内政发展那么东吴可以看到统一的曙光。
庞统不死庞统在三国时期与诸葛亮齐名,庞统的才能也得到世人认可的。如果庞统不死,那么蜀汉不会衰落到谷底,为什么这么说呢?刘备入川时是带着庞统的,但是不幸的是庞统在攻城时被流矢射中身亡。然后刘备调诸葛亮入川协助争夺益州的事宜。如果庞统没有死,那么刘备平定益州后稳定益州的各个事项自然就落到了庞统的身上。而荆州方面关羽和诸葛亮肯定会攻击曹魏在荆州境内的几郡,即使是安心发展诸葛亮也能保住蜀吴联盟,不至于让东吴再背后捅刀子。那么荆州就不会丢失、关羽等人也不会死亡。
庞统对于蜀汉的成就或许贡献的太少,但是如果庞统活着蜀汉不会衰落到那般地步。不是说诸葛亮无能,而是一个人分身乏术。若是有庞统分担,那么蜀汉会慢慢的缩短与曹魏之间的差距。
总结:郭嘉、孙策、庞统三个人都属于英年早逝,对于三个政权都有着不同的影响。
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历史。
如果郭嘉,孙策,庞统不死,三国会怎么样?
历史照样前进,三国终于归晋。
如果郭嘉,孙策,庞统不死,三国会怎么样?
以吾观之,如果郭嘉、孙策、庞统不死,可能会出现以下四个确定或不确定的历史局面。一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大势不改变。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历史的趋势和潮流,谁都阻挡不了。当时的三国都在极力超棒自己是正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最终不管谁统一了,这个国家都是中国,都是华夏大地的子孙。他们三个君主从来都没有割据一方的企图,曹操为统一天下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蜀国积极克复中原,不太积极的东吴也是时不时的出来打一仗,可以说统一是他们三位君主的既定战略方阵。他们的进取精神令人感佩,这也是三国热长盛不衰的一大原因吧。
二是三国演义的高潮会提前到来。我们知道三国演义的中期,诸葛亮一家独大,视天下谋士如草芥耳,诸葛孔明算无遗策,多智近妖,是神一样的存在,就算狡诈多计的曹操也是被打的满地找牙,毫无还手之力。三国的中前期基本上都是诸葛亮的天下,直到司马懿隐忍数年横空出世后,才勉强能和诸葛接上几招。
假如郭嘉不死,在谋略上来说,郭嘉加上曹操和谋士如云的的曹魏幕僚一定是可以战胜诸葛孔明的。
三是孙策统治下的东吴帝国有可能统一中国孙策人称小霸王,有勇有谋,白手起家,借袁术兵马霸占江东六十四郡,也不可小觑。而此时的刘备还无处安身立命,北方的曹操忙着打乌桓,打袁绍,此时,如果孙策不死,定会立足江东,北上中原,与各大军阀群雄逐鹿,以孙策当时数一数二的的勇武能力和方略,有极大可能和曹操一争雌雄。
四是蜀国没有机会出现三国鼎立的绝好机会历史对刘备是眷顾的,如果郭嘉不死,孙策不死可能就没有赤壁大败,刘备仍然无处立足,也不会出现因曹操嫌弃张松相貌难看而发生张松献图的故事,刘备也无法得到益州。
孙策不死,庞统很可能被孙策笼络到,要知道庞统一直想效力吴国,但孙权实在忍受不了庞统的相貌而拒绝之,可能孙权实在不喜欢重口味吧。
这样的话,最终还是曹操和孙策争霸天下,刘备集团到处投奔,沦为打酱油的角色,此时没有三国演义,后世只能说是两国争霸。
如果郭嘉,孙策,庞统不死,三国会怎么样?
谢邀,孙策出身东吴贵族,胆识过人,凤雏庞统也是三国的顶尖谋士。这两位的谋略在三国时期绝对不亚于诸葛孔明,但是三分天下的形式是在赤壁之战后才形成的,并非人力所为。所以,即便庞统、孙策不死,三足鼎立的局面一样是要形成的。 我们再来说说郭嘉:郭嘉帮助曹操成功抓到了吕布,又助曹操取得河北,灭掉了乌桓,可谓功勋卓著,虽然郭嘉陪伴曹操的时间并不长,但却取得了不小的功绩。三国鼎立的局面其实是在赤壁之战后形成的。据《三国志》记载,曹操赤壁之战大败后痛心的说:如果郭嘉还在的话,我曹操绝不会落到今天这个下场。所以,如果当时郭嘉还陪伴在曹操左右,赤壁之战的结局谁输谁赢,还不一定呢,甚至蒋干盗取密信的事情也不会发生。但是历史是不可重演的,也是不可预测的。所以,如果三个人不早死,历史的进程也不会有任何的改变,只不过是多了一些变数罢了。也许三分天下的局面加壮阔奇幻,也有可能展现出更加引人入胜的奇谋怪论供后人品味。凭借一人之力,很难改变历史的进程,这是历史的大势所趋。诸葛亮曾经感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士的作用只在于一时,很难长久不衰。
郭嘉就是再聪明,他也没有预料到曹操的淯水之败,最后曹操的儿子、侄子,还有勇士典韦俱战而死,庞统也没有预料到自己会死在入川的路上。孙策也想不到自己会死于刺客之手。所以,谋士的作用绝不能夸大,一个国家的兴衰关键在于君王的选择。三分天下的关键人物是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人都人中豪杰,他们在群雄争霸中脱颖而出,开疆扩土,攻城掠地,百战沙场,才得以成就了三国鼎足之势。谋士虽然有奇谋还需用实际行动证明,方能成功。君主的抱负、胸怀、识人、用人、纳柬、审时度势,决断直接决定了事业的成败。
历代能打下天下的皆明君,但是他的后代大多都是庸才,才使江山每况愈下,最终走向灭亡。这其中历朝历代均不缺乏奇士,即使他们胸中有抱负却也不被采纳重用。很多时侯大部分忠臣良将不是被处死就是被贬职,却成了王朝灭亡的牺牲品。微子、箕子、吴起、乐毅、白起、李牧、韩信、商鞅、贾谊等都是功勋卓著的名将,作用都是是盛于一时。荀彧、崔琰最好还是被曹操杀了,陆逊随后也被孙权逼死了,刘封也被刘备杀了,谁也没有预料到郭嘉、庞统、孙策不会早亡后的下场。
如果郭嘉,孙策,庞统不死,三国会怎么样?
下面只能进行推测,欢迎讨论。
郭嘉曹操对郭嘉是高度评价的,下面节选几句《三国志》中比较重要的记录:“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在郭嘉去世后,叹惜道“见世事无所疑滞,欲以后事属之。”;在赤壁战败后,说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第一句说明曹操认为郭嘉是众谋士中最有才的,第二句说明曹操欲托后事给郭嘉,第三句说明如果郭嘉在,曹操赤壁不至于败那么惨。
所以推测如果郭嘉不死,曹操也许不能一统中国,但至少赤壁不会败那么惨,荆州和汉中不会丢那么快,至于托后事,就不好说了,因为曹丕有曹丕自己的小圈子,比如陈群司马懿吴质等,不一定会重用郭嘉。
孙策孙策的能力远高于的其父孙坚和其弟孙权,按照曹操的谋士刘晔评价:“孙策多谋而善用兵。”,东吴谋士虞翻评价:“讨逆将军智略超世,用兵如神。”
再结合孙策生前的一生来看,孙吴集团在孙策的带领下是一直在扩张的,而这个扩张的转折点就是孙策的病逝,从孙权继位以来,除了吕蒙偷袭荆州强硬一点以外,孙权一直都是比较被动的。
所以推测如果孙策不死,孙策应该会一直侵扰曹操,甚至还会先于曹操拿下荆州。
庞统庞统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如果庞统不死,诸葛亮就不会调往益州,会一直在荆州,有诸葛亮在荆州,关羽必然不会败走,荆州必然不会丢失,有庞统在,刘备夷陵之战不一定会战败。
所以三人的作用对于魏蜀吴三个政权来说,作用都是很大的,虽然说,多一个人少一个人,对于历史的发展不会有所太大的变化,但是如果三人不死,这三人是无可替代的,那历史发展就有意思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