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海战失败为什么不打陆战?陆战清朝有优势吗?

甲午战争,除了海战以外,重头戏当然是陆战。如果光在海上被人家击败,那也就算了,可是在陆地上还被日军杀了个人仰马翻,这实在是有点丢脸。

为啥?因为清朝刚建立海军没多久,没什么实战经验,打败仗倒也无伤大雅。可是清朝的陆军,那是有两百多年历史的,而且清朝就是靠陆军起家的,这咋能打败了呢?

我们可以先来看看清朝军队陆军和海军的编制。

陆军当时有862个营,骑兵营占了192个。毕竟是八旗兵起家的王朝,所以对起兵还是比较重视的。这些人马加起来累计在35万人左右。

甲午战争爆发以后,清廷又在全国征集了60多万新军,所以陆军加起来大概有96万人左右。这算是相当庞大的一个数字了,而且还是在主战场作战。

那么陆军的武器怎么样呢?当时除了惯用的冷兵器以外,还配备了西洋进口的枪炮、国产仿制的枪炮。当时约有五分之一的清军是配备了先进的连发步枪的。其装备优越性明显超过了日军。

北洋海军在1888年成立,拥有20多艘战船,定远号和镇远号两大主力舰,更是号称亚洲最强。与此同时,清廷还给他们配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可自动回转的克虏伯大炮。

因此北洋舰队不仅是清朝四洋(北洋、南洋、广东、福建)中最强大的一支舰队,而且还号称远东第一,实力远超日军。

由此可见,陆军和海军的综合实力,都是要超过日军的,为啥清军还是打了败仗呢?这就要分开来看看了。

一、海军战败的原因,纯粹是人为造成的。

自打1888年北洋舰队成立以后,清廷就认为高枕无忧了,所以不愿意再投入大量的钱财去养着这支舰队。

尤其是在翁同龢的建议下,长达6年的时间里,北洋舰队一直都没有再添置什么高级装备。甚至连基本的修缮都没钱做。

舰队的军舰泡在水里,每年自然是需要修缮的,可惜清廷不肯出钱。此外军舰日常训练,各种消耗也需要大量钱财,可惜清廷也不肯出钱。

这么一来就造成了舰队老化,锅炉动力系统受损,舰船航行速度减慢,就连炮弹射速都减慢了。相对于日军的海军来说,自然是不占优势了。

而日本在1884年开始,就已经将提升海军力量,作为第一要务。不光从欧洲采购大量军舰,而且还在不断提高自身的造船能力。

所以到了甲午战争之前,日本海军已经有了30多艘军舰。由于镇远号和定远号威名远扬,为了克制这两艘主力舰船,日军特地采购了松岛号等大型舰船3艘,还配有当时火力最猛的吉野号巡洋舰。

因此可以说日本海军处于厉兵秣马的状态,而清朝的北洋舰队,却处于临近退休养老的状态,所以说战争结果不言而喻。

再加上李鸿章老爷子太爱惜自己的羽毛,他认为北洋舰队就是他在清廷坐稳宰相大位的依靠,所以他一直阻止北洋舰队出渤海湾。结果人家把你当成了不动的靶子来打,造成了全军覆没的结局。

二、甲午战争,分成了三大战场,清军全部败北。

很多人将焦点都落在了渤海湾上,认为这是甲午战争的全部。其实并不是这样,渤海湾战场只是甲午战争的一个点,只不过这个点比较具有代表性而已。

整个甲午战争,大致上可以分成三个主战场,分别是:朝鲜战场、辽东战场和山东战场。这三大战场的结局基本雷同,清军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第一,朝鲜战场。

1894年9月15日,平壤之战打响,日军突袭平壤,清军则死守该地。结果仅仅1天时间,镇守平壤的清军将领叶志超,果断带着战败的人马一路逃回到了国内,导致整个朝鲜陆战战场,都被日军所控制,战火甚至延伸到了中国境内。

9月17号,黄海海战爆发,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见无法再与日军火力交战。于是带着致远舰冲向了吉野号,打算跟人家同归于尽。结果被对方的鱼雷给炸沉了。

这场海战双方都投入了主力,而且北洋舰队并没有就此彻底被击败。定远号和镇远号,依旧稳得很。但是黄海制海权,就这么被日军给夺走了。

第二,辽东战场。

到了1894年11月份,陆战战火蔓延到了辽东地区。这期间爆发了鸭绿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这两场大战,都是陆战。

当时日本派遣第一集团军直奔鸭绿江沿岸,逼近了清朝龙兴之地奉天。同时第二集团军,也在第一集团军的掩护之下,绕过了旅顺,在花园口登陆,攻占了辽东半岛。

这么一来李鸿章这边采取的措施是:严防渤海以固京畿之藩篱,力保沈阳以顾东省之根本。从而分兵两路前去对付日军。

可惜结果都是以战败而告终,整个辽东半岛都成了日军的基地,而渤海湾门户洞开,北洋舰队只能退到了威海的刘公岛。

第三,山东战场。

1895年1月份,威海卫之战爆发。这是北洋舰队最后发威的一战,而此时日军已经组成了联合军队包围封锁了刘公岛。

你别说,当时的北洋舰队还有点用。当时陆战如火如荼,清军完全不是日军的对手。所以北洋舰队在海上,还配合着陆军作战,甚至取得了一定的战绩。

不过伴随着威海卫被包围,刘公岛海军基地被封锁,使得北洋舰队完全没有了用武之地。而丁汝昌急切地希望李鸿章派援兵过来,可惜什么都没有,最终造成了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陆军战场,在炮击的掩护之下,日军有2.5万人在龙须岛登陆作战。而清军这边压根就不知道日军会从哪里登陆,所以是分兵把守的,这么一来各处实力就被削弱了。

等到日军集中军队进攻威海卫南帮炮台的时候,这里只有3000人马镇守,结局可想而知,南方炮台最终被日军攻占。

而辽东地区的日军也在不断往前突进,几乎是横扫千军的姿态,凤凰城、海城全部失守。清军纵然多次组织反击,却没有任何成效。

总结:当时中日的军队实力,差距的确悬殊。

所以说,不是清军不打陆战,而是打了陆战根本就打不赢。海战陆战几乎都处于全军覆没的状态,由此可见清朝是怎样的外强中干。

之所以会造成这么个局面,原因很复杂,有高层内部的斗争,也有对陆军训练的懈怠。战败了就是战败了,人家不会给你找任何借口,唯一的原因就是实力悬殊。

在李鸿章的意识里,似乎海防做到位以后,陆战几乎就没什么作用了。这种天真的想法,或许正是当时清朝高层们的普遍认识。可惜重点培养的海防不堪一击,结果还把陆军给荒废了。

甲午战争海战失败为什么不打陆战?陆战清朝有优势吗?

这个问题存在明显的错误,大概因为北洋水师比较有名,所以甲午战争时黄海海战的知名度比较高。不过实际上甲午海战中陆战才是主战场,最后也是因为清军在陆地战场上一败涂地,才最终不得不向日本求和。

两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鉴于西方列强都是从海上入侵,因此有意筹建海防,以防止外敌入侵。从1875起,清政府陆续创立了北洋、南洋两支近代化海军(福建船政水师、广东水师系地方自行筹办),具备了一定的海上作战能力。

甲午战争前旅顺军港.

不过正如前面所说,清政府筹办海防仅仅是西方压力下不得已的举措,其根本目的只是减少西方入侵。并不是像西方列强那样,是为了争夺海外权益而为,没有认识到海军的真正作用,对于在战争中如何使用海军毫无概念。

所以在甲午战争爆发以后,清政府首先关心的是避免日本海军入侵渤海湾,下旨要求北洋水师严守渤海口,不准放一艘日本军舰入内,其次则是以北洋水师保证到前线的运输线,对日作战主要还是以陆军为主。

因此在整个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除了前期在黄海沿海附近巡视几次外,就只有为运输船队护航了,像甲午战阵中两次海战丰岛海战和黄海海战都是北洋水师护航时,和日本海军遭遇发生的战斗。

事实上甲午战争中大部分战斗,都是发生在陆地上。

比如说就在丰岛海战前,日军大岛混成旅团向驻守牙山的清军发起进攻,清军战败。

而黄海海战的前两天,也就是1894年9月15日,清军就和日军在平壤发生了激战,清军战败,弃城而逃。

随后日军又在10月24日对鸭绿江沿线的清军发动进攻,清军仅仅抵抗了两天,就全线崩溃。日军渡过鸭绿江,侵入中国。

此后中日两国军队在辽东展开了一系列战斗。在这些战斗中,除了摩天岭保卫战清军击退了日军之外,其他战斗都是以失败告终。

即使是北洋水师的覆没,也是因为日军连续在旅顺、山东发起登陆作战,从陆上夺取了北洋水师的基地完成的。

所以甲午战争双方的主战场,其实是在陆上。

在这些战斗中,清军不仅只取得了一次胜利,而且在战斗中几乎没有给日军造成什么像样损失。在整个甲午战争期间,日军在战斗中死亡的人数只有1132人,损失可谓微乎其微。

也正是因为在战场上出现这种一边倒的情况,当伊藤博文在谈判中威胁李鸿章,如果不签字就将直接攻击北京时,清政府最终选择了屈服。

因此甲午之战清政府战败,最主要原因还是陆军无法和日军抗衡所致。

甲午战争海战失败为什么不打陆战?陆战清朝有优势吗?

陆战怎么没打?甲午海战就是始于清军北洋水师支援朝鲜的陆战爆发的,陆战从朝鲜一直打到吉林,辽宁和山东,清军陆军的表现比北洋水师还差得更多,谁抛出这么个无知的问题啊?

甲午战争海战失败为什么不打陆战?陆战清朝有优势吗?

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都全军覆没了,陆军还是比较谦虚的,打败了也不丢人。

谁说没打陆战啊,清朝陆军一溃千里,一路从平壤逃到内地,被日军追着跑,甲午战争日军陆海军总共死了一千出头。

清朝用30年时间,花重金建起来现代海军只用了半年时间就灰飞烟灭了。早知道这个下场何必花那么多时间和钱财去建设呢。

甲午战争海战失败为什么不打陆战?陆战清朝有优势吗?

当时尽管武器练兵不及日本但家门口我们有优势,完全可以自保。但腐败轻敌不作细致准备,又不团结,败了,割地赔款。这是体制落后没有工业体系的苦果,清朝推翻,进入近代革命史。

甲午战争海战失败为什么不打陆战?陆战清朝有优势吗?

这里其实是一个误会,甲午战争实际上就是以陆战开始的,甲午海战爆发的诱因,实际上就是因为当时的北洋舰队在护送前往朝鲜的运兵船在支援陆战。

之所以在一般提到的甲午战争之时,主要提到的都是甲午海战,提到的是北洋水师与日本联合舰队的大海战,使得一般人对于甲午战争的了解就是甲午海战而已,产生的误解。

形成这样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在整个甲午战争之中,虽然北洋水师的海战同样是遭遇了惨败,输掉了战争,但毕竟打得相对的悲壮,战斗也相当的激烈,北洋水师并非完全没有还手之力。

或者这么说吧,整个甲午战争之中,北洋水师的甲午海战,可以算是唯一可以被提出的遮羞布。因为在整个陆战之中,当时的清军几乎可以以毫无还手之力来形容。

整个甲午战争的陆战之中,打得最激烈的应该算是平壤之战,但这一战也不过是给当时的日本制造了一些麻烦,而在甲午海战开打前,平壤之战就已经结束了,而且以清军失败而告终。

而后的日军无论是在朝鲜,还是在突入东北之后,在旅顺辽东登陆之后,还是进攻山东半岛,日军可以说是在陆战之中一路势如破竹,当时的清军别说是击败日军,大多数清军甚至是望风而逃,不战而溃,整个战争之中连与日军形成相持,能够坚持得住的情况都不多,败得极快极惨。

也正因为如此,一般提及甲午战争的时候,都少有提及陆战,因为那几乎不能算是一场战争,都是不断的溃逃,不战而溃,没有什么好说的,要想粉饰一下都找不到亮点。也正是因为这一战彻底的暴露出了清朝虚弱的状态,使得日本以及其他的国家看清了清朝的本质,为日后的八国联军埋下了伏笔。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