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伯为什么要帮刘邦,而坑自己的侄子项羽?
小晓生认为有这么几点原因:
第一、项伯想要脚踩两只船。
第二、项伯和项羽之间本身就有嫌隙。
第三、项伯在刘邦这儿找到了存在感。
第四、项伯打算在乱世中多找一条出路。
项伯是项羽的叔叔,准确来说,后世应该称他为刘伯。为啥?因为这哥们通过出卖自己的侄子项羽,赢得了刘邦的赏识,从而被赐为刘氏。
刘氏是汉朝皇族姓氏,所以说后世姓刘的人中,有那么一小撮,就是项伯的后代。作为项羽的叔叔,项伯有多么想不开,为啥要帮刘邦坑自己的侄子呢?跟着侄子混,难道不香吗?
这就要问问他的好哥们张良了。张良是韩国贵族,韩国被秦始皇灭了以后,他整天想着要刺杀秦始皇,结果还真的搞了一出刺杀,可惜失败了。失败以后的张良就跑到下邳来避难了。
项伯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他是个练家子,类似乡村古惑仔。在乡村斗殴的时候,一不小心把人家给打死了,此后项伯也跑到下邳去避难,而且还是靠着张良接济他。因此项伯对张良怀有感恩之心。
一、脚踏两只船,小孩子才做选择题!刘邦一脚踹开了秦王宫的大门,第一个杀入了关中,按照当初的约定,这哥们将来就是关中王了。
可是在天下人心中,谁都知道项羽的实力最雄厚,你跟项羽争夺关中王的位置,这不是找死嘛!于是一场鸿门宴即将上演。
这个时候在范增的设计下,打算在鸿门宴上做掉刘邦。项伯这心里就咯噔了一声,为啥?因为自己的恩人张良,现在就在刘邦那儿打工,万一在诛杀刘邦的时候,不小心伤到了张良这该怎么办?因此项伯亲自去了一趟刘邦的大营。
关于这一点,其实我很不能理解,因为给张良报信,完全可以找个亲信去,为啥自己要亲自去呢?后来发生的一切,让我终于明白了项伯的良苦用心。有些事情,必须要自己亲自出面,才能办成。
他到了张良那儿说了一通以后,张良立刻把刘邦给请了出来。刘邦也毫不含糊,跟项伯一番友好沟通后,当即决定,两家人成为一家人,做个儿女亲家好了!
项伯的目的终于达到了,能跟刘邦成为儿女亲家,这在乱世,就多了一份保障。一张50块钱和一张100块钱的纸币掉地上,你捡哪一张?小孩子才做选择题,大人总是什么都要!
二、项伯和项羽本身就有一定矛盾。早年项梁起义的时候,为了能够团结天下起义军,所以就把楚怀王的后代熊心给扶植为了新的楚王,依旧称之为楚怀王,后来更是推崇为义帝,类似天下共主。
这个时候的项梁自称武信君,而项伯也担任左尹之职,左尹是楚国仅次于令尹的官职之一,如果说令尹是相邦的话,那么左尹就相当于是左丞相。
由此可见,项伯在当时的起义军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当时的项羽在干嘛呢?项羽只是项梁身边众多裨将中的一位。
相比之下,项伯的地位要远远高于项羽。而且项伯效忠的对象是楚怀王义帝,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项梁战死以后,起义军内部的格局发生了改变。卿子冠军宋义成为了楚国上将军,统领全军。而项羽只是个次将。
因此从地位上来说,项羽始终都在项伯之下,大家都给楚怀王打工,本来是没什么大问题的。可问题是项羽杀掉了宋义,逼迫楚怀王立他为上将军。
从此以后项伯和项羽的身份地位就发生了一个转变,叔叔兼长官的项伯,一眨眼功夫,就成了侄儿的属下。
过去项伯还是楚国的左丞相,在很短时间里,可能就要成为相邦了。可是项羽这么一闹,除非项羽能够自立为王,否则项伯在楚国是很难混出头了,谁还敢轻易提拔老项家的人呢?
因此如此身份地位的转变,使得项伯和项羽之间,其实是有嫌隙的。项羽从小跟着项梁混,跟项伯之间没有多少感情,所以甭说是叔侄了,就算是亲兄弟,为了权力还大打出手呢!
三、项伯在刘邦这儿找到了存在感!别看只是一个小细节,但是项伯深夜前往刘邦大营,整个过程是值得推敲的。刘邦见了项伯,立刻握住项伯的手,恭敬地称他为大哥!
此外刘邦还跟项伯约定,彼此结为儿女亲家。这种待遇,说实话在项羽那儿,项伯是不可能有的。尤其是项羽架空楚怀王以后,项伯更加没有存在感了。
这回项伯在刘邦这儿,实实在在找到了存在感。甭管刘邦将来怎样,按照楚怀王和天下诸侯的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至少可以看到刘邦未来的潜力。
一旦刘邦成功了,那项伯自然也能分一杯羹,毕竟彼此是儿女亲家。所以说项伯当然要为自己的亲家着想。
在项羽这边,项伯只是个非常不起眼的叔叔,和项羽的亲密程度,甚至排在了范增、龙且、钟离眜之后,他又何必热脸去贴冷屁股呢?
四、多个朋友多条路。不管怎么说,项伯都是项羽的叔叔。就算项伯什么都不干,就在家里吃喝玩乐。将来项羽如果做了皇帝,他照样可以成为皇亲国戚,这就是项伯的底气。
可问题是,万一项羽做不成皇帝呢?项伯是不是应该给自己找条后路?纵观天下,有这个脑子可以跟项羽一较高下的,似乎只有刘邦了。
因此项伯觉得,多个朋友多条路,既然他已经靠着出身的优势在项羽这儿找到了一条路,那么他还得通过后天的努力,在刘邦这儿再找一条路。事实证明,项伯的选择相当明智。
总结:项伯成为了老项家唯一的靠山。在项伯的各种助攻之下,刘邦屡次在项羽这儿化险为夷。夺取天下以后,刘邦杀掉了项羽,但是却放过了项氏一门。
为啥?因为有项伯在。项羽虽然跟刘邦抢夺天下,可项伯却暗中多次帮助刘邦,因此项伯终于到了摘果子的时候了。他本人被封为射阳侯,而他的族人们,也都被改为刘氏,成为了汉朝皇族。由此可见,姜还是老的辣,其实从项梁去世以后,项伯和项羽,已经分道扬镳了。
参考资料:《史记》
项伯为什么要帮刘邦,而坑自己的侄子项羽?
赡养人解读两汉三国,与您一起体会历史新感觉。
项伯为什么要帮刘邦,而坑自己的侄子项羽?
项羽与刘邦争天下的过程中,项伯确实对刘邦帮助很大。
刘邦驻军霸上的时候,不是项伯从中调解,刘邦也许就一命呜呼了!
项羽封刘邦为汉王的时候,若不是项伯从中帮忙,将汉中划给刘邦,刘邦也许就出不了巴蜀!
广武涧对峙的时候,项羽以处死刘邦父亲威胁刘邦,不是项伯从中调解,刘邦父亲也许是一命呜呼了!
要是刘邦看到项羽处死自己父亲的场面,也许刘邦就会心智大乱,从而有利于项羽。
把这三件事情综合起来看,项伯确实居心叵测!
然而将这三件事情分开来看,却又无可厚非。
为什么这样说呢?
山野老人下面分别对以上三件事情作简单分析:
一,关于鸿门宴前后项伯对刘邦的帮助。
项羽听了曹无伤对刘邦的诬告决定派兵剿灭刘邦。
项伯听到这个消息,为了救张良,连夜赶到刘邦军营,让张良跟他一起逃离刘邦军营。
当张良知道刘邦有危险后,劝说项伯帮助刘邦。
项伯因为张良对他有救命之恩,就听从了张良的建议,并叮嘱刘邦第二天清早赶到项羽军营。
此时,项伯答应帮助刘邦,完全是出于对张良救命之恩的报答。
项伯赶回项羽军营后,劝谏项羽说:“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项羽觉得项伯言之有理,同意了项伯的建议。
从这一点看,说明项伯救刘邦是出于维护项羽的信誉出发,名正言顺。
鸿门宴上,项庄舞剑,项伯为保护刘邦,随之起舞。
这一点也情有可原,因为项羽答应不杀刘邦。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是范增的主意。
项伯随之起舞,保护刘邦,是执行项羽的主意。
后来刘邦离开了鸿门宴,范增恼羞成怒。
项羽对此只是觉得没有与刘邦尽兴喝酒,有些遗憾,并没有认为放走刘邦而又半点后悔之情。
所以,项伯鸿门宴救刘邦只能说项伯这人重义气,并没有坑自己侄儿项羽的意思!
二,关羽建议项羽将汉中划给刘邦一事的分析。
项羽占领咸阳,大封天下的时候,将刘邦分封到巴蜀为汉王。
《汉书》张良传记载:项羽将刘邦封为汉中王,只占有巴郡与蜀郡,是张良贿赂项伯,让项伯出面做项羽的工作,项羽才将汉中划给刘邦。
对于这件事情,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是这样介绍的:
项羽、范增原来怀疑刘邦想占领天下,对于这件事情现在已经和解,又顾忌违约,担心诸侯背离,两人暗中商量:“巴郡、蜀郡道路艰险,秦朝流放的人都在蜀地。”他们两人以为:“巴郡、蜀郡也属于关中土地。”因此,立刘邦为汉王。将巴郡、蜀郡、汉中等划给刘邦。
从这一史实看,项羽、范增封刘邦为汉中王是履行当年楚怀王“先入关中者为王”的承诺,将巴郡、蜀郡、汉中划给刘邦是名正言顺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只是借故履行当年楚怀王“先入关中者为王”的承诺,以此掩盖他们的阴谋。
项羽、范增封刘邦为汉中王的同时,将关中三分,将章邯封为雍王;将司马欣封为塞王;将董翳封为翟王,以此将刘邦堵在汉中。
对于这件事情,即使有项伯劝谏项羽将汉中划给刘邦这件事情存在,也符合项羽当时的需要!
三,广武涧项伯建议项羽不杀刘邦父亲。
广武涧对峙期间,项羽处境很危险。
从彭城方面看,彭越不断在那里骚扰,截断了项羽的粮食运输线。
在广武涧,项羽一时又难以脱身。
此时的项羽想以杀害刘邦的父亲威胁刘邦,逼迫刘邦投降。
《史记》记载:“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
项伯见此情景,劝谏项羽说:“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
项羽听完项伯的建议,采纳了项伯的意见。
从这一点看,项伯的建议是正确的。
天下大势未定,杀人父亲,有害无益。
综上所述:以上项伯对项羽的三条建议,虽然有助于刘邦,但是对项羽来说,也是受益者,不能看作是坑项羽!
项伯为什么要帮刘邦,而坑自己的侄子项羽?
吃里扒外的项伯,心里到底在想啥?他背叛项羽背后的动机到底是什么
从关系上来讲,项伯是项羽的亲叔叔,项伯跟刘邦根本没有半点交情;从立场上来看,刘邦跟项羽是“敌对”的双方,双方各有阵营、剑拔弩张;从势力上来讲,项羽是不世出的猛将,素有霸王之称,甩刘邦八条街。
不管怎么看,项伯都没有帮助刘邦的理由,可他偏偏帮了!那么,一定有一个异常强烈的动机在驱使项伯这样做。
一、项伯的投名状当项羽准备向刘邦下手时,《史记》中是这样记载的:“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项伯得知了项羽的计划后,连夜跑到刘邦的军中,偷偷找到张良,把项羽的计划泄露给张良,这并没有什么奇怪的。
当年项伯杀了人潜逃被通缉,是张良收留了他,两个人有着过命的交情,那么能不能这样解释:项伯不忍心看到张良也被杀,出于朋友义气想拉张良一把。
当然不能。傻子都知道,张良绝对会把这事禀报给刘邦的,项伯告诉了张良就等于告诉了刘邦,难道项伯自己不清楚这一点吗?
项伯冒着巨大的风险去给刘邦报信,只有一个可能:这是项伯的投名状,是在向刘邦表忠心、卖人情,是在为自己的将来打算!
二、项伯与项羽的矛盾项伯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小儿子,上面还有项羽的父亲、项梁两个哥哥。楚国被灭之后,项家中落,流落民间,小心翼翼地躲避着秦始皇的捕杀。
秦末,义军四起,项梁趁机起兵,逐渐形成了一方势力。乱世之中,谁手里有兵,谁就说了算!项梁当一把手,项伯当然没啥好说的。
然而,公元前208年,项梁在定陶为章邯所败身亡,项伯原本以为自己可以上位了,没想到项家军的一把手却落到了项羽手中!
一个小辈,你凭什么啊?项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当年也是敢当街杀人的狠人啊!有这种想法很正常。叔侄俩就此有了嫌隙。
项伯虽然是项羽的亲叔叔,可是在军中,项羽更信任的却是范增、龙且等人,项伯只是一个普通的将领而已。
更让项伯无法忍受的是,秦将章邯是杀败项梁的杀手,项羽却封其为雍王!这可是杀了你亲叔叔的仇人啊!项伯与项梁的感情非常好,项羽这么做,等于是在项伯心口上插了一刀。
最终,在项羽军中受到冷落、又因章邯一事与项羽渐行渐远,项伯终于决定投向刘邦!
三、项伯对项羽失望透顶项羽率兵击败秦军主力之后,天下已经掌握在了项羽手中,天下诸侯,谁敢不遵从霸王的号令?按照项伯的想法,项羽就应该趁机登基,让项家成为这天下的主人!
可项羽居然糊涂到分封什么诸侯,这不是在给自己挖坑吗?真不知道项羽这脑子是咋想的!如果此时项羽称帝的话,项家立刻就是天下最顶尖的“门阀”,足以流芳千古、永载史册!
思来想去,项伯决定改换门庭,投奔刘邦。他正愁没法跟刘邦搭上线呢,项羽就把机会送到跟前了!心中充满渴望的项伯,这才会连夜去见张良,并果断地与刘邦结成儿女亲家!
还有比联姻更可靠的联盟吗?从这天晚上开始,项伯就是刘邦的人了!
结语:项伯心里在想啥,已经无法知道了,我们可以做出很多种猜想。甚至我们可以说:项伯觉得项羽必败,投到刘邦门下,是为了替项家保存一系血脉,避免兵败之后被斩草除根。
刘邦没有食言,他平定天下登基之后,封项伯为射阳侯!项家一系,也因为项伯的政治投机,得以延绵流传。
历史越千年,谁对谁错,又有谁能说得清楚呢?
项伯为什么要帮刘邦,而坑自己的侄子项羽?
在鸿门宴上,出了一个有名的典故“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那项庄是什么人?当时《鸿门宴》上也没有介绍。其实,项庄是楚国第一剑客、项羽的堂弟,也有史书上说是项羽的亲弟弟。在垓下之战中,项羽率领28骑突围,其中就有项庄,最后项羽杀死了项庄后自刎而死。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就是说,项庄受到谋士范增的建议,以舞剑助兴的名义,趁机杀掉刘邦。而接下来的一幕有反转,项羽的叔叔项伯起身伴舞,说是项庄一个人耍剑没什么意思。每当项庄调整好姿势准备刺杀刘邦的时候,项伯总是给他挑开,或者用身体挡住剑锋,这让项庄又急又恼。
也正是有项伯的参与,刘邦借口上厕所跑了。从此拉开了楚汉战争的真正对决。
那项伯为啥要帮刘邦呢,这不是吃里扒外吗?从头说起。
项伯是项羽的小叔,项伯的二哥是项梁,他大哥是项羽的父亲,大哥死的早,项羽由项梁扶养成人,项伯的父亲是楚国名将项燕。总结一下,项燕有三个儿子,项伯是最小的一个,项羽是项伯的侄子。项燕被秦国名将王翦所杀,项梁被秦国章邯在定陶偷袭而死。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刘邦在沛县起兵,项梁、项羽叔侄在楚国起兵。御史章邯奉秦王之命扑灭各地起义。陈胜兵败后,刘邦投靠项梁,跟着项梁叔侄混。
项梁战死,赵王揭被围困在巨鹿。楚怀王召开了军事会以议,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宋义、项羽带领救巨鹿之围;一路由刘邦率领直捣咸阳,谁先入咸阳,就封谁为关中王。
项羽率领10万楚军打败章邯40万秦军,章邯投降。项羽的成功大大减轻了刘邦的压力,一路上,刘邦一边动武一边招降,顺利进入咸阳,派兵据守函谷关,不让项羽进关中。
刘邦手下曹无伤偷偷投靠了项羽,向项羽告密刘邦想独吞咸阳财宝,想称王。项羽一听勃然大怒,决定在第二天派大军灭了刘邦。项伯知道后,在当天的晚上跑到张良那里告诉了张良。张良一听,接着报告了刘邦。刘邦立马盛情款待了项伯,并且以兄弟相称,最后还和项伯结成了儿女亲家,虽然最后项伯也没捞着人家的闺女。也就是在今天晚上,刘邦决定明天带上财宝向项羽谢罪,并请他吃饭,这就是鸿门宴的由来。
那项伯为什么要跑去向张良告密呢?原来,项伯杀过人,遭到通缉,而张良原本是韩国贵族,把项伯秘密藏在了下邳,躲过了牢狱之灾,因此,二人成为至交。听说张良即将遭遇不测,肯定要去报告,酒足饭饱之后,又和刘邦成了儿女亲家,在鸿门宴上保护刘邦也在情理之中。
事实上,项伯不止这一次扁坦刘邦。在项羽封刘邦为汉王时,只给了他巴郡、蜀郡这两个贫瘠之地,是项伯求情,又把肥沃的汉中郡给了刘邦,刘邦这才有了和项羽抗衡的资本。
在彭城之战后,吕后和刘老太公被项羽抓获,项羽一气之下想把刘老爷子给煮了,又是项伯求情,说什么杀人家父母非大丈夫所为,不但没有任何益处,还可能增加仇恨。项羽一向以君子自称,于是留了刘老爷子一条命。
在项伯的神助攻下,项羽最终被老油条刘邦打败。刘邦得到天下后,看在项伯的面子上,没有诛灭项氏一族,并且赐项伯刘姓,封射阳候,汉宣帝时,寿终正寝。
项伯为什么要帮刘邦,而坑自己的侄子项羽?
项伯帮的是张良而不是刘邦,关键是项伯没想到他的行为(多次泄露军机和逼反英布)会让天下无敌的项羽一败涂地。项伯的动机主要是和项羽争夺项氏家族的族长之位,利用泄露军机和逼反英布来打压项羽的威望。
项伯为什么要帮刘邦,而坑自己的侄子项羽?
项伯,历来就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他除了愚蠢之外,就是贪财和轻信了。所以,他被朋友利用了。
一,秦始皇时代的项伯是地下抗秦义士,与刺秦的张良是同一条战线上的朋友秦始皇灭亡六国,楚国十分无辜。所以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说。全楚之人都不服秦,就与早期的楚人扭着脖子“不服周”一样。
王翦带的六十万大军,打败了楚国主力军。楚军的元帅项燕战败自而杀死。项燕就是项伯的父辈。这样,秦国与项家就有杀父之仇了。
秦始皇消灭六国后,国内社会治安非常混乱。秦始皇的地方官吏经常被杀,秦始皇在巡游途中差点被张良为首的六国贵族的后代刺杀。张良后来逃亡下邳,在这里,张良经常收留六国志士,其中最突出的一个就是项伯。张良后来这样对刘邦说:
项伯常杀人,臣活之。《史记-项羽本纪》
项伯与张良是生死之交。张良遇到危险,项伯不顾一切来救朋友张良。说明他们在陈胜吴广还没有起义以前就是坚定地反抗秦始皇的民间力量,他们已经成了生死之交了。
这是他们在秦始皇时期的交往。到了陈胜吴广起义起义后,项伯随同项梁项羽一同参加了风起云涌地起义浪潮。经过三年的斗争,各方势力一起推翻了秦朝的统治。项伯跟着项羽入了函谷关,到了灞上,参加了准备攻击刘邦的计划。
二,项伯帮助了刘邦几次呢?他帮助刘邦的环境又是如何的?01,灞上。项伯救张良,也救了刘邦
张良是项伯的救命恩人,前面已经说了。项伯与项羽等等四十余万大军在函谷关受阻,项羽听说刘邦已经进了咸阳,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心头大怒,项羽为什么要怒呢?因为刘邦捡了便宜。项羽在经过半年多时间才赵国消灭秦帝国两个个主力集团军,项羽打得十分艰苦。刘邦走南路,几乎没有碰到阻力就入了武关,一路逼进咸阳。刘邦对项羽是屁都没有放一个,借口防盗,就派兵守住函谷关,明显就是不要项羽入关。项羽能不气吗?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把刘邦入咸阳守函谷的消息告诉项羽,项羽才怒从心起。刘邦你这是找死呀?项羽从项梁死后,就一直被压制,在安阳杀了宋义才出了一口恶气。现在又碰上刘邦把大功捞了去,项羽气得马上安排四十万大军,先做饭,吃饱喝足,次日把刘邦吃掉,再入咸阳宫发号施令。
项伯在结束了会议后,偷偷地出了楚军大营,朝刘邦驻扎的霸上溜了过来。
项伯的目的就是来把张良救走。
但是,张良已经被刘邦洗脑了。张良把项羽的会议纪要透露给了刘邦。刘邦利用项伯贪财的个性,把项伯收买了。项伯因此帮助了刘邦从危险中走了出来。
这是项伯第一次帮助刘邦。
刘邦张良才从容不迫地筹划如何应对项羽。
第二天,项羽也没有进攻刘邦。如果项羽四十万大军掩杀过来,刘邦张良再准备充分,恐怕也抵挡不住。但是,项羽没有攻过来。显然是项伯起了作用。
当天夜里项伯回去又做了项羽的思想工作。
由此可见,项伯这个二百五,老好人居然把项羽说服了。看来,项羽也是个意气用事的,没有主见的将军。不然,何至于被一个愚蠢的叔叔搞定?
02,项伯第二次帮助刘邦,刘邦脱离危险
众所周知,鸿门宴,刘邦张良对项羽范增。范增一直以项羽为中心,坚决替项羽消灭所有的威胁。范增是在做本职工作,无可非厚。但是,范增在鸿门宴上表现独特,个人能力无法发挥。范增是个明白人,他看出了项羽的威胁就是刘邦集团。所以,范增是痛心疾首,擅自做主,把项羽的堂兄弟项庄叫了进来,让他舞剑,以帮助大家喝酒,帮助消化。但是,项庄的能力有限,又被一个长辈,二百五项伯给叉开了。项庄被项伯隔开了。项伯死死地保护着刘邦。侄儿就得不了手。结果,时间被拖长,樊哙闯大营,彻底地打乱了范增的计划。刘邦在项伯的帮助下,成功返回自己的大营。暂时逃过了一生中最危险的时刻。
03,刘邦被项羽分封的时候,并没有汉中
项羽恼火刘邦先进入关中,又见刘邦非常得关中上下各阶层民众的心。把关中治理得井井有条,所以,心里面嫉妒刘邦。范增一直认为刘邦有大志,会得天下。要项羽杀了刘邦。项羽也动心了,项羽不杀刘邦,当然也对范增的话不能不听。所以他们商量之后,就把刘邦封在巴蜀。巴蜀地区是秦国流放犯人的地方,差不多就是有去无回。这样,项羽把刘邦封在巴蜀。
巴蜀地区与秦国隔离的地区是汉中。如果汉中有一大将把守,刘邦就被巴蜀地区死死圈住。张良认为,这样不行。有巴蜀就必须要有汉中。张良就找到项伯,使用了大量的金钱宝物,让项伯活动活动。项伯得了张良刘邦从秦朝仓库里盗出来的东西,项伯就替刘邦说话。项羽就把汉中给了刘邦。这样,巴蜀汉中与关中就通达无阻了。项伯真是刘邦的应声虫,找到他,没有空手而回的道理。
04,楚汉相持阶段,无论是刘邦还是项羽,对峙之战,不仅消耗粮食,而且磨蚀斗志。大家都耗不起。项羽毕竟年轻,他是受不了对峙的熬煎。
项羽的后方不稳定,彭越给项羽的后方造成巨大的威胁。这种威胁直接把楚国的首都彭城包括进去。所以,项羽非常恼火。项羽要求刘邦与他决战,一战定输赢。但是,老奸巨猾的刘邦就是不出营门。他使用的是消耗战,他要把项羽的信心磨蚀干净,然后歼灭项羽。
项羽为了让刘邦出战,就把刘太公和刘邦的夫人吕后拉出来。项羽在刘邦大大营门口烧了一口居大的鼎,项羽对刘邦说,刘季,你再不出来应战,我就把太公做成火锅底料,你信不信?刘邦说,项羽你牛逼你就把你爸爸扔舅进大鼎里,我爸爸就是你爸爸,谅你也不敢如此厚颜无耻。
项羽大怒,没有见过如此厚颜无耻的刘邦,连自己的老爸和老婆都不要的。项羽大怒,命令把太公扔进大鼎里。
这时,项伯出来了。他对侄儿项羽说,大王,刘邦是干大事的人,他让你这样干,是想让你落下罪名。刘邦是顾天下不顾家的人。这样干,对刘邦不起作用。
项羽才放过了刘太公和吕后。
这是项伯第三次救了太公,同时也救了刘邦,使刘邦免除了不仁不义的名声。
三,刘邦张良就是利用了项伯这样糊涂蛋,让自己的计划一次又一次地得逞项伯帮助刘邦,是为了贪财,是为了同刘邦做儿女亲家,他不是有意要坑项羽。项伯借助于自己是项羽的叔叔,所以为老不尊,有通敌的嫌疑。项羽拘泥于亲情关系而不对项伯的愚蠢行为加一节制,事情才一步一步地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当项羽被困在垓下时,我们没有看到有关项伯的消息,只是听说——后来,刘邦赐项氏以刘姓,封项伯为射阳侯。
如果项伯没有对刘邦有功劳,他会封侯吗?
显然,项伯的无意中帮助刘邦,多少扭转了楚汉强弱关系的变化。说项伯是二百五,恐怕还算是轻巧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