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田蚡作为汉武帝舅舅还勾结淮南王?

田蚡是汉武帝的亲舅舅,可是这个亲舅舅总是要坑自己的外甥。

他仗着自己是太后王娡同母异父的弟弟,各种招揽门客,身边一大帮马仔帮他做事。因此时间长了以后,田蚡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 坑外甥一、想要独揽朝政。

汉武帝刚登基那会儿,窦老太后和王太后争夺权力。这个时候田蚡作为王娡身边的铁杆粉丝,自然是需要出面挺一把王娡的。

在王娡的帮助下,田蚡不光成为了朝廷的太尉,而且还被封为武安侯。当时窦太后还活着,所以总是压着王娡和田蚡一头。

等到窦太后去世以后,王娡成了独一无二的太后,田蚡自然就更加骄纵了。他不仅出任了丞相之职,而且还各种笼络人心,使得天下官员和诸侯王,都对田蚡言听计从。

因为田蚡有权力,他能够将赋闲在家的人都启用起来,能够让手下人拥有富贵。所以说田蚡渐渐地有了野心,他认为自己完全可以架空汉武帝,成为独掌大权之人。

最坑人的是,由于黄河南边泛滥成灾,大家都要求朝廷治理。可田蚡的封地在黄河北边,所以他各种阻止朝廷治理水灾,使得若干百姓流离失所。

  • 坑外甥二、与淮南王刘安勾结。

当田蚡还在做太尉的时候,淮南王刘安入朝。这个时候田蚡主动迎接淮南王刘安,并且提醒淮南王:汉武帝没有太子,可是淮南王是刘邦的亲孙子,所以汉武帝去世以后,理应由淮南王继位。

淮南王刘安听了以后自然很高兴,就给了田蚡不少赏赐。汉武帝生儿子时间比较晚,这是我们都知道的,他28岁的时候,才有了第一个儿子刘据。

元朔三年,武安侯坐衣襜褕入宫,不敬。淮南王安谋反觉,治。王前朝,武安侯为太尉时,迎王至霸上,谓王曰:“上未有太子,大王最贤,高祖孙。即宫车晏驾,非大王立,当谁哉!”淮南王大喜,厚遗金财物。上自魏其时,不直武安,特为太后故耳。及闻淮南王金事,曰:“使武安侯在者,族矣!”---《史记》

所以说田蚡这么做,等于是出卖了自己的外甥。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田蚡要这么做呢?他难道跟淮南王关系更好?

一、脚踏两只船,想要给自己找后路。

汉朝的皇帝,从刘邦开始,就比较喜欢男宠。这是一个难以回避的话题,由于老祖宗刘邦开了一个好头,所以后代子孙全都选择效仿。

因此到了汉武帝时期,自然也是这么回事。汉武帝当时虽然有了皇后陈阿娇,可是他跟陈阿娇的感情并不好,而且时常闹矛盾。

所以汉武帝自然就没有跟陈阿娇生下过一个儿子,反倒是跟身边男宠走得很近。这么一来就让汉武帝周边的人比较紧张了。

为啥?因为汉武帝到了28岁,还一个儿子都没有,这是很不正常的事情。田蚡跑去找淮南王刘安说起这件事,也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因此我们可以断定,田蚡结交淮南王刘安,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多找一个靠山。万一汉武帝真的没有子嗣,又英年早逝的话,那么淮南王刘安,以汉高帝刘邦孙子的身份继位,似乎一点毛病都没有。

况且淮南王刘安十分富有,实力强劲,有足够的能力夺取皇位。田蚡认为多个朋友多条路,这没什么不好的。

二、田蚡说这番话,有他自己的根据。

我们一般人应该都吃过豆腐,那么你们知道豆腐是谁发明的吗?就是这位大名鼎鼎的淮南王刘安。

淮南王刘安不光是汉高帝刘邦的孙子,他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食家,光发明豆腐这么一件事,就足以让他青史留名。

除此之外,他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早在汉文帝十六年,刘安就继承了刘长的淮南王爵位。

由于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再加上天分很高,所以刘安很快就蹿红了。他的《淮南子》闻名天下,使得他跻身于文学家的行列。

此外刘安这个人还比较崇尚道教,讲究无为而治,这和汉朝初期的皇帝们的治国理念是一样的。因此淮南王刘安就更加深得人心了。

此外他还招募了几千名宾客,大有战国四公子的派头。这些人来自各行各业,可都是刘安日后起家的重要资本。

所以说,淮南王刘安绝对不是泛泛之辈,他所代表的是贵族阶层中,比较有文化的那一帮人。富贵再加上文化,绝对会让人对你另眼相看。

因此田蚡高看淮南王刘安一头,那也是有原因的。毕竟淮南王如此优秀,如果再出现一次推举新帝的事情,那么淮南王刘安上位的呼声应该是最高的。

三、事情坏在了淮南王刘安谋反失败上。

其实淮南王刘安如果不谋反的话,那么这件事到什么时候都不会被揭发。就算有人举报,也是死无对证,反而会牵扯上藩王,一般人可不敢随便掺和到这种事情当中。

可是在公元前122年,淮南王刘安举兵谋反了,并且还失败了。这个做豆腐的王爷,居然有如此大的野心,因此才把这件事给桶了出来。

你说你谋反就好好谋划一下,好歹打个半壁江山下来吧?结果你直接被人家汉武帝一举击溃了,羞不羞?

淮南王刘安羞倒不要紧,关键是他的失败,还把田蚡的事情给牵扯出来了。当时田蚡已经去世了,可汉武帝还是恨得牙痒,扬言如果田蚡不死,绝对是要灭族的。

原来当初田蚡相继害死了灌夫和窦婴以后,自己也就生了重病。巫师认为这是灌夫和窦婴来找田蚡报仇了,所以压根没办法救治,没多久田蚡就去世了。

总结:田蚡属于投机分子,岂不知是热脸贴冷屁股?

田蚡似乎没有搞清楚一点,他之所以能够先后成为太尉、丞相,并不是因为他有多大的能力,有多么会钻营,而是因为他是汉武帝的亲舅舅。

如果没有这一个身份,田蚡早就被窦婴他们给玩死了。田蚡还恬不知耻地朝着淮南王刘安靠拢,难道你没有想过刘安凭什么要给你高官厚禄吗?

所以说田蚡这一招是最差的棋,他应该把更多精力花费在如何让外甥汉武帝诞下子嗣,而不是去帮着外人来夺取外甥的江山。这步棋走错了,就算田蚡活下来,也会被灭族的。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

为什么田蚡作为汉武帝舅舅还勾结淮南王?

汉武帝刘彻成婚多年,膝下却长久无子,不仅其生母王太后着急,其舅舅田蚡更着急,他思来想去,觉得还是找一条后路比较好,于是他搭上了淮南王刘安,向其靠拢。

外甥没有孩子,做舅舅的关心还说得过去,有必要去挖外甥的墙角吗?

作为武帝的舅舅,田蚡与淮南王串联勾结,主要是与当时特殊的朝廷内外形势有关,田蚡是个极其精明的投机者,为了自己的富贵,才走了这步险棋。

田蚡是汉武帝刘彻之舅,不过与武帝生母王太后并非同父,武帝的外祖母臧儿乃燕王臧荼的后裔,先后两次嫁人,分别生下了王娡与田蚡,前者即武帝生母。

王娡也不是省油的灯,其先嫁金王孙,之后因臧儿找人为其相面,说其当生贵子,臧儿与王娡一合计,执意离开金王孙,王娡进入太子宫,伺候当时还是储君的景帝刘启,没想到王娡非常受宠,接连生下三女一子。

刘彻是景帝的第十个皇子,且当时王娡位在夫人还不是皇后,刘荣受封太子的那一年刘彻被册封为胶东王,按理来说与皇位无缘。

然而风云变幻时移世易,刘荣生母栗姬见罪于景帝被废,而刘彻得其姑母窦太主的帮助,以迎娶窦太主之女阿娇为媒,成功入继太子之位,王娡也成为皇后。

在刘彻被立储,王娡封后之后,王娡的母族也因此得势,汉代重孝道崇舅族,历代皇帝都重用自己的娘舅,这也是传统,尤其在刘彻登基以后,田蚡作为王太后的弟弟,武帝的舅舅而成为了三公之一的太尉,而宰相则是窦氏一族的窦婴。

说起来也是两大外戚之间的较量,武帝登基之初,其祖母太皇太后窦氏仍在,窦氏一族显然要更加强势,因此田蚡稍逊一些,做了有名无实的太尉。

窦太后乃是文帝正妻,景帝与窦太主的生母,武帝的祖母,在景帝时代已经是权倾朝野,而建元之初武帝根基浅薄,无法与祖母抗衡,只能处处顺从。

原本也是没什么的,可关键还是在于这祖孙俩意见不和,窦太后崇尚黄老之术,主张清静无为的理念,而武帝认为,经过几代人的休养生息,大汉朝已经强盛起来,定然要有所作为,因此崇尚黄老的窦太后与青睐儒学的武帝之间,生出了嫌隙。

田蚡虽然很有能力,可他之所以能够得势,主要还是因为他是武帝的舅舅,倘若武帝出了什么岔子,那么他也是难易保全自身的。

以窦太后的权势,当时要废黜武帝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年轻且根基尚浅的武帝根本不能与祖母作对,田蚡也处处劝说武帝,不要违逆窦太后。

可令田蚡头疼的事情还有一个,那就是武帝一直都没有孩子,武帝的宫里唯有陈皇后,而陈皇后是窦太主之女,是窦太后的外孙女,当年武帝能够被立储,也多亏了这桩婚事,可尴尬的是两人婚后长久没有生育,外界对此议论纷纷。

不管什么原因,太子乃江山之根本,倘若武帝注定命中无子,那么后继无人,极有可能成为窦太后更换帝位的一个理由,到时候田蚡自然也无法避祸。

如果武帝被废,那么窦太后必然会另立继承人,虽然田蚡是很不愿意见到亲外甥被废的,可他也不能不为自己的将来与富贵考虑,还是早做打算为好。

讨好被窦太后看中的人,成为了田蚡的首要任务,而他最终挑中的就是淮南王刘安,此人乃是文帝之弟刘长的儿子,刘长当年被流放巴蜀离世,刘安继位为王,在各诸侯王之中算是比较亲近的一支,更重要的是刘安很得窦太后欢心。

与主张奋发有为,跃跃欲试的汉武帝刘彻不同,淮南王刘安与窦太后一样崇尚道家与黄老,更甚的是,刘安就是以喜欢修仙炼丹而闻名后世的。

同样的,刘安也不是省油的灯,七国之乱时淮南国首鼠两端得以幸免,可毕竟不能长久,因为削藩对于大汉朝来说是迟早的事情,不进则退,刘安也想更进一步。

作为刘长之子刘邦之孙,刘安自视甚高,即便武帝已登基许久,他还是不愿放弃,他的心思田蚡自然看在眼里,两人一拍即合,刘安入长安朝觐的时候,田蚡故意说:当今陛下无子,倘若一朝宴驾,能继位的除了您还有谁呢。

刘安听了自然非常高兴,与田蚡之间来往也更加密切,给其送去了大量的金银财帛,刘安将田蚡作为自己在长安的楔子,田蚡将刘安作为自己的退路。

只不过,随着卫子夫的出现,其先后为武帝生下长女、长子,关于武帝不能生育的传言也就不攻自破了,而后窦太后崩逝,田蚡与刘安也就断了往来。

刘安想要犯上谋逆的心思一直都没有断绝过,只是,田蚡自身安稳之后,也是用不着刘安这个备胎了,直接将其摒弃,毕竟武帝是自己的亲外甥,刘安与自己再怎么有交情,那也不过是互相利用的关系罢了,并不可靠。

淮南王刘安事败之后,田蚡与其勾结之事被武帝知晓,不过那时田蚡已经离世,说起来田蚡与刘安勾结,只不过是田蚡担心失去武帝这个倚仗,想给自己找个退路而已。

为什么田蚡作为汉武帝舅舅还勾结淮南王?

田蚡是汉武帝的娘舅,王太后的同母异父弟弟,其母臧儿先嫁王仲生下王娡王太后之后,改嫁田氏生下田蚡,田蚡长得丑陋,却能说会道善于揣摩,王娡入宫后田蚡被作为娘家人发掘出来,当上有名无实的郎官。魏其侯窦婴是窦太后族侄,又平七国之乱有功,权倾朝野,田蚡看准时机,依附上窦婴,来往他的府中,陪侍宴饮,时跪时起,逢迎拍马无微不至,就像窦婴的子孙辈一样,汉景帝晚年,田蚡受到宠信也显贵起来。

武帝刘彻继位,太后称制,田蚡与窦婴分别当上太尉与丞相,有了自己的势力,羽翼渐丰,(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其后对以前一同在窦婴门前奔走趋附的灌夫痛下杀手,把窦婴也牵连进来,借势使诈,除去窦灌二人。田蚡在当太尉时,淮南王刘安来朝见,刘安是武帝的叔伯辈,封地富裕,出手阔绰。他到灞上迎接淮南王并逢承说,“皇上没有太子,而大王是高祖的孙子又贤名在外,一旦皇上去世,若不是大王,谁能有资格继承皇位呢”!刘安听后十分欢喜,送给田蚡许多珍珠宝物。

田蚡对刘安说这些话虽有逢承的意味,却也正是他趋炎附势本性的体现,也有事先讨好铺后路的打算。武帝十六岁登基,直到二十九岁才生有儿子,得子晚。田蚡说这话的时候,正是文帝老婆窦太后当政掌权时,汉文帝以代王庶子身份取代嫡长系登上皇位,本身就说明藩王当上皇帝的可能性不小。而刘安的父亲刘长,是文帝的弟弟,如果武帝无子而崩,论远近亲疏,辈份才能,刘安确有可能登上皇位。(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但这话却不是臣子可以说和做好计划的,田蚡性贪,多次向外甥刘彻要权要钱要地,武帝碍于母亲隐忍不发,田蚡任命官员时,曾对他说,“该留几个让我亲自任命吧”!田蚡讨要考工官署地皮扩建府第,武帝讽刺说,“要不我把京城武器库也送给你”?舅甥关系大致如此。田蚡死后,刘安谋反被诛,田蚡与刘安的对话被人告发,武帝恨恨地说,田蚡要是活到现在,就该灭族了。

为什么田蚡作为汉武帝舅舅还勾结淮南王?

田蚡,是汉武帝母亲王娡的同父异母的弟弟,景帝时出任郎官,当时正赶上魏其侯窦婴平定七国之乱后被封为大将军,又因为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为窦婴的姑姑,所以满朝上下,唯窦婴马首是瞻,当时田蚡也是像小辈一样整天屁颠屁颠的跟在窦婴后边。后来武帝继位后,鉴于汉武帝太后王娡的原因,窦婴失势。此后,田蚡的小人嘴脸就表现了出来,为了表现出他做为皇帝舅舅和丞相的尊贵身份,光明正大的要强行夺取窦婴的田产,遭到了窦婴的反对,由是开始记恨窦婴,最终想尽一切办法除掉了窦婴和灌夫。其实,在跟窦婴翻脸之前,身为太尉的田蚡就暗地里走了个阴招。当时,汉武帝年近三十,一直没有子嗣,田蚡虽然是皇帝的舅舅,但是也怕汉武帝百年之后,自己没有靠山,于是他从刘氏诸侯王中挑选有实力的淮南王刘安作为他的新靠山。我们先说说这个刘安,他的父亲刘长与汉文帝是亲兄弟,所以论辈分刘安是汉武帝的堂叔,当时诸侯王中,淮南王刘安实力最强,他也一直有野心、有能力,他也想问鼎长安。于是就长期派他的女儿刘陵在京城充当间谍,刺探情报,那么田蚡就成了他私下交接拉拢的重要对象。据《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曾记载这样一段:安初入朝,雅善太尉武安侯,武安侯迎之霸上,与语曰:“方今上无太子,王亲高皇帝孙,行仁义,天下莫不闻。宫车一日晏驾,非王尚谁立者!”看看,这样话像是一个舅舅所说的吗?公园前131年,也就是窦婴死后四个月,田蚡暴病而亡。本来事情就到此结束了,但是后来淮南王刘安谋反失败,有人告发田蚡,私下收受刘安的礼金,汉武帝大为震怒。据《汉书》记载,上闻蚡受安金,有不顺语,曰:“使武安侯在者,族矣!”,可见,做舅舅的做到田蚡这个份上,也是绝了。幸亏他死的早,否则一定会被灭族。

我是大飞哥,欢迎关注我!

参考文献《汉书》《史记》

为什么田蚡作为汉武帝舅舅还勾结淮南王?

公元前139年,淮南王刘安奉诏令到长安拜见汉武帝刘彻。由于刘安的父亲刘长与汉武帝刘彻的爷爷汉文帝刘恒,同是刘邦的儿子。为了显示亲近,汉武帝特委派舅舅,时任太尉的田蚡出长安城数十里外的霸上迎接刘安。一番接触后,田蚡仅凭一句,就决定与田蚡勾结在一起。

说二人勾结,其实并不全面。应该是田蚡利用当时的真实局面,击中了刘安的贪心,为自己的谋求利益。刘安熟读百家,其文采令精通歌赋的汉武帝也是忍不住称赞,可是陷入田蚡的圈套中到死都没有明白过来。

在田蚡与刘安接触时,汉武帝刚刚做了两年的皇帝,却始终有一个难以启齿的隐忧。

汉武帝七岁被汉景帝立为太子,时间为公元前150年。他成为太子是借助了姑妈长公主刘嫖势力,而刘嫖之所以帮助汉武帝,是因为汉武帝的母亲王娡答应了刘嫖的条件,汉武帝成为太子后,要娶刘嫖的女儿陈阿娇为太子妃。汉武帝成为皇帝后,要封陈阿娇为皇后。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刘启病逝。汉武帝顺利继位,陈阿娇顺势成为皇后。

此时汉武帝已经16岁,如果按照汉武帝的爷爷汉文帝刘恒的做法15岁就生下汉景帝,汉武帝至少已经当父亲了。田蚡和刘安接触的时候,汉武帝的孩子应该已经会走路,叫爸爸妈妈了。

不知是因为汉武帝和陈阿娇是近亲的缘故,还是陈阿娇身体有毛病,造成汉武帝一直没有孩子,直到汉武帝接触到了他的第二位皇后卫子夫,才生下第一个男婴,此时是公元前128年,汉武帝已经29岁。

但是,在当时却根本判断不出到底是谁的原因,汉武帝也不敢正大光明地去解释,更不敢去证明。他刚刚继位,地位并不牢靠。这主要是因为他的父亲汉景帝刘启一连生下了14个儿子。当时汉武帝的祖母窦漪房窦太后还在世,并十分宠爱汉武帝的岳母——刘嫖,汉武帝随时被换掉的可能。

时为汉武帝大舅子的田蚡,以他灵敏的政治嗅觉发现了这一点,他觉得这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矿,他决定要好好利用一番。同时,也为自己铺设一条退路,毕竟他到时会有拥戴的功劳,他现在拥有的荣华富贵不会失去,反而会成倍增加。

田蚡第一时间找上了淮南王刘安。

田蚡为什么不找汉武帝的13个兄弟呢?

这主要是因为,汉景帝其余13个儿子,与汉武帝本就存在竞争关系,而田蚡能够从一介平民成为皇亲国戚,身居高位,仰仗的就是汉武帝和汉武帝亲生母亲王娡王太后。他向汉武帝的众多兄弟提出要求,就算汉武帝兄弟答应保住王娡王太后和田蚡的权势和地位,田蚡自己也不敢保证他们会不会履行承诺。更要命的是,汉武帝的兄弟根本就不会同意,谁知道田蚡说的是真还是假,还是汉武帝和田蚡联手设下的圈套,诱骗他们往里面跳。

而刘安的情况则不同。

刘安是汉文帝刘恒的同父异母兄弟,刘长的在世长子,血缘关系很近。尤其是刘安具有才名,世人皆知。凡是出自于刘安的作品,汉武帝在夸赞之后,还会命人特意收藏起来,留到将来细细品味。

这一点,刘安自己也颇为自负。所以,田蚡在迎接刘安入朝的仪式上直接将自己想要拥立他的意思透露出来,刘安没有感到丝毫的尴尬和犹豫而进行谦虚客气一番,直接表示同意。

他用来表示心意的方法很俗套,却很对田蚡的胃口,他奉送了田蚡大量的金银财宝。

然而,好事多磨。

田蚡和窦婴,一个是王娡外戚,一个是窦太后外戚。

两人同时因为身份地位以及尊崇儒术,和当时的在朝大臣相处得很好,但是却因为汉武帝奶奶窦漪房喜爱黄老之术,大臣们都不能发挥出来各自的才能。就有人向汉武帝建议,以后一些大事就瞒住窦漪房窦太后,不要再询问他的意见了。

这个建议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汉武帝可以清楚分辨出究竟谁向着他,谁向着窦漪房。另一个就是有利于轻松获得大臣们的支持,就算没有儿子接替而被换掉的隐忧,也因为他还年轻且有大臣的支持,并没有那么容易被换掉。

可是,事情的发展超出了众人的想象。

窦漪房很快就得知了消息,直接将提出建议的大臣免职,就连田蚡和窦漪房的侄子窦婴也被免职。这把汉武帝也吓得够呛,不再提什么儒术了,只能继续推行窦漪房喜欢的黄老之术,无为于天下。迫于汉武帝刚继位,汉景帝离世不久,政局还不平稳,汉武帝的位置暂时保住了

可是,这发生的一切对刘安不是什么好事。田蚡的官职一丢,刘安的事情就进展缓慢了。

刘安却不敢丝毫怠慢田蚡。

往远处想,窦漪房历经文景武三朝的老人,已经进入晚年,时日不多了。田蚡的靠山王娡王太后却正当壮年。

田蚡还有重新站起来的时候。

果不其然,短短四年后,公元前135年,窦漪房死了。王娡成为天下最有权势的女人。

田蚡也趁势崛起,成为了丞相。

这本该刘安高兴的事情,却因为另外一个女人的出现,让刘安失去了坐等汉武帝无后而不得不另选“贤人”继承皇位的机会。

这个女人就是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卫子夫,她虽然早在公元前139年入宫,但是中间间隔了一年多未受到宠幸,直到窦漪房死前的一两年受到汉武帝的宠幸并怀下身孕。

这意味汉武帝没有生理上的毛病,完全可以生下皇子继承皇位。

然而,事情总有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喜。

卫子夫能怀孕,陈阿娇陈皇后不能怀孕,陈阿娇的皇后之位可能不保。陈阿娇必然不会坐以待毙。

果然,陈阿娇先是哭闹,见汉武帝不为所动。而后她便派出人手劫持了卫子夫的兄弟,逼迫卫子夫收敛或就范。

可是得到消息的汉武帝却召集了人手,以卫子夫兄弟卫青好友公孙敖的名义,救下了卫青。从此汉武帝将卫青和卫子夫安置在身边,贴身保护。

尽管陈阿娇不能再轻易得手,但是二人的矛盾却存在了下去。

他刘安虽然同样失去了直接继承的机会,却可以借助汉武帝陈阿娇二人的矛盾。

为了时时刻刻把握京城长安的动向,他派出了自己的女儿刘陵,携带大量财物赶赴京城。

此时刘安彻底沉入到了做皇帝的美梦中。

他在京城中最大的帮手田蚡,却同样陷入到了麻烦之中,根本无心理会刘陵给与支持,也因为田蚡的这场麻烦,最终要了田蚡的命,也使得刘安进入到举兵以武力夺取政权的绝地中。

窦婴是窦漪房的外戚,窦漪房过世后,这位原本能够左右汉朝政局的厉害人物,失势了。

平日里人来人往的局面不见了,全部跑到田蚡那里献拍马屁去了,只有一位将军灌夫还时常出入窦婴家。一来二去,窦婴和灌夫交上了朋友。

灌夫是个当兵的出身,是个火爆脾气,眼里揉不得沙子,就是因为看不惯田蚡小人得志的猖狂模样,主动与窦婴交往,并多次当面骂田蚡小人。原来,还是在窦漪房在世,窦婴没有失势的时候,田蚡是窦婴的手下,时常需要拍窦婴的马屁。现在却一切反了过来,不仅如此,田蚡还不尊重窦婴这位老上级,几次三番的放了窦婴的鸽子,答应去窦婴家做客,害得窦婴觉也不敢睡,一直等到天亮,田蚡却在家里喝醉了,呼呼大睡。

所以,田蚡十分嫉恨灌夫和窦婴,想方设法要报复。

一次在田蚡的婚礼上,灌夫喝多了点,又指着鼻子田蚡。此时田蚡贵为宰相,又十分会调理与各个刘氏诸侯王之间的关系,所以到场的人员很多。灌夫这么骂,等于把田蚡的脸撕了下来,又在上面踩了几脚,踩完后,还吆喝人来观看。

田蚡怎么能忍得了。

直接将灌夫抓了起来,并汇报给了汉武帝。最后田蚡将灌夫窦婴都害死了。

从这以后,田蚡的名声臭了点,但也因为臭,所以没人敢惹。

刘安既需要借助田蚡,还需要担心田蚡反咬一口。二人之前的约定却不如之前那么有希望了。

刘安决定自己起兵造反。

也就是在这个期间,不知是上天报应,还是心里有亏,田蚡先是一直胡言乱语,说窦婴的鬼魂来害他,随后病情越来越严重,请巫师也没有办法根治,田蚡竟然就这样不清不楚的死了。

刘安在朝中失去了最大援助,可是仍然有女儿刘陵源源不断地提供消息,刘安加紧准备各种物资包括象征皇帝权力的印玺和衣冠以及兵器粮草,准备造反。

也就是在他积极准备的时候,因为他的偏心,使得两个儿子,长子刘不害和王太子刘迁不和,差点害死了他。

刘不害死后,刘不害的儿子刘建一直受到刘迁欺负,刘建一气之下,跑到长安告御状。由于刘建与刘迁不和,汉武帝没有贸然听信一面之词,派人进行调查。刘安依靠女儿在长安经营多年,早就得到消息做了准备。汉武帝没有查到真凭实据,暂时就不再理会。

刘安便担心事情早晚会泄露,便决定尽快出手。但是调兵权力和行政权力都掌握在朝廷派来武官中尉和文官淮南相等人手中。

他便和有些军事才能到伍被商议,除掉这些碍事的人。

事情做得不严密,被汉武帝第二次派出的大臣查了出来。王太子刘迁想要自杀,将罪责揽在自己身上,聪明的伍被知晓谋反已经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汉武帝已经留心了。他主动向汉武帝派出的大臣供诉了一切。

汉武帝遂下令抓捕了刘安等人,按照法律一律处死。

为什么田蚡作为汉武帝舅舅还勾结淮南王?

田蚡作为汉武帝的舅舅,等于外甥都做了皇帝,居然还要勾结淮南王刘安确实让人想不通,但是抛开亲情,单单把他看成一个把利益看得最重的臣子来说,就好理解了。

田蚡到底有多坏?为何想着谋反?又为何勾结淮南王来谋反?下面就来分析一下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

一、淮南王刘安和田蚡勾结的记载

说来也奇怪,淮南王这个王位的人总是要造反,首先是西汉第一任淮南王英布造反了,然后是第二任淮南王刘长造反了,中间经过了一个刘喜相安无事,然后刘长的儿子刘安做了淮南王,也是个心怀鬼胎的主。

建元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39年,史记记载了淮南王入京朝见。

及建元二年,淮南王入朝。素善武安侯,武安侯时为太尉,乃逆王霸上,与王语曰:“方今上无太子,大王亲高皇帝孙,行仁义,天下莫不闻。即宫车一日晏驾,非大王当谁立者!”淮南王大喜,厚遗武安侯金财物。《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这段的记载除了写了田蚡献媚淮南王,说出诅咒皇帝的话,还有一个重要的信息——素善武安侯!也就是淮南王和武安侯田蚡早就交好了。

建元二年是汉武帝继位改元的第二年,所以田蚡很可能在汉景帝还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与淮南王有了往来。

二、田蚡为何要谋反

人要做一件有风险的事情,还是死罪的事情,无非就是为了利益,那田蚡敢勾结淮南王也是利益的驱使。

史记记载,田蚡早年并不显贵,窦婴做大将军的时候,田蚡只是一个小小的郎官,来往窦婴家中,陪侍宴饮,跪拜起立就和孙子一样,到了景帝晚年才逐步起来,。

魏其已为大将军后,方盛。蚡为诸郎,未贵,往来侍酒魏其,跪起如子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到了武帝时期,看看田蚡这个小人完全放飞了自我,不但对窦婴傲慢无礼,还想霸占人家的良田,最后还想整死窦婴。

这里就能看出田蚡的为人,反复无常,嚣张跋扈,又渴望权利和利益,不然也不会早年当孙子献媚窦婴,既然他能献媚窦婴,自然可能献媚淮南王。

看过电视剧《雍正王朝》的人,对佟国维应该有所印象,他为了自己的家族能够持续显贵,在九龙夺嫡事件中就是两边下注,自己支持八爷,却派自己的侄子隆科多支持四爷。

田蚡的举动也就和佟国维的想法一样,自己外甥的皇位不能给他足够的安全感。他害怕财富和权利化为乌有,于是他就两边下注。

再回到田蚡勾结淮南王的时间上来,是建元二年,这个时候,田蚡是太尉,刚刚进入西汉武帝一朝的核心圈。他在做什么?他在大力支持汉武帝,推荐了御史大夫和郎中令一起推儒学,而且还打击窦氏外戚,有错误的直接削除名籍。

魏其、武安俱好儒术,推毂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迎鲁申公,欲设明堂。令诸侯就国,除关,以礼为服制,以兴太平。举适诸窦,宗室毋节行者,除其属籍。《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这可不得了,推崇儒学就是反对窦太后的黄老之道,打击窦氏外戚更是得罪窦太后。这完全上升到汉武帝和窦太后的权利冲突。

果然,淮南王来朝的同年,建元二年,窦太后发飙了,直接把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和郎中令全部给免职了。

及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赵绾请无奏事东宫。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而免丞相、太尉。《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这四个人可是西汉中央官员的核心成员,窦太后说罢免就罢免了,下一步可就是刘彻的帝位了,不过还好,窦太后没忍心废这个孙子。

田蚡这个人精早就在窦太后行动前就嗅到了危险的信息,所以他还在太尉位置上的时候,就勾结了淮南王,以便自己外甥被废了以后,他还有出路。

三、田蚡为何要选淮南王

就算刘彻被废,也不可能轮到淮南王啊,淮南王是刘彻的长辈,理应在同辈中挑选。第二,淮南王刘安的老爹刘长就是个反叛的逆臣,窦太后也不会同意一个当年背叛自己丈夫的人的儿子来继承帝位。

除非有一个可能,淮南王不是靠着正当途径,而是靠着武力来窃取神器。

早在景帝三年,吴楚七国叛乱的时候,刘安就想着共同造反。还好淮南王丞相控制了兵权,没让刘安发兵,这才使得淮南王后期没有受到清算。

孝景三年,吴楚七国反,吴使者至淮南,淮南王欲发兵应之。其相曰:“大王必欲发兵应吴,臣原为将。”王乃属相兵。淮南相已将兵,因城守,不听王而为汉;汉亦使曲城侯将兵救淮南:淮南以故得完。

刘安骨子里早就有了反叛之心,而且七国之乱后,诸侯国的实力被大大削减,各大封国基本被重新洗牌了,而刘安因为没有参与叛乱,没有受到清算,也一直在淮南,长期经营着自己的势力。

田蚡应该就是看中了这一点,下注到淮南王身上,等到窦太后真的废了汉武帝,就来一个里应外合,连窦太后一起推翻。

我们再看刘安从长安回去以后的记录,田蚡必定是和他密谋了很多细节。

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畔逆事。《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王心以为上无太子,天下有变,诸侯并争,愈益治器械攻战具,积金钱赂遗郡国诸侯游士奇材。《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淮南王因为和田蚡的交流后,回去就为谋反做准备,我们看看里面说了,刘彻一旦被废,天下就有变数,诸侯一定会为皇位而斗争,刘安便抓紧造兵器,招揽人才。

总结

田蚡勾结淮南王的小算盘:

1、为了权利和富贵,两边下注,既大力支持汉武帝打击窦氏,也暗中联络淮南王;

2、早有预谋,在淮南王来朝之前就和淮南王交好,怂恿淮南王早做准备;

3、假设窦太后废了刘彻,拿出自己的两手准备方案,里应外合,扳倒窦太后支持淮南王,继续做朝廷内的顶尖大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