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崖山海战为何发生?为什么10万军民跳海身亡?
因为陆秀夫没有摆好自己的职场位置,而文天祥、张世杰的能力又带不动南宋,所以最后才会出现崖山海战十万军民跳海的悲惨局面。
早年陆秀夫带着小皇帝逃到福建的时候,本来打算抢船渡海。渡海其实有很多选择,当时南宋宰相陈宜中已经跑路到了越南占城,因为他跟张世杰不和,所以南宋小朝廷,居然放弃了渡海前往占城的想法。
现在你知道了吧?其实崖山海战的悲剧,蒙元大军只是外部因素。真正导致崖山海战惨剧的,还是南宋小朝廷内部的问题。
一、陆秀夫忙得不可开交,可就是不知道制定大政方针。当时陈宜中死活不肯回来,而张世杰也死活不肯去占城。那么留给南宋小朝廷的生路还有几条呢?其实远渡重洋是最好的选择,海外除了占城,还有台湾,还有吕宋,甚至还有更远的马六甲。
手里还有几万兵马,外加十多万百姓,陆秀夫完全可以找一个海外群岛安置百姓,重振旗鼓。可是陆秀夫这个时候在忙些什么呢?
- 1、思想宣传工作。
他需要给南宋小朝廷鼓舞士气,也就是洗脑式的宣传。因为当时大家都很泄气,元朝大军实在是太猛了,完全扛不住啊!
再加上前面两位小皇帝一个投降,一个病死,这第三位还是个小皇帝,未免人心惶惶,没有主心骨。所以陆秀夫整天给大家念叨着:古代人手里有一支军队都能完成中兴事业,我们现在有几万大军,除非老天爷不帮忙,否则咱们怎么可能灭亡呢?
- 2、心灵辅导工作。
此外陆秀夫纵然再忙,每天还要给大家宣讲《大学章句》,这又是啥目的呢?还不是为了让大家能够静下心来,好好地辅佐宋末帝嘛!
- 3、文学创作工作。
当时陆秀夫在海上漂着的时候,还不忘写了一本书,将有关前面两位皇帝的事情给记录下来。你说说看,作为当时南宋的掌舵人,你搞这么多虚头巴脑的玩意儿干什么?
又是思想宣传工作,又是心灵辅导工作,又是文学创作工作,这是一个宰相该做的事情吗?你的工作是要给南宋谋划出一条生路,而不是整天像个宣传干事一样,忙得不可开交。
要知道,出路对当时的南宋来说至关重要。其实十多万人,并不需要立刻中兴大业,而是希望找个安稳的地方度日罢了。很显然陆秀夫没有这方面的才能和心思,才会莫名其妙地把大军带到了崖山这么个死胡同里。
二、选址失败,导致南宋走入了死胡同。崖山海战后期的画面实在是太惨烈,为啥大家宁可选择跳海,也不愿意出海呢?其实不是不想出海,他们经历了好几次的突围,基本全部宣布失败。
就算张世杰本人可以逃出去,那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陆秀夫、宋末帝还有大军百姓都无法成功突围,因此南宋大军驻扎在崖山,那就是走进了死胡同。
别以为蒙元只擅长陆战,他们早在攻打金国的时候,就已经训练了一批强有力的水军力量。因此蒙元张弘范的部队观察了崖山地形以后,迅速采取了两面围堵的方针,将南宋小朝廷死死地包围了起来,你说这不是死胡同是什么?
想要出海就必须要从狭窄的出海口里钻出去,可这一点似乎异常艰难,因为蒙元的水军死死地堵住了出海口。
那么为啥会选择崖山这地方作为避风港呢?那就要问问张世杰老兄了。当时南宋小朝廷从福州逃到了泉州,抢了泉州市舶司蒲寿庚的船后,带着大军和百姓毅然选择出海。
由于个人恩怨,越南占城是肯定去不成了,当时陈宜中曾经建议带宋端宗去占城,可惜张世杰不肯去。结果宋端宗的大船遭到了台风的袭击,导致船翻了。
宋端宗不久去世了,这才让宋末帝勉强上台。台风实在是太可怕了,他们第一次见识到了海上强有力的对手,因此船队是怎么走的呢?
他们居然是沿着海岸线逃跑的!这就很神奇了啊,因为蒙元大军可以在岸上一眼就看到南宋大军逃窜的迹象,那不是暴露了嘛!
到了崖山以后,张世杰的神操作更让人心碎,他居然学习曹操的铁索连舟,将大船都捆在一起。这直接导致了后来大家无法在纷乱中逃出去。
张世杰在关键时刻,倒是斩断了十几条船的铁链,自己冲出了包围圈。可陆秀夫抱着小皇帝,只好眼睁睁地目送张世杰的离开。在绝望中,陆秀夫选择跳海,估摸着很可能以为张世杰背弃了他们。
唯一的军事统帅,都有逃窜的现象,你说陆秀夫还指望个啥啊!文天祥此前已经被抓了,陆秀夫没有第二条路可以选。
三、十多万军民跳海,那绝对是气节的表现。别以为南宋一直被动挨打就很窝囊,南宋是非常有气节的一个王朝。早年就有岳飞、韩世忠这样的人所带领的抗金队伍。
到了南宋末年,这十多万军民紧紧跟着风雨飘摇中的南宋小朝廷,这难道不是一种气节的体现吗?
这些人大多数都是陆地上的人,压根就不习惯海上的风雨飘摇。但是他们忍住了内心的害怕,依旧誓死相随,实在是令人感动。
不到最后一刻,他们都没有选择放弃,南宋人民的气节是值得点赞的。毕竟相比较于若干投降者来说,他们是值得骄傲的。
可惜等到陆秀夫带着小皇帝跳海以后,南宋军民们最后的那点希望也都破灭了。这个时候留给他们的似乎只剩下了一条路,那就是投降。但是他们没有投降,而是选择一起跳海,何其哀哉!何其壮哉!不禁让人感到泪目。
总结:南宋后期没有一位杰出的领导者。总的来说,南宋之所以走入死胡同,那是因为领导者的水平实在是太有限了。文天祥的气节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他指挥军队的水平,实在是不敢恭维。这种人在和平时期,绝对是一位好宰相,可在南宋那个时期,根本发挥不了作用。
陆秀夫是一位好宰相,可惜他的能力也太平庸,连大政方针都拿不出来,走一步算一步,这算怎么回事呢?至于张世杰,是南宋后期最杰出的名将,可惜他的杰出,主要体现在气节上,真正拉到战场上,表现也只是一般,没有匡扶宇宙之才。
参考资料:《宋史》
南宋崖山海战为何发生?为什么10万军民跳海身亡?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看到宋俺脑子里一准想到的就是那个,撅着屁股到处给人家磕头的宋江,脑仁疼。明明有着气吞山河的能力,就是喜欢跪地上求和。
“咱别打了,咱签个字,你要啥东西?尽管说,咱拿就是了!”一脸的献媚,哎!
难道宋就没有一帮子硬骨头吗?咋没有,硬的嘎嘣响,一口钢牙咬上去,都能蹦他一脸的铁渣子。
岳飞咱就不说了,辛弃疾这可是可以总揽全局的大将之才,给一个机会,大放异彩,进武庙那都不带差的。
您比方说,和尚义端带着金印要投降金人就为了给自己谋划一个前程,结果辛弃疾单人独马,一家伙追上去,手起刀落刷刷两下把对方那脑壳子,咣叽一下就给剁了下来,拎着这人的脑瓜子,带着金印就回去了。
当然这只能说是辛弃疾武功高强。
说真格的,这都算小意思,当年一个叫张安国的人把义军首领耿京杀了,带着数万大兵投了金人,同样是为了给自己谋划个前程,结果被辛弃疾带着五十个人打上门去,直接在大营里造到这货,二话不说抓了,就带了回去,顺道还带回去一支军队。
这叫啥?叫胸有谋略,胆大心细。
结果老将军,被朝廷是提溜上来,又踹下去,提溜上来,又踹下去。
吓唬金人的时候,就拎出来,金人走了,就被罢免,来了又拎出来,哎,整个就是……俺不想用词来形容,糟心啊!
一个可以很牛叉的将军,却被硬生生的逼成了一个诗人,让外人听过去那就是可笑,吧嗒到咱嘴巴里头那就是可悲。
文人当政,太软了。
当然俺不是说文人当政不好,毕竟武人当道天下也是要乱的。宋结束的五代十国,其根本原因就是武人当道。
武人当道是把刀,文人当政是刀鞘,但咱刀鞘该拔的时候,还要拔的,不然就会像宋一样,安居一偶,无法成为一个大统一王朝,骨头都自己给碾碎了,站不起来的。
最终就迎来了这个崖山之战。
崖山之战的结果就是,皇帝跳了海,十万人民跟着一块跳了海,大海之上满满的尸体,燃烧沉没的战船,何止是凄凉。
这种悲凉的画面上却有一个叫张弘范的汉人,踩着战船扶着胡须得意洋洋。这还不够,这张弘范临了跑到崖山上整了一个石刻,打算名流千古,“镇国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意气风发的如同上将军碾死了蚂蚁一样的开心。
一个王朝啊,被一个让蒙古人都看不起的三等人给灭了,说出去都是有精神头的,三等人灭一王朝啊!他们一等人和二等人都没有办到的事。
要知道按照《元典章》蒙古人这样的一等人杀一个汉人,也就打五十七板子而已,给死者家属整点烧埋银子钱就好了,而汉人杀死一个蒙古人,立马就是死刑啊!
只不过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张弘范在他看来灭了宋之后的第二年,就嘎嘣脆的死掉了,据说是身体好好的,元皇帝还给他接风洗尘,别人蹲外头吃饭,他能独享内殿和皇帝吃饭,这顿吃,吃完了,就生了一场大病,跟着这气没倒腾过来。
嘎嘣死了,死之前还把自己的铠甲宝剑交给儿子,祝福儿子好好干。
儿子这辈借着他的这份功劳吃的好喝的好,官员亨通啊!
但到了孙子辈就扯淡了,因为元发生了一次内乱,他这孙子杀了好几百蒙古人,您说这能有个好?
人家老王爷额森特带着大军路国他们家门口,顺手把他的孙子全宰了,女眷呢?当然不能浪费了,最后也死了,就留了一个孙女,因为长的实在是漂亮,实在是水灵,毕竟书香门第,还是武将世家,这底蕴就摆在这里,气质这块拿捏的死死的,和普通的漂亮不一样的,哭那样子都带着韵味,声音都不错,所以被老王爷捞回去做了妾,算是留了一根独苗吧!
哎呀!不知道张弘范的棺材盖子按住了没?要知道他在元朝的功劳那是大大的。
为此他还做过很多诗,其中有一首,挺来劲的,说什么:
磨剑剑石石鼎裂,饮马长江江水竭。我军百万战袍红,尽是江南儿女血!
何等豪气啊!文采杠杠的,提到科举咋也是个秀才的底子。到了后世有人将他在崖山的题字塞了一个字,变成了宋镇国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高,实在是高。
但也只能如此了,哎!有人说他做了他该做的事,也就那样吧,是非功过有人说的。
说了这么多,似乎就和崖山之战粘了一点边,其实这些事何尝不是崖山之战败亡的根本原因。
不思进取的宋,没能及时的收回该收回的土地,过渡压制武将的发展,最终覆灭。
张弘范这类人都是出生在那片土地上的,要是早拿回来,还有这事?历史上也许就不会出现什么张弘范不张弘范之类的。
拿回燕云十六州,整个防御体系都是全面的,打不进来的。
蒙古人强盛也就不到一百年的时间,撑过去了,也就烟消云散了。
接下来,咱把崖山之战这事,给大家伙捋捋。1271年,元朝开始建立,第二年这就想着一统天下,所以转脸就发兵南下攻打南宋。
这个时间点上的南宋是啥德性呢?有个贾似道,类似于秦桧那种的东西,对着皇帝满嘴跑火车,比那穿天猴玩的都溜,对外咣叽就能直接跪地上,天天的喊:“和平!和平!”
就这货,后来被一个气恼的县丞给剁了脑壳。
咱接着说。
结果人家蒙古人从襄阳这嘎达进攻,宋牢牢的顶住了六年的进攻,没吃的,没援军,六年啊!
为嘛没有援军,为嘛没有粮草呢?
说起来都让人觉的不可思议,就是这贾似道皇帝的国舅爷爷,你看都挂着爷爷俩字,牛啊,把这消息捂了六年,整整六年啊,朝堂居然没有一个知道的。
牛叉吧!奇闻录里头也应该写上一笔,太牛了!
襄阳破了之后,元军就直接蹦到了临安,这地算是南宋的首都了,也就是现在的杭州。一帮子醉生梦死的官员,咔嚓一下梦醒了,哆哆嗦嗦的猜到襄阳破了,这利索劲别提了,其实这还用猜吗?
咣叽一下,宋又跪地上求和,你看前头打了六年,不想想办法,这打到眼跟前又上演靖康之耻那会的一幕,有时候咱真就整不明白。
当时五岁的皇帝宋恭帝被人拿走了,当然也没上演什么靖康之耻啥的,十九岁那年给了点赏赐,让他去了西藏当一个普普通通的僧人,后来因为写了一首不该写的诗,被砍了。
这不,宋这头,又立了一个七岁的皇帝,这就是宋端宗。都打到这地步了,元已经不可能接受什么咣叽一下跪地上求和的事了,你就是把膝盖跪的细碎,他们也不接受的。
所以抵抗是必须的,第二年福州就完了,宋端宗就跑泉州,他们就想去海上避避难,于是就到泉州的市舶司这头弄船。
结果一个阿拉伯商人蒲寿庚拒绝了。为嘛一个做生意的能拒绝呢?要怪也只能怪宋自己没有那眼珠子。
阿拉伯人跑你这里住着,一准都是经商的,这货的祖上特别的会做生意。
南宋一瞅,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啊,赏个官坐坐吧,所以就有了这么一茬。海防这块都是人家说了算。
其实官商一结合那有个不赚钱的,这又给了官,那更加是赚钱的买卖。
咱接着说。
本来吗?人家又不是啥汉人,你这都完蛋了,树都要到了,人家当然得换一颗大树,拿这事人家和元表功。
宋他就不想想五胡乱华是咋回事?当然宋有着像贾似道这样的人那是如过江之鲫啊,数都数不过来,他们虽然有时候读点书,但不认识那道理。
幸好这姓蒲的没把这些人抓起来,这些人只能接着南下去了。
当然崖山海战的时候,这货那是出人出钱出船玩命的打宋,宋被灭他也是有一份功劳的。打这之后,他只要知道那头有宋的宗室,那是不远万里都要去打,原因就是他拒绝了借船的事,南宋抄了一点他的财产。
当然后来因为这事,他那也是加官进爵,后人也是不错的,只不过到了大明王朝建立的时候,老朱痛恨这么个东西,蒲家直接被钉到了耻辱柱上了。
你都不知道,就这么个东西,家族辉煌了不到一百年,瞅着明朝不错,元朝要完蛋了,于是要再来一次背主求荣的事,咣叽老朱把他们这算盘给砸了,算盘珠子都滚到下水道里头去了,男的全踢到边疆喝西北风,女的您知道。
没底线的东西,谁要你啊!滚!那会只要是姓蒲的世代都是这样的,都不带抬头的,想进入官场,姥姥!别说门了,连窗户老朱都给他封了。他们家世代只配做这个。
再往后宋端宗因为落水生病就死了,然后七岁的卫王成为了新皇帝。
在陆战的时候,张弘范的部将生擒了文天祥,这意味着南宋路上力量彻底覆灭。
再往后就是崖山海战,不合时宜的战法,他们居然用铁链将战船都连接了起来。
估计宋领头的没听过赤壁之战的故事,而张弘范恰恰听过,一个火攻啥都没有了。
大势已去,陆秀夫背着少帝投海自尽,陆秀夫的尸体被百姓找到安葬了。少帝的尸体被元军找到了,他们拿到了玉玺,交给了张弘范,回头再找尸体的时候,已经找不到了,据说被当地百姓安葬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南宋崖山海战为何发生?为什么10万军民跳海身亡?
崖山海战是南宋战史中最为悲情的一幕。
崖山海战的前奏可以追溯到蒙古的襄樊战役,这场战役几乎已经决定了南宋未来的命运。襄樊前线是南宋王朝最为依仗的军事防御区,它可谓捍卫着蒙古大军南下的咽喉要道。
只不过,蒙古大军耗费六年的时间,还是冲垮了南宋的襄樊军事防御区。
南宋的襄樊军事防御区被蒙古大军攻破之后,蒙古军开始迅速南下,直接突入到了长江防线中。(襄樊攻坚战中,忽必烈建立元朝,蒙古大军改成为“元军”)。
南宋王朝即将迎来了关乎自己国运的第二个重要战役。
---阳逻堡战役。
这场战役直接决定这南宋长江防线的重要突破口。
元将伯颜统领大军南下之后,将大军驻扎在了蔡店,想要寻找突破口,在南宋的长江防线上撕开一道口子。伯颜大军抵达长江北岸之后,南宋防御严密,元朝大军无法顺利进入长江,颇为犯难。
最终,伯颜开始集结大军直扑汉阳。
汉阳为宋将夏贵驻守,兵力雄厚。当所有将注意力放在汉阳之后,伯颜帐下部将阿剌罕突然率领一支骑兵北上突袭沙芜口,顺利得手。沙芜口的占据,让元朝大军在长江北岸的江口有了一处稳定的据点,他们可以以此为跳板,进入长江。
只不过,在沙芜口的东翼还有一个重要的据点。
---阳逻堡。
这处据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盯死准备渡江的元朝大军,伯颜想要带领大军安然进入长江,首要的任务便是拔掉这颗钉子。
为此,伯颜开始将大军分兵两路:
张弘范、阿尔哈雅引重兵攻打阳逻堡
阿术以奇兵偷偷渡江,攻打长江南岸的青山矶
阿术的奇兵抵达青山矶之后,迅速拿下据点,在江岸搭建浮桥,让大量援兵进抵长江南岸。元军已经渡江的消息传到了阳逻堡,宋将夏贵立马引兵后撤,后下部将王达带领八千士兵死守阳逻堡。
这一战,王达以及八千将士全部战死,南宋长江防线成功撕开缺口。
其实,南宋在长江防线上防卫相当严密,汉阳、江州、太平州、建康、镇江都屯集了重兵,只是当时的守将大多为无能之辈,并无法承担起守卫家国的重任。阳逻堡战役之后,附近守军相继开始投降,元军将战线直接推进到了安庆。
接下来便是南宋亡国之际的第三大战役。
---丁家洲战役。
丁家洲战役充满了屈辱,南宋权臣贾似道在此地屯集了13万大军,元军开始进攻之后,丁家洲守将孙虎臣率先逃离战场,贾似道、夏贵相继也远离战场,南宋13万大军葬身于此。
一时间,整个长江两岸的兴隆府、无为、和州、建康、太平州、兴国府或弃城而逃,或投降元军。
南宋的长江防线不仅被攻破,就连长江两岸的据点也宣告覆灭。
此战之后,伯颜再度下令三路大军全面冲向南宋国都临安。
南宋下诏投降,将传国玉玺上交元朝,结束了南宋对于江南的统治。
只不过,南宋朝臣陈宜中,广王、益王相继逃出了临安,重建了南宋最后的一个微弱小朝廷。
南宋小朝廷自福州建立之后,开始不断南下逃亡,他们一路沿着漳州、潮州、惠州,终于在崖山停了下来。
因为,他们没有更多的地方可以逃了。
宋将张世杰为了防止元朝大军攻克崖山,下令将所有的战船全部靠山排列,以河滩淤泥涂抹船身,构成了一道船体城壕。
张弘范围攻多日,宋军因为缺水开始体力不支,他下令三路同时进攻,攻破船体城壕,结束了崖山战役。
宋将陆秀夫抱着年仅八岁的赵昺跳入大海,崖山十万将士见此情景全部跳海。
那一刻,可谓是让人心酸的一刻。
他不仅仅意味着南宋真正的灭亡,也意味天下黎民百姓的心从那一刻起碎了。
南宋崖山海战为何发生?为什么10万军民跳海身亡?
崖山海战为什么会发生?
金朝被南宋背叛,和蒙古一起合力攻打金,公元1234年,金朝灭亡。
一开始蒙古还不打算攻打宋朝,后来宋朝北伐想收复失地。蒙古就生气了,想要报复。于是兵分多路攻打南宋。蒙哥和忽必烈各率大军攻打南宋。蒙哥在钓鱼城遭到了顽强的抵抗。最后蒙哥在攻打钓鱼城的时候死去了。
此时,阿里不哥在内蒙古打算在蒙古继承汗位。而忽必烈在另一条战线上于是放弃攻打南宋。转而和阿里不哥争夺汗位。让宋朝又多存在了十几年。忽必烈最终夺得了汗位。
公元1267年,忽必烈攻打南宋的襄樊。1271年在攻打襄阳的时候忽必烈建立大元。最后利用了西域的回回炮终于把守了六年之久的襄阳城攻破了。就这样南宋逃离行都临安(临安一直不是首都,只是一个行都。南宋一直把开封当成首都,想夺回来。),逃往广东。最后逃亡到崖山,10万多的军民一起在崖山跳了海,南宋灭亡。
为什么十万多的军民一起跳海?
1 忽必烈的军队虽然只有两万人,但是个个都是精英悍将。而宋朝的军队虽有十万之多,但全是乌合之众,有妇女,农民,老人,小孩这些缺乏战斗能力的。
2 宋朝的士大夫风气形成了宋朝人民不屈的意志。他们不想被元军侮辱。
3丞相陆秀夫报着小皇帝一起跳海了,剩下的军民自然也就跟随了。
南宋崖山海战为何发生?为什么10万军民跳海身亡?
南宋这最后一战,可以说是相当的惨烈了。虽然说国家即将灭亡,但是南宋的将士们却仍是死战不退。他们做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
在襄阳城被元军攻破以后,元军在1276年成功逼近南宋首都临安。当时年仅5岁的小皇帝宋恭帝求和不成,没办法只能投降,南宋就此宣告灭亡
南宋虽然宣告灭亡,但是南宋军民的抵抗决心,并没有因为朝廷的正式投降而消亡。
当时宋度宗的杨淑妃,在杨亮节的保护之下,成功地带着她的两个儿子逃了出来。并且在金华与张世杰、陈宜中、陆秀夫、文天祥等人会和后,接着就开始进封赵昰为天下兵马都元帅 ,并且封赵昺副元帅,组成了一个逃亡小朝廷。
在元军一路乘胜追击下,这个逃亡小朝廷一边想着逃跑,一边还在重新组织着抗元的工作。没过多久,年仅7岁的赵昰就登基成为皇帝,他们一路逃跑跑到了福州。然而屁股还没坐热呢,仅仅两年时间之后,福州也沦陷了。这个流亡的小朝廷只能逃亡到泉州。
当时张世杰准备借船,然而却遭到了泉州市舶司、阿拉伯裔商人蒲寿庚的拒绝。这些完蛋的玩意当时早就已经准备好了要投降,最后没办法,张世杰只能夺船,然后出海开往广州。
但是,成功夺船并没有改变什么,此时的南宋,大概真的是气数已尽了。他们出海就遭遇了台风,帝舟倾覆,年幼的宋端宗(赵昰)差点溺死,好不容易被救了上来,也因此得了重病,没过多久就病死了。
赵昰死后,他七岁的弟弟赵昺继承他哥哥登基,也就是宋少帝了。当时的这个小朝廷已经无处可逃,所以最后只能逃到了崖山。他们准备以此作为据点,继续抵抗元朝。在这期间,文天祥率领的部队,在赣州这一带阻击蒙军的进攻,曾一度取得了胜利。但是中路蒙军源源不断地进行增援,很快就打败了文天祥的小分队。文天祥一边战斗一边后退的,最终还是没能逃过,被元军给抓住了。
祥兴二年(1279),元军大将张弘范率领大批军队,进攻崖山的南宋小朝廷。崖山一战,正式拉开序幕。
当时宋军虽然说有20万军马,但其中有十多万都是一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小宫女,太监这些人,都是非专业打仗选手。而敌军元军当时兵力大概在10万以上,战船也有数百艘那样。在这场战役打响之前,有人提建议说应该先占领了楼海湾出口,然后保护向西的撤退路线。但是当时张世杰为了防止士兵们逃跑,否决了这个建议,并下令放火烧光了陆地上的所有据点。把上千的宋船用绳索一字型给连了起来,护卫小皇帝的龙舟放在了中间。
战斗打响以后,元军用小船装满了茅草和油脂等易燃物品,乘风想要放火烧掉宋军的船。但是宋军也不是傻子,早就想到了他们会用火攻击,所以他们对火攻早就做好了防备。他们在船身的外层涂满了淤泥,并且在每条船上横放一根长竿,以抵抗元军的火攻快船。
元军看进攻这么多次都没成功,于是改变了战术,开始围困宋军。元水师封锁整个海湾,断绝了宋军汲水以及砍柴的道路。宋军只能被迫吃干粮,十多日靠捕捞鱼来充饥,淡水开始缺乏。在这种对于宋军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张世杰为了摆脱这种困局,决定首先发起进攻,他当时以6万的兵士,向元军海湾封锁线发起进攻。
双方就在珠江的入海口海湾外围,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激战了数日以后,宋军损失惨重,却没能打破元军的封锁。
与此同时,文天祥也被元军的士兵押送到崖山,元臣李恒当时以死威胁文天祥,让他写下书信劝张世杰投降,这个时候文天祥豪迈了挥笔写下了那首我们上学时候学习的那是千古名诗《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的这股英雄气节,千古长存,流芳百世!
李恒一看让文天祥劝降不成,只得让张弘范对几乎没有什么威胁力的宋军,发起了全面的进攻。
公元1279年二月初六,当时大海上烟雾弥漫,张弘范决定兵分四路,以奏乐为总进攻的信号。他们在总攻之前,元北军的军队乘着涨潮之际,佯装进攻,假装被宋军击败。而当元军当奏乐进行总攻时,宋军则还因之前的小胜,以为元军不会再发起进攻,以为蒙古人正在宴会,所以防备变得松懈了。
就在这个时候,张弘范水师进行了正面的进攻。他们用帆布做隐蔽,把预先埋伏好的的伏兵船放在雾雨天气的掩护下行驶进宋船。当两边船舰即将接近的时候,元军就撤下帆布。这个时候,突然出现的元军舰船,让还不知道发生什么情况的宋军阵脚大乱。一瞬间七十多艘大船就被冲破,四个方向的元军军队深深地重创了宋军军队。
很快,宋军的中央旗舰,就已经在敌弓箭射杀的范围之内。
在这一战里,作为主将的张世杰早在陷入被围的局面时,已经就心存退意了。他最开始的时候,将所有人集中在船上打算孤注一掷。但是元军当时火攻不成,反而不急于速战速决,反而转变战略开始封锁宋军,断水源。
发动突围战不成功,本来就是瓮中之鳖了,失败本来就是注定的了。当元军迫近小皇帝的船舰的时候,张世杰就知道,是时候该撤了。或许他们可以撤退到占城那里去,继续进行抵抗。但是,当时有一个人不想在逃了,这个人就是陆秀夫。
他从襄阳到临安,又从临安来到福州,又在从福州逃亡到了泉州,最后从泉州逃到崖山,神州陆沉,他却总是看不到驱逐元寇的希望。他当时四目望去,只看到了战火弥漫,不是说抵抗没有意义,而是他们再逃还能逃到哪里去呢?
天下这么大,但自己的故土难离,即便离开了以后,就算能苟且地保全自己的性命,等安稳下来之后,又有多少人还会继续的抵抗元朝呢?
是时候以身殉国了。
于是陆秀夫背着年幼的小皇帝,慷慨赴义,投向大海。在他跳河死了以后,十数万的军民,战死的战死,自杀的自杀,没有一个投降的。张世杰听到这个消息以后,本来打算以杨太后的名义,再找他们赵宋的宗室继续抵抗元朝。但是杨太后听到了小皇帝死讯以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奔赴大海自杀。张世杰虽然带着残部成功从战场撤退,但不久之后,他也找不到活着的意义,根本看不到希望了。
一君死了,又立一君,现在又死了。他之所以还能活着,是希望看到敌兵撤退,能够再次拥立赵氏。然而事到如今,已经没有再来抵抗的赵氏子孙了。于是,张世杰在大风雨之中,选择了自溺,死于平章山下。
公元1282年十二月初八,文天祥这位南宋最后的抵抗者,拒绝了忽必烈的最后一次以宰相官位的劝降,被押赴刑场。文天祥从容地对屠夫说:“我的事情都已经做完了!”然后文天祥坚持要求面向象征南宋的南面跪下磕了一个头,慷慨赴义。
至此,南宋彻底成为历史。
南宋崖山海战为何发生?为什么10万军民跳海身亡?
崖山海战是元宋之间最后一场战争,元军消灭了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南宋灭亡。由于元兵对宋兵穷追猛打,宋兵逃到了广东新会县崖山海边,宋兵做最后的捶死挣扎,结果崖山一战,宋军大败。眼看大势已去,10万军民宁愿选择跳海自杀,也绝不当俘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