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崇祯为何可以葬在十三陵,而清朝的溥仪为何没有葬在清西陵?

1644年,李自成打进了京城,崇祯皇帝一看,这事儿搞不定了,所以他就跑故宫后面那个煤山,也就是景山公园上吊自尽了。

他死了倒是一了百了,可是让李自成来善后,这就有点小麻烦了。从理论上来说,李自成是崇祯的死对头,不给崇祯大卸八块似乎都对不起他赤裸裸的农民军身份。

可是李自成也是尊重好汉的一个人,至少崇祯没有撒丫子跑路,那就值得尊重。于是李自成就给崇祯举办了一场小规模的葬礼,找了个棺材,还给崇祯从皇宫里倒腾来了几件像样的衣服和装饰品,随后还是昌平小吏们花钱给葬在了昌平的田贵妃陵墓之中。

既然尊重人家崇祯,为啥还不给他风光大葬呢?因为李自成本身也缺钱,他的小农思想认为,不应该把钱花在崇祯身上,那是浪费!岂不知,尊重了崇祯,才能得到更多人心。

一、清军入关后,为了表示关怀,差点把崇祯挖出来再葬一次。

李自成坐江山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了,前后42天。等到他离开京城以后,多尔衮带着清军也就跟着进入了京城。

这个时候的多尔衮,想到的第一件事情,那就是寻找崇祯皇帝的下落。为啥?因为多尔衮刚入关,打着的旗号,是为了给崇祯皇帝报仇雪恨来的。

这可真的有够扯的,人不要脸起来,真的啥事儿都干得出来。你老爹和你老哥跟崇祯干了17年的架,难道是在过家家?现在你多尔衮还假惺惺地给崇祯报仇雪恨来了?

可是搞政治就应该要这么个厚脸皮,不撕破脸时,大家你好我好,一旦撕破脸,谁还认识谁啊?多尔衮希望通过对崇祯的尊重,来获取大明王朝那些旧臣们的支持。

因为清朝的人口实在是太少了,如果没有大明朝那帮大臣们的支持,那清朝想要一统天下,基本就是痴心妄想。

为此多尔衮立刻找到了崇祯的下落,得知崇祯被李自成给安葬了。那叫一个生气啊,恨不得把崇祯给挖出来重新安葬一边,表示自己对崇祯的敬意。

既然不挖出来,那就给他重新办一场葬礼好了。于是一场规模浩大的崇祯葬礼就这么举办了起来。

为了表示清廷对崇祯的敬意,多尔衮还特地把田贵妃的陵墓给扩建成了皇陵,也就是后来的思陵。因此崇祯也算是葬在了明十三陵之中。实际上是多尔衮给他扩建出来的。

所以说,从实际意义上来说,崇祯皇帝本来也不应该在明皇陵之中。李自成看他可怜,而多尔衮想要利用他,仅此而已,这才有了所谓的思陵。

二、清东陵和清西陵,都是清朝皇陵。

明朝十三陵,除了朱元璋、朱允炆和朱祁钰以外,其他13位皇帝全部都葬在了明十三陵。而清朝就比较有意思了,入关以后,主要有两处皇陵,分别是清东陵和清西陵。

其中清东陵有5座皇陵,分别是:顺治皇帝福临的孝陵、康熙皇帝玄烨的景陵、乾隆皇帝弘历的裕陵、咸丰帝奕詝的定陵、同治帝载淳的惠陵。

清西陵则有4座皇陵,分别是:雍正皇帝胤禛的泰陵、嘉庆皇帝永琰的昌陵、道光皇帝旻宁的慕陵、光绪皇帝载湉的崇陵。

除此之外,关外还有两座皇陵,分别是努尔哈赤的福陵和皇太极的昭陵,全部在盛京,也就是现在的沈阳。

奇怪的是,清朝从努尔哈赤算起来,一共有12位皇帝,可三处皇陵加起来,一共才只有11个皇陵,还有谁没有进入皇陵呢?

当然是清朝的亡国之君宣统皇帝溥仪了。溥仪3岁登基,6岁亡国,所以他压根就没机会给自己建造皇陵,更别想着能住进皇陵了。当然了,这也不是主要原因。

三、没有人怀念清朝,所以也就没必要捧着他了。

按道理,从对称的角度来说,清东陵有5座皇陵,清西陵也应该有5座才对。如果清王朝没有灭亡,那溥仪应该是会选择清西陵待着。

可问题是清王朝已经灭亡了,溥仪也就失去了给自己建造皇陵的机会了。此外,明朝灭亡的时候,明朝还留下了大量的官员在。

清朝刚成立想要稳住天下,就必须要笼络住这些官员才对。所以多尔衮厚葬崇祯,那是有政治需求的。

可是袁世凯需要靠溥仪来稳住天下吗?显然不需要,因为溥仪没有这么大的号召力。一方面来说,大家并不怀念清朝,另一方面,溥仪个人从头到尾也只是个傀儡,完全没有任何号召力。

因此新成立的政府,自然不需要捧着溥仪。后来溥仪到了新中国,更是成为了一名非常普通的公民,就算他过去是皇帝,可后来也只是普通人了,又怎么可能给自己修建一座皇陵让自己待着呢?

值得一提的是,溥仪去世以后,骨灰本是安放在了八宝山,可是到了1995年,溥仪的媳妇儿李淑贤,却决定将溥仪的骨灰弄到清西陵旁边的华龙陵园。

为啥?因为这地方距离清西陵超级近,与光绪皇帝的崇陵,只隔了200米的距离。很显然,这是为了表达溥仪想要进入清西陵的一种愿望罢了。

总结:葬在哪儿还不是一抔黄土呢?

封建帝王对自己的身后事,往往有着非常痴迷的安排。他们甚至觉得,安排得越周到,在地下的生活就越快乐。

事实上是这样吗?显然并不是。崇祯葬在了思陵就能改变他是亡国之君的命运吗?自然也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影响,那就是后人会对葬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看法,纯粹是后人的思想在作祟,跟当事人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明朝崇祯为何可以葬在十三陵,而清朝的溥仪为何没有葬在清西陵?

谢邀!

我国的明朝和清朝,是封建时期的最后两个王朝,崇祯与溥仪区别还是很大的,崇祯皇帝殉国时,他的身份还是皇帝。溥仪经历了清朝,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从封建社会过渡到了民主时代。这两位亡国之君死后的待遇是不同的,明朝崇祯死后,被葬入了明朝的的十三陵。

溥仪死后被葬入八宝山革命公墓,而后又迁入清西陵。溥仪没有像皇帝一样葬入皇陵,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他的身份也是一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是平等的公民待遇。崇祯被葬入皇陵,是因为清朝也是封建王朝,清朝是异族入主中原,崇祯葬入皇陵是安定民心。

溥仪情况与崇完全不同,溥仪去逝时封建社会已经过去,中华民国已经灭亡,新中国成立溥仪成为了人民的一员。溥仪是中国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病逝后,被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后来与其遗孀李淑贤,迁葬于清西陵旁的华龙皇家陵园。跟自己皇室祖先葬在一起。崇祯和溥仪虽然都是亡国之君,但去逝的境遇有所不同,归宿自然也不同了。

明朝崇祯为何可以葬在十三陵,而清朝的溥仪为何没有葬在清西陵?

崇祯殉国的时候,身份是皇帝。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二十二日,太监们在煤山发现了崇祯的遗体,抬下后,与周后的尸体一起停放在东华门外一芦席棚内,后又安放在两口柳木棺材内。李自成进入北京后,下令改殡帝后,为棺材刷漆,为崇祯帝换上翼善冠、衮玉、渗金靴,为周后换袍带,一切殡殓事宜均照帝后礼仪进行。因而,崇祯夫妇可以埋葬在昌平的皇陵内。

清朝当局进入北京的时候,打着为明朝臣民雪君父之仇的旗号,还为崇祯帝举行哭临礼仪,议谥号等。顺治十四年,下令修缮思陵。顺治十六年,顺治皇帝还前往祭扫,在崇祯灵前失声而泣,连呼:“大哥大哥,我与若皆有君无臣。”(戏精)

上图明思陵,崇祯帝与周皇后、田贵妃葬于此。

溥仪在1967年10月17日,死于北京。当时他早已不是皇帝,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去世后也是依据当时的法规火化。溥仪在10月19日火化,关于骨灰的处理,国家领导人做了明确指示:可由爱新觉罗家族决定,也可由家属选择八宝山公墓、万安公墓或其他公墓安放或寄存骨灰。10月20日,溥仪的家属聚会商定了将骨灰寄存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上图溥仪和李淑贤

1995年1月26日,溥仪的遗孀李淑贤决定将溥仪的骨灰从八宝山革命公墓迁葬到清西陵旁边的华龙陵园。当时,爱新觉罗家族的其他亲属并不同意,所以没有一个去参加迁葬仪式。溥仪墓距离光绪皇帝的崇陵后围墙仅200米。

上图溥仪墓,两边是谭玉龄和婉容的墓碑。

2006年9月2日,根据溥仪生前遗愿,其亲属将存放在长春伪满皇宫的谭玉龄骨灰领回,与溥仪合葬。10月23日,经过婉容的弟弟郭布罗润麒先生呼吁,在溥仪墓为婉容举行了招魂葬,墓穴中放入了一张婉容的照片和一罐从延吉南山附近铲来的黄土,因为婉容死后被炕席裹着,埋到了延吉南山,尸骨一直没有找到。

李淑贤女士虽然主持了溥仪骨灰的迁葬,但她自己却不愿意与溥仪合葬,在1997年6月9日去世后,葬在了八宝山。

明朝崇祯为何可以葬在十三陵,而清朝的溥仪为何没有葬在清西陵?

回答:这个问题发表我的一知半解。崇祯皇帝,以到了朝内皇族和官员腐败透顶,殃及百姓,再加上农民起义蜂起云涌,局面失控,祟祯皇帝已回天fa术,积重难返,在穷途末路时吊死煤山,他并没有大错,只题没有治国的雄才大略,所以桉常理埋十三陵。

而溥仪就不同,为一己私利,配合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把东北大好河山拱手让于贼寇,对倭寇的事无jⅰ惮的胡作非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甘当贼人魁儡,已犯下汉奸罪,我想把他葬什么地方都行。

明朝崇祯为何可以葬在十三陵,而清朝的溥仪为何没有葬在清西陵?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这事还真没得比。崇祯是皇帝,他到了死的时候,依然是皇帝,虽然他这皇帝做的不咋地吧,骨气还是有的。

至少老祖宗说的天子守国门,君王社稷死这诺言他是做到了,而且死的时候,心里头想的还是老百姓。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这算是他最后的遗言,丢了江山,没脸见老祖宗,去了帽子,用头发盖着面容,至于自己的尸体压根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你们随便砍,分了都没问题,但不要对老百姓下手就成。

一代帝王,虽然没能力成什么事吧,骨气还是有三分的,好皇帝算不上,还是能点个赞的。

大家伙心里头啊,还是愿意给这个皇帝,找个安生的地,有个地方躺躺的。

接下来,咱就把崇祯如何埋葬的事,和大家伙捣鼓捣鼓,您也就知道这其中是怎么回事。

咋说呢?头一天李自成带着兵攻入了紫禁城,就没有找到崇祯,这就发布了命令,能把崇祯献出来的人,不仅给赏钱,还给个伯爵的帽子,这要是查出来把崇祯给藏起来的,这就得灭族。

其实这个时间点上,崇祯已经死了,李自成发现崇祯死了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中午的时候。

跟着李自成就用俩门板将崇祯和周皇后的尸体拉到了东华门外头,装到一副简陋的棺材里头,简单的搭了一个灵棚。

有那么个意思,来一个抓一个,毕竟能来的这都是有能力,有骨头的人,李自成他也不喜欢那些个骨头软趴趴的跟个鼻涕虫一样的家伙。

你比方说当时的兵部尚书张缙彦,这个玩意,开城门有他,带着一队官员就差整一花环迎接了,跟能迎接新帝登基一样的积极。

如果有必要爬地上嘣嘣嘣的都能给你来三响头,就为了捞个好处。这些个东西,要多少有多少的,整个一跳楼大甩卖的东西,不值钱的。

那么结果呢?

接到消息的有七百多家选择了举家自杀,太监自杀的也有百余人,当然之前战死的也有千余人,宫女自杀者也有三百余人。

最终也只有一个李国桢前去跪地大哭,没跑被李自成抓了。

历史书上是这么说的

以头触阶,血流被面

李自成劝说李国桢投降,李国桢要求李自成答应三件事,一个明朝历代帝王陵不能破坏,二是以天之礼葬了崇祯,三不要加害崇祯的孩子。

李自成算是答应了。

这才有了崇祯下葬的事,当然规矩满满的天子礼这是不可能的,但给崇祯和周皇后穿上帝后该穿上的衣服还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下葬到哪里呢?崇祯这辈子活的时候,就没有给自己建什么陵墓,没地埋,咋整?

于是就有人出主意,崇祯有一个比较宠爱的田贵妃,入葬也没多久,干脆就把帝后葬一块就行了。

于是找人开坟,葬入棺木,前后就花了233.6两纹银,这还是主持这事的昌平州吏赵一桂组织募捐出来的。

到现在这笔银子开销的账目都留了下来,您有兴趣到网上也能搜的到。

李自成办的事,打着就结束了。

后来,满人入关这就是清朝了,最开始的时候,清朝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把北方给收了。

这主要是很多士绅阶层包括士大夫阶层,就没啥抵抗的心,就想着不就是换个皇帝吗?无所谓,他们的小日子照过,该有的权利还是有的,毕竟你那个皇帝来了统治一下不需要人啊,他们这些个老人就一个——熟!俩字——太熟!

结果满人不讲武德,一上来就跑马圈地,把地都划拉给满人了,这帮人无家可归了,还给人家当奴仆种地去,为了防止他们逃跑,还特地弄了什么《逃人法》。

所以一帮人全慌了,打南边的时候,就困难多多了。

这不后来为了笼络人心,收买这些个地主为清朝效力,顺治元年的时候这就把崇祯帝后和后妃葬一块的陵墓,命名为思陵,将没有完成的地上建筑,加以完善。

这事也比较奇特,命令是下了,这银子可一直没有到位,就这么拖拖拉拉的,在曹化淳一帮人的催促下,这才在第二年完工了。

他是这么个过程。

那么溥仪呢?

咋说呢?

溥仪退位之后,其实还是顶着皇帝的头衔,在紫禁城那一亩三分地里头,还是有黄龙旗飘着,这一住就是十三年。

这不后来遇到了不讲道理的冯玉祥,带着部队把溥仪从紫禁城里头给撵了出来。

他出来之后,其实还是有皇帝身份的,至少末代皇帝的身份,大家伙是认可的,比如张作霖见到这个时候的溥仪还是会下跪请安的。

当时溥仪寻求庇护,找张作霖都没什么问题,你就算是随便找一个人,都不会把他轰出来的,但溥仪却找了日本人,他心心念念想的是复辟。

其实这条路压根就是一条绝路,当时溥仪的生父醇亲王都去劝过溥仪,让他回来,他再想办法让溥仪回到紫禁城,但溥仪压根就没打算回头。

甚至当了伪皇帝之后,还说:“不管日本人搁东北这块杀多少人,拉走多少东西,但不让俺当大清的皇帝就是不甘心!”

瞅见没这就是崇祯和溥仪的区别。

其实溥仪自打坐上了那伪皇帝位置的时候,他已经和大华夏皇帝之间被割裂了,他已经不是什么皇帝了,没几个人会承认,除了那些顽固的遗老遗少之外,没几个人了。

而日本人仅仅是想利用溥仪来个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不搞笑吗?都不是了,还怎么挟?

当溥仪再回来的时候,脚丫子踏上大华夏土地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战犯的身份,劳动改造之后,仅仅是一个公民的身份,哪里的皇帝身份?

既然都没有皇帝身份,题主这问题就可以解释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明朝崇祯为何可以葬在十三陵,而清朝的溥仪为何没有葬在清西陵?

已经废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