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唯一的后代东莪格格最后结局如何?
多尔衮是带清军入关的摄政王,可以说,大清王朝能够一统江山,是多尔衮一手促成的。顺治皇帝福临,在6岁的时候,也是多尔衮扶植起来的。
此后多尔衮陆续担任了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以及皇父摄政王。地位越来越高,看似和顺治皇帝的关系越来越亲密,结果在去世后,却遭到了顺治的清算。
多尔衮39岁就去世了,生前有10个媳妇儿,但是他没有生儿子,只有一个女儿。所以他去世以后,没人给他善后,被顺治清算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说起多尔衮的这个女儿,其实还是有很多传奇故事的。有人认为多尔衮有这么多老婆,没有理由只有一个女儿,生不出儿子可以理解,毕竟是概率问题,为什么连女儿也只有一个呢?这要从这个女儿出生的时间点来看。
一、多尔衮的女儿东莪出生后,他便在战场上负伤了。公元1636年,皇太极正式建立了大清王朝。1638年,也就是两年以后,27岁的多尔衮有了自己唯一的女儿东莪。
此时距离清军入关,还有6年时间,这6年也正是多尔衮通过战功,逐渐成为清王朝核心人物的重要时期。你是努尔哈赤的儿子,不代表你就一定可以主宰清王朝的命运,如果不努力,也只有被淘汰的份。
- 公元1638年8月23日,多尔衮被皇太极任命为奉命大将军,南下征讨明朝。这一战,多尔衮的人马斩杀了明朝宣大总督卢象升,攻克了36座城池,俘虏了26万人。
- 公元1641年,松锦之战爆发,多尔衮作为清军的先锋大将,多次与明军交战。战况何其惨烈,双方死伤无数,最终在皇太极的支援下,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被俘,锦州总兵祖大寿宣布投降。
这几年的战争,多尔衮都是身先士卒,尤其是松锦之战,多尔衮能够活下来真的算他命大。因此负伤是很正常的事情,至于哪里负了伤,历史就没有记载了。
总归是身体受了不轻的伤,所以导致他无法再生孩子了。因此在后来的10年当中,多尔衮一无所出。只好把多铎的儿子多尔博过继给自己,继承香火。
二、多尔衮被清算后,东莪在清朝史书上其实也就消失了。由于常年负伤,多尔衮的身体一直都不好。在一次打猎的时候,多尔衮猝死了,年仅39岁。这个年纪,正是创业的好时候,他再也看不到自己辛苦带入关内的满清铁骑,一统天下的场面了。
多尔衮去世以后,顺治皇帝最开始还是比较厚道,各种给他追封,加官进爵。在多尔衮党羽的胁迫下,顺治甚至追封多尔衮为清成宗。
可是仅仅两个月以后,顺治皇帝立刻变脸了,他将多尔衮一撸到底,剥夺所有的爵位,赶出了宗祠,甚至要挖出来鞭打。
多尔衮的女儿东莪,和多尔衮的继子多尔博也都废除了爵位封号,交给了多铎的二儿子信郡王多尼看管。
此后关于东莪的记录,我们在清朝正史上就找不到了。这是可以理解的,古代女子想要上正史,要么就是皇帝的亲眷,要么就是具有改变历史的能力。
很显然,多尔衮被踢出皇族以后,东莪跟皇族也就没什么瓜葛了。这么一来她能够留下的历史记录自然是少得可怜。
不过我们可以做一个推测,多尔衮既然是顺治朝的罪人,一直到乾隆时期才被平反。那么东莪的日子肯定不好过,而且也不会有哪个贵族愿意跟东莪结婚,做人家的小妾,似乎也不太现实,毕竟是多尔衮的女儿。因此东莪孤独终老的几率非常大,抑郁而终也是有可能的。
三、根据《公主府志》可以推测,东莪是嫁到了蒙古。在满清的史书里,找不到东莪的记录,但是在如今的呼和浩特市内,却有一座恪靖公主府,这里曾经是多尔衮的曾外孙女的居住地。
这件事应该是真实的,毕竟没有必要凭空捏造个曾外孙女出来,没有任何意义。因此我们可以推测,东莪是被嫁到了蒙古。
东莪被信郡王多尼抚养以后,虽然失去了光环,但是依旧是贵族。嫁给满洲人,估计是希望不大了,毕竟是罪臣之女。因此将东莪远嫁蒙古,还是比较靠谱的。
一来蒙古和满洲之间,一直存在联姻关系。从孝庄太后开始,科尔沁蒙古就是满洲最重要的盟友和亲家。双方联姻的关系,屡见不鲜。
孝庄的姑姑和姐姐,都嫁给了皇太极。顺治的后宫里,两位皇后都是博尔济吉特氏的女人,此外还有一票蒙古妃子。因此东莪嫁到蒙古,有利于维系蒙古和满洲之间的关系。
因此,有推测表明,东莪在18岁左右,嫁给了蒙古科尔沁土谢图亲王巴雅斯护朗。至于是不是正妻,这就说不清楚了。
总结:东莪也可能回到了母亲的故国李氏王朝。东莪的母亲,按照史料推测,应该是李氏王朝的皇族。这个王朝过去是明朝的附属国,后来投靠了清朝,成为了清朝的附属国。
多尔衮在征服李氏王朝以后,娶了他们的皇族之女,也正是这个女人,为多尔衮生下了唯一的孩子,那就是东莪。
在多尔衮被清算以后,东莪和母亲留在清朝,实在是太尴尬了。要爵位没爵位,要身份没身份,整天顶着一个罪臣家属的身份过日子。
因此东莪的母亲极有可能向顺治皇帝申请,带着东莪回到李氏王朝。而顺治也正发愁该怎么处置这一对母女,这么做恰好解决了他的麻烦,毕竟眼不见为净。我想这应该是东莪比较不错的结局了。
可怜多尔衮为清朝努力了半生,三次有机会登基称帝,都给错过了。最后连自己的后人都保不住。
参考资料:《清史稿》
多尔衮唯一的后代东莪格格最后结局如何?
如果说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是大清的奠基人,那么多尔衮就是大清朝的实际创立者。乾隆曾评价多尔衮为“定国开基,以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可就是这么一个大清开国功臣,在死后却被顺治挖坟掘墓,挫骨扬灰。
多尔衮被顺治清算了,那多尔衮的子女结局如何呢?
多尔衮共有十一个妻妾,其中包括一个正福晋,六个继福晋和四个侧福晋。相比短短数年就已经有了14个亲生子女的顺治而言,多尔衮的子嗣实在是少了点,仅有一位亲生女儿东莪。
东莪的生母是多尔衮的侧福晋李氏,是多尔衮在征伐朝鲜时,带回的朝鲜宗室之女。多尔衮死后,东莪和多尔衮的继子多尔博,被顺治下旨交给了信郡王多尼看管。
信郡王多尼是多尔衮的亲弟弟多铎的次子,多尔博是多铎的第五子。顺治此举,其实是将多尔衮过继的嗣子多尔博重新还给了多铎家族。
而东莪是一个女孩子,顺治也就没有为难她。关于东莪的记载,除了《清史稿》中一句:“顺治七年,多尔衮殁,清世祖纠其罪,下旨将其子女东莪、多尔博交由信郡王多尼看管。”之外,东莪再也没有出现在任何正式的史料记载之中,其最终的结局也成了谜团。
根据史料记载,以及满蒙联姻的情况推测,东莪长大后,很可能作为联姻的宗室女,被顺治远嫁去了蒙古。这对于东莪来说,也许是最好的结局。只是,东莪具体是嫁给了哪一位蒙古贵族,到现在也没有确切的结论。
关于东莪的结局,民间还有一个极其精彩的演义版,除了有点离奇之外,似乎还是很有道理的。
传说中,孝庄(庄妃)嫁给皇太极之后,接连生了三个女儿。这在母以子贵的古代,是非常不利于争宠的。特别是在皇位继承之争上,后妃如果没有儿子,就等于提前出局了。庄妃正在为生不出儿子着急的时候,恰逢皇太极宠幸辰妃,并扬言要立辰妃的儿子八皇子为太子。
庄妃听到了消息,开始着急了。可偏偏就是事不凑巧,庄妃第四胎,又生了一个女儿。怎么办?跟人换。当时,就是1368年,多尔衮也正好生了一个儿子。于是多尔衮的儿子被庄妃抱去,变成了后来的顺治帝福临。而孝庄的亲生女儿,交给了多尔衮,成了多尔衮唯一的“亲生女儿”东莪。
正因为福临是多尔衮的亲生儿子,所以,多尔衮才在和豪格的皇位之争中,转而拥立了年仅六岁的福临为帝。多尔衮摄政之后,又千方百计的将皇叔父摄政王,变为了顺治的皇父摄政王。
多尔衮去世后,东莪被顺治交给了信郡王多尼看管。顺治小时候曾经见过入宫的东莪一面,之后一直是魂牵梦绕,念念不忘。但是东莪和顺治是亲堂兄妹,顺治一直没法将东莪名正言顺的纳入宫中。终于,顺治想到了解决办法。
顺治暗中谕令内大臣鄂硕找到了信郡王,认了东莪为女。因为当时多尔衮正被众多大臣攻击,东莪的去向也比较敏感。鄂硕就又将东莪的姓氏,从爱新觉罗改为了董鄂氏,并将年龄改小了一岁。
好了,后面的事情就不用多讲了。虽然董鄂氏在入宫后,中途被襄亲王博穆博果尔抢去,但在顺治的坚持下,最终襄亲王自杀。东莪还是被顺治纳入了自己的后宫。东莪入宫后,先被封为了“贤妃”,一个月之后又被封为了“皇贵妃”。
因为孝庄知道东莪的真实身份,所以,一直反对顺治和董鄂妃在一起,还阻止顺治将东莪册封为皇后。但是,顺治也做出了自己的反抗,用册封皇后的礼制,来册封东莪为皇贵妃,并大赦天下。
董鄂妃去世后,顺治又将董鄂妃追封为了皇后。而顺治自己,也因为董鄂妃的死,悲伤过度,不幸染上天花而亡。
正是因为多尔衮唯一的“亲生女儿”东莪最后成了董鄂妃,去世后又成了顺治的孝献皇后,所以,乾隆在为多尔衮平反时,才觉得多有不妥。于是,乾隆就下令毁去了所有关于多尔衮死后的相关宗籍档案,其中也包括东莪的。这才导致多尔衮唯一的“亲生女儿”东莪的结局,成了清朝历史上的又一大谜团。
多尔衮唯一的后代东莪格格最后结局如何?
作为清朝最杰出的政治家,摄政王多尔衮的一生波澜壮阔,为清朝入主中原,统一天下鞠躬尽瘁,但他英年早逝,死后后遭到清算,他唯一的亲生骨肉东莪格格最后也是下落不明。
多尔衮有一子一女,他的儿子多尔博乃是从豫亲王多铎过继而来,女儿东莪格格,出生于崇德三年(1638年)母亲传说是他东征朝鲜时带回的李朝宗室李世绪的女儿李氏。东莪格格在清朝官修史籍记载的资料很少,这可能源于多尔衮死后遭到清算,他的子女在宗人府的档案大都被销毁,因此,东莪格格此后下落不明,各种去向的版本也就出现了。
顺治七年(1650年)冬,摄政王多尔衮死于塞北狩猎途中,年仅38岁,顺治惊闻噩耗,悲切不已,下旨追封多尔衮为“清成宗”,但是,多尔衮生前树敌过多,治国严苛,害死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激起正蓝旗、两黄旗大臣的极大不满,他们在多尔衮死后纷纷上疏,交相弹劾,顺治八年(1651年),顺治帝下旨,宣布多尔衮十四条罪状,追夺一切封典,并毀墓掘尸,短短的两个多月,多尔衮从荣誉的巅峰跌落下来让人始料不及,而多尔衮唯一的骨肉东莪格格,也在这场变故中受到很大的冲击。
多尔衮死后既已遭到清算,顺治帝便下旨将他的子女多尔博、东莪交予信郡王多尼看管,东莪格格时年13岁,这是清史仅有的关于东莪的记载,此后便不知所踪,那么东莪格格到底后来怎样了呢?由于史料缺失,民间传说她不堪受辱偷偷跑走流落民间,后来嫁给了一个汉族读书人,从此隐姓埋名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但那毕竟是传说,并不足信。
多尔衮死后虽然被夺爵掘墓,但作为多尔衮唯一骨肉的东莪格格并没有被逐出宗室,依然保留了格格的封号,所以,她是不可能被贬为平民,流落民间也就无从说起。清朝的宗室之女,她们的婚姻一般都是皇帝来决定,当时满蒙素有通婚习惯,整个清朝,下嫁到蒙古的格格多达500多位,特别是在清朝前期,这种通婚往来更是非常频繁。而且东莪格格身份特殊,也不能长期由信郡王照看,嫁到蒙古或是最好的选择。
多尔衮唯一的后代东莪格格最后结局如何?
爱新觉罗·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清太宗皇太极的弟弟。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继承汗位,多尔衮在他的带领下,立下了赫赫战功。
天聪二年,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蒙古察哈尔部,因军功卓著,被皇太极赐予“墨尔根戴青”(意为聪明的统帅)的称号,成为正白旗主,此时的多尔衮年仅十六岁。公元1636年,皇太极创建大清王朝,改元崇德,多尔衮又被封为和硕睿亲王。
多尔衮的一生极富戏剧性,皇太极因病去世后,他拥立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顺治皇帝)继承皇位,成为摄政王,由于顺治帝年幼,多尔衮得以独揽大权,崇德九年(1644),多尔衮率领清军挥师南下,先后消灭了李自成、张献忠及南明政权的大部,为清朝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顺治帝因此加封他为“皇父摄政王”,然而多尔衮去世后仅三个月,却又受到诸王大臣的攻讦,因此被夺去爵位,没收家产,甚至陵墓被捣毁,开棺戮尸。多尔衮生前死后地位之悬殊,让人不胜感慨。
多尔衮的一生颇多传奇,其中流传最多的是他和孝庄太后之间的爱情故事,孝庄太后是顺治皇帝的生母,传闻她和多尔衮两人青梅竹马,互生情愫,后来孝庄太后嫁给了皇太极,多尔衮却始终爱恋着她,后来又帮助孝庄辅佐福临继位,更传闻孝庄还曾下嫁给多尔衮,顺治帝因此称他为“皇父摄政王”。传闻归传闻,多尔衮却是子嗣不丰,终其一生,只有一个独女爱新觉罗·东莪,为了保存他的血脉和爵位,只能过继弟弟多铎之子多尔博。
爱新觉罗·东莪出生于崇德三年(1638),其母是朝鲜王族宗室李世绪之女,后人也称其为小福晋,作为权倾一时的摄政王独女,东莪的地位显赫,前途本该风光无限的,然而多尔衮一去世,她的地位也便一落千丈。关于东莪的结局,正史中记载不多,只知道多尔衮去世后,她和多尔博一起被交由信郡王多尼看管,那时候的东莪年仅十二岁。
民间传闻中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她关进郡王府后,名为拘禁,其实是发配为奴,最终不堪其辱,流落民间,嫁给了一个穷秀才为妻,沦为平民之妇。
另一种说法是她和清朝大部分格格一样,被作为满蒙联姻的政治牺牲品,远嫁到蒙古。
现在的呼和浩特市有一座公主府,根据《公主府志》记载,这里曾住过一个和硕格格。多尔衮生前为亲王,东莪则应该是郡主,多尔衮死于顺治七年十二月,此时还有东莪在京城的记载。多尔衮死后爵位被夺,被逐出宗室,然而他的后代却没有被逐出宗室的记载,因此东莪远嫁蒙古的可能性较大。
多尔衮唯一的后代东莪格格最后结局如何?
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初九,一代权臣多尔衮在古北口外的喀喇城去世。
尽管朝堂上的多尔衮是手握大权、风光无限,但在诞育子女方面,多尔衮相较于同一时期的其他王公宗亲以及满洲贵族,却显得非常的尴尬,因为终其一生,他只有一个亲生女儿东莪格格,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子嗣。
而即便是如此,史料中对于东莪格格,这位多尔衮唯一的亲生骨肉也是鲜有记载,这也使得关于东莪格格的最终结局,一直以来也都是众说纷纭。
东莪格格在多尔衮去世后,其实并未受到太多牵连。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去世,顺治皇帝先是追封其为成宗义皇帝,但是仅仅两个月后,便展开了疯狂的清算与报复。顺治将多尔衮“削爵、撤庙享、罢宗室、籍财产入宫”,同时将其坟茔予以了拆毁,而多尔衮此前的党羽与亲信也被顺治尽数被清除。
而在这场对于多尔衮的清算过程中,东莪格格并未被过多提及,史料中也只是记载她与多尔衮的养子多尔博一起,被顺治安排交由信郡王多尼看管。
《清世祖实录》中的记载为:
“以睿王私制御用服饰等件,又欲率两旗驻永平,阴谋篡逆。睿王应籍没所属家产人口入官。其养子多尔 博,女东莪俱给信王。“
《清史稿》中对于此事则描述为:
“顺治七年,多尔衮殁,清世祖纠其罪,下旨将其子女东莪、多尔博交由信郡王多尼看管。”
不过从顺治皇帝对待多尔博的态度上来看,东莪格格应该并没有受到多尔衮过多的牵连。
多尔博,原本是豫亲王多铎的第五子,由于多尔衮始终没有诞育儿子,于是将多尔博过继给了自己为嗣。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去世后,多尔博袭承了多尔衮的和硕睿亲王爵位,同时也享受到了远超其他亲王的待遇,光是俸银就是其他诸王的三倍。
然而,随着多尔衮遭到了顺治皇帝的清算,多尔博也被夺去了睿亲王的爵位。不过,顺治并没有像对待多尔衮那样,将其削去宗籍,而是让其重新“做回”了多铎的儿子,并且在顺治十四年(1657年)的时候,又加封多尔博为多罗贝勒。
要知道,如果多尔衮真的有谋逆篡位之心,多尔博无疑就是多尔衮最为重要的接班人。只是后来多尔衮的身体状态是每况愈下,再加上多尔博年龄太小,这才使得多尔衮不得不逐渐还政于顺治。要是真的多尔衮能多活几年,多尔博年龄再长几岁,顺治或许真的难以保全自己的皇位。
而就是面对这样一位自己曾经的危险“敌人”,顺治尚且能没有对其给予最为残酷的惩罚,那么东莪格格,这样一位无权无势的多尔衮之女,也必然不会受到多尔衮的牵连而遭受顺治皇帝的嫉恨。
东莪格格,应该是以下嫁蒙古部落的结局收场。崇德三年(1638年),东莪格格出生,关于她的生母究竟是谁,史料中也没有明确记载。相传东莪格格的生母是朝鲜宗室李世绪之女,是多尔衮跟随皇太极在崇德元年(1636年)二度征讨朝鲜,也就是历史上的“丙子胡乱”的时候,所迎娶的朝鲜妾室。
而在多尔衮去世后,东莪格格的最终结局,一直以来有着三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说东莪格格最终与其他大多数宗室女儿一样,嫁到了蒙古部落。
清朝时期,历代清朝统治者为了巩固与蒙古的同盟关系,进行了非常频繁的“满蒙联姻”,特别是在皇太极以及顺治朝的时候,“满蒙联姻”达到了最高峰,不仅是皇帝的后宫中,地位最高的后妃基本都是出身于蒙古部落,同时满洲贵族的女儿们也纷纷远嫁蒙古,这其中既包括了帝王之女,也涵盖了其他宗室贵胄家的女儿。
由此可见,东莪格格也最有可能是远嫁到蒙古部落之中,通过缔结政治婚姻的方式来维系“满蒙同盟”的关系。
至于东莪格格是嫁到了哪个部落,嫁给了谁,也有着两种不同的观点,其一是说她嫁给了科尔沁土谢图亲王巴雅斯护朗,其二是说她嫁给了科尔沁台吉鄂齐尔。相比之下,嫁给巴雅斯护朗的说法可信度更高些。
一方面,史料中记载,巴雅斯护朗在顺治二年(1645年)迎娶了皇太极的第八女固伦端贞长公主,并且在顺治十三年(1656年)巴雅斯护朗又迎娶了一位皇室女儿为侧福晋,封号为多罗格格。而此时的东莪格格是交给信郡王多尼看管,再加上其多尔衮之女的“尴尬”身份,远够不上“公主”级别,较为符合多罗格格的身份条件。
另一方面,鄂齐尔是顺治的第二任皇后,即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亲弟弟,因而东莪格格与顺治皇帝一样,都要比孝惠章皇后以及鄂齐尔的大一辈,而在此前的“满蒙联姻”之中,并没有“迎娶长辈”的先例,所以说东莪格格嫁给自己的侄子辈的鄂齐尔,可能性并不太高。
第二种说法,是说东莪格格是和一位汉族的读书人“私奔”了。
当然,这样的说法仅仅是民间传说而已,在历史上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一来,东莪格格并没有被削去宗籍,她还是一位彻头彻尾的满洲宗室子女,在那个严格恪守“旗民不通婚”的年代,她是根本不可能去嫁给一个不在旗籍的汉族人的。
二来,东莪格格是交给信郡王多尼看管,并没有彻底的挣脱束缚而获得自由,因而她也不可能有着“自由恋爱”的可能,甚至连离开信王府都无法做到,更不用说是和外人“私奔”了。
只能说,这仅仅是一些人出于对东莪格格同情的角度,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
第三种说法则是更加捕风捉影,说东莪格格与顺治皇帝“相恋”了。
关于这种说法,也有两个不同的版本。第一个版本是说,东莪本是孝庄所生,而顺治是多尔衮的儿子,后来进行了“调包”,而在多尔衮去世后,由于孝庄心疼自己的“亲生女儿”,于是将东莪格格接进了宫中,后来成为了顺治皇帝的后妃之一。而第二个版本是说东莪格格就是顺治皇帝的最为宠爱的董鄂妃。只不过,这两个版本都是无稽之谈,难以为信。
综上所述,多尔衮唯一的亲生女儿东莪格格远嫁蒙古部落的说法最为可信,这既符合当时“满蒙联姻”的清朝“国策”,同时也更加符合东莪格格宗室之女的身份,因而这才是东莪格格真正的人生结局和最终归宿。
多尔衮唯一的后代东莪格格最后结局如何?
清初杰出政治家、军事家,为满清顺利入主中原,定鼎北京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多尔衮,一生无疑是充满传奇与悲剧色彩。
除了在影视剧中我们所熟知的,他少年有为,作战勇敢,有功于清朝社稷,再就是他与其四嫂孝庄文皇后有着某种千丝万缕的特殊暧昧关系。
(多尔衮)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事实上,多尔衮一生在战功上确实无可非议,堪称一代当时英雄。但在其自身感情方面却也是差强人意,不善尽美。
也许这就是天意!
除了上面提到的曾与他有特殊暧昧关系的孝庄文皇后之外。据相关记载,多尔衮本人至少应该有10个妃子(6妻4妾),这其中包括蒙古女子6人,朝鲜女子1人。
多尔衮虽妻妾众多,但却没有留下太多子嗣,目前仅知其有一独生女儿,还有一养子。
抛开其养子不说,我们来看一下这唯一的亲生女儿。
多尔衮的亲生女儿,名爱新觉罗-东莪,其生母为朝鲜李氏。
李氏是朝鲜宗室李世绪之女,但李氏仅是多尔衮生前一侧妃,又称小福晋。
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目前关于多尔衮这唯一女儿的记述寥寥无几。
而关于其最后一生命运,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两种说法:
一、流落民间熟悉清史的人都知道,多尔衮死后被翻旧账。以生前其曾图谋不轨之名被顺治皇帝下令逐出宗室,夺去尊(封)号,并被开棺扬尸,可谓下场极惨!
东莪格格因受不了宗室与其他人等的侮辱,遂逃离京城后流落民间,之后与一汉族读书人结婚。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这种说法很流行,但是并没有相关确切记载。只是存在于民间的一种口口流传,更没有实物佐证,故其真实性微乎其微。
二、远嫁蒙古我们都知道,自努尔哈赤创建后金以来,为巩固满蒙邦交维护后金统治,一直采取“满蒙联姻”的和亲政策。尤其是对清皇室来说,更是这一政策的首要执行者。
多尔衮死后虽遭驱族,扬尸的命运。但清廷网开一面并没有直接降罪于其女儿东莪。
根据相关线索,人们推断东莪成年后远嫁蒙古的可能性较大。
多尔衮出事之后,由于东莪年幼,故其被清皇室下令交于信郡王抚育。所以说东莪并没有被贬为平民,而是在郡王府长大,故其长大后的命运自然也同清宗室其她女子一样交有皇帝安排。
但鉴于其特殊出身背景,其被远嫁蒙古的可能性最大。
这样安排,有两层考虑。一是东莪有了一个体面的归宿;二是免得东莪留在京城徒增尴尬。
在今天内蒙古呼和浩特有一座恪靖公主府,是原康熙皇帝第六女固伦恪靖公主的府邸。据其《公主府志》记载,多尔衮的曾外孙女曾在此居住过。由此判断东莪嫁于蒙古的可能性极大。
至于东莪具体嫁到蒙古那一支部族却存在不小争议。
根据顺治一朝,清皇室子女下嫁蒙古的相关记载及联系东莪本人的年龄来推算,东莪可能嫁于以下两个地方:
1、顺治十三年(公元1657年)东莪下嫁东蒙古科尔沁部图谢图亲王巴雅斯护朗,加封号“郡君”。
2、顺治十五年(公元1659年)东莪下嫁东蒙古科尔沁部台吉鄂齐尔。但没有上封号,还是沿袭原来的叫法,为格格。
至于最终东莪嫁于哪一方,根据相关推理论证,其下嫁图谢图亲王巴雅斯护朗的可能性更大。
这是因为中国古代婚姻,无论是上自皇室还是下至普通民间,「门当户对」这一原则一直是男女婚嫁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考虑到东莪本人的身份地位,及男方的身份及背后势力,故其下嫁巴雅斯护朗的几率更大。
(台湾女画家德珍所作东莪画像)
注意,以上只是推测!
由于年代久远,且正史没有相关确切记载,东莪最终嫁给了蒙古那一位亲王或郡王需要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有一点可以证实,那就是其流落他乡,下嫁于一汉族普通读书人的说法是最没有可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