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明珠接过李光地给的窝窝头,为什么突然说有内奸?
号称万花筒的纳兰明珠,自以为朋党玩得贼溜,所以一不小心就溜出了边际,触碰到了康熙皇帝的底线,结果这哥们就这么被拿下了。
其实玩朋党的又何止他一人?当年协助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赫舍里索额图,何尝不是党羽遍及天下?只不过先倒霉的是明珠而已。
康熙多聪明啊,他知道明珠和索额图是死对头,所以在亲征噶尔丹的时候,用囚车把明珠带着随军出征,为什么?但凡把明珠留在京城一天,那他的小命都会被索额图给结果了。
因此明珠就坐着囚车,悠哉悠哉地跟着康熙西征。结果问题来了,全军的伙食质量严重下降,就连康熙本人都只能吃窝窝头了。
明珠立刻想到了粮草被焚,大清朝一定有内鬼。这个时候李光地送了一个窝头给明珠,并且声称:有窝窝头吃就不错啦!明珠从这句话里立刻明白了一切,便询问李光地是否粮草出了问题?李光地在明白人面前也没必要伪装,只好承认了粮草的问题。
这个时候清军的粮草,极有可能全部被焚毁,又或者在路上被人给劫走了。那问题就大发了十几万人每天张三次口,你不喂饱了他们,兵变近在眼前。
康熙也是心急如焚,在新的粮草运到之前,只好降低了大家的用餐标准。明珠认为能够对粮草下手的,一定是清朝内部的人。
因为粮草是行军打仗最重要的东西,属于最高级别的军事机密,能够知道粮草行踪的高级官员,真的没有几个。
这个时候明珠向李光地断言,一定是有内鬼,而且这个内鬼地位不低。明白人都知道,所谓地位不低,在大清朝也就索额图和明珠两个人了。
现在的明珠已经成了阶下囚,因此只剩下索额图能办成这件事。于是李光地冷笑地问明珠:您老这是要把索额图给扳倒啊?明珠也毫不掩饰地嘿嘿一笑:难道你不想?
当时李光地也是康熙皇帝身边的大红人,如果索额图和明珠都垮台了,那么他肩挑大梁的概率非常高,下一个宰相人物铁定是他,因此他当然想要扳倒索额图。
但是要想办成这件事,必须要有确凿的证据,光靠你们俩在这儿瞎琢磨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毕竟人家是当朝首辅,想扳倒这样的人物,没有证据就白搭。
索额图和康熙之间的博弈,从明珠下狱正式拉开帷幕。过去康熙皇帝乐得看见明珠和索额图互相争斗,因为只有朝臣们保持平衡,他这个皇位才能坐得安稳。
可是明珠还是棋差一招,给人家抓住了那么多把柄,实在是没办法,康熙只能把明珠给拿下,要不不足以平定人心。
该来的还是要来的,这是康熙当时的心态。因为明珠下岗,朝中索额图便一家独大,他一定会逐步清理掉明珠过去那些党羽,将朝臣们都培养成自己人。
这么一来,事情可就大了。朱元璋为什么撤掉宰相的职位?因为他认为皇帝已经是一家独大了,为什么朝廷里还要再来个一家独大的宰相?这不是分皇权吗?
康熙这个时候也必须要考虑这个问题,如果索额图彻底执掌了政权,那他这个皇帝还能否当得下去?就算当得下去,是不是也得看索额图的脸色?所以说康熙必须要除掉索额图。
索额图这么多年的宦海生涯,他难道就不知道这一点吗?他和明珠虽然是对手,但是彼此都知道,大家是一条船上的蚂蚱,谁都不能一家独大。
因此索额图要想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地位,就必须要做一件狠毒的事情,那就是弄死康熙皇帝。只有康熙不在了,那么他才能辅佐太子胤礽上位,从而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
断了西征大军的粮草,就是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让西征大军自己内部发生兵变,或者借助噶尔丹之手杀掉康熙,这样一来太子胤礽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登基,而他也就可以凭借国丈的身份大权一把抓。
不出明珠所料,索额图的野心的确膨胀了。结果这件事还是被康熙给化解了,但是这个时候康熙又出了一个问题,他的身体出了状况,得了俗称的疟疾。
这玩意儿是真的可能会要命,处理不好就会丧命。因此康熙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之中,为此康熙打算立遗诏,将皇位传给太子胤礽。
那么京城那边是什么状况呢?原来太子胤礽早就给自己准备好了登基的朝服和大小事宜,就等着康熙咽气,他直接登上皇位。
而索额图心里却不放心,他打算再等一等,如果康熙确实死了,自然最好,如果康熙不死,还必须要派人去杀掉他才行。
后来康熙吃了西方传教士的金鸡纳霜以后,果然就挺过来了,索额图的愿望落空。而太子打算提前登基的消息也传到了康熙那儿。
康熙勃然大怒,打算回来收拾太子胤礽,这个时候索额图消息也很灵通,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派人刺杀康熙。结果事情失败了,也正是这件事,导致索额图也正式下岗。
总结:平衡是帝王最希望看到的。在康熙眼里,不管是索额图和明珠,还是他的那些皇子们,只要保持平衡,那么就万事大吉。他们想在底下搞出点什么名堂来,康熙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明珠和索额图显然都是大贪官,为什么康熙这么多年不收拾他们?还不是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嘛!这两个人但凡有一个人落马,那么权力的天平必然要倾倒向另外一方,这对康熙来说无疑是一件致命的事情。
同样在选拔继承人时也是一样,康熙生前死活不说让谁继承皇位,为什么?他就是让各个皇子认为自己都有机会,这么一来他们就不会铤而走险,那康熙的皇位也就能保住了,总不能出现李渊的下场吧?
参考资料:《康熙皇帝》
《康熙王朝》中明珠接过李光地给的窝窝头,为什么突然说有内奸?
其实明珠与索额图的朋党之争根本没什么好分析的了,在这里请注意,你要明白的不是那个窝窝头的问题?而是为什么康熙要李光地去给明珠送窝窝头的问题。
李光地干的不是送饭衙役的活儿,就算还没有官复原职,但至少已经成为康熙皇帝的心腹之臣了,像给阶下囚送窝窝头这样的事儿怎么也轮不上他啊,有的是小兵去干,为什么偏偏让李光地去干呢?
康熙皇帝最忌惮的就是朋党,明珠的倒台意味着康熙皇帝要对朋党动刀子了,这一点,像索额图这样的老滑头不可能没有感知,所以就在北京城内鼓动皇太子胤礽提前登基,而登基的前提,就是让前线的康熙皇帝不得善终。
索额图利用的是“三郎香会”的杨起隆,而且,这盘棋,索额图在收养红玉的那一刻就开始布局了,可见索额图阴谋至深。
在这样的情况下,索额图和杨起隆合谋,烧毁了康熙后援粮草,造成康熙粮草短缺,意图让康熙陷入绝境。
没有办法,只有吃窝窝头度日了,就连皇帝也一样。
康熙皇帝为什么要一路带着一个罪臣明珠,除了他自己说担心明珠被索额图干掉之外,其实还有一层更深的意思。是什么呢?
明珠的外号叫什么?万花筒,什么是万花筒?好比就是天上地下无所不知,这样的人就叫万花筒。明珠虽然身陷朋党之争,但是个人的能力和才干可不是盖的,加上多年朋党经营,对朝野时局的把握和判断应该有更为深刻的了解。
尤其是对自己的对手索额图,了解得更为透彻,他们互相安插密探间谍的事儿,在之前的情节里面早已有所展现。
康熙皇帝要打击朋党,不能不利用明珠在这些方面的优势。带上他同行,是为将来打击索额图做准备的,同时,还可以利用明珠的才干,听听他的见解。
粮草被劫后,我想康熙心里不可能对掌握粮草调度的索额图没有一点怀疑,他需要的是进一步证实自己的判断,同时听听明珠的看法。
很显然,李光地当时还不够火候,康熙皇帝重新启用李光地,无非是想建立一派新生力量,来替代朋党垮台后的政治真空,或者说,利用新生力量,来对抗明珠和索额图余党。
康熙皇帝让李光地拿着一个窝窝头去给阶下囚明珠吃,说明康熙皇帝对于粮草大营被焚心有疑虑,且十分重视这件事,他需要参谋,而能够担任其这个角色的人物,李光地不够火候,唯有明珠。
果然,明珠接到窝窝头后,除了感恩康熙外,直接道出了“有内奸”的精准判断。而此时的李光地,显然还只是一个愣头青。
其实这也不全怪李光地,因为李光地没有势力,只不过是一个光杆儿的打工仔,而明珠和索额图,既是皇亲国戚,又是朝廷重臣。李光地哪有能力洞察这其中的缘由呢。
只有明珠可以洞察这一切,这就是康熙带着明珠同行最重要的原因。
而对于明珠来说,这未必不是一次戴罪立功的绝好机会。正是因为明珠具备洞察索额图阴谋的能力,所以他才要抓住这次机会,直接指出“有内奸”这个判断,他知道李光地一定会将这个消息告诉给康熙皇帝。
这个消息可能证实了康熙的想法,所以他才加紧戒备,最终,将杨起隆这个预谋几十年杀害康熙的家伙干掉。杨起隆之死,直接宣告索额图穷途末路,虽然剧情没有展现康熙皇帝对于明珠这个判断的介绍,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件事与关在囚笼里的明珠没有关系,而有关系的,只有索额图。
同时,康熙也进一步确定,能够对付索额图的,恐怕也只有明珠了,李光地预审索额图的失败,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康熙王朝》中明珠接过李光地给的窝窝头,为什么突然说有内奸?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首先咱得声明一点,《康熙王朝》这不是真正的历史,您当一小说去瞅还成,但真要拿这往历史上一个个的去套,这一准套歪了。
结果就是人有这么个人,但事不一定有这么个事。
题主问这窝窝头的事,咱不能放在历史当中去瞅,但也不妨碍咱搁在电视剧去琢磨,多多少少也能琢磨个味出来。
电视剧里的窝窝头。这窝窝头要搁一般人眼里,就是一窝窝头,放点糖还能整到嘴里边嚼咕嚼咕,这要是不放糖搁嘴里边嚼,干涩的慌,品不出个啥味来。
但明珠是啥人?那是权倾朝野的万花筒!没点见微知著的本事,能在康熙眼跟前嘚瑟?早就被三眼索相索额图整到那条阴沟里玩帆船去了。是不是这个理?
咱接着说窝窝头的事。
话说当年明珠玩朋党玩的过火了,开头还想在明珠和索额图之间玩平衡的康熙,这肯定不干了,一家伙就把明珠给掀翻成了阶下囚,搁大牢里边呆着去了。
转脸康熙这就要御驾亲征和噶尔丹死磕,康熙瞅着蹲在大牢里的明珠,知道这货可是索额图的眼中钉,肉中刺。他这一走,再回来,就这么来回一趟明珠很有可能成了索额图的下酒菜了。
所以整噶尔丹的时候,康熙就把明珠带上,全当一次惩罚性的保护。
这事康熙没说,但作为天上知一半,地上全知道的万花筒那能不知道啊!
结果这趟明珠算是没白来,康熙遇到了糟心事了,前头还和噶尔丹死磕呢?后脚他的粮草就被打着朱三太子旗号的杨起隆,一把火把个粮草烧了精光。
话说军事这玩意,老古人就说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康熙这才可抓瞎了,这要是没吃的,还玩啥呀。但大部队都出来了,您不能这收手啊,节衣缩食也得撑着,等着新的粮草运到,这也就有了题主说的事。
内鬼康熙这就把所有人的伙食将到了最低,从皇帝到士兵,每天每人一个比拳头还小半拉的窝窝头。
当李光地把这窝窝头搁到明珠眼跟前的时候,这明白人一猜就准,这是康熙的粮草出了问题了。
那么粮草作为大军的必备战略资源,尤其是在康熙御驾亲征的时候,是不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纰漏的。
要知道康熙御驾亲征,粮草不先行解决,康熙也不会冒险御驾亲征的。
有了以上几点内容,咱就能得出以下的推测。开头这粮食有,而且保有量巨大,足够这些士兵吃个一年半载的。
粮食出了问题,那么只有两种可能,第一运输的粮食被劫道了,第二粮食整个就被烧了,连个渣渣都没能剩下来。
而粮食被劫道,没关系咱接着送就完了,耽误不了几天的。但被烧了,这就是个问题了。
连康熙自己个都开始吃一个窝头了,只能说明被烧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可粮食这东西,第一要保存在一个敌人想不到的地,这就属于军事机密,一般人还不告诉他。第二要保证粮食的安全,也就是说有专人保护。
能把这两道坎给突破了,顺道把粮食给烧了。万花筒压根就不信没有内鬼,这事就能成。
所以明珠一边啃着窝窝头,那大脑壳一边就活泛开了。
而送窝窝头的李光地,听了明珠说有内鬼的事,乐了:“你还是想把事往索额图的身上引。”
能蹲在康熙眼跟前嘚瑟的人,那个不是聪明人。李光地一听内鬼二字,立马就想到了索额图。
而明珠到也敞亮:“难道你就不想搬到索额图?”
“贼拉想了!”这话李光地也只能憋到肚子里,接着说:“但也不能栽赃嫁祸啊!”
短短的几句话包含的内容可谓丰富之极啊!
是啊!不能栽赃陷害啊!但这事整个朝堂上能做出来的,就是那么几个人。
明珠算一个,但他已经是阶下囚,蹲在大草原上和康熙一起喝西北风,剩下的就只有索额图了。
明白人不需要多解释的,李光地稍微一琢磨就能琢磨出个味来。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所以当粮食重新的集结起来,李光地把运粮的路线特意的饶过了京城,就是为了躲避索额图的图谋不轨。
那么蹲在大营里的康熙,能不瞅着李光地的运粮路线琢磨琢磨吗?
能当皇帝的人,都是从一个个自相矛盾的奏章,以及顺着拍马屁的骨头缝里瞧事情,巴喳巴喳嘴也能明白个味来了。
一家独大的索额图要不得啊。
康熙明白,索额图更加的明白。
索额图为什么是内鬼因为索额图知道,死对头明珠被拿下,蹲了大狱,结果就是朝堂的平衡被打破了,出现了索额图一家独大的局面。
那么索额图接下来就要面对缓过气来的康熙,暴风骤雨的般的进攻。
他的情况能比明珠好吗?
怎么办?唯有康熙死了,这事就一了百了,顺道他还能成为新皇帝的姥爷。局面还是可以维持的。
康熙恨太子的着急忙慌,但他更加的恨索额图的助纣为虐。
而所有的这些事,都是人物之间的猜测没有任何的真凭实据,而事实呢,差不离。
最后总结一下,权利这游戏一般人玩不得,一旦入局,你压根就没有中场休息的机会,只能拼着命的玩下去,直到迎接你的失败或者死亡。
明珠是,索额图更是。
而索额图和他老子索尼比起来,差了十万八千里啊!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康熙王朝》中明珠接过李光地给的窝窝头,为什么突然说有内奸?
《康熙王朝》中,权倾朝野的一品大官一下变成了马夫,此时的李光地奉皇帝命令,每人给一个窝窝头,明珠正好在马车旁边用黑布盖着睡觉,一副落魄的景象,下面就出现了这段对话,对话中,明珠声称有内奸,这又是为何?
李光地掀开黑布,有些惊讶,发现竟然是曾经权倾一时的明珠大人。
随后李光地问明珠在这里干嘛?明珠说这后面有马匹和马车,睡觉的时候可以挡风。
李光地遂掏出一个窝窝头,说这是皇帝下令的,因为军粮短缺,现如今从皇帝到马夫,每个人只能吃一个窝窝头。
明珠再次询问“是皇帝给的吗?”
李光地回答是皇帝赏赐,明珠连喊了几声皇上,最后谢皇帝,此时明珠充满了感激之情。
李光地见明珠大人之前荣华富贵,现如今却成了这副模样,不免有些感慨。
明珠让李光地不用可怜自己,还是想想自己的前程,毕竟伴君如伴虎。
随后画风一转,明珠让李光地告诉皇帝,说有内奸。
李光地问为什么?明珠说存放粮草的大营被烧,肯定是有内奸!明珠似乎非常确定。
素来就知道明珠和索额图互相争斗的李光地,便问明珠是不是又要陷害索额图?
明珠反问道“难道你不想扳倒索额图?”李光地声称自己确实想,但是总不能栽赃嫁祸吧!
明珠听了李光地的言语,知道他还是不相信自己,如今自己人微言轻,只能求李光地相信,并说这粮草大营被烧,怎么可能是偶然的?
从上面的剧情来看,明珠之所以拿了窝窝头之后立刻就说有内奸,应该是对皇帝有些感激之情,他认为皇帝竟然还记得自己,还能得到皇帝给的窝窝头,那么明珠所说的内奸是凭空瞎说的吗?
显然不是,明珠和索额图明争暗斗多年,深知索额图的为人,最主要的是康熙远征噶尔丹粮草被烧绝对不是偶然,噶尔丹的人首先不可能知道粮草的存放地点,这也只有运粮的人知道,军中机密,一般来说敌人怎么会轻易知道对方的粮食存放地点,而且一烧就准,没有这么巧合,唯一能解释的就是有内奸,况且当时掌管粮草的就是索额图和太子。
而明珠凭借自己对索额图的了解,认为这样的事肯定是他干的,后来事实证明,的确是索额图干的,因为索额图在明珠倒台之后,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危机即将来临,因为康熙曾亲自找他谈话,说他参与党争,干预太子,这是亡国之道,并暗示如果不知收敛,你的下场就和明珠一样。
索额图画像
而索额图为了能够保住自己的地位,于是就干脆联合噶尔丹一起坑康熙,30万石粮食被焚烧,康熙差点没被气死,如果康熙失败,太子自然可以继位,索额图又是太子的外公,要是太子能顺利继位,自己可谓是功不可没,所以明珠大人也是看穿了这一切,才信誓旦旦的让李光地告诉皇帝,有内奸!
【文/羽评郡主,欢迎关注】
《康熙王朝》中明珠接过李光地给的窝窝头,为什么突然说有内奸?
一个窝窝头,改变了大清的历史!
因为明珠和李光地,有一个共同政敌,那就是索额图。
他们始终紧盯索额图:
对他的一举一动,明察秋毫;
对他的狼子野心,洞若观火!
所以通过一个不起眼的窝窝头,他们便抽丝剥茧,精准分析出了索额图的篡权图谋。
一、李光地是索额图的政敌。公元1696年,康熙第二次远征葛尔丹,特意将死囚李光地带上,就是怕老奸巨猾的索额图,趁着自己出征的时候,寻机将李光地处死。
李光地:索相是我永远的恩师......
李光地:哼!恩师归恩师,皇上归皇上,我心里可得分清呀。
二、明珠也是索额图的政敌。六年之后,康熙第三次远征葛尔丹,又如法炮制,这一次又将死囚明珠带上,就是怕老奸巨猾的索额图,趁着自己出征的时候,寻机将明珠处死。
明珠:索相,你要小心了,我可盯着你呢!
三、康熙对索额图防范甚严,但投鼠忌器,急切不得下手。索额图的亲侄女赫舍里氏是康熙的结发妻子,因此,索额图也算得上是的“国丈”了。
不仅如此,索额图的父亲索尼,是康熙初年“顾命四大臣”之首。
而且,索额图在铲除鳌拜,平定三藩之乱中,冲锋陷阵,屡立战功。
再者,索额图长期担任议政大臣等要职,门生故吏众多,羽翼丰满,一时难以撼动。
另外,康熙已将赫舍里氏皇后的所生的嫡子胤礽,立为太子,因此,处置索额图的问题,使得康熙左右为难,投鼠忌器!
所以,尽管大臣高士奇早就弹劾索额图,历数他的罪行,但康熙始终难以下定决心,只是进行了冷处理。
索额图:皇上,太子可真是好学求进的一枚好青年呀……
四、李光地与明珠也有矛盾,但康熙刻意保护他们两个,用以制衡索额图。李光地在弹劾明珠的时候,虽然证据确凿,但康熙还是刀下留人,放了明珠一马。
为的就是要利用明珠,来限制和抗衡索额图日益壮大的私人势力。
康熙虽然暂时没有处置索额图,但是一直对其进行暗中防范。
他刻意扶植明珠,就是用其来遏制索额图的日益膨胀的政治野心。
李光地弹劾明珠
五、明珠与索额图是“针尖对麦芒”,因此二人虽说不上是“心有灵犀”,但绝对是相互之间“知己知彼、明察秋毫”,所以明珠他通过一个“窝窝头”,抽丝剥茧,便分析出了留守京城的索额图的“狼子野心”!康熙在征讨葛尔丹的途中,自己的粮草补给基地被人偷袭,粮草全部被焚烧,军粮难以为继,连康熙也开始降低食物供应标准了。
这时候,康熙还想着明珠呢,他派李光地给明珠送过去一个“窝窝头”吃。
这里边有两个意思:
一是,我康熙再挨饿,也没有忘记你这个明珠呀,看我对你还够意思吧?
二是,现在大军处境危急,你帮我分析分析,出出主意呀?
好一个明珠,他只是吃了几口窝窝头,便斩钉截铁地对李光地说:
我大军的粮草补给基地,是何等的军事机密,一般人怎能知道,即便知道,又怎能轻而易举地将其焚烧?
这分明是自己人干的!
回去赶紧禀报皇上,朝廷有内奸,而且还是一个大大的内奸!
是谁有如此大的神通,知道粮草补给基地的军事机密?
是谁有如此大的权力,能够调动人马去偷袭补给基地?
有谁有如此大的狼子野心,敢下手将皇上置于死地?
想把皇上置于死地的人,肯定是自己想篡权谋国的人!
肯定不会是葛尔凡派的人,如果是他们烧的军粮,早就会将此消息主动散布开来,然后趁清朝军心大乱,杀将过来了!
那么,就是清朝内部人干的了!当今朝堂之上,除了那个穷凶极恶的索额图老儿之外,我看没有第二个人!
明珠真是一个“神算子”,真让他给猜透了:
索额图留守京城,他企图趁着康熙远征,自己的亲侄外孙,也就是现在的太子胤礽监国的大好时机,想神不知鬼不觉,借葛尔丹之手,把康熙置于死地,然后,名正言顺地辅助太子登基,那将来,自己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索额图:太子,你是不是连龙袍都准备好了?
于是,索额图与假朱三太子杨起隆合作,将大军的粮草补给基地画出地图,交给了杨起隆,让他组织人马,倍道兼行,一举焚烧了粮草基地。
索额图的计划很美满:没有了粮草,大军立即会陷入困境。然后,只消葛尔丹趁势反击,清朝大军就会顷刻瓦解,到时候,康熙、明珠、李光地一干人等,不都要命丧黄泉了吗?
李光地:吃吧,这几天,连皇上都吃这个!
明珠:光地呀,快,快告诉皇上,索额图就是内奸!
六、人算不如天算,明珠洞悉索额图的阴谋,救了康熙。索额图可谓是绞尽脑汁,费尽心机,但他怎么也想不到,那个死囚,那个该死的明珠,利用一个“窝窝头”,竟然灵光乍现,抽丝剥茧,揭穿了他的滔天阴谋,使他的全部努力,化为乌有!
李光地迅速汇报给了康熙,然后不再坐等京城运送粮食,而是紧急从其他地方征调粮草,直接运到前线,解决了清军的燃眉之急,不仅打败了葛尔丹,而且粉碎了索额图的阴谋。
公元1703年,索额图被康熙处死。
明珠虽然又被启用,但一直被边缘化,因而郁郁寡欢,于公元1708年病亡。
明珠与索额图斗法,其结果是:狗咬狗、两嘴毛,两败俱伤!
六福雅士评曰:封建王朝中,君王与权臣的博奕,就是故意设置“党争”,主动利用“党争”,其屡试不爽的理念就是:居中调停、左右制衡!
索额图是权臣,也是奸臣,但可以制衡明珠的势力,因此利用他,限制他,但不杀他;
明珠是权臣,也是奸臣,但可以制衡索额图的势力,因此利用他,限制他,但不杀他;
一旦党争的一方倒台,另一方立即就会被忌惮,被防范,直至被弃用、诛杀。
因此,当明珠利用一个“窝窝头”,将政敌索额图彻底扳倒后,他自己的政治命运,也就不可逆转地走向了尽头。
关注我:六福雅士。风趣谈史,幽默论道。
《康熙王朝》中明珠接过李光地给的窝窝头,为什么突然说有内奸?
在《康熙王朝》里,若不是这个李光地给了明珠一个窝窝头,历史就要改写了。
康熙第二次出征准噶尔,带着死囚徒李光地,是担心索额图趁自己不在加害于他。而第三次出征准噶尔,带着死囚徒明珠,一来是为了兑现当初要带其出征的诺言;二来也是担心索额图会趁康熙不在加害于他。
索额图的不臣心,康熙早就了如指掌。索额图家里的管家莫名其妙的死掉,一个安插在索额图家几十年的一个密探,不是明珠安排的,那剩下的会是谁安排的呢?
但是索额图毕竟是国丈,是太子胤礽的外公,且在擒鳌拜,平三蕃功勋卓著。当初康熙扶植明珠,目的就是为了制衡索额图。所以在李光地决定动明珠的时候,康熙举棋不定,原因就是一旦明珠失势,一来打草惊蛇,二来缺乏制衡。
但此刻,明珠已成了阶下之囚,这种担忧已成现实。而康熙留着明珠,他最主要的用意就在于他知道明珠对自己还有用。
所以粮草大营被焚,军中普遍缺粮,而就在康熙都开始减餐的时候,当李光地将一个窝窝头递给明珠的时候,明珠立刻嗅到了康熙并未彻底放弃自己的味道,立刻表现出了强大的求生欲。他必须第一时间,和康熙站到统一战线上,告诉康熙索额图有阴谋。因为最了解索额图的人正是他在朝廷里面几十年来最大的竞争对手明珠。他知道粮草大营被焚绝非偶然,而是索额图准备动手了。
那么,如何将自己的话能够传达到康熙那里?那就是必须要说服李光地。所以明珠李光地说,“告诉皇上,有内奸。”当这句话说出来之后,李光地立刻心领神会,“明大人你又想诬陷索相了吧?”明珠直接答道,“李大人,难道你不想弄倒索额图啊?”
李光地彻底看到了机会,但是现在已经变得老奸巨猾的李光地,不愿意在没有实锤的情况下陪明珠趟这趟浑水,“想是想,但是我不愿栽脏啊。”
明珠急了,”李大人,你就相信老夫的话,这粮草大营被焚,绝不是偶然,必有内奸啊!”正是明珠的这个警觉,使得李光地再次征来的粮草,绕过了京城,直接递解到了前线。也就是绕过了索额图的故意破坏,保障了征伐准噶尔的最终胜利。
而康熙西北征伐准噶尔胜利,也救了自己。因为明珠失势,被打草惊蛇的索额图,已然趁着康熙远征准噶尔胤礽监国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暗中联系假朱三太子杨起隆,焚烧康熙的粮草辎重,康熙军心动乱之际,让准噶尔大军一举歼灭康熙,而自己坐镇京城,拥立胤礽。
为了这一天,索额图已经整整谋划了十几年,十几年前,索额图收留了杨起隆的女儿丹丹,化名红玉,养在府中,利用其女儿丹丹做人质逼杨起隆就范从而将杨起隆成为自己手里的一把利剑。这把利剑在南京的时候就已经用了一次,准备用红衣大炮轰前来祭拜明孝陵的康熙。而那一次失败,幕后的真实主使索额图并未暴露。
而此次红玉引诱胤礽成功,并为胤礽怀上“龙种”,这就让杨起隆更加奋不顾身,因为一旦拥立胤礽成功,自己就成了国丈,自己夺不了大清的江山,自己的后代坐拥大清的江山,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将是值得的。
京城内除了一个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孝庄,再也没有一个是自己的对手了,康熙西北一败,明珠、胤禔、李光地将都在西北陪葬。所以,索额图早就为胤礽准备好龙袍,单等西北传来康熙被灭的消息了。
结果千算万算,等来的却是康熙大胜而归。而康熙回来之后,明珠真正的用途才得以展现。清算索额图,李光地是不行的,不安逸啊,”三眼索相”的证据没有那么容易抓的,还得靠他几十年的死对头”万花筒”明珠。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