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是改革的先锋,还是欺世盗名的江湖骗子?

喊着正义的口号,干着龌龊的事情。一边大义凛然,一边弄虚作假。一边义愤填膺,一边道貌岸然。还大言不惭地称自己是正能量。

这话感觉说的就是康有为啊,这哥们成天打着正义的旗号,去四处各地捞钱。最后给自己娶了6个老婆,买别墅开银行,一边骂着袁世凯,一边家里的袁大头堆不下。

那么康有为的钱都哪儿来的呢?当然都是骗来的,这哥们就活一张嘴,南洋打工的同胞们容易吗?都被他这一张嘴给骗惨了。

人家省吃俭用攒下来那么点零花钱,都被康有为弄去做什么所谓的爱国活动去了。那么他是怎么搞爱国活动的呢?买房子,放高利贷,不断娶姨太太,这么个爱国的方法,难怪大清国被他给爱亡了。

变法他不行,骗人第一名。

康有为这家伙变法的水平是真的不到家,为了实行自己的变法思想,他的确做了不少努力。可真的让他来谈变法的策略时,却是漏洞百出。

也就是说,康有为成天嚷嚷着要变法,可是该怎么变他却不知道。正如现在很多人说,我就是觉得你做的不对,但是让我做,我也没有好办法。

康有为上书建议取消科举制度、兴办学堂、练新兵等等,这些策略勉强凑合,算是比较先进的想法,不过这些都是以前人做过的。早在曾国藩、左宗棠活着的时候,除了废除科举他们没有动以外,其他的人家都做了,你这属于老生常谈。

才能平庸也就算了,他还非要搞出一点新花样来。他上书光绪皇帝,表示中国这块地方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我看巴西那边地广人稀,经纬度跟咱们也差不多,如果能转移大量居民到那边去,也就在那里建立新中国了。

简直为他这种智障的想法哭瞎,你别说他为了这件事还特地去求过李鸿章,李鸿章听了以后,差点没把他一脚踢死。

改革需要不少钱,那么钱从哪里来?康有为再次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他认为把边境那些“没用”的地盘卖给英美法这些国家,自然可以换来不少钱。

这让我想起了俄国把阿拉斯加以超低价格卖给了美国,后来肠子都悔青了。康有为你能想出点靠谱的变法策略吗?

答案是不能,因为康有为除了嘴皮子厉害以外,这脑子里装着的真的都是钱和权,他根本就没有什么特别优秀的变法策略,还非要成天嚷嚷着要变法,结果年轻的光绪皇帝就这么被他给诓了。

康有为的骗术,可把光绪给害惨了。

光绪帝和慈禧过去的关系,其实还不错。尤其是慈禧放权以后,光绪还真的有掌权的机会,可是为何后来他们俩的关系会恶化到那种地步呢?都是因为康有为。

康有为在上书变法策略的过程中,曾经提到过建立制度局的想法。所谓制度局,也就相当于明朝的内阁、清朝的军机处,属于国家最高核心机关。

康有为认为,将制度局凌驾于军机处和总理衙门之上,彻底掌握国家大权。而他作为这一建议的提出者,又是变法的主导人,自然是第一任制度局的领袖。而他的那些徒子徒孙们,都将成为制度局中的权贵。

其实这是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制度局难道和军机处有任何差别吗?除了换了一套领导班子,其他没有任何区别。康有为这么做就是为了让自己合法掌控大清朝的权力。

为此慈禧的手下们当然不答应,因此双方在这件事上就开始大打出手了。抢走一两个职位可以,想要连盘子都给人家端了,这咋行?

当时李鸿章、张之洞这些人其实都声称变法图强,可是康有为认为,这帮人只要不支持自己的变法,那都是假的,都是骗人的,都应该被取缔。甚至建议光绪皇帝杀几个一品大臣,来震慑一下这帮反对康有为变法的人。

这下子这帮人可都到慈禧那边哭诉了,因此康有为又把慈禧当成了假想敌,甚至曾经让谭嗣同去找袁世凯,让袁世凯带兵宰了慈禧,这下子摇摆不定的慈禧,彻底站到了光绪的对立面,这出戏还怎么唱?

光绪和慈禧的关系,就是康有为彻底毁掉的。后来爆发了戊戌六君子的事件,康有为连亲弟弟都没救,自己撒丫子就跑路了。你说跑就跑了吧,还非要假传圣旨,希望英国人出兵打到京城去,宰掉慈禧,救出光绪。这脑路是真够清奇的,活生生把光绪给害死了。

康有为吃喝玩乐逛南洋。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康有为远渡重洋。那么他出去靠什么生活呢?当然是靠他的名气。他自己伪造了一张和光绪帝的合照,并且说自己有两道密诏在手。

就靠着这些东西,康有为便开始了自己招摇撞骗的人生。他在南洋各国募捐了大量的钱财,他说这些钱都是拿回去救国的。

后来看着好像国没怎么救,康有为自己却成了前所未有的大富翁。傻子都知道他的钱都是从哪儿来的。

为了钱生钱,他在南洋还创办了银行,甚至开始放高利贷。钱多了以后,没地方花了,他就开始各种娶老婆。这个倡导一夫一妻制的人,先后娶了6个老婆,62岁高龄的时候,还娶了个19岁的媳妇儿。

这么一大家子该住在哪儿呢?于是康有为就大手一挥,在上海、杭州、青岛都买了别墅。自此他便在这里过着悠闲的富家翁生活,直到去世。

总结:骗了天下人,还换了不错的名声。

坑蒙拐骗金腰带,精忠报国无尸骸。这好像是自古以来不变的道理,我们现在甚至觉得康有为的名声还不错,毕竟他有一个好弟子梁启超。

而且他们家有钱,子女一个个都搞得像个贵族出身一样,就算是现在他的后人们也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康有为的名声不会差,至少这百来年里差不了。

可是历史会给出公正的判断,孰是孰非自有公论,只是需要时间而已。我们跳不出这个时代,所以只能被时代所禁锢。仅此而已,并不是说现在大众所认可的,那就是真理。真理是,再过几百年上千年,大家一直都这么认可,但是可能吗?

参考资料:《我史》、《清史稿》、《签注》

康有为是改革的先锋,还是欺世盗名的江湖骗子?

历史上有这样一类读书人,满嘴仁义道德,暗地里却蝇营狗苟;写文章下笔千言,但治国之策却荒谬不已;谈爱国声泪俱下,但转脸便卖国求荣。显然康有为就是其中之一!

康有为作为一个知名度很高的改革者,不怎么了解他的人一定认为他是一个“完人”,不过真实的康有为却有很多缺点,甚至有人说他是一个妄人,那么这种说法有什么依据呢?

他沽名钓誉,学术方面有造假嫌疑

其实这个人本身还是有能力的,要不然他的思想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根据当时的记载,在康有为提出了变法以后,他就在自己的学历上写上了二甲第四十六名,虽然这个成绩并不是特别出众,但大小也是一个进士了。

可是根据后期的考察,人们了解到康有为先前连续考了三年,结果却连秀才都没有拿到手,所以大师的称号用到他身上好像也不怎么合适。

他的这种造假行为有双重目的,其一是为了扩大个人影响,其二是为了提高自己身份,对于当时已经被捧成“圣人”的他来说,拿一个初中学历确实掉价。

他欺世盗名,以皇家之名敛财。

作为变法的领导者,不得不说康有为的做法是有点急迫的。无论是哪个时期,改革肯定会受到阻力,康有为在跟君主的上书中明确表示,变法的成功少不了大臣的陪葬,对于那些反对的大臣应该采用强硬的手段。

所以袁世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被调回京城,准备来一波清洗活动。慈禧本来是不准备干涉变法的,毕竟权利在自己手中,国家富强也对自己有好处。可是她看到军阀维护着光绪进入京城以后,就不再允许变法的事宜了,随后也就发生了变法者的流血事件,整个改革也宣告破产。

康有为为了躲避风头,来到日本继续跟华侨们维护帝制,当时他声称奉有光绪帝的"衣带诏",在日本成立了保皇会,这个组织在他的带领下筹集了巨额的钱财。

而且在当年变法的时候,他也拥有着很多钱财,变法失败了以后他把这些钱全部兑换成银票,逃跑的路上也一直带在身上。

这些钱拿来干嘛了呢?

康有为在出国以后就开始了长时间的游历活动,他曾经数次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游玩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好地方。如果说他这种行为是出于外交考虑,那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他在这个过程中却带着家人,摆明了就是度假活动,他作为一个读书人,根本没能力支付旅游费用,这些钱财都是当初的公款。

双重标准,虚伪至极!

康有为是一个典型的“花心”男,一生有六位妻子,其中还有一个外国人,可谓是左拥右抱妻妾满怀,但你绝对想不到他是提倡一夫一妻制的。

他的风流史简直可以出书了,在变法之初,他大力的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观念。可是自从出逃以后,他就开始了走到哪爱到哪的行为。

到了美国以后,他娶了当地华侨的女儿,这个女子怀孕以后,康有为给她请了一个十七岁的日本女保姆,时间长了以后他就跟这个保姆暗生情愫,最后华侨女儿病死,他也可以顺利的娶到保姆。

等到回国以后,六十二岁的他又遇到了“爱情”,在游览西湖的时候,他看中了一个船家女,这个女孩才刚刚十七岁,年龄相差将近四倍,让女孩当他的孙女都差不多了。

女孩的父母也是出于年龄考虑,并不认同这门亲事,可是架不住人家老康有钱啊,当年的公款可大部分都被他吞了,面对巨额额的彩礼,船家还是同意了。

我并不否认是康有为自身的魅力吸引了这些女子,可是作为一个思想家和改革政治家,如此没有自控力也着实太低端了一些。

还有康有为是倡导人人平等的,可自家却是管家奴仆一大堆。康有为是提倡心善戒杀戮的,可他自己却要日日吃肉。

这典型的双标嘛!

对于这个人的评价,只能说好坏各占一半吧。我们不否认他在封建环境下的觉醒思想和改革魄力,但要说他是一个“圣人”,那还真是有些牵强。

关于康有为,民国大家章太炎先生的评价最有意思。他曾经送给康有为这样一副对联:

国之将亡必有,

老而不死是为。

很显然,这副对联没写完,每一句差了一个字!至于到底差了什么?我想大家一目了然!

那个清末民国初期时代已经过去了,真正的历史真相是无法还原了,史书上的确这么说的,康有为是不是这样的人谁也不知道。

康有为是改革的先锋,还是欺世盗名的江湖骗子?

我个人觉得康有为就是一个欺世盗名之辈,功利之心极强,典型的利己主意者。

首先他到处宣扬的,他是“公车上书”的组织者、领导者,实际上他只是一个参与者。真实的情况是,由于“甲午海战”中国战败,清廷签署了屈辱的《马关条约》,激起了一些官员和大批读书人的愤慨,自发的组织起来上书光绪皇帝,要求朝廷革新变法。康有为只是适逢其会而已,却把主角的光环顶在自己的头上,目的无非是想引起光绪皇帝的注意。

后来发生的“戊戌变法”,当“戊戌六君子”血洒菜市口时,他因为怕死,而逃到了日本。

在日本,康有为又伪造光绪皇帝诏书,成立了一个救国公司,到处募捐,募集到了款项,就去逍遥快活。王照是知道内情的人,要揭穿他的骗局,他便把王照软禁了。

还有他提倡的“一夫一妻”制,男女平等,可他却娶了六房妻妾。在康有为62岁时,还在杭州强娶了一个年仅19岁的女孩子为妾,并举办了盛大的婚礼,他的家人谁都没来参加,也是怕丢人吧。

康有为这个人,才华是有的,否则也不能被人称为“南海圣人”,但有才华不代表他的人品高尚,也不代表他不欺世盗名。

康有为是改革的先锋,还是欺世盗名的江湖骗子?

都算吧,改革先锋和江湖骗子,康有为都能占一点。

康有为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历史人物,这个人在晚清乃至整个中国近代历史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开办聚集了当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强学会,还是领导了足以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维新变法,都足以让康有为这个名字被写进史书中。所以许多人将其誉为改革先驱,是推动历史车轮向前发展的重要人物。

但与此同时,康有为又因为其卑劣的人品、欺世盗名的行事作风,以及表里不一的双标行为而为许多人所不耻,甚至被认为是江湖骗子,文人败类。

事实上,这两种看法都有些极端,关于康有为这个人,还是需要辩证来看。我们其实可以把康有为的人生,分成两个阶段,其中戊戌变法就是分界线。

戊戌变法失败前的康有为,他就是一位改革先锋,有着非常励志的人生。

康有为出生于官宦之家,父辈祖辈都是朝廷命官,所以康有为的家境还算不错。一般来讲,像康有为这样的出身,多半就是走科举这条路。但是康有为并没有,他虽然从小就接受正统教育,并且师从朱次琦这样的理学大家,但却并没有落入传统儒学的窠臼之中。康有为有着一颗喜欢接触并且善于接受新奇事物的心,而他有刚好处在晚清这么一个西方文化涌入的时代。

所以,康有为并没有成为一个只知圣贤,而不通世故的古板书呆子。他追求经世致用,广泛的涉猎西方文化,甚至于还跑到已经被英国殖民的香港去转了一圈,并因此而大开眼界。与此同时,鉴于晚清的腐朽,国家的贫弱,康有为立志要向西方学习,借以挽救正在危亡中的国家。于是他开始大力学习和宣传西方文化制度,力求变法救国。

这在当时其实是一种非常进步的思想,即使洋务运动已经打开了部分清朝民众对西方的认知,但他们大部分还停留在购买武器装备,从而强军强国这么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思路之上。没有从制度根本上,来寻求改变。

康有为的想法,得到了一大批人追随,当时包括梁启超在内的大部分进步知识分子,都汇集在康有为门下,甚至于当时的一些中高层政府官员,也以能够结交康有为为荣,这便是日后强学会的基础。

就这样,康有为逐渐成为了变法救国的代表人物,虽然没有进入朝廷做官,但却在读书人乃至政坛有着重大影响力。随着甲午战争的战败,慈禧太后还政于光绪帝,变法救国一事被推上前台,康有为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维新变法的主导人之一。他被光绪帝任命为为总理衙门章京,主持变法维新,成为了当时的清朝政坛最炙手可热的人物。

如果康有为的一生在这里结束,无疑是完美的,非常的励志。但是,康有为的命长着呢,戊戌变法才是他新人生的开始。康有为这个人是个空谈家,嘴上说得一套一套的,但实际操作能力却很一般。所以,他只适合讲学忽悠人,而不适合变法做实事儿。

好好的戊戌变法,被他搞得一团糟。他和团队提出的大部分改革措施,都是不切实际的,缺乏可操作性。当然,其实这也很正常,康有为和他的维新派,大都是一群没当过官,没有任何治国经验的读书人,十分的不专业。他们虽然高呼着变法,但却不知道怎么变法。一群不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儿,自然容易出问题。

所以,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了,光绪皇帝被囚,谭嗣同等人则为理想献身。有趣的是,作为变法主导者的康有为先生,却成功逃出生天,流亡海外。

当然了,维新派跑的不止他康有为一个人,也没有谁苛求康有为一定要学谭嗣同,毕竟生命可贵。而且为了理想奋斗,不惧强权,流亡海外也值得同情。

但是这康有为偏偏要说自己是“奉诏出外求救”,如果不是为了救光绪皇帝,他早就和同志们一起就义了。更有趣的是,康有为还煞有其事的称,自己有光绪帝亲书的衣带诏,以此来号召广大的海外华人,出钱出力,救援光绪,打到慈禧。

那些不明真相的海外华人们,对康有为深信不疑,尤其是听到康有为讲光绪帝被囚禁,堂堂一国之君,索鸡粥却不得这种悲惨遭遇的时候,那更是同情不已,纷纷慷慨解囊。后来为了方便敛财,康有为还办起了“保救大清皇帝公司”,也就是所谓的保皇会,专门负责这一方面的业务。

这个保皇会的运作很简单,就是利用光绪皇帝的招牌,招揽会员,从而敛财。他们以光绪的名义承诺官职回报,吸引那些海外华侨们入会,同时向公司缴纳会员费用。

“凡救驾有功者,布衣可至将相”

康有为的这个公司办得很红火,数年间开遍全球,连遥远的南非都有分公司,会员上百万,康有为可以说是赚得盆满钵满,光会员费就收了数百万美元。当然了,如果康有为真的是为了救光绪皇帝,采用这种方法募集资金也无可厚非。然而他只是在利用这种方式敛财,所谓的光绪皇帝早就被他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当光绪帝还在索鸡粥而不得的时候,康有为却拿着这些钱,周游各国,过上了富豪般生活。甚至于康有为还花费2.8万瑞典克朗,在瑞典给自己买下了半个小岛,以供独家之用,这座岛现在被称为康有为岛。

后来清朝灭亡,康有为“衣锦还乡”,心安理得的享用起爱新觉罗家族的慈善基金,四处购买豪宅,置办产业。诸如杭州一天园、上海莹园、青岛天游园,这些全都是当初康有为的房产。他常年雇佣的仆人、厨师就达四五十人。有人替康有为算账,每年大约要花掉两万银圆,约为现在百万元左右。

不得不说,康有为这一招狐假虎威,确实是为自己带来了不少好处。如果康有为是一个商人,他这么做其实问题也不大,毕竟无奸不商。但康有为偏偏想要给自己树立一个好名声,他专门写了一本自传,大书自己如何忠君爱国,如何为变法操劳,如何为光绪奔波。此外,他还以“圣人”自居,更是不知道哪儿来的自信?

很明显,这就是在欺世盗名嘛!对此,我只能说,做人莫学康有为!

康有为是改革的先锋,还是欺世盗名的江湖骗子?

康有为满嘴仁义道德,暗地里却蝇营狗苟;写文章下笔千言,但治国之策却荒谬不已!

康有为是一个欺世盗名之辈,功利之心极强,典型的利己主义者。

康有为提出了变法以后,他就在自己的学历上写上了二甲第四十六名。其实康有为考了三年,结果却连秀才都没有拿到手。

作为变法的领导者,不得不说康有为的做法是有点急迫的,且欲借变法之机夺权。

慈禧本来是不准备干涉变法的,可当她知道光绪要围园杀后,就不再允许变法,改革也宣告破产。

康有为怕死,逃到日本,继续跟华侨们维护帝制,当时他声称奉有光绪帝的"衣带诏",在日本成立了保皇会,这个组织在他的带领下筹集了巨额的钱财。

康有为在出国以后就开始了长时间的游历活动,他曾经数次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游玩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好地方,开销皆来自公款。

康有为是一个典型的“花心”男,一生有六位妻子,其中还有一个外国人,可谓是左拥右抱妻妾满怀,但你绝对想不到他是提倡一夫一妻制的。

康有为倡导人人平等,可自家却是奴仆一大堆。康有为是提倡心善戒杀戮的,可他自己却要日日吃肉。

这典型的双标嘛!

康有为这个人,才华是有的,否则也不能被人称为“南海圣人”,但有才华不代表他的人品高尚,也不代表他不欺世盗名。

康有为是改革的先锋,还是欺世盗名的江湖骗子?

在中国近代史中,不提一下“百日维新”等于没有读过史书。“百日维新”是中国近代一次最著名的变法,是清王朝在做最后的挣扎,这次变法是失败的,以六君子人头落地,光绪皇帝被囚瀛台,许多爱国人士流亡海外而结束。 轰轰烈烈的变法从1898年4月23日开始到8月5日结束只用短短的一百零三天。变法的领军人物康有为,在这次改革中到底办演了什么角色,是先锋还是骗子。我们今天来分析一下。

  • 公车上书的领袖。1895年因为清国签订了丧权的辱国的《马关条约》,在京赶考的举子们,大家悲愤交集,推荐广东考生康有为当上书领袖。康有为第一次走向政治舞台。当然康的上书光绪皇帝根本没有看到。大家为什么会推荐康有为呢,要知道当时有数千名考生。因为早在公车上书前,康有为已经在广州的万木草堂讲学,传播自己的思想,他当时最主要的著作《孔子改制考》,借孔圣人言,来说改制的重要性。“孟子、荀子都认为桀纣非君,汤武非弑,其道理在于:“为民贼者,人人皆得而戮之也。”连孟子、荀子都说只要君王无道,人人都可以杀,并引申到秦末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他看作合乎天理的举动。因为过去农民起义都是统治者极力批判的。他在《孔子改制考》中首次提到民权,提倡大同世界。在清朝末年由于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各种改制的思想已经在悄然运动着。康有为的学说,众人响应,说明康有为在改革中是先行的人。
  • 独自上书光绪皇帝。第二年康有为考取进士,但改制的心仍然不死,又上书光绪皇帝。在《清史稿·康有为列传》中这样记载:复独上书,由都察院代递,上览而善之,命录存备省览。这次光绪皇帝仍然没有看到,即使看到也没有重视。因为康的位置太卑弱了。但康有为高声呐喊已经深入到知识分子的心中去。他牵头成立了强学会,又名译书局,也叫强学书局。参加强学会的还有梁启超、陈炽、沈曾植、沈曾桐、文廷式、丁立钧、杨锐等人,强学会成为改良派与帝党相结合的政治团体。此时的康有为在改革中充当着振臂高呼的人。
  • 与光绪皇帝亲谈变法改革。在尚书李端棻,学士徐致靖、张百熙等推荐下,光绪终于在颐和园勤政殿召见康有为。《清史稿》这样记载:

有为极陈:“四夷交侵,覆亡无日,非维新变旧,不能自强。变法须统筹全局而行之,遍及用人行政。”上叹曰:“奈掣肘何?”有为曰:“就皇上现有之权,行可变之事,扼要以图,亦足救国。唯大臣守旧,当广召小臣,破格擢用;并请下哀痛之诏,收拾人心。”上皆韪之。

  • 在此,康有为向光绪皇帝极力陈述变法的重要性,如果再不改革,国家就要亡了。光绪帝也只能叹息着现在从上到下掣肘地方太多。康有为向光绪皇帝说,不要用旧臣,用新人,扼住朝庭紧要的地方就可以改变。并下诏书,向广大群众说明变法,用来收买人心。此时康有为在改革中是处于积极实践的人。

以上三点,说明康有为在清朝末年改革中是一个先锋者的角色。起到一定模范带头作用,并且是推动这次“戊戌变法”的主要人。

关于康有为是欺世盗名骗子又从哪里来的呢。

一,他把变法想的太简单了。扼要以图,亦足救国。这简直就是胡扯。国家大事当儿戏,当年王安石在宋朝无懈可击的道德声望和崇高的宰相地位,宋神宗又有绝对控制政府权力,变法都归于惨败。他康有为刚考入进士,破格提拔为总理衙门章京行走,根本没有任何执政经验。况且他所说所写的都是个人主观意识,并没有任何考查,口号很响亮,内容很空洞。

而他提议的改革内容更不可行,让皇帝先剪辫子,改穿西服。迁都上海,摆脱旧势力。撤销众多的官署。废除八股文等。并上书光绪皇帝:“臣尤伏愿我皇上早定大计,固结英、美、日本三国,勿嫌‘合邦’之名之不美,诚天下苍生之福矣”。拉倒,我们一块是日本合并算了,这那里是变法革命,卧槽,把大清国给变没了。对于腐朽的大清朝来说,这等于动了他的根基。众多的官员警告光绪皇帝,宁可亡国,不可改革。慈禧只所以能再次垂帘听政,主要是这些守旧官员与军人支持。我们光想着慈禧太坏,也应该想一想,此次改革失败,是不是走的太急,任用康有为胡言乱语有很大关系。

二,利用衣带诏骗财。原来与光绪帝共存亡的康有为,一看袁世凯叛变,他脚底抹油溜得太快了。跑到日本、美国、墨西哥等地,宣传他自己为了变法,而受到种种折磨,并说光绪皇帝给他写的衣带诏,让他在海外筹集善款准备复国。众多的海华侨为他捐款,他成立保皇会。利用善款买卖土地,赚了无数的钱财。很多人都问他捐款的去向,他说给光绪皇帝用了。让华侨找光绪皇帝去要。光绪皇帝念念不忘的康有为,正在用他的名义满世界的骗呢。回国后,还想用衣带诏骗人,被戊戌六君子之一杨锐的儿子杨广昶揭穿,光绪皇帝写过衣带诏,是写给杨锐等人的,上面有“尔其与林旭、刘光第、谭嗣同及诸同志妥速筹商”根本没有康有为什么事。

三,晚年的保皇派。回到国内后的康有为,受到袁世凯的邀请去北京当点缀,但康没有答应,他记恨袁世凯当年变法中仇。然而他却高呼,

主张“以孔子为国教,配享天坛。袁世凯退位后,他又上书黎元洪总统“以孔子为大教,编入宪法,复祀孔子之拜跪明令,保守府县学官及祭田,皆置奉祀官,勿得荒废汗菜,勿得以以他职事假赁侵占。这还不算完,与张勋一起搞复辟,开历史倒车。

从以前倒孔到晚年尊孔,从主张君主立宪制到要保皇帝大统的康有为到底属于什么样的人呢。

个人认为,他早年是有一些革命想法的,或者理想主义吧,然而他的理想都是建立不稳固上面。他与光绪皇帝陈述中,是让自己怎么当什么官,可见,他的私心很重。他用变法投机的成分很多,当变法失败立马逃跑,根本没有一点牺牲精神,让人去敬佩。晚年所做所为更不能提,说是欺世盗名的骗子也不亏,他从没坚持过自己的思想。孔子曰:吾道,以一贯之。他就根本没有道,所以也没有任何坚守。章太炎先生对他评价最好“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