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执意要斩单雄信,是不是因为当年差点被他一枪刺于马下?

单雄信在隋唐历史上,实在是太有名气了,号称义薄云天小关羽。这里分为历史上的单雄信和电视剧中的单雄信,两个人的人生轨迹其实相当类似的,毕竟艺术源于生活。

不管是哪个单雄信,最后都是被李世民给杀了的。作为好朋友的徐世绩,一再向李世民求情,似乎都没有什么效果。那么李世民为何非要杀掉单雄信?真的是因为单雄信差一点将李世民刺死吗?

文学作品和电视剧中,单雄信宁死不肯投唐。

单雄信是二贤庄的庄主,他有个哥哥叫单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逃难当中的李渊,一箭射死了单通,因此和单雄信彻底结仇。

后来单雄信和秦叔宝等人组建了瓦岗寨,在选举皇帝的时候,程咬金一个喷嚏吹动了旗帜,因此成为了瓦岗寨的皇帝。

本来一帮兄弟热热闹闹地打天下,可是程咬金脑子不好,他在半道上捡了个李密回来,直接把皇位让给了李密。

这件事彻底导致了瓦岗寨兄弟们分崩离析。结果我们都知道,兄弟们四处分散,徐茂公、秦叔宝等人投靠了李世民,而单雄信则投奔了王世充。

王世充和李世民是争夺天下的对手,早晚有一天,他们会在战场上相遇。为了笼络单雄信,王世充甚至将女儿嫁给了单雄信。

为此单雄信只能拼命为王世充效力,在一次巡视军营的时候,单雄信发现了出游的李世民,当下就要刺死李世民,结果被徐茂公和程咬金死死拦住,在赶来的尉迟恭帮助之下,李世民才算是虎口脱险。

此后王世充被李世民击败,就连王世充都选择投降了,可是单雄信却宁死也不投降李世民。所有兄弟都在恳求单雄信,其实大家都知道,生杀大权在李世民手里,应该恳求李世民才对。

单雄信感受到了什么叫做世态炎凉,他不愿意再面对这帮所谓的兄弟,所以宁愿赴死,也不愿意跟着李世民。

历史上,单雄信也因为不肯投唐被杀。

真正的历史上,单雄信不是什么庄主,而是一个土匪头子。翟让在瓦岗寨起义以后,单雄信和好朋友徐世绩便前去加盟。

李密曾经帮助杨玄感造反,结果失败了,无奈之下只好投奔瓦岗寨。因为他实在是太有才,而且会拉拢人,因此徐世绩和王伯当等人,都劝说翟让把大位让给李密。

结果李密为了瓦岗寨之主的位置,弄死了翟让,自立为魏公。期间徐世绩也被翟让的人马砍伤,单雄信见状只好向李密叩头求饶,这才饶过了单雄信和徐世绩。

王世充后来击败了李密,因此单雄信便投降了王世充,可此时好兄弟徐世绩却前去投降了李世民,与单雄信分道扬镳了。

得到单雄信以后,王世充当然很高兴,因此将他拜为大将军,让他带兵去唐军交战。结果王世充还是被李世民给击败了,无奈之下王世充选择了投降。

在《新唐书》中,单雄信是被李世民下令杀掉的。而《旧唐书》中,下令处死单雄信的人,则是李渊。我偏向于李渊,毕竟后来的评书、演义里,是李渊射杀了单雄信的哥哥单通,无风不起浪,这么编肯定是有道理的。

平洛阳,得单雄信,故人也。表其材武,且言:"若贷死,必有以报,请纳官爵以赎。"不许。乃号恸,割股肉啗之曰:"生死永诀,此肉同归于土!"为收养其子焉。---《新唐书》

当然了,好兄弟徐世绩曾经多次恳求李世民,希望他能放单雄信一马,可是李世民果断拒绝了这一请求,想必是因为李渊下了死命令。

无奈之下徐世绩割下了自己的一块肉给单雄信吃了,表示自己没有忘记当初的情谊,等到单雄信死后,他一定会照料好单雄信的家人。

李世民可不是小心眼的人。

魏征本来是李建成的部下,曾经多次要求李建成动手杀了李世民,可惜李建成迟迟不愿下手,结果被李世民反杀。但是魏征却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那么他又怎么可能因为单雄信差点杀了他就记恨单雄信呢?

李世民本来也不想杀单雄信,毕竟单雄信比较有才能。而单雄信也不想被杀,他甚至也愿意投降唐朝,那么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错误呢?

我认为杀单雄信,李世民是为了震慑手下的将领。李世民手下的将领全都是从各路投降前来的,比如说徐世绩、张亮就是瓦岗寨的,程咬金、秦琼是瓦岗寨加王世充的,尉迟恭是刘武周的,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这么多武将,来自四面八方,各有各的源头,是非常难以管理的。李世民也不是老好人,看到一个武将就想着要收留,因此他必须要找机会立威才行。

又,初平王世充,获其故人单雄信,依例处死,勣表称其武艺绝伦,若收之于合死之中,必大感恩,堪为国家尽命,请以官爵赎之。高祖不许,临将就戮,勣对之号恸,割股肉以啖之,曰:"生死永诀,此肉同归于土矣。"仍收养其子。---《旧唐书》

在击败王世充以后,其实武将的作用就比较有限了,为此单雄信这样的人在李世民集团里是可有可无的。李世民诛杀单雄信,就是为了告诉徐世绩这帮人,忠义之间,必须要选择忠才行。

李世民连单雄信这样有才能的人都杀,那其他将领自然不敢造次了。否则这帮人势必会因为自己的劳苦功高又有才能而居功自傲的。

总结:单雄信这个人,也没有电视剧里那么英明神武。

在电视剧里,单雄信是义薄云天小关羽,一辈子就讲究一个义气,所以他能够结交天下豪杰。可事实上呢?这个很难说,只是从史书上来看,单雄信没那么牛。

在李密夺权的时候,乱刀砍伤了徐世绩,吓得单雄信立刻跪地求饶,这是《新唐书》里有记载的,李密身边的房彦藻十分看不起单雄信这种行为,劝说李密杀了他。

要不是李密爱惜单雄信的才能,那单雄信当时就没了。后来在单雄信被李世民抓了以后,其实他并不是宁死不投降的态度,他也在等李世民和李渊的宽恕。

可惜最后等来的是坚决杀头的命令,因此单雄信的形象其实是被后世文学作品各种夸大了。当然了从电视剧的角度来说,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那帮兄弟们真的辜负单二哥。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隋唐演义》

李世民执意要斩单雄信,是不是因为当年差点被他一枪刺于马下?

单雄信是隋唐时期著名的英雄,他的事迹有真实历史和评书演义两种说法,但是不管哪一种说法,单雄信最后都是被李世民所斩杀。

有人说了,李世民之所以要坚持处斩单雄信,是当年单雄信差点把他刺于马下,事实真是这样吗?

咱们先比较一下真实历史和演义中不同的单雄信。

历史上的单雄信是曹州济阴(今山东菏泽市曹县)人,在古代曹县属于土匪窝,单雄信不过就是一个好武的穷苦人,到后来他和同村的好朋友徐世绩(评书中的徐茂公) 投奔了瓦岗山起义军领袖翟让。

而评书中的单雄信则是山西潞州八里二贤庄的庄主,是大隋九省绿林总瓢把子,绰号赤发灵官,掌中一杆金顶枣阳朔,胯下一匹乌骓马,有万夫不挡之勇,是秦琼的好哥们。

真实历史上,单雄信和徐世绩投奔了瓦岗山领袖翟让,二人被封为左、右武卫将军,后来翟让把瓦岗山“领导权”让给了李密。

本来这属于翟让让贤,但是后来翟让被一些人蛊惑要夺回权利,于是瓦岗山发生了内讧:翟让最后被李密用计谋杀死。

(据说李密邀请翟让欣赏良弓,翟让被人用弓弦勒死)。

作为翟让的嫡系首领单雄信和徐世绩两人跟随在翟让身边,二人差点儿被李密的手下乱刀砍死,据说单雄信跪下来求情,李密才饶过二人不死,并官复原职。

( 《新唐书》有污蔑单雄信的意思,描述他是一个胆小怕死之人)。

李密起义失败后,瓦岗山散伙,单雄信和徐世绩分道扬镳。徐世绩投奔了李世民,单雄信则投奔了王世充,真实历史和演义上的情节是一样的。

单雄信之所以和李世民为仇作对,历史上单雄信投奔了王世充,王世充也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在隋末唐初也想割据分一杯羹。

单雄信是王手下的得力将领,自然要为王卖命。

在一次战斗中,单雄信差点儿一枪把李世民刺于马下,幸亏投唐的徐世绩和侍卫救下了李世民,单雄信见没有得手打马逃走了。

后来王世充被消灭,单雄信被活捉,李世民要杀单雄信,徐世绩为单雄信苦苦求情,但是最后李世民还是杀了单雄信。

有人问了,是不是李世民记恨单雄信曾经一枪刺他于马下?其实根本不是这回事儿,李世民怎么会记恨一时的得失呢?

再说单雄信也没伤到李世民。

评书上说是单雄信的哥哥单通被李世民的父亲李渊误杀,单雄信为哥报仇说什么也不投唐,只求一死。

真实历史是李世民不听徐世绩的求情执意杀了单雄信,最后徐世绩觉得对不住老朋友,处斩单雄信之前,徐用刀割了自己大腿上一块肉,喂给了单雄信,就算尽到了朋友最大的义务,毕竟自己左右不了李世民。

讲真李世民可以放过单雄信,但此时天下初定,大乱得到了大治,叛军皆被消灭,初唐的江山基本稳定了,不再需要单雄信这样打打杀杀的武将了。

假如单雄信早些投降,估计也不会杀掉他。

李世民更多考虑的是江山稳固,不能让徐世勣这种武人左右自己的主张,意思是对一些旧叛将或者投降过来的义军将领敲敲警钟,拿单雄信开刀,杀鸡给猴看。

像单雄信这样的将领,李世民手下有不少,比如尉迟恭、秦琼等高级将领,都是从别的阵营投唐来的,如果放过了单雄信,会助长这些投唐将领的嚣张气焰。

当时李世民还不是唐太宗还没有当上皇帝,此时他只是父亲手下的一个高级将领,他要夺哥哥李建成的太子位,就必须立威,必须打造属于自己的班底,他需要忠诚的将领。

史书上记载,李世民看不起单雄信这样贪生怕死之人,所以不是为了个人恩怨,而是从大局着想,李世民不听徐世绩的求情,最后执意杀了单雄信。

文/秉烛读春秋

李世民执意要斩单雄信,是不是因为当年差点被他一枪刺于马下?

单雄信的故事,我已经说过很多次了,这个人在演义中的形象远远要比在历史中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所以很多人都会觉得单雄信其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李世民最后将单雄信杀掉,一定是因为李世民和单雄信之间有私人恩怨。

可是真实的情况是否如此呢?单雄信虽然曾经差点一枪把李世民杀死,可是就这样的仇恨,李世民便不管谁求情,也要把单雄信杀掉么?我想可能真实的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这里我将分为两种情况来跟大家讲一讲。

从演义的角度来看

在演义中,单雄信是绝对的英雄人物,由于单雄信的哥哥被李世民的父亲李渊误杀,所以单雄信与李家势不两立,后来他的好兄弟诸如秦叔宝以及程咬金、徐茂公等人都投奔了李世民,单雄信却坚决不愿意投降李世民,而是去投奔了王世充。

王世充和李渊集团是两个对立的集团,当时正在为天下统一相互展开争夺大战,王世充为了笼络单雄信,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单雄信,因此单雄信对王世充更加忠诚了,完全愿意为王世充去卖命。

在有一次战争中,单雄信遇上李世民,家族仇恨加上集团仇恨,单雄信勇敢上前,差点一枪要了李世民的命,幸亏徐茂公以及程咬金等人出现救驾,才留住了李世民的小命。后来没有多久,王世充被李世民打败,王世充主动投降,而单雄信坚决不愿意投降。

单雄信的好兄弟徐茂公、秦叔宝、程咬金以及罗成等人都劝诫单雄信投降李世民,可是单雄信始终不愿意,并且视死如归,因此最后单雄信就被李世民给杀了,为了杀掉单雄信,李世民还专门把秦叔宝支走,让其去运输粮草,免得秦叔宝为单雄信求情。

就这样单雄信被杀,在临死之前,程咬金敬了单雄信三碗酒,说以后投胎把瓦岗寨这群不讲义气的兄弟全部除掉,后人也戏说这段故事,声称“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柱香”。

从演义的角度来看,李世民要杀掉单雄信,主要原因就是单雄信和李家有仇,坚决不愿意投降,所以李世民为了以绝后患,就把单雄信杀了,在杀单雄信的时候,也没有谁为他求情,因为在现实面前,谁也不愿意舍弃自己的未来。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下边我们再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单雄信和徐茂公确实都是瓦岗寨最早的成员,最开始他们与翟让一起结拜为兄弟,后来翟让把老大的位置让给了李密,再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发生内讧,翟让被李密用计谋杀害。

单雄信和徐茂公原本是翟让的好兄弟,始终追随在翟让身边,但是当李密把翟让杀掉之后,单雄信被吓得跪地求饶,因此得以免除迫害,而徐茂公没有跪地求饶,就被李密收拾了一番,最后还是单雄信求情,才免除一死。

在李密被杀之后,徐茂公选择投靠李世民一方,而单雄信则选择投靠了王世充一方,至于当时为何单雄信不选择投靠李世民,也许是因为当时单雄信和徐茂公的想法不一样,因此判断未来趋势的眼光就不一样,所以选择了不同的集团。

奈何命运造化弄人,李渊集团发展迅速,越来越强大,经常和王世充发生战争,后来李世民更是奉命去除掉王世充,也就是在收拾王世充的战争中,李世民遇到单雄信,单雄信长枪直入,差点就把李世民杀掉,幸亏徐茂公及时出现阻止了单雄信。

后来第二次李世民与单雄信相遇,单雄信还想去杀李世民,结果被尉迟恭出现,救了李世民一命,并且把单雄信给俘获回去,这个时候王世充也已经战败投降,李渊集团统一天下近在眼前。

单雄信在被捕之后,其实并非不想投降李世民,也没有像演义中那么坚持,只是李世民这个时候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觉得单雄信这样的人才,已经不再需要了,再加上李世民认为单雄信这个人首鼠两端、贪生怕死,根本就不值得信任,所以最后就把单雄信杀掉了。

在杀单雄信之前,徐茂公曾去找李世民求情,不过没有得到李世民的认可,最终单雄信还是要被杀,在单雄信临别之际,徐茂公去看望单雄信,想起当年的兄弟情义,徐茂公用刀将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一块来给单雄信吃,并且说自己会照顾好单雄信的老婆孩子,说完两人喝了一碗送别酒,单雄信就被杀了。

从真实历史的情况来看,徐茂公并没有忘记兄弟情义,只是无能为力,毕竟徐茂公也仅仅是人在屋檐下,那么李世民为何就非要杀掉单雄信呢?其实也是有很多原因的。

首先第一点就是上边所说的,李世民通过单雄信的生平事迹,觉得单雄信这个人首鼠两端并且贪生怕死,根本就不值得信任,所以要杀掉他;其次就是当时李世民击败王世充,已经意味着李渊集团要取得天下统一了,诸如单雄信这种武将,李世民已经不太需要,再结合单雄信的品行,李世民还不如用单雄信来做一个杀鸡儆猴以儆效尤的典型,给大家上一课,敲响一下警钟。

结语

很明显李世民想要杀掉单雄信,并不是记恨当年单雄信差点杀了自己,而是综合考虑当时的环境以及单雄信的为人,最后做出的决定,我们可以想一想后来的魏征,他曾劝诫李建成杀掉李世民,可李世民也没有介意,还重用了魏征,足以说明李世民不是那种没有胸怀的人!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李世民执意要斩单雄信,是不是因为当年差点被他一枪刺于马下?

李世民执意要杀掉单雄信,实际上是一石三鸟!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李世民是个宽宏大量、胸怀广阔的英主,能容人、能隐忍,因此能够笼络天下英雄成就一番事业。

的确,有许多例子可以佐证李二的心胸宽广。李世民麾下的好汉,除了陇右李家的旧部之外,大多数都是对手的降将,例如李建成的部属魏征、例如李密的部属徐世绩,例如刘武周的部属尉迟敬德,他们也曾经给李世民造成极大的威胁,可李世民依然对他们委以重任、信赖有加。

难道,李世民仅仅因为单雄信差一点杀死他,就执意要杀掉他吗?况且有那么多瓦岗兄弟为单雄信求情,李世民就不考虑这一点吗?

从本质上来讲,李世民首先是个高明而冷酷的政治家,其实才是个胸怀宽广讲义气的“好皇帝“,他杀单雄信,是一石三鸟。

一、杀了单雄信,以绝后患

单雄信是王世充手下大将,王世充可不是什么善茬,他自幼喜爱兵法、经史,靠着军功升职到了员外郎,曾经平定了杨玄感之乱、豫鲁民变,军功赫赫,颇有善战之名。

尤其是王世充曾经大破李密,招降了部分瓦岗旧将,公元619年更是自立称帝,盘踞河南一带,招兵买马、逐鹿天下,曾经给李世民带来极大的威胁。

单雄信投降了王世充之后,王世充爱惜他的人才武艺,把女儿许配给他,单雄信自此死心塌地为王世充卖命,两军对垒之时,李世民出军营巡视遭遇了单雄信,要不是徐茂公、程咬金阻止,李世民就被干掉了。

李世民大破王世充之后,单雄信也成了俘虏,结束乱世、天下一统的局面初现。如果不杀单雄信,以单二的武艺、声望、才能,势必要给李世民造成极大的困扰。无论他投向哪一方,将来都是一害。

李世不是没给过单雄信机会,然而单雄信为大哥复仇的决心始终没有改变,无论兄弟们怎么劝说,单雄信宁死不降,这样心志如铁、视死如归的好汉,李世民能不害怕吗?

如果单雄信是个才能平庸之辈,对李世民没有任何威胁,李世民未必会杀他,谁让他太厉害了呢?

二、杀单雄信,震慑群雄

单雄信被俘虏之后,让李世民意料不到的情况出现了。当年瓦岗寨的兄弟,一个接一个来为单雄信求情,尤其是几员武艺高强、足智多谋、能征善战的大将,苦苦哀求李世民放过单雄信。

其实很多人,都受过单雄信的恩惠,敬重单雄信的为人,秦琼卖马、李密落难,在绿林中传为佳话。为他求情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可是瓦岗寨的兄弟越是求情,李世民心里越是惊惧、越是不爽:这家伙差一点把我刺死,你们居然为他求情?

李世民没有料到,单雄信居然有这样的威望和号召力,自己麾下的众将宁可冒着得罪自己的危险也要为其求情,像这样一个人,不杀何以心安?

当年的二贤庄,宾客如云、好汉来往,在绿林中拥有极大的号召力,要知道,单雄信当年是拥有颁布“绿林令”的实力和声望,江湖上谁人不赞一声单二哥?瓦岗的好汉也不例外,所以他们才会为单雄信求情。

正是大批将领求情,导致李世民下定决心要杀掉单雄信,意图很明显,他想告诉众将:在你们心里 ,到底是我李二重要,还是单雄信重要?

杀单雄信既是为了除掉后患,也是为了敲打一下那些求情的人,以此达到震慑群雄的目的,让大家不敢再生异心,死心塌地为他李二卖命。

很显然,这个时候,谁再为单雄信讲情,那就是站到了李世民的对立面,瓦岗寨的兄弟们不傻,干嘛冒着杀头的危险,眼看天下大定,荣华富贵就要到手了,兄弟情义算什么?难不成让兄弟们丢掉这些,和单二哥一起被杀掉?

得,兄弟们已经尽力了,委屈你单二哥了, 一路走好!

三、群雄皆灭,单雄信已无大用

我们来看一下李氏统一天下的进程。

武德二年,李世民败薛举父子、以反间计俘李轨,收河西之地。公元620年,败刘武周、宋金刚,收代北。公元 621年,李靖平萧铣,收江陵之地,622年,收降冯盎,虔州林土弘死,收岭南、虔州。

也就在这一年,李世民击败了洛阳王世充、河北窦建德的联军,二者皆降。李建成灭窦部将刘黑闼。

也就是说,到了公元622年,李唐已经基本统一了天下,除了朔方的梁师都之外,天下尽归李氏,可以说,隋末烽烟四起的天下群雄和隋朝旧势力,已经基本被扫灭,大唐国内基本上没有什么仗打了。

在这种情势之下,多一个单雄信、少一个单雄信已经不重要了,而且,此时李世民麾下人才济济、文臣武将齐备,单雄信的更是无足轻重。杀了也就杀了,没什么可惜的。

如果单雄信是在李世民刚刚开始征战天下的时候被俘虏,求贤若渴、所图甚大的李世民,无论如何都会想方设法说服单雄信,把这个难得的人才收归到麾下。

再说一句诛心的话,如果是早期瓦岗寨群雄为单雄信求情,就算他不投降,李世民为了安抚人心,也会放过单雄信,可现在天下已经基本平定,瓦岗群雄的重要性也不是那么突出了。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单雄信这个人人品有问题,首鼠两端、贪生怕死,李世民其实挺看不起他的。

结语:李世民执意要杀掉单雄信,其实也缘于他的自信。

在长期的征战生涯中,李世民的军事才华以恐怖的速度成长,这天下有资格与他争霸的人已经为数不多了,就算没有瓦岗众将,李世民依然有把握完成大业。

从通盘来考虑,杀掉单雄信利大于弊,所以李世民才下了毒手。

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李世民真的是个宽宏大量的人吗?一个连自己的兄弟都杀,一个把兄弟的老婆抢入后宫,把兄弟的儿子全部杀光的人,算宽宏大量?

宽宏大量,是看人的。对敌人,李世民从来没有手软过。

李世民执意要斩单雄信,是不是因为当年差点被他一枪刺于马下?

我是晚来风,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赤发灵官单雄信,赫赫有名,手持金钉枣阳槊,人称“飞将”,文武双全,隋唐演义中排名一十八名!

“秦叔宝劈板烧批 贾柳楼拜盟刺血”,曾经的兄弟情深随着风雨飘摇的岁月慢慢的流逝了!众兄弟大多保了李世民,只有单雄信保了王世充!最要命的是王世充对单雄信太好了,可以说是有知遇之恩,如果最后是王世充夺了天下,那就是千古君臣的榜样了!

遇到王世充之后,王世充十分欣赏单雄信,为了留住他,可是下了血本!不仅以礼相待,而且恭敬异常,上马金下马银,不仅封为大将军,而且把自己的小女儿许配给他!要说王世充的这个女儿,那真是生的千娇百媚,国色天香!连单雄信这般人物一见之下竟也痴傻傻乜呆呆魂不守舍!这么说吧,单雄信一见之下,就觉得这是他命中注定的女人,前世血肉相连的,今世遇到是不会再分开了,只于兄弟之情,都随雨打风吹去吧!无论如何,肯定要保老丈人了!

而且还有个插曲,本来单雄信秦琼罗成程咬金他们准备一起辅佐王世充的,可是被徐茂公拆了台,把他们拉去李世民那边了。这一点,也让单雄信特别气愤,好吧,既然你们这么对我,那不好意思,兄弟们,哥哥也只好对不住你们了!咱们各为其主吧!

报答王世充恩情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杀了李世民!如果不是尉迟恭舍命相救,那一次就把秦王解决了!当然了,演义里未必都是真!在演义里,单雄信是固执的,虽然明知道王世充必败了,可是他还一门心思非要杀秦王!即使被抓,也誓死不降!谁来劝都不行!徐茂公秦琼罗成来劝都被他一顿大骂!可见是不想活了,只求一死!秦王无奈啊,只好把他杀了!

历史的真相往往是被掩盖的,或许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隐情!这些演义得来的信息未必是真的!欢迎批评指正.

李世民执意要斩单雄信,是不是因为当年差点被他一枪刺于马下?

武德三年,李世民在王世充投降后,在洛水河畔杀掉了十几个罪大恶极的人,单雄信就在其中。那么,李世民不是喜欢培值羽翼吗?为什么要杀掉和秦琼,程知节齐名的单雄信呢?

第一个原因,决非是单雄信刺向他那一致命一矛。

武德三年九月,李世民在观察敌情时遭遇了,王世充的大队人马,面对数以万计的敌军,李世民的五百人的卫队无疑于羊入虎口,单雄信的长矛甚至己经刺到李世民的胸前,幸亏尉迟敬德即时敢来刺伤单雄信救了李世民一命。

但是,如果以此说,李世民对此就耿耿于怀,也小看了他的胸襟。各为其主这个道理,李世民不可能不知道。

李世民杀单雄信,最主要的原因是,单雄信的名声。单雄信在江湖上历来就有轻于去就的不良口碑。

瓦岗时代,李密的长史房彦藻就曾以此为由建议李密除掉单雄信。王世充,窦建德被扫平后,李世民接下来面临的将是和李建成的争权夺利。收下骁勇善战而又轻于去就的单雄信,无疑于在身边埋下一颗不知什么时候气爆炸的地雷。聪明如李世民是不可能犯这个致命的错误的。

第二个原因,徐世勣的救命之举,害了单雄信。

在单雄信被杀之前,李世勣曾经声泪俱下地央求李世民饶过他一命,甚至愿意用自己的官爵交换。

徐世勣这一看似兄弟情深的举动,恰恰害了单雄信。对徐世勣来说,这是对结拜兄弟的情义,而对李世民来说却是一个隐患。

单雄信,秦琼,程知节等一批瓦岗出来的将领,是有过命交情的。徐世勣能不管不顾地替单雄信求命,说明了,单雄信在这批人心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或者说,单雄信仍然是他们心目中的老大。

李世民看来,至从他们归顺大唐后,老大的位置理所当然地应该是他。他们应该是一个个单独的个体,决非依然是一个瓦岗小组织。徐世勣救命之举虽是一个人,难免其他人也会有此心思。为长远计,李世民必须提前打垮这种可能,才能保证将来夺嫡时的同心同德。更何况,李世民帐下己经是猛将如雨了,不差单雄一人。

杀了单雄信,也给其他人敲一记警钟,告诉他们,不要有其它想法,生杀大权在我手中,想杀谁,想留谁,全在我一念之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