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范文程之流是清朝开国功勋还是汉奸?
洪承畴当然是汉奸无疑,但是我认为范文程不是汉奸。两个人都是汉人,都是给清朝卖命,为什么一个是汉奸,一个不是呢?
洪承畴原来是明朝的蓟辽总督,军政大权一把抓。可是他却在战败以后,背叛了明朝,投降了清朝。不光如此,他还为了清朝一统天下,南下招降了大量明朝官员。
范文程虽然也是汉人,可是他没有一天给明朝干过活,所以我们不能说范文程是汉奸。他一出山就给努尔哈赤出力,所以从始至终都是清朝的忠臣。
洪承畴打起义军是一把好手,对付清军却十分无能。洪承畴是个读书人,但是他却跟很多明朝文官们一样,以武将的身份显著于世。洪承畴之所以能够成为名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付起义军十分有本事。
- 崇祯二年,洪承畴带以参政的身份出兵,击败围攻韩城的起义军,斩杀了300多人,因此逐渐成为了明朝的名将。
- 崇祯三年,洪承畴成为延绥巡抚,公然反对上司杨鹤的招抚政策,对起义军采取了严厉镇压的态度。被他杀掉的降卒有数万人之多。因为他深知张献忠这种人是反复无常的小人,不断投降明朝,又不断背叛明朝。
- 崇祯四年,洪承畴成为陕西三边总督,对起义军采取了全力清剿的政策,集中兵力对付陕西地区的农民起义军。
- 崇祯五年,洪承畴亲自赶往庆阳指挥作战,与农民军在西澳大战了数十次,最终农民军首领可天飞被斩杀,白广恩宣布投降。
- 崇祯六年,洪承畴带领大军跟随流动性强的起义军一起流动,接连在确山和朱仙镇等地击败高迎祥的部队。
- 崇祯七年,洪承畴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总督五省军务,终于成了明朝围剿农民军的首席统帅。
- 崇祯八年,洪承畴率兵出潼关,在河南信阳大会诸侯,打算对起义军发起最终的围剿。结果迫使起义军四处逃窜,迫使张献忠劫掠凤翔,与高迎祥会和。
崇祯十一年,洪承畴与孙传庭合作,痛击李自成大军,而张献忠也被左良玉击败。第二年洪承畴甚至将李自成集团彻底清除,李自成只带着18人逃入了深山之中。
从洪承畴的这些战绩来看,他对付农民军绝对是一把好手,可是在对付满清的军队时,洪承畴却陷入了人生低谷。
承畴与屡战辄胜。自成还走潼关,承畴使总兵曹变蛟设伏邀击,自成大败,以十八骑走商洛。关中贼略尽。是岁为崇德三年。---《清史稿》
农民军基本被平定后,洪承畴肩负起了对抗满清的重任,如果他再击败了满清,那洪承畴可就成了明朝独一无二的大英雄了,可惜他没有那么好命。
在与清军作战的过程中,洪承畴总领13万人马,与皇太极在锦州大战,最终洪承畴被切断了粮道,兵败被俘,十多万大军全军覆没。这就是命。
洪承畴抵挡不住诱惑,成了个彻头彻尾的汉奸。任何一个朝代都存在的理由,那个时候的确是满清实力最强大的时候,也活该人家能够夺取天下,明朝内部一团糟,清朝内部虽然也有斗争,但是为了大局,大家都能忍让。
洪承畴被抓了以后,皇太极知道这个人才,所以在范文程等人的建议下,希望招降洪承畴,结果被洪承畴一口拒绝。
但是范文程去看了一眼,就知道绝食几天的洪承畴不会选择自杀,因为他连衣服上有一点褶皱都要清理干净,又怎么舍得死呢?不久后,皇太极出动自己的庄妃跟洪承畴谈心多日,终于将洪承畴给劝降了。
成了清朝官员以后,洪承畴非常卖力。虽然清朝不给他军权,但是让他担任招抚大使,这也是很重要的职位。
为此自大多尔衮入关以后,洪承畴就一直在想办法招降各种汉人官员,做汉奸不能只让他一个人做,要不以后背负骂名时他会特别显眼。所以他想了各种办法劝说那些明朝的官员们,跟他一起做汉奸。
节操是真的一点都没有,可惜就算是这样,他也还是没能换取清朝真正的信任。毕竟这个人太厉害,所以给他兵权那就是留下隐患。
范文程是清朝的大忠臣。范文程的出身还是比较牛的,据说他是范仲淹的第十七世孙。范文程自幼饱读诗书,在万历年间考取了秀才,这一年他18岁。
可惜这个时候后金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已经攻下了抚顺。范文程认为努尔哈赤是个英雄,所以主动前去拜见努尔哈赤。
天命三年,太祖既下抚顺,文寀、文程共谒太祖。太祖伟文程,与语,器之,知为鏓曾孙,顾谓诸贝勒曰:“此名臣后也,善遇之!”上伐明,取辽阳,度三岔攻西平,下广宁,文程皆在行间。---《清史稿》
所以说我们会发现,范文程从来没有给明朝打过工,他一出道就是满清的人。努尔哈赤读书不多,他对有知识的人非常尊重,所以范文程便留了下来。
到了皇太极时期,范文程依旧深受重用,多次跟皇太极商讨夺取明朝江山的事情,不管是攻打朝鲜,还是稳定蒙古,都有范文程的影子在。
在满清入关后,范文程成为了百官之首,清朝的大多数制度都是范文程一手制定出来的,所以说范文程是清朝的大忠臣。
我们不能说他是汉人,给满人打工,那他就是汉奸了。这是带有时代偏见的说法。人家去的第一家公司就是外企,难道就都成了汉奸?
总结:明朝已经烂透了,清朝却是正当时。其实在那个时代我们会发现,明朝真的是烂透了,不管是明朝宗室们霸占着大多数国家资源,还是明朝党争严重的态势,都使得明朝千疮百孔。
可清朝当时却是正当时,就像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小伙子,所以说我们不能认为清朝什么都是坏的,而明朝什么都是好的。
这是相对来说,需要辩证看待。因此范文程给清朝打工,这是可以理解的。可洪承畴就不对了,崇祯给了他高官厚禄,给了他军政大权,可惜他还是出卖了明朝,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明史》。
洪承畴、范文程之流是清朝开国功勋还是汉奸?
导语:洪承畴、范文程之流肯定是汉奸啦,这是毋庸置疑的。同时,洪承畴、范文程也是清朝的开国元勋,他们为清朝出谋划策,计取中原、平定江南,可以说,没有他们充当带路党,清朝是不可能轻易定鼎中原,统一天下的。
首先说说范文程。
范文程是辽东士子,考中过秀才。大概是感到在明朝仕途无望吧,二十岁出头的范文程主动投靠了努尔哈赤。
当时的努尔哈赤在辽东地区刚刚崛起。
努尔哈赤经过一番征战,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建国“后金”。
1618年,努尔哈赤告天誓师,宣告“七大恨”,讨伐明朝。正是这个时候,作为明朝士子的范文程主动去投靠努尔哈赤,怎能不是汉奸呢!
范文程为满清竭尽心智,谋划发屋方略。尤其是皇太极时期,所有伐明攻略,他都参与制定计划。而且在1629年的“己巳之变”中,儒生出身的范文程,竟然还披挂上阵,亲手斩杀了很多明军将士。
在招降孔有德、耿仲明、洪承畴、吴三桂等人的过程中,范文程都立下了奇功,为清朝招揽了大批能征惯战的军政干才。
范文程还在清朝计取中原、开国定制的大事中屡献奇谋良策。范文程的所作所为,真正是称得上清朝的开国元勋。
不过,范文程毕竟是汉人。他在满清主子眼里始终不过是一个奴才。多尔衮的弟弟多铎就把范文程看作一条狗。多铎一时性起,还曾经把范文程的美貌妻子抱到自己府中,痛快淋漓地享受一番呢。
而范文程呢,作为一个主动归降的奴才,对主人那是忠心耿耿的很。老婆被主子抢去享用了,大概范文程内心深处还是深感荣幸的吧!
再说说洪承畴。
洪承畴的档次之高,绝非范文程可比。
洪承畴是大明王朝的军政大员,是明朝政府中响当当的重臣。他文武全才,政治军事经验都极为丰富。并且,洪承畴在明朝作官多年,门生故旧、亲信部属遍及全国,是一个在明朝极具政治影响力的重量级人物。
由于崇祯皇帝性格苛急,以及明朝财政的危机,洪承畴在朝廷严令之下,被迫放弃既定方略,出师决战,不幸兵败被俘。
雄才大略的皇太极对洪承畴的重要性非常清楚。皇太极明白招降洪承畴的重大意义:一旦洪承畴降清,必将对明朝朝野上下的人心造成强烈震憾;同时,洪承畴自身的军政经验极其丰富,是清军入主中原的最佳带路人。
皇太极不遗余力地劝降,再加上自身意志力不坚定,所以,洪承畴投降了。
清朝定鼎中原,尤其是平定江南,扑灭各地的反清峰火,洪承畴于清朝功不可没!
可惜,降臣毕竟是降臣,除了具有利用价值之外,汉奸叛徒是不会得到主子的尊重的。后来修史书时,乾隆皇帝毫不犹豫地把洪承畴打入到《贰臣传》中,让后人永远鄙视其卖主求荣的卖国行径。
让乾隆皇帝大跌眼镜的是:到了公元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文化精英们竟然观念创新,把洪承畴作为识时务的俊杰、救万民于水火、力促中华民族大融合的一代开清重臣来大肆纪念。
这让具备“十全武功”的乾隆皇帝情何以堪啊!
洪承畴、范文程之流是清朝开国功勋还是汉奸?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有历史和现实的因素。洪承畴、范文程之流似乎应该算清朝开国元勋,但是所作所为被清朝统治者瞧不起,最终被清朝统治者所抛弃,乾隆皇帝亲自否定了这些人作法,对范文程进行批评指责,把洪承畴划为贰臣,而将黄道周、袁崇焕、卢象升等被世人所敬仰之人定为忠臣。
洪承畴、范文程之流应该是汉奸,不过两个人的汉奸还略有不同。洪承畴和范文程在明朝的身份地位不同,洪是明朝一品大员高官。范是明朝秀才,知识分子。
汉奸产生应该是汉朝以后,汉族是由汉朝得来的。最早最知名汉奸应该是中行说,但是中行说投降匈奴和汉文帝刘恒所作所为有直接原因。汉奸后来泛指卖国贼,像抗曰战争出现了许多汉奸,这些汉奸不仅是汉族人,也有蒙古人、满族人等。
努尔哈赤爷爷、父亲都担任过明朝官职,他本人也担任过明朝官职,曾被明朝册封为龙虎将军,又亲自先后8次到过北京朝贡,明朝曾认为努尔哈赤为明朝堪边效力。只是努尔哈赤起兵反明,建立政权,创造了文字,成为和明朝对峙的政权后极力否定以前的和明朝的从属关系。努尔哈赤死后继承人皇太极也不承认先前的明朝管辖关系,以致否定本身的反叛行为。
范文程是沈阳人,距离努尔哈赤所在地不算远,是明朝的秀才,也是官宦之家出身。范文程到努尔哈赤阵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被努尔哈赤军队所掳。一种是范文程和他的哥哥在努尔哈赤攻占抚顺后投奔过去的。范文程是北宋名臣范仲淹后代,努尔哈赤曾说过,这是名人后代,要好好对待。范仲淹很有气节,他小时候父亲去逝了,母亲带他改嫁朱氏,范仲淹长大后知道自己身世后离开了母亲,发奋读书,成名后又接回了自己的母亲。范文程投奔努尔哈赤原因是在明朝有些不得志,有他自己原因,也有社会原因。范文程又是缺乏骨气之人,小老婆被多铎霸占也不敢吱声。范文程是汉族人,跟汉族人明朝政权作战却很勇敢,在满清和明朝交战过程中,作为文官的范文程勇于向前,表现不凡,对明军造成很大伤害。范文程生前和死后一段时间里清朝给他待遇很高,康熙皇帝亲笔书写“元辅高风”四个字,作为对他的最高评价。等到清朝统治稳定,乾隆皇帝从道义出发,对明清交替过程中许多人物进行了客观褒贬评价。评价范文程的原文为:“范文程本明季诸生,臣事我朝,致身通显,虽非如洪承畴身事二朝可比,然与纯儒品节不无遗议。”弘历认为,范文程做过明朝县学的生员,虽然不是洪承畴这样在明朝身居高位的可比,但同样是品节有问题之人,不值得学习提倡。前段时间电视带目介绍了范文程情况,范文程在北京的坟墓仅剩大土坑,被盗被炸,不受尊重。而相观袁崇焕却很受后人尊重敬仰,有佘氏后人始终为袁崇焕守陵。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以七大恨之名攻打明朝。作为明朝的汉族人范文程为努尔哈赤效力,屠杀汉族人,是地地道道的汉奸。清朝皇太极继位,为了缓和国内各族矛盾,釆取笼络汉族等其他民族的政策,采取对范文程等汉人重视政策,但是满清上层人物对汉族投降派还一直瞧不起,像骂驸马李永芳是养的一条狗一样,怕死投降派在哪个集团都会被瞧不起的。
洪承畴在明朝深受皇恩,身居高位。在松锦会战中,明军失败,身为明军主帅的洪承畴被清军所俘投降了清军。在清朝攻入山海关消灭农民起义军和南明政权过程中贡献很大。似乎可以这样认为,真正的满族清军人数有限,是依靠投降的汉人和明军打下了清朝的江山。洪承畴在清政府确立全国统治过程中立有大功,从这个角度考虑,应该是清朝开国元勋。作为明朝的重要官员洪承畴投降清朝后竭力为清朝效力,镇压反清势力,双手沾满反清志士的鲜血,是名符其实汉奸。同时期明朝官员祖大寿被迫投降清政府后基本没有什么作为,而洪承畴却积极为清政府卖命,不符合忠臣不保二主观念,以致许多人瞧不起洪承畴的作法,洪承畴死后一百余年,乾隆皇帝把他定为贰臣。
对洪承畴、范文程之流评价既要考虑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也要考虑现实情况。清政府入关前统治的东北地区是中国领土一部分,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洪承畴、范文程两个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杀戳,有利于恢复社会生产。
洪承畴、范文程之流是清朝开国功勋还是汉奸?
汉奸的定义是什么?《辞海》的定义为:原指汉族的败类,现泛指中华民族中投靠外国侵略者,甘心受其驱使,或引诱外国入侵中国,出卖祖国利益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洪承畴和范文程都属于汉奸,实打实的百分百的大汉奸。
先说洪承畴,他投降了满清,为满清效力,但满清最后把他列入了《贰臣传》,满清都觉得他是汉奸。
松锦大战失败后,明朝一品大员洪承畴兵败投降了东北边陲外邦敌国蛮荒政权(当时的情况),这个就已经非常丢人了。
我们主要看他后来的表现:
⒈满清入关,攻打北京,甘当马前卒,带头指路,出卖明朝京师布防。
⒉满清南下,带头指路,出面做说客,招抚西北和江南。
⒊清军进军西南,在南明和清廷相持的岁月里,这位前明统帅,发疯似的制定必须灭亡南明的作战方针。
⒋一生为清南征北战,沾满了大明将士和百姓的鲜血,这样的人,不是汉奸?
洪承畴百分之百的大汉奸!再看范文程,看看他的情况:
⒈ 18岁靠中明朝秀才,21岁因抚顺城破跟随了努尔哈赤。身受皇太极信任,参与军国大事。
⒉ 顺治帝继位,妻子受辱为了大清忍辱负重,为多尔衮制定了攻打明朝的策略。
⒊ 劝谏多尔衮对抗李自成。
⒋打下北京城,厚葬崇祯,维持京城治安。
⒌逐渐被多尔衮排除出权力集团。
⒍是清军入关的关键人物,剃发令和后续引起的大屠杀,他脱不了干系。
⒎乾隆认为他"与纯辱品节不无遗议",让大臣不要学他,乾隆都看不上他。
范文程是不是汉奸呢?我认为是大汉奸!努尔哈赤起兵时称后金与明为"仇国",多尔衮称明朝为“中国”,自称“我国家”。顺治皇帝说后金与明“本为敌国”。
在后金统治者看来,这在当时就是两个国家,两个民族,两个政权的斗争,李自成和明是内部矛盾,后金不是。
范文臣是明人,毋庸置疑,还考有功名,范文程就因为自己怀才不遇,就要颠覆国家?就因为自己所谓"理想",就要带当时的外邦入关?残杀同族?
这彻彻底底的汉奸,不用洗,盖棺定论,大汉奸,不能因为他善待崇祯、安抚百姓,就能抹去他带给整个国家的伤痛。
综上:洪承畴、范文程读圣贤书,出身大明,却带当时外邦入侵明朝,双手沾满这个国家人民和将士的鲜血,一身才华却用于颠覆国家,他们是大汉奸!
洪承畴、范文程之流是清朝开国功勋还是汉奸?
这个问题有深度!
关于明朝末期,那一段风雨飘零,确实是多事之秋!
随着手下一众大臣死的死,降的降,杀的杀,最后祟祯皇帝身边除了太监头子,真正的成为孤家寡人了!
随着大清的八旗劲旅护着顺治帝在京城的成功问鼎,大清的历史真正的开启了!
大清能够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迅速统一全国,确实是大明的降臣,像洪承畴,范文程,还有吴三桂,这几个“向导”,立下了大功劳!
因为他们对大明的兵力布置,官员配置,地城位置,风土人情,了如指掌,知已知彼,几乎是所向无敌!
那么,洪承畴和范文程这样做,是开国功勋还是奸臣呢?
其实,大清对于立了汗马功劳的大明降臣洪承畴和范文程一直是当奸臣的!
一,洪承畴的荒唐!在大明王朝后期,崇祯对待洪承畴是非常的信任和倚重的!
但是,松山一战兵败被俘的洪承畴确实坚决不降清!
那时,洪承畴也觉得自己如果降了是对不起远在京城的崇祯。搞得崇祯还率领朝臣为他遥祭:以为他杀身成仁!
但是,在“糖衣炮弹”的攻击下,洪承畴也缴械降了!
似乎是为了感恩大清的“重用”,洪承畴也极力的表现自己,身先士卒率兵和出谋划策和迅速清除大明的残余势力!
站在封建社会时期的所谓的:“忠臣不事二主”,不用说洪承畴和范文程等人是奸臣!
而且,洪承畴降清了,利用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大明势力针对性的攻击,实在是有负对他信任和重用的崇祯帝!
更加是崇祯帝看错人最大的讽刺!
二,一部《贰臣伟》,让洪承畴钉在叛臣的耻辱十字架上!其实,在大清真正的统一全国后,朝廷还特意编了一部《贰臣传》。
就是把那些从大明降来的臣子们立了一部传记。洪承畴赫然在列!
为什么叫贰臣传?其实这样的称谓含有歧视的含义,就是对自己的主子不忠心,有二心!
就是洪承畴和范文程立了那么大的功劳,在大清皇者心中,还是一个贰臣,多么的讽刺和令人无奈!
这就是说,洪承畴的价值利用完了,除了是一个降臣,什么都不是了!
真正的一种悲哀!
由此可见:无论是在大明王朝,还是大清朝,洪承畴等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降臣!【古今多少事,。都在历史中!欢迎关注!我是媚之夭夭!】
洪承畴、范文程之流是清朝开国功勋还是汉奸?
这两个称号都成立。
从清朝的角度来看,他们就是开国功臣。
这个叫英雄识时务。
从明朝的角度来看,那他们肯定就是叛徒。
但很多人是从第三个角度,汉族的角度去看。
这么一看,汉人投降鞑子,还帮助别人灭自己国家,那铁定就是汉奸了。
毕竟民族在相互对立时,谁投靠到对方阵容,那他肯定就是汉奸。
可如果从第四个角度,中华民族的角度去看。
他们也不算纯汉奸。
因为中华民族不止是汉族。
满族的确是五十六个民族之一。
而且蛮族的确统治了中国两百多年之久。
纵然清朝的成立,是中国民族发展最明显的倒退时期。
你是无法绕开这段历史的。
这件事的争夺观点,主要受到两点影响。
第一点,就是人们的排外心理。
中华虽然是地大物博。
但从古至今,我们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心理就没有消失过。
不然地域黑这个顶级热度,也不会经常成为人们议论的爆点。
第二点,就是人们对于“叛徒”的歧视心理。
你既然是大明的官员,就应该忠于自己的国家,忠于自己的阵营,要么战死沙场,要么隐姓埋名。
可偏偏你投靠到了大清。
其实这个现象是非常讽刺的。
因为大明一代,从天子到庶民。
最吹捧就是个人气节。
结果呢。
大明一灭,甚至南明还存在的时候。
就有一批人投靠大清,也不管什么气节不气节了。
当初崇祯就应该把那些坚持打杀李自成,坚持守国门的人都弄死。
这些人根本就不值得他去守护,一个个都充公之后,你看他们还会喊得那么热血嘛。
满清虽然人数不少,但他们能够统治中国两百多年的主要原因。
还是因为成功的施行了以汉制汉。
而以汉制汉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就是看“汉奸”的数量够不够多。
人心是最不可测的东西。
崇祯自缢实在是败笔。
因为他的死,给了无数“汉奸”一个心理安慰。
大明都亡了,为什么不能投降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