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承畴后人洪建昌说自己祖训是“孝义为本”,大家如何理解?
明清时期,儒家思想主要是程朱理学思想成为绝对的统治思想,它对社会的道德规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任何一个书香门第和名门望族说自己的祖训是“孝义为本”都应该是可信的。因为这是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代表着政治正确。就如今天的人说自己“爱国爱家”,不管是否实际做到了,口头上奉行,乃是必须的
-
投降清朝的明军将领有哪些?
最出名的就是那四个造反的藩王。定南王孔有德,靖南王耿中明。平南王尚可喜,平西王吴三桂。你看看他们的王位就知道了,平南平西,不过幸好这些汉奸都不得好死。祖大寿比较复杂一些,他是吴三桂的舅舅,1631年的时候,大凌河之战祖大寿孤立无援诈降,找机会跑到锦州城继续抗击清军。十年之后在松锦
-
洪承畴如果使用稳扎稳打的策略就能避免松锦会战的失败吗?
如果说洪承畴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也难以取得松锦会战的胜利,只是失败的不会那么彻底罢了。崇祯十四年,明统治集团接到洪承畴锦州告急的报告后,认为若锦州不保、辽西走廊及山海关失守,则首都北京将难以保住。因而决定由西线调宜府、大同诸镇兵马增援辽西。崇祯十四年三、四月间,明军已在宁远地区集
-
洪承畴被捉是崇祯瞎指挥还是洪承畴非皇太极对手?
洪承畴是明末的著名统帅,他虽然是文人出身,但是带兵打仗很有一套。在他的指挥下,明军在国内的镇压农民起义军的战场上屡获大捷。因此,崇祯皇帝对他十分信任,倚为干城。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明军的著名统帅,却在明清的大决战松锦之战中打了大败仗。洪承畴率领的明朝大军大部被歼,自己也做了清军的俘
-
洪承畴为清朝建立立下大功,却为何被列入《贰臣传》?
正好看到一个问题,问到与洪承畴类似经历的范文程,他为什么没有被列入《贰臣传》,放在一起对比回答正合适。洪承畴和范文程都是投降满清的汉人,虽然两人都受到汉民族不同程度的批评,但满清似乎对二人的评价差距很大,范文程被视为朝廷脊梁,洪承畴被视为“贰臣”。要论功劳,两人都为满清建国及政治
-
明朝末年,洪承畴、祖大寿降清,对明朝的影响很大吗?为什么?
按照当时的格局来说,其实洪承畴和祖大寿归降清朝,对在飘摇之中的明朝政府其实也不痛不痒了。因为洪承畴和祖大寿当时面临的情况下兵临城下,屡次劝降,不然则死矣!1642年,祖大寿和洪承畴投降后,并没有在崇祯帝还在世的时候帮助清军攻打明朝,洪承畴只是在1644年李自成攻陷紫禁城后,才给清
-
明朝重臣洪承畴为什么降清?
明朝时,有人官居蓟辽总督并挂兵部尚书衔,是明帝最为倚重的肱股之臣;清朝时,还有人被授予太子太保,继续挂兵部尚书衔,是清帝最为信任的汉臣之一。前后虽然矛盾和尴尬,但却是同一个人,他就是明末清初最被人诟病和质疑的历史人物洪承畴。 接下来,我们一同探究洪承畴为何要在明朝末期投降满清?
-
有人说吴三桂,洪承畴降清后为清朝统一全国做出了贡献,你认同吗?
在封建社会,有功于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的臣子,通常都会被大力嘉奖,甚至还会名垂千史。比如,伊尹、管仲、诸葛亮、魏征、范仲淹、张居正和曾国藩等人皆在此列,至今都是那个时代的典范。不过,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有这么两位大臣却是例外,他们辅保了王朝的开创和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到头来却被天下人
-
为什么那么多人说洪承畴与皇太极的庄妃(大玉儿)有不堪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
谢谢邀请。近几年的清宫剧以及民间野史传说里面,经常会有这样一个桥段,说的是皇太极和明朝打仗,活捉了明朝大将洪承畴,而皇太极是一个爱才之人,他舍不得杀了洪承畴,但是洪承畴却死活不肯归顺大清。后来皇太极了解到洪承畴喜欢女人。于是找了美丽、高贵、智慧的大玉儿去劝降洪承畴,才有了大玉儿庄
-
洪承畴为何要降清?他投降后又做了哪些事情,最终的结局如何?
1642年,洪承畴被皇太极抓获。他宁死不降,可营帐内却突然来了一位美女,两人深夜对饮,共度春宵。几天后,洪承畴再次见到这名女子,她站在皇太极的身边,含情脉脉看着他。 顿时,洪承畴泪流满面,跪地投降,自此彻底臣服于皇太极。 洪承畴,是崇祯最信任的臣子,也是明朝边防赫赫有名的将领。
-
洪承畴、范文程之流是清朝开国功勋还是汉奸?
洪承畴当然是汉奸无疑,但是我认为范文程不是汉奸。两个人都是汉人,都是给清朝卖命,为什么一个是汉奸,一个不是呢?洪承畴原来是明朝的蓟辽总督,军政大权一把抓。可是他却在战败以后,背叛了明朝,投降了清朝。不光如此,他还为了清朝一统天下,南下招降了大量明朝官员。范文程虽然也是汉人,可是他
-
洪承畴那么能打仗,为何在松锦大战中一败涂地?
洪承畴在关内对付农民军,那真的是一把好手。他虽然是文官出身,但是带兵打仗的能力超强。把李自成打得丢盔弃甲,躲进了深山老林之中。深受崇祯赏识的洪承畴,也躲不过接手蓟辽总督的厄运。这个职位在明朝末年,那是有毒的职位,基本上坐上这个位置的人,都没有好下场。熊廷弼被传首九边,孙承宗被提前
-
明朝与清朝的大决战,洪承畴的13万军队,为何全军覆没?
洪承畴在关内,把农民军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不仅和孙传庭联合,灭了老闯王高迎祥,而且还把新闯王李自成打得只剩下18骑逃入了深山之中。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嘚瑟起来了,他觉得内乱彻底被平定了,是时候解决一下东北边疆问题了。既然洪承畴打农民军有如此出色的成绩,那么他对付满清八旗应该问题也不大。
-
洪承畴的真实军事指挥功力如何?为什么投降?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洪承畴就是个垃圾,和袁崇焕相比都差很远。其实袁崇焕也不是非常厉害,但有比较清醒的头脑,对于战局判断和把握是比较强的。在袁崇焕的防区内,清军从没占到一点便宜。至于绕过袁崇焕防区杀入长城,就是袁无法控制的,这个不能怪他。至于洪承畴,剿灭农民军有功,但后者是乌合之众
-
该不该为洪承畴和尚可喜建纪念馆?为什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洪承畴不提,看看尚可喜是什么人!尚可喜是广州大屠杀的元凶。资料这么写:1650年11月24日,清朝平南王尚可喜与靖南王耿继茂指挥的清军在围城近十个月后,经过惨烈的战斗,包括筑垒相逼,以楼车攻城,及动用荷兰炮手,终于攻破广州城。“潮州总兵”郝尚久自杀殉国,清军随
-
洪承畴投降的原因是什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说白了就是不想死。想死的话,武将有一百种死法,用刀抹脖子,用剑戳心脏,用小刀刺肚子。就算没刀,完全可以去撞石头,撞柱子,肯定死了。洪承畴却没死,说明他根本没想自杀。既然不自杀,那么洪承畴投降也就是必然。洪承畴是个从平民爬到最高层的政治军事家,说白了肯定会见风使
-
翻案洗白成历史主流了吗?到底该不该给洪承畴尚可喜等建造纪念馆?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话不是这么说。研究历史不能脱离事件发生的当时历史背景,不能胡乱以今天人的思维来套用古代人。试问,如果抗日战争时期,几百万日本战俘和侨民没有被遣返回国,形成一个大和族。那么,是不是大和族也是中华民族一份子,那么南京大屠杀就不应该提了,是人民内部矛盾。当时国军在南
-
洪承畴降清到底算叛国投敌的汉奸还是顺应历史大势的明智之士?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良臣择主而事,忠臣不事二主。这句话其实并没有矛盾。因为良臣未必是忠臣。洪承畴属于良臣,但不是忠臣。萨沙说一个故事。张学良麾下有个人叫做黎天才,是东北军系统的特工头子。他曾是北京大学学生,很有才华。黎天才真的算是天才,他将东北军情报工作搞得很高,把西安军统、中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