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张辽张颌于禁等名将敬服的赵俨,是怎样的人?
赵俨这个人其实不出名,为什么现在会被翻出来呢?因为三国里的人物大家实在是太熟悉了。张口就能说出刘关张、董曹袁,再分析他们也没有什么意思了。
所以说专家们就把一些生僻的人给翻出来好好研究研究,看看他们身上有哪些闪光点。当然了为了标新立异,会刻意夸大这些人的成就。
其实说句老实话,如果这个人真的那么优秀的话,怎么可能在历史上籍籍无名呢?唯一的理由就是,本身这个人不咋地,专家翻出来研究久了,也就咋地了。
赵俨其实就属于这一类人,给他一个总体的评价,那就是一个有能力的和事佬。至于你说他做了哪些改变历史的事情,真的对不起,他没那么大本事。
赵俨最著名的事情,那就是做和事佬。曹操这家伙贼坏,明知道乐进、张辽和李典这几个都是名将,谁也不服气谁。尤其是乐进,这家伙脾气大得不得了。可曹操非要捆绑销售似的,把这几个人都摁在一起。
那么一旦有军事行动,该谁听谁的呢?对不起,这件事曹老板可就不管了,你们几个自己商量去吧。不管把乐进、张辽和李典任何一个人提拔成为他们的老大,其他两个人都不服气。这种事情曹操才不会干。
时于禁屯颍阴,乐进屯阳翟,张辽屯长社,诸将任气,多共不协;使俨并参三军,每事训喻,遂相亲睦。太祖征荆州,以俨领章陵太守,徙都督护军,护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军。---《三国志》
但是这几个人的驻地实在是太靠近了,常常发生一些摩擦。别说他们了李云龙和孔捷的部队靠一起的时候还闹矛盾呢!
为此曹操也很头疼,这个时候赵俨冒出来了:丞相不要恼,我赵和事佬来了。于是曹操就把赵俨派去调和诸将的矛盾。
赵俨过去,是这也劝一劝,那也瞧一瞧,来回转了几圈,把这几个大将感动得稀里哗啦,就差一个桃园拜把子了。
因为这件事赵俨干得很出色,曹操也是喜出望外,决定让赵俨以后都做这种事情。可能政委的雏形就是这么来的吧?
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等七位将军,全部交给赵俨来调和关系。赵俨表示驾轻就熟,活脱脱是赵政委穿越过去的。
赵俨政委的姿态又挽救了襄樊危局。汉水发了大水,关羽趁着这个机会抓了于禁,斩杀庞德,将樊城重重围困。蜀汉北伐的声势浩大,赵俨在这个时候跟随徐晃一同前去救援樊城。
这个时候赵俨政委的本事再次体现出来了,当时徐晃带来的人马根本就救不了樊城,一边是将士的们催促,一边是樊城内部曹仁士卒们的慌张。
俨谓诸将曰:「今贼围素固,水潦犹盛。我徒卒单少,而仁隔绝不得同力,此举适所以弊内外耳。当今不若前军逼围,遣谍通仁,使知外救,以励将士。计北军不过十日,尚足坚守。然后表里俱发,破贼必矣。如有缓救之戮,余为诸军当之。」诸将皆喜,便作地道,箭飞书与仁,消息数通,北军亦至,并势大战。---《三国志》
赵俨告诉徐晃的将士们:现在关羽势大,要想获胜很困难,贸然出兵一定会有问题。我们可以一边慢慢逼近,一边派人去告诉曹仁,说援军来了,让他们拥有坚守的信心。
结果曹仁得到消息以后,果然坚持了下来。所以说赵俨不光稳住了徐晃手下的将士,而且给了曹仁足够的信心,最终关羽战败。
孙权偷袭了荆州以后,关羽匆忙撤军回去救援。这个时候曹仁打算乘胜追击,可是赵俨却表示拒绝。他认为当时关羽已经是强弩之末,如果魏军继续追击,会引起孙权的敌意。
现在曹魏和孙权是为了共同对付关羽,才走到了一起,如果关羽被灭了,孙权肯定会认为曹魏要攻打荆州了,这么一来反倒会引起孙权和曹魏之间的矛盾。
显然,赵俨的考虑,和曹操的考虑是一样的。曹仁按照赵俨的建议,没有追杀关羽。而曹操那边也担心曹仁追杀关羽,果然派来了信使。
赵俨成为曹魏功勋之臣。这种大臣在曹操征战天下的作用,当然是没有张辽、张郃这些人大,可是在曹丕及其后人治国的过程中,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曹操去世以后,曹丕建立了曹魏帝国,赵俨逐渐得到提升,成为了尚书,关内侯。一直处于军中军师的位置。
- 曹丕去世以后,曹叡成为了曹魏的皇帝,赵俨依旧得到重用,加封都乡侯。本打算让他去荆州监督各地军事,可惜病重。养好病以后,又让他去监督豫州的军事。
- 曹叡去世以后,曹芳继承了皇位。赵俨这才得到了重大提升,不过这个时候的赵俨已经岁数大了。让他担任雍凉都督显然是不怎么合适的。
赵俨因为年纪大了,被召回了京城,担任司空一职,位列三公,也算是位极人臣了。75岁的赵俨死的时候,曹魏大权在曹爽手中,所以他得以安享晚年。4年以后,高平陵之变爆发,司马家族夺取了曹爽手里的大权,从此操控曹魏江山。
可以说,赵俨的人生,没有什么风浪和波澜。尤其是曹丕建国以后,赵俨基本上就是处于稳步前进的状态。
他远没有到那种传奇人物的地步,所以也没有必要吹嘘这个人。的确有很多人佩服赵俨,诸如张郃、于禁、张辽等人,那是因为赵俨这个人说话有道理,又不得罪人,自然能得到大家的喜爱。至于说他有什么传奇故事,那是没有的。
总结:不出名就是不出名,是有道理的,没必要深挖。这些年在专家眼中,郭嘉各方面已经超过了诸葛亮,居然出了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笑话。鲁肃也超过了诸葛亮,把鲁肃形容成了一个比诸葛亮还要传奇的人物。甚至连法正也超过了诸葛亮,认为刘备在益州和汉中的军事行动全靠法正。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诸葛亮、关羽、张飞这些人,实在是没办法再研究、再吹嘘了。因为这些人已经被研究、被吹嘘了一千多年,实在是没有说的意义了。
反倒是郭嘉、鲁肃和法正这些次一流的人物,因为研究的人比较少,所以才会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去研究他们。
赵俨也是一样,如果没有某些专家们的解读,光从我们的涉猎当中,谁会知道去了解这么一个不起眼的人物呢?当然了,他是有本事的,不起眼是相对于刘关张这些人来看的。
参考资料:《三国志》
能让张辽张颌于禁等名将敬服的赵俨,是怎样的人?
实际上,不止张辽张郃于禁名将敬服,几乎曹魏阵营所有名将都敬服他,赵俨是东汉末期曹魏初期人物,自幼熟读经史,与辛毗、陈群、杜袭并称为颍川四大名士。调和过张辽、乐进和于禁之间的矛盾,还监领过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路人马,赵俨做过关中护军,大破羌人,荆州之战更是出谋划策,阻挡了关羽的进攻!下面我就通过几个事件来说说赵俨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吧!
事件一:避乱荆州,赵俨看出刘表目光短浅,果断放弃刘表,投靠雄才大略的曹操东汉末年,赵俨为避战乱,来到荆州,认识杜袭和繁钦,三人结拜为兄弟。荆州刘表听说赵俨、杜袭和繁钦名气很大,以贵宾之礼邀请他们入仕。交谈中赵俨觉得刘表目光短浅,难成大事,不愿在他手下做官,同时劝说繁钦离开刘表。
公元196年,曹操迎接汉献帝,定都许昌,实施屯田制,赵俨认为曹操是雄主,能匡济汉朝,就同杜袭、繁钦北还投奔曹操。当时赵俨二十七岁!曹操上表汉献帝,任命赵俨为朗陵长。任期打击不守法纪之徒,将歹徒头目抓起来,定为死罪,后又放了这些人,以此恩威并著。
事件二:官渡之战,赵俨阳安成为汉朝屏障,免去曹操后顾之忧公元200年,曹操袁绍官渡大决战。此时袁绍强而曹操弱,各郡都有反叛迹象,阳安郡李通向老百姓征收税款。赵俨劝李通,认为有可能引起民怨,李通却认为袁绍与曹操,相持不下,左右郡县又纷纷背叛,我要征收户税绵绢运往朝廷,以免被怀疑,赵俨劝说暂缓征税,给大汉朝廷的荀彧写信,荀彧报曹操,将绵退还百姓。阳安郡的吏民听到这个消息,人心安定,赵俨又协助李通平息流寇,使阳安成为屏护许昌的坚固堡垒,免去了官渡曹操后顾之忧。
事件三:调和名将,赵俨调和张辽乐进于禁矛盾,都护诸军天下敬服曹魏名将张辽、乐进和于禁分别屯驻于长社、阳翟和颍阴,3大名将谁都不服谁,经常发生争吵,影响军队士气和团结。曹操让赵俨为参军,参与张辽、乐进、于禁三军军事。赵俨用规劝、疏导的方法化解了三位将军矛盾。因赵俨治军有方,被任命为都督护军,负责统率协调曹操的高级将领外出征伐的事。
公元208年,曹操征荆州,赵俨兼任章陵太守,做都督护军,监领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路人马,公元211年,曹操击破关中联军,让将军殷署等人带领降军,任命赵俨做为关中护军,统率各军。羌兵侵扰,赵俨出兵大破羌人。
事件四:制止叛乱,赵俨兵营恩威并施,对抗关羽,赵俨计谋立奇功朝廷让赵俨带1200名士兵去汉中协守,赵俨让殷署护送。有些士兵不想与妻子分离,赵俨看到后担心士兵有变,就亲自慰劳士兵,叮嘱殷署要注意,没想到士兵果然叛乱,殷署失踪,赵俨的150名步兵,又都和叛乱士兵有交情,情况十分危机。赵俨对张既说:"有些士兵不愿叛乱,应趁他们犹豫之时,去安抚。!”于是招集所有随从来到各营,只把其中带头闹事者抓起来治罪,其余一概不问,于是一些逃走的士兵都相继回营归降!
公元219年,蜀汉关羽进攻,斩庞德,擒于禁,将曹仁围困在樊城,威震华夏!朝廷派赵俨与徐晃领兵一同前往。到达樊城后,徐晃人马太少,不能解樊城之围,众将催促徐晃赶快出兵。赵俨对众人说:“仓促出兵对救援不利的,我让间谍告诉曹仁救兵已到,激励将士,等北路援军赶到,里应外合,敌人一定会被打败。如期间出事,我愿担责任。”众将同意,后来北路援军也赶到了城下,各军合兵一处,关羽战败,大家都要追击。赵俨认为关羽已成为孤军,是孙权的心腹之患,如果穷追不舍,孙权就可能有顾虑不攻击关羽了,曹仁于是暂缓追击。没想到曹操也是这个想法,跟赵俨想法一样!
事件五:曹魏军师,防御东吴计谋无双,安享晚年,成为三公之一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上位后,赵俨为驸马都尉,兼任河东太守、典农中郎将。公元222年,封为关内侯,孙权攻打曹魏边境,曹休统率五州大军防御,赵俨做为军师,孙权退兵后,赵俨被封为宜土亭侯,转为度支中郎将,升尚书。公元225年,赵俨做为曹丕谋士,征伐东吴,任征东军师。公元226年,曹丕驾崩后,曹叡即位,晋封赵俨为都乡侯,监督豫州的军事行动,后又转任大司马军师,入朝担任大司农。
齐王曹芳即位,赵俨负责督监雍州、凉州的军事行动,假节后转任征蜀将军,又担任征西将军,都督指挥雍、凉各军。公元243年,赵俨因病返回京师,被征召为骠骑将军,升任司空。公元245年,赵俨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谥号穆侯!
结语赵俨二十七岁跟随曹操,七十五岁在魏国去世,安享晚年,把一生都献给了曹魏,是曹魏最出色的大臣了,他做为护军监军时,曹魏名将悍将居然都听他的计策,真的好了不起的人,为曹魏曾经有一个这么出色的人鼓掌!
能让张辽张颌于禁等名将敬服的赵俨,是怎样的人?
东汉末年的颍川郡是出人才的地方,曹操手下大批的人才都出自颍川郡,比如荀彧、荀攸、郭嘉、钟繇等人,但是说到汉末颍川郡四大名士,却是另外四个人,分别是:辛毗、陈群、杜袭、赵俨。
这四人的家族都是颍川郡当地的大家族,出身名门,而且四人很有才华,辛毗早年投靠袁绍,拒绝曹操,袁绍败亡后投靠曹操,陈群早年是刘备的别驾,后来跟随吕布,吕布败亡后投靠曹操,杜袭和赵俨曾经到荆州避难,但没有投靠刘表,而是后来北上投靠了曹操,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赵俨。
赵俨在曹魏内部并不出名,他的名气甚至不如四大名士中的另外三个人,但是赵俨在曹魏内部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赵俨
一、赵俨眼光独到
东汉末年中原战乱,赵俨的家乡豫州颍川郡正处于天下之中,战乱频繁,荀彧早就发现颍川郡可能不安全而带着家族北上河北避难,而赵俨则带着家族南下荆州避难,并在荆州认识了同乡杜袭和繁钦。
汉末乱世之中,其实所有的名门世家都在找机会投靠一些地方实力派,一是保全自己的家族,二是希望将来能有出头之日,乱世之中靠的是兵权和实力,而部分名门世家只有才能没有武力,只能寻找势力依附,而在寻找投靠之主的时候,就需要看个人的眼光了,如果投靠了一个没有能力的主公,那将来只有失败的份。
比如辛毗投靠了袁绍,说明他眼光短视,荀彧投靠了曹操,则说明他眼光长远,而赵俨最先到的是荆州,当时的荆州牧是刘表,刘表这个人也是个名门,尤其也喜欢结交名士,但刘表能力有限,眼光短浅,刘表多次要求赵俨、杜袭、繁钦三人加入自己,繁钦也表现出很想加入,但赵俨认为刘表不能成就大事,于是劝说三人不要投靠。
曹操
等到曹操迎立汉献帝到许昌后,赵俨立即敏锐地认为曹操会是将来的雄主,于是主动主上投靠曹操,而这个时候的曹操只是个镇东将军,地盘只有兖州一个州,在当时汉末的天下来看,势力也不大,不如袁绍和袁术,但赵俨就认定了曹操,这就是眼光,这一投靠保证赵俨的飞黄腾达和整个家族的荣华富贵。
二、赵俨擅于居中调停
所谓的居中调停就是能够团结各方,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汉末的天下,同一阵营中,有来自各个地方的将领,也有投降过来的将领,彼此会不和,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在中间调和矛盾,而赵俨就是这样的人,这种才能是宰相之才。
来看看赵俨是如何处理,赵俨在当朗陵县长的时候,属地有豪强作乱,不守法律,骄横跋扈,于是赵俨先把这些头目抓起来关进监狱,并依法判了死罪,然后又向上一级官府上报,要求赦免这些人的死罪,这是把胡萝卜和大棒用得恰到好处,先定了死罪,让这些人感到恐惧、害怕,觉得自己没有活的希望了,然后一下子又赦免了,突然给了这些人希望,那种感激之情可想而知,所以赵俨一判一放就把这些人心给收,这就是居中调停的才能。
于禁、张辽、乐进、张郃、徐晃
赵俨还能调解曹操手下大将之间的矛盾,比如张辽、于禁和乐进,这三人都是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张辽是来自吕布手下投靠过来的,于禁原本是鲍信的手下,后来跟了曹操,乐进一直就是曹操手下,这三将在曹营都是战绩很多,张辽有勇有谋,于禁成熟稳重,乐进勇猛善战,但三人是平级关系,谁也不服谁。
这三将在驻守颍川郡期间,经常为一些琐事产生了矛盾,曹操认可赵俨的调解才能,于是任命赵俨为参军,负责来调和三将的矛盾,赵俨就经常找这三将谈话,以大局为重,劝说三将和平处事,终于让三将消除矛盾,和平相处,这从后来曹操任命赵俨为都督护军参与赤壁之战也能看出来。
赵俨
赤壁之战前夕,刘琮率领荆州投降,曹操占据了除江夏郡的荆州其他六郡,在长坂坡击败,并在江陵城休整两个月后,曹操发动了赤壁之战,真实的赤壁之战其实曹军是有两支军队的,一支就是曹操本人率领的,从荆州南郡江陵城出发,沿着长江顺江东下,准备攻打刘备。
而另一军队则由赵俨都督护军,率领于禁、张辽、张郃、李典、朱灵、路招、冯楷七路人马,从襄阳沿着汉水一路顺江而下,准备从汉水直接进入长江攻打刘备,汉水与长江的交汇口就在江夏,也就是刘备所在的地方,但是由于曹操在赤壁败得太快了,赵俨率领的七军还在半路上的时候,听说曹操在赤壁大败,于是就退回了襄阳。
赤壁之战
能在赤壁之战中,与曹操一样统领一支军队的只有赵俨了,因为他擅长调解将领之间的矛盾,所以曹操长期让赵俨担任都督护军,这个职务主要是统领将领,负责监察军队中的犯法行为,相当于把军事职能和监察职能集中于一人,像于禁、张辽、张郃这样的名将都要受到赵俨的节制,可见曹操对赵俨的重用。
三、赵俨是个有谋略的人
赵俨参与解救襄樊的战役,与徐晃一起出兵抵御关羽,徐晃能够击败关羽,多是赵俨出的谋略,当时关羽兵峰正盛,襄阳太守吕常被围在襄阳,征南将军曹仁和汝南太守满宠被围在樊城, 于禁的七军及立义将军庞德都被关羽击败并俘虏,而前来救援的徐晃与赵俨所部都是新兵,且兵员不足,徐晃不敢攻打关羽。
赵俨
赵俨给徐晃提供计谋,先不忙进攻,再等十天左右援军会到,我们现在先做好准备,把援军到达的消息用箭射进城内通知曹仁,等到准备妥当援军到达后再一起进攻,最终徐晃按赵俨所说击败了关羽,同时赵俨算准了形势,曹军不应该追击关羽,曹仁听从了,而曹操禁止追击关羽的命令也刚刚到达,这就是赵俨的计谋。
曹操去世后,赵俨开始进入朝廷担任职务,曹丕继任魏王时,赵俨被任命为侍中,相当于魏王的秘书,曹丕称帝后,赵俨被任命为附马都尉兼河东太守,赵俨还跟随了曹休、曹丕一起伐吴,曹丕去世后,担任尚书、大司马军师、大司农等职,到了曹芳时代,赵俨还担任过三分之一的司空,于公元245年,75岁的时候因病去世。
《三国志》作者陈寿对赵俨的评价是:刚毅有度。也就是刚强坚毅、处事有轻重的意思。
能让张辽张颌于禁等名将敬服的赵俨,是怎样的人?
不怎么样!
赵俨最著名的历史业绩并不是增援汉中;劝阻攻击关羽;协调乐进、张辽和于禁的关系;而是处理大龄“剩女”问题。
不客气地说有点反人类了?不过可能行之有效。
曹魏时期,由于河东郡没有经历太严重的战乱,早早地安定下来,人口、财产损失都不大,再加上太守杜畿带领百姓恢复生产。因此,关西的韩遂、马超作乱时,附近的弘农、冯翊各郡县都有归附行为。而河东郡与韩遂马超的地盘相邻,百姓却没有异心,仍然安居乐业。曹操驻军蒲坂,与敌军相持多日,军粮全由河东一郡供应。等曹操削平叛乱,得胜班师时,河东郡积蓄的粮食还剩余二十多万斛。
曹操非常激动,下令表彰杜畿:“河东太守杜畿,孔子所谓‘禹,吾无间然矣’。增秩中二千石。”
后来,曹操表彰杜畿道:“过去萧何平定关中,寇恂平定河内,您也有他们那样的功劳,即将授予您纳言的职位。但是又考虑到河东郡是我的股肱要地、充实储备的所在,占据那里就足能控制全国,所以还要麻烦您去那里坐镇。”
杜畿治理河东郡爱民如子,为政有道,而且不避权贵,品德高尚。
三国时期由于天下战乱,人口稀少,妇女便成了重要的资源!魏国曾经下令,要求各郡征集寡妇,分派到妇女少的地区,婚配生育。各郡的太守们,为了在皇帝面前表现政绩,就想尽量多地征集本地寡妇。有些寡妇已经再婚了,他们也要把人家拆散。一时间,妇女们背井离乡,怨声载道。
杜畿在河东,也必须遵守朝廷的法令,但他只征集那些真正的寡妇,所以每年都送得很少。后来,杜畿升官到朝廷,赵俨继任河东太守,送的寡妇一下子就多了起来,魏文帝曹丕责问杜畿:“以前你送得那么少,我还以为河东没有寡妇。现在为什么又多了起来?”
杜畿正颜厉色回答道:“我以前征集的寡妇,都是死人妻。现在赵俨征集的,都是活人妻!”曹丕和周围的人一听,脸色都变了😨。
能让张辽张颌于禁等名将敬服的赵俨,是怎样的人?
赵俨,字伯然,他是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其曾做过曹魏侍中、驸马都尉、河东太守、大司农、骠骑将军、大司空等官职。其去世后,谥号为穆。
东汉末年,天下动荡不安,权臣屡有更替,汉天子遭受挟持,到曹操掌权时,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号令天下征讨四方,故而其地位、威望、权势可谓是一手遮天。
曹操政治能力强,也深通用兵之道。重要是他还很爱才,他账下招揽了不少的谋士和猛将。当然他账下的猛将虽然都对他忠心耿耿,但各将领之间却不是那么友善,毕竟都是名将,谁又愿意比别人低一头呢!比如张辽、乐进、于禁、李典等人。
曾经张辽、乐进、于禁都战功赫赫、地位也不低,所以他们之间就谁也不服谁。比如当时他们分别屯兵于长社、阳翟、颍阴。他们因互相不服气,所以往往因一些小事情就有所争吵。如此自然影响到曹操军队的团结。
由于张辽、乐进、于禁都是曹操的爱将,再则他们各有其辞,曹操也不好偏袒处罚谁,他为了让军队团结,于是就派赵俨去做参军,让他参与协调张辽、乐进、于禁的军事行动。
还别说,赵俨确实很有能力,他以大军团结重要性来规劝、疏导张辽、乐进、于禁三人,最终解决了他们三人的不和,从而保证了军队的团结。
因为赵俨有协调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曹操常常让他做都督护军,以此来协调统率账下将军用兵征战。比如他就曾监领过张辽、于禁、张郃、朱灵、冯楷、李典、路招七路大军。
可见,在曹操阵营中,赵俨还是一个重要的人物。毕竟,他是能让曹营中不少将领敬服的人物,自然不会差,
那赵俨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赵俨此人精明有才能,不然也不会让诸将敬服。他从小就喜欢读经史书籍。正所谓读书能使人明智。赵俨就从读书的过程中,培养了他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当然也增长了他的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赵俨就有了不小的名气。
在东汉末年的动荡时代,割据势力林立,诸侯之间为了争夺地盘就互相征伐。当然在动乱的时代,人才就是香饽饽,是诸侯们致胜的法宝。
比如荆州的刘表,听闻赵俨的才名,所以就曾多次想让他为自己效力。上面说了赵俨有很好的观察能力,经过他对刘表的观察,认为刘表不是做大事的人,所为就没有投到刘表的账下。
后来在曹操掌权时,他认为曹操能中兴汉室、平定割据诸侯,所以就带着家人投靠了曹操。曹操爱才,而赵俨确实有才,所以赵俨深得曹操器重。后来在曹丕、曹叡时期,赵俨亦是当朝重臣。
赵俨于公元245年去世,当时他七十五岁,他去世后朝廷给他的谥号为穆。他的葬礼还是很隆重的,当时参加葬礼的有数百人。其中不少是当朝权贵,当然在朝为官者,也自然不在少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