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乾隆的诗很差,谁能列举一些并分析差在哪里?是不是人云亦云?
乾隆老爷子一共活了89岁,做了60年皇帝,3年太上皇。那么他写了多少首诗呢?据统计有四万多首,这是什么概念呢?全唐诗一共收录了两千多名诗人的诗,这才四万八千首。乾隆老爷子一个人干翻了整个唐朝有没有?
89岁高龄,相当于活了32485天左右,可是他却写了四万多首诗。也就是说从刚出生一直写到死,每天写一首,那还不够数,有时候还得加加班,一天写两首才能凑够数量。
这么个写诗的频率和数量,很难想象诗的质量会怎么样。很可惜的是,乾隆的四万多首诗,没有哪一首是著名的。数量干翻了全唐,可是质量却赶不上全唐诗里的任何一位诗人。
那么真实情况是这样么?他的诗集《乐善堂全集》和《御制诗集》里,难道就挑不出一两篇得意之作么?
先给老爷子平个反,这两首诗真不是他写的!- 1、开篇来个王炸:《咏花》
一朵两朵三四朵,五朵六朵七八朵。
九朵十朵十一朵,飞入草丛都不见。
这玩意儿乍一看是诗么?我看骆宾王7岁写的《咏鹅》都比这个好上一万遍。很多人都说这首诗是乾隆写的,而且乾隆只写了前三句,到了第四句的时候卡住了,是手下人给他补上的。
可是纵观全诗,也就最后一句稍微有点能看,其他的项目太辣眼睛了,心理能力差点的,根本就承受不住。
那么这首诗是怎么来的呢?这并不是乾隆写的,这首诗是后人根据郑板桥老爷子的打油诗,强行杜撰出来的。郑板桥的原诗是:《咏雪》。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这首诗的意境就完全不一样了,虽然跟上面那首有点类似,可是第三句和第四句显然格调更高,而且韵脚也十分流畅。
- 2、《咏城墙》这也是不可多得的烂诗之一。
远看城墙齿锯锯。近看城墙锯锯齿。
若把城墙倒过来,上边不锯下面锯。
看完这首诗,我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这让我想起了大军阀张宗昌的那首《大明湖》,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明湖,明湖大, 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 一戳一蹦达。
这首《咏城墙》也没有收录在乾隆的诗集里,由此可见,要么是后人杜撰出来贬低乾隆的,要么就是乾隆自己看了也想吐,所以就弃之不用的。没想到被张宗昌捡了去成为了写诗的模板。
来欣赏几首乾隆真正的作品,或许你会有改观。- 1、《读项羽纪》
鹿走荒郊壮士追,蛙声紫色总男儿。
拔山扛鼎兴何暴,齿剑辞骓志不移。
天下不闻歌楚些,帐中唯见叹虞兮。
故乡三户终何在?千载乌江不洗悲。
我们看了这一首诗以后,立刻会对乾隆有一个质的改观。原来乾隆是真的会写诗的,而且写的诗虽然称不上经典,但是完全可以登堂入室了。
这首诗是他读完项羽本纪以后,所发出的感慨。看来乾隆也是比较欣赏项羽这个人的,也为项羽的悲惨遭遇感到难受。最后两句话锋一转,很显然乾隆胜败论英雄的态度,也已经体现了出来。项羽再厉害,最后也是失败了。
- 2、《苏轼偃松图》
东坡先生倔强人,画禅笔阵皆相似。
秃毫特写老松枝,老松枝偃性不死。
譬如壮士头可断,古心劲节焉肯毁。
磕敲应作青铜声,虚堂谡谡寒涛起。
这首诗是乾隆在欣赏苏轼的偃松图时所发出的感慨。一开头就说苏东坡是个倔强的家伙,就连画笔之下都能看得出来他的这种性格。
乾隆老爷子对苏东坡是持有肯定态度的,他认为这种倔强是一种品质,宁可头破血流,也要保持自己的高洁。我看这首诗写得的确是不错的,可见乾隆是有文采的。
- 3、《咏煎盐者》
一历篷芦厂,载观盐灶民。
樵山已遥远,釜海亦艰辛。
火候知应熟,卤浆配欲匀。
可怜终岁苦。享利是他人。
这首诗我觉得很不简单,乾隆是高贵的皇帝,可是他却能着眼于煮盐人的生活,并且从他们的角度去看生活看问题。
盐场上搭起了一个简陋的棚子,煮盐的百姓们不仅需要去遥远的山里砍柴来生火,而且还要去大海里捞海水来煮盐。
在煮盐的时候,不仅要控制好火候,而且卤浆也要调配均匀。这些煮盐人辛辛苦苦工作了一整年,最后获利的却不是他们。
乾隆老爷子这首诗的觉悟实在是太高了,大有《卖炭翁》的境界。可惜他不知道的是,天下老百姓都很辛苦,获利最大的难道不是他自己么?
总结:乾隆的诗并不差,细细研究蛮有味道。其实乾隆的诗写得还是不错的,我们不应该被市面上流传的那些打油诗所蒙骗了。乾隆皇帝自幼饱读诗书,写出来的东西,虽然不能称之为佳作,却也可圈可点。
再加上他特有的经历和角度,我们完全可以凭借他那四万多首诗,去研究乾隆皇帝这一生,包括那个时代的故事。
参考资料:
《乐善堂全集》
《御制诗集》
都说乾隆的诗很差,谁能列举一些并分析差在哪里?是不是人云亦云?
在清朝历史上,略输文采的帝王当属康熙和乾隆,康熙约1150首诗词,乾隆是我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诗词多达4万余首。据说第二名是唐代诗人陆游,他一生诗词达9000多首。
乾隆皇帝在执政时间上不想超过他的爷爷康熙,在位60年后就辞去了皇帝,当上了太上皇,可在写诗方面就没那么谦逊了,从数量上远远把康熙爷,甩了整整半个地球那么远。
乾隆诗作数量在古今中外罕见。乾隆对自己的诗词自我评价时说:“五集篇成四万奇,自嫌点笔过多词”,乾隆在自嘲的背后当然也有他的自傲。
如此数量的诗词,虽然可与整个唐朝的诗词数量来比,但在质量上无法和诗歌绝代的唐诗来比。
全唐诗900卷,目录12卷,共计收诗48900余首,作者2200余人。
唐朝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黄金年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是中华名族最珍贵的文化瑰宝之一。唐诗形式多样,体例齐全,风格各异。
乾隆才思敏捷,文采斐然,只是作为中兴帝王,缺少对创业艰难,生活艰辛的感悟,缺少忧国忧民情怀,缺少百战黄沙穿金甲豪迈。无法写出有血有肉的名作。
乾隆身边时常有一些阿谀奉承的大臣,歌功颂德、曲意吹捧之下也难有佳作。
说到很差,那也不至于,必定乾隆多才多艺,文思泉涌,文风公正,是不可多得的文武兼修的皇帝。
都说乾隆的诗很差,谁能列举一些并分析差在哪里?是不是人云亦云?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好大喜功,生活奢侈糜烂,出了名的败家子,因为他的挥霍无度致使清朝国库亏空,清朝在乾隆晚期统治中走向衰败。
当然这些和题主的问题无关,就不再多言,咱们就重点聊一聊乾隆皇帝的诗。乾隆皇帝做诗那可是了不得,绝对是个“人才”。
我这么说不是因为乾隆皇帝的诗写得有多好,而是人家是咱们国家诗作品最多的冠军,一生做诗四万多首,比唐朝所有诗人总作品相加还要多,平均下来差不多要每天作诗将近两首,厉害不?
乾隆皇帝有事没事都要吟诗一首,自我感觉还良好,觉得自己是文武双治,简直是尧舜禹再世,但是后世对这位十全老人做的诗风评可不怎么好,一个字“烂”,两个字“很烂”,三个字“非常烂”,四个字“不忍直视”。
这样说乾隆皇帝做的诗冤枉了他吗?答案是否定的,不信请看:
①除夕
此日乾隆夕,明朝嘉庆年。
古今难得者,天地锡恩然。
父母敢言谢,心神增益虔。
近成老人说,云十幸能全。
这首《除夕》像不像咱们在感叹,2019年猪年过去了,今年就是2020年的鼠年了,好留恋,好怀念啊!
②清凉山
雪蹊历历度桥踪,白玉层梯认碧松。
春月景殊秋月景,下方钟和上方钟。
得教触目清裁别,间复翘心口韵重。
只有清凉无改度,迎人翠掩五云峰。
这首《清凉山》乍看之下还行,可是细品嘛,一言难尽啊!
乾隆皇帝写这么多诗,无非就是想证明自己是个有才华的皇帝,落个青史留名,可惜事与愿违。
都说乾隆的诗很差,谁能列举一些并分析差在哪里?是不是人云亦云?
乾隆皇帝如果活在当代,一定是一个朋友圈大神,每天在微博、朋友圈纪录着自己的点滴生活,并且附上一首诗。乾隆皇帝对诗词的兴趣,一方面来自于自己天才般的自负,另一方面来自于耳边人的阿谀奉承。据统计,乾隆皇帝一生共作诗四万多首,别人是孤篇盖过全唐以质量取胜,他却是数量超过全唐诗。
下面,咱就赏析几首乾隆万岁爷的诗。《咏城墙》
远看城墙齿锯锯,近看城墙锯锯齿。
若把城墙倒过来,上边不锯下面锯。
在《咏城墙》中,乾隆老爷子抒发了自己对城墙的情有独钟。远远的看去,那城墙的城垛就像锯子的齿一样,近处望去,那城墙还是像锯子的齿一样。那如果把城墙倒过来看,上面没有齿,下面却有齿。这首诗让无数文人为止“倾倒”,作者把城墙比作锯子,抒发了对城墙的喜爱。
看完乾隆皇帝做的诗,你是否认为自己也有诗人的天赋呢?《黄瓜》
菜盘佳品最燕京,二月尝新岂定评。
压架缀禽偏有致,田家风景绘真情。
乾隆皇帝的生活简直是异常别致,他在吃黄瓜的时候也能够诗兴大发,咏出一首惊天地泣鬼神的绝唱《黄瓜》。啊,菜盘子里的黄瓜真好吃啊,简直比宫廷御宴还要好吃。沉甸甸的黄瓜把菜架子压的老低,一群鸡鸭在菜架下吃着食物,这造型,挺别致啊!农村生活简直是太美妙了!
那有人说了,咱总不能揪着皇上的拙作不放,咱能不能欣赏一下人家的佳作,哎您别说,还真有写的好的!《飞雪》清·乾隆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这首《飞雪》是乾隆皇帝四万多首诗中,唯一选入小学课文的一首,然而点睛之笔却来自他人之手。一片雪花,两片雪花,三片四片……最后飞到芦花里都找不见了。这首诗是不是异常眼熟呢?对,这就是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的一个情节,乾隆皇帝看到雪花突然诗兴大发,一片啊,两片啊,三片四片啊!呃……不对我在说啥,不好意思忘词了!就在这个时候,人群中刘罗锅探出脑袋,最后来了一句“飞入芦花都不见”。一句点睛之笔,这首诗立即母鸡变凤凰。
其实,这个救场之人并非是刘墉,而且一个鲜为人知的才子,他就是沈德潜。沈德潜17岁就高中秀才,但是连续17次乡试都名落孙山,直到66岁才成功中举,可以说是乾隆朝的范进。这个人可以说是乾隆皇帝的枪手,每当皇帝上个厕所,吃个黄瓜诗兴大发,但却中途卡壳不知所云时,沈德潜就冒上来神补刀。
但是,乾隆皇帝为啥这么爱做诗,还做的这么烂呢?我认为,一方面乾隆皇帝好大喜功,又自负不凡,认为自己在汉文化方面十分有造诣。另一方面,由于乾隆皇帝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给了他很大的错觉,他自以为自己的诗已经炉火纯青,因此不断地形成正向激励,促使咱们得乾隆老爷子天天发朋友圈。
都说乾隆的诗很差,谁能列举一些并分析差在哪里?是不是人云亦云?
乾隆爷一生风流倜傥,十全武功,独步天下,且一生写下四万三千多首诗,这是个什么概念。要知道,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全唐诗》收录两千多位诗人,共四万八千多首诗。乾隆一人就写了四万多首,他一个人写的诗的数量,差点赶上《全唐诗》了。然而他的诗很渣,广发朋友圈,高产却一首也不流传!要不是个皇上,恐怕早喝西北风了!
下面请各位列官观赏乾隆爷大作二首: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十一片,落入梅花都不见。
远看城墙齿锯锯,近看城墙锯锯齿。
若把城墙倒过来,上边不锯下面锯。
卧槽,真他妈好诗呀,这不是和”远看石头小,近看石头大”异曲同工吗?好算术,人人会!
第二首,乾隆皇上还是比不上张宗昌的“大炮开兮轰他娘”啊!
乾隆完全不在乎营造意境,只顾把自己的各种感想写成五言或七言的句子,只能用大量虚字来组织句法、凑字凑韵。这样的诗自然无诗意可言。他发来发去的感想,无非是勤政爱民、谦虚自省、关心民生等固定套路,内容单调无聊,句法又烂俗拖沓,再加上一天几十首的批发产量和自我感觉良好的姿态,实在很难不遭人嫌弃。
烂,没用更烂!求爷放过诗词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