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历史上马镫是一项不亚于火药的发明?这为什么?
马镫到底有多重要呢?骑马没有马镫的时代,想要在马背上稳稳当当的,就只能靠俩大腿夹着马肚子。这可是个体力活,稍有不慎就会从马背上翻下来。
从马背上摔过的朋友都会知道,那是真的疼,骨折算你运气好,运气不好,遇到小暴脾气的马,那就更惨了,直接一脚给你踩没了。
有了马镫以后,骑在马上可就稳当多了。这就好比是开车加了安全带,骑车戴了安全帽,妥妥地保障了骑马人的安全。
而且有了马镫以后,骑兵的作战优势也就体现出来了。骑兵号称冷兵器时代的坦克,有了马镫以后,那就相当于坦克上又加了加农炮一样,杀伤力简直杠杠的。所以说马镫的发明不亚于火药,还真是真理。
马镫最早出现在我国秦汉时期,成熟于北魏时期。马镫是啥时候发明的?对不起,这个问题至今是没有准确答案的。因为马镫的演化也是有一个过程的,最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布马镫的相关记录。
在1977年,出土了一件非常重要的马俑,马俑的年代是在公元5世纪左右,在马俑的腹部,清晰地画着一对马镫。
这可不是布做的马镫了,而是铁马镫。由此可见北魏鲜卑人,早在公元400多年的时候,就已经使用了非常先进的铁马镫。
1965年,出土了一对木芯长直柄包铜皮的马镫,时间大概在公元300多年,由中国东北的鲜卑人所发明,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马镫。
北方游牧民族以骑马作战为主,所以他们发明马镫也是可以理解的。等到了公元400年以后,中国的南方也逐渐出现了马镫。由此可见,马镫是从北方传入南方的。
没有马镫的年代,选拔骑兵的要求非常高,可以说是百里挑一。因为要想长时间夹着马肚子,还要弯弓射箭、使用长矛大刀等兵刃,实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所以秦汉以前的骑兵作战,都是小规模的,一两千人组成的骑兵团,那就是相当震撼的战斗力了。可是到了秦汉以后,大规模骑兵作战的情况,屡见不鲜了。
汉朝霍去病北伐匈奴的时候,其实也是大规模的骑兵作战,但是那个时候所用的不是金属马镫,应该是布马镫。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马镫逐渐成熟了,选拔骑兵的条件也就降低了,那么骑兵自然就多了起来。
马镫从中国的游牧民族,传到了世界各地。马镫是谁发明的,目前已经无法考证了。不过马镫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发明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就目前出土文物的情况来看,最早的金属马镫就是北魏时期的马镫。
在日本出土了公元5世纪中叶的古墓,这里面就出现了木芯外包铁包片的扁圆形镫。北方游牧民族以朝鲜作为跳板,将马镫传入了日本,这是有可能的。
当时倭国和中国北方的高句丽之间,曾经频繁接触。所以说倭人利用这个机会,大量引进马镫,也是有可能的。
公元6世纪,柔然人被北魏给击败了,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向西迁徙,他们穿过了俄罗斯南部,一路朝着西方而去,到达了多瑙河一带定居。
公元560年,柔然人向拜占庭帝国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因为他们有马镫,所以他们的骑兵战斗力非常强悍,拜占庭帝国吃了大亏,不得不开始学习柔然人,对骑兵进行改造。
此后拜占庭国王提比略二世亲自训练骑兵,其中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所有骑兵必须要配上铁做的马镫。
这是西方对马镫最早的记录,可见西方国家的马镫,是从中国这边传过去的。他们得到马镫以后,骑兵的战斗力成倍数增长,因为骑兵和马融为了一体,行动更加方便了。
马镫是冷兵器时代的火药。火药的发明,使得冷兵器时代逐渐结束,热兵器时代终于到来。但是面对着钢铁洪流,马镫并没有彻底退出市场。
就算是到了民国时期,骑兵依旧是非常出色的作战部队。当然了,到了现代,骑兵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作用。不过马镫却没有因此而消失。
只要有关骑马的活动,那就必须要用到马镫。这玩意儿是真的好使,而且简单明了,是世界上少有的好用又简单的发明。
可是最初发明这玩意儿的人,显然不是为了简单的骑马,而是为了打仗。冷兵器时代,骑兵的强弱是一场战争胜负的关键。说它是冷兵器时代的火药,一点也不过分。
总结:明清以前,世界发明看中国。其实中国有非常多优秀的发明,明朝、清朝是两个相对封闭的王朝,对外敌的敏感程度比较高,所以这五百多年,使得中国的科技停滞不前。
其实在明清以前,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发明,都是来自中国。比如说指南针,中国的司南就是它的老祖宗。比如说火药,诺贝尔发明的炸药就是在它的基础上改进的。还有活字印刷术,那简直是现代印刷机的鼻祖。此外还有纸,也是中国人发明的。
所以说马镫是中国人发明的,这毫不奇怪。那个时候都是中国的科技传播到世界各地,启发教育列强,可是明清时代,这种优势逐渐消失了。
据说历史上马镫是一项不亚于火药的发明?这为什么?
我觉得这句话说的毫不过分,马镫与火药都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都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都对社会发展走向与历史进程产生了强力的指导作用,甚至说是引导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关键。
火药在唐末出现后,在逐渐成为庆祝节日的生活工具之外,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武器,这是人类的通病,什么东西都会用在军事上,世界范围内无师自通。在北宋曾公亮与丁度编写的《武经总要》之中,最早纪录了火炮的应用,南宋时期发展成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火药类的武器层出不穷,飞速发展,开始了冷热兵器的混用过渡时期,从而改变了几千年来的战争模式与力量格局。在战场战役甚至社会发展与城市建设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堡不再坚不可摧,菱堡的发展日新月异。而我国直到明代一直都是火器创造与装备的主流大国,直至清末才没落,陷入中华民族百年沉沦。但不可否认,火药知道现在都在国防工业生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若没有火药,我们还在举着大刀长矛,用人工挖矿,而大家也不会欣赏到绚丽的烟花了。
所以,火药的产生是社会进步巨大的动力,它点燃了通往未来的希望,而马镫就是我们通往希望之路的助力与加速剂。
自人类驯化马以来,马就作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交通与运输工具,甚至在政权产生以后成为了强有力的战争机器。在商周时期,骑兵还未成型,战车便是衡量军力的直接标准,万乘之躯便是天子的专属名词。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真正使骑兵登上了中原战场,并极大提升了赵国实力,仅次于秦国。而那时的骑兵主要作用就是侦察与静止骑射,甚至有时就是用来运输步兵,而且那时都是轻骑兵,基本少带或不带武器,甚至为了灵活轻便连甲胄都不穿,就是因为没有马镫,才使得骑马是种高端技术,双手抓住马鬃,双腿夹紧马腹,谈什么战斗力。在马镫发明之前,骑兵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弱项,也是辅助兵种,秦灭六国,也以重装步兵与战车强弩为主。汉初,刘邦不敌匈奴四十万控弦之士,被迫和亲,是强盛的大汉王朝少有的污点。很主要的一点,骑兵的培养是相当漫长的,极度苛刻的,没有马镫的加持,也只有从小生活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才能有这么多合格的骑士,而且他们的骑兵也不讲什么战法阵势,便是冲锋冲锋再冲锋,全凭一个快字,而对阵中原王朝确是胜多败少。当然,李陵那种五千步兵破十万骑兵的战绩确实古今少有的奇迹。
直到三国两晋时期,马镫才真正出现,在西晋时期,出现了最早的一种三角马镫,称为单镫,却是种仅供上马的工具,只有一个,上马后便不再使用,之后才发展出骑马用双马镫,在鲜卑三燕政权开始大量装备马镫,从此,骑兵真正意义上成为了战争之王。
马镫的出现,使重装骑兵集团化冲锋成为了一种骑兵最具战力的模式,改变了战争模式,使排兵布阵与各种兵法起到了革命性的发展,而骑兵便成了战场的噩梦,人形坦克,无可匹敌。轻骑兵也以快速机动成为冲锋陷阵的致胜法宝。
马镫使骑兵彻底解放了双手,冲击战术成型,才成为了压倒步兵的陆战主力,这种革命性的战斗方式一直到近代都是战争的主流战法,古今中外也因此诞生了许多让人闻风丧胆的精锐骑兵。
《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麾下玄甲铁骑,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而西夏的铁鹞子与金国的铁浮屠,是宋朝让人胆寒的王牌重骑,在战场上碾压对手,毫不留情。而国外也有哥萨克和波兰翼骑兵这两只精锐。而最著名的,当属席卷大半个世界的蒙古铁骑,几乎改变了世界格局,却也极大推动了民族与社会的融合与发展,直到现在余威犹在。直到近代,骑兵还活跃在历史舞台,波兰骑兵在德国钢铁洪流中完成最后绝唱,而日本骑兵却在中华大地肆意猖狂!直到被战车代替,但马镫与骑兵的作用从未消失,在某些机械无法取代的领域仍发挥重要作用。
所以说,马镫与火药一样,历经历史洗礼仍在极速进步的社会发展中不被抛弃,占有一席之地,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参与者,推动者,足以证明他们的功绩,足以说明他们是人类历史的瑰宝。
据说历史上马镫是一项不亚于火药的发明?这为什么?
据考古学家历史学家考证中国马镫的出现最早是晋朝,三国时期都没有。没有马镫武将两只脚是悬空必须一只手抓缰绳,因为两只脚没有着力点,只能一手抓缰绳,一只手握兵器,兵器大概是环手刀之类的。所以没有马镫的时代不可能有双手直握的长兵器。所以小说三国演义写的,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啊,吕布的方天画戟啊,张飞的丈八蛇矛啊。恐怕都是小说的虚构,当时不可能有双手直握长兵器。按照小说写的,关羽大刀80多斤,好么,这么重大刀在马上耍,没马镫。摔也摔死你。
据说历史上马镫是一项不亚于火药的发明?这为什么?
试试骑光背马就知道了[大笑]
据说历史上马镫是一项不亚于火药的发明?这为什么?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就相当于今天的主战坦克。面对来去如风的骑兵,步兵可以说是毫无还手之力。
马蹬发明之前,为了在马上维持平衡只能使用单手武器,所以三国中关羽使用青龙偃月刀其实很扯。
马蹬发明之后人可以通过马蹬在马上维持平衡,解放了双手,可以使用双手长兵器和弓箭,当然最重要的是弓箭。成吉思汗能够以二十万蒙古铁骑征服整个欧亚大陆靠的就是这个。
据说历史上马镫是一项不亚于火药的发明?这为什么?
农耕民族可以在马背上与游牧民族正面较量而不落下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