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让大虎去杀小明王?

小明王也就是张无忌的原型,他是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韩山童是最早起义反对元朝的起义军领袖之一,所以他的儿子韩林儿被当时的起义军推举为盟主。

小明王有点像楚汉之争前的楚怀王义帝熊心,只是个花架子而已,没有真正的实权。朱元璋也是起义军之一,在名义上也要依附于小明王,后来大明朝的明,也是出自于此。

可是等到朱元璋彻底击败对手陈友谅以后,这个小明王的作用就逐渐变小了。不光作用消失了,反倒是成为了朱元璋走上皇位的障碍。

为此朱元璋命令廖永忠去接小明王来应天,可是小明王的船在到达瓜洲之前就翻了,小明王韩林儿也因此溺水而亡。电视里的大虎原型,便是廖永忠。

战败陈友谅之前,朱元璋不敢动韩林儿。

韩林儿是白莲教领袖韩山童的儿子,被刘福通迎立为帝,建立了韩宋政权。为什么国号是宋呢?因为义军们宣称韩山童是宋徽宗的子孙后代,所以活该他们家的子孙领导华夏。

那么朱元璋跟他是什么关系呢?严格意义上来说,朱元璋是韩林儿的臣子,他是韩宋政权江南行省的丞相,是要听从韩林儿调遣的。

初,太祖驻和阳,郭子兴卒,林儿牒子兴子天叙为都元帅,张天祐为右副元帅,太祖为左副元帅。时太祖以孤军保一城,而林儿称宋后,四方响应,遂用其年号以令军中。林儿殁,始以明年为吴元年。其年,遣大将军定中原,顺帝北走,距林儿亡仅岁余。林儿僭号凡十二年。---《明史》

当韩林儿在安丰被张士诚围攻的时候,刘福通向朱元璋发出了勤王令,不少人劝朱元璋不要救援。可朱元璋毫不犹豫地前往安丰,将韩林儿救了出来,安置在了滁州。

可以说朱元璋这个时候对韩林儿还是非常厚道的,那么为什么朱元璋要这么做呢?其实理由很简单,因为韩林儿对朱元璋还有用。

  1. 韩林儿是红巾军的皇帝,至少是名义上的领袖。当时就连陈友谅都是红巾军将领出身,可见韩林儿在起义军中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
  2. 后来陈友谅称霸西南,朱元璋称霸东南,这两位红巾军的将领,自然是要争夺天下的。只要朱元璋手里拿捏着韩林儿,那就相当于挟天子以令诸侯了。
  3. 陈友谅怎么说都是红巾军起家的,如果他不尊奉韩林儿的圣旨,那么他就是背信弃义的小人,而朱元璋始终供奉着韩林儿,那他自然能够赢得大家的赞赏。
  4. 再说了韩山童的那些旧部,也会跟着韩林儿一起投靠朱元璋。这帮人对韩林儿还是有点忠心的,伺候好了韩林儿,那也等于招揽了一大帮忠臣义士。

所以朱元璋在击败陈友谅之前,实力上还达不到为所欲为的时候,自然是需要依靠韩林儿的声威,帮助自己击败陈友谅的。

陈友谅死后,韩林儿的作用也就彻底消失了。

鄱阳湖之战,是朱元璋万万没想到的结果。陈友谅先被朱文正在洪都挡住了85天之久,此后更是在鄱阳湖大战中被射死了。

陈友谅的死,对朱元璋来说,是天大的好事。为此朱元璋消灭了最大的对手,剩下的张士诚那就不足为惧了。

明年,张士诚将吕珍围安丰,林儿告急于太祖。太祖曰:“安丰破则士诚益强。”遂亲帅师往救,而珍已入城杀福通。太祖击走珍,以林儿归,居之滁州。明年,太祖为吴王。又二年,林儿卒。或曰太祖命廖永忠迎林儿归应天,至瓜步,覆舟沉于江云。---《明史》

这个时候朱元璋的地盘太大了,几乎占据了整个南方片区。他想要做皇帝,那也只是一句话的事儿了。

可是做皇帝之前,这面前还有一个障碍,那就是现任的皇帝小明王韩林儿。韩林儿是名义上的皇帝,也是红巾军的领袖,有他在,朱元璋这个皇帝名不正言不顺。

实力强大以后的朱元璋,胆子也够肥了,自然是想到除了小明王韩林儿。于是他让自己的部下廖永忠,前往滁州去接韩林儿。

他们的船走到半道上就翻了,韩林儿也因此葬身于水中。而廖永忠只是受到了朱元璋的惩罚,并没有为韩林儿殉葬。

说到这里,其实我们一眼就能看得出来,韩林儿的确是朱元璋给害死的。韩林儿不死,那朱元璋就没法子登基做皇帝。

这个时候的朱元璋,已经相继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人。留着韩林儿又有什么用呢?当然了廖永忠在朱元璋建国以后,也没什么好下场,是被赐死的。

韩林儿和义帝熊心有着完美的相似。

韩林儿是韩山童的儿子,韩山童死后,韩林儿和母亲一同逃难,最终被刘福通找到,这才继承了皇位,成为了刘福通手里的傀儡。

其实楚汉之争前,义帝熊心也是一样,他是楚怀王的后代,项伯叔侄希望恢复楚国,所以就找来了放牛娃熊心继承王位,成为了项伯项羽叔侄手里的傀儡。

此后争霸天下的时候,跟他们俩也没什么关系。朱元璋和陈友谅都来自于红巾军,他们互相争夺天下,韩林儿却在一旁看热闹。

项羽和刘邦也都出自于楚怀王义帝的门下,可是后来项羽和刘邦纷争天下,熊心也只有引颈待戮的份。

两个人结局也极其相似,项羽灭了秦国以后,顺道也就把熊心给弄死了。而朱元璋在灭了陈友谅以后,把韩林儿给弄死了。由此可见,历史何其相似,做傀儡没什么好下场。

参考资料:《明史》

朱元璋为什么让大虎去杀小明王?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

因为实力强大的朱元璋再也不甘心居于小明王之下,他要自己当皇帝,他让廖永忠去接小明王到南京,廖永忠自然明白朱元璋的想法,过江的时候就把小明王扔到江里淹死了。那么朱元璋和小明王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农民起义军风起云涌,势力比较大的一共有三支,分别是:

东线红巾军:白莲教主韩山童领导的,白莲教和弥勒教、明教混为一谈;

西线红巾军:弥勒教彭莹玉领导,推举徐寿辉做皇帝,后来被陈友谅篡夺;

第三支是张士诚在江浙一带领导的起义。

红巾军大起义爆发后,朱元璋参加了占据濠州的郭子兴的起义军,郭子兴属于东线红巾军,他们都认白莲教韩家为首领。

韩家几代人都是白莲教教主,传到韩山童时正好由于天灾人祸,民不聊生,他便想要组织白莲教众发动起义,可悲的是他刚定好起义的一切事项,被提前发觉的官府围剿身亡,教众们便拥戴他年幼的儿子韩林儿为新的白莲教教主,发动起义,立国号为宋,韩林儿就是小明王。

稍微提一下,白莲教、明教、弥勒教三者关系,他们的教义大同小异,鼓励人们在“明王”或者“弥勒佛”的带领下反抗现有的压迫,追寻美好的明天,三者相通,相互融合,所以韩林儿既是白莲教教主,也是明教的明王。

东线红巾军声势浩大,聚集了数十万人,攻城拔寨,几乎占据了整个黄淮,甚至一度打到辽东,从辽东迂回包围元大都,他们喊出两句口号,“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后来遭遇元朝名将察罕帖木儿和他外甥扩廓帖木儿(王保保)的狙击,红巾军一路败退,势头大挫。

反观朱元璋这边,被郭子兴招为女婿后,地位不断提高。因为有韩林儿的红巾军在北方抵抗蒙古人正面进攻,西面又有彭莹玉的红巾军抵抗压力,东面则是张士诚的起义军,所以郭子兴的红巾军基本上没有遇到正规政府军的围剿,面对的都是元军困守的孤城。

于是朱元璋向郭子兴申请,离开濠州开发新的根据地,壮大事业。在徐达、周德兴、汤和等儿时玩伴的支持下,先取定远,再下滁州,又有李善长、冯国用、冯国胜(冯胜)、廖永忠、常遇春等人的投靠,朱元璋建立了自己军队,拥有了争霸天下的班底。

郭子兴去世后,小明王传来圣旨,任命其子郭天叙为都元帅,统领郭子兴帐下的红巾军,任命朱元璋为右副元帅,虽然郭天叙为首,但是这个毛头小子没啥威望,军中主力战将又都是朱元璋心腹,所以这支红巾军基本上朱元璋说了算。

朱元璋准备过江攻打南京,郭天叙为了挣得威望,主动要求带兵出征,结果阵亡,这支军队就完全落入朱元璋手中,等朱元璋攻下南京后,军队已经发展到十万余人,兵强马壮,小明王也派人传来圣旨,任命朱元璋为江南行省平章。后来小明王在安丰被张士诚围攻,朱元璋亲自率军救出小明王,安置于滁州,小明王已经在朱元璋掌控之中了,次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

鄱阳湖决战,朱元璋战胜强敌陈友谅后,又挥师东进,围攻张士诚,团团围住张士诚都城平江(苏州),眼看南方大局已定,朱元璋便想着更进一步,但是他名义上还是韩林儿的属臣,如果称帝会被天下人念叨,犹豫不决时刘伯温对他说“彼牧竖耳,奉之何为!”

于是朱元璋派廖永忠到滁州接韩林儿到南京,对外宣称要让韩林儿建都南京,奉其为皇帝,廖永忠也是也是心思玲珑之人,接上韩林儿,从瓜州(镇江)附近过江,直接就把韩林儿淹死了,对外宣称是船翻了。

朱元璋象征性地责怪了廖永忠,后来分封时还以此为借口,说廖永忠窥伺上意,本来要封他公爵的,这次只封为侯爵。小明王死后朱元璋便废黜了其龙凤年号,改为吴元年,2年后在南京登基称帝,建立大明。

朱元璋为什么让大虎去杀小明王?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农民军相继起义。其中实力最强劲,名声最响亮者,当属红军巾的领袖韩山童。

而后来的小明王韩林儿,正是韩山童的子嗣。喊出“弥勒降生,明王出世”口号的韩山童,对外打出的旗号却是反元复宋。

当时的朱元璋不过是韩山童麾下,一名微不足道的手下。韩山童兵败身死以后,他的儿子韩林儿被红巾军众将拥立为帝。自称小明王的韩林儿,为了安抚父亲旧部,便封郭天叙{朱元璋名义上的小舅子},朱元璋等三人为红巾军的正副元帅。这时朱元璋效忠的对象,依然是韩林儿。

公元1363年,韩林儿被张士诚麾下将领围困于安丰。不听刘伯温从旁劝谏的朱元璋,竟然亲率大军救出了韩林儿。随后的韩林儿被朱元璋,安置在了滁州。

因营救旧主,朱元璋赢得了美名,被各地红巾军将领拥戴。与此同时朱元璋还派人,在滁州境内为韩林儿修建奢华的宫殿。

朱元璋此举正是想利用韩林儿小明王的号召力,拉拢各地红巾军将领,增强自己的实力。

在徐达等人的帮助下,朱元璋的实力变得越来越强。朱元璋占领南京后,随即建国大明。

这时已经自封吴王的朱元璋,虽然名义上依然奉韩林儿为主,但他已经有了不臣之心。

公元1366年五月,朱元璋派人前往滁州,准备将韩林儿接到自己身边{南京},共享富贵。影视剧中讲述,朱元璋派去滁州,借韩林儿的人名叫大虎。而在正史中,朱元璋派去接韩林儿的人,却是未来的德庆侯廖永忠。

不想廖永忠护送韩林儿返回南京途中,乘坐御船的韩林儿,竟然意外坠江{瓜洲}而亡。韩林儿是不是朱元璋授意廖勇忠诛杀的呢?

韩林儿意外坠江而死,实在有太多可疑之处。

首先,皇帝{韩林儿}出行是必须要选择吉日的。当天晴空万里,为何韩林儿乘坐的御船会无缘无故沉没呢?

其次,迎接韩林儿前往南京的队伍必然声势浩大,整支船队中为何只有韩林儿乘坐的船只沉江了呢?而且随韩林儿乘船的嫔妃、宫女、太监,竟然都随他葬身江中,无一人生还。这么多人中竟然没有一个人会游泳?

眼见皇帝乘坐的船只沉江,廖永忠应该是什么反应?应该会在第一时间,极力营救坠江者。换言之宫女,太监中有一个会游泳的,就会被极力营救的廖勇忠救上来。

再者韩丽儿乘坐的御船都沉没了,为何廖永忠乘坐的小船却没有沉没{皇帝乘坐的船,规格应该大于臣子}?

众多宫女太监,无一人生还,说明了一个问题,廖永忠是在刻意杀人灭口。他杀人灭口的对象就是目睹韩林儿惨死经过的,一众妃嫔、太监、宫女。

既然排除了韩林儿意外坠江而亡的可能性,那又是谁想除掉韩林儿呢?很显然不敢擅作主张,除掉韩林儿的廖永忠,应该是得到了朱元璋的命令。

朱元璋建国称王,已经暴露了他的野心。此时羽翼已丰的朱元璋,已经不再需要利用韩林儿去拉拢其他红巾军将领。朱元璋又怎会允许,南京城内二王并存呢?

韩林儿死后,朱元璋并未因此治罪廖永忠,反而是对他越发信任,并委以重任。这说明让韩林儿意外坠江而死的廖永忠,正是得到了朱元璋的授意。

还有一件事情的发生,也能证明韩林儿之死和朱元璋有关。

公元1375年,廖永忠因犯下僭越{使用刻有龙凤纹饰的器皿}之罪,被朱元璋降旨赐死。此时朱元璋已经开始大肆屠戮功臣武将,廖永忠为何在此时,让朱元璋抓到自己的把柄呢?

有两种可能:

一、廖永忠掌握着朱元璋不为人知的秘密{将韩林儿沉江},骄狂的他觉得朱元璋不敢杀他。

二、廖永忠犯下僭越之罪,根本就是朱元璋的刻意构陷。朱元璋的目的就是杀人灭口{朱元璋曾授意廖永忠,沉江韩林儿}。

不管是哪一种可能,都说明韩林儿之死的幕后主谋就是朱元璋。

朱元璋连岳父郭子兴的子嗣{郭天爵}都敢诛杀,更何况是已经对朱元璋失去利用价值的韩林儿呢?由此可见当年朱元璋亲率大军,前去营救韩林儿,可谓是深谋远虑。

朱元璋为什么让大虎去杀小明王?

这是电视剧里,导演安排的情节。

虽然电视剧更有艺术性,更容易让人领略到历史的残酷、和人性的险恶,但是,假的就是假的。

太艳丽的东西,虽然抢眼。

却总是比不得真实的东西实在。

真实的历史情况,是怎样的呢?

元朝末年,韩林儿的父亲韩山童传言说:"天下正当大乱之时,弥勒佛将降临于世。"

黄河以南、江、淮之间的很多百姓,都相信他的话。

颍州人刘福通,与其同伙杜遵道、罗文素、盛文郁等,也宣扬"韩山童是宋徽宗的八世孙,应当掌管中原"。

于是杀白马黑牛,对天地发誓,图谋起兵,并决定以红巾为号。

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事情泄露,刘福通等人急速进入颍州,起兵造反。

而韩山童却被元朝官吏拘捕处死。

韩林儿与其母杨氏,则逃至武安山中。

至正十五年(1355年)二月,刘福通到处寻找韩林儿,最后在砀山夹河找到了他,并将他迎至亳州。

韩林儿于是在亳州登基称帝,又号小明王,建国号为宋,年号龙凤。

韩林儿本自盗贼起家,胸无大志,又听命于刘福通,徒有虚名。

龙凤九年(1363年,元至正二十三年)春,张士诚手下将领吕珍,包围韩林儿和刘福通的临时居地安丰。

刘福通遣人求救于名义上是韩宋政权江南行省丞相的朱元璋。

当初,朱元璋驻扎和阳时,郭子兴去世,韩林儿任命郭子兴之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张天..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

当时,朱元璋孤军守城,而韩林儿因自称宋朝之后,四方起而响应,于是,朱元璋便用其年号,以号令军中。

此时,刘伯温劝谏朱元璋曰:"不宜轻出,假使救出来,当发付何处?"

朱元璋却认为:"如果安丰被攻破,张士诚的势力就会更加强大。"

于是,朱元璋亲自率军前往支援。

吕珍得到庐州左君弼支持,极力拒守,被元璋军击败,吕珍与左君弼逃遁。

于是,朱元璋救出韩林儿与刘福通。

朱元璋拟将韩林儿安置于应天府。

诸将亦议:于中书省设御座,奉韩林儿。

刘伯温却说:"彼牧竖耳,奉之何为!"

刘伯温密陈"天命"所在,朱元璋领悟,于是,将韩林儿安置于滁州,营建宫殿,让他居住,更换其左右宦官侍从,待遇甚厚。

是年三月三十四日,韩林儿内降制书,追赠朱元璋三代:曾祖父朱九四为资德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右丞、上护军、司空、吴国公,曾祖母侯氏吴国夫人;祖父朱初一为光禄大夫、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上柱国、司徒、吴国公,祖母王氏吴国夫人;父亲朱五四为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中书右丞相、太尉、吴国公,母亲陈氏吴国夫人。

第二年,朱元璋自称吴王,仍奉龙凤正朔。

龙凤十二年(1366年,元至正二十六年)十二月,韩林儿死去。

有人说,是朱元璋命廖永忠迎韩林儿回应天,船到瓜步时,韩林儿因船翻沉入江中而死。

另说,为朱元璋谋杀。

韩林儿死后第二年,朱元璋才将这一年,定为吴元年。

历史,有其必然性。

而每一个具体的人,又有其具体性。

朱元璋,并没有象电视剧的导演所设计的那样,似神似妖。

他也是一个普通人。

他之所以算计韩林儿,还是受刘伯温的指点。

这就是真实的历史,真实的人。

至于大虎廖永忠呢?

朱元璋派廖永忠前去迎接韩林儿回应天,至瓜步时,船翻而韩林儿死。

朱元璋因此归罪廖永忠。

到大封功臣时,朱元璋对诸将说:"廖永忠在鄱阳湖作战时,忘我抗敌,可谓奇男子。但是,他却派与他要好的儒生,窥探朕意。所以,封爵时,只封侯,而不封为公。"

当杨宪为丞相时,廖永忠与杨宪关系密切。

杨宪被杀,廖永忠因功,而幸免受到牵连。

但是,洪武八年(1375年)三月,廖永忠因僭用龙凤等违法之事,被赐死,终年五十三岁。

南明弘光帝时,追封庆国公。

历史,并不是电视剧。

朱元璋为什么让大虎去杀小明王?

大家好,我是在雨中绽放,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小明王。小明王叫韩林儿,是韩山童的儿子,元末天下大乱,各路起义军揭竿而起,韩山童领导的红巾军势力最大,名声最响,他喊出“弥勒将生,明王出世”的口号,打着“反元复宋”的旗号,成了反元势力的中坚力量,朱元璋是他的手下,后来韩山童不幸兵败被杀。韩林儿被拥立为帝,称小明王,小明王登基后,封郭天叙(郭子兴之子)为都元帅。封张天佑为右副元帅,封朱元璋为左副元帅,这时小明王与朱元璋是名副其实的君臣关系。

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朱元璋不顾刘伯温的劝阻,亲率大军,把小明王从张士诚的手下吕珍包围的安丰救出,安排在滁州,并为他修建了豪华的宫寝,形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势。

随着朱元璋的势力越来越大,攻占南京后,朱元璋要成立大明朝了,这时候还有个老上司存在,的确是一件棘手的事情,想当初刘伯温不让朱元璋去救小明王,可能就看到了这一步。这种局面是明摆着的,小明王成了朱元璋名正言顺的做皇帝最大的障碍了。然后就是想一个最恰当的理由了,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至少明朝成立后,朱元璋及他的手下肯定会把这个事情说得很圆滑的。

朱元璋为什么让大虎去杀小明王,这是电视剧里的情节,朱元璋是让大虎去把小明王接来享福的,然后胡惟庸揣摩圣意,让大虎陪着小明王一起去死的,为朱元璋登基扫除了这个障碍。

朱元璋为什么让大虎去杀小明王?

电视剧《朱元璋》把韩林儿之死刻画得入木三分。

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一代枭雄朱元璋终于消灭了陈友谅、张仕诚等南方其他割据势力,只待一声令下,便可以打过长江扫荡残元,建立统一天下的不世奇功!

胜利的果实已然成熟,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摘到。

然而,此时却有一个难题摆到了朱元璋面前——天无二日,国无二主!

朱元璋过去一直奉小明王为主上,利用韩林儿掩饰自己的野心。

朱元璋能够战胜陈友谅这样的强敌,就是因为采取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包括在表面上奉小明王为主上)的正确策略,方得以从容发展势力以及壮大实力。

但是,消灭了南方其他割据势力之后形势便陡然一变,小明王反而成了一只烫手的山竽。

朱元璋当然不会把自己的奋斗成果拱手送给他人,因为他和他的部下们需要享受胜利果实。

朱元璋也不能真的把小明王接到应天(南京)来,因为请神容易送神难,一旦君臣之份已定,再想对付小明王可就难了。

朱元璋也不能对小明王置之不理,因为大家都知道他朱元璋一直把小明王奉为主上。

现在既已胜利在望,朱元璋自然应该把韩林儿接到应天去。否则,既无法应付舆论,又容易被人戳破其利用小明王韬光养晦的纸面具。

于是,在左右为难之下,朱元璋便索性使出了杀手锏——首先大张旗鼓地派人迎接小明王,然后再制造一起水上交通事故——故意把船弄翻把韩林儿沉入江底!

如此一来,小明王之死就成了一起意外事故,而不是朱元璋派人有意谋杀。

就算有人对此存有疑惑,却也会因为找不到证据而只得不了了之。

总之:由于称帝开国在即,形势迫使朱元璋必须搬掉小明王这块压在脑袋上的石头,否则极易陷入被动局面。这就是朱元璋派人暗算小明王的原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