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年间的岳钟琪是岳飞的后人,当时岳钟琪敢承认吗?
导语:
那玩意儿哪里敢承认呢?但是不管你承不承认,查一查你的祖上,这是朝廷用人的手段之一。岳钟琪是岳飞的第二十一世孙,是岳飞的第三个儿子岳霖的后人。
雍正百分之百知道岳钟琪的身份,但是他还是敢用岳钟琪,这就是雍正的特别之处了。毕竟岳飞和女真族的祖先们,那可是水火不容的关系。
清朝入主中原以后,甚至把岳飞从武圣人的位置上给拉了下来,将关二爷给扶正了。由此可见,岳钟琪在清朝的身份,的确有点小尴尬。但是这不妨碍岳钟琪精忠报国的品质。
一、岳钟琪家里三代,都是清朝著名的爱国将领。岳钟琪是岳飞的二十一世孙,这一点是有族谱可以查证的,应该问题不大。因为他们家是名门,所以在传宗接代的问题上要求十分严格。
- 岳钟琪的远祖是岳飞,岳飞的儿子岳霖生下了岳珂,岳珂就是岳钟琪这一支的祖先。同时岳珂也是帮助岳飞平反最重要的一个人,岳飞的很多事迹,都是岳珂搜集流传后世的。
- 岳钟琪的祖父岳镇邦,跟他的爷爷和父亲一样,都是武将出身。在三藩之乱的时候,康熙皇帝启用了岳镇邦,岳镇邦给康熙打了好几个胜仗,为平定三藩立下了功劳,所以被康熙提拔为山西大同总兵官。
- 岳钟琪的父亲岳升龙,那就更加出色了。三藩之乱的时候,岳升龙就已经展现出他的军事能力,跟随西宁总兵王进宝,夺取了兰州。随后又攻克临洮,平定关陇地区。
- 此后岳升龙在康熙朝如鱼得水,噶尔丹叛乱的时候,康熙御驾亲征,岳升龙也在部队之中,因为他在战场上的优秀表现,岳升龙被康熙封为四川提督。
所以说在这种武将家族的熏陶之下,岳钟琪也弃文从武,成为了一名武将。他起家地方在四川,也是在这里,他结识了后来的年羹尧。
如果清朝的皇帝,介意岳钟琪是岳飞的后人,那么从岳镇邦时期,他们就不可能启用岳家军的人。人家老岳家三代人都在为清朝卖力打江山,清朝又怎么可能因为岳飞的缘故,就对岳钟琪弃之不用呢?
岳锺琪,字东美,四川成都人。父升龙,初入伍,授永泰营千总。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反,永泰营游击许忠臣受三桂劄。升龙使诣提督张勇告变,密结兵民,执忠臣杀之。十四年,从西宁总兵王进宝克兰州,先登被创,迁庄浪守备;从克临洮,平关陇,加都督佥事衔。累擢天津总兵。---《清史稿》
所以说岳钟琪虽然不会刻意提起自己的祖先,但是他是岳飞后人这件事,应该是家喻户晓的,毕竟谁也不会特别在乎。
二、岳钟琪给雍正立下大功,也是平定西北的重要角色。早年岳钟琪在四川加入行伍,此后岳钟琪参与了康熙朝平定西藏叛乱的战争,立下了不小的功勋。
在十四阿哥胤禵带兵出征西北的时候,岳钟琪也参与其中,带兵击溃了三千叛军,招降了各路土司和寺庙主持。
锺琪督三省天下劲兵处,疑忌众。成都讹言锺琪将反,锺琪疏闻,上谕曰:“数年以来,谗锺琪者不止谤书一箧,甚且谓锺琪为岳飞裔,欲报宋、金之仇。锺琪懋著勋劳,朕故任以要地,付之重兵。川、陕军民,受圣祖六十馀年厚泽,尊君亲上,众共闻知。今此造言之人,不但谤大臣,并诬川、陕军民以大逆。命巡抚黄炳、提督黄廷桂严鞫。”寻奏湖广人卢宗寄居四川,因私事造蜚语,无主使者,论斩。---《清史稿》
到了雍正朝,岳钟琪的表现就更加优秀了。当时罗卜藏丹津叛乱,雍正将年羹尧任命为抚远大将军,而岳钟琪则为他的副将。
在他们俩的努力之下,迅速平定了罗卜藏丹津的叛乱,稳定住了青海地区的局面。岳钟琪在其中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
年羹尧被贬谪以后,岳钟琪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他成功地接受了西北地区的军务,被任命为川陕总督,雍正封他为三等公爵,手握川陕甘三地的所有兵权。
这种角色,完全是可以颠覆大清王朝的。如果雍正在意岳飞的问题,就不会把清朝如此重要的角色,交给岳钟琪了。
三、曾静曾经鼓动时任川陕总督的岳钟琪谋反。曾静是雍正朝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文人,他别的事情不做,专门在民间诋毁雍正皇帝。恰好他也是一位教书先生,所以有一定的影响力。
曾静各种污蔑雍正,认为他的皇位是篡夺得来的,但凡你能想到的所有雍正的传言,曾静都有参与的可能。
这么一个人当然被雍正给抓了,曾静对自己的罪行也十分坦然,他表明自己就是个反清复明的人,而且还一口气捅出了一大帮清朝官员。
这下子炸开锅了,其中比较特别的,那就是岳钟琪。因为曾静认为岳钟琪是岳飞的后人,自然是有义务反清复明的,也不知道他哪来的这种逻辑。
所以曾静就鼓励岳钟琪造反,希望他能够带领手里的人马,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虽然曾静案是岳钟琪主动举报给雍正的,这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但是雍正对此也不得不有所忌惮。
此后岳钟琪果然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遭到了雍正的贬谪。其实这就是雍正在心理上有点过不去。岳钟琪毕竟是岳飞的后人。
总结:一朝天子一朝臣。岳飞和岳钟琪,虽然是一脉相承。可是这期间却跨越了宋朝、元朝、明朝,一直到清朝四个朝代。经历了五六百年的时间差。
要求五六百年以后的子孙,按照祖先的志向去办事,这未免也有点太过分了。开放包容的大环境下,我们不应该局限在这种狭小的思维当中。
参考资料:《清史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