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皇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上官婉儿、武惠妃、张良娣是不是都想效仿武则天?

导语:

唐朝出了个武则天以后,唐朝女人们的地位一下子就被提高了。尤其是武则天身边的那些女人,每一个都把武则天当成偶像。

甚至有人希望能成为第二个武则天,这样的人还真不少,而且都聚集在武则天身边。或许是跟武则天相处久了,觉得她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自己的野心也就膨胀了。

一、唐中宗的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都想做皇帝。

武则天有四个儿子,前面俩儿子都早逝了,三儿子李显和四儿子李旦都先后做过皇帝,后来一个被武则天给赶下了台,一个主动退位让贤给武则天做皇帝。

李显被赶下台以后,被封为庐陵王,备受武则天的压迫,多次想要自杀,一直都是他媳妇儿韦皇后陪在他身边。

帝复位,光艳动天下,侯王柄臣多出其门。尝作诏,箝其前,请帝署可,帝笑从之。又请为皇太女,左仆射魏元忠谏不可,主曰:“元忠,山东木强,乌足论国事?阿武子尚为天子,天子女有不可乎?”与太平等七公主皆开府,而主府官属尤滥,皆出屠贩,纳訾售官,降墨敕斜封授之,故号“斜封官”。---《新唐书》

李显对自己的媳妇儿非常感激,所以他曾经承诺,如果将来他重新做了皇帝,那么韦皇后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那么好了,神龙政变以后,李显再次被张柬之等人扶上皇位,从此以后李显对韦皇后那就是言听计从了。韦皇后在后宫和武三思私会,李显也是不管不顾。

  1. 可是李显的女儿安乐公主,却并不满意自己的地位,她认为自己的奶奶武则天是个英雄,她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武则天那样的女人。
  2. 所以安乐公主一直希望唐中宗李显能够把她立为皇太女,也就是未来接班人的意思。她是老李家的女儿,自认为反对的声音自然要比武则天时期小得多,可是李显不完全是个糊涂蛋,他多次拒绝了自己的女儿。
  3. 结果安乐公主和韦皇后心里就不高兴了,此时韦皇后称帝的热情也被点燃了,她想着成为武则天,将来把皇位传给女儿安乐公主。

于是母女两个人就商量了一番,狠心把唐中宗李显给毒死了。这件事可就玩大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果断发动起义,把这母女俩都给宰掉了。

二、太平公主有称帝的想法,上官婉儿只想要自保。

作为武则天最宠爱的小女儿,太平公主对权力的热爱,其实早就被培养起来了。早年她嫁给薛绍的时候,小日子过得很幸福。

可惜薛绍被武则天给宰掉了,太平公主的人生彻底陷入了绝望。此后虽然又改嫁了可是太平公主的性格大变,开始不断和其他男宠有接触。

  1. 唐中宗被毒死以后,太平公主伙同李隆基,打算把唐睿宗李旦重新扶上皇位。于是他们俩发动了政变,推翻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掌控的政权。
  2. 此后太平公主因为功劳很大,长期得到了唐睿宗的庇佑。唐睿宗时期,太平公主大权独揽,7个宰相有5个都是她提拔上来的。
  3. 甚至到了唐玄宗登基以后,太平公主依旧不肯放权,甚至打算推翻唐玄宗,自己来做这个皇帝,毕竟她老妈就是皇帝,而她也是老李家的孩子。

可惜他遇到的对手是唐玄宗,一个手段和城府都比她高明的人,最终太平公主被杀,她的势力也顷刻间被瓦解。

上官婉儿,是上官仪的孙女,本来就是罪臣之后,在后宫之中只想要好好活下去。因为有才华,所以被武则天看中,不断得到提拔,才有了后来的地位。

上女安乐公主适三思子崇训。上官婉儿,仪之女孙也,仪死,没入掖庭,辩慧善属文,明习吏事。则天爱之,自圣历以后,百司表奏多令参决;及上即位,又使专掌制命,益委任之,拜为婕妤,用事于中。三思通焉,故党于武氏,又荐三思于韦后,引入禁中,上遂与三思图议政事,张柬之等皆受制于三思矣。---《资治通鉴》

上官婉儿在唐中宗时期,和女宰相没有什么区别。朝中不少大事都是由她来做出裁决,唐中宗李显也十分信任她。

当然了为了活下来,上官婉儿和李显、武三思等人之间,也有说不清楚的三角恋关系。可是我认为上官婉儿纯粹是为了自保才会如此。

她不可能有称帝的想法,因为她没有什么根基,而且她本人是比较守规矩的。最多是为了活下去,才会不得已参与到政务处理上来。

三、张良娣和武惠妃纯粹为了儿子。

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好歹也是皇家血脉。唐玄宗为了得到武家和李家的双重支持,迎娶武惠妃也就是议事日程上的事情了。

婚后俩人的关系还真的不错,因为武惠妃不仅长相甜美,而且与唐玄宗交心,两个人先后生了4个儿子和3个女儿,可见有多相爱。

后期唐玄宗甚至想要把武惠妃封为皇后,可惜朝中反对武三思的浪潮实在是太高,作为武三思的侄女儿,自然也是受到了牵连。

武惠妃一直希望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能够成为太子,所以她找个机会陷害了当时的太子李瑛以及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使得他们仨都被唐玄宗给杀了。

他们被杀以后,武惠妃因为惊吓过度一病不起,或许她只是想废掉李瑛的太子位,并没有想要害死他,可唐玄宗的手段太毒辣了。

此后武惠妃就病死了,她这么做纯粹是为了儿子李瑁,不可能是自己要登基做皇帝,当时已经不具备女主登基的基础了。

皇后宠遇专房,与中官李辅国持权禁中,干预政事,请谒过当,帝颇不悦,无如之何。后于光顺门受外命妇朝,亲蚕苑中,内外命妇相见,仪注甚盛。先在灵武时,太子弟建宁王倓为后诬谮而死。自是太子忧惧,常恐后之构祸,乃以恭逊取容,后以建宁之隙,常欲危之。张后生二子:兴王佋、定王侗。兴王早薨,侗又孩幼,故储位获安。---《旧唐书》

张良娣其实和武惠妃十分相似,这位大姐长相甜美,也比较聪明。嫁给了太子李亨以后,被封为良娣。唐肃宗称帝以后,张良娣被封为淑妃、皇后。

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废掉太子李豫,改立自己的儿子李侗做太子。可是李豫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很深的基础,所以不是张良娣所能撼动的。这件事失败以后,张良娣被幽禁了起来,随后又被贬为庶人。

总结:武则天带动了全唐朝的女性崛起。

不管她们有没有称帝的想法,反正她们在历史上都搅起了不小的风波。可以说这些都是武则天带来的。

过去女性在历史上出现的角色,很少有唐朝这么突出的。唐朝的女性,自从武则天以后,在性格上得到了解放,所以她们逐渐也就有了别的想法。

有想要当皇帝的,诸如韦皇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也有想要靠儿子把持朝政的,比如张良娣、武惠妃等,只有上官婉儿是为求自保的。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

《新唐书》

《旧唐书》

韦皇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上官婉儿、武惠妃、张良娣是不是都想效仿武则天?

这个问题很笼统,如果是效仿她当女皇,那么或许她们之中想效仿的不在少数毕竟皇帝九五之尊,谁人不想。

1.如果是问鼎皇位,她们之中没有武则天的魄力和运气,更没有武则天笼络人心的手段。成与败里面包含了太多不稳定因素,她们不敢轻举妄动。所以注定她们当不了女皇。

2、如果是单纯的效仿,她们或许会效仿武则天的为人处世,会学习和借鉴她的种种行为举止。

3、还有她们之中,也有不屑与效仿,她们只做自己,有自己的处事风格,也没有当女皇的心思,一心只想所有事做到心知肚明点到为止而已。

韦皇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上官婉儿、武惠妃、张良娣是不是都想效仿武则天?

韦皇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武惠妃、张皇后五位都想效仿武则天,登基为帝当女皇,只有名门之后、一代才女上官婉儿只想在这宫廷皇权斗争中自保活命,并没有当女皇之心。

韦皇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上官婉儿、武惠妃、张良娣是不是都想效仿武则天?

别说韦皇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上官婉儿、武惠妃、张良娣都想效仿武则天,但凡有点野心的女人都想成为武则天!

武则天只有一个,中国也只有一个女皇帝。从古至今,武则天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