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帮刘备拿下的樊城去了哪里?为什么后面这樊城好像就不管了?
徐庶的能力被过分夸大,这是不争的事实。毕竟徐庶在刘备手下没有做出什么功绩,除了推荐诸葛亮以外,其实和孙乾、糜竺等人,没什么两样。
此后徐庶还背叛了刘备,为了功名利禄投靠曹操去了。当时徐庶的母亲是不知所踪,而不是被曹操掳走,所以徐庶进曹营,那是在权衡了刘备和曹操的高低以后,做出的职业判断。
由此可见,徐庶帮刘备打下樊城这件事,那就更是无稽之谈了。徐庶之所以闻名天下,那是因为他和诸葛亮之间特殊的关系,其故事多是杜撰而来。
01曹操尚未南下,樊城依旧是刘表的地盘。政治家的任何安排,其实都是带有目的性的,靠感情来安排工作,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那么刘表为什么要把刘备安排在新野县城呢?
- 首先新野这个地方在襄阳、樊城的北方,曹操要是大军南下,刘备是第一个做炮灰的。曹操必须先经过新野,才能下樊城、破襄阳,进而夺取荆州。
- 其次新野县城狭小,有利于管辖刘备。刘备虽然人马不多,可手下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而且刘关张三兄弟名声显赫,刘表自然是要防备的。新野县城地盘小,物资都需要刘表单独供应,而且跟襄樊有一定距离,自然可以遏制住刘备。
- 再者刘备是曹操的死对头,把刘备安排在新野,即使曹操南下以后,刘表也可以告诉曹操,自己这么做等于是主动把刘备送到曹操跟前了。以此换取曹操的好感,属于投机行为。
由此可见,刘表对刘备,其实是一边防着一边用着,并没有真心想要让刘备驻守在荆州地区。新野在樊城的北方,所以曹操要想打樊城,就必须要先经过新野县城。
因此当时曹操大军南下的时候,樊城尚且还在刘表的手里,并没有被曹仁占领。那就不存在徐庶设计夺取樊城的事情了。
曹仁渡过河面,上岸奔至樊城,令人叫门。只见城上一声鼓响,一将引军而出,大喝曰:“吾已取樊城多时矣!”众惊视之,乃关云长也。仁大惊,拨马便走。云长追杀过来。曹仁又折了好些军马,星夜投许昌。于路打听,方知有单福为军师,设谋定计。不说曹仁败回许昌。且说玄德大获全胜,引军入樊城,县令刘泌出迎。---《三国演义》
樊城是荆州重镇,曹操夺取以后,视其为曹魏的屏障。关羽北伐的时候,水淹七军,差点就打下樊城了。这件事吓得曹操甚至打算迁都,可见樊城是多么重要的一座城池。
02刘表轻易是不会把樊城交给刘备的。不管是曹操还是刘表,其实对樊城的重要性都十分了解。这是一座坚城,南下或者北上都需要通过这座城池。
当年关羽北伐襄樊的时候,曹操不断派兵前来支援曹仁,先是派遣了于禁和庞德,结果被关羽水淹了,后来又派遣徐晃前来,并且唆使孙权反水,这才化解了襄樊的危机。
那么曹操为何如此看中襄阳和樊城呢?我们看看地图就能明白,樊城和襄阳隔着一条河,樊城在河北岸,襄阳在河南岸。
曹公南征表,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三国志》
从北方出兵,要想南下夺取荆州,其实从樊城、襄阳是最方便的。从南方出兵,要想北伐曹魏,从襄阳、樊城这边出发也是必要的。
这么一来襄阳和樊城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虽然樊城比襄阳小,但是就算丢了襄阳,曹操也绝对不会愿意丢了樊城。因为樊城在水之北,是防守曹魏的关键所在。
同样的道理,刘表当时控制着襄阳和樊城,这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地方,而且刘表本人的治所就在襄阳,那就更加看中樊城的地理位置了。
他不会将一个身边这么重要的城池,随便就交给刘备这个刚刚结识的朋友。他对刘备还是有防备之心的,为了自身安全考虑,樊城是不会给他的。当然,在他临死前,让刘备镇守樊城,防备曹操,这倒是有可能的,毕竟曹操南下的时候,刘备的确曾镇守过樊城。
03刘表将治所迁徙到襄阳,那是非常有眼光的。荆州原来的治所在南郡下辖的江陵城,这里城防坚固,易守难攻。可是刘表单枪匹马进入荆州以后,却将治所从江陵转移到了襄阳,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刘表意识到,荆州南部是没什么隐患的,无非就是几个州郡的管理工作。东边处于战乱状态,江东尚未一统。西边刘焉刚刚到任,也没时间开疆拓土。
唯有北边是最让刘表担心的地方,当时荆州最重要的两个郡就是南阳郡和南郡,这两个地方的人口富足,赋税庞大。
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及於当阳之长坂。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三国志》
所以这两个地方就受到不少人的红眼,刘表之所以将治所从南边的江陵城迁徙到北边的襄阳,目的就是为了巩固南郡,影响南阳郡。
果不其然,袁术大军来了以后,南阳郡就这么被袁术给占领了。这地方没有遭受什么战乱,所以是人口最多的一个郡。袁术占了这里,也就有了称帝的想法。
既然已经失去了对南阳郡的控制,那刘表是绝对不希望再失去南郡的。南郡是足以和南阳郡匹敌的大郡,治所建立在襄阳,有利于巩固南郡的统治。
而襄阳最重要的屏障,自然就是一水之隔的樊城,所以刘表也十分看重樊城的驻防工作。刘备刚来的新兵蛋子,刘表哪里放心把樊城给他呢?徐庶更加不可能轻而易举就从曹操手里夺取樊城这一个重要的据点了。
总结:樊城和襄阳始终属于捆绑销售。襄阳和樊城靠的太近了,过去一直属于刘表。刘表死了以后,刘琮继位。他选择投降了曹操,襄阳和樊城也就落在了曹操手里。
曹操夺取了荆州以后,与刘备孙权大战,结果兵败赤壁。不过曹操并没有彻底撤回北方,而是留下了曹仁镇守襄阳和樊城。
当初也打算守住南郡,但是不太现实,还是被周瑜和刘备给打下来了。但是襄阳和樊城是曹操不可能丢弃的地盘,因为如果他还想着南下一统江山的话,就必须要占领这两座城池。
此后关羽北伐,也是一直在攻打襄阳和樊城,这里是北伐的突破口。打下这里至少南阳郡就完全暴露在刘备集团眼前了,这对曹操极为不利。
参考资料:
《三国演义》
《三国志》
徐庶帮刘备拿下的樊城去了哪里?为什么后面这樊城好像就不管了?
在《三国演义》中徐庶出场时间很短,他化名单福担任了一个时期的刘备的军师。徐庶的出场主要是为了诸葛亮的出场做个铺垫。但是,为了烘托诸葛亮的高大的形象,徐庶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也是出尽了风头。他连续打败曹军的进攻,最后还打败了曹军的大将曹仁,夺取了樊城。
不过,小说就是小说,在小说里有很多虚构的情节。徐庶打败曹仁是假,夺取樊城更是子虚乌有。因为当年刘备在中原立足不住,只得南下荆州,投奔刘表。但是刘表对刘备也是心怀疑忌,不敢过于信任他。刘表把新野交给刘备驻扎,用以防备北方曹军的侵袭。
新野位于南阳盆地中心,虽然名称是个县,但是地理位置重要,交通发达,商业繁华。刘备在此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他寻访贤人,发展势力,多次给曹操的部队以重创。刘备火烧博望坡,大败夏侯惇就是发生在这个时候。可是,刘备不可能从曹仁手中夺取樊城,这是因为,樊城这个时候还在刘表的手中。
新野位于刘表的荆州北端的前哨,而樊城则处于新野的南方,刘备怎么可能从新野北上夺取樊城呢?因此,徐庶帮刘备夺取樊城是根本不可能的。
但是,樊城在三国的历史上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赤壁之战后,樊城的重要性越来越高。这是因为,樊城是和襄阳联为一体的。两座城市夹汉水而立,控制着汉水的交通。而且在中国的地理形势上,襄樊控制着重要的南北大通道。从中国中路出发,不管南征还是北伐,都必须通过襄樊,因此襄樊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而在赤壁之战后,东吴为了全据长江的需要,直接将兵力投入长江上游。周瑜和曹仁在江陵经过一年的争夺,才拿下了江陵。曹操在丢失江陵后,就将襄樊作为自己的南方防御枢纽。这是因为,江陵孤悬于长江北岸,它的北方就是襄阳。在军事地理上说,襄阳和江陵之间的陆上道路相距三百里,如果江陵不夺取襄阳,江陵很难立足。
这也是后来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主要原因。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开始还很顺利,他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当时的曹仁被关羽吓破了胆,想要弃城逃走。他的手下满宠劝住了他,说如果你弃城逃走,那么洪河以南的地域就都不会是曹魏的地盘了。曹仁听从了满宠的建议,这才勉力支撑了危局。
确实,当时如果曹仁放弃樊城,关羽就没有了后顾之忧。他一面趁势追杀曹仁,扩张战果。一面可以整顿地盘,将襄樊、江陵和上庸连成一体。这样,即便是东吴偷袭江陵,关羽也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从这些实战的事实可以看出,樊城的重要性有多大。
可是,在襄樊之战后,我们就好像没有再听说樊城有什么重要的战事了。那么,这么重要的樊城,怎么突然一夜之间,重要性就消失了呢?
这种情况,是曹魏和东吴之间的形势变化所造成的。在关羽占据江陵的时候,是时刻以北伐为己任的。他的军队对曹军有着很大的压力。曹军被迫采取守势,襄樊作为曹军防御关羽的据点,当然十分重要。可是,当关羽败亡后,东吴占据了荆州。东吴的战略方针已经和关羽完全不同了。
东吴在定下武力夺取荆州的那个时刻起,就已经放弃了进取的战略,把重心放在了防御保守上。吕蒙向孙权建议的时候,就是孙皎守南郡,潘璋驻白帝,蒋钦率领万人机动防御长江,自己前据襄阳。这个战略完全就是一个防御的战略。而且在吕蒙死后,据守襄阳也没能实现。
这样,东吴一方面要面对蜀汉的军事压力,一方面又要面对曹魏的虎视眈眈。它的兵力由于夺占荆州防线拉长而稀释,再加上和刘备进行了一场两败俱伤的夷陵之战,实力大受损失。这样一来,东吴哪里还有余力去北伐呢?
曹魏在刚开始对东吴的实力还比较高估了。在东吴增兵荆州的时候,曹魏还上演了一出烧毁襄樊主动撤退的闹剧。谁知道东吴根本没有力量向北方发展,没有去占领曹魏放弃的地区。事后曹魏君臣一边后悔,另一边也摸清了东吴的实力底细,转变了对东吴的战略。
从此之后,曹魏的势力一直压制着东吴。虽然东吴发动了几次反攻,但是就如同弹簧一样,东吴终究无法立足。东吴的军队一撤,马上曹魏的势力就又恢复过来。直到三国结束,东吴灭亡,这种战略形势也没有改变过。
既然东吴没有北伐的能力,而曹魏又占据着战略的主动权,那么樊城的战略意义就大大降低了。樊城从直接处于战争一线的重要防御枢纽,变成了处于后方纵深的安全地区。没有战事在它的周围发生,我们当然就不会听到它的传奇了,这就好像樊城突然从历史中消失了一样。
不过,襄樊的重要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们是不会甘于寂寞的。虽然在三国时期后期,它们的重要性有所降低。但是在其他的时代,照样有无数的战事发生在他们的周围,继续上演着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
徐庶帮刘备拿下的樊城去了哪里?为什么后面这樊城好像就不管了?
演义中的樊城,似乎处在一个不确定的位置。樊城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是发生在第七回,也就是孙坚因为袁术的挑唆,开始攻打荆州的刘表。孙坚是从江东一带出征的,也就是东南方向率军突袭樊城。
黄祖在樊城被孙坚打败,被迫逃往邓城。但孙坚却一直紧追不舍,在邓城再次把黄祖打败。黄祖最后只能越过汉江,逃到襄阳。从这一路的行军路上来看,樊城在邓城的东南方向,也就是新野的东面。
在《李典列传》中,新野的刘备突袭了叶城,而叶城就是平定山一带的叶县。也就是说,叶县在新野的北面。但在演义三十五和三十六回的时候,叶县变成了樊城,而樊城也直接变成了曹操的地盘。为了攻打隐隐有崛起之势的刘备,曹操直接派遣曹仁、李典,以及吕旷、吕翔等人领三万兵驻守樊城。
要知道,当时的荆州牧可是刘表,而刘表虽然没有对外的扩张之心,但是其管辖的荆州还是比较平稳地,而且他一直对北方的曹操有很强的戒备之心。从刘表安排张绣守宛城,刘备守新野便可得知。可作为大后方的樊城,如今却直接成为曹操的地盘里。
但这里就不展开多述了,直接回归正传,徐庶拿下樊城之后去了哪里,为何不管樊城了?
徐庶是在刘备驻守新野的时候才投靠过来的,虽然他投靠的时间较短,但是以徐庶的谋略便很快地在刘备势力那里站稳了跟脚。而徐庶向外打响的第一战,就是曹仁的袭击战。因为对经常被曹操打败的刘备过于小觑,也不了解徐庶的才能。同时,因为二吕的死亡,这些都大大刺激了曹仁,使得曹仁气愤地率军要踏平新野。
但在对战的过程中,斗阵曹仁败给了徐庶,而夜间的偷袭也被徐庶所查。所以,曹仁最终大败,宛城也被关云长所得了。因此,从这个时候起,樊城就归属刘备了。毕竟,刘表已丧,蔡瑁等人在扶持刘琮上位,而且听到曹军的消息后,更是有投降的想法。所以,这个时候的荆州势力也顾不上刘备。
奈何天不遂人愿,徐庶的名声让曹操很重视。况且,就算得不到徐庶,也不可能白白的让给刘备,为自己树一大敌。所以,曹操便命人“请”徐庶的母亲入许都,并以此来威胁徐庶。而徐庶为了救母,也在刘备有困难的时候抛弃了刘备。
徐庶走后,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这个时候的樊城,依然属于刘备势力,而且他的管辖者也从刘备和徐庶,转变为刘备和诸葛亮。但名义上,樊城还是属于荆州牧刘琮。只不过刘琮管不到樊城罢了。
但在建安十三年的时候,已经消化完袁绍势力的曹操,开始举兵南下。曹军南下的消息传到荆州,原本就有投降之意的荆州各世家,便伙同刘琮一起投靠了过去,这么一来,刘备虽然掌控着樊城,但名义上已经属于曹操的了。
而刘备在看到荆州本地势力已经投靠曹操后,刘备也知道自己势单力薄,根本守不住新野和樊城。所以,为了能够活命,刘备势力开始战略性南撤。而在撤退之余,火烧新野,也把新野和樊城的原居民一起带着撤退了。
所以,樊城就成为了空城,而其也真正属于曹操的地盘了。赤壁之战时,曹操兵败,刘备势力也只是取得荆州、南郡、襄阳,但樊城貌似还在曹操的手里。
徐庶帮刘备拿下的樊城去了哪里?为什么后面这樊城好像就不管了?
刘备打才曹仁后,曹操听程煜之计,把徐母接曹营,程煜仿徐母笔体,把徐庶骗会曹营了吗?徐母知是计,愿做庄母报汉皇,悬梁自尽了,才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徐庶帮刘备拿下的樊城去了哪里?为什么后面这樊城好像就不管了?
徐庶出山帮刘备打了三个不大不小的胜仗,就去曹营了,樊城属荆州一部分,荆州在,樊城在,不需要刻意去管,何况诸葛亮接手了。
徐庶帮刘备拿下的樊城去了哪里?为什么后面这樊城好像就不管了?
题主的意思是徐庶在帮刘备取了樊城后去了哪里?取完后怎么就不管了?其实在徐庶邦刘备取了樊城后就被曹操用他母亲逼去了曹营,而刘备因为兵微将寡,又无顶尖谋士相助,根本就守不住樊城。具体我们来说说其中过程:
徐庶,字元直,本来是一游侠,传言是水镜先生学生,水镜先生看他很有才华,便让他出山,早日寻得英主徐庶临出行时,水镜先生对他说:你到天不下雨,屋檐下却在滴清水的地方,遇到一个流离他乡,旋转四方,德布天下的人,便是你所要找寻的英主。后来便找到了刘备,其实这个条件也就是只有刘备了。这是一个说法,还有就是徐庶客居荆州,刘表多次邀请徐庶在荆州做官,但徐庶看刘表却是不对眼,他看刘表虽然是皇帝的亲戚,性格却是优柔寡断,知善不能取,知恶不能去,荆州水军都督蔡瑁就是这样,所以徐庶坚决不去。
后来刘备战败来投靠刘表,徐庶通过观察,发现刘备雄才大略,并能够善待部下,知人善用,所以前往拜见刘备,刘备这时候也是缺人,所以两人一拍即合,好像打瞌睡刚好有人送来枕头,刘备就拜他为军师,整顿军事,训练士兵。
在辅佐刘备后不久,曹操就派曹仁攻打新野,这是徐庶辅佐刘备的第一战啊,曹仁一上来就摆了个八门锁金阵,徐庶钻研儒学,很快就识破这个阵法,并很快攻破了曹仁的阵法,这就是徐庶破八门锁金阵。破阵的同时,徐庶发现曹仁大军尽出,后方樊城必然空虚,所以叫关羽带兵乘虚拿下樊城。
徐庶一战成名,曹操在得知刘备有徐庶这个军师后,就打听徐庶是谁,这是手下谋士程昱恰恰知晓,就问程昱:徐庶才能比汝如何。程昱回答:十倍于我,又说有可以让徐庶来投,原来徐庶虽有大才,却是个愚孝之人,曹操就让人拿了徐庶老母并冒充她的笔迹骗了徐庶去了曹营,
所以徐庶虽然帮刘备拿下了樊城,却让曹操骗去了曹营,从此终身不献一计,而刘备呢,兵不过几千,将不过关张,肯定守不住樊城啦,不是不管而是管不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