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襄樊之战对蜀汉政权有什么影响?

刘备也是倒霉,辛苦了半辈子,好不容易积攒起来这么大的家业,结果被自己的兄弟关羽一把梭哈,全部输在了荆州。

关羽打襄樊之战的原因,其实非常复杂。不过造成的后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刘备这辈子甭想一统天下了,做做梦还可以。

关羽打襄樊之战,主要是因为立功心切。

都是同时间出来混的,张飞和赵云在打益州和汉中的时候,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关羽蹲在荆州已经蹲守了六年多的时间了,他心里着急啊。

虽然守荆州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换任何其他人也就算了。可是关羽的战斗力多强悍啊,他哪里是闲得住的人?能闲六年多时间,一点仗都不打,这已经是奇迹了。

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汎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三国志》

所以趁着刘备打下了汉中,刘备集团正是最辉煌的时候,关羽发动了这场襄樊之战。他认为刘备夺取天下,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事情了,就应该趁热打铁。

当然了,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手痒痒了,既然曹操在汉中受挫,那么他在荆州自然也会士气低落,正是灭亡曹魏的最好时期。

关羽想要给刘备一个惊喜,等打下襄阳和樊城以后,再告诉刘备自己的丰功伟绩。所以在发动襄樊之战的时候,居然没有跟刘备通个气儿。

其实当时就算跟刘备说了这件事,刘备也没法子去援助关羽,为什么呢?因为汉中之战,虽然赶走了曹操,却也把刘备给打残了,他的人马需要休整。

关羽心想着,不用大哥的帮忙,自己也能搞定一切。他目中无人的形象再次彰显了出来,从而发动了这场无脑的战争。

襄樊之战刘备看不到,孙权可是看得一清二楚。

由于想要给哥哥一个惊喜,所以关羽没有把发动襄樊之战的事情,在第一时间告诉刘备。甚至连个招呼都没打,就带兵出征了。

这要换成别人,早就把关羽给宰了。可刘备知道关羽的忠心,世人都知道关羽是不会背叛刘备的。

刘备不知道这场战争,但是孙权却能够看得一清二楚。他距离关羽实在是太近了,隔三差五就派人去探听最新消息,跟狗仔队一样。

逊至陆口,书与羽曰“前承观衅而动,以律行师,小举大克,一何巍巍。敌国败绩,利在同盟,闻庆拊节,想遂席卷,共奖王纲。近以不敏,受任来西,延慕光尘,思禀良规”又曰“于禁等见获,遐迩欣叹,以为将军之勋足以长世,虽昔晋文城濮之师,淮阴拔赵之略,蔑以尚兹。---《三国志》

孙权认为,这是夺取荆州最好的机会了,所以他就派人死死地盯着关羽。只要关羽带着荆州兵北伐了,那么孙权就有机会偷袭荆州了。

孙权先让吕蒙装病回家,再让不知名的陆逊前去顶替吕蒙的位置。陆逊成天给关羽写拍马屁的信,表示自己只是个读书人,屁事儿都不会干,孙权那小儿非要让我来做大都督,我对关将军您啊,那是一百个佩服。

就这么着,成功俘获了关羽的心。关羽觉得陆逊很友好,又是个没什么用的白面书生,恰好吕蒙又生病滚回家了,所以他把荆州精锐都给调走北伐了。

结果万万没想到,吕蒙紧跟着就偷袭了荆州城,夺取了南郡和公安,关羽没了大后方,荆州兵的家人们又都在吕蒙手里捏着,关羽大军一夜之间全部崩盘。

襄樊之战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反倒是荆州被人家给偷袭了。关羽这回算是输了个底儿朝天,也没脸回去见大哥了,索性就死在了荆州。

刘备集团急转直下,襄樊之战成为三国转折点。

从当时刘备集团的表现来看,刘备夺取天下,那只是时间问题。只要荆州稳固,刘备从汉中出兵秦川之地,先占领关中,再夺取中原,一统江山之日就不远了。

可惜这个时候荆州出了大问题,作为刘备重要的粮仓和兵源地,荆州丢了刘备当然非常心疼,此外自己的好兄弟关羽还被孙权给杀了。

初,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吴将陆议、李异、刘阿等屯巫、秭归。将军吴班、冯习自巫攻破异等,军次秭归,武陵五谿蛮夷遣使请兵。---《三国志》

这一波操作,显然就是要孙刘两家互相残杀了。刘备当时正在休整军队,所以没动手。等到他称帝以后,第一件要办的事情,那就是收拾东吴。

从刘备决定这一战的时候开始,就注定了曹魏集团会成为最后的大赢家。因为孙刘互相厮杀的结果,只会让曹丕坐收渔翁之利。

刘备知道这个道理,孙权也知道这个道理,从理智的角度来说,谁也不想打这一仗。可是你孙权欺人太甚,杀了关羽夺了荆州,现在说要两家和谈,想都不要想!大不了大家都别一统江山了,拼个鱼死网破好了。

结果我们都知道,孙权击败了刘备,刘备自此一蹶不振,在白帝城哭了半年以后,终于一命呜呼。可以说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那就是襄樊之战。

襄樊之战以后,三国出现了鼎足而立的局面,孙权刘禅相对弱小,曹魏一家独大。这一局面也是襄樊之战造成的。

总结:刘备是成也关张,败也关张。

关羽张飞是刘备前期最重要的两个支持者,关羽熟读兵书,张飞勇武过人,两个人死心塌地地帮助刘备打江山。

好不容易打下江山以后,这两个人却又成为了刘备江山的毁灭者。关羽在襄樊之战中失去了荆州,张飞因为喝酒误事,自己的脑袋被人给割了。

刘备是个重情义的人,他痛心疾首,认为这些都是孙权造成的。所以他才会不顾一切代价,对东吴出兵。最终,因为这两个兄弟,刘备错失了坐拥天下的机会。

参考资料:《三国志》

关羽襄樊之战对蜀汉政权有什么影响?

关羽襄樊之战,是强盛时期的蜀汉政权对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发动的一次重要战役。战役之初,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由于前线指挥官关羽犯了严重的误判,最终未能攻下襄、樊,反而丢失荆州,“败走麦城”,自己也死于非命。

(关羽)

襄樊之战

刘备取得益州后,在汉中击败曹操大军,接着又派遣刘封、孟达占据上庸,至此,刘备集团的领地和实力大为增强,达到了顶峰时期。

刘备认为,曹魏政权在蜀汉、东吴联盟的夹击下,损兵折将,失势较多,加上北方局势动荡,曹操面临内忧外患,这正是集蜀汉之盛威,乘胜打击曹魏势力的时候。于是,刘备派关羽领兵,从荆州南郡出发,向曹军驻守的襄阳、樊城发起进攻。一开始势如破竹,攻至襄、樊城下,曹军固守不出,关羽采取围困策略。眼看襄、樊危险,曹操派于禁督七军三万人救援,但却遭遇“霖雨”,“汉水泛溢”,以致于水淹七军。关羽趁机进袭,俘获于禁等人,重创曹魏。襄樊之战取得初步胜利。

但是,就在关羽喜笑颜开,准备举杯庆贺之时,荆州失火。东吴大将吕蒙为了守回荆州,向关羽部队偷袭。关羽丢下襄、樊二城,回身救援,哪想到吕蒙这次不打无把握之战,荆州失守,关羽败走麦城,和儿子一起被吴军所杀。蜀汉全域震惊。

(吕蒙)

战略失误

关羽取得了襄樊之围的决定性优势后,为什么又被曹魏破解,回救荆州失利,败走麦城?笔者认为他主要是犯了战略性的误判。

首先,他高估了蜀吴联盟的可靠程度。蜀吴联盟也仅是针对强大的北方势力曹魏集团而成立的。三国鼎立,各方利益扩张,联盟并非牢不可破。蜀吴双方都希望联合起来消弱曹魏势力后自己做大,双方矛盾不断交集。关羽一路高歌向北,围困襄、樊时,胜利在望,孙权怎么可能高兴呢?蜀汉做大,我东吴以后还会有好果子吃吗?

其次,关羽低估了孙权、吕蒙对他的猜忌。孙权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关羽,关羽怒斥媒人使者。孙权怎能咽下这口气?刘备手下张飞、关羽、赵云等,个个都是猛将,既然这些将领不为我所用,我又何必让他在我长江上流逞英雄?!孙权灭关羽之心早有。

再者,荆州本来就是我东吴的,只是当初你刘备被曹操打得稀里哗啦地盘尽失时,我借给你用。你倒好,赖着不还,我不强行索取还能得到吗?于是,孙权、吕蒙精心策划,关羽襄樊之战,正好给了他们绝佳的机会。

襄樊之战后,痛失荆州,归根结蒂,还是关羽大意,正所谓 “大意失荆州”矣。

局势影响

襄樊之战,直接决定了荆州三郡(主要是)的归属,东吴从此占据荆州六郡,不仅增加了地盘,而且还“全据长江”,进一步巩固了政权的安全。

蜀汉丢失荆州三郡,损失极其惨重。首先,蜀汉从此失去了东面北伐的大基地,使得隆中对成为虚话。其次,荆州的军队和人才基本上是损失殆尽。再者,孟达叛变投魏,导致丧失上庸等地,最后,蜀汉在襄樊之战的惨败,直接导致了后来讨伐东吴的夷陵之战,使原本就弱小的蜀汉政权雪上加霜。

襄樊之战,三国鼎立形势重新改写。蜀汉与东吴反目成仇,联盟破灭,双方拉开了长期战争的序幕。蜀汉腹背受敌,从此走向衰亡。

(刘备)

关羽襄樊之战对蜀汉政权有什么影响?

襄樊之战的结果直接导致了蜀汉由胜转衰,使刘备和诸葛亮的隆中对化为泡影。其影响对蜀汉政权来说致命的!

如果要找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可以商榷。一,蜀汉对北伐之襄樊之战缺乏成熟的思考和统筹安排。不应让关羽孤军一路出击,汉中方面应派一大将赵云或黄忠北出谷口或陇右进行呼应。二,派魏延领一军东援关羽。三,告诫关羽在确保荆州无虞的情况下才能北伐。四,对关羽由性格导致的傲慢和偏见造成的后果估计不足,致使襄樊之战先胜后败,城池得而复失。五是作为孙、刘同盟,北伐前应由刘备直接派出得力使者通款东吴,知会孙权并要求其出兵合肥相助并答应成功后分一部分土地与东吴。这样也许会使东吴不致于撕破脸皮。荆州不失,蜀汉拥有江汉三郡西接巴蜀,土地人口不失,复兴汉室又多了一份本钱。

关羽襄樊之战对蜀汉政权有什么影响?

要说这个襄樊之战对蜀汉政权的影响,必须先说一下这个当时的历史背景

公元217年,汉中之战爆发,曹操和刘备都倾尽全力,最终历时两年曹操兵败,退走,刘备虽然胜利,也损失很大。汉中之战后刘备自立汉中王,大封群臣,关羽虽然未参加,但却被封为五虎上将之首,授予可自行发动战争的权利,对于关羽本人傲气冲天,一不服黄忠封为五虎系列,二寸功未建,心里肯定建功心切。

而此时三方的情况是,刘备已经占领荆州益州,汉中又胜,其占领地盘已经连成一片,兵威正盛,隆重对策已完成其二,就差天下有变,则出兵中原一统天下。北方曹操内部兵变加叛乱,又经汉中之战兵败,可谓是内忧外困。江东孙权也是刚经历合肥之大败战,孙权人生之最大耻辱。一时无力再战修生养息必为首选,还有孙刘联盟孙权也决定对刘备发动战争性比较小。

天时地利都有,所以关羽发起襄樊之战,前期可以说是势如破竹,斩杀庞德,水淹七军,俘获于禁,围困曹仁。适时关羽已经达到人生巅峰,名扬四海。已经威胁到曹操和孙权,孙权不顾联盟之义,白衣渡江,偷袭荆州,断了关羽后路。再加上曹操已经从合肥派兵增援,关羽已经是上天无门,入地无路。最终败走麦城,被吕蒙杀之,一代名将陨落。

关羽死是事小,但其丢了荆州,确实对蜀汉政权致命的打击。没了荆州就没有了中原出兵北上伐的可能,诸葛亮的隆重对策就胎死腹中。蜀汉彻底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机会。为三国之后的格局起到了奠基作用。对于蜀汉从此偏安一偶,再无向中原扩张的机会,之后数次北伐,终因粮草运输问题无功而返,为蜀汉灭亡也留下了伏笔。

关羽襄樊之战对蜀汉政权有什么影响?

赤壁之战后,孙刘联盟暂时遏制了曹操南下的势头。到了建安十六年,刘璋邀请刘备入蜀为他抵挡汉中的张鲁。

本来,刘备已经对益州之地不怀好意,但攻取蜀地定然比登天还难。如今,刘璋这个脑残竟主动邀请入川,刘备欣然接受了他的请求。

出发前,刘备安排关羽、诸葛亮、张飞、马良和赵云等人留守荆州。不难看出,这些人都是刘备起家的心腹班底,可谓是能文能武和能攻能守,处理荆州这个得之不易的大后方应该是绰绰有余了。

结果,人算不如天算,刘备入川不久后就遭遇了麻烦。刘璋虽然愚钝昏庸,但最终还是回过神来了,他终于发觉刘备前来不是帮他站台的,而是过来砸场子的。

于是,刘璋改变了起初对刘备有求必应的态度,开始下令蜀中各地坚壁清野,严防刘备实力的壮大。刘备眼见形势越来越严峻,只得紧急向荆州求援。

接到刘备的求救信,诸葛亮赶紧做出布置,他一面率领张飞、赵云等人逆流而上,赶紧入川;一面又留下关羽、马良等人看守荆州,再三叮嘱小心谨慎。

随着援军的赶到,刘备一改往昔的颓势,开始走得顺风顺水,终于取代刘璋成为了蜀地新主。之后,他又取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坐拥益州、荆州和汉中之地,势力达到了最鼎盛时期。

在群臣的簇拥下,刘备自立汉中王,事后向汉献帝履行表面的手续。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

群臣上先主为汉中王,表于汉帝曰:“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长史领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事将军臣诸葛亮等一百二十人上言”。

刘备成为汉中王以后,将自己的全部地盘和全部人马划分为三大战区和军团。第一军团由关羽统辖,驻扎荆州负责对曹操和孙权的东线作战;第二军团由张飞统辖,作为机动力量驻扎于阆中一带,进可攻退可守;第三军团由魏延统辖,驻扎于汉中负责对曹操的西线作战。

刘备亲自率军在西线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后,还顺带占据了上庸三郡,迫使曹操后撤。这样,东线战场的樊城虽然还在曹操的手中,但地理位置却变得十分孤立。

为了再接再厉扩大势力范围,也为了缓解西线战场的压力,刘备下令由留守荆州的关羽第一军团主动出击,从东线加大对于曹操的军事压力。于是,襄樊之战打响了。

很多人说,关羽因为骄傲自大才主动攻击曹操,导致了荆州的丢失和自身的殒命。实际上,这是完全不可能的,虽然关羽作为镇守荆州的军团主将,但他只有战役的指挥权,对于出兵北伐这样的战略行为是绝对没有决策权的。

领命后,关羽首先安排荆州的防务,当然主要就是为了防备孙权。他命人严密防守荆州的各处关隘,每隔三十里修建一座烽火台,及时传递军情。

之后,关羽领兵北进,目标直指由曹仁镇守的襄樊。所谓“襄樊”,是指襄阳和樊城,两地隔汉水而相望,互成犄角之势,是曹操势力在南部的防守重镇,堪比他的“南天门”,绝对不容有失。

面对气势汹汹的关二爷,曹仁自然不是敌手,赶紧求援。曹操眼见事态紧急,立即派出大将于禁和庞德前来增援襄樊,双方就此陷入相持阶段。

期间恰逢雨季,由于于禁部队准备不足,被关羽搞了个“水淹七军”,不仅损兵严重,而且于禁被俘,庞德被斩。

消息传回后,曹军内部顿时乱成一团,有人主张“弃守襄樊”,有人主张“迁都避祸”……。最后,曹操采纳了司马懿的计谋,秘密遣使说服孙权从背后袭击荆州,相约共同瓜分此地。

由于赤壁之战后“分赃不均”,在荆州的归属权问题上孙刘之间争执不下,孙刘联盟基本上已经是名存实亡。因此,面对曹操的诱惑,吴主孙权开始跃跃欲试,甚至是磨刀霍霍。

前线的关羽为了乘胜攻击,决定趁着徐晃率领的新一波援兵尚未立足之际攻下樊城。不过,由于长期的连续作战,加之徐晃早有防备,关羽军团被击败向后撤退。

此刻,一个更坏的消息传至关羽,那就是孙权已经派兵偷袭了江陵。关羽当时就懵了,这下进也进不得,退也没地退,真的是前后维谷。

无奈之下,高傲的关二爷只好派人向驻扎在上庸的刘封和孟达求援。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刘、孟二人见死不救,以“上庸新得”为由拒绝发兵。

据正史记载,刘封和孟达的两支部队的确是经过一场残酷的攻坚战才攻占了上庸。而且,此地之前长期归曹操所有,城中百姓对曹魏的依附心理依然很强。如果贸然分兵救援关羽的话,一来兵力极其有限,二来很可能会导致上庸得而复失。

万般无奈,关羽只好选择败走麦城(今湖北省当阳),希望能够侥幸突围后退回蜀地。据《三国志·关羽传》记载:

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结果,孙权早已派潘璋在此一带设伏。潘璋的手下将领马忠活捉了落败的关羽和关平父子后,被孙权下令处斩。

关羽被杀后,刘备以此为借口,不顾自己口口声声恢复汉室的誓言,亲率张飞的第二军团挥师东伐孙权,挑起了夷陵之战。

志在必得的刘备却让人大跌眼镜,他被东吴的青年将领陆逊所击溃,败退回了白帝城并在此离世。从此以后,蜀汉政权进入到了后主刘禅时期。

接连遭受了襄樊之战和夷陵之战的惨败,蜀汉由关羽统领的第一军团和由张飞统领的第二军团相继消失。蜀汉政权的巅峰时期经此两大败仗而彻底一去不返,直到后来被曹魏灭亡也没有崛起过。

关羽襄樊之战对蜀汉政权有什么影响?

豪雄相争斗高低,步步机心如奕棋。

挺卒跃马当头炮,出将入相沉底车。

棋高一招龙出海,谋逊半筹蛟困溪。

非是主君无大略,几人当局意不迷?

关羽北征襄樊,水淹七军,“英名震于华夏”,是蜀汉政权的最巅峰时刻,但也是这个新兴势力迅速衰败的开端,由此而造成的一系列后果,直接扭转了蜀汉的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说,关羽北征襄樊对蜀汉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

笔者相信很多朋友都会下象棋,其中一部分人甚至称得上是高手。那么我们在长期博弈的过程就不难发现,行棋的先后顺序非常重要。同样的一招车马配合杀将,如果是先跳马叫将,后出车追杀,就有可能立定乾坤,令对方老将走投无路,就此取得胜利;但若是你改成先出车叫将,再跳马追杀,就可能被对方老将辗转逃出生天,前功尽弃。

下棋时还有个术语叫做“缓着”,晚一步叫杀比立即采取进攻所取得的效果要更好,但这决不是废棋,而是利用节奏的变化,巩固自己防御的同时,将对手的破绽放大到足以致命的地步。然后再发起雷霆一击,使其陷入难以反覆的境地。

而战争策划和棋枰布局有高度相似之处,也很讲究先后顺序,也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的变化。关羽北征襄樊,从战略角度上分析,是一步好棋,但最大的问题是走得急了,没有“缓招”,次序也巅倒了。

为什么说关羽北征襄樊算得上是一步高招呢?大家知道,关羽北征之前,刘备与曹操在汉中地区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争夺战。这场战争以刘备取得最后的胜利而告终,但对于新兴的蜀汉政权来说,损失消耗也是相当巨大的。为了支撑这场大战,蜀汉除了将士们主力全出,在前线浴血拼杀,后方也是“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倾尽全力给予后勤上的支援。

虽然最终获胜,但如此大规模的战役也使蜀汉元气大损,而重兵在外,消耗也是极其惊人的。即然夺取了汉中地区,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战役重心就从进攻转为防御。刘备留下魏延镇守汉中,将主力部队带回成都。

但是,曹操可并没有走远啊,他还率领着魏军主力驻守在长安呢,随时都有可能反扑回来,所以刘备集团的汉中防线压力仍然巨大。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关羽发动了北征襄樊的战役。

那么我们可以看出,关羽北征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缓解汉中防线所面临来自曹操的军事压力,但这决不是唯一的目标。

咱们看一下这张地图:

从地图上我们不难看出,关羽北征襄樊可不仅仅是针对曹操势力,其中还有个很重要的目标是针对东吴孙权的。

在曹操、刘备、孙权这三方势力中,曹操和刘备都是志在天下统一的,他们之间的区别只在于是你统一我还是我统一你的问题。但孙权是不希望统一的:江南一带人口繁盛,水陆交通发达,物产丰富,人民生活水平较高,日子过得挺好,不愿意搅和到混战的乱局中去;东吴缺少大规模骑兵军团,在纵横中原的战斗中没有优势;天下一统对曹操有好处,他的招数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代天子号令四方,对刘备也有好处,他的旗帜是“汉室宗亲”,而东吴缺乏有说服力的政治理由。这样的局面就决定了东吴的战略是防御为主,而东吴的地理条件和兵力构成又决定了他们的防御是以水军江防为重中之重。

从前面的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东吴江防有两个上游,一个是长江上游的荆州地区,被蜀汉猛将关羽占据着,另外一个是汉水上游的襄樊地区,被曹军猛将曹仁镇守着。这两个地方始终是东吴的眼中钉,肉中刺。

如果关羽夺取了襄樊,那么长江和汉水的上游都落入刘备集团的手中。将来有一天双方翻了脸,蜀汉水军分两路顺流而下,东吴的江面防御将面临何等恐怖的局面?所以说,关羽北征,不仅严重威胁到曹操势力的腹心地带,对东吴也构成了巨大的威慑,令东吴是寝食难安。所以,只要关羽北征,孙刘联盟就面临着破裂,东吴是绝不能容忍荆州地区和襄樊地区同时掌握在刘备的手中,这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大事,是可忍孰不可忍!

关羽北征襄樊确实是一步高招,但曹操和孙权能允许天下的美事都让你刘备一个人占了吗?大家都知道这么一句话:“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正是关羽北征襄樊同时对曹操和孙权造成了伤害,迫使这两个往日的敌人携起手来,同仇敌忾,前后夹击,一齐对付关羽,造成其兵败被杀的后果。

关羽北征看上去确实是一步好棋,似乎也符合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步署,“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但是必须注意到,诸葛亮的《隆中对》是有前题条件的,首先必须“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达到内政外交都基本上稳定的情况下,等“天下有变”,再出兵北伐。关羽率荆州兵马直向宛、洛,刘备“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而实际上关羽北征襄樊的时机是非常错误的。刘备在汉中之战元气大损,新建立的政权内部并不稳固,关羽又仓促北征,严重破坏了孙刘联盟,失败是必然的――这步棋走得急了。

如果能够借鉴象棋中的“缓着”,刘备集团此时最佳的方式并不是趁热打铁,急于北征,而是应该缓一缓,先稳固一下自己已经到手的成果,休养一段时间,恢复一下实力,等待“天下有变”的时机。这个时机还是存在的,我们注意到,其实在关羽兵败麦城被擒杀之后仅仅数月,曹操也因病去世了,而东吴大将吕蒙、孙皎、蒋钦也先后染病故去。

如果关羽并没有在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仓促发动北征襄樊的战役,而是着手充分准备,静观守待,等到曹操死去不久,北方政局不稳,内部混乱,东吴又大将亡故,新旧交替的时机再发动北征,成功的机率将会大大地增加。

关羽北征襄樊以失败告终,对蜀汉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荆州战略要地丢失,荆州军全军覆没,关羽父子遭擒遇害,糜芳、傅士仁降吴,周仓自尽,赵累、王甫、房陵太守邓辅、南乡太守郭睦、文布、邓凯战死,宜都太守樊友失踪。更痛心的是,《隆中对》战略就此彻底破产。

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后续事态更是严重,刘封被冤杀,孟达降魏,房陵、上庸丢失。刘备东征,张飞遇刺,夷陵兵败,几近全军覆灭,文臣武将的损失更加惨重,马良被叛军杀害,程畿战死,黄权、庞林降魏,护军大将冯习、前部督张南、别督傅肜(róng)、赵融战死,盟军首领沙摩柯战殁。更要命的是,刘备羞愤之下一病不起,驾崩白帝城,蜀汉根基几乎被一网打尽。这也导致后来因国力虚弱,人才凋零,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而无果。

历史不能改变,犹如落子无悔,一步行错步步错,后果就是溃不成军,满盘皆输。有时也确实令人感叹,其实胜利未必是好事,吃点亏也未必就是坏事,假如没有水淹七军,关羽吃点亏退回荆州也好,或者刘备东征出了峡口就被东吴阻住,不得寸进,无奈退兵也算,损失还不算惨重。怕就怕大胜之后隐藏的巨大危机,就像棋盘中经常遇到的情况,虽一时得大利却落入了陷阱而被对手绝地反杀。

世事如行棋,当局贵不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