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唐婉,你是会选择陆游还是赵士城?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也是历史上除了乾隆以外,流传诗句最多的一位诗人。他本来与表妹唐婉婚后关系很好,可是经不起陆游母亲的嫌弃,最终两人分道扬镳。
唐婉被陆游休掉以后,转而嫁给了赵士程。婚后两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据说生了一儿一女,且赵士程没有再娶任何小妾。
赵士程的来历就有点牛了,他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后代。他的父亲赵仲湜是楚王赵宗辅的儿子,可见赵士程的家族地位是很高的。
01陆游是个妈宝男,唐婉因为太有才而被休掉。陆游和唐婉是表兄妹关系,两个人基本属于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所以感情非常好。在成年以后,两个人也就顺理成章地结婚了。
那个时候没有近亲不能结婚的说法,表兄妹之间结婚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参考王语嫣和慕容复之间的爱情。
婚后的陆游也比较满足,他认为唐婉就是他心目中理想的娘子,不仅长相甜美,而且才华出众,是一个集美貌和才华于一身的女子。
- 可唐婉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晚熟,可能她嫁给陆游的时候,甚至对婚姻的概念都不太了解。甚至认为婚姻那就是搬过去跟表哥住一起而已。
- 因为这种晚熟,使得唐婉和陆游结婚一年多时间,也没有生出一个孩子来。我们现在看是很正常,可是在古代,尤其是崇尚程朱理学的宋朝,这件事可不简单。
- 此外,唐婉实在是太有才华了,这也是一个毛病。有人就不理解了,有才华也是错?我们看当然不是错,可是陆游因为唐婉的才华,天天跟唐婉腻在一起,完全忘记了功名,这一点又是他老妈所不能忍受的。
在这双重错误之下,陆游的老妈不顾亲戚情面,逼迫陆游将唐婉给休了。这种无力的理由,放现在绝对不会有人理睬。
可那是南宋,一个三纲五常总结的非常到位的时代,陆游又是一个大孝子,所以他哪里敢违抗自己母亲的命令呢?所以唐婉就这么被休掉了。
02唐婉嫁给赵士程,也算是嫁入豪门了。唐婉好歹也是官宦人家的女儿,而且还是独生女。遭到陆游家里这样的羞辱,两家关系当然就这么断绝了。
可是最伤的当然还是陆游和唐婉两个人。陆游离婚以后,在母亲的安排下,娶了一个正妻王夫人,又娶了一个小妾,小日子还算逍遥,四年生了三个儿子。
唐婉离婚以后不久,便嫁给了赵士程。赵士程是王爷的儿子,唐婉只是普通官员的女儿,所以他们俩的结合,唐婉算是嫁入豪门了。
赵士程的父亲跟一般王爷不一样,赵仲湜是带着自己的一帮人南下投靠宋高宗赵构的,所以他在宋朝是有一定地位的。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唐婉和《钗头凤》
唐婉是以正妻的身份嫁给了赵士程,这一点对当时的赵士程来说很不容易。为什么呢?程朱理学的笼罩之下,宋朝讲究三纲五常,已经没有了汉唐时期的开放。
所以唐婉再嫁能够嫁给王爷的儿子,可见赵士程是多么喜欢唐婉。当然了唐婉也不是赵士程的第一任妻子。
婚后唐婉和赵士程的故事其实非常少,原因很简单,天下王爷千千万,可是陆游只有那么一个。如果不是陆游的话,包括唐婉都不可能那么出名。
婚后唐婉和赵士程前往沈园游玩,可是没想到在这里,遇上了同时来此地游玩的陆游。陆游和唐婉再次相遇,却已经不能回到过去的日子。
唐婉在征得丈夫的允许之下,向陆游这位前夫敬了一杯酒。陆游喝下这杯酒以后,回家就诗兴大发,写下了那首著名的《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03唐婉的归宿只能是赵士程。陆游是封建社会典型的大孝子,他自幼接受良好的儒家教育,儒家思想早就已经深入骨髓。所以对陆游来说,母亲的话那就是圣旨。
在朝廷要忠于皇帝,在家就要孝顺父母。陆游的父亲不在了,家里就只有母亲来主持大局。在这种情况下,陆游只能选择听从母亲的命令。
如果唐婉强行留在陆游家里,那么结局一定是非常悲凉的。据说当时因为母亲的嫌弃,陆游特地为唐婉找了一个新房子,让她单独居住。
可是这件事依旧没有瞒得住陆游的母亲,她立刻给陆游找了一个新媳妇儿,以此彻底断了唐婉对陆游的念想。反倒是去了赵士程家里,唐婉这才找到了所谓的幸福感。
- 首先赵士程家里是皇亲贵胄,在生活条件上,唐婉是肯定可以得到满足的。有时候嫁不了爱情,很多人会选择嫁给生活。
- 其次赵士程娶了唐婉以后,再也没有娶过其他女人,甚至连一个小妾都没有,这是唐婉一辈子都应该比较满意的地方。
- 再者赵士程虽然没有陆游的那种才华,却也没有陆游那么有讲究的母亲。唐婉嫁到了赵士程家里,可没有受到赵家母亲的嫌弃。
由此可见唐婉嫁给赵士程那是嫁给了幸福,当然了她的内心深处,到底是否还在想着自己的第一任丈夫,这就不得而知了。
总结:陆游对唐婉,那可是记了一辈子。75岁的陆游,早就已经满头白发了。他这辈子北伐的志向,并没有得到实现。朝廷即使重视他的思想,却没有支持他北伐。
带着满腔遗恨,陆游终于退休了。当再次来到沈园的时候,忽然就想起了当年在这里遇到前妻唐婉的场景。陆游满怀感伤,不禁再次为自己前妻写下了两首闻名天下的诗:
沈园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沈园二: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在陆游79岁和84岁的时候,又相继想起了自己与前妻在沈园相聚的场景,于是他又写了多首跟沈园有关系的诗,可见陆游对唐婉的想念,那是一辈子的事情。
参考资料:《宋史》
如果你是唐婉,你是会选择陆游还是赵士城?
赵士程的可能性多一些。
唐婉是陆游的表妹,亲上加亲,在古代是常见的联姻方式,唐家与陆家都崇尚读书,尤其唐家,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唐婉这种知识女性,陆母看不惯很正常,和夫君近了,和婆婆远了。
陆母看媳妇不顺,主要是认知上,因为不是一路人,不容易相处,陆游不是不知道,作为他来说,调和婆媳关系是主要的,一方面在陆母面前多讲唐婉的好,比如买个陆母爱吃的东西,说是唐婉让买的等等,在唐婉面前多提陆母的关心,慢慢的也就会变好,婆媳关系历来存在,这方面他处理的很糟。
在陆游身上,儒家思想站主导位置,在家庭里,思维游离在母亲和妻子之间,在仕途上在战与不战上总纠结,总之来说,就是个拎不清的男人,都已经把唐婉休了,还给人写什么诗表示恋恋不舍的,当断不断,害了卿卿性命。
一别两宽,祝愿各自安好,不是挺好?难道是自己得不到,就算毁了,也不愿别人得到吗,如果真有那么思念,还能寿过八十?
赵士程,宋室宗亲,出身显贵,唐婉遇到她是一种幸运,在那个时代,他能娶再嫁之身的唐婉,足见他的思维超前,况且,当初唐婉被休的原因是无所出,不能生育,这在当时是很严重的,赵士程仍然坚持娶她,可见看重的是唐婉的人,如果同样遇到婆媳关系问题,赵士程也是会妥善解决,不让妻子受委曲,在唐婉之前他没有娶亲,他在唐婉死后,终身未娶,这样的人,史上能有几个?
太多的人有这种假设,如果是唐婉,希望从未遇到过陆游,初遇就是赵士程多好。
——————
文:淇兰舒
图:网络
如果你是唐婉,你是会选择陆游还是赵士城?
去选择赵士城,陆游虽然对唐婉好,但在他妈跟前无法保护唐婉。赵士城虽然早知唐婉心有所属陆游,但对唐婉还是百般体贴,万般顺从。
如果你是唐婉,你是会选择陆游还是赵士城?
在封建社会,女人的地位低贱,即使是一代才女唐婉也没有选择自己幸福的权利。
陆游和唐婉是表兄妹,按现在婚姻法,他们俩是不能结婚的,但是在古代是不以为然的,也许正因为近亲结婚,导致了唐婉的不孕也说不定,但不论谁的错,在那个年代都是唐婉的错,陆游虽然才高八斗学识渊博,但是陆游的性格软弱,不论母亲对错都要听她的,是个妈宝男,这样就毁了唐婉,也亲手毁了他们的爱情。
赵士城一代名流,富豪乡绅,却对唐婉情真意切,不离不弃,即使唐婉有病在身,赵士城依然如旧的爱着唐婉,唐婉是当局者迷,而旁观者非常清楚,只有赵士城才能给唐婉幸福,所以说我要是唐婉,必定会选赵士城而不是优柔寡断的陆游。
陆游则空留下《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陆游为对爱情的不坚定而悔恨终生,唐婉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一爱情悲剧应该谁来买单?
如果你是唐婉,你是会选择陆游还是赵士城?
前言:如果我是唐婉的话,自然是要选择赵士诚为自己的终生伴侣了。
选择赵士诚的原因有这么几个方面:
1.赵士诚可以说是古代社会里为数不多的专情男子之一。
赵士诚对唐婉是痴情一片。试想一下,赵士诚明媒正娶唐婉这样一个被休回娘家的二婚女子,在程朱理学已经盛行的宋代社会里,那得承受多大的舆论压力啊!
以赵士诚的皇室宗亲的社会地位,什么样的绝色才女,他不能娶回家呢!
况且,唐婉抑郁而终之后,赵士诚终身未再娶妻,孤独至死。这,对唐婉来说,绝对是真爱呀!
2.陆游是个妈宝男,言而无信,不值得托付终身。
虽说在封建社会里以“孝”为先,但是,陆游屈从母命,被迫休妻后,曾与唐婉相约,过上一年半载,两人再重新复合。
可怜唐婉信以为真,在娘家苦苦痴等;最后却是等来了陆游早已再婚的消息……
3.沈园相遇,赵士诚与陆游的行为表现,高下立判。
唐婉夫妇在沈园偶遇陆游,赵士诚豁达大度,邀请陆游宴饮,也使陆游与唐婉有了同席共话的机会。
而陆游却是丝毫不为唐婉着想。他挥笔在墙壁上题写了《钗头凤》,直接影响到唐婉的家庭生活。
即使赵士程如何心胸宽广,唐婉也抵挡不了别人的风言风语。最终,唐婉回诗一首,郁郁而终。
4.唐婉死后,赵士诚一片痴情,终生未取,并且因失去伴侣而英年早逝。
而陆游则是妻妾俱全,子孙满堂;仅仅只是在七八十岁的时候,写了几首怀念唐婉的诗词……
结论:依我们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爱情观,我若是唐婉,一定会选择赵士诚的。
如果你是唐婉,你是会选择陆游还是赵士城?
那时的婚姻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只有
依从的分,哪来自已选择的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