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统一只有十几年,秦历代君主泉下有知,会不会觉得他们都是笑话?

秦国的历史非常悠久,历代君王都能保住关中之地,历经数百年,不仅没有衰败,反而在战国时期越来越强盛。

秦王嬴政,利用了十年时间,攻伐六国,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大业。公元前221年,秦朝正式一统天下,可是仅仅15年时间,在公元前207年,秦朝宣布灭亡。

历代秦帝国的君王们,如果看到这强盛数百年的国家,在仅仅25年的折腾下,就被搞灭亡了,他们会不会咒骂秦始皇呢?作为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建立者,秦始皇如果知道自己的王朝,只有15年的寿命,他会后悔吗?

01不用历代秦王骂,秦国那些贵族就会骂得秦始皇狗血喷头。

商鞅变法之前,秦国贵族们的小日子不要太逍遥。国家的俸禄随便拿,国家的官职随便做,这国家就跟自己家开的小卖部一样。

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於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於公战,怯於私斗,乡邑大治。---《史记》

可是好日子被这个叫商鞅的家伙给毁了,商鞅从魏国灰溜溜跑到秦国以后,三言两语就把秦孝公给忽悠上船了。

上船以后的秦孝公,一发不可收拾地要变法,要图强,简直就跟打了鸡血一样。为了变法图强,秦孝公果断将商鞅立为大良造,主管秦国变法的一切事务。

  1. 这么一来商鞅在秦国的地位可以相当牛掰了,看谁不爽都可以说道两句。秦孝公的儿子嬴驷犯了罪,商鞅也毫不留情给抓了,后来居然把秦孝公的哥哥嬴虔的鼻子给割了。嬴驷犯罪关人家嬴虔什么事儿?
  2. 此后秦国就这么强大了起来,强大以后,历代诸侯王的野心是不小了。可是贵族们的小日子不好过了。这俸禄不能世代随便拿了,官职也不是贵族想做就能做的了,小卖部成长为了世界五百强,可贵族的日子却一天不如一天。
  3. 尤其到了秦始皇一统六国的时候,其实秦国的贵族们还是比较自豪的,毕竟由秦国一统了天下。可问题是贵族们也没捞着什么好处啊,这天下的官也不是秦国贵族随便做的,要有相应才能才能做。

秦国的贵族们终于忍不住了,难道说一统天下这么大的事情搞完了,我们一点好处都没有?有还是有的,只不过这是个秘密。没想到仅仅15年时间,秦国就灭亡了。而秦国的贵族也惨遭各种杀戮,基本消失殆尽,这也就成了一个永远都不能说的秘密了。

02秦国的百姓也要咒骂秦始皇,好日子过到头了。

过去秦国虽然是地处偏远的小国家,可是拥有关中之地,百姓们小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即使总是被贵族们摁在地上摩擦,可是摩擦完了,小命还是保住了,这天下百姓还不都是一个样子吗?

秦吏卒多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诸侯微闻其计,以告项羽。项羽乃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於是楚军夜击阬秦卒二十馀万人新安城南。---《史记》

那个叫商鞅的来了以后,情况就完全变了。商鞅用徙木立信的办法,使得百姓们相信变法的可行性。结果每个百姓都跟打了鸡血的秦孝公一样,一个个想要奋勇杀敌,立战功,做大官。

  1. 万万没有想到,秦始皇带着他们一统六国后,新的情况就出现了。其中60万大军被任嚣和赵佗给拐到了南越,从此回不了老家关中了。
  2. 还有20万秦国子弟兵,被项羽这个二愣子挖了个坑全给坑杀了。想想当初还不如取代兵马俑陪着秦始皇一块儿下葬算了,好歹有块地方立足,被坑杀的连个站的地方都没有。
  3. 剩下的举双手投降了各路义军,后来还被项羽当枪使对付刘邦。总之当时秦国的那些子弟兵们实在是太惨了,没有多少是可以善终的。

秦国的老百姓过去老老实实在家种地也就算了,被贵族欺负也只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可是帮助秦始皇一统天下以后,仅仅15年,就遭到了这么多悲惨的待遇,可见他们有多痛恨秦始皇。

秦国灭亡了,秦国的男丁都被战争给卷走了。剩下这些孤儿寡母的,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何况项羽会放过他们吗?根本不会。当年他爷爷项燕及其大量楚国士卒都被秦军蹂躏而死,项羽自然也不会让秦国人那么痛苦就死。

03一统天下有历史意义,但是对秦国毫无意义。

秦国一统天下,奠定了未来天下一统的国家格局,这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因为这让后来的英雄们,有了一个奋斗的目标,那就是跟秦始皇一样,一统天下。

我们当然也觉得秦始皇非常伟大,是一个了不起的千古一帝。可是秦国人对此绝对不这么看,为什么?因为这一切功绩对秦国毫无意义。

战争的所有过程中,秦国死伤了大量士卒百姓,公元前221年一统天下。秦国人总算是昂首挺胸告诉大家,他们是地球上最靓的仔。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史记》

可是仅仅15年时间,这帮人还没有老去,秦国就宣布灭亡了。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就这么没了,而付出的代价是,秦国人遭到了全国各地人员的打击报复。

秦始皇为了他自己的志向,为了给历史做一个交代,却让成千上万的秦国人为此买单。这让秦国人如何不骂他呢?

一统天下实在是太有意义了,我们现在说起来都会朗朗上口,说秦始皇多么了不起。可是如果你身处那个时代,你会愿意用自己全家人的性命,为秦始皇的千秋功业出一份力吗?

总结:秦国历代先王会分成三派来面对秦始皇。

秦始皇的祖先们都是秦国的大王,但是他们的态度不会统一,每个人都会发表自己的建议。大致可以分成这么三派:

  1. 第一派是秦孝公以前的君主,他们会觉得秦始皇就是个败家玩意儿,养不教父之过,一统天下他们不管吗,可是亡国灭种他们连口高香都没得吃了,自然是要咒骂秦始皇的。
  2. 第二派是秦孝公到秦武王这几位秦王。他们当时锐意进取,秦国不断发展壮大。可是当时他们没有一统天下的条件和野心,他们会指责秦始皇步子迈的太大了,以后做鬼要稳重一点。
  3. 第三派则是秦昭襄王了,他是一个60岁才亲政的老大爷。可是他有一统天下的野心,在白起的帮助下,他显然具备了这些条件。可惜最后没有完成,所以他会欣慰地对秦始皇说,乖孩子,感谢你替我完成了我这辈子没有完成的事业。

这三种态度,证明了不同时期,不同秦王的大致想法。每个普通人的思想观念都会不同,更何况是秦王们呢?

参考资料:《史记》

秦统一只有十几年,秦历代君主泉下有知,会不会觉得他们都是笑话?

不会,没有历代国君的铺垫,何来大秦统一天下的根基?我想他们应该深感自豪,在地下计算着为了统一做了多少贡献吧。

秦国本来只是为周天子养马的人,通过奋斗,成为了西周附庸,后来立下大功,终于成为了诸侯国,但是位置却是在蛮夷之地,历来被中原的诸侯国视作蛮夷。

但是没有国家何谈统一?秦国的前几位国君应当是大秦统一的首要功臣。

秦朝立国几百年,没有像三家分晋和田氏代姜那样,中途退出舞台,而是一直传承了下来,最终站在战国的舞台上。

秦国春秋的国君可以说是守土有功,顺利传承,当作为第二大功臣。

秦国想要灭亡六国,必须自身强大,秦国的崛起,始于商鞅,开创了秦国的崛起之路和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的战国国君,当为第三功臣。

由此看来,秦始皇只不过是做了父亲和祖父没来得及干的事情。当然了,我们不能否认秦始皇为了统一中国做出的卓越贡献。

但是,正如牛顿所说,“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有此成就的。”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秦始皇。

秦统一只有十几年,秦历代君主泉下有知,会不会觉得他们都是笑话?

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贡献与深远影响

秦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个比较短命的王朝,从公元前221年秦国灭掉韩、赵、魏、齐、楚、燕六国,统一全中国开始,到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结束,历经秦始皇嬴政、秦二世胡亥、秦三世子婴,仅仅存在了15年(虚年)。但是,正是这个相对短命的王朝,在中国历史上作出过重大贡献,具有不可忽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秦王朝打造出的无比辉煌骄傲的业绩,足以让后世惊羡称奇,留下了无数震撼人心、惊天动地、影响深远的精彩传奇故事。

在秦穆公、秦孝公等历代君王励精图治、变法改革、经济发展、积累强大的基础上,秦王嬴政大展宏图,势如破竹,一举灭掉六国,统一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多民族的国家,由分封制改为郡县制,全国设置36个郡县,分设三公九卿制度,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标志着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秦朝所设置规划形成的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政治格局,一直沿袭传承至今,为中国政治制度创立奠定了中央集权、分级施治的基本框架基础。秦朝时期,为防外敌入侵,大兴土木,倾尽举国之力,建立了世界上雄伟壮观、独一无二的伟大的万里长城,还有位于西安市的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陵兵马俑,两千多年以后,仍然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成为不可复制的中国符号与中华民族的精神寄托,同时成为现代文化旅游的绝美景观,令世人震惊,赞不绝口。秦始皇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

那么,曾经横扫六合、气吞八荒、睥睨天下、傲视群雄的如此强大不可一世的大秦王朝,为什么竟能在短短十几年后一夜之间顷刻土崩瓦解荡然无存,成为一个往昔的故事?为什么曾经叱咤风云、纵横千里、泰山封禅、威风八面的秦始皇嬴政,竟然会在十几年后东巡途中在河北邢台沙丘突然驾崩,给后世留下千古之谜。

西汉文学家贾谊曾在《过秦论》中指出,秦朝迅速衰败灭亡的原因,主要是不使仁政,残暴高压,荒淫无度,失去民心。“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唐代文学家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深刻分析指出了秦朝迅速败亡的真实原因,那就是:1.好大喜功,大兴土木;2.狂妄骄横,奢靡浪费,过度透支社会财富,没有很好落实休养生息;3.政治高压,经济发展青黄不接缺乏后劲,竭泽而渔,不管不顾百姓生存艰难和疾苦,官逼民反,丧失群众基础,沦为空架子一推即倒。文章指出:“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毛主席诗词《七律·和郭沫若同志》,对秦始皇嬴政的历史功绩,给予了辩证肯定和高度评价:“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秦朝时期,出现过秦始皇、李斯、公子扶苏、胡亥、子婴、赵高等著名历史人物,产生了焚书坑儒、指鹿为马、沙丘之变、“苟富贵勿相忘”等影响后世极其深远的重大历史事件,注定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页。

因此,秦朝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只有匆匆十多年,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只是像流星一闪而过,但是它的作用它所铸就的辉煌灿烂,绝不可忽视,绝不可等闲视之。大秦帝国,对于中华民族的杰出贡献与深远影响,永远闪耀着璀璨夺目的光芒。

秦统一只有十几年,秦历代君主泉下有知,会不会觉得他们都是笑话?

秦朝统一后,曾经有过历史的机会进行再征服,只是在巨鹿之战中功亏一篑,连带着秦帝国也灰飞烟灭,无法成就周王朝灭商那样改朝换代的壮举。这一切,存在了很大的变数,只能说历史的机运不以人的意味为转移。秦朝虽然灭了,可是秦朝开创的事业也延续下去了。

秦朝统一虽然只有十几年就灭亡了,可是我们要是从秦献公开始,到秦朝结束,也续命了150年了。而且,这150年秦国的辉煌,远非以往350多年可比。秦国是在执天下之牛耳,秦兵既出,天下束手。这种王霸之气,是秦国历代君王所孜孜以求的。

为什么说要从秦献公开始算起呢?因为秦国到了秦献公时,已经濒临灭亡的边缘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盛行兼并,数不清的小国家湮灭在这个大争之世。如今我们的百家姓,有很多姓氏都源自于那时的国家的。可是到了战国时期,只剩下了7个国家(当然还有中山、宋、卫、鲁等小国,可也已经岌岌可危了),而这7个国家,竟然还有3个是从之前的晋国分出来的。

(战国前期秦国几乎要被灭国)

当时兼并战争的趋势,是天下迟早要统一,这些国家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这和欧洲国家长期进行的“春秋战国”局面不同,这是地缘性质所决定的。秦国若不自强,必然会被他国所吞并。而且,在秦献公时,这种趋势已经相当明显了。阴晋之战中,吴起带着5万魏武卒击败秦国倾国而来的50万军队,将秦国一战拉下了大国地位,从此天下诸侯卑秦,以戎狄之人为之伍。

魏国虎视眈眈,秦国危若累卵,如果此时魏人乘机一击,秦人只能退守陇西,退化成游牧民族(大月氏人此时正在河西走廊)。如何自强,成为摆在秦人眼前的生死存亡的抉择。

(秦献公晚年,秦国命悬一线)

秦国在秦献公时主动向魏国示弱、认怂,获得了短暂的和平时期。然后他向西方开拓,强化了国君的土地和人口,并以此进行了一些微小的改革,比如废除人殉等制度。可是,秦献公晚年,为了一雪秦国惨败魏国之耻辱,连续发动对魏作战,所得弥补不了所失,秦国命悬一线。如果穷兵黩武下去,秦国好战而亡,乃是自然而然的结局。

所以,秦献公最终把君主之位传给了更加持稳的嬴渠梁,而不是一心作战的赢虔。秦献公也意识到秦国与魏国硬拼只有死路一条,改弦更张迫在眉睫。

秦孝公即位后,立刻再次向魏国示弱认怂,并且表示之前都是我错了,希望不要打我等等。可是做出这样的举动,并不代表魏国真的会接受秦国的道歉。魏国为什么不打秦国呢?不是秦国装孙子装的多好,而魏惠王为了中原霸权的虚名与齐、楚、赵三国在中原混战。更令秦人不安的是,魏国竟然连续击败了这三个国家。此后,魏惠王把兵力重新摆在洛水一线,直接威胁关中。

在这种情形下,秦孝公对商鞅所说的帝道、王道都不感兴趣,是否就可以理解呢?魏国已经把刀悬在了秦人脖颈上,此时再谈所谓的黄老之道,以德治国,乃是缘木求鱼,生存尚且不能得,何谈发展?此时的秦国,即使是饮鸩止渴,也要先活下命来。

万幸的是,秦国选择了商鞅的“休克疗法”,改弦更张,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不仅活了下来,反而在经过20多年的改革后,实力猛增,已经不惧魏国灭国了。可是,商鞅之法,是法家霸道之学,短时间可以强兵富国,其根本却是建立在愚民、弱化、辱民的基础上。这样的国家,等同于一个企业,纯粹是靠着高工资维持的战斗力,而没有文化凝聚力。秦国要给士兵发放高工资,意味着要不停地征战掠夺财富;一旦战争停止了,缺少文化凝聚力的秦国几乎必然要分崩离析。

(商鞅开的药方有副作用)

秦国的力量强大了,他能有歇息的时间吗?没有。山东六国无时无刻不在担忧惧怕虎狼之秦,他们组织了5次五国攻秦之战,至于合纵之举,就天天在上演着。试想,一个被众人时刻都要被其他联合起来暴揍的人,即使他强健的体魄都是靠着大力丸这种兴奋剂来维持的,他有选择不吃大力丸吗?

秦国要想生存下去,只能不停地深化改革,增强国力,彻底削平六国,建立大一统的国家,成为华夏大地唯一的政权。到此时,即使没有文化上的统治合法性,秦朝依靠着有效性的政府,也能够拥有一点再次“改弦更张”的时间和机会。

这样的“机会之窗”在公元前221年到来了,秦国终于一统六国,天下没有和秦国竞争合法性的政府了。嬴政也准备好生打理他的帝国了,他采用了很多办法来增强帝国的文化凝聚力,可是事与愿违。庞大的六国贵族旧势力盘根错节,蛰伏民间,秦帝国暗流涌动。嬴政即使有心,也无力在段时间内彻底消灭800年分封制度遗留下来的政治、经济惯性。

(秦人的“滑铁卢”——巨鹿之战)

“机会之窗”很快就关闭了。公元前206年,刘邦进入咸阳,随后项羽一把大火烧了这座秦国的都城。百年功业,具都化了土。在随后的四年征战中,旧贵族势力被战争扫灭了,汉朝建立在一片废墟之上,布衣将相登上了历史舞台。

历史车轮的大轴,在这时终于转了一个方向,在一个妥协的过程中,秦始皇的理念得到了执行,并在后来的2000多年中完善成嬴政当初设计它时理想的样子。

秦统一只有十几年,秦历代君主泉下有知,会不会觉得他们都是笑话?

秦统一后还是推动了历史的进步,统一度量衡及文字等等当然还有用和氏璧制作了传国玉玺,后期秦始皇和扶苏还有胡亥那一出觉得还是得说赵高从中作梗,以及秦始皇和扶苏之间的互相不够了解,整的蒙恬都蒙圈,扶苏死后,胡亥开始听信赵高的各种铲除异己几兄弟残杀,仅存的子婴也是隐忍度日、后期赵高杀胡亥立子婴为秦王,子婴第一件事就是诛杀赵高,此时早已内忧外患,子婴估计也是尽力了,最后兵临城下时带着玉玺投降刘邦,至此秦灭。一点小观点,总之有利有弊。至今秦始皇陵还是未解之谜,先人的智慧还是延续至今历史总在发展。

秦统一只有十几年,秦历代君主泉下有知,会不会觉得他们都是笑话?

秦不但开创了我国大一统的局面,更是我国从春秋战国跨入了封建社会的重要分水岭!而且: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这些对于后世朝代的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虽然秦只统治了10几年,但不可否认秦是一个划时代的朝代!相信秦的先祖在泉下有知的话,足以告慰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