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是如何拒绝李陵的劝降的?

苏武没有张骞那么好命,他前往西域的时候,汉武帝已经岁数很大了。所以19年以后,苏武看到的不是汉武帝,而是汉昭帝时期,当时正值霍光辅政。

苏武在匈奴放羊19年,期间父母兄弟全部死去,连老婆都改嫁了,很多人就是不能理解,为什么苏武能够坚持拒绝投降匈奴?

李陵作为大汉朝的将领,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这样赫赫有名的将领,也已经选择投降了匈奴,苏武有什么牵挂呢?

01李陵曾经劝说苏武投降,可惜被拒绝了。

李陵投降匈奴以后,被封为了右校王,甚至娶了匈奴公主。可以说李陵在匈奴这边的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这就是为什么后来李广利也选择投降匈奴的重要原因。

李陵和苏武是有过一段交情的,但是他却羞于和苏武见面。因为李陵投降匈奴,实乃权宜之计,可惜汉武帝杀光了他全家,使得李陵再也了无牵挂了。

这个时候匈奴单于一直劝说苏武变节,可惜苏武始终没有动摇过自己的想法。所以单于就想到让李陵去劝说苏武。

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大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汉书》

只要苏武选择投降,那么大汉朝那些所谓意志力坚强的人,都会不攻自破。心向大汉的那种气节,也就荡然无存了。

李陵烹牛宰羊,为苏武举办了一场丰盛的宴会,期间他便按照单于的意思,前来劝降苏武,不过他的说法还是很有说服力的。

  1. 首先,李陵告诉苏武,单于是真心欣赏他的才能,希望苏武能够成为匈奴的臣子。反正现在苏武的性命握在单于手里,一辈子都不可能回去汉朝,在这里吃苦也不会有人知道。
  2. 其次,李陵开始陈述汉武帝的不是,他帮苏武回忆,当年苏武的哥哥苏嘉做奉车都尉的时候,因为汉武帝下车的时候,车子撞到了柱子,苏嘉就被汉武帝给赐死了。苏武的弟弟苏贤因为没有抓到杀害驸马的宦骑,也被汉武帝给逼死了。
  3. 再者,李陵陈述苏武家庭的惨况。李陵说他刚来匈奴的时候,苏武的母亲已经去世了,苏武的老婆年纪小也改嫁了。当时家里只剩下两个妹妹、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现在也不知道是死是活。人生只有几十年,何必让自己这么受苦呢?
  4. 最后,李陵开始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李陵说他刚投降的时候,也是非常痛苦,全家被朝廷杀了,只有老母亲被关着。汉武帝岁数大了,动不动就要灭族,自己的性命都不能保全,哪里还顾得上别人呢?

可以说李陵的这些话,非常有说服力。从匈奴单于的惜才到汉武帝的暴虐,从苏武家境的惨淡到李陵自身的悲剧,苏武根本不可能不动容。

02非常之人,才会有非常之气节。

苏武听了这个故乡之人的一番劝说,心里不可能没有波动。长期在北海放羊,苏武已经很少能够听到故乡的声音了。

再加上李陵强有力的说辞,使得苏武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处境。那么苏武有没有选择投降呢?并没有,苏武的理由也有这么几条。

  1. 第一,苏武认为,他们苏家父子对国家没有什么功劳,可是汉武帝却将他们封为侯爵,而且位列将帅,这是汉武帝对他们的无上恩情。
  2. 第二,苏武觉得自己应该报答汉武帝的恩情。所以宁可杀身报恩,那也是非常幸运的事情,苏武面对死亡,只会灿烂地微笑。
  3. 第三,苏武认为,臣子对待自己的君主,这就跟儿子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必须要忠孝。儿子为父亲去死,这有什么不行的呢?

李陵听了这些话,面无人色,他知道自己的所有行为都违背了苏武所说的一切,他也羞于活在这个世上。

此后李陵又与苏武痛饮了几天,接连劝说都没有什么成效。李陵知道自己是不可能劝说成功的,所以他便离开了苏武。

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陵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聩。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汉书》

李陵再次前往北海的时候,带来了一个令人悲伤的消息,汉武帝死了。得知汉武帝去世的消息后,苏武面朝南方大哭不止,甚至吐了血,可见有多么伤心。

03苏武在匈奴娶妻生子,归国后儿子更是造反被杀。

苏武是汉昭帝始元6年回来的,距离他离开汉朝已经有了19年之久的时间。回来以后,苏武受到了汉昭帝的各种礼遇,可以说苏武已经成为大汉朝的灵魂人物,那是气节的象征。

为了保护这种气节的象征,霍光可以说已经做得非常厚道的,他给苏武加官进爵,赏赐金银,表彰他的这种气节。

可是仅仅过了一年时间,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左将军上官桀父子和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打算推翻霍光,掌握权力。结果事情败露,全部被霍光诛杀。

关键问题是苏武的儿子苏元也参与其中,所以苏元也被霍光给诛杀了。这么一来苏武不仅绝嗣,而且面临被杀的危险。

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汉书》

霍光犹豫再三,觉得苏武这种有气节的人,应该被打造成一块金字招牌,而不是沦落到被杀的厄运,所以只是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汉宣帝上台以后,为了让大家都要学习苏武的气节,所以再次赐爵苏武为关内侯。此后因为苏武年纪太大了,又没有儿子养老送终,汉宣帝于心不忍便找岳父许广汉打听。

原来苏武在匈奴19年,不仅娶了老婆,而且还生了一个儿子叫做苏通国。苏武希望儿子回来,却又难以启齿。最终汉宣帝派人将苏通国召回汉朝做官,了却了苏武的心愿。

总结:点到为止的气节,是再好不过的了。

为什么苏武在匈奴娶妻生子的事情,很少有人了解呢?其实理由很简单,按照广大老百姓们的意思,苏武这样的气节招牌,就应该在匈奴天天受苦,每天只想着回到汉朝,其他什么都不做。

但是这可能吗?当然不可能,除非苏武是神仙。苏武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乐。

在匈奴已经处于如此艰难的状态了,难道就不能满足一下他个人的感情问题?他没有出卖过国家的利益,没有像匈奴投降,这就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人无完人,在宣传一个英雄的时候,我们习惯于将他打造成一个完美无缺的人,其实这是不对的。如果你看不到这个人的缺点,那说明你没有看到真相。

参考资料:《史记》

苏武是如何拒绝李陵的劝降的?

苏武北海牧羊期间,身处饥寒交迫、走投无路窘境之时,当初与他同朝为官、现已战败降匈奴的李陵奉单于令劝降苏武。

李陵先软化苏武斗志,特意“为武置酒设乐”,畅叙当年友情后,告知他被困匈奴后家人家破人亡的遭遇:哥与弟均因小罪而被皇帝逼得自杀、老母病逝、妻子改嫁、只剩两个妹妹未知嫁否、苏武的两女一儿亦不知生死。李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言辞恳切。

苏武以忠孝之义拒绝劝降:“我苏氏父子无德无能,却被皇上重用,此恩必报,故愿为皇帝尽忠!臣子侍奉君王,恰似儿子孝敬父亲,子为父死无憾!故愿为父亲尽孝!”

李陵反复劝说,苏武宁死不屈:“大王非要逼我投降,请马上结束宴会,让我死在你面前!”

故,苏武以忠孝之心置生死于度外,拒绝了李陵劝降。李陵良心发现,尊称他“义士”,自感罪大恶极,诀别苏武而去。

苏武是如何拒绝李陵的劝降的?

大家好,我是历史的影像,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苏武是如何拒绝李陵的劝降的?

苏武是直接拒绝李陵劝降人。具体过程,我这里由李陵开始分析事情的始末。

苏武像《晩笑堂竹荘画传》

李陵劝降苏武经过

李陵与苏武是曾经在一同在汉朝宫廷中担任侍中的好友。李陵兵败投降匈奴的前一年,苏武出使匈奴遭到扣留,单于想要逼迫其归顺,遭到了严辞拒绝。李陵投降后出于愧疚一开始并不敢主动去见苏武,过了很久,单于听说了二人的关系,便派遣他前往北海(位于今俄罗斯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去劝降被放逐在那里牧羊的苏武。

李陵到达北海后,为苏武置办了宴席,席间李陵向苏武透露了单于希望劝降的诚意,并劝说他:“你终归是不可能回到汉朝的,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即使坚守信义,也不会被知晓,只是白白让自己受苦罢了。你的两位兄弟早就死了,母亲也已经去世,妻子听说也改嫁了。即使你还挂念着妹妹和子女,十几年过去也不知他们是死是活。人生就如同早上的露珠一样短促,何必在这里长时间的折磨自己!况且汉武帝年事已高恩威无常,大臣无罪被杀的已有十几家,你的家人也未必幸免。”苏武不为所动,表示自家历代受国家恩养,必当不辱使命效忠国家,自己对于汉武帝的忠诚就如同儿子对父亲的忠诚一样不需要回报,并表示自己已有必死的决心。李陵被苏武的坚贞不屈所感动,长叹:“唉!真是义士!我和卫律的罪过简直比天还高。”然后流泪与苏武告别。他自己羞于向苏武礼物,因为这会显得像是在夸耀财富,便让妻子出面赐给了苏武牛羊。

武帝后元二年(前86年),李陵再次回到北海见到苏武,带去了汉武帝已死的消息,苏武闻后对南哭拜,悲哀过度以至吐血。

宋 陈居中:苏李别意图

始元三年(前85年),狐鹿姑单于去世。因为子嗣年幼,狐鹿姑单于生前本有意实行兄终弟及,母阏氏与颛渠阏氏为了保全地位,前者谋杀了人心所向的单于异母兄弟左大都尉,后者与卫律合谋排挤掉单于遗言指定的继承人右谷蠡王,强行拥立其子左谷蠡王继位为壶衍鞮单于。致使匈奴内讧,不承认新单于继承合法性的匈奴贵族纷纷出走,不愿意再参加龙城会盟。基于自身的不稳定,匈奴害怕汉朝趁机进攻,于是开始考虑与之结善。为表诚意,匈奴主动提出将之前扣押不降的汉朝使节苏武、马宏二人送还汉朝。

苏武在始元六年(前81年)返回汉朝,李陵摆酒宴与他送别,席间他表白自己的内心道:“如果汉朝没有诛杀我的家人,我原本也一直希望能像曹沫、荆轲那样劫持单于立功赎罪。但皇上用世间最严苛的刑罚杀戮了我的全家,我已经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如今说这些只是想让你了解我的本心,你我一分手,再没有相见之日了。”并亲自作起舞唱道:

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催,士众灭兮名已溃。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之后,二人诀别。苏武回到汉朝,大获赞扬,被后世誉为忠臣的典范,李陵则终老于漠北。

明 陈洪绶 苏李泣别图

延伸阅读苏武

苏武(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汉郎中、栘中厩监、中郎将、典属国、右曹典属国。

出使匈奴

汉武帝时期汉朝不断讨伐匈奴,双方多次派使节互相侦察。匈奴扣留了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批人,汉朝也扣留匈奴使节以相抵。

天汉元年(前100年),且鞮侯单于即位,害怕受到汉朝攻击,于是说:“汉朝天子是我的长辈。”送还了之前扣押的汉使路充国等。武帝为了赞许之,于是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并赠送单于礼物,以答谢单于。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常惠等,并临时招募士卒、斥候百余人一同前往。到了匈奴,赠送财物给单于。单于越发傲慢,这不是汉所期望的。

单于正派使者护送苏武等,适逢缑王与虞常等在匈奴谋反,暗中策划绑架单于的母阏氏投奔汉朝。正好苏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朝的时候,与张胜有旧,私下拜访张胜,说:“听说汉朝皇帝很恨卫律,我能替汉朝用暗箭射杀他。我的母亲和弟弟都在汉,希望他们能得到汉朝的赏赐。”张胜答应了他,并送给虞常许多财物。

一个多月后,单于出外打猎,只有阏氏和单于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起事前,一人趁夜逃跑,揭发了他们的计划。单于子弟与他们交战,缑王等战死;虞常被活捉。单于派卫律审理此案。张胜听到消息,担心和虞常所说的话被揭发,便把事情告诉了苏武。苏武说:“事情已经发生了,一定会牵连到我。如果我受到了侵害,就更加对不起国家了。”于是想自杀。张胜、常惠制止了他。虞常果然供出张胜。单于大怒,召集贵族商议,想杀汉使。左伊秩訾说:“如果有人谋害单于,那要怎么加刑?应该全部招降。”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屈节辱命,即使活着,有什么面目归汉!”说着拔刀自刺,卫律大惊,抱住苏武,派人骑快马找医生。医生在地挖一个坑,在坑中点火,把苏武放在坑上,敲他的背让淤血流出。苏武本已断气,过了半天才有气息。常惠等人哭泣,用车把苏武载回营帐。单于钦佩苏武的节操,早晚派人探望询问,把张胜监禁起来。

苏武的伤势逐渐好转。单于派使者劝降苏武,并同时审判虞常,想借此使苏武投降。卫律亲手用剑斩杀虞常后,说:“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应当是死罪,但是单于招募愿意投降的人,赦免其罪。”举剑要砍张胜,张胜请降。卫律对苏武说:“副官有罪,主管也应当连坐。”苏武说:“我本来就没参与计划,又不是他的亲属,凭什么连坐?”卫律又举剑对着苏武,苏武不动。卫律说:“苏君,我之前背弃汉朝归顺匈奴,有幸受到了单于的恩宠,赐予了爵位和财富,管理数万民众,牛马牲口堆满山,才有像今天这样富贵。苏君今日投降,明日也会跟我一样。否则是白白拿身体去做野草的肥料,谁会知道啊!”苏武毫无反应。卫律说:“你要是顺着我投降了,我就能和你做兄弟。今天不听我的建议,以后就算想再见我也没这么容易了。”苏武骂卫律说:“你为人臣子,不顾恩义,背叛君主和父母,投降蛮夷去做俘虏,我见你做什么?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他人的死生,你不公平执法,反而想挑起两个君主的矛盾,自己坐观成败。南越国曾经杀汉朝使者,最后被汉朝消灭,南越国也成了汉朝的九个郡;宛王曾经杀汉使者,最后被汉朝消灭,他的人头也被悬在北门示众;朝鲜杀汉使者,立即就被灭国了。只有匈奴还没遭到这样的下场罢了。你明知我不降,就是要杀我,令两国开战,匈奴的覆灭就从我开始吧。”

卫律知道苏武不可胁迫,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使他投降,就囚禁苏武,置于大地窖内,不给他吃喝。天下雪,苏武卧著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几日不死。匈奴以为他是神人,就将苏武流放至北海(位于今俄罗斯西伯利亚贝加尔湖),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公羊生小羊才可归汉。同时把他的部下常惠等人安置到别的地方。

牧羊北海

苏武到了北海,没有供应粮食,只能掘野鼠所储藏的果实吃。苏武拄著汉节牧羊,起居都拿着,以致节上毛全部脱落。过了五、六年,单于的弟弟于靬王到北海打猎。苏武会编打猎的网,矫正弓弩,于靬王器重他,供给他衣服、食物。三年多过后,于靬王大病,赐苏武马匹、牲畜、服匿、穹庐。于靬王死后,他的部下也都迁离。冬天,丁灵人盗走了苏武的羊马,苏武再度陷入困境。

苏武在汉朝时,与李陵都担任侍中的官职。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后单于派李陵去北海,为苏武设酒宴和歌舞。李陵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和子卿你交情深厚,所以让我来劝说你,他真心想让你成为匈奴的臣子。你到死也不能归汉,白白在没有人的地方让自己受苦,即使坚守信义又有谁能看见呢?先前长君(苏嘉的字)做奉车都尉,随从圣驾至雍的棫阳宫,皇帝扶辇下除,撞到柱子折断车辕,被指控为大不敬,伏剑自刎,皇帝赐钱二百万作为丧葬费。孺卿(苏贤的字)随从圣驾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把驸马推到河里淹死了。宦骑逃亡,皇帝下诏让孺卿追捕,没抓到,孺卿惶恐服毒自杀。我来的时候,你的母亲已不幸去世,我送葬至阳陵。你的妻子年少,听说已经改嫁了。只有两个妹妹,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从你离家至今已经十几年了,是不是还活着也不知道。人生如朝露一般短,为什么要让自己受这么久的苦呢!我刚投降的时候,也痛苦的像发疯一样,恨自己背叛了汉朝,加上老母被收留在保宫。你不想投降的心情,难道比得过我当初?况且陛下年龄大了,法令无常,大臣们没有犯罪就被灭族的有数十家,连自身安全都无法保证,你还顾得上别人么?请听从我的建议,不要再说别的了。”苏武说:“我们苏家父子没有什么功劳,都是因为陛下才能位列将帅,获爵封侯,兄弟为近臣,我一直都想肝脑涂地来报答他的恩情。现在能够杀身报恩,即使是上刀山下油锅,也觉得快乐。臣子事奉君主,就如同儿子事奉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就听从我的话吧!”苏武说:“我早就已经死了!右校王(李陵在匈奴的爵位)如果一定要让我投降,就请停下今日的欢宴,我直接死在你面前!”李陵见苏武如此真诚,喟然长叹道:“真是义士啊!我和卫律的罪过上通于天!”说着流下眼泪浸湿了衣襟,诀别苏武而去。

后李陵又到北海,对苏武说:“区脱地区捕得云中的活口,说太守以下的吏民都穿着白衣,说皇帝驾崩了。”苏武听了向南大哭,吐血,每天早晚哭吊数月之久。

归汉

武帝后元二年(前87年),昭帝即位。几年后,匈奴和汉朝达成和议。汉朝寻求苏武等,匈奴谎称苏武已死。后汉使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员同他前往,夜晚见了汉使,原本地述说了这几年在匈奴的情况。告诉汉使要对单于说:汉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说苏武等人在北海。汉使万分高兴,照常惠所说的话去责问单于。单于看身边的人非常惊讶,向汉使道歉说:“武等实在。” 于是李陵设酒筵向苏武祝贺,说:“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壹别长绝!”李陵起舞,唱道:“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聩。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李陵泪下纵横,与苏武绝别。单于召集苏武的属下,除了已经投降和死亡的,随苏武归国者有九人。

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苏武回到长安。昭帝下令苏武带一份祭品拜谒武帝园庙。官拜典属国,俸禄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官田二顷,住宅一处。常惠、徐圣、赵终根都官拜中郎,赐丝绸各二百匹。其余六人因年老而返乡,各赐钱十万,终身免徭役。

李陵

李陵(前2世纪?-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人,西汉将领李广之孙,中国历史上富有争议的人物。

李陵原为汉朝将领,天汉二年(前99年)奉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在浚稽山与数万匈奴骑兵英勇作战,最后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其后汉武帝下令将其全家处死,令他断绝了回归汉朝的念想,最终埋骨异域。他为汉朝贡献的唯一一次战斗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这次以少战多的战斗被详细载于《汉书》之中。

在过去的一段时期里,李陵也曾被认为是一位文学家。被誉为汉诗鼻祖的《苏武李陵赠答诗》,便是以他的名义流传于世。不过现今学术界主要认为这些文学作品并非李陵所作,但出于习惯仍然在题目中保留了李陵的名字。

苏武是如何拒绝李陵的劝降的?

卫律和李陵都劝过,首先,卫律与李陵和苏武的关系不同。卫律原来是汉人,但已经投降,成为国家民族的罪人,可耻的叛徒,对于热爱祖国的苏武而言是敌人,所以不用客气。李陵虽然也已投降,但原来与苏武“俱为侍中”“陵与子卿素厚”,是亦敌亦友的关系。二人劝降的方式不同,苏武的回答方式也不相同。卫律手段卑鄙,态度傲慢,苏武对其威逼“不动”,对其利诱则“不应”,表现对其为人的鄙夷。当他说出“与君为兄弟”的话后,苏武终于忍无可忍,“骂律”,自始至终都以强硬的姿态抵抗。李陵则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文雅方式,“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苏武全然不为所动,称李陵为“王”,划清二人的关系,表明自己的立场。采用的是绵里藏针、有理有节的方式。对二人不同的回答表现了苏武爱憎分明、立场坚定、大义凛然的品格。

李陵劝降苏武时,曾对他诉说过汉武帝的刻薄寡恩,这一点在这段材料中得到印证。以“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之功却“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同时,李陵在衡量人生价值时是以个人利益得失为标准的,而苏武则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苏武明知汉武帝的刻薄寡恩,还是要归汉,是因为在他心中,君国一家,他抵死也要作汉臣,其实是忠于祖国。所以,汉帝给他多少赏赐他并不在乎。他在乎的是自己终于完成了使命,维护了国家民族尊严。这样,两人的境界高下便很分明了,更能说明苏武的伟大。

苏武是如何拒绝李陵的劝降的?

单于曾放下话说,除非公羊下羊羔,才送苏武回大汉,但苏武依然坚持自己的气节,绝不投降。

没过多久李凌与匈奴作战,力竭而降,大单于听说二人之前应该有过交情,就派李凌来劝说苏武。李凌给苏武说了一下他家庭的事,你哥哥和弟弟因在皇帝身边做事不周,被迫自杀,你父母都也因伤心过度,撒手离去,大汉已经没啥可以让你留恋了,咱们的皇帝年龄大了,变的越来越喜欢猜忌了,喜怒无常,长因小事,迁怒大臣,已经有十几家被灭门了,这还值得你为他守节吗?李凌说的这些都是实话,苏武并没有反驳李凌,他只是把他的汉节紧握在自己手中,李凌羞愧不已,不在劝说苏武,他知道苏武内心坚如磐石,也恨自己当初为啥不杀身成仁,毁掉李家的声誉。

对于苏武的遭遇,李白写了一首诗。

《苏武》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

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

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苏武在匈奴吃了十九年的苦,坚持持汉节,十九年苏武从一壮年人,变成须发皆白的老者,让大汉皇帝为之感动,十九年度日如年的生活,在苏武这都熬的住,李凌的劝说虽然句句在理,但是打动不了一个有信仰的人,他的梦想坚持了十九年,终于梦想成真。

他的遭遇让我想起美国一部比较经典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面的安迪被冤枉入狱,感知无出狱希望,只能自我救赎,同样也利用十九年的时间,逃出升天,过上自己向往的生活。

苏武是如何拒绝李陵的劝降的?

这个故事,其实从侧面更加印证了苏武对于大汉王朝的忠心!

大家想想劝降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武力威吓吗?是把他屈打成招吗?是以重金重力甚至以美女香诱惑吗?都不是最重要的,就是直击他忠心的政府,他最坚持的那个点!也就是俗话中的打蛇要打七寸!

这个七寸是什么?一直都是根据不同的人而变化的,很明显只要抓住的这个七寸,那么这个人很有可能就会不战而降!就比如说亮剑里面的朱子明!它本身是一个十分终于独立团的人,并且在鬼子各种各样的威逼恐吓之下,仍然没有选择投降,可是为什么山本最后过去劝降的时候,他居然选择投降了?因为朱子明这个人,他不怕死,他怕死的没有价值!如果痛痛快快的鬼子朝他开了一枪,那他是烈士!不算鬼子拿着他的尸体做各种各样的人体实验,他都能忍,可是在他死之前,鬼子竟然把它作为一个活体材料!他成了什么?他成了一个实验品而不是一个烈士!这就是为什么当他袭击了独立团团部以后,山本要求他加入部队的时候,他选择加入!他是一个重视荣誉的人,可有的时候容易反而牵制了他这一点,山本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他在最后彻底的击溃了朱子明的内心防线!

话说回来,我们说到苏武的身上!其实这种人无非两种情况,第一他是十分钟于大汉王朝了,忠于这个国家,这种人是高尚的,同时也没有办法进行威逼恐吓的!第二呢,他是想要为自己的家人去考虑!想要为了自己的荣誉去考虑!这种人呢是可以去劝降的,李玲无法判断苏武究竟是属于哪一类的人,所以它需要过去试探他试探的方法就是用第二种人的弱点去测试他!

李陵去见苏武的时候!特意去杀了牛羊,然后煮了牛肉和羊肉打算招待他,结果苏一看以为醴陵市来恐吓她煮了一口大锅是不是想组我呀?因此就告诉他不要犯这力气啦,要想杀我,要想拿我过去煮了随意!

李玲就告诉苏武,他是来劝降的,并且告诉苏武一些事情!首先第一件事情,你的兄弟苏武有两个兄弟,(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本来是在汉武帝身边当差的,后来因为犯了一点小错误被汉武帝给处罚了,有的甚至直接给斩了!

这事告诉苏武,你就算创造再多的荣耀,你就是再怎么钟勇,在汉武帝那边你只要犯一个小错误,人家就能把你给处理了,你这又是何必了呢?

第二件事情,苏武在大汉王朝留下的那些人,也就是他的那些家人,早就已经死的死散的散,一点儿音信都没有了!这件事情是告诉苏武,你就算再怎么努力,你都没有自己的家人可以去保护了,你奋斗了这大半辈子究竟图个啥呢?

第三件事情!李陵直接讲述了自己的事情,我为大汉王朝在关外拼搏拼杀了那么久,迟迟等不到援军,最后我选择投降,可结果呢,汉武帝根本就听不进别人的劝,而且还把我的家人给杀了个精光,最后我选择投降!这不是在博同情,这是直接威胁苏,你如果再执迷不悟,那么我们不介意用更加阴损的招来对付你!

但是最后苏武仍然选择不投降,证明他不是第二种人,他是第一种人,这第一种人有多么难劝霞,而且杀了之后有多麻烦可想而知!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林在听说苏武的选择以后,已经判断出他是什么样的人,以后就再也没有劝想过!同时也告诉单于说这种人劝降不了!以后就别费那功夫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