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刘备吗?为什么?
读三国,独爱刘备,这是为什么呢?不是因为他汉室宗亲的身份,也不是因为他汉昭烈帝的地位,更不是因为他创立季汉江山的功勋,而是因为他不放弃。
我们身处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你有坚持过你的事业长达20年之久吗?20年不改变志向的人在这个时代是很少见的,其实有志向在这个时代都很难得。
如果你的事业20年下来还是一事无成,你会放弃吗?想必不用20年,1年就会放弃。这就是刘备与我们最大的区别。
01刘备从26岁起家,46岁的时候依旧一事无成。26岁的刘备,除了曾经有过游学的经历,其他什么背景家业都没有。就算是这样,他依靠朋友的帮助,依旧打算建立一番功勋。
大丈夫手提三尺剑,不为国建功,难道在家坐吃等死不成?刘备凭借着这种信念,带领百来人发起了对黄巾军的打击。
他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是位卑未敢忘忧国。如果换做是我们,我们又该如何选择?时值乱世,可能躲在家里吃吃喝喝要容易的多,最多也就是跟着大流一起逃难。
- 刘备靠着自己的勇气和武略,逐渐走到了世人的跟前。但是刘备的出身低微,虽然是皇室宗亲,可是400年大汉江山,当时姓刘的皇室宗亲至少也有几十万人,他的这种出身,根本不足为奇。
- 在老同学公孙瓒那里混了一段时间后,因为风闻徐州即将遭受曹操的侵略,所以刘备带着3000人马就敢去救徐州。
- 此前陶谦已经向天下诸侯发起救援,实力强大的诸侯无人赶来,可几乎没有实力的刘备却愿意挺身而出。这种勇气,我们有吗?
徐州本不是刘备的分内之事,他却不怕被曹操给剁了,主动摊上大事,任何一个普通人,都不会去选择。
此后刘备短暂地做了一段时间徐州牧,结果被吕布和曹操先后夺取。刘备再次一文不名后,先后在曹操、袁绍处辗转,直到来到刘表的荆州。
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馀,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三国志》
此刻的刘备已经46岁,20年的军旅生涯,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利益。他依旧只有几千人马,依旧只能驻守一个小县城,依旧只能寄人篱下。但是他没有放弃,还在寻找成功的方法。
02刘备48岁事业起飞,而很多人这个年纪已经准备退休。刘备看着自己大腿上的赘肉,感叹人生都快要结束了,自己却还是没能创建任何功勋,他心里非常难受。
在荆州混了2年时间,刘备48岁的时候,迎来了人生的一次转折。因为曹操南下,刘表的儿子刘琮选择投降。
- 不可能投降曹操的刘备,只好与东吴结盟,共同对付曹操。赤壁之战击败曹操以后,刘备陆续拿下了荆州的大片土地,真正成为了有根据地之人。
- 这是刘备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因为他开始创建基业了。不过这个时候的额刘备已经48岁。我们现代人退休的年纪在50到55岁之间,在刘备那个年代,能够活那么大已经不容易了,更别说建立功勋了。
- 刘备虽然垂垂老矣,甚至还要给孙权当小弟,可是他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在恰当的时候,很好地抓住了机会。
有了荆州的资源以后,刘备逐渐壮大势力,顺势夺取了益州。50多岁的刘备依旧没有松懈,继续进攻,夺取了汉中、上三郡等地。
这个时候的刘备声威大振,天下已经有了他的立足之地。可是他也已经年近六旬。60出头的刘备是不是要选择过上退休的生活了呢?没有,刘备依旧在努力。
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馀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三国志》
他带领大军进攻东吴,力图收复荆州,顺带着灭亡东吴,一统长江以南地区。如果获胜了,他将有资本和曹魏抗衡,夺取天下。
可惜最终失败了,那么很丢人吗?我觉得一点不丢人。即使失败了,刘备也是成功者,因为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奋斗不息的人生。
03刘备白手起家,却能够很好利用有限的资源。刘备是白手起家吗?当然是的,他的手比谁都要白。刘备家里非常穷,父亲早逝,他只能靠卖草鞋度日。
有人说刘备是汉室宗亲,有这一块牌匾,就足以是他的政治资本。当时他这样的汉室宗亲至少有几十万人,为什么只有刘备一个能够创立基业呢?
至涪,璋自出迎,相见甚欢。张松令法正白先主,及谋臣庞统进说,便可於会所袭璋。先主曰“此大事也,不可仓卒”璋推先主行大司马,领司隶校尉。先主亦推璋行镇西大将军,领益州牧。璋增先主兵,使击张鲁,又令督白水军。先主并军三万馀人,车甲器械资货甚盛。是岁,璋还成都。先主北到葭萌,未即讨鲁,厚树恩德,以收众心。---《三国志》
当时手里掌握雄厚政治资源的汉室宗亲比比皆是,比如说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璋、扬州牧刘繇、幽州牧刘虞等等,这些哪个不是封疆大吏?哪个不是汉室宗亲?
为什么他们就没有成就一番大业呢?他们只想着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根本就不顾汉室江山的死活,最终他们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刘备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他知道自己没有什么政治资本,所以便将有限的资本用到极致。
比如说他的老同学公孙瓒,就成为了他手握三千兵马的最好依靠。好兄弟张飞,砸锅卖铁帮助他创业。
- 在徐州笼络糜家豪族,得到了糜竺、糜芳兄弟的支持,顺便还娶了糜家的小妹,与糜家结成姻亲关系,拥有了财团支持。
- 到了荆州以后,刘备广交好友,凭借其强大的社交能力,将荆州豪族们一个个俘获。在刘琮投降曹操后,很多人才都主动愿意为刘备效力。
- 进入益州帮助刘璋击退张鲁的时候,刘备依旧没有闲着,而是依旧开始结交蜀中豪族人才,所以他夺取益州,这些人不仅不反对,反而很支持。
由此可见,刘备是善于利用手里的一切资源,即使你很穷苦,却也不是一点出路都没有。只要你肯挖掘,身边总会有资源。
总结:刘备其人,是每一个创业者的典范。创业之人,其实都应该比较喜欢刘备,尤其是白手起家创业的人。因为他们懂得,从基层慢慢爬上来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
这一路走来,会遇到多少困难?会有多少白眼?多少人瞧不起你狼狈不堪的样子?多少人落井下石,不愿意看你一步步向前?
这些事情创业者遇到过,刘备同样也遇到过。所以当你想要失败的时候,不妨想一想,汉昭烈帝努力了20年,即使暂时没有成功,却还是不放弃,你有什么理由放弃呢?加油,每一位在创业路上努力的朋友,早晚你会看到属于自己的阳光。
参考资料:《三国志》
你喜欢刘备吗?为什么?
不喜欢,甚至有点讨厌他!一,假仁假义,不知轻重。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刘备为了自己一个人脸上的“仁义”面具,陶恭祖三让徐州而不受,把好端端的一个徐州搞得军心不稳,民心浮躁,最后堕入曹操之手。刘备忘了自己聚义时立下“翦除奸贼,匡扶汉室”的初衷,忘了打天下就是要攻城略地占江山的本义,忘了自己为难时他人出手相救的情义,刘备不忠人(陶恭祖)所托,让陶恭祖有憾带恨而死,这是刘备假仁假义的最真实表现。
二,假哭假“慈悲”,不分好歹。刘备长坂坡“泣”而掷阿斗的桥段,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一定都不会忘记。为了阿斗赵云冒着生命危险只身在曹军中七进七出,浴血奋战,可以说是九死一生几乎拼尽了自己最后的力气,才将其从曹军占地中救出,刘备倒好只是将自己的儿子——扶不起的阿斗假惺惺地往地上一掷,就试图把赵云之前所有的艰难和为此而冒的危险一笔勾销,可见他是多么地虚伪。
三,假承诺真不听,心中只有自己的“面子”、利益和皇帝梦。在自己落魄的时候,刘备三顾茅庐让人似乎看到了他的几分真情,然而,当他把诸葛亮请出山,尤其是刘备集团在诸葛亮的谋划下开始走上坡路,有了一些气色之后,他的本来面目就慢慢显现出来了。要是在荆州的时候,刘备听取诸葛亮袭取荆州的计谋,就不会出现后来需要向孙权借荆州的桥段,诸葛亮在《隆中对策》时所谋定的跨有荆、益之地而待时机一统天下的大好局面就会更早些到来,就不会有后面关羽大意失荆州的一系列不利于蜀汉发展的事儿,到那时蜀汉分兵进伐,一统天下还真是大概率事件。
可以说,正是刘备的假仁假义假慈悲,使得诸葛亮的智慧无法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让蜀汉一次次错过了发展壮大甚至一统天下的大好时机。
你喜欢刘备吗?为什么?
对刘备谈不上喜欢不喜欢,起码值得敬重。刘备出身卑微,从小励志,从青年到中年二十年坎坷的人生都在努力进取,矢志不渝。自从在隆中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如鱼得水,事业从衰微走向兴盛,在荆州有了立足之地,进取西川,夺得汉中,终成霸业。。。刘备手长耳大,五官端正,看似奇异。其母织席贩履,刘备并未参与,其族叔刘元敬见刘备长相奇异,在少年时就是十足的儿子王,言语就有远大志向,对刘备非常看好,认为是家族的非常人也。对刘备和自己儿子刘德善一样爱护关照,尽量资助刘备,拜当世大儒卢植为师,习文练武,颇有成绩。。。青年时的刘备偶遇关羽张飞,情投意合,在桃园结为兄弟,誓同生死。时此朝廷腐败,农民起义,天下混乱,刘备有意为朝廷出力,建功立业。刘备在家乡小有名气,得到本县商贾的资助,拉起几百人马,打造兵器,购买马匹,积缵钱粮,参加了朝廷讨逆大军。在消灭黄巾起义军后,刘备因军功封为县尉,一次上司都邮检查,向刘备索贿,不然会遭诬陷丢官,这下激怒了刘备,鞭笞了都邮,挂印走人。刘备率领人马投靠学友幽州刺史公孙瓒,得到欢迎,后随公孙瓒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在虎牢关刘关张三英战吕布,使刘备在天下小有名气,公孙瓒安排刘备为平原相。曹操为父报仇,兵进徐州,徐州牧陶谦遍请天下英雄相助,其它诸侯都在观望,只有刘备率三千人马赶到徐州。曹操因吕布占领濮阳又回师相救,陶谦热情款待刘备,言谈之间知刘备是仁德之君,对刘备甚是敬重,有意相让徐州。刘备再三不受,直到陶谦病危去世,在徐州众官员士族的坚持下,刘备领了徐州牧。在徐州刘备得到富商糜竺糜芳的大力支持,并纳其妹糜夫人为妾。。。后吕布从兖州来投刘备,吕布趁刘备讨袁术之际占领徐州,刘备又联合曹操消灭吕布。曹操邀刘备到许昌觐见献帝,献帝以族谱认刘备为皇叔,封左将军,宜城亭侯。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只认为当世英雄是刘备和自己,刘备怕曹操加害,借讨袁术之名领兵重占徐州,后被曹操击败投河北袁绍。袁绍出邺城二百里迎接刘备,隆重之极。因天下局势不稳,在官渡之战袁绍战败前夕,刘备离开了袁绍,后碾转到荆州投靠了刘表。刘表也对同宗刘备十分热情,从此刘备在荆州扎根。。。刘备在荆州时请出卧龙诸葛亮,隆中策略三分天下,取得荆益二州,同时北伐,复兴汉室还于旧都,是刘备的远大理想,对诸侯先生言听计从,在取得益州汉中后,刘备不免内心澎涨,也没对时局充分认识,在军事上没做充分安排。没有制止和援助关羽北伐,只少事前对荆州有充分的战略部署,致使关羽殒命,荆州丢失,功亏一匮。后又执意伐吴,夷陵大败,蜀国国力衰竭,再无力夺取天下。刘备一生仁德爱民,三让徐州,率新野十万百姓南撤,以民为本,仁慈友爱。投靠众诸侯以佳宾对待,忠厚贤良,信义注于四海。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精神永运值得后世人们学习,刘备从平凡到伟大受到人们的喜受和敬重。
你喜欢刘备吗?为什么?
蜀汉昭烈帝刘备,他是怎样一个人?对于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一定都会有自己的一种认知,对于刘备的看法历来存在着不同的争议,再加上《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对于刘备的艺术性加工,又使得人们对于刘备的印象往往被小说所诱导,那么今天,小编就站在历史的角度来尽可能为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刘备!
一、英雄出身微末,起于草莽之间,却胸有大志刘备,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室宗亲,大汉皇叔……错!
刘备起步之初,只是一个刘姓的社会最底层百姓,连维持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非常的艰难,袁术的一句“织席贩履之徒”实在是非常贴切的评价。但是,即使是这样的低微的出身,刘备却始终胸怀远大的志向!这里有如下几点表现:
一是外出求学。拜卢植为师,与公孙瓒等人为同窗。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一定知道卢植这个人,他是后来东汉平定黄巾之乱的主要将领,但是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身份: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家。经学是汉代学术的主体,刘备拜卢植为师实际上就很有深意了,这是希望自己得到主流文人的承认!另一个层面,他在卢植身边学习,身边的朋友如公孙瓒等后来都成为了一方诸侯,那么可见其打造人脉圈子的时候是多么的“有的放矢”。
二是对外始终宣称自己是汉室宗亲之后。尽管史书上也都承认,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但是小编始终认为这当中未必没有猫腻,毕竟刘姓子孙传了这么多代,大多又是散落在民间,如何能够做得准?但是刘备却就是死死扣住“汉室宗亲”这一条不放,长期以宗室自居,这种自居实际上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宗室身份也渐渐被其他人所认可。刘备也在这过程中,成功的将自己的血脉“高贵化”!
综合前面两点,也许人们会说这不过是一些“投机钻营”的手法,但是我们要结合刘备后续所做的事情整体来看。如果刘备仅仅是利用卢植、公孙瓒等人的关系获取些蝇头小利,或者靠着汉室宗亲的身份坑蒙拐骗,那么“钻营”之说确实站得住角。但是刘备没有这么做,他后来成就的是“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帝业,那么我们要说他前期的这些手段,难道不是为自己开创伟业所做的铺垫吗?
二、卓尔不群,独树一帜的人格
一是创业之初便提出兴复汉室的目标。刘备因为平民出身,所以在创业之初起步较晚,无论是人才、地盘、兵马各方面的积累都要远远落后于其他诸侯,但是就是这样他依然以“兴复汉室”做为自己集团的政治口号。正是这样的政治目标,使得刘备集团与汉末时期普通军阀、流寇、盗匪有了显著的不同。而正是这种不同,让很多有识之士都愿意死心塌地跟随刘备,因为在于……他们认为跟着这样的人是有前途的!这些人当中有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等等,哪一个不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
二是抓住关键机会,打造偶像神话。人们往往说刘备的人生转折点是在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之后;而小编要说,刘备人生的转折点是获得“皇叔”身份之后。尽管史书上并没有为刘备明确“皇叔”的称呼,但是却真实的记载了刘备与汉献帝的这一次会面。就是这样一次会面,实际上却成为了刘备“汉室宗亲”这一身份的官方认证!从此以后,刘备的宗室血脉再无任何人可以质疑,而那些心向汉室的顶级人才也开始投向刘备的怀抱!
从上面两个层面我们可以看出,刘备虽然出身低微,但是他却能够为自己贴上独树一帜的“人格标签”,善于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彰显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这并不是我们所谓的“伪善”或者“装”,而是一种将自己内在人格外化于形的特殊技能。
三是团队核心,生来的领袖气质。刘备虽然在创业前期屡屡遭受挫折,但是大家要看到他每走一处地方其核心圈子都是在不断壮大。在徐州,孙乾、糜竺抛家舍业相随,在荆州马氏兄弟、伊籍等辈生死相随,虽然一次次在失败,但是身边的追随者却越来越多,而且还是那种不论成败死心塌地的追随,这就非常厉害了!说明刘备本身具有极强的领袖气质,这种气质对有为之士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同时,小编特别要说,这和《演义》当中的伪善仁义,好哭鼻子是两回事,绝对不要把古人当成傻子!
三、坚韧不拔,拥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一是屡败屡战,从未放弃。刘备的前半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投陶谦、奔袁绍、降刘表……仓皇之间几无容身之地。当他的年纪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还在新野小县弹丸之地依附刘表,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但是,刘备依旧没有放弃!任何一个成大事的人,可以没有高人一等的才华,可以没有极强的能力,但是他一定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而刘备恰恰就具备了这样的特点!
二是为达目的,不遗余力。刘备三顾茅庐虽然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当中杜撰的桥段,但是刘备为了求得诸葛亮出山确实多次前往拜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刘备此人一旦认准了一件事情便会想尽各种办法达到目的,百折不挠,永不放弃!正是这种坚韧的执着,才使得刘备在举步维艰的状态下一点一点的积蓄自己的实力,并最终迎来了一飞冲天的机会!
四、军事指挥能力不逊于曹操这一点小编要特别的说明一下,刘备集团当中最能打仗的人就是刘备!大家不要被《三国演义》所误导,简单的说吧:大家耳熟能详的战役中,博望坡之战是刘备打的,入蜀之战是刘备打的,汉中之战依旧是刘备打的……好啦,现在大家明白刘备的军事指挥能力有多强了吧,不说别的,但是汉中之战正面击溃曹操率领的曹魏大军主力,便足可证明其统率力不在曹操之下。
所以,不要把刘备看成《三国演义》中仁德近伪的伪君子,百无一用的烂好人,他无论从人格魅力上、个人能力上、军事水平上都具备和三国顶尖人物曹操抗衡的实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刘备是一个胸怀大志的英雄,其出身在曹操、孙权当中是最低的,却凭着自己坚韧不拔的毅力于夹缝中求生存,依靠着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不断积蓄实力,当时机来临之际终于能够一飞冲天,入西蜀、占汉中,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伟业。这样一个优秀的人物,难道不值得我们喜欢吗?
今天我们就聊到这里!我是华夏问长安,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喜欢我,就关注我!
你喜欢刘备吗?为什么?
刘备有好的一面和差的一面,好的是重情义,差的是太软弱!
你喜欢刘备吗?为什么?
不喜欢刘备,满口仁义道德,却不如曹操那般洒脱真实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