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婵与汉献帝刘协比较起来,谁占上风?
导语:
- 汉献帝刘协是东汉最后一位皇帝,他的哥哥刘辩被董卓废除以后,他被董卓立为大汉天子。这位天子最大的作用,可能就是用来纪年比较方便,我们看三国里都是建安多少年,那就是他的年号,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皇帝的作用。
- 季汉后主刘禅是季汉帝国的最后一位皇帝,他老爸是著名的汉昭烈帝刘备。刘禅是正儿八经的实权皇帝,地盘虽然只有益州一隅,却没有任何人可以架空刘禅。他做了41年皇帝,有30年左右是真正掌权的,着实不易。
要我说这两个人根本就没有可比性,一个是傀儡皇帝,一个是实权皇帝,本质上有着很明显的区别。曹丕篡位以后,封汉献帝为山阳公,这可把汉献帝给乐坏了。在汉献帝眼里,做一个村长都比做他这个皇帝强,所以连忙把俩女儿送给了曹丕做小妾。
01汉献帝没有自由,没有权力,一辈子就是个摆设。汉献帝刘协的一生其实是比较可怜的,按照董卓的说法,这孩子比刘辩聪明,将来能够将汉朝发扬光大。
二月,太祖进军讨破之,斩辟、邵等,仪及其众皆降。天子拜太祖建德将军,夏六月,迁镇东将军,封费亭侯。秋七月,杨奉、韩暹以天子还洛阳,奉别屯梁。太祖遂至洛阳,卫京都,暹遁走。天子假太祖节钺,录尚书事。洛阳残破,董昭等劝太祖都许。九月,车驾出轘辕而东,以太祖为大将军,封武平侯。自天子西迁,朝廷日乱,至是宗庙社稷制度始立。---《三国志》
董卓真的有这么好心吗?所以在我看来,因为刘协比刘辩更加好控制,所以才会得到董卓的提携,刘协上台,纯粹就是因为董卓的私心。
不过当时刘辩被毒死了,刘协这个汉献帝也就被大家给认可了。此后董卓被杀,李傕郭汜就更不把汉献帝放在眼里了,他们随意出入皇帝宫殿,淫乱后宫,无恶不作。
- 汉献帝在饱受欺凌中,度过了凄凉的童年,直到他遇到了曹操,似乎才有了拨云见日的局面。曹操对汉献帝的生活一直都很照顾,不过时间长了汉献帝也发现了一个问题,曹操压根就不给汉献帝任何权力。
- 作为大汉朝的皇帝,无法行使自己的权力,甚至连出宫都没有资格。只能被摁在宫中每天上朝下朝,所有的意见都无法发表。
- 整个大汉朝都交给了曹操,曹操自然是比较乐意的,可是时间长了汉献帝自己就很郁闷了。所以他打算从曹操手里夺权,那么多人才之所以投靠曹操,汉献帝认为这是看在他这个皇帝的面子上。
结果这帮人才没有几个愿意为汉献帝出头的,甚至连汉献帝的老婆孩子,被曹操给杀了,汉献帝都无可奈何。
这样的天子,真的是够窝囊的,当董贵妃和尚未出生的孩子被杀死的时候,汉献帝连求情的能力都没有,当伏皇后被拖走杀掉的时候,汉献帝只说自己还不知道能活到什么时候。
由此可见,汉献帝在曹操那儿是一点人权都没有的,保护家人是任何一个普通人的基本权利,但是汉献帝没有。
02刘禅拥有实权,真正掌控帝国未来,这辈子值了。刘备辛苦了几十年,终于建立了季汉帝国,因为据说汉献帝被曹丕杀了,曹丕篡位登基,这使得蜀中将士们推举刘备为皇帝,延续大汉王朝的血脉。
及即尊号,册曰“惟章武元年五月辛巳,皇帝若曰:太子禅,朕遭汉运艰难,贼臣篡盗,社稷无主,格人群正,以天明命,朕继大统。今以禅为皇太子,以承宗庙,祗肃社稷。使使持节丞相亮授印绶,敬听师傅,行一物而三善皆得焉,可不勉与”三年夏四月,先主殂于永安宫。五月,后主袭位於成都,时年十七。尊皇后曰皇太后。大赦,改元。是岁魏黄初四年也。---《三国志》
刘备只做了两年皇帝,因为伐吴失败,导致季汉王朝岌岌可危。刘禅是在这种情况下,接任了皇位。
运气好的是,刘禅遇上了诸葛亮。在诸葛亮的努力之下,季汉王朝并没有在混乱中灭亡,而是换了一种生存方式逐渐趋于稳定。
虽然没有过去那种规模了,可是勉强还是可以维持住的,毕竟益州是天下最大的三个州之一,而且山川天堑作为天然屏障,这是刘禅最幸运的地方。
- 诸葛亮经营季汉12年,终于因为劳累过度而去世,刘禅这个时候算是真正亲政了。很多人认为刘禅没什么能力,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 不是刘禅没有能力,是刘禅的父亲刘备、相父诸葛亮这些人实在是太有能力了,所以完全掩盖了刘禅的能力。这帮人都是三国最闪亮的明星,刘禅自然要暗淡很多。
- 一个没有能力的人,能够执掌季汉30年大权?这简直是在开玩笑。刘禅的能力虽然没有那么突出,但是在三国君主当中,那也是比较出色的了。至少曹魏和东吴都发生了权臣乱政的局面,而季汉在刘禅手里,从始至终都没有权臣篡权夺位的情况出现。
刘禅掌握大权以后,任用蒋琬、费祎、董允等治理朝政,后期将军权交托给诸葛亮的传人姜维,勉强维持住了季汉的局面。最终季汉王朝挺过了43个年头,我认为这一路走来,没有点本事,是根本做不到的。
03刘协是山阳公,刘禅是安乐公,结局差不多,心态差太多。很多人听闻乐不思蜀的故事,认为刘禅是个没心没肺的家伙,居然因为贪图舒适的生活,忘记了国破家亡的事情。
黄初元年十一月癸酉,以河内之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行汉正朔,以天子之礼郊祭,上书不称臣,京都有事于太庙,致胙。封公之四子为列侯。追尊皇祖太王曰太皇帝,考武王曰武皇帝,尊王太后曰皇太后。赐男子爵人一级,为父后及孝悌力田人二级。以汉诸侯王为崇德侯,列侯为关中侯。---《三国志》
其实相比较而言,刘禅这么做就太正常不过了。刘禅心里是苦闷的,那么好的江山被人夺走,自己沦为阶下囚,这有什么好高兴的呢?
- 但是刘禅必须要做出一定的姿态来,表现得十分没心没肺,这样才能躲过司马昭的疑心。不需要能力吗?当然是需要的。
- 反观汉献帝刘协,他被封为了山阳公,可以说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候。因为他可以在自己的地盘上拥有真正的权力,比他做皇帝的时候,要幸福若干倍。
- 在这种情况下刘协甚至高兴地把自己的俩女儿送给曹丕,以此表示自己对曹丕的感谢。曹丕篡汉,对大汉是不幸,但是对刘协个人来说,其实是幸事。
两个人虽然都被封为了公,可是这两个人的心境,其实是完全不同的。刘禅是得而复失,刘协是失而复得,刘禅自然是满心失落却要强颜欢笑,而刘协是发自肺腑地大笑。
总结:刘家宗室无人出头,这是汉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三国前期,刘家宗室依旧掌握着天下重要的地方,比如说扬州牧刘繇、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璋、幽州牧刘虞等,这些都是老刘家的宗室,他们全都是手握重权的封疆大吏。
可是在面对董卓乱政的时候,这些宗室没有一个站出来要为天子说两句话的。每个人只顾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结果导致大汉江山被人篡夺,刘家这帮不团结的宗室一个个被人给消灭。
过秦论中的道理其实每个人都懂,但是人类最大的悲哀,那就是从来不会在教训中学到任何经验。唯一为老刘家挺身而出的,居然是一个落魄的刘家子孙刘备,岂不可笑?
参考资料:《三国志》
刘婵与汉献帝刘协比较起来,谁占上风?
刘禅与汉献帝刘协,根本无法放在一起比较。
首先,尽管两个人都是皇帝,却是天地之差。汉献帝是汉朝的皇帝,普天下的臣民都是承认的。而刘禅只是偏安一隅‘,三国之一蜀汉的皇帝。
其次,刘禅与汉献帝他们所处的年代环境,有天地之差。汉献帝是董卓进洛阳篡权时,废除了汉少帝,立只有九岁左右的刘协为汉献帝的。
公元196年,被时任兖州牧的曹操迎奉到了许都,从此,曹操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到公元220年,汉献帝被迫禅位与曹丕,从此汉朝灭亡。汉献帝做了一生傀儡皇帝,尽管心有不甘,却没有翻身的机会与能力。
刘禅却不同,他是继承了父亲刘备的基业,包括刘备留下的一帮班子,如诸葛亮等,使其政权相对稳定。通俗的说,刘禅是个富二代。
但从他在位四十多年来看,不失是一位仁和宽厚的明君。起码比起魏国,吴国的富二代皇帝要强的多。
汉献帝后来被封山阳公后,归于民间,与民同乐,据说悬壶济世,深得百姓爱戴。以此看来,汉献帝也是心地善良仁厚的人,只是没有遇到刘禅那样的机会。或者说,没有遇到好的年代,没有向刘禅那样励志创业的爹。
虽然刘禅最后不战而降晋,却也是为了保全百姓利益,大智如愚的体现。从做皇帝的经历来说,刘禅是值得称赞的。但是,如果汉献帝有刘禅那样的条件继承基业,也能是位不错的皇帝。
历史的海洋,不光有秦皇汉武惊涛拍岸的成功,也有汉献帝刘协和刘禅这些晶莹的浪花。不过,终是东逝去,哪有高低之分?
刘婵与汉献帝刘协比较起来,谁占上风?
我是安定郡小书生,对于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蜀汉政权与东汉政权刘禅是蜀汉政权的第二任皇帝,刘协是东汉政权的第十四任皇帝。
如果要论两位皇帝关系的话,除了同姓刘之外,应该属于堂兄弟的关系,再就是同是两个政权的最后一任皇帝。
但是还是有区别的。蜀汉政权仅仅是一个地方割据政权,虽然名义上是对大汉王朝的继续,然而在全国范围内被接受的程度不是很高;东汉政权可是真正的大一统政权,虽然到后期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减弱,但依然名义上是真正的全国政权。
刘禅与刘协- 两位虽然都是末代皇帝,但是亡国后的待遇也截然不同。
刘协在魏王曹丕逼迫下,退位禅让,降为山阳郡公,保留天子礼仪。直到魏明帝曹叡青龙二年(234年),刘协寿终正寝,时年五十四岁,魏明帝曹叡率群臣亲自哭祭,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谥号孝献皇帝。
刘禅在魏将邓艾入蜀后,主动出城投降,与蜀汉大臣被迁到洛阳,当时执掌曹魏政权的司马昭封其为安乐县公。直到晋武帝司马炎泰始七年(271年)在洛阳去世,享年六十四岁,被西晋王朝追谥为思公。
从两位亡国之君之后待遇来看,刘协最起码还保持了皇帝待遇,当然这与刘协与曹魏皇室的联姻关系是分不开的。当初刘协还在皇位的时候,魏王曹操就将自己的三个亲生女儿送进了皇宫,其中曹节就被封为皇后;刘协退位后,同样将自己的两个女儿送进了魏文帝曹丕的皇宫,成了自己大舅子的女人。
- 两位虽然是末代皇帝,但是在皇帝任上的地位也是截然不同。
汉献帝刘协的皇帝职业生涯都是在权臣的阴影下度过。从最初在权臣董卓的拥立下登上帝位,到之后李傕、郭汜,到最后的曹操,汉献帝刘协完全都是在傀儡中度过,可以说从来没有尝到过权利的滋味。
蜀汉后主刘禅的皇帝职业生涯与汉献帝刘协相比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从最初的诸葛亮主政开始,虽然诸葛亮与曹操在两个政权中处于同样的角色,但是从后主刘禅的精准定位,既成全了诸葛亮,也成全了蜀汉政权的一段君臣和谐的佳话。直到诸葛亮去世后,后主刘禅完全掌握了蜀汉政权的权利,在蜀汉朝堂的三股势力中纵横捭阖,权利始终紧紧握在这位末代皇帝手中。
从这个角度来讲,刘禅明显要比自己的远房堂兄刘协好的多。当然这不仅仅是能力上的区别,更重要的是形势上的区别。
刘婵与汉献帝刘协比较起来,谁占上风?
同样是亡国之君,刘禅是三国里面坐皇位最久的一个。而汉献帝自小被何进丶董卓等人当傀儡。好不容易勤王之师打败董卓,又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皇权名存实亡。
而刘禅虽被世人讥为"扶不起的刘阿斗"。但他幸运有诸葛亮贤相辅佐,倒是实实在在坐在蜀汉皇位上,诸葛亮生前鞠躬尽瘁,死后刘后主还安乐地当政近30年。享尽荣华富贵。投降司马昭后,还因一句"乐不思蜀",而封为"安乐公“,全家全族安然无恙。
可见刘阿斗虽然扶不起,却跌不倒。论福气远超汉献帝,是大智若愚丶能屈能伸的安乐公。
刘婵与汉献帝刘协比较起来,谁占上风?
董卓废黜少帝刘辩,立汉献帝刘协继位,西汉的大将军霍光废黜刘贺,扶刘询为帝,因为刘贺做了27天皇帝,干了1127件坏事,废刘贺顺应民意。董卓惊驾,怕秋后算帐,所以,换帝,刘协有帝位,沒有帝权,先期是董卓专权,后期又是曹操挟持,魏王府是朝廷的权利中心,一切国家大事都掌握在曹操手中,曹操把三个女儿送入后宫,伏皇后被弒,立小女儿节为皇后,这样的皇帝如行尸走肉,改朝换代,曹丕封刘协为山阳公,对刘协来说也是一种解脱。蜀国建立43年,短短的时间就被魏所灭,刘禅被俘到洛阳又乐不思乡,是个败家子,在百姓的心目中,刘禅是反面教材,所以,刘协与刘禅不能相比。
刘婵与汉献帝刘协比较起来,谁占上风?
咱先把题目上的人名搞清楚!提问者应该是问的是刘备的儿子刘禅吧?这“刘婵(读婵)”是何许人,恕孤陋寡闻,能和汉献帝刘协作比较的,好像是没有吧?
(刘禅剧照)
刘禅比刘协强的多。
第一:刘禅是他爹刘备给传的位,不像刘协是被狼子野心的董卓强行摁在皇帝宝座上的。
第二:忠心无刘备的臣属也都忠于刘禅,包括辅政的诸葛亮。不像刘协的丞相曹操,带兵闯入后宫,公然把刘协的老婆正宫的皇后抓走杀害。
第三:刘禅虽然不管多少事,但那是有人替他管,先有诸葛亮,后有蒋琬、费祎、董允,他要是想管事,也能伸进手去。而刘协却完全是个傀儡,连自己皇宫内都布满了曹操的人,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第四:刘禅和刘协都算亡国之君,但刘禅还享受了30年的荣华富贵,刘协却是战战兢兢的受了30年活罪。
所以比较起来,刘禅比刘协有福气,特别是比刘协有个好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