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那么强,为什么得不到重用?
导语:
赵云得罪刘备的地方是,在刘备登基称帝以后,下令发动对东吴的进攻时,赵云站出来表示反对。
赵云从刘备一穷二白的时候,就已经跟随刘备,二十多年的感情,绝对不比关张跟刘备的感情差。所以这个时候赵云居然反对刘备,这是刘备万万想不到的。
更让刘备想不到的是,赵云反对刘备的理由太荒谬。赵云认为蜀汉的敌人是曹丕,因为曹丕灭亡了汉朝,所以蜀汉不应该攻打东吴,而应该对付曹魏。
01赵云的话有道理,但他说话不仅仅代表他个人。赵云是一个忠勇的战士,但是未必是一个有高深智慧的人。所以在大是大非面前,赵云敢于说出这样的言论,其实所代表的,绝对不是他一个人的意思。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先主入蜀,云留荆州。---《三国志》
赵云和诸葛亮一样,都是荆州派的代言人。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东吴做事,效忠孙权。这个时候诸葛亮为了避嫌,是不可能开口的。
所以诸葛亮必须要找一个代言人,帮他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说出来。这个想法也不是诸葛亮一个人的意思,而是代表了一大片希望光复汉室的大臣。
- 赵云作为刘备的贴身侍卫长,多年以来跟刘备早就成了生死之交。他们俩的关系是非常好的,所以赵云能够开口,诸葛亮觉得胜算比较大,刘备应该能听进去。
-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刘备不仅没有听赵云的话,反而将赵云弃之不用。这就有些残酷了,那么多年的革命友谊,就这么说不要就不要了?
- 当然不是这样,刘备也知道赵云背后是一帮什么样的人在使劲儿,他就是要利用赵云告诉这帮人,既然他们不听从自己的命令,那你们这帮人我不用就好了。
至于对赵云,刘备是没有多少怒火的,毕竟两个人的感情摆在那里,再说赵云也不是故意要跟刘备对着干,他是听信了诸葛亮等人的想法,觉得有道理罢了。
刘备何尝不觉得有道理呢?可是刘备能放弃伐吴吗?当然不能,所以我们看刘备后来没有带谁去伐吴,就说明赵云背后都有哪些人。
这帮人里当然是诸葛亮最重要,所以刘备是在生诸葛亮的气,至少他不希望诸葛亮掺和到这件事中来,所以诸葛亮在这段时间也就被刘备搁置了。
02打下东吴的话,诸葛亮极有可能不被重用。刘备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做任何事情自然是有比较高深的考虑。伐吴这件事虽然看似比较荒唐,可是也能够体现出刘备身上的一些特质。
- 首先,刘备肯定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关羽和张飞的死,跟东吴脱不了干系,刘备伐吴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的两位爱将报仇雪恨。
- 其次,刘备知道伐吴的难度要比伐魏容易得多。在刘备看来,曹魏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打下来的,可是东吴的实力弱小,绝对有可能一战而定。所以刘备不想在生前放过这次好机会。
- 再者,孙权手里握着的荆州,曾经是刘备最重要的军事基地。因为刘备既可以从这里出兵北伐,又可以在这里屯粮练兵,就连运输粮草这里都比益州方便得多。
综上所述,可以看得出,刘备伐吴不是一时意气,否则当初关羽被杀以后,刘备立刻就会动身。而伐吴之后,对诸葛亮造成多大影响呢?
我们会发现,刘备这次伐吴,所带的人马中,不少都是益州派人士。比如说黄权,那是益州足以和诸葛亮并驾齐驱的人才,到了曹丕那儿都备受重视。
先主自葭萌还攻刘璋,召诸葛亮。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五年,随诸葛亮驻汉中。---《三国志》
一旦将东吴给打下来以后,刘备还会重用诸葛亮吗?至少不会将大权单独赋予诸葛亮,设立左右丞相,极有可能成为解决这件事的最好办法。
所以说刘备伐吴,其实还有一层深意,那就是平衡集团内部的关系。不管是荆州派还是益州派,其实都是刘备的属下。可目前来看,荆州派的实力的确太强大,这不是一件好事,刘备需要扶持益州派人才,这一战是最好的理由,不仅可以给他们建功立业的机会,也能够削弱荆州派在军中的实权。
03赵云没有不被重用,只是暂时被刘备搁置了而已。对赵云来说,这一次是他距离刘备最遥远的一次。从年轻的时候离开公孙瓒开始,赵云就一直跟随在刘备身边,为刘备解决了不少棘手的麻烦。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三国志》
曾经救下过刘备的夫人甘夫人,以及儿子刘禅。所以说赵云在刘备心目中,那就是亲兄弟一样的。
所以刘备也绝不会因为这件事而不重用赵云,只是刘备回来的时候,身体已经不好了。他无法再让赵云为自己冲锋陷阵了。
- 这个时候的刘备对赵云对诸葛亮,都是深表歉意的。所以他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和李严,在托孤结束以后,刘备又单独接见了赵云。
- 他对赵云的交代,跟诸葛亮的就不一样了。刘备对诸葛亮是用激将法,希望诸葛亮能够尽力保护他的儿子,可是对赵云,那就是掏心窝子了。
- 赵云是刘备的好兄弟,当然值得托付。刘备说得很隐晦,他将自己的儿子完全托付给赵云了,希望赵云不要辜负了他。
其实这就是在告诉赵云,如果有人对刘禅不利的话,那么你就可以相机行事了。这对赵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信任,因为最后的一道关卡,是设在了赵云这里,而不是诸葛亮或者李严。
总结:赵云对刘备太重要。在刘备的人生中,不乏背叛者。比如说他的小舅子糜芳,因为背叛刘备,从而使得蜀汉集团失去了荆州这块重要的基地。还有孟达的背叛,也使得刘备失去上三郡,以及他的义子刘封。
有了背叛,忠诚才显得更加弥足珍贵。关羽张飞此刻已经遇害,像赵云这种既有资历,又对刘备忠诚的人,根本就不多。
要知道赵云加入刘备集团的时候,刘备手里并不过三千,将不过关张,几乎就是一个一穷二白的穷小子。而赵云的上一家公司,那可是上市公司,老板是大名鼎鼎的公孙瓒。
所以赵云能够从那种艰苦的环境中,一直陪着刘备走过来,这才是最为珍贵的事情。赵云对刘备来说不仅仅是一种信任依赖,更是一种忠诚精神的存在,支持刘备一路走下去。
参考资料:《三国志》
赵云那么强,为什么得不到重用?
赵云其实在蜀汉也是很重用,其地位在蜀汉也是非常之高。赵云原本是公孙瓒手下,在公元191年就派去协助刘备拒袁绍,刘备让赵云统率骑兵,后来赵云的哥哥死了,回家奔丧。刘备知道赵云不会再回公孙瓒这里了。刘备抓着赵云的手告别。赵云讲我终究不会忘记您的恩德。在公元191年就跟刘备了。后来因兄死了,回家奔丧。刘备知道赵云不会回公孙瓒这里了。刘备抓着赵云的手告别。据三国志云辞曰:终不背德也。 云辞曰:"终不背德也。"
公元200年刘备于徐州被曹操击败后,北投袁绍。赵云听说后马上去见邺城刘备了。两人的关系不亚于关张。刘备跟赵云同床而睡,这可是只有关张才有的待遇。先主与云同床眠卧。刘备还让赵云密秘召募人马。官渡之战时刘备离开袁绍去了豫州汝南郡,曹操击败袁绍后,立马率军追击。刘备只得逃往荆州,赵云也随之南下荆州。
公元208年七月曹操征荆州,九月刘琮投降。刘备赶紧逃跑,曹操率军追击,在南郡当阳县追上。刘备抛弃老婆和儿女跟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十多人跑路。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不久后赵云跟刘备失散了,有人讲赵云北上投曹了。刘备拿着手戟指着那人讲:子龙不弃我走也。我认为赵云会跟刘备失散,那是因为赵云去找甘夫人和阿斗了。赵云抱着阿斗为并保护着甘夫人,安排跟刘备汇合。云(赵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公元208年十二月的赤壁之战、乌林之役以孙刘联盟胜利告终。因史料缺失,赵云的表现不得已知。公元209年赵云随军南征荆州四郡。刘备任命赵云为桂阳郡太守。这时关羽为襄阳太守、张飞为宜都太守。(襄阳、宜都同属南郡,刘备自己划分的)
赵云为人、做事非常谨慎。因为刘备的孙夫人非常骄横,其带过来的吴吏兵都纵横不法。所以刘备特意让赵云掌管家里面的事。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公元211年刘备入蜀任命赵云为留营司马。留营司马是刘备设立的官职,其职责:负责留守后方,并处理军事以及城市治安。从此可见刘备对赵云的信任。 公元213年赵云、诸葛亮、张飞率军入蜀支援刘备。到江州后赵云分率一支军队进攻成都南边的江阳郡。公元214年赵云参与合围成都,十多天后刘璋投降。
公元214年拿下蜀地后任命赵云为翊军将军。当时很多人认为应把成都城内房子和城外园地桑田分别赐给诸将。赵云劝谏讲:”当年霍去病以匈奴未灭不接受汉武帝赏赐的房子,现在虽然没有匈奴,但有国贼曹操。等到天下安定后,各自返回家乡,让他们在家乡耕田,这样才是对的。现在益州百姓,刚刚经受战乱,田地房屋应该还给他们,使他们安居乐业,然后就可以向他们征役和收取税赋,又能得到民心。”刘备接受了赵云的建议。从这里来看,赵云不光有武亦有文。单凭这点其他四虎将就远比不上赵云。
公元219年曹刘激战于汉中,赵云也参与了这场战争。公元219年三月曹操从长安率军进军汉中其间派人运米到北山。黄忠认为可以夺了曹操的粮草,赵云的人马随着黄忠前去。但是过了约定时间黄忠都没有回来。赵云于是率数十骑前去查探。赵云正好跟曹军前锋相遇,赵云力战突围。曹军大队人马赶到,一直追击到赵云所以营地。赵云大开营门,偃旗息鼓。曹经怀疑有埋伏,于是退军。赵云立马呜鼓并用弩射杀曹军后军,曹军以为赵云追击,惊慌失措。曹军只顾逃跑,因踩踏和掉落汉水而死。第二天刘备到赵云营地视察后讲:“子龙一身都是胆。”然后军中举行宴会,一直喝到夜晚。军中将士称赵云为虎威将军。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赵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作乐饮宴至暝,军中号云为虎威将军。
汉中之战五虎中的四虎都参与,但也就赵云和黄忠有突出表现。张飞和马超并没有突出表现。公元219年七月刘备称汉中王,封关、张、马、黄为前、右、左、后将军。虽然没有赵云,但这并不是讲赵云的地位不受重用,恰恰是因为不需要。刘备封黄忠为后将军时,诸葛亮就讲:黄忠的名望远不及关马(关羽马超),而让黄忠跟他们并列。汉中之战中马超张飞亲见黄忠立大功也许没意见。但关羽只是遥听,恐怕会不满。刘备讲我有办法解决的。于是派费诗去荆州拜关羽为前将军。关羽听到黄忠跟他同列,大骂: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接受前将军的封号。费诗对关羽讲:“创立帝王事业的人,所任用的人才并非都会是一样的,从前萧何、曹参与汉高祖从小就是亲密老友,而陈平、韩信都是逃亡而后来的,论他们在朝中所排位次,韩信居位最高,但未听说萧何、曹参因此有过任何怨言。如今汉中王以一时间的功劳,对黄忠厚加恩宠崇敬,然而内心里难道真会把他与您同等看待吗?并且汉中王与您,譬如一体,同休共戚,祸福同当,我要是君侯您的话,就不会去计较这些官号的高低、爵禄的多少了。我乃一介使臣,奉命行事之人,您若真不受封,如是便回去,只是对您的举止颇为惋惜,恐怕您有后悔之日啊!”关羽马上就接受。
从诸葛亮的话来看刘备所封的前右左后将军除了黄忠是因功劳,关、张、马都是因为名望高,当然关张的关系跟刘备好。而赵云能跟刘备同床而睡,关系自然也是很好。赵云也不是计较官位高低的人。诸葛亮镇守成都,足兵足食,功劳非常大,也是没有升官。公元219年六月群臣推刘备为汉中王上汉献帝表: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领长史领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镇远将军臣赖恭、扬武将军臣法正、兴业将军臣李严等一百二十人等。马超、许靖、庞羲、射援这些人都排在诸葛亮、关羽、张飞、法正前面。能说诸葛亮、关张、法正的地位不如他们?那是因为马超有名望、许靖有人望、庞羲好士、射援有名行。
公元221年七月刘备东征,在此之前赵云劝谏讲:“国贼是曹操,不是孙权,只要灭掉魏贼,东吴就不是问题。现在曹操虽然死了,但其子曹丕篡盗神器,应遵循人心,早图关中,进军渭水上游以讨国贼,关东义士肯定会拿着粮草驾着以迎王师。现在不应放弃讨国贼而跟东吴交战。”刘备并没有听从,但还是让赵云督江广州。并不能讲刘备不听赵云的,就说不信任。江州是伐吴的前沿基地,接应粮草器械都要经过江州。先主不听,遂东征,留云江(赵云)督江州。公元222年闰六月刘备兵败于猇亭,吴军一路追击。赵云立马率军到永安接应刘备。云(赵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
公元223年刘禅继位,赵云升为中护军、镇东将军。公元228年蜀汉进行第一次北伐,赵云独率一支军队进攻箕谷跟魏国曹真所部对峙。后因马丢失街亭,蜀汉军队只得退回汉中。当时蜀汉的军队退军时很混乱,只有赵云所部整齐。诸葛亮于是询问邓芝:“街亭退兵时,我军编制皆混乱成一团,箕谷退兵,编制整齐一如出军之时,这是何故?”邓芝回答说:“赵将军亲自断后,因此军资没有遗失,人员编制整齐。”当时赵云军中尚有多余的绢布,诸葛亮下令分给赵云部队将士。赵云说:“我军军事失利,怎么还能要赏赐呢?请将这些物资全部纳入赤岸府库,在十月寒冬的时候再赏赐给将士们使用。”诸葛亮对赵云品行大为称赞。
公元229年赵云去世,后来追谥为顺平侯。整个蜀汉获得谥号的只有庞统、法正、诸葛亮、蒋琬、费祎、陈祗(刘禅的宠臣)、夏侯霸(魏国投降过来)、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等十一人。时论以为荣。从赵云获得追谥来看,其在蜀汉政权是前十的存在。很多人认为赵云不受重用,主要是从赵云的官职来。这是因为刘备自己的官职并不高,所以得汉中后才急切的称王。前后左右四将,本来应该有赵云一席之地。关、张、马都胜在名望,关、张又是刘备亲信。马超本来就是一方诸侯,自然不能委屈。黄忠斩杀夏侯渊,因功而入列。在刘备得蜀时就诸葛亮和董允署左将军府事,也就是说蜀汉政权的内政由他们俩负责。诸葛亮的官职是军师将军,董和的官职是中郎将。两人官职虽然不高,但撑握实权。左将军长史这个职位却给了许靖,但他并不署府事。原因在于诸葛亮讲:靖(许靖)人望,不可失也,借其名以竦动宇内。
例如曹丕继承王位后封张辽为前将军、张郃为左将军、徐晃右将军。曹丕的亲信曹真为镇西将军、曹休为镇南将军,就官职来说是不如他们。但曹真督雍凉两州军事,曹休都督诸军事。后来魏国伐吴统帅是曹真、休,张郃、辽等人是其部下。
赵云那么强,为什么得不到重用?
就是因为赵云并不强,我不是说赵云不忠诚,也不是他不勇武,在这两个方面赵云都没有问题,也深得刘备的信任,一直都在担任刘备最亲近的侍卫首领,但是却一直都得不到独当一面的重用,对于赵云这样一个资历仅次于关羽,张飞,刘琰,简雍,孙乾的从龙老臣来说,是很不可思议的,甚至连后加入的刘封,黄忠,魏延,糜竺的地位都远胜于赵云,在刘备早期自己没有官爵的情况下,他不能自己征辟属官,到了刘备担任左将军,豫州刺史的时候,虽然都是虚衔,但是按照当时的制度,他是有资格自行征辟属官并上报朝廷认可的,曹操担任东郡太守,行奋武将军的时候,就征辟夏侯惇,曹仁等为别部司马。袁术是后将军,他就有资格征辟孙策为“折冲校尉,行轸寇将军”,后来孙策以区区一个杂号“讨虏将军”,都自行征辟了大批的属官,像周瑜是“建威中郎将”,张昭是“抚军中郎将”,刘备的官爵不仅可以任命属官,还可以征辟地方官,汉代有制,“郡举孝廉,州辟茂才”,连曹操都是“举孝廉入仕”,汉末大量的官员都是由此途径踏入仕途的。
刘备担任左将军的时候,关羽张飞已经被朝廷任命为中郎将,无需刘备自己征辟,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赵云依然仅仅是一个为刘备充当保镖头的“主骑”,这样的职务赵云一直当了至少八年以上,直到赤壁之战的时候被任命为“牙门将军”,自此以后,赵云基本上都是在保镖头这个职务上打转转,一直到刘备死后才离开保镖头的岗位,担任征南将军,刘备一生以善能识人用人闻名,为什么单单对赵云如此刻薄呢?真实的原因没有别的,就是因为赵云的能力不够,担当不了更大的责任,有两个事例是载入史册的。
第一是刘备夺取益州后要大赏部下,赵云跳出来阻拦,说要体恤“百姓疾苦”,这充分说明赵云不识大体,只具备“平民思维”,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把老百姓视为“税赋人口”“农业劳动力”“兵役人口”,掌握人口的多少,决定了政权的实力,所以,很多的战争都存在着争夺人口的现象,曹操从汉中退出的时候迁走了近30万人口,刘备得其地不得其民,这就直接导致了刘备丢失了近30万税务人口,丢失了近三万兵源,导致了汉中的土地无人耕种,蜀汉要丢失一大笔田租和军粮收入,这就是历朝历代老百姓的地位,他们生存的价值就是供统治阶级“役使”的,所以,在统治阶级的眼里,根本就不存在“为老百姓谋福利,让老百姓过好日子”的概念,他们只需要照顾好统治阶级的利益就可以了,具体到三国时期,就是满足那些门阀士族,官吏,士绅的利益,至于老百姓,谁当皇帝他们都有完粮纳税,都要服兵役,刘备带着大批的荆州军队和荆州士族夺取了益州,他需要用益州的土地,田宅来酬劳跟自己出生入死,为自己打天下的荆州士族和军队,投靠刘备的益州士族需要靠刘备的新政权进行利益洗牌,这些都需要对益州现有的财富进行再分配,而赵云恰恰是看不到这个问题的实质,只是想当然的认为应该照顾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说明赵云的政治智慧就只能停留在普通老百姓的水平,根本就不具备成为高级干部的政治素质,所以,刘备只能把赵云定位于一个高级保镖的层面,从建安16年担任栩军将军开始,一直到刘备临终,他的职务始终都没有什么变化。
赵云第二件让刘备失望的事情就是他劝阻刘备伐吴一事儿,荆州的丢失对于蜀汉政权来说不亚于天塌地陷,这不仅仅是丢失三分之一的领土,军队,还丢了一个重要的产粮区和极具军事价值的北伐基地,蜀汉如果没有荆州,就只能龟缩益州一隅,再也没有发展的空间了,而且,蜀汉政权的骨干力量都是来自于荆州,如果丢了老窝,他们就失去了根基,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刘备都必须要发动夷陵之战,为关羽报仇不过是摆在面上的一个借口,以显得师出有名而已,蜀汉政权中除了益州士族以外,基本上都是赞成伐吴,正史中没有关于诸葛亮对伐吴态度,但是我认为他如果是个成熟的政治的话是不会随意发表意见的,作为蜀汉政权中荆州士族的老大,诸葛亮肯定是希望夺回荆州的,但是他哥哥诸葛瑾是东吴的臣子,是接替吕蒙守卫荆州的主将,以绥南将军驻守公安,为陆逊的后援,从某种意义上说,诸葛瑾就是蜀汉政权的敌人,所以,诸葛亮在是否伐吴的问题上肯定是要避嫌的,而赵云此时却傻乎乎的跳出来说什么“国贼是曹操,关羽是私仇,不能因私而费公”之类的蠢话,他根本就不明白,对于汉朝来说,曹操,刘备,孙权其实都是国贼,他们打的都是取而代之或者是割据一方的算盘,都是想成就自己的远大志向,没有任何一个人是真正想着为了匡扶汉室的,赵云连这些起码的政治智慧都不具备,还是傻乎乎的以为自己是在从事着匡扶汉室的伟大事业,这样一个傻瓜又怎么能够担任更大责任呢?又怎么能怪刘备不提拔重用他呢?
赵云那么强,为什么得不到重用?
答:见公明淏1月31日关于法正是否能够阻止伐吴问题的答案。恕不在此赘述。
赵云那么强,为什么得不到重用?
赵云是三国时代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早年就跟随刘备东挡西杀,为蜀汉政权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的地位的官阶是很高的,据说被封为五虎上将,而且以关张赵马黄的顺序排名,赵云的位置相当靠前。民间甚至传说后来刘关张将桃园结义进一步扩大化了,赵云被扩大成了四弟。
但事实上,赵云一生都就没有进入到真正的上将行列,只落个征南将军、镇东将军一类的杂牌将军的称号。排名不仅比不了马超、黄忠,就是连后来投奔刘备的魏延都排在赵云的前面。
所以长期以来大家都试图从不同角度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以解开赵云不被重用的谜底。有代表性的观点有这样几个:
一种观点认为真实的赵云能力有限,赵云的本领是后世的夸大之词;
第二种观点认为赵云长期从事内卫工作,很少参加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战功不多,所以不能晋升上将;
第三种观点则认为赵云是刘备的心腹,不需要安抚,刘备将有限的高级军衔用来安抚马超、黄忠等人了。
其实,这几种有代表性的说法都有很大的漏洞,不足为信。
赵云会被刘备封赏如此之低是有原因的,其中有两点:
第一点:“赵云从拜入刘备麾下的时候,就冲着刘备的一个目的去的,心系于民,心系于大汉江山,然而后期的刘备称帝,这让赵云彻底怀疑刘备之前收纳他所表态的一番话是真是假,在后期,攻占刘邦领地的期间,本不该损失惨重,却是不听赵云计策,使得最后夺下汉中也是惨胜,消耗军队士兵性命,以一个暴君心态攻打汉中,这让赵云很是失望。
第二点:赵云触碰到刘备底限的是,刘备欲要称帝,赵云多加劝解,让刘备很是恼火,以至于刘备称帝那日,赵云没有得到任何封赏,这让赵云在蜀汉集团里被独立起来,那时候,若不是诸葛孔明聪慧过人,将赵云雪藏起来,只怕用不了多久,赵云便会被刘备这个实现皇帝梦的蜀汉第一任皇帝所残杀死,而诸葛亮到底是真的雪藏,还是故意压制赵云才华,怕赵云的业绩超过自己,那就不得而知了,毕竟赵云和诸葛亮,在后世人心中都是决定无双的存在。
刘备死后,诸葛亮仍然对赵云不予重用,北伐的时候只给赵云少量的人马充当疑兵使用。更为可气的是,由于诸葛亮指挥失误,马谡丢失街亭,第一次北伐无功而返。虽然只有赵云的部队没有损失,但赵云却吃了挂落,被贬为镇军将军。
好在上天是公正的,赵云虽然仕途失败,但却活到了七、八十岁的高龄。更难能可贵的是,虽然当年刘备、诸葛亮之流一直打压赵云,但后来的人们却给予了赵云极高的评价,这是那些当年打压赵云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赵云那么强,为什么得不到重用?
蜀国的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之中,似乎以赵子龙个人战斗力最强,带队伍水平也相当高。但几个特点决定了他不被重用,没能够战死疆场,却最终老死病床。
首先,他并非是蜀国早期创始人,没能进入发起股东的队伍,没能获得原始股实属正常。刘备起事之时,最早的发起人武将只有关张,赵云后来加入,只能算是高管,当不成股东了。
其次,赵云出身不正,属于归化球员。降将归军任何时候都要防范几分,不可置于军机重地统管实权。
第三,赵云无帮无派,不选边不站队,没人捧扶,何以能自立山头掌控重权。比他资历晚浅得多的姜维姜伯约,正是成了孔明的学生,最终实控蜀国叱咤风云。
相比之下,关二爷就成功的多了,生为人杰,死而封神,而且是人见人爱的武财神,真正的成功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