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觉得“封狼居胥”的霍去病比起“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哪个更出色?为何?
导语:
- 霍去病是西汉著名的少年英雄,17岁的时候,便被汉武帝封为了嫖姚校尉。19岁时被封为冠军侯,歼灭10万匈奴大军。23岁的时候,却英年早逝。
- 周亚夫是西汉开国功臣周勃的小儿子,完美地继承了父亲的军事才能。在吴楚七国之乱的时候,汉景帝任用周亚夫,平定叛乱。为后来的汉武帝盛世打下了牢靠的基础。最终因冤屈而自尽,年仅45岁。
这两位都是西汉非常著名的将领,霍去病辅佐汉武帝,周亚夫辅佐汉景帝。为各自的帝王创立了不朽功勋。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真的比起来,他们到底谁强谁弱呢?
01霍去病对付的是匈奴外族势力。我们现在当然不能随便说匈奴是外族,毕竟大融合是非常重要的国策。可是在西汉时期,匈奴就是中原汉人们的死敌。
正是因为匈奴人常常南下入侵西汉的领土,欺凌西汉的百姓,所以西汉的汉人对匈奴人恨之入骨。但是在汉高帝刘邦在位时,制定了对匈奴和亲的政策,从此西汉对匈奴基本上都采取了这种国策。
- 和亲就是把大汉朝的公主,送去给匈奴王做小妾。虽然不是真正的公主,可也象征着一种耻辱。一直到汉武帝时期,情况终于发生了转变。
- 汉武帝认为和亲是一种耻辱,所以采取了打击匈奴的政策。这是一位敢于改革的君主,我们发现汉武帝永远都有一股冲劲。
- 在汉武帝的带领下,卫青和霍去病便脱颖而出了。尤其是霍去病,得到了汉武帝的各种栽培,最终将他培养成为了一名少年英雄。
所以我们会发现,霍去病所有的作战行动,都是针对匈奴人的。他是一位保家卫国的斗士,是所有汉族百姓所崇拜的对象。
冠军侯去病既侯三岁,元狩二年春,以冠军侯去病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天子曰:“骠骑将军率戎士逾乌盭,讨遬濮,涉狐奴,历五王国,辎重人众慑慴者弗取,冀获单于子。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合短兵,杀折兰王,斩卢胡王,诛全甲,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首虏八千余级,收休屠祭天金人。益封去病二千户。---《史记》
霍去病打仗有自己的套路,以骑兵见长,擅长长途奔袭。所以霍去病总能够在最短时间内,给匈奴人造成最惨烈的打击。
由此可见,在作战的水平上来说,霍去病的确是无人可及的。就算是周亚夫有妙手回春的本事,也不可能是霍去病的对手。
02周亚夫所对付的,是汉朝内部的叛乱。汉高帝刘邦是一个大气磅礴之人,铲除了所有异姓王以后,只留下了老刘家的王爷。所以西汉的分封制度从此就这么开始了。
在此之后,西汉在全国各地遍布着各种诸侯王。比如说汉文帝刘恒,过去就是诸侯王。刘邦不仅封自己的儿子为诸侯王,连自己的兄弟和兄弟的儿子们也封王。
吴楚七国之乱中,吴王刘濞,其实就是刘邦哥哥刘仲的儿子。吴王刘濞不仅拥有天下最为富庶的吴国之地,而且还掌握了采矿的能力。
吴王濞弃其军,而与壮士数千人亡走,保於江南丹徒。汉兵因乘胜,遂尽虏之,降其兵,购吴王千金。月馀,越人斩吴王头以告。凡相攻守三月,而吴楚破平。於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由此梁孝王与太尉有却。---《史记》
所以刘濞不仅可以自己锻造钱币,而且掌握了炼制盐铁的权力。这就使得刘濞拥有了可以跟中央朝廷对抗的能力。
这个时候汉景帝发出了削藩的指令,希望诸侯王们交权。诸侯王们这个时候当然要团结起来对付汉景帝,所以就爆发了吴楚七国之乱。
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汉景帝的亲弟弟梁王刘武,是一个非常英勇的诸侯王。在汉景帝危难之际,梁王刘武用自己封国内的所有资源,作为周亚夫的挡箭牌,抵挡住了吴楚联军的进攻。
周亚夫正是因为得到了刘武的相助,这才有了战败吴楚联军的机会。周亚夫的这次军事行动,为西汉的一统做出了杰出了贡献。
但是我们从这次平叛当中,并不能完全看出周亚夫到底有多大的才能。所以跟霍去病比起来,周亚夫就显得有些掉档次了。
03两位名将,全都死于非命。霍去病的死,至今都是一个谜团。只有他弟弟霍光在给汉昭帝上书的时候,曾经提到过一句,说霍去病是病死的。至于是什么病,病情到底如何,什么都没有记载。
不过霍去病死之前,曾经得罪过一家人,那就是李广一家。李广曾经跟随卫青征战沙场,结果在讨伐匈奴的时候,李广迷路错失战机。回来以后羞愧难当自杀而亡。
李广的儿子李敢认为是卫青害死了自己的父亲,所以就找卫青报仇,刺伤了卫青。卫青想要掩盖这件事,但这件事被血气方刚的霍去病知道了。在一次狩猎的过程中,霍去病动手射杀了李敢。
这件事汉武帝虽然压下了,可是谁也不知道李家人是否真的完全不知情。如果他们知道了这件事,我想,不管通过什么样的手段,他们都会为李敢报仇的。即使报仇成功了被抓了,我认为汉武帝也不会说什么。
汉武帝是最讲究现实利益的,既然人都已经去世了,何必再为死人而得罪活人呢?所以我认为霍去病的死,跟李敢的死,有很直接的关系。
其后匈奴王[唯]徐卢等五人降,景帝欲侯之以劝后。丞相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景帝曰: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徐卢等为列侯。亚夫因谢病。景帝中三年,以病免相。---《史记》
至于周亚夫的死,跟他没有政治头脑有关系:
- 汉景帝打算封自己的小舅子王信为侯爵,询问周亚夫的意思,结果周亚夫说刘邦曾经说没功劳的不能封侯,汉景帝表示无语。
- 还有一件事,匈奴的将领唯许卢等五人投降汉景帝,汉景帝非常高兴要把他们封侯。结果周亚夫表示反对,他认为这帮人背叛自己的国家,不应该被封侯。结果汉景帝勃然大怒,撤了周亚夫丞相的职位。
因为这些原因,汉景帝对周亚夫的脾气非常不满意。所以各种找他的麻烦,最终因为怀疑周亚夫造反,派人百般刁难,最终自杀而亡。
总结:武将千万不要参与政治。很多人佩服那些在战场上总打胜仗的将领,认为他们有超高的智商。其实我们会发现,有突出军事才能的人,往往在政治上却一窍不通。
韩信如此,周亚夫其实也是这样,当然了,霍去病也没有逃脱这个魔咒。所以我认为既然你是武将,就千万不要轻易地想要做一个出将入相的人,这太难了。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吴起,当年陆逊号称三国出将入相的典范,结果还不是在政治上被孙权给玩死了?赵匡胤那么厉害的开国之君,可惜却玩不过自己的弟弟赵光义。
人如果找不好自己的定位,其实才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霍去病和周亚夫,就算在战场上再出色,也必须要明白一件事,你只是皇帝为了达成某个目的的工具而已。
参考资料:
《史记》
《汉书》
你们觉得“封狼居胥”的霍去病比起“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哪个更出色?为何?
历史上让人肃然起敬的大英雄,大多数都有一个悲情的结局。历史上最经典的战役,大多数都是以少胜多,绝处逢生。
从这个判断标准上来说,周亚夫可能比霍去病更容易受到后世(尤其是文人)的敬仰。
霍去病少年英才,取得了对匈奴战役的绝对胜利,但他身上有很浓的“时势造英雄”的意思,因为霍去病的西征北伐,都是汉武帝倾全国之力来支持的,而汉武帝又是拿出了吕太后、汉文帝、汉景帝等前代帝王数十年休养生息攒下来的积蓄来支持他。
在这种情况下,汉朝再不出现一个将才那还了得?所以,我们可以说,当国家鼎力支持一件事的时候,必然会有英雄应运而出。汉武帝时期出现的,正好是霍去病、卫青等人,即便是没有他们,也会有其他名垂千古的英雄出现。
当然,这种情况也导致了一种悲惨的局面——卫霍之后,汉武帝再也没有能力组织大规模长征。
但是周亚夫就有点不一样了,他是典型的绝处逢生,是在不利情况下力挽狂澜,拯救了整个西汉王朝。“安内”是“攘外”的前提啊,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得知——在中国,安内永远比攘外要艰巨得多!
没有周亚夫的奠基,哪有霍去病的出征?
你们觉得“封狼居胥”的霍去病比起“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哪个更出色?为何?
周亚夫和霍去病都是西汉早中期"文、景、武"盛世的忠臣良将,社禝之臣。
周亚夫的功绩在于平定内乱,而霍去病则在于北击匈奴、对外反击。
周亚夫做为西汉开国元勋周勃的次子,更是景帝时平定吴楚七国叛乱的统帅,救汉室于危亡之中。史书对他的评价不低。不过下场有点悲,蒙冤下狱,竟绝食而死。
霍去病则是汉武帝时的青年将领,也是武帝卫皇后的外甥。深受武帝喜爱。十八岁就独领八百人的轻骑千里奔袭,直捣匈奴王庭。军功卓著,被封冠军侯。在之后的多次大战中也屡建奇功。只可惜天忌英才,二十四岁因病去世。死后享有殊荣,陪葬于汉武帝的茂陵。
把周亚夫和霍去病拿来做相比,很难一一对应。
1,周亚夫是平定七王叛乱的统帅,霍去病是抗击匈奴的青年将领。各自杰出的将、帅之才已留名青史。
2,二人的结局确实差距过大,一个无尚荣耀,一个至死冤屈。但最终历史还给了他们公道。
3,他们二人做为著名的军事将领己载入史册,受到后人敬仰!区别在于一个是文景、另一个是武帝时期。
你们觉得“封狼居胥”的霍去病比起“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哪个更出色?为何?
我认为霍去病更出色。
霍去病第一次出征匈奴,就敢带着八百人深入,还带回来两千多个人头!
十八岁就因为勇冠三军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
霍去病的封狼居胥,是他杀敌七万多人,在敌人的腹地拜祭天地得来的!
这一年,他才二十一岁!
因为他的壮举,匈奴人才一蹶不振!这四个字,从此就成为了两千年以来对军人军功的最高表彰!
在霍去病短暂的一生里,他做成了汉朝自开国六朝以来多少人一生都做不到的事情!
霍去病他根本不是人,他就是军神!
周亚夫只能算是优秀的将领,但还达不到传奇的地步,而且平定七王之乱也不能忘记了刘武的一份功劳!
你们觉得“封狼居胥”的霍去病比起“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哪个更出色?为何?
霍去病与周亚夫都是汉朝的杰出将领,一个封狼居胥,一个荡平七国之乱,都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后人所称赞。如果非要将二人做个比较,我更加欣赏周亚夫。
霍去病在西汉与匈奴的战争中成名,这场旷日持久、战线漫长的战争带着两个不同种族的偏见与仇恨,大汉王朝因为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而陷入衰落。在这场战争中,双方斩杀对方数以万计,但是其中绝大部分是非战的平民。周亚夫则成名与七国之乱,这属于一场内战,双方军队刀兵相见,失败者或被投降或被杀,在这场战争中的相关史籍中也没有发现屠城的字眼,由此可见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的杀戮是很少的。周亚夫也不是白起,坑杀降卒的事件也没有发生。七国的乱军前身也都是汉军,打完就打完了,关起门还是一家人。汉匈战争则不然,首先双方属于不同的种族,都把对方不当人看,另外敌人的人头那是评定战功的标准啊!剁下来的人头只看数量,不分男女老少。但是这也不能完全归咎于汉军将士的好杀,当时的匈奴部族全民皆兵,并且当时汉军深入匈奴国境,只能将看到的匈奴部族屠灭。
周亚夫在七国之乱中表现沉着,面对楚军的强大攻势,避其主力,不与其正面交锋,而从背后断了叛军的粮道。当梁国被叛军围攻,周亚夫拒不救援。梁王多次求救无果,将报告直接递到了皇帝的手里,连皇帝都亲自下诏令其出兵救援梁国,周亚夫一直按兵不动。待到叛军攻城日久,军队困乏之时,周亚夫断其粮道,派精兵出击,一举击败叛军。七国之乱仅仅持续了三个月就被平定,周亚夫可谓功不可没。七国之乱的平定维护了西汉王朝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也使得汉朝进入全盛时期。
周亚夫和霍去病的军功都是染满了鲜血的,只不过周亚夫上边的血略微干净一点。作为后辈,霍去病适应了汉匈战争那种新的战争方式,而李广那些老一辈的将军却没有适应新的战争方式,还在不停地寻找匈奴单于的正规军决战,最终落得个“李广难封”的悲惨结局。如果周亚夫参加那场汉匈战争,是成为霍去病,还是沦为李广,一切都很难说!
你们觉得“封狼居胥”的霍去病比起“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哪个更出色?为何?
我认为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更出色。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了解一下霍去病和周亚夫的人生经历。
霍去病:霍去病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名将卫青的外甥。封狼居胥发生在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步兵数十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
结果及其影响:霍去病率军深入匈奴腹地两千多里,大败匈奴左贤王,歼敌7万余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此战匈奴势头得到遏制,匈奴失去对东北地区的控制力。
周亚夫:汉朝开国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历仕汉文帝、汉景帝两朝,军事才华卓越,三个月平定七国之乱,拯救了汉室江山。前154年,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胶西王刘卬等七国发动叛乱,景帝升周亚夫为太尉,领兵平叛。平叛期间,周亚夫多次拒绝梁王救援的请求,甚至违抗汉景帝的诏书。同时秘密调集军队截断叛军粮道,最终一举歼灭叛军主力。
结局及其影响:周亚夫三个月就平定叛乱,战争结束后,维护了西汉王朝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
对比二人,我们不难可以看出
第一:霍去病是集圣宠于一身的外戚,其出征时的饮食都享有汉武帝优厚的待遇,更不必为军队军需而忧虑;周亚夫临危受命,手握朝廷重兵,需要朝廷为期提供后援,但仍能为顾全大局而拒绝皇帝的命令。
第二:霍去病封狼居胥仅仅是打击了匈奴侵略势头。而周亚夫在危难之际平定叛军,避免了汉王朝陷入诸侯割据的局面,维护了中央集权。
综上所述:我认为周亚夫更出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