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标不早死,当上了皇帝,明朝会怎样发展?朱棣还会篡位吗?

导语:

  • 朱标,朱元璋的嫡长子,生于1355年,卒于1392年,享年38岁。在洪武元年,也就是1368年,年仅14岁的朱标,被朱元璋立为皇太子。
  • 朱棣,朱元璋的四儿子,生于1360年,卒于1424年,享年65岁。在洪武三年,也就是1370年,年仅11岁的朱棣,被封为燕王。1380年,21岁的朱棣就藩前往北方,为大明王朝镇守边疆。

这俩孩子是朱元璋儿子当中,最优秀的两个。一个是朱元璋钦定并且培养了三十多年的皇太子,一个是夺取建文帝天下,开创永乐盛世的永乐大帝。

历史是没有回头路可以走的,但是我们可以猜测一下,如果朱标在38岁的时候不死,大明朝的历史会怎样呢?朱棣还有机会篡位登基吗?

01朱标是仁慈之主,大明王朝一定蒸蒸日上。

如果朱标能够顺利登基,其实对大明王朝最大的改善,那就是平反活动会兴起。尤其是那些被朱元璋抄家灭族的功臣们,铁定会得到平反。

因为朱标为人就是非常仁慈,他并不喜欢自己的父亲朱元璋滥杀无辜,曾经多次阻止过朱元璋屠戮那些功臣,可是效果不是很理想。

当然了朱标活着的时候,朱元璋还没有大规模杀功臣的想法,因为朱元璋对朱标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他认为自己的儿子可以镇得住这些功臣。

兴宗孝康皇帝标,太祖长子也。母高皇后。元至正十五年生于太平陈迪家。太祖为吴王,立为王世子,从宋濂受经。吴元年,年十三矣,命省临濠墓,谕曰:“商高宗旧劳于外,周成王早闻《无逸》之训,皆知小民疾苦,故在位勤俭,为守成令主。儿生长富贵,习于晏安。---《明史》

朱标做了皇帝以后,首先会延续勤政爱民的风格。这是老朱最值得后人夸奖的地方,朱元璋对臣子虽然凶狠,可是对老百姓那是真的好。

朱元璋杀了那么多贪官,其实目的只有一个,让老百姓们过上好日子。因为朱元璋是苦日子里出来的,他知道贪官污吏对老百姓来说意味着什么。

所以朱标算是延续了父亲的这个优良传统,会继续对百姓好。但是手段可能会有些变化,他不会再大规模杀贪官,这一点他做不到。他可能是从政策方面下手,做出一些可以惠及老百姓的政策调整。

甚至有可能给官员们加工资,以此来杜绝一部分官员贪污的可能性。只要是有利于百姓安居乐业的政策,朱标应该都会动用。

02朱标在兄弟中有很大的威信,朱棣不会谋反。

那么又有一个新的问题了,如果朱标活下来,那朱棣会谋反吗?其实这个问题压根不用考虑,因为朱标活着朱棣肯定反不了。

  1. 首先朱标是众位皇子中,岁数最大的一个,是非常有威信的太子。他活着的时候,所有皇子对他是非常恭敬的,毕竟朱元璋培养的好。
  2. 其次朱标对弟弟们那叫一个宽容。他登基以后,绝对不会裁撤藩王,就算这个问题的确是帝国最棘手的问题,也不会在朱标手里解决。
  3. 再者朱标得到弟弟们的拥护。因为朱标对弟弟们比较好,常常在朱元璋面前为弟弟们求情,所以朱标在诸位皇子们心目中,是完美的继承人。

由此可见朱标如果登基的话,不管是从情面上,还是道理上,朱棣都没有理由造反。朱标不会削藩,让朱棣无处可去。朱标反而会维护自己兄弟们的感情,以此加强中央和藩王之间的联络。

仍申谕从行诸臣以宿顿闻。比还,献陕西地图,遂病。病中上言经略建都事。明年四月丙子薨,帝恸哭。礼官议期丧,请以日易。及当除服,帝不忍。礼官请之,始释服视朝。八月庚申祔葬孝陵东,谥曰懿文。---《明史》

此外朱棣也找不到任何理由来谋反了,除非他单纯想要谋反。如果他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他也会成为众矢之的,至少周围的这些诸侯兄弟们,是不可能坐视不管的。

再加上朱标手里有一支强大的中央军,那朱棣岂不是把自己往火坑里推吗?所以由此可见,朱标在位,朱棣压根动都不敢动。

03朱标有一个强大的辅佐团队。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任何人如果是单打独斗的话,永远都走不出困局。比如说朱棣,他也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朱棣造反是有一支强大的辅佐力量作为支撑的。

而且他还从兄弟朱权那里抢来了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这就是朱棣造反的资本。那么朱标有什么资本来维护自己的政权呢?

  • 其实当时朱元璋给朱标安排的非常好了,太子少师是李善长,太子少傅是徐达,这一文一武全都是朝中的顶尖臣子。
  • 此外后来的名将蓝玉,那也是朱标这一边的人。如果朱标不死,他肯定可以震慑住蓝玉,所以朱元璋也不会轻易杀了蓝玉。

这么来说的话,朱元璋的开国功臣,全部都是朱标的下属。以朱标多年来在军中的履历,他完全是有能力震慑住这帮文臣武将的。

谕之曰:“朕于东宫不别设府僚,而以卿等兼领者,盖军旅未息,朕若有事于外,必太子监国。若设府僚,卿等在内,事当启闻,太子或听断不明,与卿等意见不合,卿等必谓府僚导之,嫌隙易生。又所以特置宾客谕德等官者,欲辅成太子德性,且选名儒为之,职此故也。昔周公教成王克诘戎兵,召公教康王张惶六师,此居安虑危,不忘武备。盖继世之君,生长富贵,昵于安逸,不谙军旅,一有缓急,罔知所措。二公之言,其并识之。”---《明史》

所以当朱棣打算造反的时候,必须要考虑一下自己这边的力量,到底能不能跟朱标那边的力量相抗衡。如果能抗衡,那姑且可以试一试,如果不能抗衡,那又何必去找死呢?

很显然朱标手里的这些大臣,绝对是黄金搭档。当年陈友谅那么难攻克的对手,都被这帮人给搞定了,又何惧朱棣那点人马呢?

总结:朱标的死,让朱元璋把朱标的资源都给清理掉了。

朱元璋的想法实在是太轻松了,他觉得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孙子,让儿子们来辅佐他,这就可以稳定大明的局面了。

唯一可以作为障碍的,可能就是这些功臣了。朱标还活着的时候,尚且可以震慑这帮功臣,可是后来朱标死了,这帮人可就跟脱缰的野马了。

朱允炆实在是太年轻而且没有任何权谋经验,所以他上台以后,必然是要被这帮功臣玩的团团转的。到时候这帮人操纵了朝政,老朱家的天下可就是别人家的了。

所以朱元璋一口气把功臣们全都给杀了,尤其是武将,基本没留什么给朱允炆。朱允炆上台能用的武将太少了。可是朱棣那边还是有一帮跟随他在沙场作战的老将,所以朱棣就比朱允炆在这方面沾光多了。

当然,朱元璋的考虑当然是有他的道理。他认为这天下是他朱元璋打下来的,所以不管是哪个皇子做皇帝都没关系,只要是老朱家的后人就行。

但是这个皇位绝对不能落在那些功臣手里,这是不可以触碰的底线。诸侯王都是朱元璋的儿子,谁造反当了皇帝,那还不是延续朱元璋的后代吗?所以朱元璋什么都考虑好了,朱允炆只是个牺牲品罢了。

参考资料:《明史》

如果朱标不早死,当上了皇帝,明朝会怎样发展?朱棣还会篡位吗?

如果朱标不死的话,那就是另外一番格局了。我们首先看看朱标团队有那些人?

朱标团队全都是跟着朱元璋白手起家从南打到北的淮西集团,这个淮西集团在历史上那可是赫赫有名,本来朱元璋是准备把淮西集团递交到朱标的手上的。

可惜造化弄人呀,太子朱标跑去西安考察都城选址的时候,朱标因为水土不服意外早逝,朱元璋伤心不已,从此西安就不在朱元璋建都选址的范围之内了。

朱元璋由于非常疼爱朱标的关系,正所谓爱屋及乌最后朱元璋还是把皇位隔代传给了皇太孙朱允文。

其实这本来就引起了各个藩王的不服,爆发动乱也是早晚的事情。

朱元璋辛辛苦苦从一个乞丐最后打拼到了皇帝这个位置,他自然那是把权利看的非常重。

朱元璋知道自己的孙子朱允文有几斤几两,朱允文驾驭不住这些朱元璋留给他的骄兵悍将,而且这些淮西集团本来就不是给朱允文准备的,现在时间已经不允许朱元璋能够安全的把淮西集团过渡到朱允文的手里了。

现在权利无法过渡到朱允文手中才是朱元璋最为担心的事情,摆在朱元璋面前有俩个选择,是一起打江山的兄弟重要还是朱家万世不变的江山重要?

手心手背都是肉,朱元璋思索再三心头一狠,为了朱家江山永固,朱元璋就把淮西集团给彻底铲除了。

可是万万没想到的事情是“朱元璋日防夜防家贼难防”,虽然朱元璋在世的时候解决了朝廷内部的危机,但是朱元璋的十八个在外镇守边疆的儿子也就失去了能够制约他们的实力集团了,再加上朱允文在奸臣恶贼文官的挑拨之下,就要贸然削藩简直就是找死的节奏。

所以说如果朱标不死的话,就是借朱棣十个胆子,朱棣也是不敢造反的,因为朱棣心里清楚明白这其中的实力差距简直就是朱棣无法跨越的鸿沟。

如果朱标不早死,当上了皇帝,明朝会怎样发展?朱棣还会篡位吗?

如果朱标不死,顺利继承皇位,接了老子朱元璋的班;那么,在朱标的带领下,大明王朝的走势也是可以预见的。

毕竟自公元1368年(洪武元年)十月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王朝,到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应天皇宫,大明王朝才仅仅经历了三十一年,对于中国封建大一统王朝来说尚处在生命的上升时期。

朱标从一出生就注定要成为未来帝国继承人。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就在朱标出生后这一年,朱元璋也攻下了元朝政府的南方统治中心南京城,改名应天府;1360年(元至正二十年),就在朱标成长到六岁的时候,朱元璋便聘请宋濂等名儒为朱标师授经学;1364年(元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在应天府自立为吴王,十岁的朱标被立为世子;1367年(元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开始有意外放锻炼自己的儿子,令十三岁的朱标赴临濠祭拜祖墓,希望藉机训练将来为人君的本领;1368年(明洪武元年),大明王朝建立,十四岁的朱标被立为太子,正式成为未来帝国的继承人;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三十八岁的太子朱标因病去世。

可以说,朱标作为朱元璋与马氏的第一个儿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朱元璋一直当做自己未来事业的继承人培养的。后来大明帝国建立,朱标也顺理成章的做了大明帝国的下一任皇帝而存在,朱元璋也在极力清除一些尾大不掉的开国元勋,一方面是为了大明的长远发展,更重要的是为了自己儿子朱标能够安稳坐在皇帝这个宝座之上。可惜,当了二十年的太子,三十八年的接班人的朱标,最终还是没有等到哪一步,提前比自己老子朱元璋离开了这个花花世界。

作为泥腿子出身的朱元璋,深深知道知识的重要性,为自己的接班人从小就聘请名儒进行培养;在确定为太子之后,更是参考历代东宫官制,并选拔功勋道德老成的开国元勋,组成了一套东宫的领导班子。完全可以说,大明王朝是在皇帝与东宫两套班子、一套人马的领导下运行,太子朱标成为帝国名副其实的二号人物。

我们不妨来看一看东宫的领导班子。

此外还在宫中特设大本堂,贮藏各种古今图书,让诸名儒轮班为太子讲课,并挑选国子监学生国琦、王璞、张杰等十多个才俊青年伴读。除了让太子诵习儒家经典,又专门选了一批德行高雅的端人正士,又以梁贞、王仪为太子宾客,秦庸、卢德明、张昌为太子谕德,让朱标学习“帝王之道,礼乐之教,和往古成败之迹,民间稼穑之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朱元璋的努力下,太子朱标也不负众望,在众臣和诸王心中威望颇高;同时,朱元璋共有二十六个儿子,除过太子朱标之外,其余诸子都很早就封为藩王,年龄稍长的很早就外出就藩,从根部本上断绝了与太子朱标争夺帝位的心思。可以说,如果朱标不死,朱元璋的其他儿子断不会生出争夺帝位的心思的。甚至可以说,如果朱标不死,顺利做了皇帝之后,那么的他的庙号也不难现象,无非就是“太宗”“仁宗”之中一个。

如果朱标不早死,当上了皇帝,明朝会怎样发展?朱棣还会篡位吗?

如果朱标不早死,当上了皇帝,朱棣自然是断无可反之念。即便朱标要削藩,朱棣也几乎没有太大的反抗力度。但是有一点,朱标不可能像朱允炆那样,草率听从文臣之言,贸然削藩。很大可能性是再来一遍“推恩令”。

这其实就是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朱元璋在明初的很多“复古”行为,从衣冠文化上,的确大规模地恢复了华夏古人的文化。但是“封建亲戚,藩屏王室”的策略实际上也为后嗣皇子的中央集权,造成了巨大的隐患。

从夏朝到西汉,最终通过推恩令才解决了这个矛盾。此前此后不断发生过藩王反叛朝廷的事件。这一点即便朱标活着,也不可能不忧患这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可以在朱标手里完美解决。

朱标不同于朱允炆。朱标生于军中长于军中,在军队里的资历与威望是非常高的;由于多年监国,在朝廷里的执政水平也是相当高的;在兄弟之间的威望,更是其他兄弟皆以朱标为马首是瞻的。

更何况如果朱标不死,朱元璋就不会铲除蓝玉、付友德这一类的亲手给朱标打造的班底。退一万步讲,这些人在朱标的指挥安排之下,即便面对同样生长于军中,受到徐达、常遇春真传的朱棣。真要动武,朱棣断无生路。所以即便朱棣有野心,只要蓝玉帅军出征,朱棣还是差着一个级别的。不可能像对付李景隆这种“运输大队长”那么容易的。

其实即便是“靖难之役”,诡异的事情实在太多,很多事实是刻意被掩盖的。比如朱允炆的那道命令;比如那“三场神风”;比如前去谈判的宁国公主;比如靖难首功李景隆;比如为什么坚决不用徐辉祖,等等。一切都告诉我们,实际上朱棣即便起兵靖难,他的胜率原本都是非常低的。上天给了朱允炆无数个bug之后,朱棣才成功。

当然朱标如果活着,绝对不会如此草率地削藩,只要多读书,读到汉武帝“推恩令”之后。一切甚至都不需要武力解决,就最终烟消云散了。

——炒米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如果朱标不早死,当上了皇帝,明朝会怎样发展?朱棣还会篡位吗?

如果朱标不死,朱棣不会发动靖难之夜役,他会忠于职守,镇守封疆。即使消藩,朱棣也不会起兵。朱标是朱元璋早定的太子,滿朝文武重要官员都在太子府兼职,确保朱标继位,没任何势力可以挑战朱标地位。朱标勤奋好学,礼贤下士,协助朱元璋处理国事,比朱元璋宽容,深得人心。朱标是长子,仁义对待自已弟妹们,为违规有过的王弟们求情宽处。朱标是朱棣同母的亲哥哥,感情自然更深厚一些。

朱标不早死,蓝玉谋反案不会发生。蓝玉是太子妃的亲舅舅,是大将常玉春夫人亲弟弟,与朱标的关系很好。有朱标在,会劝阻,提醒,蓝玉不能居功自傲,越礼妄为,蓝玉会收敛,更不会谋反。因为朱标继位后,他的地位会随之提高。在徐达,常遇春去世后,他的战功显赫,无人能及,特别是追击蒙元皇室到贝加尔湖,大获全胜,蒙元势力受到重创,长时间内很难对明朝构成威胁。趋势朝臣必奏请新皇朱标给他加官进爵,顺理成章,蓝玉自然成为武官之首,名高权重的国舅爷。有蓝等诸将在,朱棣怎会起兵?即使朱标不能阻止朱元璋杀蓝玉,朱标继位理所当然。即使消藩,也不会像朱允炆那样咄咄逼人,他会策略的给弟弟们加官晋爵,让他们顺服的执行。朱棣没有理由反对,毕竟他是朱标的亲弟,如果他不支持皇兄,同父异母的弟兄又当如何?聪明绝顶的朱棣岂能带头抗旨不尊?如果朱棣起兵反皇兄,名不正,言不顺,燕兵将谁敢冒灭九族的危险跟着造反。如果朱棣疯狂赌一回,也必败无疑。还是李景隆带兵,也不会有意放水,更不会开南京城门迎降朱棣。沿途各藩王,明朝将领层层堵截,朱棣到不了南京就被解决了。总之朱标在,朱棣不会生取代之心,会甘心辅佐皇兄,把大明王朝搞的更好。即使兵变,也必败无疑。朱允炆不懂政略,听信愤青官员黄子澄等人的建义,急于消藩,逼反燕王朱棣,也成就了明成祖开创大明朝二百多年的强盛历史。

如果朱标不早死,当上了皇帝,明朝会怎样发展?朱棣还会篡位吗?

朱四起兵是赌命,在朱四起兵前,贤德著名的周王,就已经被建文逼的全家自焚了。实际不是建文傻逼到不可置信,朱四都没机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