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算军事家吗?为啥六出祁山都是失败?

导语:

因为最近一些专家的点评,所以很多人对诸葛亮的才能,是持有怀疑态度的。尤其是他的军事才能,几乎被专家评价的一无是处,理由很简单,最后还是败了嘛!当然了同时被贬低的还有司马懿,专家认为,诸葛亮和司马懿就是一对在军事上的臭棋篓子,半斤对八两。

那么这样的评价合理吗?我认为如此评价诸葛亮是不合理的,如果以成败论能力的话,那么项羽的军事能力看来也是不值一提的,伟大的军事家韩信最后不也输给了刘邦么?难道他的军事能力比不上刘邦?成功与失败的背后,肯定是有很多特殊的原因在里面。

为什么司马炎最后能夺取天下?难道说因为他的才能冠绝天下吗?当然不是,他是得了爷爷、伯父和父亲的照顾,这才坐享其成拥有天下。同样的道理,为什么诸葛亮会失败?因为他是得了刘关张三兄弟的“帮助”才丢了一统天下的机会。

01诸葛亮接管蜀汉政权之前,已经是一副烂摊子了。

蜀汉建立仅仅两年时间,就成了支离破碎的一个政权,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刘备打了一场讨伐东吴的战争,完全背离了隆中对的计划。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於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脩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三国志》

结果夷陵之战惨败,蜀汉军士死伤无数,有生力量锐减,南方叛乱不断,蜀汉可控范围严重缩小,赋税锐减财政赤字,蜀汉帝国危在旦夕。

在这种情况下,神仙接管了这个政权,那也只能叹息三声了。关羽在荆州战败,导致荆州兵全部都归了东吴,使得东吴士气大增。江东水师和荆州水师合并,成为了天下无敌的东吴水师。

  1. 所以刘备当时以陆军挑战天下无敌的东吴水师,那等于就是以卵击石。孙权可以在应付完刘备的同时再击退曹丕,所以靠的就是关羽的荆州水师和自己的江东水师。
  2. 这个时候张飞又被人给割了脑袋,气急败坏的刘备,就算不讨伐东吴,也会被活活气死。所以讨伐东吴是刘备自救的唯一出路。诸葛亮明知道不对,却不敢阻拦。
  3. 后果我们都知道,惨败收场以后,刘备一命呜呼,刘关张都走了,这个烂摊子交给了诸葛亮。诸葛亮撞墙的心都有了,不过幸运的是,诸葛亮很有耐心,他可以从头再来。

还有什么时候比得上火烧新野时困难呢?于是诸葛亮开始收集蜀汉残兵,注重民生发展,平息南方叛乱,积累备战资源。可是不管他如何努力,当时的蜀汉,只有益州这一块有生力量,怎么可能跟庞大的曹魏相抗衡呢?

古巴可以一直这么在美国的东南角抵抗着美国的进攻,可是你让古巴吞下整个美国,你觉得现实吗?诸葛亮所面临的就是这么一个问题。

02诸葛亮屯兵整军能力强,识人用人能力不及刘备。

诸葛亮最初给自己的定位,那就不是征战沙场的大元帅。可是现实逼着他去充当这个职务,所以诸葛亮是被逼无奈之下,才会带兵北伐。

  1. 我们会发现诸葛亮屯兵能力是很强大,这也是被逼出来的,如果粮草足够,且运输方便的话,谁愿意浪费时间屯兵呢?
  2. 此外诸葛亮喜欢改良新式武器,比如诸葛连弩就是当时比较先进的射击类武器。再比如说木木牛流马,那是运输粮草的工具。这些工具都有利于战争,当然也算是诸葛亮在军事上的突出业绩了。
  3. 要不是蜀汉兵源不足,人口稀少,诸葛亮为什么会想到发明诸葛连弩呢?要不是蜀汉的山路崎岖运粮艰难,诸葛亮为啥要发明木牛流马呢?这都是被逼出来的。
  4. 他能够调动蜀汉境内的戎狄兵马协同作战,这些少数民族的人马,战斗实力非常强悍,所以诸葛亮能调动这些人,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可是诸葛亮在识人用人方面,却有着明显的不足。他错用了马谡守街亭,结果导致街亭丢失,北伐计划全盘被打乱。

而魏延这样的猛将,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再比如说归降的姜维,虽然诸葛亮很看重他,可是诸葛亮生前,姜维也没有做出什么突出的功绩,实在有雪藏的嫌疑。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於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於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三国志》

跟刘备比起来,诸葛亮的用人水平的确差太多了。刘备用关羽守荆州,这是当时蜀汉唯一适合守荆州的人选,保住荆州六年半时间,我觉得很不容易了。

用魏延守汉中,使得汉中从未受到任何威胁。此外诸葛亮、法正、庞统、李严等人,在刘备手里都能够运用自如,这用人的水平,当真可以跟曹操相媲美。

03北伐失败的原因太多,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值得肯定。

蜀汉北伐曹魏,本身就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实力悬殊的问题。曹魏用一个关中的力量,就能够跟蜀汉持平,更别说曹魏还有偌大的中原地区作为依靠。

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於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三国志》

由此可见,诸葛亮北伐,的确是以卵击石的一种战争。不是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不够强,而是当时蜀汉有诸多方面的落后。

  1. 首先蜀汉的人才奇缺。刘备活着的时候人才济济,可是诸葛亮时期,能够堪当大任的人才非常少,五虎上将一个不剩,唯一能担重任的只有魏延。
  2. 其次蜀汉的兵马太少。诸葛亮北伐的时候,所能带上路的兵马,绝对不超过十万人,这已经是一个极限数字了。因为蜀中的老百姓养不过更多的战士。
  3. 再者蜀汉的经济实力落后。现代打架就是打的钱,其实在古代打仗也是拼的经济实力。蜀汉的经济实力,莫说跟人口众多的中原相比,就连关中地区可能都比不上。

有这么多障碍摆在面前,诸葛亮纵然是天纵奇才,又怎么能力挽狂澜呢?蜀汉的失败不是个人的失败,而是整个蜀汉帝国综合实力的失败。

总结:诸葛亮能进武庙十哲,这可不是后人拍马屁。

为什么诸葛亮可以进入武庙十哲呢?因为古人已经充分肯定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诸葛亮不仅战术上有自己的韬略,在战略上更是有突出贡献。

隆中对是诸葛亮最伟大的战略构思,拿鲁肃、郭嘉之流跟诸葛亮比,我觉得还是太小瞧诸葛亮了。可是看看这些人一生都做了些什么,高低立见。司马懿在参观了诸葛亮屯兵的战场后,也不免感叹一生,天下奇才。

所以说,不是现代专家一两句话,就可以完全否定诸葛亮在军事上的成就的。诸葛亮的威名流传了1800多年,每个时代,无数聪明人,都非常尊敬,为什么到了我们这个时期,有人要刻意打压呢?兵事也就是人事,诸葛亮在人事方面,已经做到了极致。

参考资料:《三国志》

诸葛亮算军事家吗?为啥六出祁山都是失败?

“六出祁山”,指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出现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北伐,在岐山方向,仅有两次用兵,最后一次,而且老本都搭上了,病役于五丈原。

诸葛亮,在日夜操劳下,病死于前线大营,不仅对伐魏不利,而且对蜀汉政治经济,无疑是大厦将倾,虽有姜维接替前线指挥,但是总体上,人才匮乏,后继无人。夷陵之战后,无论国力,还是军事实力,远不及魏、吴,特别是现曹魏相比,差之甚远。

东汉政权的腐败,在人民心目中的正当性,早已完全丧失,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光复汉室”的口号,早已没有多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蜀汉朝廷内部,臣官黄皓专权,后主昏暗,后防空虚,纵使姜维在前线拼命作战,终难挽回危运,后主早以降魏作俘虏,进入安乐宫。  

 

用现在的观点来看,攻占陇右后,没有建立起牢固的军事根据地,往往粮尽而退,收地复失,陇右诸多有利因素,未能充分利用。屯兵戍边措施不力,前线军需供给不济。与此同时,曹魏采取得力改革措施,经济发展,国力相之强盛。

总结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教训,国家要富强,人民要富裕,民族要兴旺,必须依靠人民群众,为人民谋利益,才能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努力培养或造就,一大批有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同时,兴利除弊、反腐反贪、惩治腐败,加强民族融合;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发展生产力,把经济搞上去,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否则,将终难如愿。

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后,蜀国后主刘禅,加封姜维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诸军,进封平襄侯。随后历任司马、镇西大将军,兼任凉州刺史、卫将军、大将军,朝廷授予符节。《三国志》记载,在随后的二十多年里,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无一成功。

就在蜀汉灭亡当年,姜维与廖化合兵一处,死守剑阁天险。虽然挡住了钟会的十万大军,就在钟会几乎绝望时,欲退兵时,素有胆略的魏军将领邓艾,率另一路大军,偷渡阴平得手,直取成都,刘禅当即投降,蜀汉灭亡。蜀汉就没有掌军之人吗?非也。那个出身名门的诸葛瞻,尽管对蜀汉忠心耿耿,但在军事上异常冒进,而且不懂兵法。

邓艾轻兵取绵竹,孤军深入,兵马不过万人,粮草不济,诸葛瞻手中,也有个三万多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据险死守,坚壁清野,根本不应正面对敌。一个是沙场的名将,另一个是个从未经历战争的新手,岂有不败之理。

如果说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不是姜维而是诸葛瞻。

诸葛亮算军事家吗?为啥六出祁山都是失败?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六出祁山没有成功,其实不能怨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他错用马谡,他也知道马谡不行,马谡给诸葛亮写下了军令状,诸葛亮才同意让马谡守街亭,后来失败了。后来由于没有粮草,只好退兵。司马懿又利用反间计使刘禅召回诸葛亮。甚至连老天爷都帮助司马懿。司马懿被困上方谷,诸葛亮要用火烧死司马懿,偏偏这时候下了一场大雨,救了司马懿一命。六出祁山没有成功,我感觉就是天意。和诸葛亮关系不大。

诸葛亮算军事家吗?为啥六出祁山都是失败?

什么是军事家?

军事家,具有对军事活动实施正确指引或是擅长具体负责军事行动的实施的人。按此定义可以将军事家分为两类:战略军事家和战术军事家。

一般被称为军事家者多为军队最高统帅或高级将领。笼统的概括,战略家、战术家和军事理论家都可称为军事家。

从广义上来讲,诸葛亮算是军事家。

当然,尽管罗贯中对诸葛亮多有偏爱,给了安了许多别人的功劳,但不能掩盖诸葛亮在战场上的黯然。

但名将并非广大群众心目中百战百胜、屡出奇计的极具故事性的人物。

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打仗打得越多,将领就更成其为名将。

真正的名将,不打无把握的仗。

况且扩展到军事家概念,又包含战略制定与全局观念。

诸葛亮隆中对出三分天下,促刘备入蜀建立根据地,都是他军事与政治上高瞻远瞩的表现。

这样一位军事家,为何六出祁山无功?一而再地坚持呢?

也许并非他不懂此路难行,只是蜀汉上下需要一个共同目标…

诸葛亮算军事家吗?为啥六出祁山都是失败?

诸葛亮的大名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己成为智慧的化身。集思广益的会被称为"诸葛亮"会,他做为卓越的政治家、一代名相的盛名己流传千古。

他的军事才能和他政治家的身份也很匹配。

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神出鬼没、料事如神的杰出军事家,甚至可上升至战略家的地位。

未出茅庐便晓三分天下事,可见他的战略高度。博望坡几把火,小试牛刀,烧得曹军大败而归。对孟获的七擒七纵,以及火烧滕家军、巧施空城计、大展八阵图。

把兵法运用到出神入化。他的很多战例被后人编入《三十六计》中。如著名的"上屋抽梯"的出处,来自于刘表长子刘琦为求教于孔明而采取的不得已。

当然他的最大军事行动莫过于六出祁山,也均以撤退收兵而告终。何为?

蜀弱魏强是一个客观事实。他每次也无必胜的把握。只存在偶然巧胜的机会。每次劳师动众,就是为兑现他对先主刘备的承诺,要匡扶汉室,其实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为。

终于积劳成疾,五十多岁就病逝于五丈原。他用毕生的心血实现了"躹躬尽粹死而后已"!

所以他一直受到后人的尊敬!"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正是人们对诸葛丞相过早去世的惋惜。

诸葛亮算军事家吗?为啥六出祁山都是失败?

很多人都说,诸葛亮是大战略、内政、人才管理、后勤方面的治国政治家。蜀国战术奇谋、军事家还得说是 庞统、法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