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为什么要支持武则天?
导语:
唐高宗李治,是一个常常被大家遗忘的皇帝。因为他身边的皇帝都太优秀了,他老爸是著名的唐太宗李世民,他老婆是著名的则天大帝武则天,他孙子是著名的唐玄宗李隆基。
这么多光环环绕着,别说唐高宗李治,什么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这些人都丝毫没有任何存在感,没办法谁让你没有搞出点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名堂呢?
01唐高宗李治当真是一个没用的皇帝?据路边社消息称,李世民之所以选中李治来做皇帝,那是因为他比较孝顺仁厚。每次李世民病倒的时候,李治都趴在他床边上侍奉着,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时候他就跟武则天搞在了一起。毕竟当时武则天是李世民的才人。
李治的仁厚可以避免兄弟相残的情形,李世民不希望再有玄武门之变这种情况发生了,所以李治当仁不让成为了最佳继承人。
王氏初闻宣敕,再拜曰:“愿大家万岁!昭仪承恩,死自吾分。”淑妃骂曰:“阿武妖猾,乃至于此!愿他生我为猫,阿武为鼠,生生扼其喉。”由是宫中不畜猫。寻又改王氏姓为蟒氏,萧氏为枭氏。武后数见王、萧为祟,被发沥血如死时状。后徙居蓬莱宫,复见之,故多在洛阳,终身不归长安。---《资治通鉴》
那么李治真的是人畜无害吗?当然不是,能够做那么久的皇帝,牢牢掌握李唐江山30多年,这水平可不是盖的。
李治这个皇帝的水平可不简单:
- 他敢把自己的后妈强行拉到自己后宫,又不顾满朝文武的反对,坚持把后妈立为自己的皇后,这皇帝也没谁了。
- 此外,李世民最担心的兄弟相残,其实李治也是完美地做到了。不过李治甩锅的能力是比较出众的,一旦遇到大事,都会说我头疼,还是交给舅舅(长孙无忌)或者皇后(武则天)来处理吧。
- 其实该怎么处理李治早就已经吩咐下去了,只是自己不好下手。一旦自己动手了,那可就坐实了残杀兄弟的罪名。
- 比如说吴王李恪、蜀王李愔那都是在李治朝的时候,被长孙无忌给搞死的。蒋王李恽泽是被李治给逼死的,曹王李明则是被武则天给逼死的。
李治死后武则天逼死的不算,可李治活着的时候,这么多兄弟被长孙无忌或者武则天给搞死了,难道李治就没有一点数?他当然有数,只是懂得甩锅罢了。
李治对舅舅长孙无忌和媳妇儿王皇后一点也不会手软,舅舅长孙无忌是帮他上位的功臣,可是在杀他的时候,李治眼睛都不眨一下。
王皇后跟他是结发夫妻,两人虽然没有孩子,可是彼此也算是相敬如宾。可是李治在杀王皇后的时候,也是眉头不皱一下。
很难想象李治会是一个没什么用的皇帝,他的手段非常高明,所有的错事,那都是武则天或者长孙无忌他们私自干的,跟自己没有半毛钱关系。
02李治对武则天的爱,那是非常深的。李治之所以放权武则天,那是因为非常爱她。也不知道武则天有多大的本事,能够俘获唐太宗和唐高宗两代皇帝的心。
李治敢于把武则天立为皇后,不仅证明他比较勇敢,更加说明了一点,他对武则天的爱那是真切的。
武则天对李治其实也挺好的,就冲她一口气为李治生了俩女儿和四个儿子,足以说明武则天对李治很有感情。
当然了,武则天这种人物,不能简单以感情来评价她。你非要说她生这么多孩子,是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那我也没办法。
大帝于寺见之,复召入宫,拜昭仪。时皇后王氏、良娣萧氏频与武昭仪争宠,互谗毁之,帝皆不纳。进号宸妃。永徽六年,废王皇后而立武宸妃为皇后。高宗称天皇,武后亦称天后。后素多智计,兼涉文史。帝自显庆已后,多苦风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自此内辅国政数十年,威势与帝无异,当时称为“二圣”。---《旧唐书》
其实要真的只是保住自己的位置,有一两个儿子就可以了,将来继承皇位也算是有着落了,是他们有六个子女,这可就不仅仅是保住地位了。
六个子女需要六年时间怀孕生产,期间还要坐月子,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古代医疗水平比较差,生孩子出事的几率非常高,所以敢于生这么多,武则天对李治那是没的说的。
既然这么爱她,为什么不能放权让她管理一些事情呢?在李治这儿就没有什么规矩可言,这是李治的一个特点,他是一个个性分明的皇帝。
03武则天确实有才能,李治身体不好的时候,不相信她相信谁?李治活着的时候,对武则天的依赖还是非常大的。因为晚年的李治,身体一直都不是很好。尤其是风眩症严重以后,基本上很难独自处理政务。
二月戊午,废皇帝为庐陵王,幽于别所,仍改赐名哲。己未,立豫王轮为皇帝,令居于别殿。大赦天下,改元文明。皇太后仍临朝称制。庚午,废皇太孙重照为庶人。太常卿兼豫王府长史王德真为侍中,中书侍郎、豫王府司马刘祎之同中书门下三品。---《旧唐书》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你,你会相信谁?难道宁可相信太监也不相信自己的老婆吗?这压根就不是什么选择题,所以李治当然会相信武则天。
武则天就是李治的眼睛,是李治的臂膀,但是她不能取代李治。李治始终掌握着帝国最核心的权力,武则天在他身边,那也只是一个实习生罢了。
- 李治身体不好,必须要有人帮助他管理朝政,所以他曾经多次希望武则天能够临朝听政,结果是各种被反对。
- 当然了我们知道李治的尿性,你越是反对,我就越是要做。所以武则天如愿成为了帝国的第二把交椅。当时称他们为二圣,二圣临朝的局面也就形成了。
- 据说唐朝皇室李家的血统存在短寿的基因,所以李家的孩子,大多数都活不过60岁。李治仅仅活了56岁就驾鹤西游了。
他在临终前,依旧力保武则天临朝听政,这就非常了不起了。因为李治死了以后就什么都无法掌握了,再将权力交给老婆,可见他对老婆的能力是非常信任的,对老婆的爱也是十分真诚的。
总结:武则天没有让李治失望,这倒是真的。虽然李治的儿子李显继位的时候,已经足以亲政了。但是李治还是将武则天的地位抬高,他似乎预感到李显就是个没什么用处的皇帝。
九月,甲寅,赦天下,改元。旗帜皆从金色。八品以下,旧服青者更服碧。改东都为神都,宫名太初。又改尚书省为文昌台,左、右仆射为左、右相,六曹为天、地、四时六官;门下省为鸾台,中书省为凤阁,侍中为纳言,中书令为内史;御史台为左肃政台,增置右肃政台;其馀省、寺、监、率之名,悉以义类改之。---《资治通鉴》
果不其然李显上台以后,立刻开始重用外戚力量,甚至扬言,自己把江山送给自己的岳父都不为过,谁敢拦他?这当然是玩笑话,可是武则天当真了。
这么个混账玩意儿,哪里能够做皇帝呢?撤了!武则天一声令下,李显就乖乖滚下来了,换成了李旦上位。李旦多聪明啊,事事都顺着武则天,甚至把皇位让给了武则天。
武则天统治期间,大唐王朝一片生机盎然,再次出现了盛世太平。可见武则天的治国能力,那是非常强的,这要多亏了她的那个好老师,那就是李治。
参考资料:
《旧唐书》
《资治通鉴》
唐高宗为什么要支持武则天?
1.武则天受还是太子的李治的喜欢。
在太宗生命垂危时,二人在照顾太宗时发生了肌肤之亲。尽管这个时候,李治已经有了妻子了,但,武则 天是他按自己的意愿找到的第一个爱人,不是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后来,尽管皇宫佳丽姹紫嫣红一大把,但,不顾伦理、不顾身份与地位,主动与之亲近的女人,对李治来说,武则 天是第一个!武则天无异于李治的初恋,而初恋对任何男儿来说是终生难忘的。就算是当代,还有很多热血男儿,在事隔多年后,依然会为自己的初恋情人赴汤蹈火呢!何况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李治呢?
2.武则天有主见,是自己的好帮手。
高宗性格比较怯懦,而武则天有强硬的一面。高宗上位伊始,大权始终在自己的舅舅长孙无忌手中。长孙无忌是开国元勋,太宗的托孤大臣。他政务娴熟,党羽遍布朝廷,位高权重。是当时名副其实的政治强人,几乎可以一手遮天。资历尚浅的李治,对这个长袖善舞的舅舅往往俯首贴耳、言听计从,否则,这个老家伙会联合其它重臣给颜色看。
而武则天伺候了太宗十多年,耳濡目染,积累了一定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宫斗术,她又有不畏强暴、敢作敢为的品质,对付权势熏天的的长孙无忌把好手,李治需要这样的同盟军。所以,李治支持这位曾经的小妈,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
3.武则天曾经是位好妻子。
早期的武则天也尽显了贤妻良母的一面,这是说她没有被立为皇后之前。尽管后来武则天豢养男宠,把性当作取得欢愉的工具!但在他当皇后以前,除了曾经有太宗这个前夫外,在感情上对高宗是很忠诚的。
而且,她对生轻的高宗尽了柔情密意,聪明的她早知道,要实现自己的使命,必须笼络这位有皇位的青年。而在李治看来,这位才貌出众,对自己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的小妈,就是梦寐以求的妻子,比仗势欺人的王皇后强多了,李治自以为他是好妻子。丈夫支持妻子,在中国是很正常的。
4.在后期,武则天受李治支持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武则天能力突出。
实践已经证明武则天是自己处理政务的好帮手,高宗自己身体有病,工作上需要她帮忙。而且武则天肚子也争气,为李治生了四男二女六个孩子,母以子贵,武则天在高宗心目中自然占有一席之地。武则天后来能称帝,当然,当然少不了高宗早期对她的信任和支持以及临终前嘱托;更重要的原因是,经过协助高宗处理政务和‘‘二圣临朝’’时的历练,武则天已经成为了一位成熟的政治家了,她完全能够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而且,高宗的儿子面对贞观之治与永徽之治的全盛局面,确没谁能当重任,让大唐再上台阶!所以,至死,高宗都支持武则天参政议政。
唐高宗为什么要支持武则天?
答案只有一个:因为爱情。
在年轻的时候,武则天与唐高宗一定相爱过。
在唐太宗后宫,武则天做了12年才人,从14岁到26岁,可以说是女人一生中最单纯最美好的年华。
可惜,唐太宗不中意她这个类型的女人,要不武则天也不会做这么多年才人而没有提升品级。
年华易逝,深宫寂寞,少女武则天有过伤心,有过绝望。
就在这个时候,她邂逅了李治,李治年轻阳光,能够拯救她可以预见的悲惨的命运。
这时,说李治是武则天的白马王子一点不为过。
李治幼年丧母,少年时代亲眼目睹大哥李承乾与四哥李泰的争斗,内心有创伤,性格柔弱得让唐太宗担心。
在唐太宗的病榻前,李治遇到了成熟美丽聪明的武则天。
推测李治有恋母情结,喜欢年龄大几岁具备成熟女子风韵的武则天也就不奇怪了。
唐太宗死后,武则天按照规矩去了感业寺当尼姑。
传说她写下一首诗: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在爱情里,一代女皇也有这般小女人的时候。
一年后的唐太宗忌日,唐高宗来感业寺上香,与武则天相遇。
俩人上演了一幕在爱情剧里经常看到的桥段。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唐高宗的王皇后知道了这件事,王皇后与萧淑妃斗得正凶,王皇后想借刀杀人,主动接武则天进宫,打击萧淑妃。
王皇后万万没想到,这个她没放在眼里的尼姑将夺走她的一切!
不可否认,是李治成就了女皇武则天,给了武则天机会,给了武则天施展才华的平台。
历史已经证明了,在李世民后宫,武则天一点机会都没有。
老祖宗说“树挪死,人挪活”一点不假。
唐高宗为什么要支持武则天?
谢谢邀请!
李治让武则天监国摄政,有多方面的考虑。
一、李治为一个守成的皇帝,说他平庸也可,懒政怠政也行。在位期间由于夫妻两人感情很好,加上龙体经常欠安,便主动让武则天参与决策。在很多大事上都是武则天拿主意,谋划,且效果明效。如处理尾大不掉的娘舅长孙家就是如此。
二、武则天雄才大略,女中汉子,治国理政的才能非同一般,同时有野心,有手段。李治去封禅泰山就是武则天鼓动的。李治是深知,让她摄政,她自然管事,不让她管事,她会以太后的名义临朝。李治是个聪明人,干脆来了个顺水推舟,死后让武则天监国。总不能象有些皇帝的做法,把武则天做了吧。真那样干,以武则天的机智和手段,谁把谁做掉还不一定呢!
三、儿子溺弱。李治知道,几个儿子随他,不太有帝王之才。倒是爱女太平公主随其母,母狮一般。只有让母亲监国,才能保的儿子平安。
李治本想虎毒不食子啊。但李治千想万盘算,武则天是权欲极重的女汉子。当太后远远不够,当监国也不够,要当皇上。不仅要当皇上,还想千古一帝。当皇后时不是去封了泰山吗,我当皇上去封嵩山。谁挡我当皇帝的路,坚决不可以,包括亲生的儿子。虎毒不食子,但犬子就另当别论了。
唐高宗为什么要支持武则天?
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恋情是一段家喻户晓的故事,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的诞生,唐高宗李治可以说功不可末。至于唐高宗偏爱父皇的妃子武则天一是因为武则天确实美丽漂亮,有过人之处,二是因为日积月累李治发展武则天不到漂亮还有内含,于是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李治媚娘初相识武则天大家都很了解,十四岁进宫,武则天进宫时仪容端美,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五品才人,获号媚娘,但是其却并没有获得李世民的宠爱,做了十二年的才人。李治是李世民的儿子,李世民死后,李治继位为唐高宗。所以武则天本是李治的长辈,具有伦理道德的约束,不该有任何故事,但是一次相识彻底改变了二人的命运。
李世民晚年病重,恰好妃子武则天和儿子李治一同前去照顾,一个郎才,一个女貌,武则天虽为李治父亲的妃子,但是二人年龄相当,就这样你一媚,我一眼,二人日久生情,互生情愫。
媚娘再入宫唐太宗李世民死后,按惯例,武媚娘被送往感业寺带发修行了。但是武媚娘有自己的人生理想,政治目标,不愿一辈子清修苦熬,于是暗中找机会给李治通了一篇情诗,表达自己对其的相思之苦。守孝期满,李治进感业寺拜祭之际,私自将媚娘再次接入宫中,就这样媚娘再次入宫。
爱之入骨武媚娘美丽温柔大方,交之越久,李治就爱之越深,后来更是为其废除了自己的皇后,而将武媚娘封为皇后,李治爱江山更爱美人,知道武则天有治政之心后更是让其帮助自己处理政事,之后更是让其上朝与自己共同理政,史称二圣。
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最重要的应该是江山,因为有了江山就有了一切,有了权势、有了美女、有了金银,但是李治不同,为了武则天能够奉献出江山,由此可见李治对其是有真感情的,对于李治来说,武则天不是妃子、不是女人,而是亲人,对之爱之入骨。
武则天最后称帝,李治可以说是功不可末,其实到了后期,李治也有所感受,武则天已经威胁到了自己的皇权,也想过做出相应的应对。但是刚一实施,遇到了一点阻力,便就放弃了,我认为这不是李治无能,不可李治,而是因为李治实在是太爱武则天了,不想再去费脑筋的去管,让其顺其自然吧,这才是李治最深的内心感受吧。
李治和武则天的不伦之恋被很多人唾弃,也被很多人赞美,有人说其有失人伦,有人说其才是真正的真善美。武则天作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有些人对其便是质疑,有些人更是直接否定她。但是我个人为人,无论是二人的感情,还是武则天以女儿之身为帝,都是十分罕见的,都是值得人们无比尊敬的,而不应该有任何的其他情绪,也没有这个资格。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唐高宗为什么要支持武则天?
唐高宗李治对武媚娘有种不同寻常的热恋,李治甚至不惜废掉原配王皇后、立曾经的庶母武媚娘为自己的皇后,之后又在政治上和生活中长期被武后辖制,最后导致了武周代唐的严重后果。究其原因,李治对武则天的爱情和依赖,从其生活背景与成长经历来考察,除了双方性格互补,还很有可能出自一种“恋母”的深层心理因素。
李治是唐太宗和长孙皇后嫡出的第三子,在所有兄弟中排行第九。作为嫡出幼子的李治并没被父亲特别注意,但李治九岁时,他的母亲、贤惠勤劳的长孙皇后由于常年带病操持后宫事务,最终因病去世。这时李治极其悲伤哀慕,他的举动引起了李世民的怜惜,于是把他带在身边抚养。之后又把他交给才学俱佳的先帝妃子薛婕妤教导。
李治的两个同母哥哥皇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一个是法定的继承人,一个则因为聪明伶俐而备受父皇李世民宠爱。对比他们,李世民对幼子李治则更多是不放心和照顾,对他并没有特别的欣赏喜爱。李治由于长期生长在深宫,又养于妇女之手,因此形成了一种安静内向和依赖懦弱的性格。
李治自然也依赖父亲李世民,但李世民作为皇帝长期日理万机,其实关心他的时间并不多,而薛婕妤虽然才学俱佳,但她更多是作为师长的面目出现,她没有生育过子女,也不可能对着已经逐渐成年的李治表现出母爱一面。
李治作为嫡三子,皇太子宝座本来是和他没有关系的。但就在贞观十七年,李治的两个哥哥李承乾和李泰由于夺嫡斗争,双双被李世民废黜。这时李治却顺位成了皇太子。而李世民却一眼看出了自己儿子的弱点,就是性格懦弱。他甚至想再度废了李治,另外立性格刚强类己的庶出爱子吴王李恪为太子。此事虽然作罢,但肯定给李治留下了心理阴影。
而就在这种心境下,一个有才有貌又性格刚强、主见鲜明和处事积极果断的美丽少妇武才人适时出现,她的性格和生命力自然能吸引到李治的注意。武则天具有美丽的外形和优雅的仪态,李治最初可能是被她的外在吸引。而武才人当时由于得不到李世民宠爱,已经枯坐后宫十余年,当她察觉到太子对她的关注后,于是抓住了这根救命稻草,对李治自然也是极力逢迎。
李世民死后,武才人被迫出家为尼。连大诗人李白也拍案叫好的《如意娘》应该就是创作在这段时间。这种柔情缱绻、相思哀怨的情意表达自然打动了李治,武则天得以和李治保持情人关系,之后又继续进入后宫,成为新皇爱宠。
而武则天最终能巩固爱情果实并登上后位,则得益于她非凡的政治才华。武则天在和王皇后萧淑妃争宠的过程中,敏锐地抓到了李治的痛处:他希望收回被辅政大臣长孙无忌等人分走的权力!武则天以强势的性格和爱情的激情战斗力推动鼓励着柔懦的李治爆发,因此这种后宫之战演变成了一次皇权和相权的斗争,而李治和武则天在战争中大获全胜。尝到政治胜利成果的武则天也为自己打开了一扇新世界大门,开始了参政之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