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曹操,孙权哪一个更英明?

导语:

夸赞之词千千万,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和孙权,这三位领袖人物,那都是非常出色的乱世枭雄。

他们身上的优点不言而喻,可是谁也没有夺取天下,所以说他们身上不仅仅有优点,而且还有缺点,这些缺点,才是导致他们无法一统天下的真正原因。

01曹操晚年志向锐减,见好就收。

曹操年轻的时候,也是个不怕死的角色。当年手里就十几万兵马,就敢跟坐拥青州、幽州、并州和冀州四大州的大土豪袁绍相抗衡。

可见曹操是有鲸吞天下的野心的,最终曹操打赢了这一仗,获得了北方的统治权。从而他开始骄傲了起来,认为孙策死后,南方那些诸侯都是渣渣。

于是号称统兵83万,直奔江东而来。意思很明确,他这是奔着一统天下而来的。可这个时候,新的情况出现了,赤壁之战的战败,让曹操彻底龟缩回到了北方。

十一月,鲁自巴中将其馀众降。封鲁及五子皆为列侯。刘备袭刘璋,取益州,遂据巴中。遣张郃击之。十二月,公自南郑还,留夏侯渊屯汉中。---《三国志》

这个时候开始,我们会发现,曹操再也没有了南下一统天下的打算。他开始收拾北方的残余力量,比如占领西凉逼走马超,比如收复汉中劝降张鲁,始终都没有再次提起南下的打算。

那么这个时候曹操到底是怎么想的呢?其实他的想法很简单,只要能守住北方的领土,那就谢天谢地了。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曹操已经退缩了。

当初他亲征打下张鲁的汉中时,曾经感叹过,早知道汉中地势这么险要,他是绝对不会花这么大代价进来的。也就是说他已经开始厌烦这种征伐的生活了,这是一个不好的信号。

当年刘秀拿下汉中以后,得陇望蜀,最终才得以一统天下。可曹操得陇以后,却再也不提征服蜀地的事情,这也是他手下人非常失望的一件事。

益州牧刘璋始受徵役,遣兵给军。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权闻憙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三国志》

甚至张松主动前来,要把蜀地献给曹操,曹操居然表示拒绝,这也是千古奇闻了。如果换作年轻时候的曹操,早就已经拿下益州了。

曹操是嫌麻烦,认为汉中如此贫瘠,益州铁定了也好不到哪儿去,所以就没有把益州放在心上,谁知道益州水土肥美,是天府之国,成就了刘备的霸业。

02刘备事业成长太快,逐渐独断专行。

刘备28岁的时候起家,一直到48岁,都没有成就什么大业。唯一占领的地盘徐州,也被曹操给夺走了。48岁的时候,刘备终于得到了一个飞黄腾达的机会,那就是遇到了诸葛亮。

在诸葛亮的规划之下,刘备终于看到了前途的曙光。所以刘备事业的上升期终于来了。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刘备的事业上升太快了。

从48岁到他去世63岁,只有15年时间,这15年的时间里,刘备不仅逐渐拿下了荆州、益州、汉中、上三郡的土地,而且还在成都称帝建立了蜀汉帝国。

  1. 这是很多人花费一辈子的时间,都无法完成的事情,刘备在这短短15年内全部做到了。所以说刘备事业上升期的速度实在是太快。

  2. 太快的一个结果就是匆忙,忙中出错的几率就很大。比如说镇守荆州这件事,光靠关羽一个人铁定是不行的,可问题是刘备集团成立没多久,人才根本不够,所以只能让关羽镇守。

  3. 夺取汉中的战役中,刘备虽然拿下了汉中,却因此损失了荆州的东三郡。所以说刘备的所有计划都太匆忙,这不是一件好事。

更大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事业上升太快,导致刘备这个人开始膨胀了。他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所以执意要攻打东吴,夺回荆州。

初,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吴将陆议、李异、刘阿等屯巫、秭归。将军吴班、冯习自巫攻破异等,军次秭归,武陵五谿蛮夷遣使请兵。---《三国志》

手下不少臣子都表示反对,但是结果没什么用,在刘备一意孤行之下,蜀汉大军一败涂地,几乎遭遇了亡国的厄运。

03孙权防守能力有余,进攻水平不足。只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在孙权的一生中,曾经主导过三场激烈的防御战,全部以战胜告终。第一场就是曹操南下夺取江东的战争,第二场是刘备东进夺取荆州的战争,第三场则是曹丕40万大军南下的战争。

可以说孙权在防御战方面,从来没有出现过什么纰漏,基本上可以封他一个防守之王的称号了。

可是在进攻战中,孙权却留下了孙十万的称号。这是什么意思呢?当年孙权带着10万人马进攻合肥,结果被张辽带领的800人打得崩溃,孙权本人还差点被捉了。

后来一听到张辽的大名,孙权都觉得胆战心惊。每次孙权带兵出征,基本都是以失败而告终,所以他也就认命了,自己不是主动进攻的料子。

五年春正月,立子和为太子,大赦,改禾兴为嘉兴。百官奏立皇后及四王,诏曰“今天下未定,民物劳瘁,且有功者或未录,饑寒者尚未恤,猥割土壤以丰子弟,崇爵位以宠妃妾,孤甚不取。其释此议”三月,海盐县言黄龙见。夏四月,禁进献御,减太官膳。秋七月,遣将军聂友、校尉陆凯以兵三万讨珠崖、儋耳。是岁大疫,有司又奏立后及诸王。八月,立子霸为鲁王。---《三国志》

江东地区大多数都是水军,所以陆地战上自然是不占光,孙权没有北伐的机会,也是情有可原的。可惜关键是孙权也没有北伐的心思,他只想着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就已经足够了。

曹操和刘备相继死去,孙权的才能远在曹丕之上,可是孙权却想着自己称帝建立东吴帝国,在江南水乡做个安乐之主,却没有想过北伐的事情。

这件事成为了孙权一生的诟病,因为孙权拿到了荆州,拿下了南郡。这里是北伐最好的位置,可是孙权没有锐意进取的心思,最终亡国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总结:曹操、刘备和孙权侧重点不一样。

其实每个人的个性特点都不一样,这三个人不仅年龄有一定差距,而且所涉猎的方面也不同,所以很难说明谁强谁弱,只能从某些方面去做一个简单的比较。

  1. 曹操是一个更加全面的君主,他不仅善于打仗,而且善于管理国内事务,而且还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所以他所涉猎的方面更加健全。

  2. 刘备属于在军事上有极高造诣之人,在得到诸葛亮的辅助以后,刘备的军队更是扩充飞速,战斗力也是三国时期最强的。

  3. 至于孙权他更加喜欢政治斗争,因为不擅长军事指挥,所以孙权喜欢躲在家里搞斗争。比如在称帝以后,让自己的儿子之间互相斗争,以此提高自己皇权的高度,并且可以瓦解一部分江东豪族的势力。

所以非要给这三位大爷排个名的话,应该是曹操获得冠军,刘备拿个亚军,至于孙权,只能屈居第三了。

参考资料:《三国志》

刘备,曹操,孙权哪一个更英明?

谢邀:

在罗贯中的笔下,曹操虽然以袅雄奸贼而成墨,但在细绘曹操的精明强干、才能知人善用、心机、反应快捷等方,比刘备、孙权要突出。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评价曹操,可以说他算文韬武略、才智具佳的大英雄。曹操年轻时并不爱读书,长时在外游荡、闹祸,但很有天赋、心机,很具才气。后来举孝廉。董桌之乱前于长安谋事初显才能方略,刺董桌失败,逃至老家兖州,招兵买马,广结英豪,审时度势,发展势力,平过黄巾,后联袁绍、刘备等各路英雄征讨董桌,后灭袁绍、袁术,降陶谦、评公孙瓒,灭吕布、马滕、降荆州,一统北方。如没有刘备守旧势力、和孙氐势力曹操一统江山,应该不在话下。曹操军事指挥才能突出,机变自如,做事有抑制力,善于掌握分寸,笼络人心,知人善用,做事有计划,善于治国,关心百姓,发展生产,而且制定与时事相适应的相关政策,设立相适应的官制、学府。此外文学才能也十分突出、撰写了很多诗词,史称建安文风。如其一统了江山,可能比唐太宗还盛名。是刘备、孙权追之不及的!

刘备,曹操,孙权哪一个更英明?

曹操最英明,能文亦武,挟天子以令诸侯,其次刘备,白手起家,南征北战,孙权排尾,以继父兄之基业。

刘备,曹操,孙权哪一个更英明?

小说中得到的知识,真假难辨。历史人物离我们几千年了,管他谁愚谁聪。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只有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才是值得传承。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真正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为人民谋利益者,人民永远记着他。

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刘备,曹操,孙权哪一个更英明?

答:刘备和孙权论英明是没有办法和曹操比的!

评曰: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閴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孙权、刘备之所以也有一席之地,不过是偶然,凭得不是实力和智慧。无数次的征战都能说明,孙权、刘备不是曹操的对手!即使是联合起来也打不过曹操。

孙权数度称臣于曹操,刘备、诸葛穷兵黩武自取其祸!他们的格局是无法与曹操相提并论得。

刘备,曹操,孙权哪一个更英明?

谢谢邀请。刘备,孙权和曹操谁最精明的问题。我的意见是曹操。

首先谈谈刘备。我认为刘备最适合的评价是蒙骗。三个人当中,只有刘备是唯一的布衣出身,以一己之力打拼出一隅领地。他先后投靠过公孙瓒,陶谦,吕布,袁绍,曹操,刘表,孙权,又以打击张鲁名义依附刘暲,进而入川,说刘备一个骗字,是因为刘备先后骗取曹操和刘琦的部队,自己的血缘身份也完全无法核实,因此说刘备是靠蒙骗得川蜀,我觉得多少是有一点依据的。

二是孙权。我对他的评价就是投机。孙权可以说是三国时期最不讲信义最不要脸面的诸侯。赤壁之战时,他把周瑜推在前面,让周瑜领着自己的部曲打,自己两手则准备,周瑜胜则称王,周瑜败则投降。关羽发动襄樊战役,正在打的有声有色时,孙权又犯了嫉妒,遥想到自己在长沙的挫折,索性来了个背盟弑羽,可以说他的眼里只有利益没有信誉。在内政方面也是如此,陆逊周瑜等等土族大户都受到过他的排挤打击。孙权早早就对曹操和曹丕俯首称臣了。严格意义上讲,孙权已经不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势力。

现在回来谈曹操,从历史功绩的角度讲,也只有曹操适合英明的评价。功劳在于初步统一了乱世,维护了汉朝国祚,尽管有一个挟字,对献帝不敬,但是毕竟是稳定了社会,发展了生产,说曹操英明还是有依据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