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位31年,为何杀掉15万人呢?
导语:
朱元璋是明王朝的开国皇帝,从一个泥腿子成长为一国帝王,这需要多大的运气和天赋,我们是不敢猜测的。
可朱元璋也是出了名的暴君,他手里沾染的鲜血不计其数。就算是建国以后,在位31年期间,也杀掉了15万人之多。
首先需要我们搞明白一点,朱元璋杀的这15万人,都是什么人?这些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01第一类是贪官污吏,朱元璋此生最恨贪官。朱元璋是什么出身?是贫农家庭的孩子。一家人都指望着给地主家干活换点粮食糊口。可是元朝末年灾年不断,饿死的百姓不计其数。
再加上贪官污吏使劲儿剥削老百姓,老百姓压根就没有活下去的可能。朱元璋的父母朱五四夫妇全都是被活活饿死的。
全家都饿死了,就剩下了一个朱元璋。朱元璋运气好,去寺庙里做和尚,勉强混口饭吃。寺庙是有土地的,他们跟地主没什么区别,所以做和尚反倒能捡回一条命。
不过灾年的时候,就算是寺庙里的土地,也无法长出粮食,所以朱元璋不得不出去化缘。因为来的晚,所以方丈分配化缘路线的时候,朱元璋总是被分到最穷苦的那一条。
这等于就是把朱元璋往死路上逼,所以朱元璋对官僚主义,那是恨之入骨。他上台以后,立刻开始整顿吏治。
“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之而已。唯廉者能约己而利人,贪者必损国而厚己。有才敏者,或尼于私,善柔者,或昧于欲,此皆不廉政之也,尔等当深戒之”。---《明史》
老朱规定了,凡是贪污超过60两白银的官员,直接宰掉,不准求情,也不管你是官大官小,一视同仁。
这一命令颁布以后,举国震动,因为要想当官的不贪污,简直是不现实的事情。可老朱的这个命令,无疑就是要把全国官员都给逼死。
老朱手下有一批锦衣卫,所以各地贪污情形他们是一清二楚。这个时候老朱杀掉了一大批贪官。可是问题来了,贪官一波比一波旺盛,根本就杀不完。
再往下杀,那就没有人给他干活了。朱元璋痛心疾首,为此发明了很多折磨贪官的酷刑,听着就让人不寒而栗。此外贪污情形严重的,那就株连全家,甚至株连九族。这么一来又杀了一大批。
利益摆在那里,手里又有获取利益的权力,你要想让人不贪污,还真的挺困难,毕竟人性本就贪婪。除非这种权力得到限制,否则讲什么反腐,那就是玩笑话。
02第二类是宰相及其家属,朱元璋要废除宰相制度。从秦王朝建立开始,一直到朱元璋建立明朝,宰相制度可以说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是经久不衰。尤其是到了宋朝,宰相基本上成为了大权一把抓的总舵手,而皇帝只是负责点头摇头的吉祥物。
宰相的能力很强,所掌握的权力也很大,这就有可能影响到皇权。北宋最巅峰时期,尤其是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如果能顺利变法成功,北宋极有可能提前几百年进入君主立宪制的王朝。
很可惜王安石空有一腔热血,却不懂知人善任,所以最终变法失败,不过可以从中得知,北宋时期的宰相权力有多大。
所以朱元璋开国以后,虽然也设立了宰相,第一任宰相是开国元勋李善长,他被称为朱元璋的萧何,可见能力是相当强的。但是朱元璋总觉得宰相的设立,有些碍事儿了。
因为朱元璋本身也是第一次做皇帝,能力又那么强,为什么处处都要一个宰相来掣肘呢?所以朱元璋一直想要废掉宰相制度。
惟庸既死,其反状犹未尽露。至十八年,李存义为人首告,免死,安置崇明。十九年十月,林贤狱成,惟庸通倭事始著。二十一年,蓝玉征沙漠,获封绩,善长不以奏。至二十三年五月,事发,捕绩下吏,讯得其状,逆谋益大著。会善长家奴卢仲谦首善长与惟庸往来状,而陆仲亨家奴封帖木亦首仲亨及唐胜宗、费聚、赵庸三侯与惟庸共谋不轨。帝发怒,肃清逆党,词所连及坐诛者三万余人。---《明史》
可这是千古以来的制度,李善长更是功臣中的魁首,要想废除宰相制度谈何容易。于是乎李善长退休以后,朱元璋改立骄傲自大的胡惟庸做了宰相。
论资历和能力,怎么都轮不到胡惟庸,好歹刘伯温还在那儿等着呢!所以说朱元璋任用胡惟庸做宰相,其实就表明了一点,老子要拿你开刀了。
所以他不断纵容胡惟庸胡作非为,让胡惟庸看似拥有了朝政大权,甚至让他有了谋反的心思。这一布局实在是太可怕了。骄傲的胡惟庸果然掉入了陷阱之中,他开始贪恋权力的滋味,因为朱元璋都不管他,甚至常常把国家丢给他管理,自己跑出去郊游。
这个时候的胡惟庸萌生了篡位的想法,结果老朱回来觉得时机成熟了,在怨声载道中,将胡惟庸全家老小全部诛杀,前后株连之人多达3万多人,可谓是血流成河。
诛杀胡惟庸之后,朱元璋宣布废除了延续千年的宰相制度,宣布所有大权都归皇帝一个人所有,就算是开国元勋也不行,后来李善长也被朱元璋诛杀。
03第三类是功高盖主的将领,朱元璋要为子孙扫清登基障碍。朱元璋手下的大将,每一个都是身经百战,为大明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历代开国皇帝,都有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摆在面前,那就是如何处置功臣的问题。
因为功臣的功劳和权力太大,常常会出现功高盖主的局面。比如说北周的大将赵匡胤,权力太大,结果就篡位建立了北宋王朝。所以朱元璋也同样面对这样的问题,他本人是镇得住这些功臣,可是他的子孙呢?
二十六年二月,锦衣卫指挥蒋瓛告玉谋反,下吏鞫讯。狱辞云:“玉同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为变,将伺帝出耤田举事。”狱具,族诛之。列侯以下坐党夷灭者不可胜数。---《明史》
他的儿子朱标,作为皇位的继承人,一直以来都受到朱元璋的着重培养。可惜朱元璋还没死,朱标就病死了。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了给儿子一个交代,所以就改立朱标的儿子,自己的孙子朱允炆做了皇太孙。
那么问题来了,朱标活着的时候,还勉强能够镇得住这些功臣,毕竟也是跟着朱元璋一路打仗走过来的皇太子,权威还是存在的。可朱允炆一个文弱书生,他怎么可能镇得住这些功臣呢?
于是乎朱元璋开启了一波屠杀功臣之路。最惨的当然是蓝玉的案子,蓝玉刚好撞在了枪口上,朱标死了没多久,蓝玉就有一种功高盖主的模样出现了。
朱标活着,朱元璋不会对蓝玉这些人动手,因为他们对朱标忠心耿耿。可现在朱标死了,不管什么理由,蓝玉、傅友德、冯胜这些大将们都必须要陪葬才行。
所以朱元璋随便找了个理由,声称蓝玉谋反,就把蓝玉全家包括九族都给诛杀了,此外傅友德等人也未能幸免,这一次又杀了1.5万人之多。
总结:朱元璋杀人都有着强烈的目的。你要说朱元璋是个暴君,这其实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因为朱元璋对百姓非常好,是难得的爱民如子的皇帝。千古以来,爱民如子的皇帝又有几个呢?连儿子都杀的唐玄宗例外。
可是朱元璋又的的确确杀了那么多人,这岂不是有些自相矛盾?其实朱元璋杀人的目的性是很强的。
我们刚才归纳了他杀人的三个原因。第一个就是杀贪官,说明他有反腐情节。第二个就是铲除宰相一党,说明他想要集权于皇帝之手。第三个就是杀戮功臣,因为他想要为孙子铺平登基的道路。
参考资料:《明史》
朱元璋在位31年,为何杀掉15万人呢?
只能说明他能杀人,不能拯救人。
如何能拯救人呢?通过杀人可以拯救人吗?
是什么力量使人们相信杀人的人是在治理天下呢?
杀人的人是恶人不是善良的人。
为什么恶人可以治理天下呢?因为神许可恶人被恶人治理。
但那是暂时的,悔改脱离罪恶的一切可以改变治理天下成为永远。
谁给了贪官可贪的机会?这又牵涉到了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怎样的活着是真正的活着问题。如果人不改变人的恶,百姓也是恶的,保护百姓的恶不会成为永远,因为那也是恶的。
没有人愿意被恶永远掌管着。
朱元璋在位31年,为何杀掉15万人呢?
朱元璋火烧功臣阁,史上有名。这既有狡兔死丶走狗烹之余味,也有将官贪污腐败招致的杀身之祸丶灭族之灾。这是与朱元璋出身行伍夺了天下的经历有很大关系。
凡是武力造反的出身寒微的帝王,总怕自己百岁后江山被别人再夺去,总想为子孙铺好路丶搭好桥,特别监视武官百将,稍有风吹草动、那怕是诬陷的,也会宁愿错杀千人丶也不愿放过一人,从而大开杀戒。
朱元璋还是很有作为的帝王,严厉整肃贪官污吏,让百姓安居乐业。马皇后很善良,总要提醒夫君以天下为重。但朱皇雷厉风行,打击“贪官“扩大化,一打一大遍,最后功臣几遭覆亡。
君子残暴,必会影响王子王孙,朱元璋之后,燕王造反,夺了侄子天下。
朱元璋在位31年,为何杀掉15万人呢?
看了一下问题,再看了一下回答,我只能说有人敢瞎问,就有人敢胡说八道的回答啊…
朱元璋在位期间的确是清洗了不少功臣,但怎么可能有15万之多呢?
很好奇这个具体数据到底哪来的???
当然如果你把野史中的记载算上,比如说野史中火烧庆功楼之类的子虚乌有的事情都算上,那么肯定有15万,可惜这些是假的,没办法算上。
朱元璋的确清洗功臣,的确兔死狗烹了,但是没必要过分夸大这个数据吧?
朱元璋在位31年,为何杀掉15万人呢?
朱元璋在位31年,为何杀掉十几万人?
朱元璋杀这么多人主要出于两个目的:
其一,消除功臣勋贵对朱明江山的威胁;
其二,整顿吏治,惩戒腐败。
朱元璋出身低微,在取得江山后,一直对曾经跟随自己大凉山的功臣勋贵心存疑惧,为了朱明江山的稳固,朱元璋大肆诛杀开国功臣勋贵,最著名的就是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两案都是牵连甚广,诛杀开国功臣勋贵各达两三万人。
经过这两个答案,大多数开国功臣勋贵被诛杀,仅有汤和等极少数人得以幸免。
朱元璋出身低微,经历过底层农民的辛苦,也因此非常憎恨贪官污吏,大力整治吏治,打击贪污腐败。
为了起到威慑作用,对贪官污吏整治非常严厉,动辄剥皮抽筋,牵连甚广,就是皇亲国戚也毫不例外。
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安庆公主的驸马欧阳伦,安庆公主是朱元璋最喜爱的女儿之一,但为了整治贪腐,他不顾安庆公主的伤心、马皇后和太子亲自求情,照样赐死。
可见,朱元璋整治贪官污吏的决心。
朱元璋为了朱明江山,大肆诛杀开国功臣勋贵和贪官污吏,在位31年,累计杀人达到了十几万,可谓痛下狠手,不惜代价。
朱元璋在位31年,为何杀掉15万人呢?
这十五万基本上是朱元璋后期杀的。其中至少有14万是冤枉的,杀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后代铺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一人;你看后面就算朱棣造反了,但天下还是姓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