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如果是老十四继承了皇位,老八一党会有好日子过吗?

简介:

皇十四子胤禵,是康熙晚年最宠爱的皇子。西北叛乱爆发,康熙封胤禵为大将军王,带领十万大军平定叛乱。一时间胤禵成为夺嫡热门人选。

皇八子胤禩,康熙儿子当中比较聪慧的一个。虽然母亲身份低微,可他却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博得了康熙的赏识。逐渐成为八爷党的领袖。

十四阿哥胤禵,因为岁数小,曾经是八爷党的骨干力量,负责为八阿哥胤禩清扫障碍,帮助八阿哥夺嫡。可是后来情况发生了转变,八阿哥胤禩夺嫡的希望越来越渺茫,十四阿哥胤禵反而走上了前台,成为夺嫡热门。

01十四阿哥胤禵和八阿哥胤禩的关系到底如何?

前期,胤禵跟胤禩之间,那好的跟一个人一样。因为胤禩年长,而且是非常会做人的一个皇子,所以大家都尊称他为八贤王。

这位八贤王曾经就是夺嫡的热门人选,因为他为人处世的风格,跟康熙有几分相似。而且康熙也比较喜欢这位八贤王。十四阿哥当时没有差事,也没有王爵,只好跟着八阿哥后面混,就当是有了一个保护伞。

可是八阿哥胤禩在夺嫡之路上,遇到了瓶颈。在史书中记载是因为送给康熙的礼物活鹰变成了死鹰,所以从此被康熙冷落。在书里面写了是因为,在推举新太子的时候,八阿哥的选票是最多的,最有可能结党营私,所以被康熙彻底排除出了候选人名单。

总之八阿哥胤禩就是不受待见了,这个时候八爷党必须要转变斗争思路才行。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都不是夺嫡的料子,所以十四阿哥胤禵自然就冒出来了。

他开始为自己修路搭桥,一方面跟八爷党处好关系,一方面又跟四阿哥胤禛那边联络感情。最终以年羹尧作为陕甘总督的筹码,换取四阿哥胤禛保举胤禵为大将军王的结果。

这是一笔相当划算的买卖,但是这份差事一旦落在了胤禵头上,那他跟八爷党之间的关系,可就彻底破裂了。

所以自从胤禵当上了大将军王以后,他跟胤禩之间就没有那么深厚的感情了,反而成为了夺嫡的竞争对手。

表面上两个人还是非常好,可是实际情况他们内心都比较清楚。谁也不信任谁了,这才是关键所在。

02那么十四阿哥登基以后,八阿哥胤禩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我们知道,胤禛登基以后,他那些兄弟们,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尤其是跟他夺嫡的那几个兄弟,基本都被抄家幽禁了。

比如说八阿哥胤禩,在雍正四年就被抄家幽禁,不久便死了。十四阿哥胤禵虽然没有被杀,但是长期在看守皇陵,跟坐牢没什么区别。

如果当初夺嫡成功的是十四阿哥胤禵的话,那他会如何对待八阿哥胤禩呢?作为后期十四爷党的重要骨干成员,八阿哥胤禩的心思,十四阿哥胤禵是再了解不过了。

八阿哥胤禩是个不会屈居人下的人,他当然会想各种办法来再次夺取皇位,至少是要夺取皇权。所以说你们觉得八阿哥胤禩会有好下场吗?

再说了当年的小弟,现在是皇帝了,你这个做八哥的能够有什么好结局呢?当年几个人在一起商量了那么多阴谋诡计,难道皇帝不怕八爷党的人把这些东西都传出去?

皇帝是正大光明的象征,是不应该存在什么阴谋诡计的,所以说那些知道这些阴谋诡计的人都不应该再存在下去。八阿哥胤禩作为主谋之一,自然更不应该存在下去。

我认为十四阿哥登基以后,以他的聪明才智,必然不会容忍胤禩这个人再存在下去。所以不管夺嫡的结局是怎样的,胤禩都不可能在有理由活下来。除非他自己能夺嫡成功。

03十四阿哥胤禵没有夺嫡成功的可能性。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康熙在晚年的时候,将十四阿哥胤禵给派出去了,虽然他手里有十万大军,可是他距离康熙太遥远了,压根就没有机会参与夺嫡。

这就是康熙的高明之处。他明知道自己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了,随时都有离开人世的可能。这个时候他选择支开十四阿哥胤禵,就是为了避免他跟胤禛之间的火并。

那么胤禵手握十万大军,对京城有没有什么威胁呢?威胁是有的,但是绝对没有那么大。

  1. 首先这十万大军的亲眷都在京城生活,这是掣肘他们最好的办法,没有人会为了一个皇子造反而放弃自己的家人。

  2. 其次十万大军每天都需要大量的粮草,作为粮草接济官的陕甘总督年羹尧,那是胤禛的铁杆粉丝,所以一旦他掐断了运粮通道,那胤禵手里的大军不用打就自己会乱起来。

由此可见,胤禵压根就没有争夺皇位的砝码,他只是自认为做了大将军王以后,无论是地位还是权力,都达到了众位皇子的巅峰。

所以他就觉得他能够继承皇位,可是他忘记了一件事。从京城到西北,那个时候可没有飞机和高铁,来回都是几个月的功夫。

等他回来夺嫡,雍正的皇位都已经坐稳了,康熙早就下葬了,他也就只能俯首称臣了。没有皇帝的诏书他也不敢随便回来,所以这件事没办法做提前准备,这是一个死局。

总结:八阿哥一直学康熙,却不知道人最讨厌的可能就是自己。

每个人内心里都藏着一个魔鬼,当然还有一尊佛。正常人都会用这尊佛压着那个魔鬼,所以展现给大家的是最好的一面。

可是只有个人自己才知道,自己心里还有一个魔鬼。可你看着别人光鲜亮丽的外表时,你不会发现别人心里也有一个魔鬼,你不知道对方心里的魔鬼到底是什么样子,有多可恶。

这就造成了一点,你会比较讨厌自己内心的魔鬼,却宁可相信别人都是天使的模样。然而胤禩在夺嫡之路上,一直都在学习康熙的为人处世,他认为跟康熙越像,那么康熙就越欢喜。

其实当康熙意识到这一点以后,反而对胤禩心生厌恶。当然这是潜意识里的,因为康熙在某种程度上,对自己内心的魔鬼感到厌恶。他是那样的熟悉,却又那样的不可捉摸。

所以康熙想当然地认为胤禩心里住着一个跟他一模一样的魔鬼。当心里的魔鬼到了对方身上的时候,康熙就会看得一清二楚,可是康熙的其他儿子跟他都不像,所以康熙认为只有胤禩心里住着魔鬼。从精神层面上来解释,就是这样的道理。

我不知道我解释的大家是否能够看明白,人的潜意识的确很可怕。在康熙选择继承人的时候,其实潜意识真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参考资料:《雍正王朝》

康熙王朝:如果是老十四继承了皇位,老八一党会有好日子过吗?

个人观点,老十四继位,最终八爷会得以善终。

其实,康熙末年九子夺嫡,很有可能是康熙故意放纵的结果。一代帝王,生了那么多儿女,而且很多是优秀人杰,以康熙的文治武功,怎么会不知道不立太子的后果,但清朝本身就没有立长或立嫡的规矩,有这么多优秀的继承人,在无法圈定的情况下,只有优胜劣汰,最好的站到最高。

九子夺嫡,并不是各自为战,而是结成不同的阵营,十四阿哥胤禵,作为雍正的同父同母的弟弟,没有与雍正结成统一战线,反而与老八胤禩共谋大业,说明他内心中肯定有当皇帝的冲动,否则以他手中的兵权,支持自己的亲哥哥的话,雍正继位的胜算会大很多。

九子夺嫡,到后来只剩四爷党与八爷党之争,其实就是老四与十四王位之争,因为老八没有继位的可能(因受大阿哥之累),所以全力以赴支持十四继位。

康熙病故于1722年,其时十四手握重兵镇守西北,如果他是果断杀伐之人,就应该趁机带兵回京(可以以床前尽孝的名义嘛),强势弹压四爷党。等康熙病故,雍正上位后,雍正立即颁旨,不许十四回京,彻底粉碎八爷党最后希望。

所以说,以十四的行事作风,一旦他继位,别说老八,或许老四都能网开一面,放他一马。

说实话,皇位争夺,权谋、实力、心狠手辣是缺一不可啊,妇人之仁真是要不得。心不狠,站不稳!!!

康熙王朝:如果是老十四继承了皇位,老八一党会有好日子过吗?

老十四胤禵如果真的继位做了皇帝:他最恨的人恐怕还真是他的这个好八哥胤禩。而且他不会像雍正一样对老八采取捧杀的策略,我估计他会直接对老八老九老十下刀子。那个时候八爷党就不是有没有好日子过,而是有没有日子过了。



1.老十四胤禵与老八胤禩的矛盾是日积月累的

在前太子胤礽没有被废之前,老十四天天与老八混在一起,自然而然的,很多人讲老十四也归到了八爷党里面。

但是我讲两件事,请大家看看他们的真实关系

第一:太子第1次被废的原因是调兵进了热河行宫。被康熙帝定性为调兵谋反。太子是冤枉的。因为那张调兵手令根本就不是他写的。而是老十四胤禵的模仿的。而老八胤禩对此事是一无所知。从那个时候开始,老八对老十四的是一直是提防的。

第二:胤禩做了抚远大将军王。在康熙60岁大寿的时候从西北进攻了一块天降陨石。陨石上刻着一个寿字。这是极其贵重的礼物。而老八怕老十四得到康熙的圣宠。就将这个礼物给换成了一只死鹰。事后老十四对老八恨到了骨子里。

所以老十四和老八他们的矛盾并不上表面上,看上去一团和气,而是真正的互相恨到了骨子里。

2.假如老十四真的登基做了皇帝。他会对老八和八爷党下死手。

一个皇帝最在乎的就是名声和脸面,而老八知道老十四太多的阴私。就假冒太子手机调兵逼宫这一条就可以威胁到老十四的皇位。

所以如果老十四做了皇帝第1件事就是要清剿老八和他的八爷党。

老十四毕竟是做过大将军王的人,手握过军权,杀伐决断。他不会像他的哥哥老四胤禛一样,对八爷党采用温水煮青蛙的策略慢慢的来处置。而会像秋风扫落叶一样直接下死手。

3.如果杀了八爷隐私会不会引起国内的反弹?

答案是不会的。因为还有一个四爷胤禛在。 老十四与胤禛是一母同生的亲兄弟。

一旦皇位大定,以老四胤禛的从政经验,又有新皇帝胤禵在背后撑腰,清剿八爷党及其残余,会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实。

但是性格决定命运,老十四在对外用兵上绝对是强硬的,但在对内管理上,应该是松懈的,因为他没有雍正的铁腕杀人杀官手段。

所以如果老十四即位,清朝没有对外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的话,不出20年,国内绝对会烽烟四起。而这个时候老四胤禛还有老十三胤祥。再搞个政变,夺取皇位就是一如反掌的事

康熙王朝:如果是老十四继承了皇位,老八一党会有好日子过吗?

这个假设还是颇有意思的,根据《雍正王朝》的剧情逻辑,十四阿哥胤禵并非良善之辈,下手某人,也是异常惊心动魄。

在八大山庄欲扳倒胤礽的时候,是敢于制作假胤礽手谕来调兵的,这种操作若事败,那是要砍头的。尽管康熙仁慈,但如果知道真相,至少也是和对胤禔一样,圈禁至死的。

但是胤禵事后为了避免嫌疑,通过给胤禩讨说法,一举洗清了自己,还实力坑了一把胤禩。胤禩还没法自辩,只能打碎牙齿吞进肚子。

胤禵和胤禩矛盾的一直没公开,即便后来发生“毙鹰事件”,两人理论上应该明确决裂。因为胤禵虽然表面脾气暴躁,但绝非一个感情用事的人。

因为说白了胤禩和胤禵之间是存在共同利益和共同威胁之时便和,出现对彼此有利的利益点,则暗中角力,表面不伤和气。

所以这一点即便胤禵即位,仍然跑不脱这个大原则,但是胤禵即位的局面回更加不利。

胤禵和胤禛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胤禵缺乏自己的班底,也没有改革的意愿。自己在朝廷内的支持者太少,上位之后,同样会出现压不住台的情况。

而那个时候,胤禵唯一的选择其实应该是和胤禛一样的,那就是封胤禩为总理王大臣,让他全面负责朝政。

但为避免胤禩坐大,把自己变成傀儡。就被迫选择和胤禛、胤祥合作。

他可能会把胤禛同样放到和胤禩同等的位子上去制衡胤禩;把胤祥放到西北;胤禵自己牢牢把控京外两营和步军衙门以及亲军营的兵权。

而胤禩坐大之后必然对胤禛胤祥一派彻底打压,胤祥仍然被圈禁,而胤禛则可能关在雍王府修佛。所以胤禛、胤祥也会选择和胤禵合作。

这样一来,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格局。但是久而久之不是大清先烂了,就是再次上演“八王逼宫”事件。要么胤禩赢了,诛杀胤禛、胤祥,逼胤禵退位。就是胤禩和在《雍正王朝》中同样的结局。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康熙王朝:如果是老十四继承了皇位,老八一党会有好日子过吗?

作者:金满楼

经常有人说,历史是不能假设的,这种思维其实大错特错。

历史当然可以假设。如果历史不能假设,那未来就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成为现实的那一种。

逻辑很清楚的告诉我们,未来有多种可能性,但究竟是哪一种,却是不知道的。

其实历史也是一样。在历史的关口,同样有多种可能性,只是发生的那种被我们称为历史,但谁又能否定当时存在的各种可能性呢?

历史的可能性当然,只是它已经死去了,但并不代表它就不存在。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鼓励未来的可能性,因为这可以开拓思维,有多种预案对于将来的发展也大有好处。

同样的思维,对待历史的可能性也同样如此,如果不知道历史关口的多种可能性,可能就没法充分理解如今面对的现实为何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换言之,今天的这一步步是如何走过来的,为什么历史关口的其他可能性都没有实现或者被扼杀,其中的利弊分析、应该吸取的教训,都是现在人应该认真思考的。

以康熙末年的“九王夺嫡”作为案例分析,如果不是四爷继位而是老十四继位,老八胤禩的日子会好过吗?

目前我们已知的是,在四爷继位后,原作为竞争对手的“八王党”成员日子都不好过,如老十、老十四,基本被软禁终身,而核心成员老八、老九更是可用“惨死”来形容。

以上是已知、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毋庸多言。如果结合当时的政局和个人的气质分析,笔者认为,无论谁继位、甚至包括八爷自己继位,可能都没有什么好结局。

试分析如下:

如果是老十四继位,表面上看,这是“八王党”的胜利,对老八形势有利。然而,这种说法看似有理,但可能只会发生在老十四的继位初期。

从脉络上看,“八王党”的形成与发生实际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以老八为核心,第二个时期则因为老八被严重打压后,转而以老十四为核心。

换言之,作为之前的精神领袖,老十四最开始可能会推出并尊崇老八,但以老十四的个性,这一时期绝不会持续很久,因为从各种迹象来看,他的性格和老四几乎是一样的。

由此可知,如果老八识相一点,在帮助老十四巩固了政权由此功成身退的话,或许还能为自己赢得一个好结局,但如果不是,那结局恐怕一样很凄惨,最多也就比老四在位好一些。

那么,以老八这种喜欢指点江山的脾气,他选择后者的概率是极大的。

事实上,即便是老八自己继位,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好结局。

这一点,其实康熙很早就看得十分明白。老八这个人的性格阴柔,好结交人,但无威势,做人做事手段太软,其实是做不得皇帝的。

如果真的把他推上皇位,那可以肯定的说,他是镇不住局面的,与其这样,无论老四和老十四继位,都会比他好得多。

更严重一点说,如果让老八继位,恐怕也就没有所谓的“康乾盛世”,清朝恐怕也不太可能持续268年了。

康熙王朝:如果是老十四继承了皇位,老八一党会有好日子过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要明白老十四与老八之间的关系。据史料记载,老十四为人颇有情义,特别是对八哥胤禩。胤禵从小就喜欢跟胤禩混在一起,可想而知,胤禵与胤禩的关系,并不仅仅是一时的政治结盟,这里面也有很深的兄弟之情。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康熙一废太子。随着太子被废,大阿哥胤禔,八阿哥胤禩卷入其中。大阿哥因以魇胜之术诅咒太子被康熙下旨圈禁。八阿哥也好不哪去,因道士张明德案及举荐新太子风波(佟国维等人一致推举他),康熙怒斥胤禩妄蓄大志,企图谋害胤礽,这是大大的包藏祸心。此时,唯一一个敢直言帮胤禩说话的人便是老十四。老十四顶撞了盛怒的父皇,康熙气的几乎要对小儿拔剑相向。正是因为胤禵的直谏,老八才得以全身而退,不然,单是一个结党,康熙立刻就能办了八阿哥。老十四的这一举动,转移了众人的视线,大大的扶了一把八哥。

康熙五十七年,胤禵成为大将军王,出征西北,这是胤禵生命中最为光辉的时刻。而此时,老八早已没有了合法继位的可能。因为一桩康熙五十三年的毙鹰事件,“皇八子胤禩,乃辛者库贱妇所生……”康熙彻底断了胤禩的念头。因此,这些年,八爷一直支持的,只能是这个十四弟了。因为只有他继位,八爷的余生才能平安。聪明的八爷必然是这么想的。

可惜历史并不如老八所想,四阿哥胤禛继承了皇位,是为雍正皇帝。假如继位的是老十四,老八必定是能够善终的。我们可以从正反两方面看出。

一、老八支持胤禵继位,老十四必定会重用八哥,老八的才能不输老十四,老八又对新帝忠心耿耿,此等人才,哪位皇帝肯舍弃呢?老八必然会成为大清的肱骨之臣,也是一位在朝堂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王爷,而八爷党,有八爷在,当然会一帆风顺了。

二、即便老八不支持胤禵,暗地里搞小动作。凭着老八与十四弟的情义,也是能善终的。从小一起的玩伴,这种感情就像四爷与十三爷这样。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八爷必定会善终,更不会成为“阿其那”,惨死禁所。但如果是这样,八爷党其他人,可能不会有好果子吃。任何一位皇帝,可以容忍一个不听话的大臣,但绝不会容忍一群不听话的人。

老十四继位,八爷可以成为一枚潇洒的王爷,像京里的其他满人贵族一样,唱唱戏,听听曲,逗逗鸟,喝喝茶,快活自在,那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