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的儿子们为什么很年轻都死了?

前言:

周后世宗柴荣,号称五代第一明君。之所以有这样的称号,一方面是因为柴荣本人的确有雄心壮志,而且付诸实施。另一方面是北宋承袭了后周的江山,自然是要吹捧后周君主一番。

当然很多柴荣的粉丝们都不愿意接受第二种原因,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说司马家族接管了曹魏政权以后,依旧吹捧魏武帝曹操,其实是一样的道理。因为曹魏必须要是正统,司马家的江山才能是沿袭正统得来的。

其实后周的皇位传承本身就是比较混乱的,开国皇帝郭威没有儿子,是柴荣的姑丈兼任养父,所以也就把皇位传给了柴荣。

柴荣本人去世的时候,才不过39岁,小儿子柴宗训登基称帝的时候,不过才7岁。所以江山不稳是很正常的事情。柴荣一共有7个儿子,为什么偏偏让四儿子柴宗训登基呢?

01柴荣的前三个儿子,都被人给杀了。

柴荣的命运其实也是比较悲惨的,当时他姑丈郭威还是后汉的大将军,在造反的时候,应该是没有通知到位,所以导致了后汉发起了对郭威全族的报复性行为。

这是一次充满血腥的暴动,倒不是说郭威和后汉之间的战争有多残酷,主要是郭威全族被杀的时候实在是太残忍。

柴荣的三个儿子柴宗谊、柴宗诚、柴宗諴都被后汉隐帝刘承祐给杀了,原因很简单,但凡跟郭威有任何关系的人,都被刘承祐给杀了。

这里面不仅柴荣的儿子被杀,郭威唯一的儿子也被杀了,直接导致了郭威无后,这才让柴荣接替了皇位。

又诏曰:“父子之道,圣贤不忘,再思天阏之端,愈动悲伤之抱。故皇子左骁卫大将军谊、左武卫大将军諴、左屯卫大将军诚等,载惟往事,有足伤怀,宜增一字之封,仍赠三台之秩。谊可赠太尉,追封越王;诚太傅,吴王;諴太保,韩王。”而皇子在者皆不封。---《新五代史》

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如果不能成为最强者,那就只能任人鱼肉。郭威登基称帝以后,建立了后周政权,追封柴荣的几个死去的儿子为越王、吴王和韩王。

虽然追封对死人来说没有什么作用了,但是对活着的人来说,还是很有用处的。因为儿子们都被封王了,那柴荣的地位能差到哪儿去吗?

只要郭威没有儿子,那柴荣铁定就是第一继承人。一方面柴荣是郭威媳妇儿的侄子,另一方面柴荣是郭威的养子。

当然这些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柴荣这个人非常有才能,无论是军事上,还是治国上,都能够处理的井井有条,能够让大家信服。

02柴荣的第四个儿子柴宗训,年仅20岁去世。

柴荣运气不好,登基的时候34岁,去世的时候才不过39岁,实在是英年早逝。他去世以后,剩下的儿子里面,岁数最大的就是柴宗训了,也不过才7岁。

作为柴荣的第四个儿子,柴宗训在柴荣病逝以后,登基称帝,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后周末代皇帝。柴宗训登基以后,非常器重赵匡胤。

因为赵匡胤当年是柴荣非常信任的大将,为后周的崛起立下了不少功劳。现在太后和皇帝属于孤儿寡母,只能依靠强大的赵匡胤来治理国家。

史臣曰:夫四序之气,寒往则暑来;五行之数,金销则火盛。故尧、舜之揖让,汉、魏之传禅,皆知其数而顺乎人也。况恭帝当纨绮之冲年,会笙镛之变响,听讴歌之所属,知命历之有在,能逊其位,不亦善乎。终谥为恭,固其宜矣。---《旧五代史》

可这位赵匡胤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在万般无奈、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很不情愿地勉强被手下人披上了黄袍,这就是著名的陈桥兵变。

赵匡胤登基以后,将柴宗训降为郑王,虽然失去了皇位,可赵匡胤赐给柴宗训一块丹书铁券,意思就是说你家里人就算犯罪了,也不可以对你家的人动刑。而且柴家世代可以流传这块丹书铁券。

所以我们看《水浒传》里,小旋风柴进为啥那么拽?还不是因为他家有这么一块宝贝嘛!赵匡胤可以不杀你,但是没说老天爷不会收了你。

被迫迁往房州的柴宗训,在20岁的时候,突然暴毙而亡。至于死亡原因,谁也不知道。这种讳莫如深的问题,谁都不会记载下来。赵匡胤为此非常伤心,十天没上朝,躲在后宫放了个年假。

03柴荣的五子柴熙让,不知所踪。

柴熙让这个人是有很多神秘色彩的,因为他的生卒年都不详。为什么不详细呢?因为柴熙让在赵匡胤政变的时候就消失了。

政变之下,前朝的皇子皇孙,一般都不会有好下场。比如说李世民这么伟大的一个帝王,在玄武门之变以后,还不是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所有儿子都给杀了吗?

所以那些支持柴家的大臣们,不敢保证赵匡胤会善待柴家子孙。为此柴熙让的失踪,很有可能就是那些大臣们想要为柴荣留下一点血脉,将来有机会好复仇。

六年,北复三关,遇疾,还京师。六月癸未,皇子宗训,特进左卫上将军,封梁王;而宗让亦拜左骁卫上将军,封燕国公。后十日而世宗崩,梁王即位,是为恭皇帝。其年八月,宗让更名熙让,封曹王。熙谨、熙诲皆前未封爵,遂拜熙谨右武卫大将军,封纪王;熙诲左领军卫大将军,蕲王。皇朝乾德二年十月,熙谨卒。熙让、熙诲,不知其所终。---《新五代史》

反过来想,正是因为柴熙让的消失,才会让赵匡胤改变了屠戮柴家的想法。柴宗训等人为什么能够安然无恙地活着呢?那是赵匡胤希望柴熙让能够回来。

只要柴熙让回来了,那老柴家就没有子孙是逃过赵匡胤手心的了。其实这个手段历史常常都在用,这里就不多说了。

柴熙让的确是在赵匡胤夺权的时候消失的,他的年纪肯定是没有柴宗训大,所以还不到7岁的孩子,你说他自己跑了,鬼才相信。

至于他为什么始终没有回来,我认为有两种可能:

  1. 第一种可能就是他早在战乱中死了,毕竟五代时期没什么太平日子可以过。

  2. 还有一种可能,柴熙让在一帮死心护主大臣的帮助下,一直隐藏在某个地方。因为没有复国的机会,所以孤独终老了。

04柴荣的六子柴熙谨、七子柴熙诲都被人给收养了。

柴家遭逢劫难的时候,这些小孩儿实在是太小了,最大的柴宗训才7岁。后面这几位就更不用说了。

比如说老六柴熙谨那么小的岁数,你让他往哪儿走?他的结局有两个说法:

  1. 第一个说法是跟自己的五哥一样,在赵匡胤夺权的时候不知所踪。

  2. 当然还有一个比较美丽的说法,说柴熙谨在赵匡胤夺权的时候,被北宋开国将领潘美抚养,改名为潘惟吉,从而躲过了一劫,得以安享晚年。

老七柴熙诲的结局其实也很类似

  1. 第一种说法,柴熙诲跟自己的五哥柴熙让一起不知所踪,应该是被后周旧臣藏起来了。

  2. 还有一种说法则是柴熙诲被他的岳父卢琰收为义子,改名为卢璇。是柴荣七个儿子里面,寿命最长的一个,活了75岁。

不过这种说法的可靠性,还需要时间来检验,因为没有更多资料表明,柴荣的这几个儿子是安然无恙活下来的。

总结: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柴荣早逝,幼子登基,如果有忠心耿耿的大臣辅佐,或者说柴荣有兄弟帮衬一下,或许情况会好很多。

很可惜的是,郭威和柴荣全家,压根就不剩什么人了,但凡有关系的人都被后汉隐帝给杀了。所以导致柴荣死后,压根就没有人为他们老柴家做主。

再加上手握兵权的赵匡胤如此强势,柴家这几个小孩儿能够安然活下来,那才是千古奇闻。难道让他们活下来,长大成人以后重新夺回皇位吗?

不管从什么角度去考虑,赵匡胤都不可能有如此愚蠢的举动。所以我认为柴荣那几个小儿子,全部被诛杀了。

参考资料:《新五代史》、《旧五代史》

柴荣的儿子们为什么很年轻都死了?

先慨叹一句:后周雄主柴荣死得太早了,要不然大一统的人可能是他。

因为柴荣死得较早,导致儿子上位时也小,柴宗训掌控不了赵匡胤,丢了江山…

虽然说《水浒传》里也讲,赵匡胤有明训,善待柴氏子孙。那末,实际情形如何呢?

看下柴荣儿子们的结局。

柴荣有七个儿子。

依次是柴宜哥、柴宗诚、柴諴、柴宗训、柴熙让、柴熙谨、柴熙诲。

柴宜哥。乾祐三年十一月十三丙子(950年12月24日),在李业的鼓动下,后汉隐帝刘承祐命刘铢诛杀郭威、王峻的家属,刘铢极其残忍,连婴儿都没有幸免。柴荣是郭威养子,其子柴宜哥就死在这次屠杀中。

后周建立后,郭威下诏赐柴宜哥名谊(宗谊),赠左骁卫大将军。世宗显德四年四月廿六癸未(957年5月28日),柴谊可赠太尉,追封越王。

柴宗诚,命运与大哥相同。 后周建立后,郭威下诏,赠左武卫大将军。世宗时追封太傅、吴王。

柴諴,与两个哥哥一样,未成年就被屠杀。 后周建立后,郭威下诏,赠左屯卫大将军。世宗时追封太保、韩王。

柴宗训,周世宗柴荣于公元959年六月病死,他于同月甲午日继位,沿用周太祖年号“显德”。柴宗训即位时,年仅七岁。

赵匡胤受禅后,降柴宗训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后柴宗训母子被迁往房州,北宋开宝六年(973年)逝世,终年20岁,被谥为恭帝。

柴熙让,原名宗让,世宗柴荣五子。显德六年六月癸未拜左骁卫上将军,封燕国公。后十日而世宗崩,梁王(宗训)即位,是为恭皇帝。其年八月,宗让更名熙让,封曹王。赵匡胤政变夺位建立北宋后柴宗让下落不明。

也有说法是为避赵氏追杀,变更姓为“宁”,世居河北沧州。柴道琳《后周曹王柴熙让后代居洪洞》:“后周曹王柴熙让为周世宗柴荣的第五皇子,宋朝时期世居河北省沧州,其后代北宋末年又移回祖居地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柴家垣村。”

柴熙谨,《宋史·本纪第一》载,乾德二年(964年)“冬十月戊申,周纪王熙谨薨。辍视朝。”

柴熙诲,世宗柴荣七子,显德六年,恭帝即位,以熙诲前未封爵,拜左领军卫大将军,封蕲王。与曹王柴熙让不知其所终。

据浙南各地卢氏族谱记载,蕲王柴熙诲原是周世宗之子,赵匡胤陈桥兵变后,由其岳父荣禄大夫、开国上将军卢琰收养为义子,把原姓名柴熙诲改换成姓卢名璇,为其第三子。他随义父卢琰在浙江永康隐居多年。义父义母逝世后,卢璇举哀守孝十年才出仕担任官职。他荣任殿前防御使,为宋真宗所重用,后来还晋封为武烈侯。

按资料及推测,看来《水浒传》中柴进一支似乎来自柴荣第五子宗让一支?

根据资料显示来看,赵宋对于荣氏子孙,不说恩养荣宠,起码也不是上天入地的追杀。

但即便如此,柴氏子孙们要说过得兴高采烈,那也未免全无心肝,因而寿命不长,似乎也可以理解。

柴荣的儿子们为什么很年轻都死了?

谢谢平台,说两句,在五代十国,乱世之秋,柴荣的姑父,也就是郭威,郭威没有儿女,柴荣是郭威老伴儿,亲侄子,唯一的后人,所以郭威去世后,柴荣继承了皇帝,开创了大周先例吧!厉精图治,统一了很多地区,柴荣当时,在诸侯中,最有实力,地盘最大的,年轻时,他和,赵匡胤,还有郑子明,冲北磕头吧!老大是柴荣,老二是,赵匡胤,老三是郑子明,学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共创大业,发誓,拯救黎民水火之中,柴荣在后周当中,是有作为,的皇上吧!如果他不因年早逝,他的功德,超过李世民,可惜柴荣因病,去世吧!赵匡胤,掌握后周的,一切,经济军事,各种大权呗,因为他和,后周主柴荣,磕头的把兄弟,最信任的大臣,赵匡胤吧!一枚红梅大棍,上打关东,上打关西,微柴荣,四处平叛,微兵马元帅,所以说柴荣去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了宋朝,开国皇上,但是赵匡胤,没有加害柴荣儿子,把她的,长子,柴宗训,发配云南,家风云南王,世袭王子,民间传说,另两个儿子被害,无证可查,赵匡胤,没有赶尽杀绝,而是善待柴荣后代,也是一位明君吧!谢谢

柴荣的儿子们为什么很年轻都死了?

如果都早死了,怎么有后来的梁山柴进和后来的小梁王?

柴荣的儿子们为什么很年轻都死了?

柴荣,生于公元921年,卒于公元959年,英年早逝,在位短短6年时间。

周世宗有七个儿子,只有两个儿子留有后代,其他五个儿子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没有后代。

周世宗的结发妻子是皇后刘氏,周世宗跟随郭威南征北战时娶了她,并给周世宗生了三个儿子柴宗谊、柴宗诚、柴宗諴,当周世宗跟随郭威在外征战的时候,后汉隐帝担心郭威危及自己的皇位,便杀死了郭威和周世宗的妻妾儿女,,当时三个儿子最大的才不过四五岁。

周世宗后来又娶符氏,周世宗继承郭威的皇位之后,立符氏为皇后,符氏为周世宗生了第四子柴宗训,就是周恭帝。周世宗的几个妃子,分别为他生了第五子柴熙让、第六子柴熙谨、第七子柴熙诲。符氏死后,周世宗娶符氏的妹妹立为第二位皇后,她没有为周世宗生下一儿半女。

后来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符氏带着7岁的周恭帝退位,周恭帝活到20岁就去世了,没有后代。

周世宗第五子柴熙让,宋太祖陈桥兵变之后,推测他早已死亡,有没有后代已无法考究。

周世宗第六子柴熙谨,北宋取代后周之后,他被北宋开国名将收为养子,改名潘惟吉,他的子孙后代繁衍生息。

周世宗第七子柴熙诲,被北宋开国名将卢琰收为养子,改名卢璇,他的子孙后代同样繁衍生息,南宋时期一度改回柴姓。

综上所述,周世宗柴荣七个儿子,只有庶生的六子柴熙谨和七子柴熙诲有后代并繁衍生息。

柴荣的儿子们为什么很年轻都死了?

这是因为柴荣的几个儿子和家人当时在开封城内,汉隐帝杀郭威全家的时候顺便把柴荣在开封城内的亲人也都一起杀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