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陆逊、诸葛亮:三个阵营里的一人之下,到底孰优孰劣?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杨修,曹魏集团曹老板的秘书长,同时家族背景强大,五世三公的杨家为他撑腰,可惜被曹操给斩了。
陆逊,孙吴集团的大都督、丞相,出将入相的典型人物,江东陆氏家族的掌门人。后来被孙权给逼死了。
诸葛亮,蜀汉集团的丞相,总揽朝政。曾帮助刘备夺取荆州、汉中,刘备去世后,辅佐刘禅12年之久,为蜀汉的延续做出了杰出贡献。
这三个人说实话,全都是文人出身。诸葛亮就不用说了,在出山之前,那就是个读书种田的人。杨修也是因文学才能出众,所以才流芳后世。至于陆逊,很多人认为他是个武将,其实他只是长期从武而已,此前也是文人出身。
所以我刚才说了,文人的文学水平,是比较不出第一第二的,我们只能从不同的角度来给他们做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
诸葛亮结局最好,杨修最惨。诸葛亮在刘备去世以后,承担起了辅佐刘禅的重担。他将濒临灭亡的蜀汉帝国,重新给拉了回来,并且帮助刘禅平定内乱,逐渐稳定住了局面。
在这之后,诸葛亮长期处于蜀汉军政一把手的地位,刘禅则作为帝国的象征。这是最合适不过的一种搭档方式,相当于君主立宪制。
刘禅家族可以世代成为帝国的君主,可是政权包括军权,是由诸葛亮来掌管的。毕竟刘禅没有那个能力去管辖。因为劳累过度,诸葛亮在北伐途中病逝,年仅54岁。刘禅为他风光大葬,蜀汉上下一片哀嚎之声。
在偷袭荆州的时候,陆逊的才能已经初见端倪。在刘备带兵讨伐东吴的时候,陆逊临危受命,一战击败刘备,保住了东吴的安危。
此后陆逊长期担任东吴丞相,真正做到了出将入相。他毕竟是个杰出的文化人,当然是有能力掌管国家政务的。
不过在孙权选择继位人这件事上,陆逊得罪了孙权,最终孙权派人不断责骂陆逊,陆逊无奈之下就被逼死了。死的时候64岁。
杨修最可怜,他总是能够猜到曹操的想法,这一点曹操非常恼火。不过表面上还要装作比较高兴的样子,结果在汉中之战的时候,杨修从鸡肋中猜出曹操要撤军,以惑乱军心的名义给杀了。
其实杨修的死,不过是曹操挑战士族成员的一个步骤罢了,杀杨修的原因和杀孔融的原因基本一样,曹操就是想要唯才是举,就是不喜欢这些士族子弟。
论才能诸葛亮最全面,杨修最单一。诸葛亮的才能实在是太全面了,过去曾经种过地,等到诸葛亮辅佐刘备以后,便开始负责刘备集团的后勤力量。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走向台前,开始了自己政治、军事方面才能的发挥。
在这期间,诸葛亮在法令、经济、发明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建树,而且文学水平也相当高,堪称全才。正是因为什么都懂,所以什么都要管,结果把自己给累死了。
陆逊出将入相,所以可以肯定,他在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都有自己的专长。在文学方面并没有看到他有什么特别的作品。
杨修就显得比较简单了,他最大的特点那就是聪明。除此之外在文学方面是有杰出水平的,否则曹操也不会让他来给自己做秘书长。
杨修的才能比较单一,但是在聪明才智上,应该是三个人当中最高的一个。当然了,他这个属于小聪明,相比较诸葛亮和陆逊的大聪明,他还是逊色一些。
由此可见,从才能的多样性上来看,诸葛亮要比陆逊强一些,而陆逊则比杨修也要强一些。杨修是最单一的一个。
论功绩,诸葛亮排第一,杨修排最后。诸葛亮把破败不堪的蜀汉给拯救了起来,这就是他最大的功劳。此外,他能够带兵多次北伐,减少蜀汉和曹魏之间的差距,这也是大功一件。
诸葛亮虽然是手握大权,可是他并没有因此而功高盖主,反而对刘禅非常尊重,这也是他难能可贵的地方。
三足鼎立的局面,其实是诸葛亮一手促成的。因为刘备战败以后,其实曹魏和孙权随时都可以灭了蜀汉。是诸葛亮东联孙权,北拒曹丕,这才把蜀汉给救了下来,完成了三足鼎立的状态。
陆逊帮助孙权夺取了荆州,这是大功一件。在刘备带着大军前来的时候,所有东吴将士们都胆寒了,这个时候陆逊走上了第一线,誓死守住荆州。结果不仅挡住了刘备的进攻,而且还击退了刘备。
所以陆逊是再造东吴的那个人,他的功绩和能力绝对不会周瑜差多少,甚至于比周瑜还要高。
至于杨修,其实他没什么功绩。虽然有才能,却只是曹操身边的一个秘书。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地掌管过一支军队,或者说一方州郡。
所以三个人里面,杨修的功绩是最小的一个,正是因为他的功绩最小,所以他死的也是最随便的一个。
诸葛亮是为国捐躯,陆逊是被孙权给气死的,而杨修,却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被曹操给杀掉的。如果杨修足够重要的话,曹操又怎么可能下此毒手呢?
杨修、陆逊、诸葛亮:三个阵营里的一人之下,到底孰优孰劣?
真实的他们,我们了解多少?从演义上看除各有千秋外,诸葛亮应该更胜一筹!
杨修、陆逊、诸葛亮:三个阵营里的一人之下,到底孰优孰劣?
杨修一文人耳,博文有才,笔墨言词精通,喜欢耍弄小聪明,最后却害了自已。
陆逊,乳臭未干,可能熟读兵书,略懂兵法,却没有经历过大世面,不足虑也。
唯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懂地理,呼风喚雨,神出鬼没。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伸台借东风,祁山木马牛,进川道上布下八卦阵令陆逊不寒而栗,自已退兵。多辅佐阿斗竭尽全力,是不可多得之人才也。
杨修、陆逊、诸葛亮:三个阵营里的一人之下,到底孰优孰劣?
本来不太想回答的,因为感觉可能意见会比较统一,可是,忍不住要问一下,一人一口酥凭啥和卧龙还有陆伯言相比?
杨修、陆逊、诸葛亮:三个阵营里的一人之下,到底孰优孰劣?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个政权的相继建立,正是宣告东汉王朝的终结。杨修、陆逊、诸葛亮分别是这三个阵营的杰出人物。如果非要排出孰优孰劣就应有个评价标准,那只能看对国家的贡献和个人才智了。诸葛亮27岁出茅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挽狂澜于即倒,辅佐刘备走困境,最终建立蜀汉政权。负先主白帝城托孤之重,他继续辅佐后主,七擒七纵孟获安定蜀邦;为兴复汉室,他六出祁山,最终病死在前线。无不令人哀痛,星落秋风五丈原。他用一生,践行了自已对刘氏父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政治诚诺。处于同一时代的陆逊和杨修都无法同他相比,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陆逊一介书生,东吴才俊,"白衣渡江"他的军事才能初显,受到孙权的器重。身为三军统帅的他在吴蜀夷陵之战,军才能发挥到了极至。不过,这是上天给他的机会,因为他遇到了一个不知兵的刘备。若是诸葛亮,落个灰飞烟灭下场的一定是陆逊。后来陆逊虽没有太大的建树,不过有火烧连营七百里的战绩也就够了。再说杨修,他只是曹操手下的主薄,文秘一类的官员。他智商高绝顶聪明,从曹的一举一动都能窥测到曹的心里。情商低,数犯曹操之忌。一个时时能窥测到领导内心的人,而又不会来事儿,早晚得被踢到旁边去。杨结局比踢到旁边还惨,性命丢了,从这点看,杨修太傻了。若硬将三人优劣相比,孰优孰劣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杨修、陆逊、诸葛亮:三个阵营里的一人之下,到底孰优孰劣?
杨修只是曹操那里的一个秘书,或者说高级秘书,头脑极其精明,但尚未入的了核心层。没有资格参与机密。
陆逊,江东六大豪族之后,有底蕴,有助力,阶段性地登上了东吴政权权利的高点,施展了自己的抱负。
诸葛亮,不用说了,大家都知道,蜀汉二当家,或者就是实质上的话事人。
要说个人成就,还得说是诸葛亮,在蜀汉,可以说除了刘家,就是他了,大小事情一把抓,地位何其稳固,可以尽情施展自己的抱负,这才是不枉为人一遭。
因为各大家族环视,陆逊没有诸葛亮的条件,无法始终畅行其志,因此多有牵绊的情况下,个人成就要次于诸葛亮。
而杨修,就更等而下之了。只是因为要卖弄一下聪明才智,竟然把命给搭进去了。实在是造化弄人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