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隆科多配合八爷党逼宫的条件是什么?

雍正皇帝登基的时候,依靠三位武将为他保驾护航。第一位就是十三阿哥胤祥,他通过自己的人脉,夺取了丰台大营的控制权。第二位则是陕甘总督年羹尧,他控制西北大军的粮草,使得十四阿哥不敢轻举妄动。那么第三位则是时任九门提督的隆科多了。

隆科多按照康熙的吩咐,在康熙去世以后,前往正大光明殿将遗诏给拿了过来宣读。表面上他就是个宣读遗诏的,实际上他是为真实的继承人保驾护航来了。

隆科多手握九门所有兵马,是整个紫禁城里面,兵权最大的一个人。所以他完全左右着整个紫禁城的局势,对新皇帝到底是谁,也有一定的作用。

由此可见,雍正之所以能够登基,其实要多亏隆科多的鼎力相助。如果隆科多强行帮助八阿哥胤禩的话,那极有可能就没有雍正什么事儿了。

隆科多受到康熙重托,其实是一把双刃剑。

康熙岁数大了以后,自己的这几个儿子为了争夺皇位,越来越不像话。八阿哥胤禩为了把气氛搞乱了,甚至将十四阿哥胤禵送给康熙的礼物换成了死鹰。

这件事差点没把康熙气得背过气儿去,好在当时的康熙只求一个稳,所以就没有将这件事扩大范围去调查。

不管是谁做的,跟他传位已经没有多大的关系了。因为他要传位的人是四阿哥胤禛,跟八爷党那帮人没有任何关系的胤禛。

不过胤禛要想稳当地上位,那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胤禛手里没有兵权,无法控制当时紫禁城内的局面。

因此隆科多被康熙喊了过去,康熙让张廷玉给隆科多下了两道圣旨。第一道是责备他跟皇子勾结,要赐死他的。吓得他连连磕头。

第二道则是对他的各种嘉奖,目的是为了让他能够忠心保护康熙所看重的候选人。这倒是让隆科多大吃一惊,喜极而泣。

这么一来隆科多当然要以第二道诏书作为自己的救命符,千方百计帮助康熙完成他的心愿,也就成了隆科多的主要任务了。

隆科多位极人臣,为何依旧帮助八阿哥胤禩?

雍正登基以后,隆科多入主上书房,后来更是进入到了军机处。最让人想不到的是,雍正依旧把九门的人马交给隆科多来管理。

这是对隆科多的报答,也是对隆科多的信任。隆科多能够得到这么多恩赏,自然也是对雍正皇帝非常忠心,没有其他的奢求了。

不过问题来了,隆科多竟然会答应八爷党一起扳倒雍正,这又是为什么呢?按理说隆科多已经位极人臣,就算是八爷党成功了,隆科多也不会再往前走半步。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隆科多会背叛雍正,转而投靠八爷党的呢?其实很简单,隆科多自认为自己的地位不保了。

同样跟他一起手握兵权的年羹尧,被雍正一撸到底,甚至最后给杀了。这种教训历历在目,但凡臣子手握兵权的,那就没有几个有好下场的。

况且隆科多的表现,已经让雍正非常不满了,这个时候隆科多极有可能步年羹尧的后尘。如果真的等到那一天的话,可能隆科多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隆科多必然要先下手为强。他没有想到八爷党如此执着,居然到了现在还要夺取权力。这一点正合隆科多意,所以他们达成了联盟关系。不是所有高层都是高枕无忧的,他们很多人都过得战战兢兢。

胤禩答应了隆科多什么条件?

八爷党也不会做亏本的买卖,他们知道,隆科多手握九门的兵马,是他们计划当中最重要的一个人。只有攻破了隆科多,才有可能夺取权力。

这个时候的隆科多虽然答应他们废掉雍正皇帝,可是并没有答应让八阿哥胤禩来做这个皇帝。他所希望的人选是雍正的儿子弘时。

雍正就算是再没出息,那好歹也是康熙钦定的继承人,这一点是没得错的。所以隆科多本着对康熙遗嘱负责任的态度,坚持要立弘时为皇帝。

弘时是雍正的儿子,那也就不算忤逆康熙的遗诏了。要知道,当年宣读遗诏的张廷玉,此刻还是上书房大臣,他手里揣着两份康熙给隆科多的遗诏,随时都会要了隆科多的命。

一旦这件事泄露出来,就算是他投靠了八爷党,那八爷党也会因为顾及康熙的面子,而杀掉隆科多。

所以说隆科多只有保全雍正的性命和弘时的皇位,才算对得起康熙皇帝。他的想法是不错的,只是可惜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

八爷党一旦抢班夺权以后,必然不会留着雍正这个活口。就算是留着,那雍正也是长期被囚禁,甚至被杀掉。

而弘时则会成为八爷党的傀儡,没多久,八爷党就会取而代之,到时候隆科多的所有计划可就都泡汤了。

《雍正王朝》隆科多配合八爷党逼宫的条件是什么?

《雍正王朝》剧中,隆科多答应配合八爷党向雍正逼宫,但他提出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就是:逼宫成功,必须拥立弘时为新帝。

为什么隆科多会提出这样一个条件呢?

因为隆科多有一个永远难以释怀的心结,让他寝食难安。

事情要从那个夺嫡之夜,康熙遗诏说起。

那天,隆科多被康熙召进密室,一进门,张廷玉宣读圣旨,隆科多立刻被吓尿了裤子。隆科多吓坏了,这康熙老爷子是要栽赃陷害,把他当政治斗争的炮灰了。

大惊失色之下,隆科多连忙苦苦哀求,辩解自己的清白。现在隆科多已经明白了,康熙选择继位的人选肯定是四阿哥胤禛。但这样不明不白地被康熙找借口灭掉,实在是冤枉透顶。

惊魂未定,张廷玉又把圣旨收起来了。张廷玉收起了这份要命的圣旨,警告隆科多,若起异心,就拿出来随时取他性命。

张廷玉又拿出另一份圣旨。这份圣旨,把隆科多从地狱的边缘又拉上了天堂。

领侍卫内大臣、上书房大臣、加太子太保衔,赐爵一等公。

有权有利,有衔有爵,一步高升。

一死一生,地狱天堂之间打了个转,这也特么太刺激了,隆科多完全懵逼了。

然后,康熙继续在精神上给隆科多以强烈的震撼。让隆到桌上去看看黄布下面遮盖的东西。这是当年,隆科多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康熙亲自奖励给他的御赐宝刀。户部清欠,隆科多为了偿还债款,无奈之下把它拿到当铺典押换钱了。

此时,宝刀出现在这里。就说明,康熙一直在死死地盯着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隆科多不禁毛骨悚然。

隆科多是帝王手中的一把刀。

今天康熙要用他这把刀扶保四阿哥胤禛顺利继位,明天他就要做新帝雍正手中的刀。

做刀当然必须要有做刀的觉悟,要绝对忠诚,不能生出半分异心,永远都被帝王攥在手中。

而张廷玉保存着的那份康熙遗诏,就是保障雍正能够攥住隆科多这把刀的刀把子。雍正夺嫡成功,登上皇位,这份遗诏怎么办呢?

仍然被张廷玉收藏着。隆科多即不敢提起,也不敢索要。 这就成了隆科多心中永远的隐痛,如梗在喉,寝食难安。

雍正登上皇位后,要施行新政,就必须逐步排挤和清理施政的障碍。当皇帝了,就不能再做“孤臣”了,必须要有自已绝对优势的朝堂势力。

雍正是双管齐下,一边排挤,一边拉拢。

现在朋友们应该明白了,雍正即位后,为什么那么重视两件事情:科举考试和清理亏空。

看剧一定要深入思考,大家真的以为雍正搞的科举和清理亏空都以失败而告终了吗?

完全不是,都成功了。

雍正他真正的目的是拉扰新势力,排挤旧势力。

搞科举,就是拉新人,把忠心于自己的新鲜血液输入朝堂中,把老旧势力逐步排挤出去。所以雍正放下架子,给新科举子们各种恩惠,又端烛台,又给饭食,又特别说情免罪,极尽广布隆恩,给予关怀和拉拢。

搞清理积欠,更是阴诡。各地积欠严重,雍正特此下了严令。这样,雍正就能够通过转阛,把忠于自己的人员留下,而那些反对势力人员,通过清欠不利的理由名正言顺地清理出去。

这就是帝王心术。

而这个时候,隆科多推荐的诺敏上任山西巡抚以后,号称半年内清理积欠成功。这就使雍正瞌睡给了个枕头,喜出望外,封了诺敏一个“天下第一巡抚”。

雍正相信诺敏在半年内清欠成功吗?相信个屁!

别忘了,雍正是什么出身,当初他就是以清理户部积欠而获得了康熙的青睐,他会不知道清欠的难度?二十多年的积欠半年内搞定,他才不会信呢。

那雍正为什么还要封诺敏为“天下第一巡抚”呢?就是捉住隆科多的把柄。把他架得高高的,才能摔得重重的。

明面上,雍正对诺敏大加表彰,暗地里却派田文镜到山西去调查取证。诺敏事发,雍正这就一下子把隆科多的小辫子攥在手中。隆科多就再也没有任何理由和脸面参与朝廷的人事调整了。

科考大典,雍正为举子刘墨林开脱罪责,隆科多反对。但十三爷胤祥却捉住了隆科多儿子宿妓的现行,这就给了隆科多一记重创。隆科多进宫向雍正请罪,却被拒之门外,他感到情况不妙,雍正对他已经深怀猜忌了。

被雍正握住的把柄太多了,如果突然有一天,那份康熙遗诏再被翻出来,隆科多就是死路一条。

所以,必须要在遗诏被拿出来之前起事。而八爷党此时来拉拢他,隆科多出于自保,就必须答应与八爷党的合作。

那么,隆科多为什么提出要弘时为新帝呢?因为他只能选择弘时,才能保障自己的安全。

铁帽子王逼宫,如果雍正被迫退位,有以下几种可能:

1.八爷胤禩登位。

这个结果隆科多绝不能接受。八爷能给他的,他现在已经都有了,而康熙遗诏如果落到八爷党手中,和在雍正手中没有任何区别。隆科多也斗不过诡计多端,智虑深长的老八。

2.宝亲王弘历登位。

弘历本来就是内定的皇位继承人,根本不需要隆科多去立什么扶助之功,只会把他当成叛逆来对待,杀头抄家是免不了的。

3.弘昼登位。

这隆科多仍然无法接受。毫无意义,自己的把柄仍然无法消除。

4.弘时登位。

只有弘时登上皇位,隆科多才会安全。因为弘时与持有康熙遗诏的张廷玉是有仇的。弘时登位,第一个要对付的就是张廷玉。当初科考案考题被泄,是弘时搞的鬼,而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璐也是因此而被腰斩于市。

而张廷璐在受刑前向八爷胤禩透露了真正的始作俑者――弘时。而张廷玉心知肚明,却不敢向雍正指明,是怕引起巨大的朝堂震动。而张廷玉无论于公于私,都不愿意看到弘时登上皇位,更不可能把康熙遗诏交给弘时。

而弘时登位,必须要对付张廷玉。

所以,隆科多向八爷党提出的条件就是:必须让弘时成为新君。只有弘时登位,隆科多才能解掉那条一直悬在脖颈上的绞索。

而一代雄主康熙,死了还要操控别人的命运。这就是帝王!

《雍正王朝》隆科多配合八爷党逼宫的条件是什么?

八爷答应他的条件比他现在的身份高不了哪去,何苦啊,隆科多就是鬼迷心窍。殊不知,他支持四爷上位,这个功劳和支持八爷上位一样的,而现在他已经有了这个功劳和地位,还要再在政治上反复,甚至冒险。真是傻逼。

《雍正王朝》隆科多配合八爷党逼宫的条件是什么?

《雍正王朝》中,隆科多的一生,如同亢龙有悔。许多事情,过犹不及,而他却不明白这个道理。从一出场,小多子就已经体现出贪婪的本性:

  • 不好好在关外带兵,留恋京城的繁花,私自跑回来;

  • 没工作就找户部借款,被追急了就低三下气找佟国维,甚至连康熙赏赐的宝刀也当了;

  • 当了九门提督不满足,还想在传位时捞一票,为此还专门请教退休的佟国维;

  • 进了上书房还不低调,非要保举诺敏,结果被雍正晾到一边……

此时,隆科多只要稍微收敛一下,在高位混到退休问题不大。可他偏偏要上“八爷党”的贼船,走上一条不归路。八爷要拉拢的人,可不再是当年的小多子,而是身兼多职的隆中堂,给出的筹码必然不少。

胤禟、胤䄉找到隆科多谈判时,虽没明确筹码的“价位”,但人性都是一样的,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由此可以推断出一个最低价位:在现有的基础上再上一层楼。

恢复往日的待遇

在康熙朝,天下士绅不当差、不纳粮,旗人的好处就更加多。而到了雍正朝,一切都变了,士绅与旗人的优待全没了。一群躺着挣钱的人,突然让他们站起来干活,他们当然有意见。

雍正在推行新政时,隆科多就已经表现出抵制,可想而知,他以及他代表的群体是新政的受害者。

所以,废黜新政,恢复康熙时的待遇,就成了隆科多的诉求。这一点,隆科多与八爷的目标是一致的,毕竟他们都是康熙时的既得利益者。

胤禩在策划“八王进京”会议时,就对胤禟说过,隆科多对倒卖田土感兴趣,可以跟他谈谈。在古代,田产是固定资产,也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大多人都会拼命买房置地,连鳌拜、遏必隆都不免俗,想必隆科多也不会放过机会,从八爷等人手里要一片田地。

身份地位最少向前挪一步,尤其是实权要加大

在八爷找隆科多前,隆科多已经坐了很久的冷板凳。在朝堂上,他也没有什么作为,还因儿子的不争气而提心吊胆。

这时的隆科多是失落的,甚至缺乏安全感。这就如同一个员工犯了错,老板也不追究,但从此疏远,不给项目,不发奖金,只给基本工资。而这个员工既要靠工作养家,还要应酬、还房贷,他心里难免失落。

能让隆科多感到安全的无非就两种情形:一是换个老板;二是自己有足够的势力,能够入股,成为合伙人。

先看第一种情形,换老板就是春天吗?肯定不是,万一送走狼,上来一只虎怎么办?所以,对隆科多而言,老板是要换的,但一定要是可控的。

胤禩是九段高手,隆科多是清楚地知道肯定镇不住,何况胤禩上位已经名不正言不顺了。胤禩也没想过自己上,而是将弘时推上去。隆科多一看要推的人是弘时,在确认过眼神后,双方很快在这一点上达成一致。

再看第二种情形。换老板毕竟只是途径与手段,还不是终极目的,隆科多最终目的肯定是要将资源套现的。

把雍正拉下马,这可是要冒很大风险的事,有关事情成功后的利益分配问题,事前肯定会有一个初步的分配方案。

当时的隆科多已经是上书房大臣、军机大臣兼九门提督,但是参与利益分配,职权要求肯定还是会提的,一个辅政大臣的指标还是会争取一下的,再不济也要争取到军机、上书房首辅。如此,才能算盈利了。

隆科多的如意算盘打得不错,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政变”这个项目盘太大了,大得谁也承担不起失败,隆科多没有做好“风险控制”就梭哈,最后输得倾家荡产。

《雍正王朝》隆科多配合八爷党逼宫的条件是什么?

其实对于隆科多来说,配合老八胤禩对雍正帝八王议政逼宫,确实有好处,一旦成功的话,他还能多活一段时间。

当然,隆科多不是傻子,老八胤禩也不是傻子,他们俩之所以能凑到一块,恰恰是因为,两个人身上都有对方想要的东西。

说来也是很奇怪的,隆科多是老四胤禛的舅舅,是坚定站在老四这边的,当年老四胤禛之所以能登上皇位,是离不开这个舅舅的暗中帮助的。

而且在《雍正王朝》中,尤其是康熙帝让众人选举新太子时,隆科多不惜得罪老八胤禩,也选择了供出六叔佟国维。等于是暗中捅了八爷党一刀子,选择了站队老四胤禛,并在夺嫡的关键时刻,出兵维护了京城的稳定。

按理说,老八胤禩跟隆科多是有矛盾的,两者也不会这么容易就抱团在一起。而且,老八胤禩有野心,有情可原,可隆科多已经做到了位极人臣,为什么要投靠老八胤禩?

就算是他们成功了,干掉了雍正帝,或者是架空了雍正帝,可是隆科多也做不成皇帝,顶多还是这个职务,他这是要干啥呢,脑袋被驴踢了吗?

所以,我们要想搞清楚隆科多投靠老八胤禩的条件,就要搞明白,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究竟哪里还不满意?

其实隆科多投靠老八胤禩,并非为了拿到什么特殊的报酬,而是为了自保!

之所以让他每天惴惴不安,选择了向曾经的仇敌投怀送抱,主要是因为雍正帝即位后,发生的这一系列事情!

第一件事,便是诺敏的死:

诺敏其实是清官,不贪钱的,其上任山西巡抚不到半年时间,就追清了本省份的户部欠款。雍正帝一高兴,还赐了他“天下第一巡抚”的牌匾,结果某天田文镜路过山西,发现了点端倪,随着案件的追查,诺敏也因弄虚作假,被判了死刑。

在很多外人看来,这是雍正帝自己老糊涂了,赐匾又砸匾,是自己考虑不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丢了大面子。

但是在诺敏看来,这简直是要了自己的老命!

要知道,雍正帝当年也是追过户部欠款的人,这种账目有多难追缴,他比谁都清楚。他那么急不可耐地要给诺敏颁奖,这不是在夸他,这是在故意埋坑。因为他本就不是冲着诺敏来的,而是冲着隆科多来的,不然的话,他不会特意在赐匾的时候,专门给李卫发了一份。

之所以要给李卫发一份,就是因为邬思道在他那里,他是故意发给邬思道看的:

“这明诏朝廷发给各省总督和巡抚的,你才是一个布政使,为什么也发给了你一份?”

是啊,雍正帝为什么非要发给李卫一份呢?

原因很简单啊,他根本就不信诺敏,这是告诉邬思道,一定要协助田文镜去山西查一查诺敏。后来雍正帝还不放心,又加派了图里琛带着粘杆处的卫士前去,务必找出诺敏的问题。

大家看整件事的结局是,诺敏被砍,隆科多连去现场观刑都不去,也证明他跟雍正帝分裂了。相反的,人家张廷玉就去了,也证明他选择了雍正帝这边。因为诺敏是隆科多举荐的,此事以后,隆科多就失去了举荐权,等于是他再无办法举荐自己的人,形成自己的一派势力了。

第二件事:年羹尧的死:

年羹尧之死,深深震慑到了隆科多,要知道他们俩可都是雍正帝的肱股之臣,对其顺利即位立下了汗马功劳,称得上是雍正帝的左膀右臂。可惜,左胳膊年羹尧就这样被雍正帝无情地砍了,这让隆科多感到了深深的寒意。

虽说,隆科多跟年羹尧也不怎么对付,当年年羹尧打了胜仗进京,那叫一个飞扬跋扈,为此,隆科多也喷他:

“什么东西?”

可是,不管怎么说,年羹尧也是隆科多的亲家,他们两家是联姻的。而亲家被杀,对隆科多的打击也是相当之大,至少在他看来,雍正帝是喜怒无常的一个人。

爱一个人的时候,将其宠到天上去,而一旦不喜欢这个人了,那此人就算有再大的功劳,也不够杀的。

但是在隆科多看来,这件事并非仅仅雍正帝专断独行这么简单,背后也有其他势力在推动。先是雍正帝不顾诺敏是清官的事实,硬是杀了他,再是雍正帝不顾年羹尧是功臣的事实,也是杀了他。

但这两件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于诺敏,百官其实是在看笑话的,但对于年羹尧,百官是上书要求诛杀的。

这会让隆科多多想,会觉得雍正帝也会听从百官的意见,只要拿下了百官,日后就有好处,能自保。而要想拿下百官,最快的途径便是投靠老八胤禩。

其实他就是怕雍正帝下一步举起的砍刀,落到自己身上!

第三件事:清流之死

对隆科多造成致命打击的事件,是清流派三巨头,李绂、谢济世、陆生南被雍正帝判了死刑,但最终李绂被三王爷求情,这才免于一死。

而李绂等人为什么执意要参田文镜呢,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新政影响到了李绂这个阶级的利益。道理也很简单,毕竟雍正帝是要推行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嘛,自然会影响到士绅阶层,也是读书人的利益。

当初李绂送给三王爷一块鸡血石,这可不是随便送礼的,里面学问大得很。要知道三王爷拿到鸡血石后,爱不释手,在得知其来历后,说了一句:

“李绂的一篇墓志铭,换他这方鸡血石,他也不亏呀!”

但是算一下账就知道,李绂一篇墓志铭值2000两银子,他就算是一品大员,也顶的上十年的俸禄了。其实这就是清流一派的利益链,不要觉得清流就清贫,那是假话,没有一个清流是饿死的。说到底,他们士绅一族提供银子养着这群清流,就是为了让他们在朝中争取士绅一族的利益。

所以,士绅才会送李绂鸡血石,李绂又将其送到王爷手上,就是为了维护这条利益链的正常运行。

可惜,他们的小伎俩被雍正帝识破了,被以结朋党的罪名,给一刀切了,顺带着连三王爷的“御前免跪”特权也给收了,算是彻底干掉了清流一派。

为什么杀掉清流后,隆科多最慌呢?

很简单啊,雍正帝的新政推行到此时,只剩下整顿军务没有搞了。那么,作为九门提督的隆科多来说,迎接他的必将是沉重的打击,这是他不想看到的事情。

最后,隆科多本人也不干净:

在他看来,诺敏够清官了吧,雍正帝杀了;年羹尧军功够大了吧,雍正帝杀了;李绂等人够清流了吧,雍正帝也欲杀之……

在雍正帝面前,就没有他不敢杀的人,对待这些人他都难以容忍,更何况本身就不怎么干净的隆科多了。

隆科多绝对是一个贪官,他具体贪了多少,剧中没表,但是他家大公子就是一个蛀虫,连隆科多自己都说了,早晚死在这个儿子身上。

就因为一个苏瞬卿,还是个妓女,佟大公子见了一面后便念念不忘。明明人家已经心有所属,被刘墨林赎了身,但是他还是让老鸨子弄到了妓院。后来十三爷的人前来相救,老鸨子就喊着这是佟大公子的人,不能走!

当时佟家大公子也在现场,还过来质问这些人,哪来的胆子敢跟我过不去,结果对方说了一句话:

“下官是怡亲王十三爷的属下,大公子,为什么偏要和十三爷过不去呢?”

就因为这事,隆科多去皇宫门口跪了一天,最终李德全看不过去了,过来跟他说:

“隆中堂,皇上说他累了,有什么事明天再说!”

就因为这句话,可要了隆科多的老命了,皇上这是什么意思,要处理我吗?

于是嘴里骂着这个孽障早晚会要了老子的命,一边开始琢磨自己的退路,到底该怎么办?

就这样,晃晃悠悠回家的隆科多,开始思考对策,这才想起了当年六叔佟国维教育自己的话:

“不要一条路走到黑!”

是啊,这条路走到黑,见到的只能是黑,要是换条路,说不定就能见到明了。是啊,他又不是第一次这样干,以前举荐新太子时不就干过一次了吗。

于是,隆科多遍观了整个朝堂,才发现,此时还能跟雍正帝抗衡的,只剩下老八胤禩势力了。他之所以选择老八胤禩,是因为他们想扶持一个新皇帝,也就是弘时,隆科多为此还说了一句话:

“这次就是再扶错了一个人,我也认了!”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当年他扶持老四胤禛当皇帝,是看走了眼,扶错了人,希望这一次别再选错!

说白了,他配合老八胤禩,并非是因为老八开出了多么优厚的条件,而是因为,扶持了三皇子弘时后,自己的那点错,就一笔勾销了。

佟家就能继续保持昌盛了,仅此而已。

《雍正王朝》隆科多配合八爷党逼宫的条件是什么?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隆科多的一生犹如坐过山车般大起大落,从最初的落魄去卖宝刀,到中途地位极人臣,稳坐权力中枢,再到最后的沦为阶下囚,可谓一波三折。究其原因,其实与隆科多本身的赌徒个性有着很大的关系。

剧中有个很有意思的桥段把隆科多好赌的个性展露无遗,那就是隆科多在理藩院当牢头时打“巨型麻将”的那一段,只见隆科多与另三个衙役端坐四方,他们每人的后面都站着一大批囚徒为他们随时挪动巨大的麻将,隆科多整日玩的是不亦乐乎。

这场巨型麻将随着隆科多的一声“胡了,算番,快算番”而告一段落,因为正当隆科多高兴地算番之际,一个重要人物来了,此人正是受到太子胤礽的牵连而被安排关押在理藩院的十三阿哥胤祥,而安排胤祥关押在此地的正是隆科多的六叔佟国维,此举也是为隆科多铺路,随着胤祥的到来,隆科多的仕途迎来了转折点,他的人生迎来了胡牌算番的机会。

此后,隆科多在佟国维的运作下当上了九门提督,再往后,康熙在“死鹰事件”后,恩威并用给了隆科多“一生一死”两道诏书,使隆科多一夜之间位极人臣。雍正顺利登基后,隆科多顺理成章地当上了上书房大臣,正式的进入权力中枢,这也是隆科多的仕途巅峰。

后来,隆科多因为几件事处置不当使他惶惶不安,而一直以来不甘寂寞的八阿哥胤禩在这时候找上了隆科多,通过威逼利诱拉拢外加辅佐雍正的第三子弘时上位迫使隆科多向雍正逼宫,而隆科多经过一番思索后答应了胤禩,并意味深长地说了句:“但愿我这次没辅错了人!”

逼宫失败后,隆科多一夜之间沦为了阶下囚,还差点被弘时暗害,可谓悲惨至极。

那么,隆科多为何要跟着八阿哥胤禩参与逼宫雍正呢?他本来已经位极人臣,好好地当上书房大臣不香吗?为何要冒着风险参与逼宫呢?其实这一切与隆科多的赌徒个性有关,也与他六叔佟国维留给他的家训“不要一条道走到黑”有关。下面就来说说这个问题。

隆科多由落魄到位极人臣的历程

隆科多出场时显得很落魄,他因为赋闲在家没有进项,所以借了国库银两,正赶上“冷面王”胤禛奉旨追缴户部欠款,隆科多没法子了,只好到他六叔佟国维那里打秋风,岂料被佟国维好一番数落,只打发了他几百两银子,这些钱显然不够隆科多填窟窿的,于是,他只好把当初康熙钦赐的宝刀拿出来插标售卖。

实际上,隆科多此时的落魄与他自身好赌的个性是分不开的,隆科多当年随康熙西征准噶尔部噶尔丹时立过战功,西征胜利之后,隆科多被安排在边关当将军,但隆科多当了一段时间后,嫌弃边关是个连兔子都不撒窝的地方,因此,他擅自离岗跑回京城,准备赌一赌运气谋个好差事,岂料,他到了京城就遭到冷遇,至此他一直赋闲在家。

佟国维因隆科多耐不住寂寞擅离职守,一直晾着他,一废太子时,隆科多觉得自己起伏的机会来了,因此,他有事没事就往佟国维的府上跑,想要博得一个复起的机会,佟国维觉得晾小多子晾的差不多了,因此觉得给隆科多一个机会,安排小多子到理藩院当牢头,隆科多对此还颇有微词,但佟国维告诫他不要乱走门子,言下之意就是说,隆科多守着他这扇门就行了。

后来,因受到太子胤礽牵连,十三阿哥胤祥被安排关押在理藩院,这是佟国维刻意安排,佟国维在安排隆科多当牢头时就曾说过:“差事我给你安排好了,机会得靠你自己找。”

实际上,佟国维连差事和机会都一块给隆科多安排好了,胤祥来到理藩院之后,隆科多瞬间明白了佟国维那句话,因此,他把胤祥伺候的舒舒服服的,还极为精妙的把收拾了间洞房,把阿兰接过来交给胤祥,隆科多的这番操作,后来胤禛也知道,隆科多也算和四阿哥胤禛搭上线了。

其实,这一切都是佟国维的老谋深算,佟国维此时也在赌,只不过他的这个赌局有点大,佟国维想要保住佟氏一门的地位,因此,他想要“热灶冷灶”一起烧,他来烧八阿哥胤禩这个“热灶”,让隆科多去烧四阿哥胤禛这个“冷灶”,这个安排也体现了佟国维老谋深算的高明之处。

在公开推举新太子时,局势呈一边倒的趋势,九成以上的官员都推荐八阿哥胤禩为新太子,这其中就包括上书房大臣佟国维和马齐,但由于在肖国兴事件上,康熙看透了八阿哥胤禩的险恶用心,因此,康熙对于这个结果很不满意,经过权衡他决定复立胤礽为太子,但康熙此前说过推举新太子“唯公意是举”,此刻想要更改就得使手段。

为此,康熙请佟国维在宫里吃了一顿饭,而这顿饭是剧中有名的政治饭局,康熙和佟国维在饭局上达成了协议,二人唱了一出双簧坑了八阿哥胤禩一道,佟国维隐退,推隆科多上位。

在朝会上,康熙和佟国维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结结实实地坑了八阿哥胤禩一道,胤禩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最后,隆科多出场又上演了他和佟国维此前商量好的戏码,由隆科多出面卖了佟国维,至此,佟国维安全隐退,隆科多顺利上位。

当“九子夺嫡”进行到了白热化阶段,隆科多对于形势把握不来,因此,他又去找六叔佟国维指点迷津,佟国维此次为小多子上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佟国维为小多子解惑道:“这个时候,不管是八阿哥还是四阿哥都想要拉拢你,但你谁也不要答应,也不要得罪,阿哥们拉拢你,难道皇上就不找你了?只要皇上找你的时候,你要把宝全部压上去,只有皇上立的新君才是铁稳的新君!”

同时,佟国维还向隆科多传授了佟氏家族一门长久不衰的秘诀“不要一条道走到黑”。

在“死鹰事件”之后,康熙果然召见了隆科多,并给了他一生一死两道诏书,恩威并用让隆科多保着遗诏上的新君顺利继位,倘若隆科多不保遗诏上写明的新君,那么新君继位之际就是隆科多的死期,隆科多如果照做了就将位极人臣。

实际上,在康熙驾崩当晚,隆科多还赌了一把,当康熙驾崩后,张廷玉命隆科多去取遗诏,隆科多出去以后迟迟没有归来,直到十三阿哥胤祥带着丰台大营的兵马进驻畅春园之际,隆科多才适时的出现了,并做出了最终选择,当隆科多宣读完遗诏让胤禛继位后,八阿哥一伙不服,隆科多端着架子喝令八阿哥等人朝拜新君雍正。至此,佟国维设立的赌局以胜利告终,而隆科多的赌局才刚刚开始。

隆科多赌性发作跟着八阿哥胤禩逼宫雍正,结果沦为了阶下囚

雍正登基后,一度对隆科多很是看重,还经常采纳隆科多的意见,并且还当着朝臣的面尊称隆科多为“舅舅”,雍正的这一声尊称法使隆科多有点飘了,这也导致他后来犯了一些列错误。

雍正登基后首要办的大事有两件,其一是清理各省官员所借国库的银子,其二是开恩科。隆科多在这两件事上都插了手,在清理国库欠款一事上,隆科多推荐了诺敏任山西巡抚,并向雍正夸赞诺敏才堪大用是个理财好手,隆科多想借此培植自己的势力,隆科多也知道清理亏空这事难办,因此他指点诺敏只要数目对上就行了。

诺敏是个好大喜功极重官声的人,因此,诺敏到任后,伙同山西数百名官员虚报功绩欺瞒雍正,诺敏还因此得了一个雍正亲笔书写的“天下第一巡抚”的匾额,诺敏刚收到匾额,他虚报功绩一事东窗事发,最后被雍正处以极刑,隆科多也因此事受到猜忌。

在科场舞弊一案中,也有隆科多的身影,隆科多私下里收了一些考生的好处,李绂揭穿考生舞弊一事后,雍正雷霆震怒,开局两件大事都被搞砸了,怎么不生气,因此,雍正决意彻查此事,而隆科多因为在这两件事上都有牵扯,内心惶恐不安。

不光如此,隆科多还生了个败家儿子,这小子整日声色犬马,还因为和刘墨林争风吃醋逼死了刘墨林的相好苏瞬卿,隆科多的儿子因为这事还一度和十三爷的人对峙,隆科多得知后向雍正主动请罪,但雍正拒绝见他,这也意味着隆科多失宠了,隆科多此后满腹牢骚,还一度后悔自己当时辅错了人。而这一切都被八阿哥胤禩冷眼旁观尽收眼底。

雍正坚决实行改革,推行新政,刷新吏治,但触动了既得利益者和读书人的利益,因此这些人联合起来抵抗新政,八阿哥胤禩看到时机成熟,决定联合这些人推行“八王议政”逼宫雍正,胤禩吸取了以往没有兵权而失利的教训,因此他想到了失宠但仍旧掌管九门兵权的隆科多。

隆科多认为自己在雍正这失宠了,长此以往下去迟早要遭殃,因此,他想起了六叔佟国维说得“不要一条道走到黑”的名言,决定再赌一把,当八阿哥胤禩找到他的时候,隆科多答应了胤禩参与逼宫,但他开出的条件是必须辅佐三阿哥弘时上位,因为,隆科多认为只有弘时才能保他一世平安,弘历坚决在执行雍正的新政,弘昼整天装疯卖傻,只有保弘时他才有希望。

隆科多还意味深长地对八阿哥胤禩说:“我保的是三阿哥弘时,但愿这次我不要辅错人,错了我也认了。”看得出来,这时候的隆科多对雍正颇有怨气。

隆科多虽然记住了六叔佟国维的话“不要一条道走到黑”,但他没领悟到这句话的精髓,也没有他六叔那本事,佟国维告诉他不要一条道走到黑,就是让他几头下注,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他可倒好,直接明目张胆的参与逼宫,甚至还在逼宫时,端起舅舅的身份教训起了雍正,他这不是找死了吗?他是直接一条道走到黑,走到了墓地。

隆科多和他六叔佟国维比起来真是难以望其项背,他彻底忘了佟国维对他的忠告,佟家能长盛不衰就是因为能遵循祖训“不能一条道走到黑,凡事都是两头下注”。他可倒好,让他这么一搞,佟家直接被他玩死了?他六叔给他留的一把好牌,被他打得稀烂。

雍正本来就多疑,再加上隆科多自己之前在几件事上都引起了雍正的猜忌,这次他又和八阿哥胤禩搞朋党联合起来逼宫雍正,简直是自寻死路,一条康庄大道被他走成了死路。

可笑的是,隆科多在逼宫雍正时要保的三阿哥弘时,在“八王议政”失败后,竟然暗中吩咐衙役弄死他,他可真算是自作孽,早知如此,当初踏踏实实地辅佐雍正推行新政,不要有那么多小心思也不至于沦落为阶下囚,真是可悲可叹!

写在最后

所以老八胤禩并没有给隆科多开出多么诱人的条件,隆科多之所以答应胤禩参与向雍正逼宫,是因为他一系列的错误导致自己失宠于雍正,也是他的赌性使然,他开出的条件是辅佐弘时登基,岂不知这是自欺欺人而已,他至死也没理解透他六叔佟国维的话“不要一条道走到黑”的训导,隆科多的一生都在“赌”,最后,他终于把自己的命给“赌”进去了。

其实真实的历史上根本不存在隆科多与胤禩联手组织八王议政向雍正逼宫的事,胤禩早在雍正四年(1726年)就已经被剥夺了一切关入宗人府折磨致死了。

而且清朝自顺治和康熙连续削弱旗主权力之后,旗主王爷基本都是富贵闲散的王爷,他们根本没有权力掌管旗务,只是空有旗主之名而已。关键清朝的世袭旗主王爷都是必须居住在京城,没有皇帝旨意不能擅自离京,根本不存在让他们居住在盛京沈阳,还从沈阳进京组织八王议政的事情。

雍正继位之后手段雷厉,在顺治和康熙的基础上又对旗主王爷们进行了深度削权,因此在雍正时期这些旗主王爷们个个战战兢兢,唯恐引起雍正猜忌,哪还敢陪着胤禩去搞逼宫的事情。

再者历史上的隆科多并不是佟国维的侄子,而是佟国维的亲儿子,是其第三子,隆科多确实对雍正顺利继位出力极大,在雍正继位后他更是成为四大总理事务大臣之一,在雍正朝初期就属隆科多和年羹尧最受雍正宠信。

不过历史上的隆科多也是犯了和年羹尧类似的错误,居功自傲,雍正称他一声舅舅,他真拿自己当雍正舅舅了,在朝堂上他和年羹尧争相结交党羽,组织自己的势力。最终隆科多的结党营私再加上居功自傲,自然使得刻薄猜忌的雍正容不下他,被罢官夺爵圈禁至死。

所以历史上的隆科多并不是参与胤禩逼宫被雍正整死,他属于忘乎所以的自己作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