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被杀刘备痛哭倒地,为何张飞被杀刘备却是只叹息一声?

首先纠正现在网上朋友普遍犯下的一个错误,《三国志》并不是所谓的正史,不具有盖棺定论的性质。它的存在其实跟《三国演义》没什么区别,都是根据作者个人的好恶而编写的小说而已。

只不过《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生活在三国时期,所以这本书的权威性,要比《三国演义》高得多。但是不能因为这个原因,那就把《三国志》评定为正史,它只是我们研究三国历史的一个重要工具,跟《三国演义》是一样的。

在《三国志》中,并没有描写刘备得知消息后的感情变化。

说实话,刘备是个很少表现感情的人,他不像演义中所描写的那样爱哭鼻子,而是一个比较冷冰冰的人。

关羽的死讯传到益州的时候,刘备的内心当然是比较悲伤的,但是在《三国志》中,刘备得知消息的表情和状态,压根就没有被提起。

显然是因为作者压根就没有搜集到这些资料,关羽死后13年,作者陈寿才刚刚出生,所以说陈寿压根就没办法目睹刘备的状态。

就算是去搞调研,似乎也没能找到有关这方面的记录。要么是因为刘备在人前没有表现出比较伤心的状态,要么就是刘备比较镇定,压根就没有往其他地方去想。

至于张飞的死讯传来的时候,《三国志》中是有明确记载的,刘备说了一声:“噫!飞死矣。”这个时候张飞手下人还没说来传达什么消息,刘备就猜到了这件事,由此可见,刘备早就料到张飞会遭到不测。所以也没有太多伤心的戏份在里面。

《三国演义》里对这两个镜头的描写就生动得多了。

演义是实锤小说,所以真实性不用去考察了,基本都是作者臆想出来的。但是作者的臆想水平非常高,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我们能有幸读到《三国演义》,我觉得是挺幸福的一件事,可是现在很多人却觉得读这本书掉档次,真不知道他们的优越感是哪儿来的。看了一本自以为是正史的《三国志》,居然就来贬低《三国演义》,孺子不可教。

在演义中,刘备得知关羽的死讯后,大喊了一声,随后昏死在了地上。由此可见,刘备对关羽的感情是非常深刻的。他认为他们是结拜兄弟,义同生死。所以扬言要点兵为关羽报仇,并且命人通知他们的三弟张飞,要一起去报仇。

玄德泣曰:“云长有失,孤断不独生!孤来日自提一军去救云长!”遂一面差人赴阆中报知翼德,一面差人会集人马。未及天明,一连数次,报说关公夜走临沮,为吴将所获,义不屈节,父子归神。玄德听罢,大叫一声,昏绝于地。---《三国演义》

在得知张飞的死讯以后,刘备所表现出来的伤心,那就更加明显了。他先是听说阆中有人前来,便认定了张飞应该遭遇不测了。结果得到消息以后,刘备放声大哭,当场昏死了过去,可谓是比关羽死的时候还要伤心。

忽侍臣奏曰:“阆中张车骑部将吴班,差人赍表至。”先主顿足曰:“噫!三弟休矣!”及至览表,果报张飞凶信。先主放声大哭,昏绝于地。众官救醒。---《三国演义》

这么来看的话,关羽和张飞对刘备来说,都太重要了。尤其是关羽死后,张飞是刘备唯一的兄弟,所以再失去张飞,无疑是给刘备双重打击。

刘备当然为兄弟的死伤心,但他是枭雄,情绪不可能展现给所有人看。

有些话只能说给懂得人听。”有一句这样的歌词,其实就能够表达刘备当时的心声。刘备是一位正儿八经的枭雄,他虽然没有《三国志》写的那么冷酷,但也绝不会像《三国演义》里所描写的那么爱哭鼻子。

我认为,刘备应该是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人在场时,表现出自己的悲伤。比如说诸葛亮赵云等人在场的时候,刘备必须要表现出悲伤。毕竟关羽张飞和他们一样,都是跟随刘备几十年的老伙计。

而在普通将领面前,刘备则一定会表现出自己的大义凛然,至于他的小心情,那倒不会表现出来。

所以我们会发现,陈寿在采集这方面资料的时候,相当匮乏。主要原因就是陈寿所能接触到的人,都是比较低等级的人。高层次的官员,陈寿这样的地位是接触不到的,所以当然也就无法得知当时刘备的真实感受了。

参考资料:

《三国志》

《三国演义》

关羽被杀刘备痛哭倒地,为何张飞被杀刘备却是只叹息一声?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情深义重,关张二人在刘备建立蜀汉的过程中,是立下不可磨灭的贡献。早年的刘备颇为落魄而四处奔走,但关羽、张飞二人却从来没有离弃刘备,而是坚定不移的支持着、帮助着刘备。所以关羽、张飞在刘备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赤壁之战后,刘备得到荆州,为了取得蜀地,于是就留关羽镇守荆州。荆州为兵家重地,东吴一直想得到此地。后来关羽水淹曹军、擒于禁、斩庞德,关羽之名威震华夏,但是东吴却袭取荆州,不仅如此,之后关羽本人亦遭擒被杀。

刘备得知关羽死讯后,非常难过。因刘备和关羽之间的情义,刘备于是决定出兵征讨东吴,当然张飞也是要去为关羽报仇的。但是结果还没出兵,张飞却被属下部将所杀。当刘备得知张飞死讯后,刘备则叹息了一声“噫,飞死矣。”

当然正史和《三国演义》还是有些不同的。那《三国演义》中,关羽被杀,刘备痛哭倒地,为什么张飞被杀,刘备却只是叹息一声呢?

其实,不管刘备面对关羽、张飞死时是如何的表情,首先一点的是,关羽、张飞在刘备心中都是有地位的。之所以会出现一个痛哭倒地,一个叹息一声的情况,还是有原因的。

其一,关羽死于张飞之前,刘关张三人情深义重。然关羽却被东吴所杀。刘备面对关羽的死,想到他们的情义,他当然很难过的。试想曾经关羽随他东奔西走,如今好不容有了自己的政权,但关羽却没有机会享受荣耀。刘备想到他们的情义,心中的悲痛是可想而知的。

之后当张飞被杀时,此时的刘备正要起兵征讨东吴为关羽报仇,当他听到张飞的死讯后,非常震惊,震惊之下,只说了一句“噫,飞死矣。”

同时,刘备之前因为关羽之死,已经难过的不能再难过,此时听闻张飞死讯,觉得关羽、张飞之死都是和东吴有关,所以唯有化悲痛为力量,征讨东吴为他们报仇。

其二,刘备对于张飞之死,曾早有担心,当张飞被杀后,正应刘备所担心的,那时的刘备对张飞之死是意料之中的无奈,无奈之中的悲痛。悲痛无奈之下,就叹息了一声。

张飞性格暴躁,特别是喝了酒后又会鞭打士兵,而主要的是他鞭打士兵后,还让士兵留在自己身边。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刘备就多次劝诫张飞,有一次刘备就对张飞说“你鞭打士卒,然后还让他们留在身边,这是取祸之道!”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刘备虽然多次劝诫张飞,但张飞性格如此,又怎会轻易改变。故而关羽死后,张飞准备出兵为关羽报仇时,因为鞭打属下,从而导致其属下不堪忍受其苦,最终趁张飞不备而杀死了张飞。

刘备曾告诫过张飞,但是结果张飞还是因为暴躁、不体恤士兵而被杀,这正如刘备所料,换句话说,就是刘备意料之中的事。而对于意料之中的事,本来都会提前做有准备,也就是说张飞的死,刘备在心中多少是做了一些心理准备的。故而当刘备真的听闻张飞噩耗时,他无奈的叹息一声。

所以会出现,关羽被杀刘备悲痛欲绝,而张飞被杀,刘备叹息一声。当然话虽如此,并不是说张飞在刘备心中没有什么份量的。相反的,张飞和关羽在刘备心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他们都是刘备最为信任、倚重之人。

关羽被杀刘备痛哭倒地,为何张飞被杀刘备却是只叹息一声?

关羽死了,刘备痛失荆州。刘备的北伐大业受到伤害。

而张飞所守的地方相对荆州战略地位要轻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