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网上有些人认为魏忠贤存在更有益?

魏忠贤是天启皇帝最信任的人,也是权倾朝野的太监。他当权的时候,号称九千岁,手下人为了拍他马屁,不断给他在各地建立生祠。

那么魏忠贤对大明朝到底有没有功劳呢?我认为还是有的。

天启皇帝当政以后,其实很多方面都是依靠魏忠贤。尤其是在王恭厂大爆炸以后,天启皇帝的太子被砸死,天启皇帝本人也被吓得不轻,从此国家大事完全依靠上了魏忠贤。

魏忠贤也是在这个时候彻底成为了帝国的核心人物,几乎这个时候的大明朝就是魏忠贤一个人说了算。所以说他开始大肆捕杀那些反对他的人,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他的心腹,要么就是不敢忤逆他的人。

不过相比较而已,魏忠贤做这个大明之主,要比天启皇帝称职的多。因为天启皇帝实在是无能的代表,他成天把自己关在后宫做木匠活,一个木匠怎么可能管理的了一个国家呢?所以说一切还得依靠魏忠贤。

魏忠贤虽然排除异己,但是他喜欢折腾,喜欢掌握权力。一旦他喜欢做这件事,那么他就会努力保住自己的地位。

忠贤大惧,急以重宝啖信邸太监徐应元求解。应元,故忠贤博徒也。帝知之,斥应元。十一月,遂安置忠贤于凤阳,寻命逮治。忠贤行至阜城,闻之,与李朝钦偕缢死。诏磔其尸。悬首河间。笞杀客氏于浣衣局。魏良卿、侯国兴、客光先等并弃市,籍其家。客氏之籍也,于其家得宫女八人,盖将效吕不韦所为,人尤疾之。---《明史》

这个时候内忧外患的大明朝,还真的需要这么一个喜欢折腾的人,而魏忠贤就是这样一个人。在魏忠贤的治理之下,不敢说大明王朝蒸蒸日上,至少没有走多少下坡路。

由此可见,魏忠贤人心虽然歹毒,不过治国还算凑合。比如说在辽东地区,魏忠贤任用李成梁作为辽东总兵,努尔哈赤丝毫不敢反抗,这就是魏忠贤知人善任的表现。

而后期魏忠贤被灭了以后,对大明朝威胁最大的,将大明朝给活活拖垮了的,其实还就是满清。所以说很多人认为魏忠贤治理东北是有一套的,我看也是如此。

所以说,在天启皇帝不管事儿的这段时间里,魏忠贤承担起了治理大明王朝的重担,虽然他是通过阴谋手段夺取的权力,不过历史也需要他这么一位心狠手辣的太监。

崇祯杀魏忠贤到底对不对?

崇祯皇帝上台以后,第一年就宰掉了魏忠贤。事实证明,虽然魏忠贤比较叛逆,但是他还是没有胆子去谋反,更别说跟聪明的崇祯皇帝去作斗争了。

那么崇祯皇帝杀魏忠贤对不对呢?当然是对的,这个臭太监想要架空皇帝,皇帝做出反击,自然是对的。

由此可见,这件事对崇祯皇帝来说,的确是对的,但是对大明朝来说对不对呢?我的答案是当然也对啦!大明朝在魏忠贤手里,其实眼看着就不行了,因为党争实在是太厉害了。

阉党成员,几乎把东林党赶尽杀绝,在朝廷之中,阉党一家独大,这种格局对大明朝来说,百害无一利。

七年春,复以崔文升总漕运,李明道总河道,胡良辅镇天津。文升故侍光宗药,为东林所攻者也。海内争望风献谄,诸督抚大吏阎鸣泰、刘诏、李精白、姚宗文等,争颂德立祠,汹汹若不及。下及武夫、贾竖、诸无赖子亦各建祠。穷极工巧。攘夺民田庐,斩伐墓木,莫敢控愬。而监生陆万龄至请以忠贤配孔子,以忠贤父配启圣公。---《明史》

如果魏忠贤再这么斗下去,可能敢说真话的臣子一个都没有了。这样的朝廷能够治理好天下,那才是奇怪的一件事。

崇祯上台杀掉了魏忠贤,开始清理阉党分子。这本身是没有任何错误的,只不过矫枉过正往往就是他们犯下的大错。

跟阉党稍微有一点关系,都要受到株连,其实这就有些过分了。毕竟有很多有能力的臣子,他们只是立场不够坚定,崇祯皇帝只需要给他们坚定的立场,那这些臣子完全可以为大明朝卖命。可惜一旦沦为阉党,一辈子都洗刷不清。

论治国能力,崇祯跟魏忠贤比起来,可能还差了点。

我们现在看崇祯皇帝,那是一个勤劳努力的皇帝,他几乎是大明朝最勤奋的一个皇帝。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件事,他除了勤奋以外,还真没什么优点了。

如果有韬略的人选择勤奋,这对于大明朝来说是一件幸事。可是崇祯皇帝显然是没有什么韬略的,他除了疑心病比较重以外,做事还不讲究方法,所以一错再错。

崇祯皇帝对手下人太过严苛,对任何人都没有信任感,这导致臣子们在他手底下做事,显得非常为难。

崇祯三年(1630),永平四城失守,畿辅震动,诏天下勤王,各方将领自保不暇,逗留不前,独秦良玉慷慨誓众,率翼明捐资济饷、裹粮率师;袁崇焕昼夜兼程,驰援京师,并收复永平四城。 后崇祯将袁崇焕下狱并处死。---《明史》

比如说袁崇焕本身在魏忠贤时期,做得还算凑合,可是到了崇祯时期,前期受到信任,后期就受到了怀疑,以至于落得千刀万剐的下场。除了袁崇焕,崇祯还杀了一大批有功之臣,这是很多臣子所不能接受的。

而这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袁崇焕等人的死,使得将领们不再愿意为崇祯皇帝卖命了。这可就要命了,其实大明王朝就亡在了崇祯皇帝的疑心病上。

在魏忠贤时期,我们会发现,他至少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手下。即使当时天下已经大乱,但是魏忠贤的手下甘愿为魏忠贤卖命,这就是他的本事。

对魏忠贤来说,大明王朝就是他的根基,他要想保住自己的地位,首先就得保住大明王朝。所以魏忠贤的出发点是以保卫大明王朝作为基础。

在治国方面,崇祯皇帝还真的要跟魏忠贤学习学习,虽然人家大字不识一个,可是权谋之术却运用得风生水起,实在是不简单。

总结:大明末期都是庸才治国,不亡国才怪。

我们回顾历史,会发现,大明到了末期,其实大多数都是庸才在治理国家。不管是天启皇帝,还是崇祯皇帝,天赋都不算高。

崇祯皇帝虽然很努力,可是才能有限,这是他不能治理好这个国家的重要原因。此外魏忠贤虽然有些才能,可是他心术不正,是将大明朝带偏的罪魁祸首。

所以这么三个人集中在大明王朝的末期,这就是上天要让大明王朝灭亡了。一将无能,累死三军。所以这三位的手下人,除了魏忠贤的手下比较卖力以外,其他两位的手下,都不太愿意为自己的主子卖力。

杀魏忠贤虽然是对的,可是崇祯没有及时补上一个足以跟魏忠贤相匹敌的政治高手,所以才会导致最后的亡国。

参考资料:《明史》

为什么网上有些人认为魏忠贤存在更有益?

很简单嘛,因为相信这些的都是从没读过明代史籍,平时看的全部都是地摊网文。什么魏公公收矿税,你问问他矿税是哪个时候开始收什么时候废止的,肯定是一问三不知。什么魏公公收商税不收农税,你问问他辽饷是哪一年开征,是具体谁提出,魏公公收商税的记录,肯定也是一问三不知。什么魏公公保障军饷充足,你问问他九边军饷的具体数目,九边是指哪里,肯定也是一问三不知。所以一群不读书不看书只看网文道听途说的只适合加入传销组织,为啥?没脑子呗

为什么网上有些人认为魏忠贤存在更有益?

因为文化程度不高,受地摊文学的影响把一个国家的存亡寄托在在太监身上。不过也很正常吧,毕竟魏公公在时收了那么多干儿子,指不定这些人就是魏公公的第几代玄孙。我一直觉得某些明粉智商不高又不爱读书,把天启和魏忠贤吹成圣君贤臣还甘之若饴。连护边有功都出来了,魏忠贤天启在位时整个东北都丢了,崇祯初年努尔哈赤就入关绕着京城抢了一圈,好一个护边有功。无非是为了把明亡推给所谓文官集团呗,我蝗明皇帝个个英明神武都是手底下都大臣不行。自土木堡之后所有明朝有争议的事件一律可以拉文官集团出来背锅,更是脑补出圣君贤监和文官集团斗智斗勇的戏码,魏忠贤只不过是某些太监的精神图腾罢了。说不定他们穿越回明朝,咔嚓一声割了自己的宝贝当上皇帝的宠臣带领大萌跑步进入资本主义呢

为什么网上有些人认为魏忠贤存在更有益?

魏忠贤的存在有益的是皇权,对老百姓是无益的,魏忠贤的位置是皇帝的遮羞布。专制集权的皇帝要搜刮民财,打压大臣,等等,还有一些更龌鹾的事是不能明着干的,这就需要太监来背锅。太监又没有后代,到时候猪养肥了一杀,剩下的钱财都是皇帝的,还不怕有后代来寻仇;更重要的是愚民痛恨剥削压榨他们的人,所以皇帝还能捞个好名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