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老索尼看到一盘未下完的棋,为什么让索额图当心班布尔善?

作为努尔哈赤的亲孙子,班布尔善自然是也想要夺取皇帝之位的。当时的小皇帝康熙才不过十来岁,如果能够借助鳌拜的力量,必然可以夺取康熙的帝位。

班布尔善的计划十分周全,他先让康熙和鳌拜内讧,在双方火并以后,班布尔善再出来收拾残局。在那个屋子里,不管是康熙胜了还是鳌拜胜了,最终都会被班布尔善给杀掉。随后班布尔善可以告诉大家,是鳌拜杀了康熙,然后他杀了鳌拜为康熙报仇。

如此一举两得的好事,班布尔善自然是不会错过。他的野心由此也能够看得出来,不过索尼能从一盘棋中看出班布尔善的野心,这也算是活成人精了。

索尼家族世代荣耀,多亏了索尼老奸巨猾。

索尼可不仅仅是康熙的忠诚,他还是首辅大臣。其实按照规矩,就连鳌拜都应该受到他的管理。但是索尼岁数大了,过去他们一起跟随皇太极打天下,现在又辅佐皇太极的孙子做皇帝,他们自然是功勋卓著。

索尼不想管朝中的事务,其实是不想正面跟鳌拜叫板,因为没有这个理由。鳌拜再骄纵,那也没有伤害到他的利益,最多就是小皇帝康熙吃点苦,受点气罢了。

这种官场老油条,虽然保住了家族的荣耀,但是他也知道不是办法。鳌拜和康熙之间,他必须要表个态才行。

为了逼迫索尼表态,孝庄太后主动要求,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嫁给康熙作为皇后。这么一来的话,索尼家族跟爱新觉罗那可就是一家人了。

索尼要的其实就是这个结果,所以他立刻重新上朝,表示自己支持康熙的一切决定,并且主动喷鳌拜,让鳌拜知道这位首辅大臣的厉害。

正是有了索尼的支持,康熙在朝中说话才稍微管点用了。鳌拜也能够得到节制,这为后来康熙平定鳌拜,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一盘棋决定不了什么,班布尔善的行为才是最可怕的。

说索尼能够从一盘棋中看出班布尔善的野心,这其实是有些过分了。因为谁也不可能保证,一盘棋的输赢走势可以代表什么。而且索尼的棋艺当真就能那么高吗?要说他不会下棋我还相信一点,毕竟他可是武将出身。

那么他是怎么看出班布尔善这个人可怕的呢?主要原因就是当时班布尔善会同苏克萨哈一起,寻找搜集鳌拜的罪证。就在弹劾鳌拜的时候,班布尔善忽然倒向了鳌拜这边,成为了鳌拜的心腹。

尴尬中的苏克萨哈,被鳌拜处死。而班布尔善则独善其身。处死苏克萨哈是鳌拜向小皇帝康熙示威的一种体现。他想要告诉康熙皇帝,自己的权力是不可动摇的,让他放老实一点。

康熙心里当然害怕,就全都按照鳌拜的想法去做了。而班布尔善的行为其他人看不出来端倪,索尼克是看得出来的。

班布尔善是努尔哈赤的孙子,他也是有爱新觉罗血统的人。他为什么要胳膊肘往外拐,做出对不起爱新觉罗的事情呢?唯一一个可能就是,班布尔善本人,其实也是非常有野心的一个人。

虽然索尼还不知道班布尔善到底想要怎么做,但是他却在提醒自己的儿子索额图,要让他小心着点班布尔善。

当心着点班布尔善到底是什么意思?索尼说话未免有些模棱两可。

班布尔善没事儿会跑到索尼家里,跟索额图下棋吗?当然不会,这种人做的任何事情那都是比较有目的性的。班布尔善这次前来,其实是为了试探一下,索额图到底是支持鳌拜还是支持康熙。

而索额图却不知道班布尔善的来意,却想着把班布尔善拉到康熙的阵营当中,所以说了很多支持康熙的话。既然话都说到这里了,班布尔善也就知道他们家的立场了。

所以棋也就没有必要下下去了。事后索尼这才提出了这个观点。主要就是因为班布尔善此行的目的,似乎已经达到了。

索尼预感到了危机,所以让索额图当心班布尔善。不过这个当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是希望索额图向班布尔善示好,还是说跟班布尔善完全划清界限?

这一点索尼没有言明,其实也不好言明。在康熙和鳌拜没有分出胜负之前,这件事压根就不好说。因为最后的胜利者到底是谁,是没准的。

再说了,索尼也不可能想到班布尔善会黄雀在后,想着把鳌拜和康熙都连根拔起。所以说索尼也在举棋不定中做出选择,他甚至认为索额图不能得罪班布尔善。

家族的未来全都系在了索额图身上,他当然可以为康熙赴汤蹈火,毕竟他们家族是忠于皇室的。但是他也必须要看清楚形势,一旦班布尔善成了这件事的主角,那后面的事情可就不太好玩了。

总结:没有野心的政治家,必须要如履薄冰地前行。

索尼家族虽然手握重权,但是他们是没有野心的。他们可不像鳌拜和班布尔善,他们只想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

可是在那种年代,能够保住荣华富贵岂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索尼必须要看清楚当时的局势,他要明白什么时候应该不问朝政,什么时候应该出来支持康熙,什么时候应该跟班布尔善处理好关系。

他们唯一不能做的就是谋朝篡位,其他的事情都必须要考虑清楚。鳌拜有权倾朝野的野心,班布尔善更有夺取帝位的野心,而康熙则有守住家产的责任。

至于索尼,能做的就是在这三方势力当中缓步前行。步子不能迈得太大,要学会如何变通。只有不被人看出态度,才是他们家族所应该持有的态度。

苏克萨哈岂非也是顾命大臣?但是他的态度就是太明显,所以只能遭到家破人亡的下场。索尼可不想有这样的下场,所以他的如履薄冰是有道理的。这一点索额图显然没有学会,否则他就不会在后来帮助太子胤礽那么干了。

《康熙王朝》中老索尼看到一盘未下完的棋,为什么让索额图当心班布尔善?

《康熙王朝》中,真正的人精都潜伏在康熙继位之初的朝局之中,真正的人精都是示弱于人,把自己藏得深不可测。

索尼就是其中之一的宦海老狐狸,平日里装病,闭门不出。明明是辅政四大臣之首,掌握着上三旗的正黄旗,是曾经胆敢和睿亲王多尔衮叫板的人。而此刻,自己躲起来,却让鳌拜日益膨胀,权倾朝野,目无君上。

当辅政大臣之一的苏克沙哈开始暗中调查鳌拜罪证的时候,索尼不参与。苏克萨哈邀约同样”反对”鳌拜的班布尔善在恒通驿店密谋,在众臣同朝议政之日,要参劾鳌拜。结果在上朝之日,班布尔善“反水”弹劾苏克沙哈诬陷及买卖官位等罪,导致苏克萨哈被杀。苏克萨哈的死,让康熙产生了严重的危机感和受辱感,而此刻的索尼更是称病谢客,闭门不出。

而索尼这个行为实际上是待价而沽。

他明白鳌拜杀苏克萨哈实际上是已经向康熙“宣战”,孝庄不会坐视不理。而自己也是唯一能与鳌拜抗衡的人,孝庄为了笼络自己不倒向鳌拜,甚至借自己的力来抗衡鳌拜,给出的价码绝对不会低。

果然孝庄亲自便装上门提亲。赫舍里与康熙结亲也就意味着,赫舍里家族的命运和爱新觉罗的命运绑到了一起。对赫舍里家族而言,虽然有风险,但是回报也是不言而喻的,那就是世代相传的荣华富贵。

于是这一刻索尼才撕掉孱弱的伪装,决定支持自己的孙女婿康熙亲政。支持康熙,就是支持赫舍里家族。

所以索尼紧锣密鼓地安排自己的儿子索额图不断地放风,敲打各方势力,表明自己的态度。

当索额图约班布尔善喝茶下棋的时候,实际上就是要向班布尔善传递一个信号,我们赫舍里家族要支持康熙亲政了,你虽说是鳌拜的党羽,但是现在要明白该与鳌拜划清界限了。否则很有可能受到鳌拜牵连。

索额图的原话是,”有人说班大人和鳌拜走得很近,但要我说,鳌拜是鳌拜,班大人是班大人。”但是班布尔善一面奉承索额图有令尊之风。一方面撂子认输,说自己的棋已成死局。

索额图很高兴,因为他认为这次聊天很有成效,瓦解了班布尔善和鳌拜的联盟。班布尔善不会参与鳌拜的事情了。

但是此刻的索额图还是太年轻,他根本不了解班布尔善。

当时的朝局不只是索尼一个戏精。而扮猪吃老虎的角色很多。最厉害的当属班布尔善。班布尔善本身是皇族,但是他是非嫡传的。他是一个藏得比索尼更深的角色。

班布尔善的关键问题在于自己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实力。所以他比索尼更懂隐藏自己,也更懂借力打力,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班布尔善是一个藏得非常深的人,表面看起来他只是鳌拜的一个党羽而已。但实际上鳌拜在他的那盘棋里也不过只是一个棋子而已。

他通过“反水”苏克萨哈,利用鳌拜的手解决苏克萨哈,激化鳌拜与康熙的矛盾,然后示弱索尼,让索尼放松警惕,再怂恿鳌拜谋反,最终借鳌拜的手杀死康熙,自己再以“清君侧”为由,诛杀鳌拜,最终自己理所当然君临天下。班布尔善一旦预谋得逞,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但是当索尼看到班布尔善和索额图那盘棋后,老狐狸的直觉立刻意识到班布尔善非等闲之辈。这是一个明明班布尔善稳赢的棋局,可是他却撂子称败,这是典型的在示弱,在麻痹索额图。

他不希望露头太早,过早成为索尼关注并清理的对象。所以他必须隐藏起来,他要继续利用鳌拜作为自己的掩护,实现自己的目的。

于是索尼提醒索额图一定要注意防范班布尔善。因为”示弱于人”这也是索额图的强项。而此后发生的一切充分证明了索尼的预见性。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康熙王朝》中老索尼看到一盘未下完的棋,为什么让索额图当心班布尔善?

有句话说的好: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班布尔善就是一个什么都装的文质彬彬,什么都装的面面俱到,什么都装的淋漓尽致,其实他就是一个“十全十美有文化的大流氓”。班布尔善:爱新觉罗·班布尔善,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辅国公爱新觉罗·塔拜的第四个儿子。

没有弱点和生无可恋之人最可怕、最危险、最不可不提防之人,因为你无法知道这个人内心到底在想什么?

因为你无法阻止一个不惧怕死亡的人跳楼,同样的你无法提防伪君子和假小人。

为什么说班布尔善是一个有文化大流氓呢?

老索尼通过一盘没有结束的棋局就深入浅出的看出了班布尔善其心不“轨”,不轨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身为皇亲国戚的班布尔善,先是假意与苏克沙哈密谋一起搜集罪证,弹劾鳌拜圈地乱政,苏克沙哈答应除鳌拜后推荐其为内阁大臣,但是在众臣议政的日子却反口咬苏克沙哈一口。反口诬陷苏克沙哈

其实在苏克沙哈在邀约班布尔善在小茶馆(恒通驿店)密谋之前,班布尔善早已是鳌拜的“党羽”,此处的党羽二字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班布尔善不是真心投靠鳌拜,只是想利用鳌拜除掉对自己不利的“派别”。

在众臣同朝议政之日,班布尔善反口把矛头指向苏克沙哈,连同鳌拜一起弹劾苏克沙哈诬陷及买卖官位等罪,康熙虽深知苏克沙哈是忠臣,但是被逼无奈之下也只能牺牲其保全自己的皇家地位。

在老索尼去世后,班布尔善再次暗中煽动鳌拜谋权篡位,行不臣举,而班布尔善本人也是想自己坐收渔利,灭康后君临天下。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康熙称孝庄太后抱病,不能上朝,鳌拜独自一人去看望孝庄太后之时被康熙设计缉拿。

班布尔善故作救驾之名想强行将康熙及小庄太后一并当场斩杀,不料被九门提督伍六一所带兵马一并缴获,并活捉班布尔善。

班布尔善被伍六一所擒

此举虽未成功,但也可见班布尔善先利用鳌拜铲除苏克沙哈,再将鳌拜抛出作为诱饵,让康熙以为是鳌拜想造反篡政,最后自己收拾战场,坐收渔利的计划虽然化为了泡影,但是也不得不说老索尼的预言全部兑现了。

鳌拜被捕后醒悟,方知被班布尔善利用

皇家之事真可谓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啊!

我是追溯历史传奇,一家汽车公司的失效分析师,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吐槽。

有关汽车,日语,英语,自考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互相交流,感谢您的阅读。

文/追溯历史传奇(原创)

《康熙王朝》中老索尼看到一盘未下完的棋,为什么让索额图当心班布尔善?

都说人生如棋,棋如人生。小编虽然不是什么国手也懂得围棋黑白之间的攻杀战守中蕴含的任务性格。班布尔善作为努尔哈赤的亲孙子在康熙以冲龄继位的政局动荡时期,也想浑水摸鱼窥视大宝。妄图推动鳌拜谋反,然后自己以宗室的身份在鳌拜杀掉康熙后来个除逆完成自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皇帝梦。结果在《康熙王朝》中仅仅一盘残棋,心思就被人老成精的索尼看了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呢?康熙亲政前朝廷势力背景分析

康熙初年,政局动荡。小康熙以冲龄坐上皇位,不敢说是主少国疑但是太后也不是什么强势的;幸好有太皇天后孝庄撑场面。再看四位辅政大臣:索尼、鳌拜、遏必隆、苏克沙哈。小康熙第一次与四位辅政大臣见面的时候有过这么第一段话:

你是索尼,父皇说过你是开国元勋,朝廷栋梁你是鳌拜,你在沙场上救过父皇的命,是本朝第一武将你是苏克沙哈,父皇说你奉公执法,是朝廷公正表率你是遏必隆,你能将朝廷的工部、户部管理的井井有条,是朝廷的大管家

通过小皇帝的这段话我们可以得出索尼势力最大,掌握上三旗中的正黄旗;并且资格老,脾气大,这是当年和多尔衮顶牛的人物。又经过顺治和康熙两朝,更是老奸巨猾轻易不出头。鳌拜武将出身,皇太极时代就被成为满洲第一勇士;党羽遍布朝野也是一等一的功臣;苏克沙哈是个忠于皇帝的正人君子,但是没有军权成为最先被鳌拜暗算的辅政大臣;遏必隆是个有好处就上,企图左右逢源的家伙。这四位被孝庄太后笼络封为侯爵,享亲王俸。

鳌拜通过圈地运动的了良田千倾被帝师魏承谟告到康熙那里,而遏必隆赶紧和稀泥说没有此事;当康熙希望首辅索尼表态的时候,老奸巨猾的索尼赶紧说这个还是苏克沙负责,苏克沙哈是先帝认可的奉公守法的表率。康熙和苏克沙哈都无奈叹息。

当老索尼到家就告诉儿子索额图闭门谢客同时称病不去上朝。再看他吩咐索额图的话:

孝庄太后不表态,咱们那也不表态;如果孝庄太后要收拾残局就得重用咱们索家,那个时候你的官职就不是吏部侍郎了

你看他这老奸巨猾的劲头儿。然后鳌拜趁机在索尼不作为的基础上先后处理了魏承谟、倭赫还有杀掉了苏克沙哈。随着鳌拜势力的膨胀,孝庄不得不依靠索尼来抵御鳌拜的压力。让康熙娶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索额图也升官。由此皇室才得到索尼的鼎力支持。

阴险狡诈的班布尔善隐藏在鳌拜后面包藏祸心

而本文中的重点人物班布尔善就隐藏在鳌拜背后,鼓动鳌拜造反。他是皇族,努尔哈赤的孙子。从辈分上来说,康熙还得管他交五叔。因为他也是爱新觉罗的子孙,也亲眼见到从皇太极到顺治继位时的血腥和残酷。所以这家伙也想在合适的情况下窥视皇位。他的计划很简单,隐藏在鳌拜背后鼓动鳌拜造反的野心;然后以鳌拜为靶子吸引火力,然后鳌拜造反成功杀掉康熙和孝庄后再以爱新觉罗宗室的名义诛灭鳌拜。这样他就里子面子都有了,顺理成章的坐上了那个高高在上的皇位。

最早鳌拜就把他纳入心腹,曾经想推塔当康熙的老师没成功;后来又想让班布尔善当主考又没成功;但是班布尔善就这样一步步的成为鳌拜言听计从的谋士。当天下督抚和带兵大将拜访鳌拜的时候,本来鳌拜已经打算劝说大家别圈地了。但是班布尔善一看这不行啊,还得鼓动鳌拜在前面顶着就说:

天下半数以上的督抚就在这间屋子里,天下一大半的带兵大将也在这各屋子里。这说明天下的道理不在御史言官那里,而在这间屋子里。

当苏克沙哈找到班布尔善让他一起弹劾鳌拜时,班布尔善假装应允把苏克沙哈耍的团团转还得到了他弹劾鳌拜的计划。一回头班布尔善就把苏克沙哈的給卖了,最后导致苏克沙哈被杀。这样班布尔善利用鳌拜隐藏自己,又把鳌拜推上了不归路。

保皇派的索家和班布尔善以及背后的鳌拜斗法

当索额图和班布尔善对弈,以棋为由谈奏请皇上亲政的时候班布尔善认输称受教就回去了。表面看似乎他听从索额图的话回去上折子上奏请太子亲政去了。但是随后索尼看到残局的时候到发现班布尔善棋高一筹故意认输的时候,就知道班布尔善所图甚大不是易于之辈。

后来果然在班布尔善的积极游说下打算造反,他好黄雀在后。但是没想到以九门提督吴六一为关键人物一举拿下所有的叛乱者,班布尔善也不被识破没什么好下场。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康熙王朝》中老索尼看到一盘未下完的棋,为什么让索额图当心班布尔善?

姜是老的辣。

《康熙王朝》中,索尼是一只地地道道的老狐狸,比起鳌拜的霸道与鼠目寸光,他才是大智若愚、独具慧眼。

班布尔善与索额图下围棋,最后故意投子认输。索额图觉得自己赢了,其实在谋略上他已经败给了班布尔善。索尼看到棋局,一眼就明白了其中的“奥妙”。

围棋是一种博弈游戏,讲究的是一种取舍的拿捏,为了赢棋,甚至可以牺牲部分棋子。往大处说,朝局就是一盘大棋局,为了抢占先机,也能故意输掉一盘棋。

朝堂之上,大家都身处棋局,人人都是棋子,人人也是执棋者。在这盘棋中屹立不倒的幸存者,往往就是大赢家。

索尼从努尔哈赤的侍卫,一步步做到辅政大臣之首,博弈的智慧早就炉火纯青。班布尔善那点“示弱”的雕虫小技,瞒得过索额图,在索尼眼里完全就是小儿科。

康熙刚刚登基不久,最大的对手是鳌拜。康熙恨得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因为鳌拜掌握了朝廷的大权,半数官员都听命于他,首辅索尼又装聋作哑。

后来,孝庄亲自登门拜访索府,双方在和谐氛围中达成“默契”(康熙娶索尼孙女并立为皇后,换取索尼对康熙的支持)。按照当时爱新觉罗的常规做法,一般都是立蒙古王公之女为后。孝庄给了索尼这么大的面子,索尼自然也会有所表示。

到了朝会上,索尼振臂一呼,提议康熙亲政,响应者云集,就连摇摆不定的遏必隆也赶紧支持。只有鳌拜和班布尔善等少数几人,反对康熙亲政。

班布尔善眼看形势不妙,马上登门索府“请教”。被索额图“好为人师”了一番,班布尔善马上悬崖勒马,立场改为支持亲政。

其实他心里早就有了主意,班布尔善是隐藏最深的机会主义分子,哪边实力强劲就上那条船,从来没有真正的忠于谁。故意跑到索额图家多此一问,无非是想对索尼献媚,好两边押宝。

从索府出来后,班布尔善到了鳌拜门口,这个时候他的本性就露出来了,在进门口之前他开始变得犹豫不决。他在犹豫是不是要为自己换个山头。见了鳌拜,班布尔善劝说鳌拜一起上折子,支持康熙亲政。在朝野的一致支持下,康熙得以顺利亲政。

一个机会主义分子足够令对手头疼,一个懂得示弱的人能让对手在得意中失败,一个是皇族宗亲的人有天然的身份上的博弈优势,而班布尔善又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智商远在索额图之上,是一个特别不好对付的人物。所以,索尼才会提醒索额图小心班布尔善。

原创:秋媚

《康熙王朝》中老索尼看到一盘未下完的棋,为什么让索额图当心班布尔善?

诚谢邀请

鳌拜是处处争强,班布尔善是处处示弱啊。这是索尼后面的那句话。

其实这盘棋,下棋的双方心思都没有在棋盘之上,反而是在不断的试探朝廷政局的走向。索额图警告班布尔善千万不要一招棋错,满盘皆输。这实际上正是班布尔善想要在这盘棋里得到的。他想知道,朝廷的这盘棋到底该怎么下。

一方是霸占着权力的鳌拜,另一方面是准备拿回权力的小皇帝和索尼,本属于鳌拜团队的班布尔善玩起了骑墙术。他想看看关于皇帝亲政这事,索尼这边究竟是在试探,还是说已经剑拔弩张了。

那么在此情况之下,班布尔善唯有投子认输,才能够把话接下去。如果班布尔善赢了这盘棋,双方还有后来那番对话吗?班布尔善能够得知索尼和索额图的真实心思么。明显是不会的,可以说班布尔善还是有些心计的。

只不过,他修炼的不够火候。因为真正聪明的人,是不会让别人看出来自己的是故意认输的。

《康熙王朝》当中,在这个阶段,聪明人只有两个,索尼和孝庄太后。他们两个联手下的这盘棋,把班布尔善直接就装进去了。

实际上,与其说这个阶段最大的BOSS是鳌拜,不如说是班布尔善。毕竟,班布尔善才是隐藏的最深,野心最大的人。鳌拜,无非就是和康熙皇帝的政见不同,逼不得已,想换掉康熙。但是班布尔善却想做螳螂之后的黄雀,把康熙和鳌拜一起除掉。借以皇叔的名义,登基称帝。

因此,他极力的怂恿鳌拜和康熙对着干,试图将二人的矛盾激化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他好收渔翁之利。但是,他又并不确定鳌拜就一定能赢,尤其是在索尼出来之后,朝中的势力又倾向于皇帝一方。因此,他开始玩骑墙,试图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在索尼父子那边,他极力撇清自己和鳌拜的关系,在鳌拜那边呢,他又显露出自己对于鳌拜的忠心,帮着鳌拜出谋划策。

班布尔善这种墙头草似的人物,索额图的政治阅历浅,还看不出来。但是老狐狸索尼,他是能看透班布尔善的。

索尼的判断是正确的,只不过索尼去世的早。班布尔善见索尼去世,风向又刮到了鳌拜那边,就一门心思的做起了自己的皇帝梦。只不过,这种自作聪明的人,往往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因此,在康熙抓住鳌拜之后。只是把鳌拜囚禁了起来,而班布尔善呢,《清史稿》记载:绞刑。说白了,出发点不一样,惩罚的力度自然也不会一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