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说“中国有三个半人”,该怎么理解?
钱钟书所说的三个半人,其实指的是他自己认为对中国近代历史做出杰出贡献的那些人,他们归属于四个地方。其中两广是一个人,湖南是一个人,江浙是一个人,还有一个山东,算半个人。
两广地区的一个人。可以说两广地区是革命的发源地,无数革命先驱是在这里起家的。我们最熟悉的孙中山先生,其实也是在广东地区开始革命,开启了中国革命之先河。
除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早在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先生已经在广东虎门销烟,开启了中国近代史。而广西地区,最著名的近代事件,莫过于太平天国起义了。
洪秀全在广西金田发动了这场持续14年的起义,浩浩荡荡几乎占领了长江以南的半个中国。这是一场对清王朝打击最大的起义,规模之大,前所未见。
所以说两广地区是中国革命先驱最早的发源地,在这里看到了革命的种子和希望,所以才会有前赴后继的人,加入到了革命当中去。
湖南地区的一个人。湖南地区就更不用说了,那是新中国革命的发源地,若干开国元勋都出自湖南地区。毛主席、贺老总就是地地道道的湖南人。
其实早在清朝时期,湖南人就已经混迹于历史潮流前线,比如说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湘军领袖曾国藩那就是湖南人,收复新疆保证中华领土完整性的左宗棠,他也是湖南人。包括舍身忘死,为了戊戌变法而献身的谭嗣同,他还是湖南人。
第一个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将领蔡锷是湖南人,清朝改革派中的胡林翼、彭玉麟等人也是湖南人。民国第一任大元帅黄兴也是湖南人。
他们得到了革命的种子,所以引领所有人向前走,不管是清朝末年,还是民国初年,包括抗日时期,在历史的最前沿,总是能看到湖南人的影子。
江浙地区的一个人。我个人觉得,江浙地区的一个人主要指的就是周恩来总理。当然了在中国近代,江浙地区还出现了很多厉害的人物。
比如说在清朝晚期的权臣李鸿章,他在江淮地区训练淮军,成为抵抗太平天国的重要力量。还有民国的领袖蒋介石,也是非常厉害的一个政治人物,他也是江浙人。
这几个人都是中国近代举足轻重的人物,所以江浙地区占据一席之地自然是有道理的。而且江浙地区是较早吸收西方文化的地区,也是改革最早的发起地区。中国共产党就是在江浙地区成立的。
山东地区的半个人。山东最出名就是孔子,孔子的儒家文化影响了中国两年多年的历史,也是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的真正原因。
很多人说儒家文化是为了帝王统治而出现的,其实儒家文化是为了保存中华文化而出现的产物。过去的百家争鸣,现在又有几家是留下来的呢?
如果注定是流传不下来的东西,那即使出现了,又有什么意义呢?儒家文化之所以能够存在两千多年,的确是有道理的,因为它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生存法则。
但是山东地区在近代的革命当中,并没有太出众的贡献,尤其是没有太多著名的革命人物出现在近代历史当中。
不过也有孙传芳、张自忠、吴佩孚等人在中国近代史中担当重要作用,所以钱钟书认为山东地区只能算半个人,其实指的就是在近代历史上著名人物出现的数量而已。
总结:这种说法是相当片面的,钱钟书只是从大人物的角度来看的这件事。我认为这种说法十分片面,因为不管是在中国的哪个地方,都有不少杰出的人为革命作出贡献,这是肯定的。
而且小人物的贡献,未必就比大人物的少。可以说中国革命如果没有千千万万个小人物的努力的话,那也没办法成功。
而且抛头颅洒热血的不仅仅有大人物,也有无数小人物的出现。之所以称他们为小人物,并不是说他们的贡献小,而是因为他们的名声远没有大人物那么大。
可是他们的贡献呢?没有人可以抹杀他们当中任何人的贡献,所以我觉得中国的人远不止三个半这么多,这只是钱钟书老先生的一家之言罢了。
钱钟书说“中国有三个半人”,该怎么理解?
钱钟书先生的原话是:“中国只有三个半人:两广算一个人,湖南算一个人,江浙算一个人,山东算半个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主是是依据近现代以来这几个地方出的对中国有巨大影响力的人物以及对近现代中国所做出的贡献。
首先,两广尤指广东对中国近代的发展及国民革命功不可没,翻开近现代史,广东人的名字俯拾皆是,两广成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摇篮。从林则徐虎门销烟点燃中国近代反侵略的熊熊烈火以来,得风气之先的广东便成了“反贼”云集之地。
洪秀全、冯云山、康有为、梁启超,从太平天国到戊戌变法再到辛亥革命,每一次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都写满了两广人的名字,广东人开革命之先河,与革命结下了不解之缘。
广东是近代对外开放较早,思想最为先进的地区,中国对外开放的门户。近代中国的变革与其密切相关,革命的源头自此而起,直接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中国步入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
再看湖南,对中国近现代产生的巨大影响不言而喻,中国近现代史的进程与发展与其都密切相关,中国素有“一部中国近现代血泪史,半部由湖南人书写”的说法,为近现代中国输送了大量经天纬地之才。
从清末曾国藩开始,湖南在近现代人才辈出,名将云集。湖南名士杨度的“若到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的豪情壮志,曾激励了千千万万湖南人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抛头颅、洒热血,谭嗣同、黄光、毛泽东一辈又辈的人都抱着这样的信念。
所谓”无湘不成军“,近现代的中国军队也少不了湖南人的身影。近代以来,湘军都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号,自曾国藩创湘军以来,湘军这个名字就横贯中国近现代史的长空。很多人从湘军一步步走出,不但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也改变了湖南人的精神面貌。
有人曾言:”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从中就可看出湖南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地位。除去伟人毛泽东不说,更有中兴四将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魏源、谭嗣同、黄兴、蔡锷、宋教仁、刘少奇、蔡和森、何叔衡等一大批精英人才,无不为这个灾难深重的国家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就新中国来说,十大开国元帅中有3位湖南人,十大开国大将有6个湖南人。湖南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所占的地位显而易见,他们都无疑推动了中国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改变了整个中国的面貌。
其次江浙,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富饶之地,长期是我国的经济重心,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江浙人用自己的富饶为中国近现代革命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由于经济发达,对于外来文化、技术的吸收程度也远远高于其他地区,思想相对来说也比较先进、进步,近现代著名人物如李鸿章、蒋介石、周恩来等等赫赫有名的人物皆出于此,可以说与中国近现代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最后看山东,中国儒家的发源地,孔子的故乡,儒家文化、思想的发源地和中心。中国自汉武帝以来就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一直沿用至今。
儒家思想可谓深入国人文化的骨髓中,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都曾或多或少受过儒家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也处处可见其渗透的影响力,比如我们熟知的曾国藩、李鸿章等,一言一行都无不透露着儒家文化的身影。
山东近现代的著名人物如孙传芳、吴佩孚、张自忠等,解放战争中也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当然,这只是钱钟书先生个人的看法,要论贡献其实其他地区也或多或少做出巨大的贡献,比如四川、江西等等地区,也不遑多让。其中四川开国元帅就高达4人,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领中,98人为四川人,成为全国各省将帅中含金量最高的省份。
而在开国将帅中,江西籍的将军最多,共327位,占全国开国将军总数的20.26%,包括肖华、陈奇涵、赖传珠3位上将;梁兴初、吴克华等38位开国中将;谢振华、曾克林、丁盛等286位开国少将。当之无愧的红色摇篮!
钱钟书说“中国有三个半人”,该怎么理解?
在钱钟书中篇小说《猫》里,谈到中国只有两广、江浙、湖南、山东这三个半地方的人说出自己的籍贯来最有声势。偌大的中国,难道只有这几个地方出人才吗?
晚清民国时期,中国遭逢“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在内忧外患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力挽狂澜的时代巨子,其中以两广、江浙、湖南最为显著。甚至有中国近代史是“广东人革命、江浙人出钱、湖南人流血”的说法。
广东是较早被西方列强侵略渗透的省份,同时靠近被殖民的港澳,西方文明开化的思潮率先在这里登陆,所以很容易产生改革或革命的土壤。康有为、梁启超师徒的“戊戌维新”是近代中国走君主立宪道路的一次尝试;而孙中山则是坚定的民主革命者,从反清到反北洋军阀独裁,两广地区都是他不断革命的大本营。
要想革命必须得有资金支持才行。江浙自南宋以来就逐渐成为国家的经济中心,天下大半财富出自江浙,物阜民丰自然造就人才鼎盛。孙中山主持同盟会发动的数次武装起义,背后都有江浙财阀张静江、宋耀如的支持,孙中山后来还娶了宋耀如的女儿宋庆龄。
除了出钱,江浙人在政治、文化领域也贡献了很多人才,比如与同盟会齐名的光复会,包括领导人陶成章、蔡元培、章太炎、徐锡麟、秋瑾等在内的大部分成员,清一色都是浙江人。此外,江浙还贡献了钱穆、钱钟书、鲁迅、郁达夫、徐志摩等文化巨匠。
有了革命领袖和出资者,还得有血性男儿出阵,“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有“旷世逸才”之称的杨度此言不虚。黄兴、宋教仁是孙中山革命的左膀右臂,历次反清起义几乎都由黄兴指挥,而宋教仁则更是为民主共和而遭暗杀。
从曾国藩创建湘军起,湖南就是军政人才的摇篮,甘为变法而死的谭嗣同,护国讨袁的蔡锷,开国领袖毛泽东。十大元帅中,有彭德怀、贺龙、罗荣桓3位湖南人,而十大大将中,更是占据6人,他们是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许光达。
山东是孔孟故里,即便出了直系军阀吴佩孚,但他还是被冠以“吴秀才”的名号,有“霸才”之称的傅斯年主持殷墟发掘,为商代文明重见天日贡献巨大。
不过相比较两广、江浙和湖南在晚清民国时期所诞生的众多时代巨子,山东要逊色不少,所以在“三个半”的说法中,只好屈居半个了。
“中国只有三个半人”是时代性很强的表述,过于纠结这句话意义不大。钱老只是想言简意赅地点明,在中国的那段特殊时期,两广、湖南、江浙、山东这些地方盛产人才、有文化渊源,对奠定近现代中国贡献卓著。
钱钟书说“中国有三个半人”,该怎么理解?
钱钟书先生的原话是:“中国只有三个半人:两广算一个人,湖南算一个人,江浙算一个人,山东算半个人。”。这句话该做何解,钟书先生此言应该是出自于这些地方对整个近代中国的影响,而非现在的“地域黑”,所以所做解释,应当公正公允。
两广的一个人:两广是中国近代对外开放的马前卒,也因此催生了一批起义,革命的有识之士。最早的比如洪秀全,后来的孙中山先生,两广之地一直是最早带头反抗的。
湖南的一个人:近现代史上,湖南为中国输送了大量经纶治世的人才。满清时代的曾国藩,近代的黄兴,开国领袖里面更是不胜枚举,于是有言说“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
江浙的一个人:江浙一带是中国近代最早进入近代化地区,成为中国的经济摇篮,而且江浙地区文化繁荣,文人辈出,“江浙派”在中国文坛的地位不容置疑。
山东的半个人:山东是孔子之乡,儒家圣地。儒家文化则影响中国人几千年,成为我们基因的一部分。近代一来,西学东渐,虽然儒家文化的影响遭受了打击,甚至压制,但还是非常重要,因而算半个人。
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看待钱钟书先生的观点呢?我是头条作者围知历史,每天带你了解不一样的历史,希望大家给我点个赞,关注一下,路转粉,不迷路,谢谢各位啦!
钱钟书说“中国有三个半人”,该怎么理解?
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么说又有什么依据呢?钱钟书先生这么说,主要是根据近现代以来,这几个地方的杰出人物和在中国近现代历史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来衡量的。
第一个人:两广地区首先,“两广”这个“人”,在中国近代的发展历程中,尤其是广东地区显得尤为重要。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就发生在广东虎门,这一事件直接从根本上维护了民族尊严和民族利益。也点燃中华民族骨子里的反侵略斗争的血性。
之后,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冯云山、韦昌辉等主要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了武装起义,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囯”运动。
康有为、梁启超等有志青年也不甘落后,积极改革变法,试图改变民族危亡的命运,于是便有了后来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虽然每一步的成效并不明显,但是这一切无一不是新中国蜕变的引子。
而这每一次刻在历史长河中的革命运动都填满了两广人民的名字,两广地区自然也就与革命运动有些难以言说的默契,自然担得起“一个人”的分量。
第二个人:湖南地区我们再看湖南这个“人”,翻开中国近代历史的书页,赫然落款着“湘人”二字,一直就有评价称“一部中国近现代血泪史,半部由湘人写。”
革命时代以毛泽东主席为领导的革命家带领我们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在和平年代,湖南地区有绘画造诣极深的齐白石,编写共和国国歌的作曲家田汉,小说界独占鳌头的沈从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古往今来湖南地区杰出人物层出不穷,可谓是中国独一无二的一个“人”。
第三个人:江浙地区还有“一个人”应该指的是江浙地区。自古以来,江浙地区不但是中国最为富庶的地区,同样,这个地方一直以来都是称得上是人杰地灵。在这种得天独厚的环境孕育之下,近代时期的江浙地区难免也会人才辈出。
从清末开始算起,作为清廷的顶梁柱李鸿章,他早年就曾在此抵抗太平军起义,为江浙地区抒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清亡以后,进入民国,江浙地区又涌现出了两位近代举重轻重的人物:蒋介石与周恩来。所以说,单从这三人来讲,江浙地区完全算得上“一个人”。
半个人:山东地区最后我们来看山东这半个“人”,山东是孔子故里,从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文化就一直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尤其是“仁”“礼”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更是深入骨髓。
在中国近代史上留名的英雄人物无一不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乃至今天,我们仍然延续着儒家文化,在世界上始终保持着儒雅风度,是一个真正有内涵的国家。这半个“人”也可以说不单单是“人”,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灵魂。
当然这只是钱钟书先生的个人看法,中华民族的独立自强之路是整个中华民族齐心协力杀出的一条血路,整条路是一条坎坷又连续的道路,缺了任何一环都不能缺失,湮没在历史云烟里的英雄每一个都值得我们铭记,没有他们的甘愿牺牲又怎么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安宁。当然,斗争也从未终止。
今天的中国,依然有许许多多的人奋斗在一线,他们都来自全国各个地区,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祖国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全部。
钱钟书说“中国有三个半人”,该怎么理解?
钱钟书说的三个半人,是指两广,湖南,江浙各算一个人,山东算半个人。
钱钟书先生的说法主要重眼于近代史,在千年的古代历史中,北方才是国家的政冶和文化中心,仅是西安(长安)即是十六朝的古都,元,明,清时期的北京,都是华夏文化辉煌的成果!
首先说江浙,自宋朝引进水稻,粮食产量提高,江浙经济发展,中国的经济南方就开始超越北方,全社会人口开始突破一亿人,江浙的富庶,文化也兴盛,知识分子数量最多,科举考试中举的才子比例最大,在朱元璋建大明王朝首次开科取士,中举的全是江浙南方人,为了平息北方学子的不平,还特意加考了一场北方科举才平息风波,明朝中后期形成的清流“东林党”人,基本上是江浙官员,治理国家,处理政事,无一不是江浙人士主导参于!
再说湖南,耒阳的蔡伦发明造纸术,使文明搭上了更便捷的传播载体,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得以低成本而传播更为广泛,尤其近代史上的湖南人涌现出大批的革命先行者,创造出了辉煌的历史,唯楚有材,于斯为盛的文化传承,是为湘楚文化的真实写照!
两广甴于靠海,也是自明朝开始就是对外出口贸易的通商口岸(广州港),也承接着对外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大名鼎鼎的广州十三行的贸易遍及全球多个国家,其财富总量甚至位居世界首富!
山东孔子故乡,儒学影响国人千年,然历朝治国,尊儒学之表,推法家治理为里,儒学影响虽深远,但仅只及一方面并非全部,是以算半个人!
华夏千年文明,璀璨宝贵,华夏民族皆勤劳聪明,有作为而纯朴善良,并不能过于片面地以地域去认知和评判,民族水乳交融,皆为华夏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