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让魏延镇守汉中的时候,为何向来自信的关羽没有站出来阻挠?
魏延出镇汉中,这是刘备的意思,关羽有什么能说的?就算他说了,难道能够改变刘备的想法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刘备意识到集团内部老龄化严重,必须要改革。其实与其说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倒不如说诸葛亮是刘备留给儿子最宝贵的财富。因为诸葛亮比刘备年纪小二十岁,相当于两代人的差距。这就是刘备培养的下一代领导班子的领袖人物。
早在荆州的时候,其实刘备就已经想好了自己的未来,当时他已经48岁,再过几年可能就有去世的危险了。所以他必须要为自己安排好一切。好不容易拿下荆州的地盘,如果人才断档的话,这些地盘压根就守不住。
当时的刘备已经意识到了一点,他们内部人才的年龄都太大了。关羽张飞赵云,那跟刘备都是同一个辈分的人,后来关羽还领回来一个老黄忠,让刘备真的是哭笑不得。
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三国志》倒不是说40多岁的人岁数大,而是刘备认识到,他们集团要想夺取天下,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可能就是一场持久战。这一代人基本没有完成的可能性,所以刘备开始培养新人。
不得不说刘备是一位出色的领袖,他能够做好新老交替的工作,敢于大胆尝试任用新人,这本身就需要很大的魄力。毕竟张飞的脸面摆在那里,任用魏延其实就是在打张飞的脸。
可是没有办法啊,如果年轻人不上来的话,等这些老家伙都打不动了,再培养年轻人压根就来不及了。
关羽已经是荆州领袖,为了避嫌他不能多说什么。说到底,蜀汉的江山是刘备的,刘备虽然当时没有称帝,但是跟皇帝也没什么区别了。所以他选择任何人出任汉中太守,其他人都不应该有疑问。
君权至上的年代,哪里有臣子说话的份?就算是有人可以提建议,但是这个人绝对不能是关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关羽此刻已经是荆州的一把手。
初,飞雄壮威猛,亚於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飞犹不悛。先主伐吴,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飞,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飞营都督表报先主,先主闻飞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飞死矣。”---《三国志》荆州距离益州是千山万水,两地本身距离就比较远,所以刘备对荆州的操控,是非常不便利的。这个时候关羽的忠诚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所以说对于刘备的任何决定,关羽不能表现出一丁点的不满意。这就是政治智慧,关羽跟刘备说到底也不是亲兄弟,就算是亲兄弟,在国家权力方面,也需要分的清清楚楚。
关羽如果对汉中太守的职位,存有异议的话,那么这就是对刘备权威的挑战。刘备作为他们的老领导,分析事情的能力,是得到所有人认可的。尤其是关羽,不能对刘备产生什么质疑,要知道他手里可是有八九万的荆州兵,这可不是一股小势力。
关羽需要避免蜀汉集团内部,结党营私的情况出现。虽然关羽、张飞和刘备亲如兄弟,但是他们的下一代是不是还是这么亲密呢?这可就说不定了。一旦张飞成了汉中太守,关羽又掌管荆州。那么这两大家族就会成为蜀汉内部最大的两大豪族。
他们拥有蜀汉大多数的资源和地盘,这对刘禅来说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关羽和张飞的关系很好,一旦他们对刘禅有所不满的话,结果又会怎样呢?
关羽就算是从蜀汉的未来出发,也必须要阻止这种情况的出现。所以关羽和张飞两个人,只能有一个是镇守一方的诸侯。既然关羽已经成了这个人,那么张飞就不好再做什么封疆大吏了。
刘备重情义,但是他不是傻瓜,他肯定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才会选择新人魏延前往镇守汉中。所以关羽既然能够理解到这一层面,自然也不敢多嘴了。
张飞是有前科的,当年镇守徐州就因为喝多了才被吕布给拱了。张飞这个人虽然是非常勇猛的战将,但是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喜欢喝酒。喝过酒以后就犯糊涂,到了岁数大了喝醉酒还经常打人。
张飞本人就是因为酒后乱打人,才被手下人给宰了的。所以张飞真的适合担任汉中太守吗?刘备心里其实是没底的。
备留张飞守下邳,引兵与袁术战於淮阴石亭,更有胜负。陶谦故将曹豹在下邳,张飞欲杀之。豹众坚营自守,使人招吕布。布取下邳,张飞败走。备闻之,引兵还,比至下邳,兵溃。收散卒东取广陵,与袁术战,又败。---《英雄记》当年刘备出城去对付袁术的时候,留张飞在徐州镇守,结果张飞当天晚上就喝醉酒。吕布偷偷在这个时候把徐州城给夺取了,张飞连刘备家小都没顾得上,自己就跑了。
这件事虽然过去很多年了,但是张飞喝酒的坏毛病一直都没有改掉。这也是关羽最担心的地方。因为汉中是益州的门户,如果汉中丢了,那成都可就危险了。
所以镇守汉中必须要一个稳当一点的人才行,这个时候的张飞似乎并不能胜任这件事。反过来说,如果关羽强行认定张飞可以胜任这件事,那出事了谁来负责呢?
总结:在汉中太守的人选上,不管刘备选择谁,关羽都不能插嘴,这就是政治头脑。参考资料:《三国志》、《三国演义》、《英雄记》。
刘备让魏延镇守汉中的时候,为何向来自信的关羽没有站出来阻挠?
史实的魏延并不是韩玄手下,他在刘备取川时就跟在身边,二刘反目后,刘备起兵攻打刘璋占据涪城,当时刘备军兵不满万,孤立无援,刘璋派出蜀中名将刘璝、张任、泠苞、邓贤、吴懿等人带领精锐殂击,黄忠魏延等合力大破刘璋军,又分统军队平定广汉郡,庞统死后诸葛亮入川,魏延随军攻取成都。四川战役令刘备对魏延刮眼相看,封他为牙门将军。牙门将军位在杂号将军上,是刘备创设魏吴随设,赵云长坂救出阿斗时,也被授予此职。汉中之战算前算后历时二年,其时魏延也有出色表现,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物色镇守汉中的人选时,大家都以为是张飞无疑,哪知刘备点将,命魏延当汉中都督、汉中太守,并升任镇远将军。
这一任命让众人惊讶不已,刘备便借大胜摆宴庆功,乘机消除众臣疑虑,席上问魏延,你守汉中,如果曹军来攻打你要怎么应对?魏延说了一句豪气干云的话“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如果曹操倾国而来,我就守住汉中,等待主上援兵。如果曹操派大将带十万八万兵来,我就把他吃掉,不劳烦主上。刘备听后击节赞叹,众臣一听也大为叹服,果然豪气无双!(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当时,有资格和实力镇守汉中的至少有张飞马超黄忠几个,他们都表示无异议。毕竟,刘备看人的眼睛毒辣,用人的手腕也高超。
其时关羽镇守荆州,刘备当上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年逾七旬的黄忠为后将军,使者费诗把任命带到时,关羽不乐意了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与老将排在同一行列感到不爽,认为有辱身份。费诗便以萧何曹参是刘邦至交又是从龙之人,而韩信陈平中途来投官位在他们之上,他们毫无怨言的事来劝解,表示事情有轻重,亲疏并不因官位显现。关羽听了恍然大悟“羽大感悟,遽即受拜”。另一事是马超,马超来降刘备时,关羽就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是什么样的人?就是说他和我相比如何?诸葛亮猜中关羽的心思,便捧了他一下说当然不如你“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益德是张飞史实的字,关羽听了很是受用。(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有此一与老将比一与世家比较的先例,关羽骄傲自负的性格跃然纸上,至于说到魏延当汉中太守之事,首先,类似事已有费诗开解,正和黄忠比雷同,既然释然了,自不会再跟魏延相比。再说,魏延镇守的是汉中,关羽守荆州的责任比他大多了,他不会傻到认为自己可以一身守两处,而对于刘备的任命,张飞马超都没异议,关羽自也无话可说。
刘备让魏延镇守汉中的时候,为何向来自信的关羽没有站出来阻挠?
刘备任命魏延镇守汉中,给魏延的官职不过是区区一个镇远将军,汉中太守,距离关羽差距很大,关羽为什么要出来阻挠。
在《三国演义》里,刘备称汉中王以后,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上将,黄忠和关羽并列,结果引得关羽大怒,说不愿意和老卒为伍,不肯接受任命。最后还是在费诗的劝解下,关羽才拜受印绶,这给人造成了关羽爱计较别人官位的印象。
然而实际上在正史里关羽可没这么干过,只是在刘备任命关羽、张飞、马超、黄忠为四方将军时,诸葛亮担心关羽远在荆州,不了解黄忠最近立了很多功劳,黄忠提拔到个关羽并列,会引起关羽不满。刘备表示不碍事,自己会亲自写信跟关羽解释。
从这里看,所谓关羽不满黄忠和自己并列,仅仅是诸葛亮的担心而已。而且诸葛亮担心的原因是因为黄忠原来职位低于关羽,现在和关羽并列可能引起关羽不满而已。
但是魏延在被刘备大力提拔以后,不过是镇远将军,汉中太守而已。镇远将军是一个杂号将军,在刘备称汉中王之前,镇远将军是赖恭担任,其在蜀汉集团中排名还在荡寇将军关羽、征虏将军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之后。
也就是说魏延被提拔以后,还不如关羽原来的职务,距离刘备给关羽的新职务前将军差距就更大了。这么一个小职务的任命,根本无法引起关羽的重视,更不会跳出来阻挠。
刘备让魏延镇守汉中的时候,为何向来自信的关羽没有站出来阻挠?
魏延先是在刘表手下干,后来投奔刘备。刘备带着魏延等平定汉中西川,自立汉中王,令魏延为汉中都督镇远将军兼任汉中太守,自此镇守汉中八年(公元219----227)。
公元213年刘备入川时命关羽为襄阳太守,同诸葛亮留守荆州。刘备拿下汉中后自立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总督荆州事。
可以看出,刘备让魏延镇守汉中时关羽为什么没有跳出来反对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当时受封的关羽是前将军,是四方将军之首,假节钺,可以有自主生杀大权,成为排名第一的大将,而魏延是四镇将军之一,职位明显低于关羽,所以不存在可比性。
二、魏延也是凭军功得到了升迁,又是刘备信任的人,关羽不可能不知。
三、关羽当时镇守荆州距离汉中千里之遥,关羽怎么可能跑去跳出来反对呢?
刘备让魏延镇守汉中的时候,为何向来自信的关羽没有站出来阻挠?
如果您指关羽是为张飞出头,责怪刘备没有将汉中太守的职务交给张飞,交给了魏延,关羽出来阻挠,那大可不必担心。
刘备称汉中王时,封了四方将军,分别是:关羽封前将军,马超封左将军,张飞封右将军,黄忠封后将军。四方将军接顺序分别是:前、左、右、后。关羽是排名第一的将军,张飞是排名第三的将军。
而当时的魏延是征西将军,领汉中太守,魏延的征西将军本来就低于张飞的右将军,另外张飞与关羽情同兄弟,关羽对张飞也非常了解,张飞对君子非常敬重,但对士兵及低层人士非常苛刻,动不动就鞭打下人。
汉中是蜀汉的北方门户,是与魏国交界的前线,张飞又好饮酒,又好鞭打下人,如果发生什么意外,比如魏军来攻,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刘备早期在守城需分兵时,都是让关羽独自守一城池,而让张飞与自已同守另一城池,张飞早期就在刘备眼中,不具备独自守城的能力,而汉中太守不是凭关系好就能任命的,不仅刘备认为张飞不合适镇守汉中,而且关羽也认为张飞不合适镇守汉中,让张飞镇守益州的非前线郡县,就没有关系,因此刘备让张飞镇守巴西郡,张飞出任巴郡太守。
关羽对刘备在汉中王任命中唯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与黄忠为伍。四方将军中,关羽认可了马超、张飞,却不认可黄忠,并说大丈夫不与老兵同伍。
四方将军: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在名义是平等的,但实际上会因为资历、战功、人情等原因,人为区分也重要性,不仅关羽对刘备任命黄忠产生不满意,就连诸葛亮也颇为担心,因为黄忠之前是讨虏将军,且在蜀汉资历浅,一下子提拔到后将军,可谓连升几级,诸葛亮曾经提醒过刘备,黄忠升的太快,可能关羽会不高兴,刘备说自已来解决。
事实上,关羽收到了刘备的任命书,马上就对黄忠被任命为后将军,从而与关羽居于平级地位表示不满意,要知道关羽、张飞等跟随刘备有30多年了,且关系亲密,情同兄弟,而黄忠呢,才10年不到,且是降将,与刘备关系也一般。
但在费诗的一番苦劝后,关羽接收了刘备的任命,并对费诗表示感谢。这个时候,表示关羽已经接受了黄忠与自已同级的现实,既然关羽都接收了他认为不满意的,又怎么会对魏延表示不满意呢?
事实上魏延是刘备的部曲,也就是私兵,一直是刘备的心腹,史书没有记载魏延何时成为刘备的部曲,魏延是河南义阳人,也就是今天河南桐柏人,桐柏在新野的东边,与新野交界,而刘备曾经驻守新野7,8年,肯定是刘备驻守新野期间收的魏延,魏延从来不是什么降将,而一直是刘备的部曲。
关羽肯定早就知道魏延的存在,刘备提拔人才不是一天两天就提拔的,显然经过一番考察,也许在荆州的时候,刘备就对魏延有所器重,但此时魏延官职还比较低微,魏延随刘备入蜀后,因作战勇猛,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汉中之战后,魏延又被封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这一任命完全是破格提拔,一方面是刘备有识人之明,另一方面是魏延表现突出,而暂时又没有太多选择,因此刘备破格提拔魏延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
镇远将军只是一杂号将军,官职并不高,重要的是汉中太守,并且汉中是与曹魏交界的前线,这是镇守一方的将领,对将领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关羽作为镇守荆州的将领,除了性格高傲,显然也知道镇守汉中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重大的责任,重大的意义,关羽也明白张飞不能胜任,那么自然也就理解刘备任命魏延的苦心了。
刘备让魏延镇守汉中的时候,为何向来自信的关羽没有站出来阻挠?
谢邀,魏延乃蜀汉名将,刘备自立汉中王的时候被封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三国志里写到“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
所以说最应该找出来阻挠的应该是张飞,而刘备却任张飞为江州太守,其实就战略地位上,江州远不如汉中重要,为何刘备如此安排呢,刘备召群臣当面问魏延是否可以胜任汉中太守一职,魏延答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众咸壮其言。何等霸气的回答啊。想必刘备也问过张飞,可答案不太让刘备满意吧。
再说说关羽,此时的关羽在荆州,但成都任命也派人传达至荆州,刘备分封了前后左右四将军,关羽为其首,且受命督荆州事,假节,也就是说荆州大小事无需上报,可独断。可以说这时候的关羽已经是蜀汉集团武将之首了,得意之时为何还要管汉中由谁驻守?人性就是这样,在春风得意的时候总不会考虑别的事,只会想着该怎么再立功而已。加上汉中大胜,关羽便积极运作北击樊城的事,没有心思管成都的任命问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