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刘备、孙权三巨头的子孙们,为何最有出息、最出色的是刘禅?
刘禅的确是三巨头后代中,最有出息的一个,因为他做了41年的太平皇帝,这是很多人羡慕不来的事情。那么刘禅为什么这么有出息呢?
刘禅有一个好相父诸葛亮。诸葛亮的存在,不仅是刘禅的福气,也是整个蜀汉帝国的福气。可以说,没有诸葛亮的话,那就不会有蜀汉帝国。因为从蜀汉的建立到维稳,都离不开诸葛亮。
早在刘备创业的时候,已经46岁的刘备依旧找不到人生的方向,这个时候诸葛亮为他制定了成就霸业的路线。结果刘备按照诸葛亮的路线一步步实施,总算是夺取了三分之一的天下。
今以禅为皇太子,以承宗庙,祗肃社稷。使使持节丞相亮授印绶,敬听师傅,行一物而三善皆得焉,可不勉与”三年夏四月,先主殂于永安宫。五月,后主袭位於成都,时年十七。尊皇后曰皇太后。大赦,改元。是岁魏黄初四年也。---《三国志》在刘备讨伐东吴失败以后,蜀汉腹背受敌,到处都是敌人,眼看着就要亡国了。这个时候刘备把蜀汉和阿斗交给了诸葛亮自己挂了。诸葛亮面对巨大的压力,他居然顶住了。一方面与东吴重修盟约,一方面在国内平定叛乱,还有一方面则需要修生养息,养精蓄锐准备跟曹魏争夺天下。
诸葛亮将蜀汉拯救下来以后,开始北伐的任务,虽然没有取得成功,但是给曹魏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几十年曹魏都不敢入侵蜀汉的主要原因。
蜀汉依法治国和一致对外的国情,帮了刘禅大忙。蜀汉内部难道就没有反对刘禅称帝的人吗?有而且还不少。尤其是以谯周为代表的投降派,他们甚至认为刘备入川不是正统,应该被取缔。
但是他们一直到最后,才奉劝刘禅投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蜀汉的国情决定了一切。当时的蜀汉在诸葛亮时期,曾经制定了一套治国方针,那就是依法治国。
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依法治国保证了国内的相对平等,就算是谯周这样的益州本土人士,也能够得到相当高的待遇,只要你是有才能的人。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三国志》而且但凡有人犯法,不管他是谁,那都要按照法令治罪。这简直就是现代社会啊!所以不少人都觉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公平。而且蜀汉内部制定了一致对外的方针,也促使内部的政局相对稳定。
当时的蜀汉虽然比较弱小,可是北伐的愿望始终都没有懈怠。这就是蜀汉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所有人都想着恢复中原,那还有谁会因为私利而谋反呢?
蜀汉政权说到底是军阀政权,豪族在蜀汉不占优势。刘备是典型的军阀,他占领益州以后,所建立的蜀汉政权,其实就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军阀政权。军阀政权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自身的武装力量非常强大,全都是由最高领袖一人调遣的。
所以即使刘备死了,那刘禅也能够调动这帮将士。他们大多数都是刘备从荆州带出来的,也有益州本土后来发展出来的。但是他们绝对不会受到益州本土势力的威胁,换句话说,就是益州本地的豪强,不足以跟这个强大的军阀集团相抗衡。
即使刘备死了,他的集团还在,所以刘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国家大权。这就是军阀集团的特点。蜀汉国内所有军队,都是听从中央的调遣,这有利于蜀汉内部的稳定。
反观东吴,我们就会发现,它是由诸多当地豪强所组建而成的集团,孙权手里虽然也有军队,但是并不是全部军权都在他手里。每一位豪强手里都有自己的家兵,数量还不小,有些大家族有上万军队,那也不稀奇。所以东吴的军政并不稳,就是这个原因。
蜀汉大臣多忠贞死节之臣,这是刘禅的命好。我们发现,在孙权死后,东吴出现了一系列权臣架空皇帝的现象。先有诸葛恪专权,后有孙綝兄弟准备篡位,这直接导致了东吴帝位频繁更换。曹魏就更不用说了,曹叡死了以后,司马家族夺取了大权,甚至连曹家皇帝都敢杀,可见曹魏的权臣权力有多大。
但是我们可以看看蜀汉,从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的确是权臣。但是他有做出什么对刘禅不利的事情吗?他把刘禅当成了自己的儿子一样去教育,是真的忠臣。
诸葛亮去世以后,蒋琬、费祎、董允、姜维这些人,全都是对蜀汉忠心不二的人。他们也都是诸葛亮留给刘禅最宝贵的财富,这些人都是诸葛亮精选提拔上来的。
所以刘禅的命好啊,遇到这么多忠臣来辅佐自己,而且这些忠臣还这么有能力且没有野心,可能他们都是感恩于诸葛亮对他们的知遇之恩吧。
总结:刘禅本人的能力太一般了,看不出什么特别的。这件事怎么算,我觉得都算不到刘禅本人身上。因为他的资质实在是太普通了。他最大的一个特点那就是仁慈,不会随便惩罚臣子。
但是我们要记住一点,太平时候的皇帝,仁慈是一件大好事。但是三国时期,那是乱世,如果你仁慈的话,该如何一统天下呢?所以刘禅的仁慈反倒是一种缺陷。
是日,北地王谌伤国之亡,先杀妻子,次以自杀。---《三国志》为了防止生灵涂炭,刘禅举旗投降。很多人说刘禅这是大智若愚,尤其是在洛阳乐不思蜀这一段,是彻底的大智若愚。其实我倒觉得,这正是刘禅无能的体现。
他儿子北地王刘谌,因为刘禅的投降,不惜杀掉全家以后再自杀。如果刘禅还是个人的话,怎么可能会乐不思蜀呢?这只能说明刘禅无能,与其烦恼度日,不如选择酒色了却余生。
参考资料:《三国志》
曹操、刘备、孙权三巨头的子孙们,为何最有出息、最出色的是刘禅?
如果用“愚不可及”来说刘禅,并与曹操、孙权及刘备的其他子孙相比,刘禅的确是最出息、最出色的一位。
但是其智可及,并且把其智全部用在了其愚上,这也就称不得最有出息啦。
在中国人传统的意识里,毕竟为了活着而活着,无可厚非,但还称不上是出息,其人生也算不得出色。
否则就不会有”扶不起的刘阿斗“之说啦。
《论语·公冶长》说:“宁武子这个人,邦国有道的时候就很聪明有智慧;邦国无道的时候就很愚蠢而无能。他的智慧聪明,是可以达到的,但他表现出来的愚蠢无能却很难达到。”
关于宁武子这个人,大家相对都很陌生,不太清楚他的聪明到底是个啥情况,愚蠢又是如何。
但对于喜欢三国的人,都会了解一个叫荀攸的人。
曹操对荀攸的评价就是:
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公达就是荀攸的字,意思就是说,荀攸给你的感觉内外差距很大。他真正是个啥人绝不是你表面上看到的那个感觉。
并且说,荀攸的聪明才智,有些人是可以达到他那个水平的,但他所表现出来的软弱无能是很难达到的。就算是颜回、宁武子也不过如此。
荀攸不是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背景下,表现出来的两个状态。而是在同一时期,同一个群体里,根据不同的事情,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状态。这的确是高人啊。
最直接的表述就是与那些一根筋的人相比,实在是不在一个频道上啊。
通俗一点说,就是有时候会装糊涂,而且装的非常像。一般人装不到他那个程度,他装的就像真的一样一样的,叫人毫不怀疑。
不过,还是被曹操发现啦,知道他愚不可及是最大的智慧。
相同的情况,蜀汉后主刘禅,与之相比,有的一拼。就是说刘禅这糊涂装的也很像,令人觉得就是真的一样。
最主要的体现在两点:
其一,诸葛亮在世时期,一切都听诸葛丞相的;
其二,就是司马昭时期的“此间乐不思蜀也。”
这两点的确有可取之处,也是曹操、孙权及刘备等的其他子孙所远远不及的。
但是,这里有两个前提,一个就是要有诸葛亮这样的丞相辅佐时才可以如此。
曹魏的曹芳也是个贪玩的小皇帝,他也需要诸葛亮这样的丞相辅佐啊。
但结果如何呢?司马氏不干啊。
另一个就是蜀汉的灭亡已经不可逆转,不管刘禅如何去做,都不可能改变大局啦。
既然如此,就不必让更多的人陪着人头落地啦。从这个意义上说,刘禅比诸葛亮还有出息,就不必说曹操、孙权、刘备的那些子孙啦。
早晚如此,诸葛亮还鞠躬尽瘁,劳民伤财北伐干嘛呢?
换句话说,曹魏的江山早晚是司马氏家族的,你曹操还忙活啥呢?做一个安乐公不好吗?
何必那么费心费力的去打拼,最后还是给人家打工?
再远一点说,刘邦被项羽折腾的也够呛,而且把韩信等人杀掉啦,被后世恶评,何苦呢?
为了子孙后世,还屈辱的跟匈奴称臣,看看西汉、东汉末期的子孙们如此不争气,如此的憋屈,还不如当初不争那个皇帝。
所以说,刘禅的确有高明的地方,而且比他们那些人活得更久,享受的更多。
不说别人,就说刘禅的儿子北地王刘谌,你老子皇帝不做了都无所谓,你一个小小的北地王不做了又有何妨?还不追随老子一起去快活。
这就是白菜萝卜,各有所好。
各人有各人的理想追求,不在一个频道上,就不好硬性比较。
从一个角度说,刘禅比他们都出息、都出色,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刘禅也比他们差得很远,甚至是最没出息、最不出色的。
还是那句话,对于历史人物,决不能简单的一句话来评价。
核心的问题永远是,从他们身上能够得到多少启迪和教训,如何对自己的人生有更多的教益。
曹操、刘备、孙权三巨头的子孙们,为何最有出息、最出色的是刘禅?
历史上的刘禅并不是真正的“阿斗”。还可以扶得起来,也不是一块彻底腐朽的木头,诸葛亮也不用担心刘禅孺子不可教也了。刘禅还是很聪明的,不然怎么可能是曹操刘备孙权的后代中的活的最舒服最好的那一个呢。
曹操的后代还是很厉害,只是越来越不行了,孙权后代是彻底不行。曹操的儿子个个都是一个人才。最聪明的儿子是曹冲,在他小的时候就有了中国最古代的曹操称象的故事,深得曹操的喜欢,可是因为太过于聪明,不懂得收敛,最后被曹丕给毒害了。而和曹丕一起争夺曹操的位置的曹植,也是非常厉害,在文学方面和曹操,曹丕一起被称为“三曹”。
曹丕非常的阴狠毒辣,这一点是和曹操非常像的,就像曹操所说的那一句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也不让天下人负我。连亲生兄弟都敢杀死,曹丕果然是一个厉害角色。至于曹操的其他儿子也个个是人才,都能够带兵打仗,或者有自己的特色,都是很厉害的。但是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有兴趣的人自己查一下资料。
在曹丕继位期间,也就只有7年之久。但是在这7年里,曹丕一直都在努力治国,做了许多有利于民生状况的事情,魏国在曹丕的手里,已经比曹操的那个时候更加强大,从这一点上看,曹丕是不比曹操弱的。
“其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而且他也加强了中央集权,把所有权力都掌握在自己手里,至于宦官和外戚都是不敢重用。从而避免了像汉末时,宦官和外戚专政,最后造成了汉朝的毁灭。在经济方面,他继续实行了曹操的屯田制,养民生息,积极得到了恢复,人民的生活安全稳定下来。不再是流离失所,重新过上稳定幸福的生活。同时也稳定了物价,制定了许多经济措施,人们的生活是比其他两个国家还要好。
在军事方面,他多次攻打北方的胡人,减少他们祸害中原的实力,甚至在北方大破羌胡的联军,再次夺得了失去已久的西域地区。可谓是功劳卓著,但是他在位时间实在是太久,只有七年的时间,年纪轻轻便去了世,为后来留下了后患。
他的儿子曹叡继承了他的位置。这个时候也没有做出什么厉害的事情,就是和东吴和蜀国打了一些仗,其他方面都是按照曹丕的计划继续发展。可是在位时间也太短了,年纪轻轻也死掉了,然后他的儿子曹芳继位。
由于这个曹芳的年纪还是比较小,于是司马懿和曹爽一起共同执政。可是曹丕没有想到司马懿是非常有野心的,自从他开始重用司马懿之后,司马懿经过几代的时间,权力越来越强大了,野心也越来越厉害。终于在有一天的时候,趁着曹爽出去了,他开始露出了自己的獠牙,发动高平陵事变。最后这所有的权力都在司马懿手上,后来的皇帝都是傀儡皇帝,曹操的后代就此埋没了下去。
孙权的后代个个都是不行的。
当年曹操就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对于孙权的评价是非常高的,要是能够有这个像孙权一样的儿子,估计曹操都会乐坏的。可是没有令人想到的是,就算孙权是有多么厉害,到了后来自己的后代却不怎么样。
孙亮把自己的皇位传给了他的第7个儿子孙亮,那个时候孙亮才十岁,还没有掌握真正的权力,等到孙亮15岁想要亲政的时候,可是还没有经过一年的时间,就被当时的权臣所杀了。
这个权臣见到没有皇帝,于是再立了一个皇帝。而这个皇帝就是孙权的第6个儿子孙修,他见到自己的弟弟都被杀害了,于是隐忍了起来,等到有了机会,就将这个权臣杀死。这个孙休还是非常有能力的,各方方面也做得非常好,大力的扶持农业,推广教育,一度改善了吴国的现状。虽然这个人还是非常厉害,可是也只活到了29岁,突然暴毙就死了,也是年纪轻轻就去世了。
可是当时孙休还没有确立自己的儿子继位,于是大家动了心思,由于当时国家混乱,想立一个年长的人为皇帝。于是大家都推选了孙浩,这个是孙权废太子的儿子。当年孙权在世的时候就非常喜欢这个孙子,认为他是可造之材,可是他的父亲却不怎么拥有,于是皇位就没有传给他身上。
但是现在孙浩当了皇帝,却没有按照孙权所想的那样当一个好皇帝。在他在位之后,就如同一个暴君一样,喜欢沉迷于酒色之中,而且也非常喜欢杀戮,弄得当时人心惶惶。可是也没有过多久,当时晋国的军队就打了过来,就将吴国打得落花流水,然后吴国灭亡,这个皇帝自然也被俘了过去,没过几年就去世了。
刘禅韬光养晦,胸怀大志在刘备托孤之后,诸葛亮一直都在尽心尽力的辅佐刘禅。由于诸葛亮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而且才能十分突出,所有的事情都是喜欢自己一个人去做。再加上刘禅后期的表现,没有和魏国进行打仗就投降了,大家都以为刘禅只是一个不能扶起来阿斗。
虽然我们现在看诸葛亮是一个非常尽忠职守的人,但是在刘禅的眼中,诸葛亮对于他来讲就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就算刘禅已经当了皇帝,可是所有的权力都在诸葛亮手里,毕竟刘备当时死的时候把所有的军权都给了诸葛亮,根本没有什么力量可以和诸葛亮进行对抗。只能一人下来,把自己当一个傻子,听从诸葛亮的安排。更何况诸葛亮治理国家非常的不错,刘禅只要让诸葛亮打理国家就行了,反正国家就是他自己家的。只要蜀国能够强大起来,他心里也是非常高兴。
但是自从诸葛亮死了之后,刘禅得到了权力。他开始治理自己的国家,也实行了很多措施,能够让蜀国继续残留下来10多年,这个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刘禅真的只是一个懦弱的君主,国家早就已经灭亡了。
但后来投降魏国,并不是蜀国没有力气去攻打魏国了,还是有和魏国一战之地,只是他不想再继续劳民伤财了。经过连年的战乱,还有许多次北伐战争,已经让蜀国的元气大伤,再这么下去人民就可能是民不聊生。而刘禅是一个体恤人民的君主,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他就选择了投降。
等到了魏国的时候,魏国的人都是想要羞辱他,刘禅面对这样的情况,就演出来一场乐不思蜀的好戏,让为国的人能够相信自己,最后对自己放松了下来,这个也就是后世骂刘禅的原因。想当年刘备辛辛苦苦打天下,再加上诸葛亮的治理天下,这两个人在历史上可是闪闪发光,想不到刘禅如此没用,还没有打仗就放弃了,刘备和诸葛亮的努力就白费了,所以刘禅被唾弃了。
评曰: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惑阉坚则为昏暗之后,传曰“素丝无常,唯所染之”,信矣哉!礼,国君继体,逾年改元,而章武之三年,则革称建兴,考之古义,体理为违。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诸葛亮虽达于为政,凡此之类,犹有未周焉。然经载十二而年名不易,军旅屡兴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自亮没后,兹制渐亏,优劣着矣。在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个人的后代皇帝里,还是刘备的儿子刘禅过的最好,最后能够在这个乱世之中能够安享晚年,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就是说刘禅是这个几个人后代里最好的。
曹操、刘备、孙权三巨头的子孙们,为何最有出息、最出色的是刘禅?
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刘备在“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临终之时,有过一番与诸葛亮的对话:“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而诸葛亮则流着泪道:“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正所谓:“知子莫若父!”显然,刘备对儿子阿斗(刘禅)的能力已然心知肚明。但是,刘备为了儿子能够成功上位主政,又做了一项决定:“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目的是为了让刘禅能够于中取事、平衡权利。
稍微有一点权谋手段者,都能很好地利用这一点,来现实权利的互相制衡,以达到亲政的目的。可见,父亲对儿子的未来是何等的用心良苦,明显的就是给他制造了一个“内事不决问孔明,外事不决问正方”的机会。然而,无能的刘禅却当起了“甩手掌柜”,反将“大小事尽皆委以丞相”,而此时的刘禅已有17岁。
但是,曹髦14的时候就敢算计大权在握的司马昭;20岁时就有勇气带领数百仆役对战强大的司马昭。可是,当邓艾还未兵临城下时,还有反抗之力的他,却选择了投降。这还真应了后世一句话:“同样都是国君,为何做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再来看看曹丕的武功、文治、机智、仁德、政略以及经济。
武功:大破羌胡,平定河西,复通西域,扩大版图;
文治:繁荣建安文学,开文学批评之风;
机智:曹操一征宛城张绣之时,其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有说是曹安和曹民)一同遇害,但当时年仅10岁的曹丕却能乘马逃脱,岂不令人惊叹;
仁德:黄初六年(公元225年)二月,派遣使者从许昌到沛郡询问民间疾苦,救济贫困者等;
政略:黄初三年(公元222年),借三路伐吴之机,顺势剥夺割据一方的臧霸兵权,确保了朝廷政权的高度集中和地区稳定;
经济:继续发展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使北方地区重现安定繁荣局面,国库也更加的充实,累积巨万,并有效解决了因战争引发的通货膨胀问题。
仅仅是世子夺位之争,其手段也不是刘禅能够相提并论的。
同时,曹植与李白、苏轼有二千年间诗家“三仙才”的美誉,尤其他的“走马百步诗”、“七步诗”以及《洛神赋》等作品,更是倍受世人赞叹不绝。
因此,同为三国创立者的第一代接班人,刘禅能和曹丕的综合能力相比吗?能和曹植的才华相比吗?能和曹彰的勇武相比吗?更不要说和曹操最理想的接班人曹冲相提并论了。
此外,曹魏的第二代接班人曹叡,因其“处事沉着、刚毅,明识善断”,被后人称为“英年早逝”,刘禅也是无法与其相比。或许,刘禅和7岁继帝位的曹魏第三代接班人曹芳,有得一比。但是,就算和曹魏名存实亡的第四代接班人曹髦相比,刘禅也是望尘莫及的。毕竟,14岁的曹髦就能抓住机会,敢从司马昭手上争夺亲政大权;21岁时,就敢“玉碎九重”正面反抗司马昭的欺君罔上。
如果说,诸葛亮、蒋琬以及费祎主政时期,刘禅是被架空的,那么自从费祎遇刺身亡后,他已正式亲政,而他又做了些什么呢?“亲小人,远贤臣”,重用宦官黄皓、佞臣阎宇,调走良将罗宪,而罗宪却能以残军弱旅,令大军数倍于己的陆逊碰一鼻子灰;逼迫大将军姜维躲到沓中屯田,不敢回成都,从而给曹魏灭亡蜀汉创造了最佳良机。
至于孙权的子孙,他的第七子孙亮(吴废帝),是第一代接班人,曾有通过老鼠屎的干湿来智断“蜜汁案”的事迹,其聪慧程度同样也是刘禅难以相比的。
不过,刘禅也有为人称道的地方,当夏侯霸前来投靠时,他指着自己的儿子对夏侯霸说:“这是夏侯家的外甥”,顿时令夏侯霸大为心安。再就是,活得久,命长。但是,要说刘禅是曹操、刘备、孙权三巨头子孙中最有出息、最出色的一位,则非常欠妥。
图片来源网络
曹操、刘备、孙权三巨头的子孙们,为何最有出息、最出色的是刘禅?
历史上都把刘禅定义为昏庸,懦弱无能的幼主,最终蜀汉也亡在了他的手上。但其实,在曹操、刘备、孙权三人的子孙后代中,刘禅是最有出息的了。
(一)曹操后代
曹操的后代也不是个个都没出息的。比如曹丕,自幼文武双全,为人谨慎,处事周到,极富权谋。他平定了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成为曹魏的开国皇帝。在文学上,曹丕同他父亲曹操一样,也是有非常高的造诣。他尤其擅长五言诗,和曹操、曹植并列为“建安三曹”,广受世人传颂。
可是,天妒英才,这样一个青年才俊早早的就死掉了。而曹操的弟弟曹植,虽说也是文韬武略,才高八斗,但是文人气质太重,特别是饮酒后常常肆意妄为,偶尔做出的事会令曹操恼怒失望。有次曹丕饮酒后,竟不顾曹操法令,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纵情驰骋,一直游乐到金门。此事发生后曹操大怒,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而后对曹植也越发失去信任。最后,曹丕被立为世子。而且曹丕对曹植一直很有敌意,这才有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句流传千古的诗。232年,终生不受重用的曹植在忧郁中病逝。
曹操还有一个儿子,叫曹叡,也算是一个人才,尤其是做事沉重冷静,但也和曹丕一样,英年早逝了。而其他的曹芳、曹髦、曹奂这三位确实是懦弱无能,被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玩弄于股掌之间。连出入宫廷,都受到严密监视。其中的曹髦还有点曹操的血性,孤注一掷,率领数百奴仆讨伐司马昭,结果被司马昭手下大将成济所弑。最终曹操辛辛苦苦打下的天下就被司马家抢去了。
(二)孙权后代
孙权的几个儿子不是英年早逝就是病死了自杀了被赐死了。其中也不乏有才华的。主要是孙权的孙子孙皓,是孙吴的亡国之君。孙皓在位初期虽施行过明政,但不久即沉溺酒色。更荒唐的是他立下的一些规定:俸禄二千石以下的官员,必须去给孙皓盖房子。《江表传》是这样记载:“皓营新宫,二千石以下皆自入山督摄伐木”。当时的群臣自然有意见,意见上书到孙皓那里,孙皓非但不改,反而想出了一个奇怪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威严。当时的中书令贺邵恰好中风,孙皓就随意给贺邵安插了一个罪名将他抓上朝堂,被活生生拷打至死。孙皓执政十数年间,收集的人头成百上千:会稽太守车浚因施舍百姓被杀、侍中韦曜因不会喝酒被杀、常侍王蕃因太会喝酒被杀,至于后妃、宫女、内侍等,只要稍不合孙皓心意,就剥去面皮,挖凿眼睛,扔进水里化成浮尸。
这样一个皇帝,不仅是昏庸无能,简直就是历史上的奇葩。在他的统领下,吴国想不灭亡都不行。
综上,刘禅虽然能力差了点,但至少在勤勤恳恳地学着治理国家。和其他几个后代比起来,确实也算是最有出息的一个了。
文:唯恋无名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原创首发,请勿转载,了解更多有趣历史,喜欢我请关注唯恋无名
曹操、刘备、孙权三巨头的子孙们,为何最有出息、最出色的是刘禅?
曹操、刘备、孙权的子孙们,最有出息、最出色的人怎么也轮不到刘禅,在位时间长,只能说明刘禅的寿命长,寿命长并不代表能力就强。
如果以在位时间来看,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是万历皇帝朱翊钧,在位48年, 你能说万历皇帝是明朝最出色的皇帝吗?至少明成祖朱棣就不答应。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是乾隆皇帝,在位63年,你能说乾隆是清朝最有出息的皇帝吗?至少康熙帝就不答应。
刘禅之所以在位时间在三国皇帝中最长,第一个原因就是刘禅活得长啊!
刘禅207年出生,271年去世,活了65岁,在位41年;
曹魏方面:曹丕187年出生,226年病逝,活了40岁,在位6年;曹睿204年出生,239年去世,活了36岁,在位13年;曹芳232年出生,274年去世,活了43岁,在位15年;曹髦241年出生,260年去世,活了20岁,在位6年; 曹奂246年出生,302年去世,活了57岁,在位5年;曹魏五位皇帝,没一个活过刘禅的。
东吴方面:孙亮243年出生,260年去世,活了18岁,在位6年;孙休235年出生,264年去世,活了30岁,在位6年;孙皓242年出生,284年去世,活了43岁,在位16年。东吴三位皇帝,也同样没有一个能活过刘禅的。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活得足够长,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尤其是在冷兵器时代,一个皇帝所能成就事业的大小,与其寿命惜惜相关,但并不是说寿命长,这个皇帝就是最有出息、最出色的皇帝,否则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也不用比政绩和功绩了,直接比寿命得了。
刘禅除了活得长之外,他能够统治蜀汉长达41年,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蜀汉的政治制度是三国中最出色的,而蜀汉政治制度皆出自于诸葛亮之手,这并不是刘禅的功劳。
蜀汉基本法《蜀科》是以诸葛亮为首的五个人编制的,分别是诸葛亮、法正、刘巴、伊籍、李严,这五个人可以说是代表了蜀汉的精华,而《蜀科》是一部管理蜀汉的法律制度,诸葛亮以此为基础,实行以法治国。
诸葛亮不仅仅以法制国,而且执法必严、公平公正,所有蜀地百姓和遭受法律制裁的官员,都心服口服,比如李严,算起来是诸葛亮的政敌,可是诸葛亮是以弹劾的方式罢免了李严的官职,李严心服口服,诸葛亮去世后,李严还长叹,再也没有人用我了。再比如马谡,是诸葛亮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丢了街亭照杀不误。
刘禅虽说是蜀汉的皇帝,可是蜀汉所有的大事小事都由诸葛亮决断,而皇帝刘禅只负责祭祀,从刘备去世的223年到诸葛亮去世的234年中的这11年来,实际上是诸葛亮在治理蜀汉,刘禅只有国家领导的象征而已,并不参与实际治理,所以这些算不上刘禅的成绩。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接受了诸葛亮推荐的接班人蒋琬和费祎,其中蒋琬执政12年,费袆执政7年,蒋琬和费袆基本上延续了诸葛亮时期的制度,除了北伐之后,蒋琬和费祎治理蜀汉还是相当有成效的,而在蒋琬和费祎治理期间,刘禅基本上是不太管事的。
诸葛亮执政11年+蒋琬执政12年+费祎执政7年=30年,从费祎去世后,治理蜀汉的人选才真正由刘禅决定,从费祎去世的253年开始,到蜀汉灭亡的263年为止,刘禅真正执政的时间也不过10年,而且就是这十年时间,导致蜀汉自诸葛亮时代以来形成的清明政治,开始就得黑暗,小人开始抬头,君子开始无用武之地,这都是刘禅执政的结果。
而且在蜀汉晚期,刘禅居然开始宠信宦官,这就是灭亡的前兆了,在263年的司马昭伐蜀之战中,刘禅由于错误的决定,彻底的断送了蜀汉的江山,蜀汉的灭亡,刘禅要承担主要责任。
就刘禅这种水平,在三国皇帝中的能力,都是垫底的,怎么能说刘禅是最有出息、最出色的皇帝呢?这完全就是胡说八道。
依我看,三国皇帝最出色的都是曹操的子孙,分别是曹丕、曹睿和曹髦,这三位皇帝在三国所有的皇帝中,排名第一到第三位,毫不为过。
曹丕执政时间不长,主要是活得不长,并不是能力不行,曹丕军事能力虽然比曹操有所欠缺,但是政治能力还是蛮强的,曹丕依靠政治手段彻夜的解决了徐州藏霸等人的半独立状态,并在政治上开创新的朝代,代汉自立。
在政治上,曹丕实行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有名的选拔人才的制度九品中正制,缓和曹魏国内的阶级矛盾,真正把控了曹魏的江山,而且曹丕并不需要辅政大臣,全部由自已做出决定并实施,这一点不知道比刘禅强多少倍!人家曹丕好歹是个自主皇帝,而刘禅只能在诸葛亮、蒋琬、费祎等人的庇护下得过且过。
曹睿比他的父亲曹丕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曹睿在位期间,是曹魏军事能力最强大的时期,依次解决了周边的军事威胁,为曹魏提供了一个和平发展的机遇,曹睿并没有让你父亲留下的四位辅政大臣发挥多少作用,即位之初,就政由已出,自主做决定。
曹睿在位的13年中,耗死了诸葛亮,解除了西南方向蜀汉的军事威胁,刺杀了鲜卑首领轲比能,解决了西北方向的军事威胁,下令司马懿平定了辽东,解除了东北方向的军事威胁,这全是曹睿之功,比刘禅不知道强多少倍!
最后说曹髦,曹髦原本是非常有能力的一个皇帝,只可惜生错了时代,曹髦即使之时,曹魏政权已经落入司马家,这不是曹髦能解决的,本来年幼的曹髦想借司马师去世之机夺回大权的,可惜被忠于司马家的钟会等人破坏。
曹髦不仅是个有能力的皇帝,而且是个有血性的皇帝,在确定夺权无望的情况下,曹髦勇敢的拿起武器,对抗司马家,哪怕被杀,也是一腔热血,从这一点来说,比刘禅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所以说,刘禅只是一位碌碌无为之君,连明君都谈不上,更别说是三国时期最有出息、最出色的皇帝,三国时期最有出息、最出色的皇帝是曹丕和曹睿以及曹髦,都是曹操的子孙,这一点很重要,说明曹操的家教质量远高于刘备和孙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