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当上汉中王之后大封群臣,为何没有给诸葛亮和赵云升官?

诸葛亮是刘备唯一依仗的股肱之臣,赵云则是刘备最信任的贴身将领,这两个人在刘备的生命中实在是太重要了,所以刘备对他们的封赏自然是非常慎重的。

刘备在入蜀前,自己不过只是一个左将军。

按理说,刘备是尊奉汉朝正统的。所以他不能够随意封赏官员,一切都需要按照制度来办事。在进入成都之前,刘备本人只是一名左将军,所以诸葛亮的地位就更加低下了,是军师中郎将。赵云更别提了,只是一个牙门将军,那是刘备自创的称号。

而刘备入蜀以后,将诸葛亮封为军师将军,赵云被封为翊军将军。这在刘备来说,已经是权力范围之内,给他们最好的封号了。刘备即使夺取了成都,依旧还是左将军,所以他能够给手下人多大提拔呢?

如果刘备擅自胡乱封赏的话,一方面会让人觉得他是有谋反之心,另一方面大业未成,对手下人的封赏过高不是好事,后来关羽就是䘝活生生的例子。所以刘备在职权范围之内,给了他们相应的封赏,这是无可厚非的。

刘备一直给赵云杂号将军的称号其实并不是不重视赵云。

可以说,刘备一生中很难得会信任别人,任何一位君王都是如此,尤其是开国之君。但是刘备对赵云的信任,是超乎所有人的想象的。刘备甚至可以将家小全部托付给赵云,甚至不需要去估计赵云一直没有被封高官厚禄后的心情。

刘备给赵云的封号,永远都是他自己发明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赵云在他心目中的地位,跟关羽张飞不一样。关羽张飞是帮刘备打天下的,自然是要加官进爵。而赵云是刘备的知己好友,所以刘备对赵云是最特别的。

难道编造出来的名号,就一定是杂号将军?这显然是有些专家在误导大众,刘备闲着没事儿在那儿编造官位吗?这只能说明一件事,刘备对赵云的感情十分特殊。他们才像是一家人一样,从后来托孤的时候,也能够看得出来。

刘备在召见完诸葛亮和李严以后,又把赵云给喊了进来独自跟赵云说了一些事情。这就说明真正托孤的对象,并不是诸葛亮或者李严,而是赵云。赵云坚守了刘备最后一道指令,可能就是为了保卫阿斗。

刘备在升任汉中王以后,并没有给诸葛亮和赵云加官进爵。

刘备在汉中大胜以后,被封为汉中王,但是这个时候他却没有给诸葛亮还有赵云加官进爵。这件事表面上看起来十分不合理,但是其实也是非常合理的做法。

当时被封为文官之首的是尚书令法正,而诸葛亮依旧还是军师将军。但是诸葛亮是刘备这个左将军的家臣,而法正是汉中王的国臣,这两种大臣之间的地位关系,其实是一目了然的。

刘备为了笼络益州臣民,自然要封赏益州官员,但是刘备真正信任的其实还是诸葛亮这样的一直跟他出生入死的人。刘备其实已经为诸葛亮留了一个非常好的位置,那就是宰相的大位。

刘备做了汉中王以后,给关羽黄忠马超张飞都封了前后左右将军,这可都是正牌大将的称号,甚至给魏延也封了镇远将军,将汉中之地交给魏延来看管。

但是刘备是忘了赵云吗?其实并没有,赵云跟这些人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刘备需要将赵云留在身边,时刻保证自己的安危,最危急的关头也能够让他带兵打仗。

不过带兵打仗的将领太多,可是真正能够保卫刘备的却不多。所以赵云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

刘备对诸葛亮和赵云的感情,要比任何人都要深。

诸葛亮是刘备的救星,在最关键的时刻,将刘备从低谷带了出来,并且为刘备规划了未来之路。这种战略思想过去是没有任何人向刘备提及的,诸葛亮不仅这么说了,而且还这么实施了起来。这件事就比较牛了。

所以刘备将诸葛亮既当成臣子,也当成人生导师。自然不可能亏待诸葛亮,在刘备称帝以后,诸葛亮顺理成章成为了蜀汉帝国的宰相,这也是众望所归的事情。

至于赵云,那是刘备很年轻的时候就非常喜欢的好兄弟,赵云对刘备也是一见倾心,所以两个人的关系早就跟亲兄弟一般。压根就不需要虚名上的封赏来约束彼此的感情。这一点就连关羽张飞都比不了。

甚至在托孤以后,赵云手里都有可能掌握着刘备人生最后一道圣旨,而这道圣旨是,是刘备防备诸葛亮篡位所设立的。可见刘备对赵云的信任是超过任何人的。

刘备当上汉中王之后大封群臣,为何没有给诸葛亮和赵云升官?

两汉的封官,多是以军功来封,刘备当上汉中王后大封群臣,大多是以在汉中之战的军功来封的,一是诸葛亮和赵云在汉中之战的军功与其它人相比,没有优势,二是刘备封无可封。因此在刘备晋升汉中王时,诸葛亮和赵云没有升官。

当然,没有封诸葛亮和赵云并不代表他们不重要,相反,诸葛亮和赵云在刘备集团都非常重要。

刘备在蜀汉集团,有三次较大规模的封官,第一次是刘备拿下成都后,第二次是刘备晋升汉中王后,第三次就是刘备称帝后。

刘备在拿下成都后,曾经大封百官,诸葛亮被封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这是根据诸葛亮的军功封的,因为刘备在攻打成都时,诸葛亮带着张飞、赵云、刘封沿长江进入益州,平定了江州,因功而受封。

这时的诸葛亮已经是刘备的股肱之臣,总揽刘备左将军府的一切事项,而诸葛亮之前的官职是军师中郎将,由军师中郎将晋升为军师将军,这已经是刘备所能封的最大官职了,要知道当时刘备自已也才是个左将军,左将军能开府治事参政,刘备这个时候的权限只能封左将军府的属官,刘备的所有手下官职都不可能超过刘备吧。

刘备在拿下成都后,赵云被封为翊军将军。这也是根据赵云的战功封的,赵云随诸葛亮进入益州,平定江州,之后赵云独自率军攻克江阳郡、犍为郡,因此功而受封。翊军将军是杂号将军,这并不是刘备不看重赵云,这是有原因的。

首先刘备自已也才是左将军,关羽是荡寇将军,张飞是征虏将军,连关羽和张飞这种万人敌、熊虎之将都只是杂号将国,那战功并不明显的赵云也只能是个杂号将军了,刘备封无可封啊。

赵云一直是刘备的近臣,从最早为刘备慕兵,到保护刘备的家小,再到战场上为刘备征战,赵云与刘备一直走的较近,刘备曾经说过:子龙不可能弃我而去。说明刘备信任赵云,能被刘备信任,赵云不可能不被重视。

刘备晋升汉中王时,主要封了一些在汉中之战表现突出的功臣,武将主要封了四方将军:

前将军关羽,镇守荆州有功;

左将军马超,马超情况特殊,是以诸侯身份投奔刘备的,在汉中之战亦有战功;

右将军张飞,大破张郃,又在汉中之战立有战功;

后将军黄忠,斩杀夏侯渊,临阵斩敌方主帅,这个功劳无人可比。

四方将军只有四个人,赵云无论资历还是战功,都比不上四人,因此封不上,况且赵云的地位也低于此四人。这里有一个人是例外,就是魏延,魏延是刘备特殊提拔的武将,之前仅是牙门将军,又是刘备的部曲私兵,史书没有详细记载魏延在汉中之战的军功,但因为蜀汉史料缺乏,如果不是魏延表现突出,刘备眼光独到,也不会这么破格提拔,魏延在刘备晋升汉中王后被封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这是正号将军,且是镇守一方的大将。

赵云这里地位在四方将军和魏延的镇远将军之下,但依然是刘备最信任的人之一。

再说诸葛亮。刘备晋升汉中王后,封的文臣,以法正为首,法正被封为护军将军,领尚书令,因为法正在汉中之战的谋划之功居首位。

像许靖被封为汉中王太傅,只是因为许靖是名士,名满天下,太傅只是个虚职,这是刘备供奉起来的,毫无实权。

诸葛亮在汉中之战的功劳不如法正,汉中之战时,诸葛亮是坐镇成都,足兵足粮提供给刘备,为刘备拿下汉中提供了后勤保证,算起来也是有功的,但诸葛亮此时已经是总揽刘备左将军府事,已封无可封,尚书令已经给了法正,两汉的规矩,汉中王是封不了丞相的,诸侯王的国相是要中央,也就是皇帝才能封的,因此诸葛亮也封无可封。

刘备称帝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真正的成为了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一个之下,万人之上,可见刘备对诸葛亮的重视。

刘备称帝后,赵云仍然是翊军将军,但此时赵云多了一项重任,就是驻守江州,江州是蜀汉东边的重镇,与魏延镇守的汉中具有同等地位,并且刘备发动夷陵之战,赵云所都督的江州,就是离前线最近的军区,刘备在夷陵兵败,也是赵云第一个赶到,换句话说,刘备在前方征战,让赵云在后方接应,赵云还是刘备最信任的人。

刘备当上汉中王之后大封群臣,为何没有给诸葛亮和赵云升官?

刘备当了汉中王,提了好多西川的地方官员到朝中做官,目的有二:

一,削弱诸葛军师的影响,减少亲诸葛的军事将领的权力。

二,提高西川人在朝中的权力和势力,以在今后的政权里制约诸葛军师一方。

这就是刘备在当汉中王后,没有封诸葛军师和赵云的爵位和官职的幕后想法和真正用意。

刘备当上汉中王之后大封群臣,为何没有给诸葛亮和赵云升官?

刘备当汉中王也没有怎么大封群臣,没有给诸葛亮和赵云升官那是不需要。不升官诸葛亮赵云后地位也不会降低。

刘备当汉中王后给升官的有:1关羽从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升为——前将军,假节钺。(爵位没有升)2张飞从征虏将军,新亭侯、巴西太守升为——右将军、假节。3马超平西将军都亭侯升为——左将军,假节。4黄忠征西将军——后将军关内侯。5许靖长史领镇军将军——太傅(此人名号响亮,但没什么实际)6法正蜀郡大守—尚书令、护军将军。7刘巴左将军西曹掾—尚书8刘封副军中郎将—副军将军。9廖立巴郡太守—侍中。10李严犍为太守、兴业将军—加辅汉将军。11魏延牙门将—领汉中太守、镇远将军。12杨仪左将军兵曹掾—尚书13杨洪蜀郡太守—治中从事。14来敏典学校尉—家令。15尹默劝学从事—仆。16黄权护军—治中从事17王平—牙门将、裨将军18蒋琬什邡令—尚书郎19董允舍人—庶子。20费祎舍人—庶子。21赖恭镇远将军—太常。22黄柱光禄勋23王谋少府(这是有记录的,我找到的记录)这些人有的有才、有的有功、有的有名气。

这些人有荆州人随刘备入蜀的、有益州本土的、有原刘璋手下。诸葛亮和赵云没有升官,史书上并未记录有。但这并不是讲诸葛亮和赵云的地位有问题,恰恰是因为不需要。刘备进封汉中王就是要升拔文臣武将。当年部下劝刘秀称帝也是如此。诸葛亮也拿这事劝刘备称帝。诸葛亮讲耿纯向刘秀进言: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从议者,士大夫各归求主,无为从公也。士大夫随大王(刘备)久勤苦者,亦欲望尺寸之功如纯言耳。刘备封了汉中王能封一些官了,但必竟是有限的。还是紧着他人先吧。诸葛亮赵云虽然没升,但两人的权力和地位是不受影响的。

先来说下赵云:赵云是公孙瓒的部下,在公元191年就跟刘备了。后来因兄死了,回家奔丧。刘备知道赵云不会回公孙瓒这里了。刘备抓着赵云的手告别。据三国志云辞曰:终不背德也。 公元200年刘备投袁绍,赵云听说后马上去见刘备了。两人的关系不亚于关张。据三国志:先主与云同床眠卧。这可是只有关张才有的待遇。 公元208年曹操征荆州,刘备一路逃跑。有人讲赵云北上投曹了。刘备讲:子龙不弃我走也。公元209年任赵云为桂阳郡太守。公元210年刘备入蜀任命赵云为留营司马。留营司马是刘备设立的官职,其职责:负责留守后方,并处理军事以及城市治安。并让赵云掌内事,就是负责刘备家里的事。从此可见刘备对赵云的信任。 公元214年拿下蜀地后任命赵云为翊军将军。

当时刘备称王后想封黄忠为后将军,诸葛亮就讲:黄的名望远不及关马(关羽马超),而让黄忠跟他们并列。汉中之战中马超张飞亲见黄忠立大功也许没意见?但关羽只是遥听,恐怕会不满。刘备讲我有办法解决的。于是派费诗去荆州拜关羽为前将军。关羽听到黄忠跟他同列,大骂: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接受前将军的封号。费诗讲:今汉王以一时之功,隆崇於汉升(黄忠),然意之轻重,宁当与君侯(关羽)齐乎!且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关羽马上接受了。 从费诗的话中刘备封黄忠后将军,只是因为他立了大功。其在刘备地位是不能跟赵云相提并论的。赵云其人也不是计较官号高低爵禄多少的人。

再来说下诸葛亮:

诸葛亮公元207年投刘备,为刘备献上隆中对。跟诸葛亮的关系越来越好。好到张飞关羽很大意见。刘备讲: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关张才没有再讲什么。公元209年刘备得到荆州南部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三国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这跟当年刘邦让萧何干的事差不多。史记: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

公元211年刘备率军入蜀,留诸葛亮和关羽负责荆州。三国志:亮与关羽镇荆州。公元213年诸葛亮、张飞、赵云分别率军入蜀,公元214年共围成都。刘备得到蜀地后赏赐最丰厚的是诸葛亮、法正、张飞、关羽。三国志:益州既平,赐诸葛亮、法正、飞及关羽金各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刘备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置府事。三国志: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别看诸葛亮的官职小,但权力是很大的。因为刘备的官职是左将军,署府事就是政权大小事由诸葛亮处理。刘备带着法正等人进攻汉中,诸葛亮镇守成都足兵足食。三国志: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跟当年萧何一模一样。史记: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刘邦称帝后把萧何定为首功。认为萧何足兵足食是万世之功,而将军攻伐是一时之功。所以刘备深知诸葛亮的功劳。

公元219年群臣推刘备为汉中王上汉献帝表: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领长史领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镇远将军臣赖恭、扬武将军臣法正、兴业将军臣李严等一百二十人等。马超、许靖、庞羲、射援这些人都排在诸葛亮、关张、法正前面。能说诸葛亮、关张、法正的待遇不如他们? 公元221年刘备伐吴,赵云反对。刘备虽然没有听从赵云的意见,却依然任命赵云督江州。蜀汉历史上有汉中都督,庲降都督、江州都督、永安都督。刘备伐吴,江州就是伐吴前线基地。这不正是表明赵云的能力和在刘备心中的地位。

上汉献帝表中排在诸葛亮前面的四个人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领长史领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马超:刘备称汉中王后封为左将军。(刘备称王之前的官职就是左将军)马超在争夺汉中的战争中,好像也并没有立什么大功吧。不过是因为马超世代名家的名望而已。当时刘备准备封黄忠为后将军时。诸葛亮就讲: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据典略曰:腾字寿成,马援后也。

许靖:刘备称汉中王后封许靖为太傅,待遇远在诸葛亮之上。难道说许靖在刘备心中的地位高过诸葛亮?(诸葛亮的官职不过是军师将军)不过是因为许靖是天下名士而已,刘备隆崇于他而已。 公元214年刘备围成都时,许靖就想投降。因为让刘璋发现了就没有成功,刘璋也没有处理他。不过刘备是看不上这样的人。三国志:先主以此薄靖不用也。还是法正劝说刘备用他。三国志:正说曰:天下有获虚誉而无其实者,许靖是也。然今主公始创大业,天下之人不可户说,靖之浮称,播流四海,若其不礼,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宜加敬重,以眩远近,追昔燕王之待郭隗。法正的意思就是讲许靖有名无实。但主公你始创大业,要招览天下人。不可能一个个人去说。(千金买马骨)许靖天下名士,这样天下人就为认为主公不尊贤。就连诸葛亮也讲:靖人望,不可失也,借其名以竦动宇内。魏国的公辅大臣华歆、王朗、陈群经常写信问侯许靖。

营司马臣庞羲:此人是东州士人领袖。华阳国志:议郎河南庞羲以通家将范、诞诸子入蜀。通家说明庞羲跟刘焉是世代交好。说明庞家也不简单的,我猜测是世家大族。不然不会跟宗室刘焉世代交好。刘焉是鲁恭王之后。鲁恭王跟中山靖王是兄弟。但刘焉的宗室身份可比刘备实多了。刘焉年轻时就做官一直做到刺史州牧。刘备那时在卖草鞋。刘焉其父也是不简单的。刘焉其母是是太尉黄琬的姑母、太尉黄琼的女儿、尚书令黄香的孙女。说明其父也不是普通人。庞家能跟刘家世代交好也是不简单的。

议曹从事中郎将臣射援:史书上并有没录他升了什么官。射援在汉朝也是非常有名气的。据《三辅决录注》:援亦少有名行。其祖先是谢服,天子让改姓为射。太尉皇甫嵩因其贤才把女儿嫁给他。三国志裴注:太尉皇甫嵩贤其才而以女妻之。

他们排在诸葛亮法正前面,那是因为他们的名气名望而已。就好比我回到家,我是自己给自己倒水喝。有客人来了,我爸会马上泡茶给客人喝。能说我爸对待客人比对待我要好吗?就比如我们到朋友家玩。如果你一进到朋友家,渴了就自己倒水泡茶喝。跟朋友倒水给你喝。那种关系更好?

刘备当上汉中王之后大封群臣,为何没有给诸葛亮和赵云升官?

实际上不光是刘备晋为汉中王,就算是刘备称帝以后,赵云与诸葛亮的官职变化也不大。

一般来说,作为从龙之臣在“主公”晋位以后,也会得到大量的封赏,升官发财不在话下。

实际上这也是很多大臣投靠太子、皇子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成为从龙之臣、升官发财。

虽然刘备在群臣的拥戴之下成为汉中王,但是这时候的蜀汉政权依然面临着曹操巨大威胁,兵微将寡、领土狭小,一直都是蜀汉政权的弱点,在曹操的攻击之下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差点就山穷水尽了。

所以,这一时期的蜀汉是依旧处在极为艰苦的境地里,想要升官发财真的是十分的困难,就算是升官了,所掌控的权力也不会增加。

而赵子龙与诸葛亮在蜀汉政权里面地位也十分的特殊。

虽然刘备能够建立蜀汉政权,三分天下,靠的就是诸葛亮所献的“隆中对策”,但是诸葛亮在蜀汉政权的地位一直十分的尴尬,官职一直没有多大。

或者说亮亮的权力很大,但是在地位官职这方面却没有合适的。

因为最适合诸葛亮的官职就是丞相,但是只有皇帝才有资格封丞相,仅仅一个汉中王是没有资格将诸葛亮封为丞相的。

所以在刘备称帝以后,才正式任命诸葛亮为丞相。

大家心目中非常完美的常山赵子龙,确实是非常的完美。

外形方面,赵云风度翩翩,白袍白马银枪,非常完美。

武力方面,赵云虽然不是三国时期的第一,但是也是顶尖高手,“长坂坡七进七出”等战绩,将赵云衬托到了一个极高的地位。

最值得敬佩的是赵云的个人操守。

赵云是为了给兄长处理后事离开公孙瓒的,并不是直接投奔了刘备,面对刘备的极力挽留,赵云还是强忍着心中的不舍回到家乡,所以不存在背叛公孙瓒投奔刘备的污点。

赵云曾经先后两次救过“扶不起的阿斗”刘禅。第一次大家都知道,是长坂坡七进七出救阿斗;第二次则是孙尚香与刘备成亲后,想要带着刘禅回东吴,被赵云救下,但是从始至终都没有赵云恃宠而骄的事情发生。

而且在刘备占领益州以后,想要将成都的房舍、田产赐给各位将军,但是被赵云以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故事劝谏、制止了,后来还给了成都百姓。

当然,也可能因为这件事得罪了不少刘备麾下的将领。

其实因为蜀汉政权的兵马实在太少了,再加上有关羽、张飞这两个结义兄弟在刘备身边,根本没有给赵云发挥本领的机会。

直到晚年,关羽、张飞都先后去世,赵云才得到重用,获得独掌一军的机会。

所以,所谓的对赵云的封赏根本没有意义,没有实实在在的兵马重要。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刘备当上汉中王之后大封群臣,为何没有给诸葛亮和赵云升官?

跟曹军耗了两年后,曹操退兵,刘备军全据汉中,于是上表自称汉中王,原来是左将军刘备,既登王位,权限大增,于是开始大封官吏,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其时武职比较明显的提升是魏延“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皆惊”,从三国志等史书记载,魏延无甚战功,但刘备的破格提拔必非无因,应该是史书漏记了。从前后文可以看出,这个时期,诸葛亮与赵云这两个刘备的铁杆,却没有加封。

刘备当上汉中王后,提拔了四方将军关张马黄,为人所熟知的赵云与四人并不在同一档次,而作为演义中大书特书的诸葛孔明,也没有晋升,依然是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证据就是后来刘备称帝时三国志的记载“太傅许靖、安汉将军糜竺、军师将军诸葛亮……”,而诸葛亮的军师将军,在刘备取成都后的分封就已经到手,“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就是说从攻取成都到刘备当上皇帝,这一时期诸葛亮就是军师将军,直到刘备称帝,才当上丞相录尚书事。(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另一重要人物赵云赵子龙,几番孤军扶危主,乱军之中救阿斗,从河北与刘备相识,一路不离不弃,忠心耿耿屡立战功,在汉中战后也没有受到封赏“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 翊军虽有飞将羽翼的意思,却是杂号将军,与四方将军差了一大截。(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等到刘禅时代,才列入四征四镇与四方将军接近,可见中间也是没有明显晋升。而汉中王之封,除了上述几位外,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刘巴为尚书,李严后平定越巂叛乱,封为辅汉将军。

在汉中之战中诸葛亮有后勤之功,赵云有米北山之功,对比其他人比如黄忠,并不明显,从诸葛亮在成都所封的官职约略可以看出,是军师将军代理左将军系列事,相当于首脑的左右手也就是宰相,实权在手。(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而作为汉中王,刘备是无权封王丞相的,必须由皇帝首肯,因此诸葛亮干脆没有晋升。而赵云,倒有一点疑惑,米北山之战,刘备称“子龙一身都是胆”之后,军中便呼赵云为虎威将军。虎威将军在三国时期只有于禁、吕蒙、丁奉担任过,算是重职,但蜀汉并没有设立,或许这可以看作是刘备对赵云虽没有正式晋升,却在口头晋升的举动。

诸葛亮赵云二人在当时没有加封,最大可能应该与形势有关,一来汉中王虽是王爵,权限并非无所不能,能封的官位有限。其二,加封要平衡益州本土派和外来派,从加封中可以看出,益州派的人官最大,比如许靖,法正。而刘备带来的荆州人士,除了魏延黄忠和在外镇守一方的关羽,普遍压低,应是出于安抚和收拢人心考虑。而加封关羽为前将军时,关羽得知黄忠为后将军后勃然作声,誓不与老兵为伍。费诗劝解说,君侯与汉中王,就如同一体,应该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怎么能与外人争官呢?此话也可以作为诸葛亮与赵云没有升官的说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