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高考的第一名跟古代的状元一样吗?
要说难度系数来说,肯定是现在各省的高考状元更难考,但是要说含金量的话,那古代状元含金量可是很高的,考上了就直接做官了,你说高不高。
高考状元比科举状元更难考,这是事实。我这么说肯定有很多人出来喷,说科举状元多牛多牛,我没说他们不牛,只是两者难度比较起来,确实是高考状元更难考。
- 首先就是考试科目完全不同。古代人只需要学习文学类的教科书就行了,考试也只考一篇文章,虽说也是非常难,但是对于研究了几十年文学的古代举人们来说,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而现在的高考状元,文理都必须要学,科目还比较繁多。很多人都只是偏才,语文好的数学不好,这种人在古代可能会是科举状元,却绝对不能成为高考状元。文理都要好,不仅是对智商的一种考验,更是对毅力的一种考验,因为一般人都是偏科的,或者哪一门都学不好。所以古代状元来现代高考,可能也考不好。
- 考试年龄层次不同。古代科举状元,一般都三四十岁左右了,他们学了这么多年,只学习文学,有点天赋的自然可以在群雄逐鹿中获胜,有些科举状元甚至考到了六七十岁,考上了也只是一个名誉状元了,因为他也没有这个时间去做官了。而且三年考一次,他们可以尝试很多次,每次都是经验的积累。现代高考状元,基本上都是是18岁左右的孩子,他们学习的时间比这些举人要少,而且基本没有多次尝试的机会,当然不排除复读的高考状元。
- 考试竞争人数完全不同。古代靠科举的人数其实并不多,全国算下来也只有几千人参加科举考试,最多不超过一万人,所以说是万里挑一。比如说光绪年间,是清朝科举人数的巅峰时期,历年参加科举的也没有超过7千人的。而现在的高考状元难度系数可就大多了,哪个省不是几十万里面挑一个,有些省甚至是一百万人里面挑一个。不要说考科举还要有举人的身份,举人是在省里考试选拔出来的,就算是十比一的数量,从一个读书人考上秀才,再考上举人,最后角逐状元。读书人的也不过只有十万人而已。十万人里选一个,跟三五是万人里选一个,高低立见。
跟科举状元不同的是,高考状元得了状元,并不是说他就平步青云之类的了,他们还需要去大学深造,一般都是去国家一流的大学,可是这未必就能规划他们一生。
而科举状元含金量高太多了,他们考上科举状元以后,直接就被国家看中了,从而留在朝中做官,很多刚出道就能分配重要职责,基本上已经规划了他的一生,那就是走官场之路。
不要说古人考科举难度高,其实现在高考难度难道低吗?并不低,让孩子们三年学习那么多知识,还要从几十万上百万人中,脱颖而出,这难道很简单吗?古人熟读圣贤书,今人文理都要通,其实难度系数是差不多的。所以我认为高考状元,要比科举状元厉害,但是含金量没有科举状元高。
各省高考的第一名跟古代的状元一样吗?
感谢题主的提问。我是青衫李探花君,真诚地为您解答教育问题,欢迎点赞、关注、留言、相邀。古代的状元和今天的各省第一名不能说是天壤之别,但也相去甚远!中国的科举考试,发轫于隋,成熟于唐,鼎盛于明,亡于清。使用了将近2000年,为封建社会选拔了大量官僚,像著名文化人欧阳修、苏轼、王安石、韩愈、柳宗元都是通过科举考试而步入仕途,开启了自己的“开挂”人生的。
今天我们说的科举制度一般都是以明朝为主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乡试是各省布政使司组织的考试,是地方性考试。一般是在每年的秋天,所以又称作“秋闱”。每3年考一次,中举叫“乙榜”,第一名叫“解元”。唐伯虎因为高中乡试第一名,所以人们称之为唐解元!
会试是乡试后第二年举行,因为举行的一般是在春天,所以又叫“春闱”。会试是由礼部组织的,是国家级考试,考中的称之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由天子担任“主考官”的考试,考中的分为三甲录取。一甲前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二甲、三甲第一名都称之为“传胪”。考中的都被赐予“进士出身”,成为“天子门生”。因为三甲名单用“黄纸”(或者黄绢)书写,所以又称“黄榜”,或者“金榜”。
如果乡试、会试、殿试连续得第一名的就被称为“三元及第”。这样的人少之又少,几乎是凤毛麟角。历史上获此殊荣的好像只有15人。
这样一解释我们就可以看出,今天各省高考的第一名与科举时代的状元是否有着巨大的差别!现在各省的第一名在古代相当于乡试中取得第一名的考生,称之为“解元”,能否成为“状元”,还得去与各省的举子一决高下,只有独占鳌头,才能称之为高中状元!
各省高考的第一名跟古代的状元一样吗?
很多人把现在各省高考的第一名比做古代科举考试的状元,其实这是一种不太恰当的比喻,因为现在的高考跟过去的科举考试不是同一种类型的考试,现在高考是一种入学选拔,古代的科举考试则是一种结业测试。科举考试通过了测试,可以给予一定的待遇,取得做官的资格,也就是从此进入职场;而现代高考通过了测试,则是进入更高层次学校学习。
如果硬要将二者进行对比的话。我认为可以把今天的各省第一名跟过去的会元对比。每三年,各州要举行科举考试当中第二层级的考试,考中者俗称举人,会元也就是举人当中的第一名。
古代的状元则相当于今天博士毕业了,国家对他们进行了统一测试,评出来的第一名。如果再进翰林院,则相当于搞博士后研究了。
所以,今天的各省高考第一名跟过去的状元是没法比的。
各省高考的第一名跟古代的状元一样吗?
现在的高考状元只是各省的状元,而且每年一次,文理两人,每年共计六十多个。而古代科举每三年一次,状元只有一个,同时是所有举人只要尚未为官的都可以参加。因此其中的竞争激烈是难以想象的,再加上古代科举要通过层层选拔,在成为举人之前有两场考试,童试,中了叫童生。之后还有科试,中了叫秀才,秀才是有功名的人才,可以见官不拜,有免税田,免徭役,还可以不受约束地云游四方,已经是初级的士大夫了。只有拿到秀才功名才能才加科举正式考试,(当然国子监的学生也可以)乡试,本省参加,考中了就是举人了,第一名叫解元。我们今天所提的状元,其实真的要说,更像是古代科举的解元。举人已经属于老爷级别了,因为凡事举人功名都是终身,而且有许多免税田,并且已经具备做官资格。中了举人才是真正的飞黄腾达,可以参加会试而且就算不中也有机会成为学官或者县令。因此我们常说的进京赶考就是指举人进京参加会试(理论上也不存在常说的进京赶考的穷书生,凡是有资格进京赶考的举人,朝廷都会补贴路费),会试中了就是贡士,每场科举大概只有300人左右,第一名叫会元。会试考中的贡士会马上参加在皇宫举行的殿试,参加殿试一般不会被拙落,只是个排名次的考试,考一道策论。成绩会参考会试成绩,选取最优秀的十名上呈给皇帝,由皇帝来排定一甲状元,榜眼,探花,二甲一至七名,当然会元殿试的文章只要不太差都会进前十名,毕竟会试才是个考察能力的综合性考试,而殿试仅仅考察策论水平。因此,一甲和二甲前七在仕途上都是相比后面的进士要顺畅的多,毕竟是由皇帝亲自排定的,都是天子门生。后面的进士,按照策论的文章优劣排定为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同进士出身。一二三甲出身确定着仕途的起点和将来可能达到的高度。但基本上都能做到四五品以上的高官。所以呢题主所说,如今的高考状元在古代最多相当于贡士(即进士),因为不存在全国性地竞争没法具体衡量各省状元差异。以概率算,现代各省状元共计六十多人,按古代的会试来看三年一次,那么累积180多人(这还是不算古代科举老少同场,每场只取百分之3-5的超低概率,真的是实力加运气)因此,如今的各省高考状元,在忽略各省教育水平差异的情况下,相当于古代的解元,即本省举人第一名(或者进士前二甲)
各省高考的第一名跟古代的状元一样吗?
完全不一样,古代状元相当于现在的清华、北大博士后,直接纳入体制内,安排重要岗位,享受局级待遇[灵光一闪]
各省高考的第一名跟古代的状元一样吗?
高考只是入学考试 公务员考试 才是考状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