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如果不是部下叛变,曹操能擒拿天下无敌的吕布吗?
吕布有勇无谋,一介匹夫。陈宫再好良计,也不会采纳。自迷上貂蝉,就已经武功日下,心态反复无常。手下众将领最初是抱着崇拜天下英雄的虔诚之心。随着吕布渐渐被艳谍貂蝉所迷惑和利用,吕布早晚会厄运不断。既使吕布不被手下乘其昏睡绑架了献给曹操,一命乌乎,也会被曹操和刘备联手消灭。貂蝉解决了吕布,下一个目标是曹操,可刘备在白城楼对曹操说的话反而救了曹操。曹操是著名收容大队长,唯一不敢收容的是貂蝉,转手连赤兔马一并转赠关云长。后来貂蝉结局如何不知,关云长结局尽人皆知。吕布和楚霸王一样,刚恢自用,不善听从谋士所谏,况且吕布名声丶才华丶武艺丶兵将丶地盘更永远不能相提并论。吕布一样会落得霸王别姬丶乌江自刎的失败下场。
三国时期,如果不是部下叛变,曹操能擒拿天下无敌的吕布吗?
(原创)
三囯时期,如果不是部下叛变,曹操照样也能擒拿下所谓的天下无敌的吕布。
要明白,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要打天下决非靠一个能力敌天下的武夫而能够夺得天下,纵观历史有单凭武功高强夺得了江山的人物吗?没有,从来没有过。
如果要说到三国时期的吕布其人,吕布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吕布所用的实战武器为矛。在《三国演义》及民间其他艺术形象,吕布多被塑造成三国第一猛将。其武器也被虚构为方天画戟。从历史对吕布的描写来看,他的确武功了得,天下无敌。但是被称为曹操的“谋主”的荀攸就曾评价过吕布:“①吕布勇而无谋。②布骁猛,又恃袁术,若纵横淮、泗间,豪杰必应之。”事实也一再证明了吕布只不过是一介武夫,有勇无谋,尤其是心境不好,待人处事从来就是“有奶便是娘”,见利忘义,实则为区区小人一个。象这样一个德性低下,鼠目寸光之辈根本是成就不了什么大事的。
因此,吕布即便不被曹操擒拿,迟早也会被另外的“张操”所杀,何况是被文武双全、一代枭雄的曹操所制,这更是尽合于理之中,毫无异议。
三国时期,如果不是部下叛变,曹操能擒拿天下无敌的吕布吗?
天下无敌只是形容词,事实上白门楼的吕布惨军已经是一块肉,周围已经被曹操大军包围的水泄不通,白门楼唾手可得。甚至都不用打,饿也把吕布饿死,天下无敌又有何用。
部下叛变说明什么,眼下突围无望,又不想陪葬吕布。
战力不代表一切,但智谋几乎可以弥补一切个人战力无敌,最高的称号也就是“万人敌”。即便是战神,放在几万或者几十万人的战场上也就相当于沙漠一粒沙。
武力勇猛虽精神可嘉,但并不会左右战局(除非来个斩首行动)。相反,智谋几乎可以弥补一切武力差距。
外无救兵,内部士气低沉,吕布必败部下不叛变,追随吕布坚守,恐怕只有三个结局,一是全员战死;二是全员自杀;三是全员投降。
局势已经非常明朗,困兽之斗恐怕已经以月来计时。没有部下叛变,吕布战败被擒被杀基本成为时间问题。
擒拿吕布和吕布自杀的概率各占50%如果吕布部下没叛变且不愿被擒,他还有一条路,自杀……
三国时期,如果不是部下叛变,曹操能擒拿天下无敌的吕布吗?
三国勇将被擒的例子还有关羽(被伏兵用绊马索捉住),类似的勇将张飞夜里被人暗算、典韦因为兵器被盗而死、徐晃与黄忠都是中了箭才挂,所以说吕布如果不是熟睡被人捆了,疆场上未必有人能制伏他。
三国时期,如果不是部下叛变,曹操能擒拿天下无敌的吕布吗?
下邳之战,吕布被曹操大军围困在下邳孤城之中,虽然靠着城高壕深的下邳勉强能够支撑一段时间,但在曹操引水淹城的时候,下邳城已经是城破在即了,即便没有宋宪、魏续等人的反叛,以吕布当时的情况,他也是走不了的。
公元198年九月,曹操亲自率军征讨吕布,采纳郭嘉决堤水淹下邳之计,围困了吕布长达三个月之久,期间吕布不是没想过突围逃走,可是曹操军队早已把下邳围得水泄不通,吕布多次率军突围都不能成功,而淮南的袁术和开阳的臧霸都发兵来救援,结果也都被曹操赶走了。
事实上吕布的首席谋士陈宫,在曹操即将合围下邳之前,就已经对吕布提出“自己率军驻守下邳,吕布率精兵运动于下邳城外,互为犄角”的建议,可是吕布不听,导致了坐困愁城而已。虽然陈宫的建议未必能够赶走曹操,但至少吕布留在外围就能够给曹操制造一定的压力,就算最后下邳被攻破了,吕布也足以自保,北上去好友张扬那里客居,或是南下去投靠袁术都行,不至于在下邳投降被杀了。
吕布在守下邳的时候,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进退不定,疑必生败”,他对陈宫、魏续等人都是一样,吕布害怕陈宫像背叛曹操那样地背叛他,又担心魏续等人顶不住压力而投降曹操,但怀疑陈宫毕竟有依据,郝萌夜袭事件到最后也是不了了之,没个定案,可魏续、侯成等人都是跟着吕布到处奔走的忠粉,魏续还是吕布的舅哥,在吕布流离失所的时候都没背叛过他,何况是在这吕布还没彻底失败,曹操情况也不是乐观的时候了。
再来说侯成、宋宪,他们因为违背吕布禁酒令,私自酿酒而被吕布大骂,说他有“谋害自己”的嫌疑,之所以有禁酒一事,是因为古代的酒都是要用大量的粮食来酿成的,下邳被围本来粮食运输就受到阻碍了,再大量酿酒的话势必会影响到士兵的粮食供应,所以吕布才会大怒,劈头盖脸地骂了侯成一顿,还给他安上了“有意谋害主公”的罪名。
本来侯成酿酒一事,会因为夺回了失马,诸将来祝贺才酿的,这些马不过十五匹,是侯成派遣门客去购买的,可门客带着马想去投奔刘备,中途被拦截了下来,这些马的数量过少,自然不是在政府军购之中,很大了可能是侯成自掏腰包来筹备战斗、运输马匹,以供吕布之用,当然也有可能是侯成准备开溜之用,但从侯成公开此事,去向吕布进献猪肉、美酒的做法来看,前一种的可能性要高些。
不管侯成的本意如何,夺回战马毕竟都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至少可以说明侯成内心坦荡,不需要需要藏着掖着的,和当时在曹操身边有一定分量的刘备,两人之间没什么蝇营狗苟的事,诸将来向侯成祝贺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了。吕布虽然有下禁酒令,但对于侯成这番美意似乎也是反应过大了,这对一个忠心多年的部下来说,无疑是感到十分寒心的,所以侯成在受到训斥后是“自疑,遂领众降”。
吕布是一手把自己推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的,他在大难面前还不能做到上下相知,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怀疑部下的忠诚度,要知道不是人人都是高顺的,被吕布夺取兵权后还以忠诚对待,更多的是魏续、宋宪、侯成这种机会主义投机者,他们并不想背叛吕布,而是吕布把他们都逼到自己的对立面。
所以吕布就算没有遭遇魏续等人的叛变,他也逃不出下邳困局,他在鲁国的部下张辽,盟友袁术、臧霸,好友张扬等,要么就是不来救援,要么就假意救援一下,对整场战局的导向也根本改变不了什么,加上部下离心离德,吕布被擒被杀已成定局,他自己最后也是看到大局已定,才自己下了白门楼投降曹操的。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三国时期,如果不是部下叛变,曹操能擒拿天下无敌的吕布吗?
我按三国演义回答一下吧!《三国志》约等于没看。
吕布已经被围在下邳了,而且没有强援。城破基本上就是时间问题了!袁术要是有点心眼来救一下没准儿还可以。吕布被抓的时,手下三个猛人:张辽、高顺、陈宫基本上没有起什么作用。
那个时候典韦还活着呢,加上徐晃以及刘关张对付吕布还是可以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