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四战之地,为何需要的是诸葛亮的沉稳呢?
荆州是四战之地,为什么需要的是诸葛亮的沉稳呢?荆州地区处于三国交界之处,诸葛亮在这个地方镇守了大概有两年多的时间,随便便交给了关羽。关羽呆了六年半左右,孙权夺取了这块地盘,那么为什么说荆州需要诸葛亮的沉稳呢?江湖小晓生为您分析其中的曲折。
第一,荆州地理位置比较复杂,需要沉稳之人才能守得住。荆州这个地方是比较敏感的地方,在它的东面是东吴帝国,他们共用一条长江天堑,所以东吴早就对这里虎视眈眈,在它的北面则是曹魏集团的驻军,他们紧邻荆州,随时都会带兵南下,攻占这里。而它西边的益州距离荆州隔山隔水,援军抵达的时间根本就不够,所以荆州是四战之地,这是没错的。任何一位守将来到这里,必须要同时应对曹魏和孙权的进攻,还要支撑得到益州兵马援助,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最好的做法就是不在荆州本地发生战乱,这也是保住荆州的唯一办法。诸葛亮生性沉稳,他不会轻而易举就在这里发动战争,因为他明白战争的后果是什么,所以荆州之地必须要诸葛亮这样沉稳的人才能守得住。
第二,诸葛亮长期蛰伏荆州,对这里熟悉的很。诸葛亮有一个其他人不具备的特点,那就是他长期住在荆州,从老家沂南县出来以后,他就跟着叔父诸葛玄一起住在了荆州地区。后来他叔叔去刘表那边做官了,他哥哥诸葛瑾去东吴做官了,诸葛亮便到处游山玩水,广交好友,对这块地盘是非常熟悉的。他在这里可以调动这里的大部分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了当地的百姓资源、豪族资源、以及好友资源。这都是诸葛亮保住荆州的重要砝码。一旦这里即将发生动乱,他可以迅速启用这些资源,确保战争不会出现。刘备当年如果不让诸葛亮出荆州,或许他的大业更加稳固一些。但是他攻打益州就会出现阻挠,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第三,诸葛亮依法治国,能够让当地人服气。在益州地区,诸葛亮就实行依法治国的政策,从来不搞个人主义包括个人特殊化。就算是他自己犯罪了,都要按照法律来制裁。不管是他的朋友还是他的政敌,对此都非常服气。比如说李严之前就对诸葛亮非常不服气,他认为以自己的才能也能够担当这样的重任,所以也希望刘禅给他开府。即便如此,他坐牢以后,依旧期待着诸葛亮能够放他出去重用他。可听说诸葛亮去世以后,他痛心不已,说这个世上再也没有人会重用他了。这是说明诸葛亮对事不对人,李严犯了错就会受到惩罚,但是李严有他的优点,也会得到重用。在荆州也是如此,如果诸葛亮实行赏罚分明依法治国的政策,那对荆州的稳定是有很大好处的。
第四,诸葛亮是制定隆中对的设计师。隆中对是中国历史上对国家未来规划的一次宏大对话,刘备在草庐之中向诸葛亮请教所得。所以诸葛亮对隆中对是最了解不过的了。而隆中对最重要的核心环节,那就是夺取荆州,并且要守得住荆州,以此作为根据地北伐。他心里很清楚,必须要在适当时机,联合东吴,对抗曹魏。所以这个时候的诸葛亮,绝对不会贸然倾巢而出。自己对抗曹魏的同时,一定也要让东吴参与进来。东吴是自己的盟友,却也是自己的对手,需要防备,却不能跟他硬碰硬。这种核心技术不是关羽这个武将能够搞定的。所以诸葛亮在这里才能更好地实施隆中对,等到刘备实力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再进行北伐。
总结:诸葛亮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他是守荆州最合适的人选。无奈的是,刘备集团缺人才,毕竟是地方性集团,跟国企曹老板那边是不能比的,所以刘备这边的人才非常少。那些有才华的人都会在考虑自己的待遇和前途问题。跟着曹老板看起来是铁定有好前程的,而跟着刘备可能连饭碗都保不住。所以刘备人才稀缺,庞统死后,他不得不让诸葛亮来益州帮自己,雒城已经被围一年多依旧打不下来,眼看着曹操就要打汉中,他心里着急啊。诸葛亮离开荆州其实是逼不得已的行为,后来他又镇守益州,调和益州内部各势力之间的关系,恢复益州当地的生产。根本就没有功夫再去管荆州的事情,这也是蜀汉集团为何失去荆州的主要原因。四战之地的荆州,成为了三国的微缩版本,谁夺取了这里,谁就能坚持到最后。
荆州四战之地,为何需要的是诸葛亮的沉稳呢?
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事谨慎小心的人,行身处世考虑问题就全面,往往能销患于无形,这样的人做事沉稳,关键时刻不吃大亏。
三国时期,荆州东连孙吴,北接曹魏,战略位置重要,兵家必争之地。隆中对策,荆州是克复汉室,进取中原两路径之一,守住荆州意义重大。蜀汉派关羽镇守荆州,关羽的性格决定了他很难守住荆州。关羽骄于士大夫,对内部军中将领自然威严有加,将领畏怯,关键时刻为保命容易背叛,这从糜芳、士仁因畏惧关羽,投降东吴就可见一斑;对外不知以和为贵,对友好联盟东吴傲慢无礼,迫使东吴下决心取荆州,招致两面树敌。关羽之前没有一个完整的镇守方案,没有全盘的应急计划,又是一个进攻型的将领,不懂得自己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只知考虑如何打败眼前之敌,却为东吴假象所蒙蔽,放心大胆地将荆州绝大部分兵力抽到进攻樊城前线,致使荆州空虚,再加下属将领与其离心离德,自然很容易被东吴袭取。诸葛一生唯谨慎。做事谨慎小心,每行一步都会预先考虑其得失,都会对方方面面的情况都考虑进去,就会考虑事情全面。做事谨慎的人为了达到目的,就会围绕自己的目的打基础,就会极早做好一切应急准备,就会多留几手,就会分清主次,就会消患于无形。因此诸葛亮做事沉稳,不管曹魏如何挑斗,无论东吴怎样拨弄,都能游刃有余,指挥若定,断不会轻以丢失荆州的。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平时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关键时刻沉稳不乱,这是能成事的先决条件,正因为人与人性情不同,素质不同,行事作风不同,做事的结果也就不同。成败就在一念之间,这关键的一念不同的人也包含着不同的份量。
荆州四战之地,为何需要的是诸葛亮的沉稳呢?
荆州,四战之地。对于东吴而言,荆州作为门户,防御的第一道屏障,其位置相当之重要,周瑜、孙权做梦都想得到。
对曹魏来说,有了荆州,中原腹地可保无战乱之忧。曹魏政权在屯田储粮等农业发展方面,做的很是到位。有荆州作为前线,战可攻,退可守。其战略地位堪比合肥。
刘备就不用说了,荆州就是蜀汉北伐的航母、基地。
荆州,作为魏蜀吴三家虎视眈眈的必争之地,要想稳稳守住,不只要靠超强的武将镇守,还需要沉着冷静的政治头脑,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
武力方面,关羽镇守荆州是没有问题的。毕竟二爷斩彦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的威名犹在,一般宵小恐怕还是有点胆怯的!
关二爷虽然厉害,但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
牛逼的人一般都“傲”,二爷打架不虚谁,口气也就不小,最终有人口服心不服,用尽千方百计也想捞到这块肥肉。于是乎就有了吕蒙装病示弱,白衣渡江这些手段。
守城,凭勇武之力远远不够。谁都清楚荆州的重要性,各方都在打主意。诸葛亮主张联吴抗曹,在政治施为上,关羽是不够的,所以有人称其为莽夫,其实二爷确实有点傲过头了。
然而,诸葛亮一介书生,在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却的确有其独到之处。赤壁之战游说江东联合抗曹就可以证明,诸葛亮的外交手段是杠杠杠杠的!
荆州,由于其在战略上的重要性,在战略意义上不单单是一座城池,一块土地那么简单了,上升到了政治斗争需要的层面。
守卫荆州,需要关羽的勇武,更需要诸葛亮成熟的政治头脑。在周旋于各方明枪暗箭、巧取豪夺的算计方面,蜀汉能有几人可以媲美诸葛亮的机智沉稳?
镇守荆州的高参,素以稳重著称的诸葛亮当是最佳人选。
多谢您的观阅,未尝祥尽之处望请多多海涵。
荆州四战之地,为何需要的是诸葛亮的沉稳呢?
在那个年代,忠诚的将即使身负才华,也还是将。
诸葛孔明满腹经纶,却曾因为无人赏识而险些被埋没,若非有刘备识人,他怕是很难在那乱世之中一鸣惊人,若说他是稳稳当当未免片面,但却也不可否认,他的人生之路与政路确实看来稳当平顺——因为他的意见一直得到主公的赏识,君主刘备信任他,于是很多事情,他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于是,聪明人的智慧加上识人的君主,诸葛当然能在那个时代大放异彩。
但问题是,诸葛是千里马,刘备是伯乐,当然,关羽、张飞、赵子龙也同为千里马,他们本默默无闻或是本隶属于他人,但是他们都因为识人的刘备而在一起并肩作战——刘备,是团体的主心骨。但纵然诸葛孔明再满腹经纶,但遇上昏庸无能的君主,他便就只是一个军师,一个臣。
刘备赏他,于是诸葛孔明能够拥有很大的权利,并将自己的力量用出得以回报;但后主刘禅昏庸只顾享乐,为了自己的欢愉甚至可以不听自己父王的箴言信用诸葛。一个将即使身负才华,也还是将,诸葛是一直稳稳当当,但当国事都一人揽,而曾经的贤明的君主不在、曾经叱诧战场的大将们都随先王而去,后主无能且并不任用自己时,诸葛又能做什么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