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凤雏得一人得天下,那么凤雏死了,卧龙和刘备为什么不能一统三国呢?

卧龙凤雏得其一能够安天下,为什么凤雏死了,卧龙就不能跟刘备一起一统天下了呢?要知道这件事的答案,其实我们需要知道卧龙凤雏分别是谁。卧龙指的当然就是三国最著名的蜀汉丞相诸葛亮了。而凤雏本人又是谁呢?那就是诸葛亮的同门好友庞统。江湖小晓生陪大家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故事,大家或许就知道其中的原因了。

第一,庞德公的天才包装,让诸葛亮和庞德名声大噪。

提到诸葛亮,大家就会想到有才,那么他的才能到底是跟谁学来的呢?战国时期的孙膑和庞涓有一个共同的老师鬼谷子,所以他们能够成为当世豪杰。其实诸葛亮也有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这位老师不仅教学水平属于当世一流,就连广告包装都做到了尽善尽美的地步。他有一个侄子叫做庞统,当然也是他的学生,所以诸葛亮和庞统,其实算是同门师兄弟关系。卧龙凤雏的说法,应该也是庞德公给他想出来的。至于那一句,卧龙凤雏得其一便能安天下,在当时看来,是最好的广告词。所以诸葛亮尚未离开隆中,名声便传到了刘备的耳中,这是有很重要的原因的。正是得到了庞德公的帮助,这俩徒弟在创业过程中才会如此顺畅。

第二,广告词骗的了刘备,却骗不了孙权。

这句话对刘备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他到了荆州以后,寄居在刘表之下。这个时候他听到了这句广告词,立刻开始了自己寻找卧龙的征程。后来发现卧龙就是诸葛亮,这才三次拜访诸葛亮的草堂,最终得到了诸葛亮。后来诸葛亮在刘备军中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堪称刘备军营中的萧何,地位如何不言自明,可见广告词的作用有多大。而庞统这边可就不太幸运了,他认为孙权这边是比较不错的公司,所以就来这里应聘了,可这句广告词显然失去了它的作用,孙权面试庞统的时候,被他的长相吓了一跳,也就没有在意什么凤雏不凤雏了。庞统在孙权这边并不是很如意,所以在不久之后,便在诸葛亮的介绍下,来到了刘备军营之中。

第三,刘备对这句话深信不疑,所以让诸葛亮守荆州,庞统打益州。

刘备机缘巧合加上自己的努力,终于夺取了荆州的部分地盘。他下一步的目标当然是要夺取益州。这个时候他又想起了那句广告词,卧龙凤雏得其一就能安天下了,现在他得到俩,自然可以一统天下。所以刘备将卧龙诸葛亮留在了荆州,镇守此地。而凤雏庞统,则作为自己的军师,跟他一起攻打益州。这本身是比较不错的安排,刘备对这次的征程也是信心满满,可是半路上却出了意外,庞统这位伟大的凤雏同志,居然被人给射死了!这是什么剧情安排?说好的得到一个就可以安天下的呢?刘备内心无比沉痛,他不得不将诸葛亮调入益州,帮他一起攻打益州。而庞统的死,直接成为了刘备不能一统江山的主要原因。

第四,都是庞德公的弟子,其实卧龙凤雏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大家认为他俩都是庞德公的弟子,所以应该在军政方面都是一流水平。其实这两个人的侧重点是完全不同的。我们没有见识过庞统处理政务的能力,他唯一的表现是在做一个小县令时候的政务能力,这不代表什么。但是他入川以后,一直充当刘备的首席军师,这是很明显的。刘备入川以后的大小军务都是他一手安排操控,所以庞统在军事方面的成就,是当时的诸葛亮所比不了的。而诸葛亮更加侧重于行政管理方面,治理国家的政务能力,是庞统所比不上的。当然后来他又被强逼着进行北伐,也展现出了他的军事能力。这两个人的侧重点不同,也就造就了后期刘备集团走向的不同。善于军事的庞统走了,那刘备集团在军事上的成就便受到了掣肘,别跟我提法正。但是蜀汉内部的政务是三国当中最出色的,这多亏了诸葛亮的努力。

第五,刘备在关键时刻,弃卧龙不用。

不用我说,大家也会猜到,刘备一生中最关键的时刻就是夷陵之战。这一战直接打出了三国鼎立的格局,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单独吃掉另外两个国家的。显然刘备也不能,他不顾众人的反对,执意要出兵东吴。此刻的他对诸葛亮的成见是比较深的,作为一国丞相,在如此生死关头,居然不发表任何意见。其实诸葛亮这样做就表明他是反对打东吴的,而刘备执意要这么做,那就只能把卧龙诸葛亮给抛弃了,他自己带兵前往东吴。这个时候的刘备失去了凤雏庞统,又弃卧龙诸葛亮不用,自己凭借多年的经验带兵攻打东吴,这是他最大的败笔。倒不是说诸葛亮能够帮他战胜东吴,而是有诸葛亮在刘备不会那么焦急,他会循序渐进,在关键的危险之处,能够反应过来。

总结:虽然卧龙凤雏得其一便可安天下只是一句广告词,但是这不影响卧龙凤雏拥有经天纬地之才,他们在刘备阵营都充当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凤雏庞统主抓军事,卧龙诸葛亮主抓政务,两人配合起来相得益彰。可惜后来庞统殒命落凤坡,卧龙被刘备弃之不用。直接导致了刘备集团从巅峰时期一落千丈,要不是诸葛亮关键时刻挺住,蜀汉当时就灭亡了。

卧龙凤雏得一人得天下,那么凤雏死了,卧龙和刘备为什么不能一统三国呢?

这个问题我已做过答了。既邀之答,就在这里简单说两句自己的看法。

水镜先生对刘备说过,得卧龙凤雏一人就可得天下。这是荆州高士对卧龙孔明,凤雏庞统的军事能力和谋略的肯定。这两人的确有才能,不但天资聪颖,又得到司马徽等高人指点。懂天文地理,晓机关通战略。这些在刘备得到诸葛亮和庞统之后,如虎添翼,一路出谋划策,得荆州益州,智取汉中,为刘备打出一片天地,与东吴,曹魏形成三国鼎立之势。论功劳,孔明庞统是首屈一指的。

那有人说,司马徽不是断定刘备得此二人一人可得天下,为何得二人却没得天下呢?又有人说凤雏争汉中时已死,孔明安在,也没一统天下?这又是咋回事?别忘了司马徽在孔明出山时,也发出有其才,不得其时的哀叹!确实如若在早出就会发挥其才能,可惜东吴有张昭周瑜等,曹操有郭嘉,许攸等难以进入,既便进入也难以重用,庞统不就例子吗,不能很好得到孙权重用的。唯一能够得到重用就是刘备了,因为刘备当时缺少这样的军事能人,也只好辅助刘备。

刘备与东吴曹魏相比较,实力还是最弱的,等到进入川地兵也只有10万左右,将也出现断代,后备兵将严重不足,又加上多年战争,经济贫困。最主要困在川地,不能打通中原。相比之下,东吴之地,有长江天障做保护,已立三世,兵多将广;曹魏占据中原,土地辽阔,同样兵将充足。刘备与两家相比,在个方面没有明显优势。即使诸葛亮有谋略能打仗也没有办法。别说一统天下了,自身都难保!我一人之言也!

(图片来自网络)

卧龙凤雏得一人得天下,那么凤雏死了,卧龙和刘备为什么不能一统三国呢?

其灾了当初入川是三国早以定形了、四外征战理在其中、可后因好𥕛础上末打好、就开始到处征战、国库那点物资很快就用光了、然后开始了漫长的六出祁山、国库叫孔明给败个净光、民不了生、孔明死后姜维屯兵养将、之后又伐中原弄的弹尽粮绝、还有什么精历去统一、只有自取灭亡的结果了

卧龙凤雏得一人得天下,那么凤雏死了,卧龙和刘备为什么不能一统三国呢?

首先,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句话也是出自司马徽之口,他是卧龙和凤雏的老师,为了推销自己学生,特意夸大的包装此二人,也是很正常的事。

其次,卧龙和凤雏都是普通的人,天下大势瞬息万变,不可能因为两个人,就能改变局势,只是说增加逐鹿天下的几率和资本。就像蜀国有卧龙和凤雏,但是魏国也有贾诩,司马懿,郭嘉等一帮谋士,都是旗鼓相当。

再者,好钢也要用在刀刃上,只有让人才各司其职,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优势,事实上,凤雏英年早逝,真正为蜀国出谋划策,也就是攻打川蜀的时候。最后身为谋士的庞统,本该掩人耳目隐藏行迹,却毅然暴露在军阵势前,被误当作刘备射死。而后期诸葛亮有萧何的政务之才,奇谋亦是短处,在蜀中无将帅情况下,只好挂帅出征,硬着头皮上阵,焉能不败。

最后,三国时期乃至中华上下五千年,觉定战争的胜负,乃至天下归属的走向,还要依靠人力、物力、财力,就像魏国后期拥有九州之地,带甲百万,粮草军械皆充盈,东吴紧随其后,而蜀汉确是穷兵黩武才能凑齐几十万部队,后方补给更是大问题,没有军饷粮食,军士们如何打仗,在兵疲马困的情况下,谋士再好的计谋也是事倍功半,最终成为消耗战,活活被耗死,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也有这方面原因。

卧龙凤雏得一人得天下,那么凤雏死了,卧龙和刘备为什么不能一统三国呢?

刘备在荆州时,是得民心的,而到益州,是不得民心的,老百姓的负担很重,当地豪強士族内心是排挤的。刘彰主政益州,总的百姓安居乐业,刘备攻打益州,死了那么多人,老百姓不可能真心拥护他。例如家中本已困难,突然征粮令又来了,会乐意吗?等等,最关键的是,在绝对综合实力面前,任何奇谋妙计都无计于事。

卧龙凤雏得一人得天下,那么凤雏死了,卧龙和刘备为什么不能一统三国呢?

东汉末年,荆襄之地,人才济济,藏龙卧虎。但所谓人才,整天舞文弄墨,皆附庸风雅之辈,真正能够安邦定国,救世济民的英才也只有诸葛亮和庞士元,因此世人传言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刘备当时,将不过关张赵云,立足未稳,求贤若渴,偶遇单福,拜为军师,怎奈好景不长,单福也就是徐庶被曹操骗去许昌。这才有徐庶走马荐诸葛,以至后来闻名天下的三顾茅庐及《隆中对》。

诸葛亮初出茅庐,火烧愽望大获全胜。以至后来联吴抗曹,火烧赤壁。刘备得到诸葛亮相助自谓如鱼得水,最终才在荆州有了立足之地。

再说庞统庞士元,号凤雏,此人乃荆襄奇才,后助刘备入川,献上中下三策,中策被刘备采纳,遗憾的是在入川途中落凤坡遇难。

刘备得卧龙凤雏虽然没有统一天下,但三分天下得其一,不能说没得到天下,只是没有统一而已。

刘备漂泊半生,屡战屡败,尚无立足之地。当时北有曹操,东有孙权,这两位都是雄霸之主,实力都比刘备强大的多!得卧龙凤雏而有三分天下,对于这样的业绩,刘备已经非常的满意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