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刘备义子,屡立战功,未犯大错,为何会被刘备赐死?

首先定一个基调,刘备是舍不得杀刘封的。不管是从个人感情上还是从军事格局的角度,刘封在当时都不应该被杀。但是刘备偏偏狠心杀掉了这个一手栽培起来的义子,其中深邃的目的,是在让人落泪,不得不说刘封悲惨的命运要从他投入刘备帐下说起。江湖小晓生接下来为大家看看刘封这一生是怎么度过的。

第一,刘封本是侯爵之后,刘备无子才将其过继给自己。

这一点《三国志》里记载的非常清楚:

刘封者,本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也。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三国志》

虽然现在罗侯这个人物已经查不到是谁了,但是这是东汉时期的一位侯爵,说明刘封本人的出身就比较高贵,所受到的教育应该是相当好的。至少从后期他在战场上的表现来看,他应该是武学世家出身,所以才有一身出色的武艺,才能初入战场便可指挥若定。这里又提到他是长沙刘氏的外甥,这个刘氏应该跟刘备的关系不错,两人至少都是名义上的汉室宗亲。而罗侯家族应该已经家道中落,所以刘封寄居在刘氏这里。刘备到了荆州以后,小阿斗还没有被怀上,这个时候刘备已经四十好几的人了,忽然想起来自己如果哪天牺牲了,这三千人马的家业总要有人继承啊,所以就将刘封收为义子。

第二,刘封虽在弱冠之年,却已经有了大将之风。 及先主入蜀,自葭萌还攻刘璋,时封年二十馀,有武艺,气力过人,将兵俱与诸葛亮、张飞等溯流西上,所在战克。益州既定,以封为副军中郎将。---《三国志》

刘封刚出道的时候,就已经展现出自己的大将之风。刘备一看这小子,这么年轻就如此厉害,跟当年遇到的关羽张飞有的一比啊,这个时候不拉入坑又要等到什么时候呢?所以刘封就进入了刘备阵营,不仅是刘备名义上的儿子,更是刘备手下一员大将。他的主要功绩在荆州时期没有体现出来,荆州时期应该是刘备跟刘封之间的一个磨合期。等到了益州的时候,刘封完全展现出了自己超长的军事能力。帮助刘备攻城略地,武艺高超不谈,这指挥能力也是一流水平,几乎百战百胜。所以刘备拿下益州的时候,刘封就已经成为军中的核心人物。

第三,刘封镇守上庸三郡,实属无奈之举。

打下益州以后,刘备还没怎么坐稳位置,这刘封就像再建功立业了。这个时候谁都觉得刘封的地位十分尴尬,他不能长期留在刘备身边。因为阿斗已经降生,而且成长的很健康,虽然脑子可能被刘备摔坏了,但是不影响他的身体健康。刘封本来作为继承刘备大位的子嗣,此刻已经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了。他只能拼命去努力,用建功立业来麻醉自己。刘备也舍不得他,所以任由他这么做了。上三郡的地理位置非常偏僻,大致上处于汉中和荆州的交界处,都是山城。所以刘封能够顷刻间拿下上三郡,是比较了不起的。刘备担心刘封还有什么过激的行为,所以才派了孟达前去协助他一起管理上三郡。从此刘封一直都停留在上庸郡,因为。他无处可去。

第四,刘封不救关羽,自此被刘备记恨。 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先主恨之。---《三国志》

关羽简直就跟开了挂一样,疯狂地想要北伐。这六年多镇守荆州的日子,他没有任何建功立业的机会,而其他人打下了益州汉中和上三郡,一个个都功成名就了。关羽心里着急啊,所以他不顾一切地开始了北伐的行动。他不仅自己动手,还不断写信给刘封孟达,希望他们一起参与进来,大家一起北伐多哈皮啊。没想到的是,刘封和孟达拒绝了关羽的邀请,理由很简单,上三郡都是山城,还没有稳定下来,需要有人镇守才行。这话说的也是有道理的,他们如果都出去打仗了,这刚拿下的上三郡万一丢了,那该找谁算账呢?北伐失败他们未必就会受到牵连,但是上三郡一旦丢了,那他们可就是死罪了。

第五,刘封与孟达吵架,没想到孟达就这么投降了曹魏! 又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三国志》

简直就是坑啊,刘封跟孟达的关系似乎一直都不怎么好,刘备当年让孟达前去帮助刘封的时候,刘封心里就不痛快了,自己一个人能做到的事情,为什么要找个来监视我的?所以刘封对孟达很不爽,一来二去之下,孟达看居然带着大军投奔曹魏去了。也正是他的投奔,使得曹魏那边有了夺取上三郡的机会。刘封成了孤家寡人不说,还担上了丢失上三郡的罪名。他匆忙之下讨回了成都,向刘备请罪来了。

第六,真的是因为丢了上三郡,不救关羽才杀的刘封吗? 封既至,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救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赐封死,使自裁。封叹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先主为之流涕。---《三国志》

其实《三国志》里已经写的十分明白了,刘封这次回来必死无疑。因为诸葛亮告诉刘备,将来等你去世了,这刘封可不是好控制的人。刘备现在的继承人肯定不是刘封了,因为他已经有了亲生儿子,自然不会考虑让养子来继承大位。所以这个时候刘备只能痛心让刘封自杀谢罪,我们注意到一点,刘封在临死之前说,遗憾没有接纳孟达的建议,他到底提出了什么建议?早在孟达投降曹魏的时候,就已经写信给刘封,为刘封分析了当时他的处境。他告诉刘封,你不是汉中王的亲儿子,现在军功这么大,早晚都要被杀掉,现在投降曹魏的话,必然能够得到重用。这话分析的是对的,可惜刘封没有听,他对刘备还是有父子之情的,他不想背叛刘备,可刘备背叛了他。

此人是刘备义子,屡立战功,未犯大错,为何会被刘备赐死?

说刘封未犯大错,这不对。不过他犯的错误不是不援助关羽,而是欺凌孟达迫使其反叛以致三郡丢失。当然,这不是被赐死的最重要原因,关键还是为刘禅继位后扫除一个不稳定因素,刘备不得不忍痛杀刘封。

先来说说大错的问题。有人直接想到不救关羽。这个我必须再次强调,刘封从没有“不救”关羽,而是“不助”关羽,二者性质截然不同。历史上并没有发生《三国演义》中描绘的关羽被困麦城,廖化突围后向上庸求救,刘封孟达拒绝出兵以致关羽被杀。实际上,关羽被困麦城后在很短时间内是自己突围,然后被擒,根本没人能到上庸求救(如果廖化能突围,为什么关羽自己不能突围?)。因此,刘封不存在对关羽见死不救的过错。

真实的历史是刘封、孟达拒绝在关羽北伐时出兵助战。《三国志•刘封传》:“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先主恨之。”虽说刘备因此“恨”刘封,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迁怒。刘封孟达的任务是驻守东三郡(上庸、房陵、西城),这三郡是在刘备汉中之战后由刘封、孟达打下来并负责镇守的。所以,他们不受关羽节制,而东三郡的驻守确是他们的职责。三郡新定,人心不稳,刘封、孟达拒绝出兵的理由其实是充分的,如果他们真的出兵而恰恰在此时东三郡发生叛乱没法平息的话,这才会成为他们的罪责。也正是如此,刘备并没有在关羽败亡后给刘封孟达定罪。

真正的大错是东三郡的丢失。东三郡在划归上本属于益州,但是东汉末年由于张鲁割据汉中,东三郡与益州的联系断绝,成为孤悬在外的一块飞地。刘备与曹操汉中之战后,曹操势力从汉中撤出,刘封、孟达乘势夺下三郡。从此,此地成为联络荆州、益州的一个重要枢纽,战略地位十分紧要。

而在关羽败亡之后,刘封、孟达却在东三郡发生了不和,刘封抢走了孟达的鼓乐仪仗,导致孟达率众投降曹丕(时曹丕已代汉称帝)。曹丕派孟达与徐晃一起攻打上庸,原上庸太守申耽和弟弟申仪反叛,刘封不敌,三郡尽失,逃回成都。东三郡的丢失断绝了荆州和益州的一条重要枢纽,也让蜀汉夺回荆州变得更不可能。所以,刘封有大错。

但是,就是丢失三郡,虽有大错,刘备也不一定非杀刘封不可。史书只是用了“责”这个字。后面一句才是关键。“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于是赐封死,使自裁。”

刘封是罗侯寇氏之子,荆州刘姓人士的外甥。刘备在荆州时,因无子收养刘封为义子, 传承香火。刘封也争气,迅速成长为优秀将领,汉中之战时,曾在曹操面前叫阵,耀武扬威。战后更是夺取东三郡。但是随着亲生儿子刘禅的出生,加上后来刘备入蜀后又有了刘永、刘理两个儿子,刘封自然没有了继承的可能性。而另一边,刘备的地位却越发提升,从普通官员到汉中王,到做皇帝,刘备的继承人自然就是未来的皇帝。刘封心里又怎么能平衡?

因此,诸葛亮建议刘备杀刘封,以绝后患,免得刘禅继位后无法控制刘封,这个战功卓著的“哥哥”要是振臂一呼,后果不堪设想。刘备其实不忍,但是为了社稷安稳,也只好牺牲刘封,所以传记最后写了“先主为之流涕。”

此人是刘备义子,屡立战功,未犯大错,为何会被刘备赐死?

刘备的这个义子就是刘封。

刘封武功如何呢?

《三国志》说他气力过人。这个评价其实挺高的,三国中能称得上气力过人的,无非许褚、吕布、张飞等寥寥数人而已。刘封能有如此评价,可见其武力值是相当了得的。

然而,《三国演义》中的刘封却武力平平,除了能对付菜鸟,稍微厉害一点的都一概打不过,他曾一合就被徐晃秒了,三合被曹彰击败,交战记录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其实正史上,刘封和曹彰根本没有交战,汉中之战时,刘备派刘封出战,曹操嘲笑刘备,说他生不出真儿子,只会让假儿子出战,还说要派曹彰来和刘封对决。但刘备和刘封左等右等,曹彰始终没有来,其实曹操故意虚晃一招,暗地里已经撤兵了。

同样是刘封,差异为何如此巨大呢?

因为《三国演义》是小说,刘备和诸葛亮分别是男一号和男二号,拥有着绝对的主角光环,我们知道,刘封最后被这他们杀死了,如果把刘封塑造成有血有肉、赤胆忠心、武艺超群的大英雄,那么刘备和诸葛亮岂不成了大反派了?

所以,《三国演义》的刘封,注定只能是个菜鸟。 那么,诸葛亮和刘备为什么要杀死刘封呢?

要知道,刘封是刘备的义子。刘备之所以收刘封为义子,是因为刘备眼看年近四十了,还没能生个一男半女,刘备着急啊,他这没有儿子,就算打下江山又有何用呢?!

刘备投靠刘表时,恰好见到了刘封,那时候的刘封十五六岁,器宇轩昂,一表人才,刘备就收了他当儿子。

刘封很努力,跟着刘备走南闯北,攻益州,占汉中,每次战斗,他都身先士卒,奋勇向前,立下赫赫战功。刘封又与孟达配合,占领了上庸城,风头一时无二,前途一片光明。这时候刘封年纪不到三十岁。

假如刘备这辈子生不出儿子,那么刘封,凭他的资历,凭他的战功,凭他的能力,绝对胜任蜀国之主,然而天不遂人愿,造化弄人。

刘备在四十六岁那年生了大胖儿子,也就是刘禅。这下,刘封彻底没戏了,干儿子肯定不如亲儿子。

刘封有点心凉。

关羽攻打襄阳时,多次要求刘封和孟达出兵相助,刘封本来也是想发兵的,然而孟达一席话让刘封犹豫了。

孟达一针见血,指出刘封与刘备没有血缘关系,就算他拼到无能为力,又如何?关羽更不会站在刘封这边。

刘封后来没有发兵,理由似乎也很充分,上庸新占不久,人心不服,需要重兵把守。

其实这个理由经不起推敲的,上庸虽然人心不服,大可由孟达领兵把守,可分出一半兵力驰援关羽,虽然不一定能扭转战局,但若能将关羽救出,也是大功一件啊!

不救关羽,这是刘备杀刘封原因之一,但绝不是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主要原因是,刘备担心自己百年之后,刘禅难以驾驭刘封。刘封战功赫赫,在军中威望很高,而且他性格刚猛,容易被人利用,倘若别有用心的人煽风点火,难保不会生事。

刘封就是一颗潜在的巨大隐患。

刘备还是不舍得杀刘封的,否则也不会拖了一年多才痛下决定。

而诸葛亮的一席话,才是催命符。 《三国志》记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

此人是刘备义子,屡立战功,未犯大错,为何会被刘备赐死?

刘封的死是因为关羽失荆州时,离荆州最近的兵就是孟达和刘封镇守的上庸。,由于他们各怀私心特别是孟达,与关羽有隔膜,而犹豫不决,刘封受孟达的拖拽坐视关羽被东吴杀死。结果造成后孟达畏罪投降魏国。刘封逃回,刘备以此杀了刘封。在杀刘封过程中,诸葛亮也施了一点馋言,说留着刘封,对嗣君"(刘禅)不利。加之刘封不是诚恳认罪,而是进行狡辩,推脱责任,激起刘备怒火,就杀了。

个人感觉不救关羽更多是欲加之罪,当时刘封的情况即使出兵也未必救得了关羽,而且三国演义中为了突出故事情节,凸显关羽个人形象也有所篡改历史,很有可能刘封就没有出兵的机会。

但关键一点在于,就算刘封当时救了关羽,他同样难逃一死,必经他义子的身份就足以让他丢掉性命,刘备的虚伪是人尽皆知的,况且又有刘禅这个嫡子的存在,怎么可能给刘封继承大位的机会?可能有人会说不继承帝位也不一定能就死路一条,对别人来说可能会,但放在刘封身上就必死无疑,首先刘禅羸弱,在刘备集团本就没有多少存在感,如果不是刘备独子,谁会扶持他,更何况刘封多年在军中磨炼,能征善战,虽然在军中威望跟关羽张飞这些人比不了,但是还是有一定个人威望的,更何况跟刘禅这个智商不健全的温室花朵相比,更是显得无比高大。何况还是主公义子,想篡位都能比诸葛亮这些人更显得名正言顺,这样一来刘备怎么可能放心得下留着他去辅佐刘禅呢?即使这次不死,以后也会找机会除掉他的,必经他很有可能会威胁到未来刘二世的生存,就好比刘备白帝城托孤,跟诸葛亮说如果刘禅无能,他可取而代之一样,诸葛亮要敢嗯一声,绝对死刘备前面,刘禅有没有能不重要,关键诸葛亮是个大才,刘禅怎么比在诸葛亮面前也是无能的,刘备用意谁看不出来?

总而言之,跟人感觉没去营救关羽,只是给刘备一个杀他的理由罢了,至少在刘备眼中他早晚都得死。

此人是刘备义子,屡立战功,未犯大错,为何会被刘备赐死?

刘备一生只收过一个义子,罗侯寇氏的儿子刘封,当时刘备势力还小,膝下无子,见刘封颇有着才气,便收刘封为义子。

而刘封也非常的争气,跟随着刘备南征北战记下了不少功劳,随赵云、张飞一起扫荡西川,而后又统领孟达攻取上庸之地。

但是后来全被刘备赐死。

而刘备赐死刘封的普遍原因就是,刘备不想立刘封为太子,怕后期刘禅登基后刘封从中作梗,威胁刘禅的统治,刘备听从诸葛亮的建议后,赐死了刘封。

《三国志·刘封传》记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于是赐封死,使自裁。

但是这只是结果而不是真正的原因,毕竟刘封战功卓越,在军中也有些威望,说处死就处死,连理由都没有似乎说不过去,会引起军中内部的恐慌,所以刘备真正处死刘封的原因有两个:

①不救关羽

刘封当时驻扎在上庸、房陵两地驻扎,距离关羽北伐曹魏的交战之地襄阳、樊城距离将近,关羽担心攻不下襄阳、樊城便派使者前往刘封处,协助自己攻取襄阳、樊城,但是却遭到了刘封的拒绝,以上庸之地刚刚攻取,上不稳定有理由拒绝了关羽的要求,而后关羽北伐大败,荆州之地也尽失,关羽被吴军活捉,斩杀于临沮,虽然关羽的死跟刘封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刘备责备其不协助关羽,最后导致关羽身死,对刘封心生怨恨。

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先主恨之。

②气走了孟达,丢了上庸

关羽事情没过去多久,刘封和孟达发生了矛盾,刘封直接抢走了孟达的仪仗乐队,对于孟达来说这是啪啪的打脸,但是碍于刘封是刘备的儿子,不好发作,而后刘封又接二连三的搞事情,孟达忍受不了,加上不支援关羽间接导致关羽身死,害怕刘备怪罪下来,给刘备写了一封辞职信,投靠了曹丕,曹丕对其非常的欣赏,任命孟达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后将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并为新城郡,以孟达兼任新城太守。随后派遣大军围剿了刘封,刘封不敌加上内部申仪的叛变,导致刘封大败,回到了成都。

又封与达忿争不和,封寻夺达鼓吹。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魏文帝善达之姿才容观,以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合房陵、上庸、西城三郡[为新都郡,以]达领新城太守。遣征南将军夏侯尚、右将军徐晃与达共袭封。

申仪叛封,封破走还成都。

虽然刘封活着回到了成都,但是刘备责备其故意排挤孟达,导致孟达叛变,失去了上庸、房陵之地,又不肯支援关羽,刘备已有了杀刘封的心里,但是刘封又跟随刘备多年,刘备心里有些不舍,后来诸葛亮告诉刘备,刘封性格猛烈,恐易主后会威胁幼主刘禅的统治,刘备权衡利弊之后,决定用刘封过错的名义,赐死了刘封。

刘封的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刘封死于自己的狂妄,刘封死之前,孟达曾经劝说过刘封,让刘封要做打算,毕竟刘封非刘备亲生骨肉,不可能毫无防备之心,即使刘备圣明对你没有戒心,但是其手下必有不拐好意之人。后来所有的事情几乎都被孟达说中了。

而刘封自恃狂妄,根本不把孟达的话放在心上,觉得自己是刘备的义子即使犯再大的错刘备也不可能杀了他,毕竟有句话叫做:虎毒不食子。

但是刘封失策了,刘备对其动手了,所以后来刘封死之前感叹没有听孟达的话

封叹曰:“恨不用孟子度之言!

所以总结起来刘封的死有这几个原因:①不救关羽,②排挤孟达,丢失上庸之地,③自身的狂妄,④诸葛亮对刘备的劝说。

参考资料:

《三国志》

《三国志·刘封传》

此人是刘备义子,屡立战功,未犯大错,为何会被刘备赐死?

刘备是为名活为名建立蜀汉的,既有背负着不救叔父违背传统封建礼教的恶名,又有三心二意、易受蛊惑的实际表现,和给亲儿子刘禅清理登基的迫切需要,再加上遇到诸葛村夫这样有七窍玲珑心的妄人,死是最好的解脱方式!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